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5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第十一屆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立. 翁永和 博士.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 n. al. er. io. The Determinants of Labor Productivity in Taiwan FDI Manufacturing Firms. Ch. engchi. i n U. v. 研究生 林 鼎 凱 撰. 中華民國一0一年六月.

(2) 摘要 台灣身為海島型國家,天然資源有限,卻能在資源貧乏的環境中,展現一 枝獨秀的經濟表現,進而位居亞洲四小龍,早期憑藉著普及的國民教育以及勤 勞的民族性格,造就相對優越勞動生產力,成為台灣在國際生存上競爭優勢。 但隨著 80 年代後期,台灣無法閉關自守於自由化浪潮之外,仍須面臨國際市 場弱肉強食的競爭。貨幣開始承受升值的壓力、國內市場也受到國際開放壓 力,台灣比較優勢逐漸喪失。全球化趨勢造成國境圍籬的漸漸模糊,加以近年. 政 治 大 動生產力的提升,除了維持國際間競爭優勢,同時也在構築未來國家競爭力。 立 來社會結構改變,尤其少子化的影響,要避免產業及廠商的萎縮,首重就是勞. ‧ 國. 學. 本研究將採用經濟部 2007 年針對製造業對外投資的實況調查問卷資料,回顧 整理、分析舊有文獻及理論,並將之歸納為勞動素質提升、資本深化影響及總. ‧. 要素生產力等三層面,以 OLS 多元迴歸進行實證分析,探討影響對外投資製. sit. y. Nat. 造業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以期對企業提升勞動生產力有所貢獻。. n. al. er. io. 關鍵字:對外直接投資、勞動生產力. Ch. engchi. I. i n U. v.

(3)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3 第一節 前言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5 第二章 對外投資理論與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對外投資定義與理論 .......................................................................6 第二節 台灣勞動生產力 ...............................................................................9. 政 治 大 勞動生產力理論及文獻 .................................................................12 立. 第三節 勞動生產力的定義與衡量方式 ..................................................... 11 第四節. ‧ 國. 學. 第三章 我國製造業對外投資之現況分析 ..........................................................20 第一節 資料來源 .........................................................................................20. ‧. 第二節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 .................................20. Nat. sit. y.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28. a. er. io. 第一節 變數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 .............................................................28. n. 第二節 實證模型的建立 iv l .............................................................................34 第五章. n U engchi 實證結果分析 ..........................................................................................35. Ch. 第一節 實證結果分析:全體樣本 ................................................................35 第二節 實證結果分析: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樣本 ....................................43 第三節 實證結果分析: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比較 ....................................50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5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11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522 參考文獻 ................................................................................................................533 I.

(4) 表次 表 2-1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相關文獻彙整...........................................18 表 3-1 廠商投資區位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21 表 3-2 盈餘運用方式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22 表 3-3 作業分工型態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22 表 3-4 對外投資經驗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23 表 3-5 廠商產業型態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24 表 3-6 資本勞動比率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25. 政 治 大. 表 3-7 產業類別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26. 立. 表 3-8 技術密集度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26. ‧ 國. 學. 表 3-9 出口密集度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27 表 4-1 實證模型相關變數說明表...........................................................................33. ‧. 表 5-1 全體樣本敘述統計表...................................................................................35. sit. y. Nat. 表 5-2 製造業各解釋變數間相關係數分析表.......................................................36. io. er. 表 5-3 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基本模型...............................................................37 表 5-4 大型企業敘述統計表...................................................................................43. al. n. v i n 表 5-5 中小企業敘述統計表...................................................................................43 Ch engchi U 表 5-6 製造業各解釋變數間相關係數分析表(大型企業) ....................................44. 表 5-7 製造業各解釋變數間相關係數分析表(中小企業) ....................................44 表 5-8 大型企業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基本模型.............................................488 表 5-9 中小企業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基本模型.............................................499. II.

(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前言 傳統經濟學將生產要素分為勞動、土地、資本及企業家精神四大元素, 從早期 19 世紀工業革命開始,土地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資本角色逐漸受 到重視,企業家精神也為鼓勵;到 21 世紀全球化時代的展開,網路時代及 知識經濟的到來,資本及企業家精神已不若以往看重,取而代之的則是基本. 政 治 大. 的勞動要素。勞動可塑性高,發展性大,能隨著環境適應改變,逐漸成為今. 立. 日的顯學。台灣孤懸海外,囿於本身地理環境限制及天然資源的貧乏,充沛. ‧ 國. 學. 質佳且成本低廉的人力資源一直是台灣經濟能夠成長的憑恃。吳惠林、藍科 正(1995)曾指出,在 1950~1980 年間,平均勞動生產力的提升對台灣經濟. ‧. 發展的成果有 61%的貢獻。背後的原因就在於台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忘對. sit. y. Nat. 於教育的投資以及人力資本的挹注,教育政策配合產業升級,提供適當人力. er. io. 支援,提升產業勞動生產力的成長,讓台灣以貧瘠小島之姿,躍升亞洲四小. n. 龍,受到國際關注與研究a ,證實勞動生產力提升對於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v. i l C n hengchi U 近來歐美等國無論在失業補助上或產業政策中,都極力推動勞動生產力. 的提升,單位勞動的生產量不僅代表單一廠商的生產能量也隱含生產是否具 有效率,同時個人勞動生產力的結合就是國家競爭力。自由主義風潮、平行 化世界,要素均等化理論已隨著國界模糊化漸漸成形。台灣人力有限,加以 以出口為經濟成長引擎,如何提高其國民素質,提升勞動生產力,創造差異 化,將是未來關注的焦點。有鑒於過去台灣經濟發展的研究,對於勞動生產 力並無深入的分析,或是著重於總體面。本研究因此企圖提供系統的分析與 探討,期盼針對對外投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影響因素做進一步的了解。. 3.

(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提高生產力的真諦,並非聚焦於如何減少投入,相反的,應著重於如何 增加產出,或提高產出之品質,以開拓新的市場,創造附加價值及增進就業 生產;主計處針對勞動生產力的統計,開宗明義表示統計目的在於正確反應 勞動生產力之變動趨勢,推論未來資源流向及利用方式。對外投資廠商亦因 考量資源間取捨與配置而進軍海外事業,但面對國際間日益激烈的挑戰,如 何充分且有效地運用有限資源,提升本身勞動生產力,為本研究主要重點。. 政 治 大 動的投入、2.勞動生產力的分析資料較易收集且完整,同時容易計算與了 立. 陳金華(1982)揭櫫勞動生產力的重要性,分別為 1.生產活動勢必需要勞. ‧ 國. 學. 解、3.勞動生產力與工資及物價間有密切連動關係、4.勞動生產力變動與工 資率調整,幅度是否相互配合,避免物價波動、5. 勞動生產力對長期經濟. ‧. 成長有很大的助益、6.比較各產業的勞動生產力,透過資源上的配置,在產. sit. y. Nat. 業人力運用上更具效率、7.勞動生產力可做為評斷技術進步的重要指標。勞 動生產力對於國家或廠商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同時台灣因以中小企業為主,. er. io. 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對於提升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是否相同,也是值得關 a. n. iv l C n 注的焦點。換言之,如何有效提升生產力是本研究致力探討之處。希望提供 hengchi U 對外投資企業如何提高勞動生產力及未來欲研究勞動生產力之研究者另一 個參考方向。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藉由對外投資理論與實證研究文獻,探討影響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 二、經由實證分析,探討影響製造業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 三、針對上述結果提出建議,提供提升勞動生產力投入資源決策之參考。. 4.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在本研究藉 2007 年 4 月經濟部針對台灣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之 1770 份問卷資料,先採用文獻回顧法,參考過去專家學者研究勞動生產力 的文獻資料,對影響對外投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之各項原因進行歸納與整 理,另以 OLS 多元計量模型進行迴歸實證分析,藉由統計方法尋求影響勞 動生產力之因素。 本研究共分成六章,除了本章之外,以下之各章節內容及架構分別如. 政 治 大 響研發投入決定因素之相關文獻;第三章為「我國製造業對外投資之現況分 立 下:第二章為「對外投資理論與文獻回顧」 ,摘錄對外投資理論,並整理影. ‧ 國. 學. 析」,主要藉由經濟部統計處之問卷,分析製造業對外投資後,影響研發投 入之決定因素;第四章為「實證模型設定」 ,首先說明解釋變數的預期影響,. ‧. 再說明計量模型及估計方法的應用;第五章為「實證結果分析」;第六章為. n. al. er. io. sit. y. Nat. 「結論與建議」 ,藉由研究結果提出未來研究之可行方向。. Ch. engchi. 5. i n U. v.

(8) 第二章. 對外投資理論與文獻回顧. 本章將針對對外投資與勞動生產力的定義與過去的文獻進行介紹與回 顧整理。第一節針對對外投資的定義作簡單介紹,其後收集相關理論文獻進 行討論;第二節則是敘述台灣勞動生產力的演進及勞動生產力相關實證文獻 探討。冀盼以此作為後續研究的基礎。 第一節 對外投資定義與理論. 政 治 大. 本節首先針對對外投資的定義作一介紹,並將過去對外投資相關文獻資. 立. 料與理論整理分析如下。. ‧ 國. 學. 一、對外投資的定義. ‧. 早期國外貿易憑藉著各國間比較利益互通有無,增進社會福利,但隨著 產業競爭日益激烈,及自由化、全球化等思想潮流推動,為了追求企業生命. y. Nat. io. sit. 的延續,及追求更高的利潤,企業逐漸將其時間及資源,投入於地主國,開. er. 啟對外投資的濫觴。其目的在於開展新事業或是擴大原有海外事業,除了資. n. a. v. l C 本要素的移入,另包含人力資本、生產技術及經營管理等有形、無形資源等。 ni. hengchi U. 在全球化的今天,對外投資日益受到重視,與國際貿易間關係也日趨密切。 對外投資依其行為可分為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與對 外間接投資(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兩種,前者係指一國廠商將其資 金、資源直接投資於國外事業,並實際從事生產營運;而後者則是將資金投 資於國外的資本市場,以獲取合理的資本報酬。另依經濟部 2005 年公布「國 內投資或技術合作協助及輔導辦法」,對外投資係指我國公司或國民(1)持有 國外公司之股份或出資額,但不包括購買短期國外有價證券(2)在國外設立分 公司、獨資或合夥事業。本研究所稱之對外投資係指對外直接投資。 6.

(9) 二、對外投資理論 茲將各學者提出之產業組織理論(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產品 生命循環理論(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內部化理論(Internalization Theory)、折衷理論(Eclectic Theory)、總體經濟方法(Macroeconomic Approach)等對外投資理論分析如下: (一) 產業組織理論(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Hymer(1960)觀察美國廠商對外投資行為,認為一個對國外從事直接 投資的廠商,須擁有其他廠商所無法複製的專屬優勢,如:規模經濟、創新. 政 治 大. 技術、經營管理、知識專利等,相較其他廠商更有能力承擔海外投資所面臨. 立. 的不確定風險損失並獲取一定利潤。因該理論從不完全競爭市場的寡占結構. ‧ 國. 學. 出發,探討對外投資如何受到廠商及產業特有因素影響,又稱為「寡占競爭. sit. y. Nat. (二) 產品生命循環理論(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 模型」。因專屬優勢多為無形資產,該理論亦稱為「無形資產說」 。. 產品循環理論由 Vernon(1966)所提倡,其認為產品在市場上皆有明顯. er. io. 的生命週期,分為新產品、成熟產品及標準化產品等三個階段;每階段不同 a. n. iv l C n 時期之產品適合在不同的地方生產。創新產品通常在擁有高所得及高技術的 hengchi U 國家,因產品的樣式及功能都未定型,初期價格昂貴,大多僅能為該國家市. 場所接受消費。但當產品進入成熟市場後,生產技術的外溢,加上廠商為了 擴大市場占有率,降低成本並大量生產,此時產品就須在擁有量產條件的國 家生產。最後當產品進入標準期時,因產品功能與樣式皆已標準化,技術的 普及加上價格競爭激烈,則會選擇於低工資的國家生產。謝寬裕(1999)則 以描述性統計實證探討產品生命週期貿易理論在台灣產業發展的適用性,結 果發現台灣的定位正處於產品生命週期模型中間,雖缺乏產品創新的條件, 但由於其企業彈性及活力,擅長於產品循環初期自先進國家中引進創新產品 7.

(10) 並於國內生產,隨後隨產品標準化,在貿易接觸中輸出予發展中國家,藉由 其充沛的人力及便宜的土地壓低成本,逐步將標準化的創新產品外移。 (三) 內部化理論(Internalization Theory) Buckley and Casson(1976)提出,該理論由減少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的觀點來解釋對外投資行為。認為多國籍公司就是一種跨國交易行為 的內部化,藉由直接對外投資行為建立自己的內部市場,以減少中間市場的 資訊不完全所導致的交易成本增加,進而獲取更大利潤。 (四) 折衷理論(Eclectic Theory). 政 治 大 Denning(1980)則是結合了產業組織理論、產品生命循環理論及內部 立. ‧ 國. 學. 化理論,提出折衷理論。Denning認為廠商若同時具備廠商的所有權優勢 (ownership advantage)、地主國區位優勢(location advantage)及內部化優. ‧. 勢(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等三種優勢,將促成對外投資行為的產生,與. sit. y. Nat. 前述理論不同,為一個整合性的對外投資理論。亦即解釋廠商如何基於所有 權優勢(財產權、無形資產及共同管理),配合地主國優越的區位優勢(豐. er. io. 富的資源稟賦、充沛且低廉的勞工、優惠的投資條件等) ,再結合廠商內部 a. n. iv l C n 化優勢(如技術授權等降低交易成本方式) h e n g c h,來進行對外投資行為及選擇投 i U 資型態(如獨資、合資等)。. (五) 總體經濟方法(Macroeconomic Approach) 由 Kojima(1978)與 Ozawa(1979)觀察日本廠商在 1960~1970 年代 的對外投資行為,強調總體環境的不利因素會促使國內競爭力不足的廠商 (如勞力密集產業)為尋求更低廉的生產成本而進行對外投資行為。與前述 理論不同的是,並非基於本身擁有的專屬優勢,而是由於總體經濟條件改 變,欲藉由國外相對有利的生產資源提高競爭力,以延續企業生命。. 8.

(11) Chen and Ku(2000)則是進一步將對外投資型態分為「擴張型」對外 投資和「防禦型」對外投資兩種;前者為市場導向的投資,亦即較具主動性, 以搶占市場佔有率、追求先進技術及排除貿易障礙等為主,其產品生產以垂 直分工為主。而後者則是趨向資源導向,亦即因為大環境的不佳,轉而利用 地主國廉價的人力與土地等資源,來提高企業存續機會,其產品生產則以水 平分工為主。 綜觀上述文獻,廠商對外投資的動機取決於經營策略及生產特質等內在 因素,亦決定於地主國擁有的特殊資源與人力、技術等外在條件。了解廠商. 政 治 大. 對外投資的可能原因後,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廠商勞動生產力相關文獻及其 影響決定因素。. 立. ‧ 國. 學. 第二節 台灣勞動生產力. ‧. 本節針對台灣勞動生產力的現況與發展做初步介紹,並回顧台灣過去經 濟發展中勞動生產力所扮演的角色。. sit. y. Nat. io. er. 一、台灣勞動生產力現況. 2006 年經建會引述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 「2007 年世界競爭力年報」. al. n. v i n Ch 的調查指出,台灣的勞動生產力在全球排名第三十,而至 2011 年台灣的勞 engchi U. 動市場排名全球第七。勞動生產力為每位勞工單位時間的產出,不僅代表一. 個國家的競爭力,同時對企業而言也意謂生產是否具有效率。近年來,如何 改善勞動力品質來提升勞動生產力已成為國家間競爭力比較的議題,不論美 國、英國,或以社會福利著稱的德國等國都戮力於推動勞動就業能力的改 善。如美國 1998 年通過的勞動力投資法(Workforce Investment Act)、英國 的就業行動方案(Employment Action Plan)等,相較過去著重於工作機會的 尋找或失業津貼的發放等額外補助,則是更為重視勞工本身工作效能以及勞 動生產力的提升,並創造自己的價值,強調勞動生產與社會保障的結合。邱 9.

(12) 靖惠(2009)曾指出台灣的就業保險法亦藉由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的誘因,鼓 勵進修、強制輔導,提高其技術與生產力,創造工作機會,同樣也隱含提升 生產力的概念。 二、台灣勞動生產力 政府迫遷來台初始,物資短缺、外匯不足加以人心不穩,為供應國內所 需,政府實施第一次進口替代政策,首重培植初級民生工業,獲得初步成效。 因國內市場有限,其後頒布出口擴張政策,配合當時台灣工資遠低於先進國 家的優勢,憑藉勞力密集產品的出口,帶動台灣經濟發展。後期為培育本土. 政 治 大. 工業,採行第二次進口替代政策,著重於生產中間財的資本投資,發展資本. 立. 密集產業,配合九年國民教育及國外廠商來台投資所引進技術,勞動生產力. ‧ 國. 學. 急速躍進,帶動工資與所得的快速增加。從台灣經濟 40 餘年的發展,經濟. ‧. 結構的轉變是經濟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現象(陳博志,2005)。. sit. y. Nat. 經濟轉型過程中,不同時期皆有特定產業因技術的提升或製程的改善 等,導致該產業的生產力相對其他產業為高。此種差異誘使了生產要素的重. er. io. 新配置,由低生產力產業轉至高生產力產業,勞動生產力提升附加價值,促 a. n. iv l C n 使經濟結構的轉變,也帶動經濟發展。當時台灣平均勞動生產力的提升對於 hengchi U. 經濟發展的成果有 61%的貢獻(吳惠林、藍科正,1995) 。台灣產業結構到 了 80 年代中期,因貨幣升值加上工資所得的上升超過了勞動生產力的提升 幅度,導致廠商生產成本相對上升,台灣比較優勢逐漸喪失。對此變局,政 府改採開放對外投資政策,引發第一波外移潮,有能力的廠商遂逐步將資金 轉移至中國大陸及東南亞,而技術未隨之提升的勞工,也逐漸為環境淘汰。 加以 90 年代後期金融服務業與電子業勞動生產力成長趨緩,缺乏可快速提 升勞動生產力的產業,台灣自始告別低失業率時代(鄭素珍,2001)。. 10.

(13) 第三節 勞動生產力的定義與衡量方式 勞動生產力在經濟學中,應用於一般分析中,但未有完整的理論論述, 而衡量方式亦無統一標準,本節針對上述兩點做一整理與分析。 一、勞動生產力經濟理論 「生產力」觀念係由18世紀經濟學者奎內(Quesnay, 1857)所提出,在 二次大戰後才普遍受到重視。戰後在美國協助歐洲盟國復甦而推動下的馬歇 爾計畫,實際上就是如何提高生產力的計劃,透過此一措施使得西歐在短短. 政 治 大 經濟學原理中討論生產力時,經濟學家主要訴諸「生產函數」的概念。簡單 立 數年間,便從戰爭的廢墟中重新站立起來,可見生產力在經濟中的地位。在. ‧ 國. 學. 的生產函數包含兩個主要的生產要素:勞動與資本。根據生產函數,經濟學 家推導出一個非常基本的命題:對一個國家或地區而言,平均每一名勞動者. ‧. 能運用的資本越高,這個國家或地區的勞動生產力越高,而每人平均所得也. sit. y. Nat. 越高。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亦提到勞動分工的好處,而李嘉圖的比較利 益理論也說明了貿易的往來所促使生產分工專業化對整體社會帶來的好. er. io. 處。「生產力」在經濟學的概念為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勞動生產力為勞動者 a. n. iv l C n 參與生產活動所產生之生產成效(林芳一,1993) hengchi U 。 二、勞動生產力衡量方式. 生產力的衡量過去學者曾經提出最多只有兩種(邱賢文,1986),一種 為「平均生產力」 ,一種為「邊際生產力」 。前者為總投入與總產出之比,生 產力的提高,即意謂相同的投入生產較多的產出,或同樣的產出使用較少的 投入。而後者則是多一單位的投入可增加多少單位的產出,但因受限於產出 的增加並非全然來自新增投入的貢獻,而這統計實務上衡量技術的限制也讓 邊際生產力停留於理論階段,也讓現今統計及一般研究中的生產力泛指「平 均生產力」 。 11.

(14) 依據「OECD 生產力使用手冊(productivity manual)」 ,勞動生產力為每 一單位勞動投入所能創造的產出。勞動投入以人數或是工時衡量,產出則是 以產出總額或附加價值進行衡量。在國際間進行比較時多以附加價值衡量產 出,避免於總計(aggregation)時重複計算問題,因此均以每工時為勞動投 入單位。 為配合經濟建設及測量、分析勞動生產力變動等需要,主計處於1972 年起彙編生產力統計指標,目前計有產量勞動生產力(按月)、產值勞動生 產力(按季)及多因素生產力(Multifactor Productivity,簡稱 MFP)統計. 政 治 大. (按年)等三項指標。產量勞動生產力以工業生產指數除以受雇者工時指數. 立. 計算而得;產值勞動生產力計算最初以「工業生產指數除以受雇者投入工時. ‧ 國. 學. 指數」的方法,但為涵蓋全體產業與全體受雇者,自1986年起採用「國內生. ‧. 產毛額與就業者投入工時」的觀念編制勞動生產力報表;而多因素生產力則 為總投入相對總產出之比率,可用以分析各類生產資源運用效率,有鑒於勞. y. Nat. io. sit. 動要素並非投入生產唯一資源,且不同生產要素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替代關. er. 係,也說明其他因素的投入,如技術、勞動等,亦將提高勞動生產力既而增. n. a. v. l C 加產出,因此因投入因素之不同,又分別編制多因素生產力及總要素生產 ni. hengchi U. 力,其中多因素生產力統計之投入因素,僅含勞動與資本兩項;而總要素生 產力統計之投入因素則除勞動、資本,另含有能源、原物料、企業服務等三 項,為其總投入。 第四節 勞動生產力理論及文獻 勞動力分析應用於總體與個體兩方面,前者主要為國家或產業的生產力 分析,探討如何提高國家或產業整體勞動生產力,以增加整體經濟成長。而 後者主要為個別廠商的生產力分析,主要為企管學者研究如何提高廠商員工 生產力,進而提高效率,增加產量。在勞動生產力文獻中,多數學者在探討 12.

(15) 影響勞動生產力的因素時,多以勞動素質與其他生產要素等特性加以解釋 之。由國內外蒐集勞動生產力變數的文章中可以發現,變數種類多樣且特性 不同,如技術進步、規模經濟、市場佔有率、研究與發展、教育程度、資源 配置效率、法律規範等(Dension,1967、1985; Kendrick and Grossman,1980), 從環境條件到個人能力等都會影響勞動生產力。因此不僅除了員工本身素 質,尚包含廠商自身條件以及投資總體環境,三個層面由裡到外影響勞動生 產力的變動,以下我們將以勞動素質、廠商條件及總體環境三個層面分類來 回顧整理過去關於勞動生產力文獻。 一、 勞動素質因素. 立. 政 治 大. 勞動素質因素可分為勞動品質與勞動條件兩方面論述,以前者而言,過. ‧ 國. 學. 去多位學者指出,透過勞動品質的改善將可以提升勞動生產力。但是提升勞. ‧. 動品質因素甚多,包括員工教育程度、公司在職教育投入與支出、男女就業. er. io. sit. Nat. 皆會影響勞動品質,既而牽動勞動生產力的變化。. y. 人數比率、勞動力的年齡組成、服務年資以及友善職場營造、工作時數 等,. 吳惠林、藍科正(1995)曾以台灣 1979~1990 年資料,於研究中顯示台 a. n. iv l C n 灣地區就業者的教育程度和工作年資會改善勞動品質,進而帶動勞動生產 hengchi U. 力。而陳金華(1990)研究亦指出,勞動者的年齡、平均教育程度均有助於 勞動品質的提高,既而提升勞動生產力;台灣過去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不僅普及教育,同時發展高等教育,提升勞動力普遍素質,對於提高勞動生 產力及改善產業結構頗有助益。劉泰英、徐樹滋(1980)認為影響個體生產 力的因素包含「勞工技術與經驗」 、 「管理體系」 、 「生產設備的壽命及維護情 形」 、 「品管和物料管理」 、 「勞動供給與受雇員工的流動性」 、 「資金的可獲取 性」 、 「新市場的開發」 、 「薪資水準」以及「生產規模和生產技術」等九項重 要因子。 13.

(16) 就後者勞動條件來說,Oulton(1990)分析 1971~1986 年美國製造業勞 動生產力的變動,發現勞資關係的改善有助於提升生產力。Solow(1990) 的論點則是認為在社會規範下,工資水準會影響勞動生產力。李文福(1992) 探討台灣 1978-1989 年製造業及其四個產業的勞動生產力變動成因時,獲得 結論為降低工時與生產力有顯著正相關。因此有形的勞動條件更易撥動員工 身心狀態,與勞動品質般與勞動生產力有著一道緊緊牽扯的引力。 除了勞動品質與勞動條件外,廠商採取的經營方式,如水平多角化或垂 直分工專業化模式,均會影響個體勞動生產力。詹立宇等(2008)以主計處. 政 治 大. 1991及1996年之「工商與服務業普查」原始資料,利用統計與迴歸模型,研. 立. 究台灣製造業的產業分工結構對於勞動生產力的影響。其結論指出產業垂直. ‧ 國. 學. 分工程度對於產業勞動生產力具有正面的影響。而外包程度對於勞動生產力. ‧. 卻有負面的顯著影響。專業分工可使員工於其領域中精益求精,長期經驗更 可增進其熟練度進而提升生產效率。高利潤產業勞動生產力因競爭較為激. y. Nat. io. sit. 烈,利潤受侵蝕也使得其勞動生產力顯著低於低利潤率產業。因此中間財投. n. al. er. 入比例越高,代表廠商專業生產程度較高,勞動生產力也較外包廠商有正面 影響。 二、 廠商內在條件. Ch. engchi. i n U. v. 經濟學生產函數中勞動與資本為兩大主角,資本重要性可見一般。薛琦 (1979)針對1974~1978年間台灣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實證分析探討影響勞 動生產力的主要因素研究中,指出勞動生產力決定於三項因素,設備利用 度、資本勞動比以及資本生產力。林宗鈞(1985)以1962~1981年台灣各級 產業生產力的成長狀況,認為影響勞動生產力變動的主要因素為資本生產 力、資本勞動比與資本利用率。陳中興(1984)則藉由1968-1983年間台灣 工業部門勞動生產力的變動情況,認為影響工業部門勞動生產力變動的主因 14.

(17) 為資本生產力及資本勞動比。張炳耀(1982)認為每單位勞動投入所使用的 資本數量增加會提升勞動生產力變動。陳金華(1990)研究台灣地區勞動生 產力與勞動力結構指出,影響台灣各級產業勞動生產力變動的因素為資本生 產力,資本深化度(資本勞動比)及資本設備利用度。國外學者Madden and Savage(1998)研究亦指出資本密集度會影響勞動生產力。Blomstrom etal. (1996)以及Levin and Renelt(1992)認為固定投資為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 除了資本,研究發展在企業提升其競爭力是不可或缺的。陸民仁等 (1985)估算1961~1983年台灣各地區各級產業的勞動生產力,發現影響勞. 政 治 大. 動生產力最大的因素為技術進步。Yamada and Yamada(1991)對日本製造. 立. 業的勞動生產力分析的研究顯示,勞動生產力透過產品技術與生產過程技術. ‧ 國. 學. 的改良增進,資本品質的改善貢獻最大,其中研究與發展亦頗為顯著。但. ‧. Oulton(1990)分析1971~1986年美國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變動,提出不同 發現,認為新技術的投資改善生產力的功效並不顯著。. sit. y. Nat. 無論資本深化或是研究發展,需要持續的投資,而必須倚賴企業本身財. er. io. 務狀況。劉泰英、徐樹滋(1980)曾指出資金的可獲取性影響勞動生產力。 a. n. iv l C n 而企業的規模大小仍是重要關鍵。規模越大,財務能力越健全,越有能力進 hengchi U 行資本設備的採購,以及研究發展的投資,加以人員專業化分工,更能進行. 資本深化動作。詹立宇等(2008)研究台灣製造業的產業分工結構亦指出產 業規模對於產業勞動生產力具有正面的影響。同時若產業規模擴大,將產生 外部經濟,使勞動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劉泰英、徐樹滋(1980)也對生產規 模因素持同樣看法。 從上述文獻中可發現,影響勞動生產力提高的因素,除了勞動品質因素 之外,同時資本設備的投資運用,研發創造與技術引進以及企業規模、財務 狀況也都是不可忽視的議題。因此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如何深化資本扮演的角 15.

(18) 色,以及與其他生產要素相對運用程度,將關乎廠商勞動生產力的高低。台 灣經濟研究院曾於1999年,在白紙板產業調查報告書中指出,最近五年 (1994~1998年)造紙業勞動生產力指數呈現上升趨勢,由1994年的111.15 提高至1998年的140.76。勞動生產力之所以提高,主要因為廠商更新生產設 備,以自動化、電腦化生產之故。如何提升勞動生產力已漸為政府與民間企 業所重視,更是達成經濟成長、提高國民所得的途徑。 三、 總體外在環境 公共基礎設施與投資國家的總體環境息息相關,經濟成長的國家,其基. 政 治 大. 礎建設必然健全且發達。劉泰英、徐樹滋(1980)針對製造業時間數列資料. 立. 及廠商所做個案調查,以總體及個體之觀點分析影響台灣製造業勞動生產力. ‧ 國. 學. 的主要因子,認為影響總體生產力的因素為「較高的教育背景」 、 「穩定的政. ‧. 治環境」 、 「技術改良」 、 「勞動移至高生產力的部門」 、 「較高的儲蓄傾向」等 五項。其中以「勞動進退率」 、 「設備利用率」及「資本勞動比」最為重要。. y. Nat. io. sit. 吳家聲(1982)以台灣製造業生產力與工業部門生產力之實證研究中,認為. er. 其一為純粹生產力效果,即各類別生產力的變動、其二則是結構性效果,為. n. a. v. l C 勞動投入的相對比例;其三則是交互效果,即上述兩效果的交叉影響,將導 ni 致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變動。. hengchi U. 對外投資影響產業升級進而帶動勞動生產力的成長,在林祖嘉、黃啟宏 (2006)於對外投資與勞動結構調整文章中利用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1980-2002資料發現,台灣的就業結構往高級人力方向發展,因赴海外投資 將造成對國內技術員工需求的增加,但赴大陸投資卻是造成國內非技術員工 需求減少,一來一往將使國內勞動結構往較高技術的勞動需求來調整,提高 台灣產業技術帶動勞工勞動生產力的上漲。台灣早期經濟亦經由產業轉型, 不斷逐步提高生產效率。由勞力密集產業往資本密集產業轉變,資本深化的 16.

(19) 結果,就是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而從不同職業的勞動收入亦可反映其勞動生 產力,服務業因較高所得的勞動者有增加的趨勢,可知服務業為未來台灣的 熱門行業。台灣地區勞動生產力得持續提高,主要因為生產技術水準的提 升,台灣的勞動結構人力逐漸從較低生產力產業流向較高生產力產業,促使 全體產業勞動生產力的提生,促進經濟持續成長,並提升國民所得水準。 熊漢琳、梁益誠(2007)以 2004~2007「大陸台商 1000 大」統計資料, 探討中國台商勞動生產力是否受當地城市競爭力之影響?而勞動生產力是否 因當地城市競爭力而產生異質性,研究結果顯示台商大陸勞動生產力表現優. 政 治 大. 劣依序為東南、環渤海、中部、東北、西南與西北地區,建議台商前往中國. 立. 可採取區域差異化政策以發揮綜效之影響。熊漢琳等(2008)在另一個研究. ‧ 國. 學. 中亦由實證結果中發現高勞動生產力大多分布於東部沿海地區。. ‧. 詹立宇等(2005)探討台灣製造業產業聚集與勞動生產力的實證研究,. sit. y. Nat. 實證結果顯示勞動生產力高的產業,其目標產業自我聚集程度與相關產業聚 集程度也較高。上述研究中發現,產業聚集程度與勞動生產力有密切的關係。. er. io. n. al 出口值比重也影響到勞動生產力的成長,在於新技術的取得可藉由國際 iv. n U engchi 貿易或對外投資的方式來達成。同時為了應付國際市場的競爭,除了須達到. Ch. 規模經濟以大量生產來降低成本,並透過技術提升來提高品質。廠商強化自 身競爭力的同時亦即帶動勞動生產力,以使生產更具效率。同時新科技的導 入及新觀念的引進對於勞動生產力都有高度的外溢效果。Chen and Tang (1990)以台灣 1968~1982 年製造業資料,檢視出口對於產業生產力成長之 重要性,實證結果發現產業生產力的成長大部分來自於出口擴張之效果,但 若控制產出規模變數,影響力即變為不顯著。從以上學者研究及實證推論, 出口成長對於國內產出及生產力的提升皆有正面的效應。茲就國內外相關文 獻整理如下: 17.

(20) 表 2-1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相關文獻彙整 影響因素 研究者及年份 研究結論 勞動素質因素 吳惠林、藍科正 台灣地區就業者的教育程度和工作年資會 (1995) 改善勞動品質進而帶動勞動生產力。 勞動者的年齡、平均教育程度均有助於勞動 陳金華(1990) 勞動品質 品質的提高,進而影響勞動生產力。 勞工技術與經驗、管理體系、勞動供需流動 劉泰英、徐樹滋 性、資金的可獲取性、薪資水準、生產規模 (1980) 與技術等會影響勞動生產力的個體生產力。 經研究美國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變動,發現 Oulton(1990) 勞資關係改善有助於提升生產力。 勞動條件 Solow(1990) 社會規範下,工資水準會影響勞動生產力。 李文福(1991) 降低工時與生產力有顯著正相關。 影響因素 研究者及年份 研究結論 廠商內在條件 經由台灣製造業實證分析指出勞動生產力 薛琦(1979) 決定於 1.設備利用度、2.資本勞動比、資本 生產力等三因素。 以台灣各級產業生產力成長狀況認為影響 林宗鈞(1985) 勞動生產力變動的主要因素為 1.資本生產 力、2.資本勞動比及資本利用率。 al 影響工業部門勞動生產力變動的主因為資 資本生產 v i 陳中興(1985) n C h 本生產力及資本勞動比。 U i e h n c g Madden and 資本密集度會影響勞動生產力 Savage (1996) 陸民仁等(1985) 影響勞動生產力最大的因素為技術進步。 Levin and Renelt 固定投資為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 (1992) 勞動生產力的增進,主要是透過產品技術與 Yamada and 生產過程技術之改良,資本品質的改善貢獻 Yamada(1991) 最大,研究與發展的影響亦為顯著。 研究發展 Oulton(1990) 新技術的投資改善生產力的功效不顯著。 企業本身的創新和生產技術的改良是長期 Kendrick and Grossman(1980) 提昇勞動生產力的主要因素.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18.

(21) 表 2-1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相關文獻彙整(續 1) 影響因素. 研究者及年份. 研究結論. 總體外在環境 劉泰英、徐樹滋 較高的教育程度、穩定的政治環境、較高的 (1980) 儲蓄傾向會影響勞動生產力的總體生產力。 產業垂直分工程度與產業規模,對於產業勞 詹立宇等(2005) 動生產力具有正面的影響。外包程度對於勞 總體因素 動生產力卻有負面的顯著影響。 Oulton (1990) 廠商規模對勞動生產力有正面影響。 教育普及、工業結構轉變、營運管理改善、 張炳耀(1982) 生產程序合理與現代化、每單位勞動投入使 用的資本為勞動生產力變動的主要原因。 林祖嘉、黃啟宏 對外投資改變台灣產業結構,提高技術,推 (2006) 升勞動生產力。 勞動生產力高的產業,其目標產業自我聚集 詹立宇等(2007) 成度與相關產業聚集成度業較高。 投資環境 熊漢琳、梁益誠 勞動生產力將因當地城市競爭力而產生異 (2007) 質性。 熊漢琳等(2008) 勞動生產力大多分部於東部沿海地區。 實證結果發現產業生產力的成長大多數來 Chen and Tang 出口值比重 自於出口擴張帶來之效果。 (199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9. i n U. v.

(22) 第三章. 我國製造業對外投資之現況分析. 延續第二章的文獻回顧,本章第一節將針對本研究所採用之經濟部統計 處2007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表」進行簡短討論;第二節則進行初步 統計分析,藉由基本敘述統計,觀察廠商現況並討論影響台灣對外投資製造 業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為何? 第一節 資料來源. 政 治 大. 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資料來自經濟部於 2007 年 4 月以台灣廠商為受訪. 立. 對象,針對從事對外投資活動之製造業廠商實況調查,總計調查有效家數. ‧ 國. 學. 2268 家,回收樣本數共計 1770 家,回收率達 78.04%。本章將分別從勞動素 質面,廠商內在條件面及總體外在環境面,進行初步的靜態統計分析,從中. ‧. 了解現況統計資料於各種可能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間. io. sit. y. Nat. 的關係。. er. 以下針對上述樣本調查結果,分別就細部之廠商投資區位選擇、盈餘運. n. a. v. l C 用方式、分工作業型態、對外投資經驗、廠商產業型態、企業營運規模、資 ni. hengchi U. 本勞動比率、廠商產業類別、技術密集度、出口密集度及對外投資動機,進 行編製基本統計敘述。因勞動生產力衡量並無一定標準,為區分勞動生產力 的高低,以便於統計分析,將嘗試以本問卷每人平均生產產值 NT$5035 千 元為標準,將各廠商分類為低勞動生產力廠商及高勞動生產力廠商。 第二節 影響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 本節將試著尋求數個相關因素,並藉由統計敘述觀察各解釋變數與被解 釋變數間的關係,於下一章節更進一步以統計迴歸方式找出相關決定因素。. 20.

(23) 一、投資區位選擇與勞動生產力 本研究將對外投資地區分為工業化國家、中國(含香港)、東南亞及中 南美洲(含其他國家)等四個區域,依據前述之文獻及理論,驗證並了解不 同地區的性質、競爭力是否與勞動生產力有所關連。從統計表 3-1 中呈現出 投資工業化國家廠商,其高勞動生產力的比例相較投資其他國家為高的現 象。符合張炳耀(1982)民國 1971~1980 年間勞動生產力變動研究中,指出 勞動生產力的提升主要原因在於教育普及、台灣工業結構的轉變、世界經濟 的復甦、企業經營的改善以及生產程序的合理化與現代化。. 政 治 大. 探究其原因,在於工業化國家產品的創新程度較高,加以技術引領世界. 立. 潮流,國民教育程度較高,使其勞動生產力相較其他國家更具有效率,也帶. ‧ 國. 學. 動工業化國家薪資與所得的上揚。而東南亞國家因多數廠商僅著眼於其充沛 低廉的人力及廣大便宜的土地及原料,投資設廠目的往往在於延續廠商生. ‧. Nat. n. er. io. sit. 表 3-1 投資區位選擇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 低勞動生產力 高勞動生產力 投資區位選擇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a v i l 44.52 工業化國家 69 86 55.48 n Ch 中國(含香港) 979 70.94 e n g401 c h i U29.06 東南亞國家 127 78.88 34 21.12 其他國家 41 55.41 33 44.59 合 計 1216 68.70 554 31.30. y. 命,較無動機去提升技術及流程等效率層面,以致其勞動生產力亦顯落後。. 合計 家數 百分比 155 1380 161 74 1770. 8.76 77.96 9.10 4.18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註:1. 工業化國家包含美國、加拿大、西歐、日本、澳洲及紐西蘭 2. 東南亞國家包含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及越南 3. 其他國家為墨西哥、中南美洲、東歐、南亞、非洲及其他地區. 二、盈餘運用方式與勞動生產力 前述勞動素質的提升、資本深化的支出以及研究發展的投資等,均需要 大量資金的投入,廠商的盈餘是否能夠適時支援,亦間接對於勞動生產力的 21.

(24) 提升有正面助益。依據統計表問卷上海外投資地區事業往年對盈餘運用方 式,將海外事業再增資、保留盈餘、國內事業再增資及其他方式做為企業將 盈餘回饋於本業上的選項。從表 3-2 可知,將盈餘再次投資自身本業,高勞 動生產力廠商占 34.17%,大於將盈餘分配股東、彌補虧損之廠商的 27.59%, 與前述推論符合。 表 3-2 盈餘運用方式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 低勞動生產力 高勞動生產力 盈餘運用方式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盈餘再投資 657 65.83 341 34.17 分配股東等 559 72.41 213 27.59 合 計 1216 68.70 554 31.30. 立. 計 百分比. 998 772 1770. 56.38 43.62 100. 學. ‧ 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政 治 大. 合 家數. 三、作業分工方式與勞動生產力. ‧. Young(1928)曾指出,分工作業將讓企業員工能在持續專注於同一作 業的狀態下,經由學習的過程及經驗的累積,以同樣的付出取得更好的結. y. Nat. io. sit. 果,有效率的作業方式將促進創造力,提升勞動生產力。. er. 根據廠商在對外投資地區所投資的行業,最主要、次要及再次要二位數. n. a. v. l C 產業,若在當地或不同地區,投資涉及類型不同者,視為水平分工廠商,若 ni. hengchi U. 相同者,則歸類為垂直分工廠商。由表 3-3 中垂直分工廠商其高勞動生產力 比率並未顯著大於水平分工廠商,與前述文獻相左。 表 3-3 作業分工方式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 低勞動生產力 高勞動生產力. 合. 計. 作業分工方式 垂直分工作業 水平分工作業 合 計.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453 763 1216. 68.74 68.68 68.70. 206 348 554. 31.26 31.32 31.30. 659 1111 1770. 37.23 62.77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2.

(25) 四、對外投資經驗與勞動生產力 劉泰英、徐樹滋(1980)曾以個體觀點分析影響台灣製造業勞動生產力 的主要因子,其中之一為勞工技術與經驗。勞工定著率越高,對於公司越有 向心力,其經驗不僅讓其作業更有效率,同時亦有傳承、分享等外溢效果。 加以企業越融入當地環境,越能因地制宜。但從表 3-4 投資年數越多的廠商 其勞動生產力的比重反相形減少。原因推論在於 1981 年我國對外投資開 放,當時台幣升值,勞工成本上升,廠商不耐虧損,移往海外人力充沛且便 宜之國家,從事勞力密集產業,也因此在問卷中對外投資 16 年以上的公司. 政 治 大. 家數比例並不高,且大多為低勞動生產力行業。但隨著投資開放,對外投資. 立. 的廠商數增加,資本密集產業、資訊及半導體產業於近年來大舉對外投資,. 658 966 146. y. 37.18 54.58 8.24. 1770. 100. n. er. io.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計 百分比. 合 家數. sit. Nat. 表 3-4 對外投資經驗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 低勞動生產力 高勞動生產力 投資年數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五年以內 440 66.87 218 33.13 六至十五年 672 69.57 294 30.43 十六年以上 104 71.23 42 28.77 a v 合 計 1216 l 68.70 554 31.30 ni. ‧. ‧ 國. 學. 也使高勞動生產力的比重隨之上升。. Ch. engchi U. 五、廠商產業型態與勞動生產力 本研究將問卷中材料型輕工業及加工型輕工業總歸類為勞力密集性產 業,將材料型重工業與加工型重工業劃分為資本密集產業。由表3-5中可看 出在資本密集產業中,其高勞動生產力廠商比重約35.95%,顯然大於勞力密 集性產業的20.95%,符合李文福(1991)探討台灣1978~1989年製造業及其 四個產業的勞動生產力變動成因時,資本使用率與生產力有顯著正相關的結 論。對應前面文獻針對資本深化所推論之預期方向。勞力密集性產業由於勞. 23.

(26) 力短缺加以薪資成本上升,因此藉由產業升級的方式提高其勞動生產力,以 維持經營效率以及市場競爭力。 表 3-5 廠商產業型態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 低勞動生產力 高勞動生產力 合 計 廠商產業型態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勞力密集產業 434 79.05 115 20.95 549 31.02 資本密集產業 782 64.05 439 35.95 1221 68.98 合 計 1216 68.70 554 31.30 177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六、企業營運規模與勞動生產力. 治 政 依據中華民國經濟部發布之中小企業認定標準,中小企業係指依法辦理 大 立 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並合於下列標準之事業: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 ‧ 國. 學. 石採取業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二百人者。因此本研究以勞工人數來衡量廠商. ‧. 規模,員工人數於 200 人以上為大型企業,若小於 99 人為小型企業,若於 100 人以上未達 200 人則為中型企業。大型企業因本身資本雄厚、勞工人數. y. Nat. io. sit. 多,較有資源投注於技術與流程的改善,同時進行較為細部的分工,學習經. er. 驗的累積將使其勞動生產力較其他企業為高。Oulton(1990)也認為廠商規. n. a. v. i l C 模對勞動生產力有正面影響。但由統計資料表 3-6 n 顯示,無論廠商規模大小,. hengchi U. 高、低勞動生產力的比例皆較接近,差異性並不顯著,顯見其中應仍有其他 變數,導致廠商規模與推論結果不同。 表 3-6 企業營運規模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 低勞動 產力 高勞動生產力 合 企業營運規模 家數 百分比 家 百分比 家數 大型企業 715 71.07 291 28.93 1006 中型企業 199 68.15 93 31.85 292 小型企業 302 63.98 170 36.02 472 合 計 1216 68.70 554 31.30 177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4. 計 百分比 56.84 16.50 16.66 100.

(27) 七、資本勞動比率與勞動生產力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員工擁有資源的多寡,將關乎其勞動生產力,因此 資本勞動比的正面影響在過去文獻中討論繁多,囿於問卷設計內容限制,本 研究將以全年固定資產增購總額視為資本選項,並以其對員工人數之比例為 資本勞動比。以本問卷每人擁有之資產數額 NT$408 千元為分類標準。高於 平均數則為高資本勞動比廠商,低於則為低資本勞動比廠商。統計表 3-7 統 計結果發現高資本勞動比廠商其高勞動生產力比例相較於低資本勞動比廠 商的比重較高,正好呼應 Madden and Savage(1998)及其他學者所稱資本 勞動比會影響勞動生產力。. 立. 政 治 大. 合 家數. 計 百分比. 199 1571 1770. 11.24 88.76 100. ‧. ‧ 國. 學. 表 3-7 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與資本勞動比率之關係 低勞動生產力 高勞動生產力 資本勞動比率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高資本勞動比 89 44.72 110 55.28 低資本勞動比 1127 71.74 444 28.26 合 計 1216 68.70 554 31.30. y. Nat. er. io. sit.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八、產業類別與勞動生產力 a. n. iv l C n hengchi U 依據經濟部產業類別分類,將製造業分為金屬機械工業、資訊電子工. 業、化學工業及民生工業等四類,從統計表3-8得知資訊電子的高勞動生產 力比例在製造業對外投資中比例最高,約達26.22%,而化學工業則是以 23.28%次之。由於資訊電子工業包含高科技產業,英特爾創辦人摩爾曾提出 摩爾定律,認為單一矽晶片的電晶體數目,每隔十八到二十四個月將會增加 一倍,但製造成本卻不變。因此隨其預測,研發與技術的創新都是電子資訊 產業不斷升級的推力,除了由過去資本產業密集漸漸轉型為知識密集產業外 (林芳一,1993),也連帶使勞動生產力相較其他產業提升為高。. 25.

(28) 表 3-8 產業類別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 低勞動生產力 高勞動生產力 產業類別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金屬機械 312 73.24 114 26.76 資訊電子 480 63.24 279 36.76 化學工業 209 68.52 96 31.48 民生工業 215 76.78 65 23.21 合 計 1216 68.70 554 31.30. 合 家數. 計 百分比. 426 759 305 280 1770. 24.07 42.88 17.23 15.82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九、技術密集度與勞動生產力. 政 治 大 例,解釋為廠商技術密集度。因無通用衡量標準,本研究將以平均數 1.75% 立 本研究定義技術密集度為問卷中全年研發支出相對年底員工人數之比. ‧ 國. 學. 為基準,高於平均數即為高技術密集度廠商,低於平均數即為低技術密集度 廠商。苗坤齡(1999)研究發現,研究發展支出會提升人力素質,對多因素. ‧. 生產力之增加有明顯的效果。Mansfield(1988)亦認為研究發展會提升生產. sit. y. Nat. 力,但 Oulton(1990)、Wolff(2000)實證結果卻不顯著,統計表 3-3 統計. er. io. 結果發現低技術密集產業高勞動生產力比例略高於高技術密集,但差異性並. n. 不大,是否源於其他變數影響,也將在後續分析中討論。 a v. i l C n hengchi U 表 3-9 技術密集度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 技術密集度. 低勞動生產力 家數 百分比. 高勞動生產力 家數 百分比. 合 家數. 計 百分比. 高技術密集 低技術密集 合 計. 194 1022 1216. 260 294 554. 454 1316 1770. 25.65 74.35 100. 42.73 77.66 68.70. 57.27 22.34 31.3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十、出口密集度與勞動生產力 本統計表依據問卷中所羅列出口選項,本研究定義出口傾向為出口值對 營業額的比率,依據其出口地點分為回銷台灣、當地銷售及外銷外國等,並 26.

(29) 依據其各自比重來決定出口傾向。在外銷國外出口比重較高的廠商中,高勞 動生產力的廠商僅占28.77%,不如限於當地銷售的廠商,高勞動生產力廠商 占35.92%,與前述文獻推論結果不符,但兩者差距不大,推論與本統計表未 區分企業規模有關。 表 3-10 出口密集度與海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關係 低勞動生產力 高勞動生產力 出口密集度 家數 百分比 家數 百分比 回銷台灣比重高 170 78.70 46 21.30 當地銷售比重高 546 64.08 306 35.92 外銷外國比重高 500 71.23 202 28.77 合 計 1216 68.70 554 31.3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7. i n U. v. 合 家數. 計 百分比. 216 852 702 1770. 12.20 48.14 39.66 100.

(30) 第四章. 實證模型設定. 本章將延續上一章對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現況分析,透過建立實證模 型之方式,針對相關理論與文獻對於勞動生產力的變數進行說明及預期影響 方向,進一步瞭解其決定因素的影響力。首先第一節針對被解釋變數及解釋 變數作說明,並預期其影響方向;其次第二節將建立實證模型,說明本章採 取之統計方法的特性與應用。. 政 治 大. 第一節 變數說明及預期影響方向. 立. 依據前面討論之文獻及 2007 年「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資料選取. ‧ 國. 學. 本研究之變數,進而探討影響對外投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針對 解釋變數的定義先做說明,再預測其對被解釋變數的影響。本節將就被解釋. ‧. 變數及解釋變數作定義,再預測各解釋變數對被解釋變數之影響方向,並將. y. sit er. io. 一、 被解釋變數. Nat. 各預期結果整理於統計表 4-1。. n. al 對外投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大小為被解釋變數,就 i v 2007 年經濟部統. n U e n g c h i 1770 家廠商,因資料有限, 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資料,計有. Ch. 缺少各廠商勞動工時及產值等相關數據,針對勞動生產力變數之選取,將以 營業額為產值的替代變數,亦即在資料處理上,將被調查廠商 2007 年之海 內外總營業額除以年底海內外員工人數合計作為勞動生產力之被解釋變數。 二、 解釋變數 根據前述理論及文獻整理,以及經濟成長會計(growth accounting)將 勞動生產力成長來源,區分為三大要素,分別為人均物質資本存量(K/L) 、 人均人力資本存量(H/L)及總要素生產力成長(TFP)。林慈芳(2011)曾 以此為基礎,分析自 1981~2009 年台灣勞動生產力變化,將上述要素進一步 28.

(31) 闡述為勞動素質的提升、資本深化的影響及總要素生產力成長。本研究延續 上述分類,將過去相關文獻彙整,並依據問卷題目歸納整理為十個變數進行 討論,以作為後續實證模型變數設定之參考依據。有關各項影響廠商勞動生 產力的決定因素說明如下: (一)勞動素質提升 勞動素質的提升除了勞工以及廠商本身的條件之外,另外不同的經營策 略以及投資時間的長短均攸關能否藉由外部因素進一步提升員工本職學 能,以增進其勞動生產力。因問卷資料所限,本研究將選擇問卷中企業對外. 政 治 大. 投資環境、對外投資經驗、企業分工型態及企業利潤運用方式等四個變數來. 立. 做為勞動素質實證分析的基礎。對外投資環境包含其地主國國民教育年數、. ‧ 國. 學. 創新研發精神、基礎公共建設等,皆與員工的素質有密切關係;同時對外投. ‧. 資經驗越長是否意謂企業員工向心力越強,越能對其作業駕輕就熟?而企業 分工的型態對於勞動生產力的影響以及企業運用盈餘方式,如何牽動勞動生. y. Nat. er. io. sit. 產力,為我們感興趣的地方。有關各項影響因素詳述如下: 1. 投資區位選擇(LOCAT) a. n. iv l C n 根據 Solow(1990)的論點,工資水準會影響勞動生產力,總體經濟對 hengchi U. 於勞動生產力亦有其一定影響力,舉凡一國的教育程度、經濟景氣、平均工. 資,亦即國家競爭力,本研究將之視為一個重要變數。針對投資環境,設兩 虛擬變數,亦即工業化國家為 1,其他非工業化國家則為 0,預期廠商投資 於工業化程度越深的國家,其勞動生產力越高。故本文推論其預期符號為正。 2. 盈餘運用方式(REVE) 楊子菡、劉筱慧(2008)分析台灣人力資源係數變動趨勢,提及因國內 勞動力供給的趨緩以及薪資水準的提高,企業多以增加投資及加速研發,投 入資本進而轉型、升級,帶動勞動生產力的提升,使人力資源能夠有更有效 29.

(32) 率的運用。但亦有學者經由實證分析提出高利潤率產業的勞動生產力顯著低 於低利潤率產業。針對調查廠商最主要海外投資地區事業往年對盈餘之運用 方式,設兩個虛擬變數,將海外事業再增資、在當地投資其他事業、國內事 業再增資的廠商為 1,其餘分配給股東等方式為 0,預期符號為不確定。 3. 對外投資經驗(TIME) 蕭志同、林裕淩(2001)曾利用 1998 年台灣科學園區之 66 家積體電路 廠商資料,採用多元迴歸方法,實證結果發現,廠商設立年數對於勞動生產 力影響為正向關係,顯示廠商成立年數越長,學習曲線效果明顯,勞動生產. 政 治 大. 力越高。推論若製造業對外投資年限越長,對於當地法令、環境更為熟悉,. 立. 且勞工聘用年數較長,亦會有其學習曲線效果。同時越能運用當地資源,致. ‧ 國. 學. 力當地化發展。本研究預期對外投資經驗越久對於勞動生產力是正面影響,. ‧. 其預期符號為正。. sit. y. Nat. (二)資本深化影響. 資本深化程度將有利於營造提升勞動生產力的環境,本研究將選擇問卷. er. io. 中的企業規模、資本勞動比以及產業型態等三個變數,來作為實證分析的基 a. n. iv l C n 礎,有關各項影響因素詳述如下: hengchi U 4. 分工作業型態(SPEC). Yang and Ng(1995)指出,勞動分工與專業化生產會帶來整個產業規 模與所得的成長,同時提升生產效率。在早期 1890 年代著名經濟學家 Marshall 即提出專精於某一領域或製程且集合於同一區域的小廠商將可因聚 集而發揮與大廠商擁有的大規模生產的優勢,而此優勢將造成廠商與產業的 勞動生產力的提升。產業之間的分工行為,如同勞動在工廠內的分工,可以 增加各廠商管理上的效能,使專業分工得以形成。詹立宇、陳志成、張明宗 (2005)則於主計處 1991 及 1996 年之「工商與服務業普查」實證研究中得 30.

(33) 出垂直分工程度將對於產業勞動生產力有正面的影響。因此我們將以問卷中 廠商在其已對外最主要投資地區,所投資最主要、次要及再次要產業(依二 位數行業分類),若是投資涉及不同類型者,將其歸類為水平分工廠商,變 數設為 0;若所投資行業皆相同者則視為垂直分工,變數則設為 1。依據文 獻探討,本文預期符號為正。 5. 廠商產業型態(STATE) 台灣經濟歷經多次產業轉型,由最早的勞力密集性產業開始,隨著勞工 人數的不足加上薪資成本的增加,經濟的主軸漸由資本密集產業接手,藉由. 政 治 大. 提高勞動生產力的方式來解決上述問題。部分產業甚且產生技術節約現象,. 立. 當規模越大,所需勞工反而減少。本文藉由問卷中產業型態分類將製造業分. ‧ 國. 學. 為材料型輕工業、加工型輕工業、材料型重工業及加工型重工業,輕工業集 合為勞力密集產業,重工業則為資本密集產業。採虛擬變數方式,將資本密. ‧. 集產業設為 1,勞力密集產業則為 0,就過去歷史經驗,本文預期符號為正。. y. Nat. io. sit. 6. 資本勞動比率(CAPI). er. 資本與勞動是生產函數兩大投入變數,若將產出 Y 分配予每位勞工,. n. a. v. i l C 同為 Y/K 與 K/Ln的乘積,在技術不變的前 可得出平均勞動生產力 Y/L,Y/L. hengchi U. 提下,Y/K 維持不變,因為資本與勞動為互補投入要素,使用較多的資本財 可以提高勞動生產力。楊文瑞與龔明鑫(1991)在實證分析研究中顯示每人 資本量增加 1 個百分點,平均勞動生產力上昇 0.29%,提出每人資本量為影 響生產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李文福(1991)探討台灣 1978~1989 年間製造業 勞動生產力變動成因,獲得資本使用率與生產力有顯著正相關。固然資本財 有其適用與否,而使用者亦有其優劣,但正常而論,單位勞動若擁有較多資 本財,其勞動素質較優,在其他狀況不變的前提下,故其生產效率較高,本 文推論其預期符號為正。. 31.

(34) (三)總要素生產力 林慈芳(2011)於台灣勞動生產力成長估測與因應對策中引述相關學者 的研究,設定影響台灣總要素生產力決定因素為知識投資(分為研發投資與 電腦化投資)、公共基礎設施、貿易、外人直接投資與對外投資等六項。本 研究將以研發密集度代替知識投資,以出口比率代替貿易,檢視其對於勞動 生產力的影響程度。 7. 技術密集度(RD) 顧志耐(Kuznets)教授認為工業先進國家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是以科. 政 治 大. 學為基礎的技術,因此技術進步是提高勞動生產力最重要的因素。廠商從事. 立. 研究發展的投資可以帶來產品或是製程上的創新,經由生產流程的改良,提. ‧ 國. 學. 高廠商的生產技術效率。同時技術的進步也可以反應在成本節省以及附加價. ‧. 值的提高,利潤增加,工資上升,都將直接或間接有助生產力的提高。 Kendrick and Grossman(1980)曾以總要素生產力方法,探討生產力的變動,. y. Nat. io. sit. 發現企業本身的創新和生產技術的改良是長期提升勞動生產力的主要因. n. al. er. 素。故本文推論其預期符號為正。 8. 出口密集度(EXPO). Ch. engchi. i n U. v. Chen and Tang(1990)曾以台灣製造業 1968 至 1982 年資料驗證是否出 口會影響產業生產力成長,發現產業生產力的成長,出口擴張因素影響力多 為顯著。推論導因於廠商欲在國際市場中競爭生存,如何追求降低成本同時 大量生產是切入要件之一,追求規模經濟是其中選項;其二,面對國際廠商, 高度競爭壓力將督促且迫使廠商提高其經營效率或控管其產品品質等;其 三,廠商通常可由國際貿易往來中,獲取國外新的技術或吸取不同的經營方 式,經由外部的刺激產生內部的學習效果,反應在產出面上則是推升勞動生 產力,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生產。因此本文藉由問卷中海外事業銷售金額之選 32.

(35) 項「外銷到其他地區之金額」之比例當作廠商之出口比重。推論出口比重越 高對於勞動生產力越有利,其預期符號為正。. 表 4-1 實證模型相關變數說明表 代號. 變數定義. 被解釋變數 Y. 勞動生產力 全年營業額/年底員工人數. 預期符號. 勞動素質提升. 政 治 大. +. REVE. 盈餘運用方式 (1=增資 0=不分配、虧損或其他). ?. TIME. 對外投資經驗 (2006 年為基期). ‧ 國. +. Nat. y. ‧. 資本深化影響. 立. 學. 投資區位選擇 (1=工業化國家 0=其他國家). LOCAT. STATE. 廠商產業型態 al v i (1=資本密集產業 0=勞力密集產業) n C. +. 資本勞動比率 (固定資產增購總額/員工人數). +. 技術密集度 (研發支出總額/員工人數). +. 出口密集度 (外銷到其他貿易地區出口比重). +. er. n. CAPI. sit. 分工作業型態 (1=垂直分工 0=水平分工). io. SPEC. hengchi U. +. 總要素生產力 RD EXPO.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3.

(36) 第二節 實證模型的建立 本研究使用多元迴歸模型來做驗證,多元迴歸模型一般以最小平方法 (OLS)來推估。OLS 的使用前提包含研究的母體樣本符合常態分配、自變 數間沒有共線性的存在、殘差項必須符合常態分配。本研究主要探討對外投 資對於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影響,將模型 Y 設為被解釋變數,亦即勞動生 產力大小為應變數;X 則為解釋變數或應變數。根據前述各項解釋變數,來 推論各變數對於對外投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影響。本研究使用之實證模型 設定如下:. 立. 政 治 大. i ( LP)   0  1 LOCATi   2 REVEi   3 SPECi   4TIMEi   5 STATEi. ‧. ‧ 國. 學.   6CAPIi   7 RDi   8 EXPOi   i. 其中 Yi 代表第 i 家廠商之勞動生產力,i=1,2,3…1,770;α0 為常數項;. sit. y. Nat. βj 為自變數之係數,ε 為誤差項。j=1,2,3…8;LOCAT 代表投資區位選擇、. io. er. REVE 代表盈餘運用方式、SPEC 代表分工作業型態、TIME 代表對外投資經 驗、STATE 代表廠商產業型態、CAPI 代表資本勞動比率、RD 代表技術密. n. al. Ch 集度、EXPO 代表出口密集度。. engchi. 34. i n U. v.

(37) 第五章. 實證結果分析. 本章將闡述並討論台灣製造業對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根 據上一章節之變數說明與模型設定,首先整理實證變數的基本統計量,第二 節再將相關統計資料以 Stata 軟體進行實證分析。第三節考量製造業規模大 小不一,若僅單純就整體製造業來探討分析勞動生產力決定因素似乎過於簡 化。Hsu and Chen(2000)於台灣製造業廠商勞動生產力決定因素研究中, 將廠商依員工人數多寡區分為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分別進行勞動生產力迴. 政 治 大. 歸估計比較。本節將依循上述研究,進行第二階段分析,將製造業依經濟部. 立. 公司規模定義,區分為 200 人(含)以上大型企業及 200 人以下中小企業,同. ‧ 國. 學. 樣採用第一階段變數進行實證分析,探討不同規模廠商,其勞動生產力決定. ‧. 因素是否有所不同。. sit. y. Nat. 第一節 實證結果分析:全體樣本. er. io. 第一階段樣本廠商共 1770 家,各解釋變數之平均數與標準差整理如下:. n. al. i n U. 表 5-1 全體樣本敘述統計表 C hengchi 解釋變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投資區位選擇(LOCAT) 0.088 0.283 盈餘運用方式(REVE) 0.564 0.496 對外投資經驗(TIME) 8.090 5.348 分工作業型態(SPEC) 0.803 0.398 廠商產業型態(STATE) 0.604 0.489 資本勞動比率(CAPI) 1.491 0.985 技術密集度(RD) 1.175 0.983 出口密集度(EXPO) 0.296 0.38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5. v. 極大值 1 1 43 1 1 4.537 4.085 1. 極小值 0 0 0 0 0 -1.398 -2.250 0.

(38) 本階段主要探討台灣製造業對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再進 行實證模型討論前,須避免解釋變數之間共線性問題。亦即在一般迴歸模型 中,解釋變數通常尋求與被解釋變數關連較大者,同時也可能導致選擇解釋 變數間存在高度的相關性,進而影響模型的解釋能力及實證結果。各項解釋 變數相關分析結果如表 5-2 所示。 表 5-2 製造業各解釋變數間相關係數分析表 REVE. TIME. 1.000 0.132 -0.072 0.026 0.104 0.022 0.013. 1.000 -0.101 -0.143 -0.085 -0.107 0.148. STATE. CAPI. RD. EXPO. 1.000 -0.123. 1.000. 政 治 大 1.000 0.008 -0.022 -0.042 -0.03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000. 0.442 -0.154. Nat. y. 1.000 0.135 0.195 -0.117. ‧. ‧ 國. 立. SPEC. 學. LOCAT LOCAT 1.000 REVE -0.026 TIME -0.009 SPEC 0.028 STATE 0.071 CAPI 0.119 RD 0.271 EXPO -0.109. io. sit. 若相關係數介於正負 0.3 間稱為低度相關,介於正負 0.3~0.6 間為中度. er. 相關,介於正負 0.6~0.9 則為高度相關,正負 1 則為完全相關。. al. n. v i n C h「資本勞動比」與「技術密集度」變數間相 由相關係數矩陣資料顯示, engchi U. 關係數為 0.442,具有中度的正相關。除了上述兩變數外,其餘解釋變數之 間的相關係數都低於 0.3。因此本文第一階段初期,除將上述八個變數納入 實證模型中,建立完整的模型分析後(模型 1),再先後刪除相關係數較高 之資本勞動比(模型 2)以及技術密集度(模型 3)等解釋變數,以檢視個 別模型分析後的結果。表 5-3 為台灣製造業對外投資廠商勞動生產力決定因 素基本模型,採 OLS 迴歸模型之分析結果,以下將各解釋變數的實證結果 依第四章的分類依序論述。. 36.

(39) 表 5-3 勞動生產力之決定因素基本模型 模型 1 3.056 截距 (0.486)*** 0.159 投資區位選擇 (0.047)*** 0.017 盈餘運用方式 (0.026) -0.003 對外投資經驗 (0.002) 0.024 分工作業型態 (0.032) 0.048 廠商產業型態 (0.027)* 0.145 資本勞動比率 (0.015)*** 0.122 技術密集度 (0.015)*** -0.108 出口密集度 (0.034)*** Adj R-squared 0.1861. 政 治 大. y. sit. 模型 3 3.128 (0.049)*** 0.250 (0.046)*** 0.014 (0.027) -0.004 (0.003)* 0.010 (0.033) 0.076 (0.027)*** 0.193 (0.014)***. -0.113 (0.034)*** 0.1559. er. io. )代表標準差。. ‧. Nat. 註: 1.(. 0.183 (0.014)*** -0.143 (0.034)*** 0.1444. 學. ‧ 國. 立. 模型 2 3.198 (0.048)*** 0.156 (0.048)*** 0.046 (0.027)* -0.004 (0.003)* 0.023 (0.033) 0.058 (0.275) **. al. n. v i n 3.模型 1 完整估計模型,模型C 2 刪除資本勞動比率變數 h e n g c h i U ,模型 3 刪除技術密集度變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表示 P<10%顯著水準;**表示 P<5%顯著水準;***表示 P<1%顯著水準。. 一、模型 1 之實證結果 模型 1 根據前一章所設計的實證模型,納入八個解釋變數驗證,就各項 可能影響對外投資製造業勞動生產力的因素,將預期影響方向與實證估計結 果,透過解釋變數的三大分類依序敘述分析如下。 (一) 勞動素質提升 1. 投資區位選擇 投資區位的選擇不僅是廠商對外投資的擴張性或防禦性的策略思考,同 37.

(40) 時該區位的環境所孕育培養的國民質量也是影響廠商生產是否能有效率的 關鍵要素。例如五、六十年代台灣國民普遍受九年義務教育,加上相對便宜 的工資以及勤勞刻苦的本質,吸引不少外國廠商來台投資。因此國家的總體 環境,舉凡義務教育、生活水平、國際視野及創新風氣等,直接或間接影響, 進而潛移默化其國民素養,從而表現於勞動素質上。因此本研究欲以投資區 位的比較來檢視勞動素質對於勞動生產力的影響性。從表 5-3 可知,本項變 數參數估計值為正,且通過 1%統計顯著水準檢定,表示選擇工業化國家進 行對外投資的廠商,其勞動生產力較選擇其他地區為高。實證結果與預期符. 政 治 大. 號相同,說明了投資區位選擇將為勞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工業化國家普遍. 立. 教育程度高,也間接印證了陳金華(1990)的看法,勞動力的教育水準是決. ‧ 國. 學. 定勞動生產力高低的一項重要因素。. ‧. 2. 盈餘運用方式. y. Nat. 企業對於人才培育以及教育訓練能否持續有效投資;公司福利政策以及. er. io. sit. 勞工待遇薪資是否能夠有效延攬人才,進而帶動企業員工整體水平的提升, 在於企業是否能夠重視本身人才栽培。決策者是否著重於人才養成、職場環. al. n. v i n Ch 境的改善,能否將資源注入於人力素質提升等層面議題,盈餘運用是個重要 engchi U. 的觀察指標。從實證模型結果顯示,本項參數估計值為正,符合先前的預期, 顯示海外投資事業針對盈餘的增資或投資,對於勞動生產力有其正面影響, 但因未達統計顯著性,可能因問卷選項選擇有限,選項包含項目太廣,增資 或再投資等不一定反應於人力資源上,也造成統計結果未如預期。 3. 對外投資經驗 前一章節預期廠商對外投資經驗越豐富,對於勞動生產力的助益越大, 不僅反應於環境、法令的熟悉,同時廠商營運的穩定性對於員工定著率也有 幫助。從實證結果中參數估計值為負,與正向符號預期不同,亦不符蕭志同、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ce for Firms: Economic, Program, and Policy Issues. USA: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03 集體創作 洪慶桐 建國科技大學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彰化縣私立達德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03 集體創作 張建雄

Plant, Roger (2012), Draft Report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Legal Instruments of Human Trafficking and Forced Labour: A Case of Taiwan,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Assistant Profess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Chao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 Siao Gong JULY 13 , 2009 Chen

見 Chen Jinhua, “One Name, Three Monks: Two Northern Chan Masters Emerge from the Shadow of Their Contemporary, the Tiantai Master Zhanran (711-782),” Journal of the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