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研究期間蒐集的三筆資料:物理測驗卷中「解題取向」與「物理測驗得分」、

「空間能力測驗」,依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研究資料內容可分為量化與質性兩種分析方 式,並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分析討論。

一、 量化資料

(一) 針對不同層級及不同表徵的物理試題,學生的問題解決取向及表現情形為何 對於研究問題一,需要使用「物理測驗試題」作為研究資料,分析試題層級與試題 表徵對學生解題取向是否有影響,首先分為不同層級的試題,並將學生之作答資料進行 編碼。一本題本有 6-8 大題(8-10 小題),學生於同一題本上各題之解題取向不完全一 致,故將所有學生的解題取向分開。例如:一位學生在 8 題當中有 6 題使用運動學取 向,2 題使用能量守恆取向,故每位學生應有 2 筆解題取向資料,呈現兩種解題取向之 次數,這兩筆資料是相依的。

將編碼後之資料以 SPSS 22.0 版進行成對樣本 t 檢定(paired-samples t test)之分析

33

方法,先比較同層級間之解題取向是否有差異;其次,將各層級之試題依照試題表徵分 為文字版與圖片版試題,將資料編碼後,同樣因學生有兩相依之解題取向資料,故進行 成對 t 檢定,用以比較試題表徵對解題取向之影響。但探討各題之解題情況時,因每位 學生對於 1 道物理試題,僅會有一筆解題取向資料,故在此部分每筆資料皆是獨立的,

採用卡方檢定(chi-squared test)探討各題之解題情況。

再者,研究問題一仍需探討解題表現,本研究將解題得分視為解題表現,將「物理 測驗試題」依照上述分類方式(不同層級、不同表徵)進行得分表之評分。而學生利用 不同解題取向,會有不同解題取向之得分,例如:若一位學生可完整作答整份試題,且 在 10 題當中有 6 題使用運動學取向,平均得分為 1.20、4 題使用能量守恆取向,平均 得分為 1.80,那麼每位學生有 2 筆得分之資料,而這兩筆資料是獨立的。學生若在整份 物理測驗試題使用運動學取向,能量守恆取向使用次數為 0,在計算解題得分時,將能 量守恆之分數將視為遺漏值,故只分析有分數之學生資料。分析時將解題得分作為依變 項,試題層級或試題表徵與解題取向作為自變項,以 2(試題層級或試題表徵) × 2(解題取向)雙因子變異數分析(two-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2-way ANOVA)進行統 計分析,並檢視試題層級與解題取向兩者、試題表徵與解題取向兩者間的交互作用之效 果檢定,顯著性以 .05 為標準,若雙因子變異數分析的交互作用項達顯著,其顯著性小 於 .05,表示兩者間存有交互作用,須再進行單純主要效果檢定;若交互作用項未達顯 著,則須檢視主要效果項之檢定,此為探討不同試題層級或試題表徵是否影響不同解題 取向之表現。為配合研究目的,探討學生的解題取向,並以解題表現做輔助說明,故本 研究不進行三因子變異數分析(thre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3-way ANOVA),僅以雙 因子變異數分析進行探討。

(二) 針對不同空間能力的學生的問題解決取向及表現情形為何

研究問題二需要學生的空間能力分組作為研究資料,將所有有效樣本之空間能力測 驗分數藉由統計軟體之等級觀察值(32 分),將學生分為高空間能力、低空間能力兩組。

同以研究問題一之分類方式,將試題依照試題層級與試題表徵分組,並對學生之作答進 行編碼,以成對 t 檢定探討在各層級試題,不同空間能力學生的解題取向是否有差異、

34

35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欲探討不同層級、不同表徵的物理試題對學生的解題取向與得分是否有影響,

及不同空間能力、先備知識的學生對上述物理試題的解題取向與得分之差異。

依據本研究目的與問題,本章將分為三節進行討論。將研究獲得的資料,將資料做 量化分析。第一節針對本研究問題一,在不同層級及不同表徵的試題是否影響學生表現 解題取向、得分;第二節探討學生之空間能力是否影響解題取向與得分;第三節探討學 生常見的錯誤類型。前兩節皆屬於量化分析,第三節屬質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