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模型設定及樣本資料分析

第二節 資料來源及變數說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資料來源及變數說明

3.2.1 資料來源

本研究採用中國國家統計局 1998-2006 年之《工業企業數據庫》。該資 料庫包含所有國有企業以及年度銷售額在 500 萬元人民幣以上之非國有企 業生產資料。按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採用其中「通信設備、電腦及其他電子 設備製造業」廠商資料,組成涵蓋 17,700 間廠商、橫跨九年的非平衡縱橫 資料,共 45,784 筆。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行業分類標準4,「通信設備、電腦及其他 電子設備製造業」囊括以下類別:通信設備製造、雷達及配套設備製造、廣 播電視設備製造、電子電腦製造、電子器件製造、電子元件製造、家用視聽 設備製造、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詳見表 3-2。

本研究參考林祖嘉、陳湘菱(2009)的分類方式,將中國按照地理區位與 發展程度分成西北、西南、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七大地區。西北 地區涵蓋陝西、甘肅、青海等省分;西南地區則涵蓋重慶、四川、貴州、雲 南省;東北地區則為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華北地區主要為環渤海工業 基地,涵蓋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及山西省等;華中地區則涵蓋安徽、

江西、湖北、湖南、河南省;華南地區主要涵蓋珠江三角洲地區,如福建、

廣東省,並加入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海南省;華東地區則為長江三角洲地區,

主要涵蓋省分為上海、江蘇及浙江省。各地區所涵蓋之行政區詳見表 3-3。

4

因資料庫之編列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行業分類標準 2003 之版本,故此處列出 2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3 中國七大地區涵蓋行政區

地區 涵蓋行政區

西北 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西南 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

東北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華北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山東省、山西省 華中 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

華南 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 華東 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

資料來源:林祖嘉、陳湘菱(2009) 3.2.2 生產函數變數說明

本研究假設生產函數包含一項產出與三項投入(勞動、資本、其他中間 投入)。為確保資料貼近事實,判定資料內產出、勞動、資本、中間投入小 於或等於零者為統計錯誤,予以剔除。

生產函數各變數之意義與敘述統計分別說明如下:

(1) 產出(𝑌𝑖𝑡)

表示各廠商之當年產出金額,單位為千人民幣。為避免通貨膨脹影 響數據真實性,本研究按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之各年生產者物價指數做 調整。該數據原以前一年作為基礎期,本研究則統一取 1998 年作為基 期,調整各廠商之產出值。此外,為方便使用及運算,取𝑦𝑖𝑡 = ln(𝑌𝑖𝑡)。

將按照 1998 年調整後的生產者物價繪製如圖 3-1。1998 年到 2003 年期 間,生產者物價指數消長幅度不大,但自 2003 年以後,便呈現逐年上 漲的趨勢,直到 2006 年,已達 1988 年之 1.15 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勞動(𝐿𝑖𝑡)

表示各廠商每年總員工數,包含全職員工、技術員等,並取𝑙𝑖𝑡 = ln(𝐿𝑖𝑡)。

樣本之中,以西南地區的平均勞動人數為最高,其次依序為西北地區、華北 區、華中地區、東北地區、華南地區、華東地區。區域內廠商最高勞動人數 也以西南地區最多,其最高勞動人數達十三萬餘人,顯示該地區企業規模可 能偏大。而平均資本勞動比方面,東北地區與華南地區分別為 100.69 與 98.81,

遠高於其他地區。西南地區則因勞動人數偏多,使平均資本勞動比為最低,

僅 63.42。其他地區依序為華北地區 80.50、華中地區 74.59、西北地區 68.38、

華東地區 65.97、西南地區 63.42。請參考表 3-4。

(3) 資本(𝐾𝑖𝑡)

本研究參考 Su and He(2011) 5與 Chen and Yang (2007),取固定資產 淨額(Net fixed asset)作為廠商每年資本的投入值。此處淨固定資產價值 為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當年累計折舊值計算而得,單位為千人民幣。此外,

參考李小平和朱鐘棣(2005)之作法,以每年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固定

5

使用落後一期的固定資產淨額作為資本投入,本研究因顧及資料產生遺漏,遂改採用同年度之

固定資產淨額作為資本投入額。

圖 3-1 生產者物價指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資產投資價格指數作物價調整。該數據原以前一年作為基礎期,本研究 將數據統一以 1998 年作物價平減,最後取自然對數𝑘𝑖𝑡 = ln(𝐾𝑖𝑡)。

以 1998 年物價做調整後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自 1988 年到 2002 年 間幾乎沒有浮動,直到 2004 年明顯升高至 1.06 倍,2005-2006 年則降 為 1988 年之 1.02 倍,整體而言,在樣本期間的浮動不大,請參考圖 3-2。

樣本之中,平均資本額約為 3,000 萬人民幣上下,只有華東地區平 均資本額偏低,僅約 1,400 萬人民幣。華東地區內資本額最高的廠商也 只有 17 億,相較於西南地區廠商最高資本額達 73 億人民幣、東北地區 達 50 億人民幣,有非常大的落差。加上華東地區平均勞動人數亦為七 區內最少,推測華東地區的廠商規模普遍較小。

(4) 其他中間投入(𝑀𝑖𝑡)

參考 Su and He(2011)的做法,於生產函數內加入中間投入,用以捕 捉廠商在生產過程中除了勞動、資本之外,如原物料、電力、及其他可 能之投入。同上所述,為避免通貨膨脹影響數據真實性,按中國國家統 計局公布之各年生產者物價指數做調整,請參考圖 3-1。

圖 3-2 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

資本額 3,328,746 7,303,927 5,031,776 1,626,745 3,821,010 3,481,283 1,752,424 平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樣本內之政府持股比例中,如表 3-5 所示,以華北地區相對最高,佔該地 區 30%以上;西北地區其次,約 24%;華東地區則最低,僅佔該區域 5.8%。

另外,由樣本之中,分別統計各區域內政府完全持股的比重。統計結果以 華北、華中、西北地區為最高,分別達 29.3%、20.6%、20.2%。其次依序 為華南、西南、東北、華東地區。

根據 Boycko et al.(1996)的看法,對於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而言,營運 目標可能是為了達成政治、經濟上的某些目的,而非一般廠商以利潤極大 化做為目標。此外,Megginson (2005)也認為,國有企業的管理者,並沒 有誘因提高生產效率。因為管理者無法藉此讓獲利增加,甚至還得賠上員 工及供應商的不滿。此外,本研究認為,在中國的社會主義體制之下,國 有企業可能因考量全民的平均利益,而在員工雇用與工資的發放上,存在 補貼目的。因此,國有企業內可能存在員工生產力較低、甚至冗員的情況。

綜合以上論點,本研究認為政府的持股對於廠商技術效率之提升應為負面 的影響。

表 3-5 七大地區政府持股比例之敘述統計

(%) 西北 西南 東北 華北 華中 華南 華東 區域內政府持股

比重 24.4% 6.9% 6.4% 30.3% 23.0% 19.4% 5.8%

政府完全持股 20.2% 5.2% 5.1% 29.3% 20.6% 18.1% 4.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開業年數(o𝑝𝑒𝑛𝑦𝑒𝑎𝑟)

此處開業年數統一以 2012 減去廠商登記開業年做計算。樣本中七個 區域之平均開業年數為 23.5 年,西南地區平均開業年數最低,僅 17.6 年,

華北地區平均開業年數最久,達 28.6 年。另外,本研究分別以 50 年及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作為分界點,統計各區域內開業年數超過 50 年及低於 10 年的廠商比例。

由統計結果發現,西南地區開業年數超過 50 年的廠商僅佔 1.84%,為七 區域內最低;而開業年數低於 10 年的比例則高達 16.7%,為七區域內最 高,顯示西南地區是屬於後期才發展的地區。而華北地區區域內開業年數 高於 50 年的比例則高達 11.6%,顯示該區域是較早開始發展的區域。東 北地區廠商開業年數則集中於 10 年到 50 年之間,佔 92.5%。此外,由開 業年數低於 10 年的統計,可發現其中比例較高者,如西北地區、西南地 區、華中地區,均是屬於中國政府後期為鼓勵區域平衡發展而積極推動經 濟發展的區域。詳如表 3-6 所示。

隨著開業年數越長,廠商可透過生產經驗的累積,逐漸降低生產過程 中的平均投入成本,即文獻上所稱的學習效果(Learning-by-doing)。文獻 上也有諸多理論與實證研究對此進行探討,大多數文獻並將廠商的累積產 量視為廠商平均成本的函數,藉以表達生產經驗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 認為,隨著廠商開業年數越長,應能對廠商的技術效率有正面的改善。

表 3-6 七大地區開業年數之敘述統計

(年) 西北 西南 東北 華北 華中 華南 華東 平均開業年數 26.0 17.6 19.9 28.6 26.0 25.2 21.5

開業年數≥50 8.0% 1.84% 4.4% 11.6% 8.0% 9.6% 2.3%

開業年數≤10 13.0% 16.7% 3.1% 7.4% 12.5% 8.0% 10.5%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 台港澳資持股比例( ℎ𝑖𝑓𝑜𝑟𝑒𝑖𝑔𝑛)、外資持股比例(𝑓𝑜𝑟𝑒𝑖𝑔𝑛)

此處分別為台港澳資持股比例、及非台港澳資之外資持股比例。從原 始數據分別統計七個區域內台港澳資、非台港澳外資(以下簡稱外資)在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區的持股比重與其平均持股比例,以了解各區域持股的情況。由台港澳資 之統計結果發現,西南地區的平均持股比重最高,高達 85%,且台港澳資 在該區投資的比例也高達 37%,顯示台港澳資在西南地區有較多大型投資。

相較而言,台港澳資在西北部地區的投資不僅較少,僅佔該區域約 5%,

且平均持股比例亦僅有 39%,顯示台港澳資在西北地區的投資較少、亦屬 較小型的投資。詳見表 3-7。

外資方面,以西南、東北地區的平均持股比例最高,分別達 88%及 81%,顯示該區域可能有許多外資的全資子公司。而高達 18%與 21%的外 資投資比重,更說明了外資在該地區扮演重要的角色。最後,由台港澳資、

外資的比較可發現,平均而言,外資的持股比例較台港澳資高,而區域內 台港澳資、外資投資比重則因地而異,除了西南地區台港澳資的比例特別 高,其他地區差異不大。

外人投資被多數國家視為經濟成長的快速管道之一。因為外人投資帶 來當地就業機會、財政收入、進出口貿易額,及人才、資金的直接流入,

還有最重要的技術外溢效果。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後,亦不斷借助外資 的力量獲得成長。1992 年到 1997 年間,外商實際直接投資中國 1,968 億 美元,為此前 13 年實際投資總額的 7.3 倍。至 2008 年為止,累計外商直 接投資更已高達 8,526 億美元,使中國成為全球吸引外人投資量第二大的 國家。在龐大的外資資金挹注及先進國家的成熟經驗下,本研究推測外人 投資將能有效為中國帶來正面的技術提升效果與技術效率提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 3-7 台港澳資、外資持股比例統計彙整

西北 西南 東北 華北 華中 華南 華東

台港 澳資

佔該區

比重* 4.97% 37.36% 16.52% 5.16% 15.96% 15.94% 10.65%

平均持股** 39.26% 85.49% 72.22% 49.37% 78.60% 79.28% 55.80%

非台 港澳 外資

佔該區

比重 5.90% 18.17% 20.74% 15.82% 11.75% 11.38% 10.81%

平均持股 58.08% 88.13% 81.46% 71.63% 80.17% 64.69% 57.52%

平均持股 58.08% 88.13% 81.46% 71.63% 80.17% 64.69% 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