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政治態度形成的理論

政治態度的理論可分成「近因論點」(recency argument) 與「遠因論點」

(primacy argument)兩種論點(轉引自段盛華,民 77 年:9-11),茲說明如下:

人的生命歷程是一條線段,而非一個點;而個人的學習行為又是貫穿整個 生命歷程,因而個人政治態度是成年後特定的學習結果,抑是源自於早期所形 成的態度與價值,而有了「近因論點」及「遠因論點」的差別。

遠因論者認為「早期的學習形成後來的學習」。例如Greenstein(1968:554)

即認為「先前習得的概念、知識及情感構成一個濾篩,後來的知覺均須經由它 過濾而得」。遠因論者認為,早年的學習最能抗拒變遷而持久的影響個人,例如 Easton 和 Dennis(1969:107)即認為「早年所形成的認知與感情根深蒂固,

較之後來所獲得的認知與感情不易消失也難以更動」。

近因論者並不同意兒童時期(早期)的政治社會化是重要的學習階段;他 們認為越是成年期學習經驗,越能影響個人的政治態度,且與政治越有關聯。

如Almond 和 Verba(1963:323-324)即認為:「兒童期的社會化經驗雖能影響 個人的基本人格傾向而影響以後的政治態度與行為;但是從最早期至後來的政 治學習之間,介入了許多因素,而抑制了早期的學習經驗對後來政治行為的影 響。」,而且「兒童期以後的學習經驗具有更直接的政治意涵」。另外,Jennings 和 Niemi(1968:446)亦指出,兒童時期的政治學習模式,絕不是各種政治取 向發展的最重要時期。第一是因為改變也會發生在高中階段,這主要與認知能 力的發展有關。第二是因為與政治有關的各項活動大多始於中等教育階段的各 年級,例如政治興趣、傳播媒介的使用、政黨認同、公民規範、政治嘲諷及政 治信任的對象等。其所持的看法即以「個人發展」的觀點而言,認為個人的成 長會因不同時期之認知程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並且成長過程中影響的變數很 多,可能會改變早年學習的方向。此外,兒童時期對於較複雜且抽象的政治概 念,例如平等、自由、人權等,並不能完全瞭解而加以吸收,以致減弱了早期 的影響力。

而另一學者 Sigel 也曾對遠因論點提出三項批判(轉引自古珮琳,民 87:

34),他認為遠因論:第一過份注重兒童時期學習經驗的重要性與不易變動性;

第二趨向於假定大部分的政治學習都在青春期以前完成;第三忽略個人在其生 命週期中不斷學習的事實。

以上兩種論點對於政治學習均能有相當程度的解釋,而且兩種論點之間也 未必存有嚴重的矛盾。在不同的學習層面上,兩方論點產生重要貢獻。「某些政 治定向在人生的早期即已習得,而顯得不易改變,然而有些不同的政治定向一 直受到新近學習的影響而變遷」(Greenstein, 1968:551)。而且若干屬於成人

政治世界的特定政治態度,基於學習能力的發展及接觸範圍的擴大,而有新近 且直接的學習。魏斯保(Robert Veissberg)(轉引自陳義彥,民 66:13-17)即 曾提出的三種模型,以說明政治社會化的階段學習及其間的相互關係:

模型一即說明基本的政治歸屬感(political attachment)與忠貞情操的學 習,如特殊的政治制度、符號等方面的學習,以及對一般政治意識型態的評價,

如民主憲政優於獨裁極權等,是兒童期早期就開始的。

模型二即說明基本的政治知能、一般性的對政策之評價及黨派的好惡等 等,於兒童期後期至成人期之間,具有較顯著的學習。

模型三即說明個人到了成年期,其政治學習的範圍已從早年的「一般性」

政治態度與行為,發展到日常政治過程或競爭較特殊的政治學習。許多在未成 年期無法瞭解或解釋的事件和經驗,可能就是成人期始有較顯著的學習;若干 成年期之前無法或不曾知覺的問題,也由此而感知、學習。

模型一:遠因模型

兒童 早期

兒童 晚期

青春期 成年期

模型二

高低

青春期 成年期 兒童 兒童

晚期 早期

模型三:近因模型

圖 2-2-1:政治態度模型圖

資料來源:轉引自陳義彥,民 66:13-17

由上可知,個人政治態度的形成過程,在各個階段均有其較顯著或特定的 學習內容。因此本研究係採折衷的觀點,肯定兒童期以後政治學習的影響且不 否認早期學習的作用,基本上認為政治社會化是個連續發展的過程。

兒童 早期

兒童 晚期

青春期 成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