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內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習內容有時較為抽象,透過聲音(Audio)、文字

(Text)、影像(Image)、動畫(Animation)、影片(Video)、超媒體(Hypermedia)

等媒材,能使學習音樂的教材內容更為具體(石珮茹,2009)。李友文(2003)

也認為,音樂,是一種表現聲音的藝術,無論演出與聆賞,都和視覺、聽覺密不可 分。因此,透過視聽影音資訊的呈現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對音樂教學來說是經常 需要的。而資訊科技的快速普及,改變了傳統教學,讓教師在教學中有了新的媒 介;讓傳統的課程有了新的動力。藉由資訊融入,教師營造出有意義的學習環境,

培養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獨立思考力,引發更高層次的學習潛能(夏如春,2002;

Jonassen,1992)。Greenfied與Codding(1985)也指出,一般來說,比起其它教 育工學,電腦輔助音樂教學的策略,在教育上的影響力較優。已有研究結果證實,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確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曾佩宜,2004)。

壹、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優點

關於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優點,姚世澤(2003)認為優點在於能使教 學不受時空、系統的限制;不僅據有統整理念、豐富教學資源、促進合作學習,

還能夠普及音樂藝術、增進研究的發展,讓展演空間更多元化。鄭志敏(2003)

覺得優點有:1.統整:除了主題單元外,可建立資源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進 行探索或學習,甚至合作建構自己的知識。2.延伸活動: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 心的單向教學方式,跳脫教科書內容的限制,讓網路成為教與學的重要資源。

3.整理知識資訊的連結:利用資訊科技,同時考慮網頁、訊息、介面、互動的 設計原則,將資源組織化以利推廣。 4.促進互動:以學生為學習中心,透過小 組合作學習,增進師生或學生和學生間的互動。5.激發創意:運用資訊科技的 策略,配合多元的創意設計,能讓學生經由豐富且有系統的資訊科技平臺,獲

得和利用所需要的知能,進而激發創意,提升學習效果,促成音樂的普及化。

邱羨嘉(2008)研究發現優點有:1.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透過資訊科 技引導學生,使學生培養出終身學習的意願和能力。3.促使教師為「教學相長」

而不斷地進修。4.能提升教師和學生間,教與學雙向的效能和溝通。陳玉玫(

2002)則指出優點包含 1.結合多媒體,使抽像的音樂元素具體化。2.教學個別 化。3.促進互動的回饋與增強。4.可隨意選擇的練習、問題以及問題的困難度。

5.學習過程紀錄的保持。林霈岑(2007)認為:藉由網路平臺的鏈結,打破藝 術資訊的國界,只要滑鼠輕點,就能身歷其境般地進入各地數位博物館;結合 資訊科技多媒體的特性,更能為學生的藝術學習與創作,注入一股新氣象。

張國恩(1999)提出優點有1.將抽象教材視覺化:課程中某些抽象的教材,

透過資訊科技將其視覺化,將有助學生的理解。2.重複操作和練習:藝術人文領 域中有許多技能的學習,資訊科技能讓學生更便捷地重複實做和練習。3.延伸學 習空間:透過網路,突破了教師準備教材和學生蒐集資料的限制。4.彌補教師專 業:藉由遠距教學彌補師資專業的不足。5.引起學習動機:結合音樂、圖畫、動 畫、音效、影像的多媒體資訊科技,將比傳統口述式教學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動 機。6.容易評量:學生可透過資訊科技如電腦線上評量或診斷系統,來獲得學習 的回饋,減輕教師一對一藝文技能評量的負擔。Bowyer(2000)也提出CAI融入 音樂教學的優點有:1.強化音樂中聽覺和視覺圖像間的關係:當學生聽到聲音 時,能同時看到旋律、曲調、和聲、節奏等。 2.個別化:每個學生能依照自己 的進度使用電腦,同組學生中已經完成作業者,不需等待他人,而能直接進入下 一個進度。 3.給予學生立即回饋和正增強:幫助學生避免重蹈覆轍並積極學習。

4.電腦軟硬體的客觀和隨機性測驗,能調整難易度並記錄學生的成就。

貳、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融入時機或層級

關於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融入時機和層級,吳正已(2001)認為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時機可分為:1.蒐集資訊(使用 IE、瀏覽器)。2.展示教學或 學習成果時(使用 PPT、Web)。3.製作文件(使用 Word)。4.連繫溝通與分 享(使用 Email、Web)。5.統計分析資料時(使用 Excel)。6.概念學習活動 的輔助(使用相關應用軟體)。陳玉玫(2002)則認為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 的使用時機包括訓練及練習(Drill 與 Practice)、個別指導(Tutorial)、遊戲 與模擬(Game 與 Simulation)、發現學習(Discovery),以及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Dias(1999),徐新逸、吳佩謹(2002)等人的分類方法則是: 1.

課前準備:包括利用網路查詢資料,利用文書處理軟體、繪圖軟體、展示軟體 等,設計課程及教學內容,以及建置教學網站供學生學習。2.上課時:以課程 需要,利用現有或自行改編投影片、網站內容,或要求學生至指定的網站中進 行學習。3.教學活動:利用 e-mail、bbs、留言版公佈相關訊息,讓學生透過網 路做作業,也可舉辦網路教學競賽,或實施網路新型式學習活動,以及提供 e- mail 或開放網路討論。4.教學評量:利用文書處理軟體製作考卷,或利用試算 軟體處理學生成績,舉行線上測驗,以及要求學生網上交作業。林燕珍(2003)

研究發現有九種時機:一、課前教師的教學準備。二、上課時教師教學內容的 展示。三、課堂中教師的引導、課後學生的自行練習。四、利用資訊科技設備 引導學生。五、建置線上或虛擬學習館。六、師生非同步的線上交流。七、遠 距視訊即時教學。八、網路社群式學習。九、主題式的合作學習。饒桂香(2003)

認為,目前一般音樂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層級,若以應用的工具來 劃分,可分為:一、電腦相關應用軟體的使用。二、教學輔助光碟軟體的使用。

三、網際網路的運用。

至於謝苑玫與陳虹百(2004)則提出:運用資訊科技在音樂教學上的時機

大致為:1、課前的準備。2、課程的實施、3、評量的活動。4、其他:如教師 班級成績的管理、教師本身的專業成長、親師生間的互動。林霈岑(2007)提 出時機有一、教學準備方面:(一)運用資訊科技充實教材資源。(二)利用 資訊科技將資料彙整歸納以設計課程或教學計畫。(三)利用資訊科技軟、硬 體製作教材、教具。(四)製作網頁。二、教學活動方面:(一)呈現教材內 容。(二)變化教學活動。三、在教學活動後方面:(一)透過網路評量。(二)

協助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展現學習成果。(三)建立網路練習作業系統。(四)

設計主題、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的技能。(五)運用資訊科技將班級資料建檔管 理。(六)進行評量後的補救教學。(七)建立師生雙向溝通管道。邱羨嘉(2008)

提出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時機大致可分為(一)教學前的運用(二)教學過程 中的運用(三)教學結束後的運用。國外 Rieber 和 Welliver(1989)提出五個層 級的科技融入教學演進過程。希望教師能在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過程中,瞭 解自己的教學實施情形,並探討教學中資訊科技的各種運用方式,以及可以改 進之處。這五項層級分別為: 一、熟悉(Familiarization) ; 二、使用(Utilization);

三、整合(Integration);四、新方向(Reorientation);五、進化(Evolution)。前三個 層級,被歸類為傳統的科技教育觀點,如重視科技本身的功能、教師為中心的 教學;後兩個層級則被歸為現代化的教學,重視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Moersch

(1995)認為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程度有七個等級,此七個等級,從融入程度 零到六,依序為不使用、知覺、探索、融入、整合、擴充,精緻。Wang 和 Li

(2000)的研究中指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分為五個等級:一、無(等級):

教學中沒有使用到任何的資訊科技。二、分離(等級 1):資訊科技被用來教學 生如何使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習領域或科目的課程內容沒有連結,

其連結性與相關性很低。三、補充(等級 2):師生偶爾使用資訊科技來教學或 學習,資訊科技在課堂中扮演補充的角色。四、支援(等級 3):在大部分的教

學活動中都使用資訊科技來進行教學,資訊科技在教學中扮演支援的角色。

五、整合(等級 4):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很自然地使用資訊科技來教學 與學習,資訊科技被視作是一種工具、方法及程序,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叁、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困難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困難,亦有多位研究者提及,林霈岑(2007)提 出:一、增加教師蒐集資料的時間。二、學生對電腦使用過度影響視力。三、

學生對運用資訊科技的時間和內容無法自我管理。何榮桂(2002)指出在資訊 融入教學中,切勿只是為融入而進行融入教學。邱鴻祥(2003)指出資訊融入 教學在實施時,有幾項要點是教師本身應該擁有的正確觀念,如此才能真正完 善的融合教學與資訊,首先教師要能掌握資訊融入教學的精神,像是引導部分 重於指導的部分;以及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題,教師少教、讓學生多玩、動手做;

培養團隊合作學習,讓團隊高於個人;重視方法、程序導向、概念重於技術。

其次,提昇資訊軟體的架構以及應用能力。再者,開發與導入各學習領域之資 訊融入教學、活動設計、教案、教材與評量。林霈岑(2007)亦指出,大部分 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認知不夠,以為使用 Word、簡報、影像檔來取代由 黑板、粉筆的講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以單槍投影機放映教材內容;或是將教學 過程、開發的教學模組、以及教案教材、教學影像錄影放在網路上讓各界瀏覽 下載,就算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李曉伶(2003)發現,教師實施電腦融入教學的能力,不等同該教師的使

李曉伶(2003)發現,教師實施電腦融入教學的能力,不等同該教師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