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二、 訪談進行時,以提綱做為導引

訪談進行時,老師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以瞭解擔任八、九年級導師所 面臨實施十二年國教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為了能使受訪者能夠完全敘 述所知所思,除了取得受試者的信任外,筆者與受試者所約定的時間和地點 都是在沒有壓力下進行。並且取得同意才錄音,並且於訪談中做筆記,每次 訪談結束後,並將錄音資料轉為逐字稿。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質性的研究過程中,資料的處理與分析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是持續不斷 的,當訪問內容中,資料間的矛盾、語意不詳或觀念尚未澄清之處,需要跟 受訪者當面澄清內容,並了解表達是否跟研究者所理解的內容是一樣的,本 研究在第一次訪談結束後,會將錄音檔轉成逐字稿,並回寄給教師確認並改 正,做為資料分析的參考資料。

壹、原始資料整理

質性研究主要運用立意抽樣,對研究對象進行完整、深入且大量的資料 收集工作,其收集資料方法為:訪談、觀察、文獻等,研究過程所收集到的 任何資料,都需要轉化為文本資料,才能進一步詮釋與分析(潘淑滿,2010)。

本研究將訪談資料轉成逐字稿,其內容儲存並備份,將訪談時所作的資料加 以整理並轉成文字檔後校對,直到正確無誤。

貳、資料編碼

資料編碼的過程中,研究者透過質性訪談時所作的記錄,轉成逐字稿後,

將本研究目的,針對教師分類:A 教師代碼為 at,日期依月份和日期為各兩 碼編入;題目分類:以訪談大綱標題為主,第一大標題為 1,第二大標題為二;

題數的數字列在最後面,以此作為編碼依據。例如:at122012,即是訪談對 象為 a 教師,日期為 12 月 20 號,題目為第一大標題的第二小題。

參、資料獲得分析

潘淑滿(2010)指出質性研究之資料分析策略有三種:1.分類分析法是指 研究者根據資料的類別屬性,對研究者所收集之資料加以分類;2.描述分類 法是指研究者主要是運用文本資料,對研究的現象之本質進行有系統的描 述;3.敘說分析法是指研究者對研究資料的分析與詮釋是根據研究現象與現 象間之關係的脈絡,作為資料分析的基礎。研究者以描述分類法透過反覆閱 讀並整理逐字稿,並寫下訪談內容,按照重要階段序列加以排列訪談搞,依 照教師的訪談資料和文獻探討去做比較差異和推測。

肆、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個案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是在收集個案的生活與當時情境,透過個案對 問題之陳述、分享相關經驗並呈現全貌式的情境內容,潘淑滿(2010)透過以 下幾種策略,能夠確保個案研究內容的信度與效度:

一、 被研究者共同檢核

資料收集完成後,研究者進行資料分析與撰寫研究報告時,能夠邀請被 研究者提供回饋意見,以充分掌握被研究者要表達之內容與想法。與三位受 訪者結束訪談後,將訪談內容轉譯成為逐字稿,並把資料傳給受訪者以共同 檢核資料內容是否有誤。

二、 研究者對情境脈絡之瞭解

研究者必須瞭解研究整個情境脈絡,進行完整與豐富的內容描述,才能 掌握研究內容的重點與瞭解研究所發生的現象。十二年國教為現今最新的教 育改革,因此研究者需要長期關注教育部所發布的資訊,並展握教育部最近 消息,以瞭解研究情境的脈絡。

三、 建立專家效度

本研究將訪談大綱加以整理後,給予曾經撰寫有關臺東地區十二年國教 之議題的兩位臺東大學教授專家學者審視並修改,使內容更加有可靠性和正 確性根據表 4 表示。經修正後獲得指導教授許可,已進行更加深度的訪談,

訪談過程中需經過多次練習,予以幫助在訪問情境過程中的一致性和穩定性。

表 4 專家效度名單

教授 職稱 相關著作

鄭○○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系教授 偏遠地區實施十二年國教 結構面問題探討與芻議 張○○ 國立臺東大學數位媒體與文教產業學

系副教授

臺東縣實施十二年國教的 問題與展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