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幼兒數學評估方式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圖畫書 數與量

概念 圖畫書 數與量

概念

10 個人快樂的搬家

加法、

減法

哎!貓咪數不完

加法、減

以「數數看」為例:

利用投影在布幕上的圖畫書頁面說故事,並邊提問:「請問畫面哪裡有 1」…,在某些欲涵蓋之頁面均以此模式進行之,而在講述的過程中,搭配實際 的物品讓幼兒數數看。故事講完後,給幼兒戲劇扮演的活動,進行數數。

貳、 幼兒數學評估方式

研究者之評估面向共有兩個層面,一為認知表現,二為喜好表現。

一、 課間記錄表

在進行圖畫書教學的過程中,以此記錄表,將幼兒舉手發言及發言內容記 錄下來,以做為後續分析其相關數與量能力之依據,如附錄 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二、 學習區活動觀察記錄表

研究者於幼兒在學習區時觀察相關數學能力之認知與情感表現兩方面做為 判斷。認知表現部分,藉由觀察記錄表中活動紀錄,分析幼兒的數學能力表 現;情感表現則是研究者記錄孩子於觀察期間內,幼兒在學習區中數學活動展 現的參與度,學習區紀錄表如附錄 3。張麗芬(2011)中指出數學活動引發幼兒 產生的某種學習行為,而學習區的時間乃是由幼兒自由選擇,倘若孩子能在此 時段中進入與數學能力最有相關性的益智區,則推斷其對數學喜愛的情感表 現。而在幼兒的學習區活動當中,研究者認為除了益智區的活動外,孩子亦會 在其他學習區有數學相關的展現,故以每一區中的數學活動為觀察內容,加以 進行分析。

三、 數學學習單

每一概念結束後,視活動需要,利用綜合活動時間,讓幼兒獨自完成與此 概念相同之數學學習單。

四、 幼兒表現數能力之軼事記錄

研究者於非學習區時段,像是體能活動、戶外遊戲場、主題活動等時段,

針對幼兒數學概念的展現做軼事記錄。相關情境如:課程開始前的倒數或跳數 --請幼兒從 20 往前倒數或以 2、5、10 進行跳數、跑完步後的踏數 50 下、協助 發放點心數量,評估其計數能力。

五、 研究者與幼兒之對談紀錄

研究者講述數學圖畫書後,藉由點心時間、午餐時間等進行交談,詢問幼 兒對於數學喜愛的程度,將其打成逐字稿分析。

1、這個星期,我們講述過的故事書,你最喜歡哪一本?為什麼?

2、你覺得哪一個數學遊戲最好玩?為什麼?

3、你喜不喜歡數學?為什麼?

4、你覺得數學會不會很難啊?哪裡很難?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四節 研究流程圖

本研究的實施過程分成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研究準備,包含文獻的蒐集 與整理;第二階段為研究規劃,包含圖畫書挑選、圖畫書教學設計;第三階段 為圖畫書之行動研究;第四階段為資料處理與分析,最後,完成論文。茲將其 內容分述如下圖 3- 3:

圖 3- 3 研究流程圖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五節 課程設計與架構

本行動研究課程設計以圖畫書為主,結合數學研究者歸納文獻之幼兒數學 教學原則—強調與幼兒生活經驗結合、提供幼兒實際體驗及操作經驗,讓學習 由外在到內化、活動設計以遊戲與多元方式進行,以此進行課程活動設計。依 照數與量之數學內容進行五階段式的數與量概念之圖畫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