•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第一節 變數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本章將延續上一章對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現況分析,透過建立實證模 型之方式,針對相關理論與文獻對於勞動生產力的變數進行說明及預期影響 方向,進一步瞭解其決定因素的影響力。首先第一節針對被解釋變數及解釋 變數作說明,並預期其影響方向;其次第二節將建立實證模型,說明本章採 取之統計方法的特性與應用。

第一節 變數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

依據前面討論之文獻及 2007 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資料選取 本研究之變數,進而探討影響對外投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針對 解釋變數的定義先做說明,再預測其對被解釋變數的影響。本節將就被解釋 變數及解釋變數作定義,再預測各解釋變數對被解釋變數之影響方向,並將 各預期結果整理於統計表4-1。

一、 被解釋變數

對外投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大小為被解釋變數,就 2007 年經濟部統 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資料,計有 1770 家廠商,因資料有限,

缺少各廠商勞動工時及產值等相關數據,針對勞動生產力變數之選取,將以 營業額為產值的替代變數,亦即在資料處理上,將被調查廠商 2007 年之海 內外總營業額除以年底海內外員工人數合計作為勞動生產力之被解釋變數。

二、 解釋變數

根據前述理論及文獻整理,以及經濟成長會計(growth accounting)將 勞動生產力成長來源,區分為三大要素,分別為人均物質資本存量(K/L)、

人均人力資本存量(H/L)及總要素生產力成長(TFP)。林慈芳(2011)曾 以此為基礎,分析自 1981~2009 年台灣勞動生產力變化,將上述要素進一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闡述為勞動素質的提升、資本深化的影響及總要素生產力成長。本研究延續 上述分類,將過去相關文獻彙整,並依據問卷題目歸納整理為十個變數進行 討論,以作為後續實證模型變數設定之參考依據。有關各項影響廠商勞動生 產力的決定因素說明如下:

(一)勞動素質提升

勞動素質的提升除了勞工以及廠商本身的條件之外,另外不同的經營策 略以及投資時間的長短均攸關能否藉由外部因素進一步提升員工本職學 能,以增進其勞動生產力。因問卷資料所限,本研究將選擇問卷中企業對外 投資環境、對外投資經驗、企業分工型態及企業利潤運用方式等四個變數來 做為勞動素質實證分析的基礎。對外投資環境包含其地主國國民教育年數、

創新研發精神、基礎公共建設等,皆與員工的素質有密切關係;同時對外投 資經驗越長是否意謂企業員工向心力越強,越能對其作業駕輕就熟?而企業 分工的型態對於勞動生產力的影響以及企業運用盈餘方式,如何牽動勞動生 產力,為我們感興趣的地方。有關各項影響因素詳述如下:

1. 投資區位選擇(LOCAT)

根據Solow(1990)的論點,工資水準會影響勞動生產力,總體經濟對 於勞動生產力亦有其一定影響力,舉凡一國的教育程度、經濟景氣、平均工 資,亦即國家競爭力,本研究將之視為一個重要變數。針對投資環境,設兩 虛擬變數,亦即工業化國家為 1,其他非工業化國家則為 0,預期廠商投資 於工業化程度越深的國家,其勞動生產力越高。故本文推論其預期符號為正。

2. 盈餘運用方式(REVE)

楊子菡、劉筱慧(2008)分析台灣人力資源係數變動趨勢,提及因國內 勞動力供給的趨緩以及薪資水準的提高,企業多以增加投資及加速研發,投 入資本進而轉型、升級,帶動勞動生產力的提升,使人力資源能夠有更有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率的運用。但亦有學者經由實證分析提出高利潤率產業的勞動生產力顯著低 於低利潤率產業。針對調查廠商最主要海外投資地區事業往年對盈餘之運用 方式,設兩個虛擬變數,將海外事業再增資、在當地投資其他事業、國內事 業再增資的廠商為1,其餘分配給股東等方式為 0,預期符號為不確定。

3. 對外投資經驗(TIME)

蕭志同、林裕淩(2001)曾利用 1998 年台灣科學園區之 66 家積體電路 廠商資料,採用多元迴歸方法,實證結果發現,廠商設立年數對於勞動生產 力影響為正向關係,顯示廠商成立年數越長,學習曲線效果明顯,勞動生產 力越高。推論若製造業對外投資年限越長,對於當地法令、環境更為熟悉,

且勞工聘用年數較長,亦會有其學習曲線效果。同時越能運用當地資源,致 力當地化發展。本研究預期對外投資經驗越久對於勞動生產力是正面影響,

其預期符號為正。

(二)資本深化影響

資本深化程度將有利於營造提升勞動生產力的環境,本研究將選擇問卷 中的企業規模、資本勞動比以及產業型態等三個變數,來作為實證分析的基 礎,有關各項影響因素詳述如下:

4. 分工作業型態(SPEC)

Yang and Ng(1995)指出,勞動分工與專業化生產會帶來整個產業規 模與所得的成長,同時提升生產效率。在早期 1890 年代著名經濟學家 Marshall 即提出專精於某一領域或製程且集合於同一區域的小廠商將可因聚 集而發揮與大廠商擁有的大規模生產的優勢,而此優勢將造成廠商與產業的 勞動生產力的提升。產業之間的分工行為,如同勞動在工廠內的分工,可以 增加各廠商管理上的效能,使專業分工得以形成。詹立宇、陳志成、張明宗

(2005)則於主計處 1991 及 1996 年之「工商與服務業普查」實證研究中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出垂直分工程度將對於產業勞動生產力有正面的影響。因此我們將以問卷中 廠商在其已對外最主要投資地區,所投資最主要、次要及再次要產業(依二 位數行業分類),若是投資涉及不同類型者,將其歸類為水平分工廠商,變 數設為 0;若所投資行業皆相同者則視為垂直分工,變數則設為 1。依據文 獻探討,本文預期符號為正。

5. 廠商產業型態(STATE)

台灣經濟歷經多次產業轉型,由最早的勞力密集性產業開始,隨著勞工 人數的不足加上薪資成本的增加,經濟的主軸漸由資本密集產業接手,藉由 提高勞動生產力的方式來解決上述問題。部分產業甚且產生技術節約現象,

當規模越大,所需勞工反而減少。本文藉由問卷中產業型態分類將製造業分 為材料型輕工業、加工型輕工業、材料型重工業及加工型重工業,輕工業集 合為勞力密集產業,重工業則為資本密集產業。採虛擬變數方式,將資本密 集產業設為1,勞力密集產業則為 0,就過去歷史經驗,本文預期符號為正。

6. 資本勞動比率(CAPI)

資本與勞動是生產函數兩大投入變數,若將產出 Y 分配予每位勞工,

可得出平均勞動生產力Y/L,Y/L 同為 Y/K 與 K/L 的乘積,在技術不變的前 提下,Y/K 維持不變,因為資本與勞動為互補投入要素,使用較多的資本財 可以提高勞動生產力。楊文瑞與龔明鑫(1991)在實證分析研究中顯示每人 資本量增加1 個百分點,平均勞動生產力上昇 0.29%,提出每人資本量為影 響生產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李文福(1991)探討台灣 1978~1989 年間製造業 勞動生產力變動成因,獲得資本使用率與生產力有顯著正相關。固然資本財 有其適用與否,而使用者亦有其優劣,但正常而論,單位勞動若擁有較多資 本財,其勞動素質較優,在其他狀況不變的前提下,故其生產效率較高,本 文推論其預期符號為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總要素生產力

林慈芳(2011)於台灣勞動生產力成長估測與因應對策中引述相關學者 的研究,設定影響台灣總要素生產力決定因素為知識投資(分為研發投資與 電腦化投資)、公共基礎設施、貿易、外人直接投資與對外投資等六項。本 研究將以研發密集度代替知識投資,以出口比率代替貿易,檢視其對於勞動 生產力的影響程度。

7. 技術密集度(RD)

顧志耐(Kuznets)教授認為工業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是以科 學為基礎的技術,因此技術進步是提高勞動生產力最重要的因素。廠商從事 研究發展的投資可以帶來產品或是製程上的創新,經由生產流程的改良,提 高廠商的生產技術效率。同時技術的進步也可以反應在成本節省以及附加價 值的提高,利潤增加,工資上升,都將直接或間接有助生產力的提高。

Kendrick and Grossman(1980)曾以總要素生產力方法,探討生產力的變動,

發現企業本身的創新和生產技術的改良是長期提升勞動生產力的主要因 素。故本文推論其預期符號為正。

8. 出口密集度(EXPO)

Chen and Tang(1990)曾以台灣製造業 1968 至 1982 年資料驗證是否出 口會影響產業生產力成長,發現產業生產力的成長,出口擴張因素影響力多 為顯著。推論導因於廠商欲在國際市場中競爭生存,如何追求降低成本同時 大量生產是切入要件之一,追求規模經濟是其中選項;其二,面對國際廠商,

高度競爭壓力將督促且迫使廠商提高其經營效率或控管其產品品質等;其 三,廠商通常可由國際貿易往來中,獲取國外新的技術或吸取不同的經營方 式,經由外部的刺激產生內部的學習效果,反應在產出面上則是推升勞動生 產力,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生產。因此本文藉由問卷中海外事業銷售金額之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項「外銷到其他地區之金額」之比例當作廠商之出口比重。推論出口比重越 高對於勞動生產力越有利,其預期符號為正。

表 4-1 實證模型相關變數說明表

表 4-1 實證模型相關變數說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