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之意願與困難調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之意願與困難調查"

Copied!
14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教育組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莊敏仁 博士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

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之

意願與困難調查

A Survey of Willingnes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Elementary Music Teachers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Music Instruction in Taichung City

研究生:黃子倫 撰

(2)

謝 誌

兩年多在研究所的時光就要過去,感謝這一路總是陪伴我的莊敏仁教授,他 讓我看到一位音樂教育專任教授的堅持與勇氣。回想這一路走來,因為一邊 工作,一邊進修,還要在學校帶領直笛團,總是跌跌撞撞,有時真的想過放棄, 但因為研究所同學郁棻、政光、臆如、韻詩的鼓勵和幫助,加上莊敏仁教授的指 導,讓我渡過了一次次的瓶頸和低潮,甚至參與了學術研討會,有了第一次論文 的研究和發表。 在進行問卷設計時,也非常感謝謝苑玫教授及莊惠君教授的專家效度審核, 他們的建議讓我發現自己的盲點,更感謝雲林縣和臺中市的音樂教師,您們的協 助使我的問卷調查更順利。同時,我還要謝謝洪秀錦教授和陳重佑助理教授在資 料統計分析上給我的協助;感謝伍鴻沂教授和孔崇旭教授在審核論文時給予我的 指導,讓我的研究更有價值;謝謝我的家人在我這段進修期間的包容和體諒;謝 謝臺中市藝術人文輔導團同事美智、馨方在研究上的協助;謝謝佳潔學姐,總是 很有耐心地幫助我解答疑難。是你們大家成就了今天的我。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她始終支持著我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的熱情和 理想,把照顧小孩的重擔一肩扛起,也把家裡大大小小的瑣事承擔下來,沒有她 的支持,我相信自己絕對無法完成這份研究。而兩個可愛的兒子,我對你們的愛 從沒有停止,只是爸爸我需要成長和蛻變,將來貢獻所學,讓更多孩子像你們一 樣熱愛音樂。 謹此論文獻給所有的師長、家人與朋友們,獻上我最深的感謝! 黃子倫 謹誌 2012 年 1 月

(3)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

音樂教學之意願與困難調查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 的意願、面臨的困難及因應策略。調查臺中市國民小學不同背景高年級音樂教 師,在教學前、中、後使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意願,以及常遭遇的困難 、因應策略和改善條件。研究工具為研究者所設計之「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 音樂教師應用資訊融入音樂教學意願與困難之調查問卷」,研究對象為 252 名 臺中市國小高年級音樂教師。本研究之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發現臺中市大多數高年級音樂教師願意使用資訊科技來融入音樂教學 ,但目前資訊科技無法滿足音樂課程內容需求的七大範疇;臺中市大多數高年 級音樂教師資訊融入音樂教學的最大障礙,在學校中缺乏專人管理或可諮詢的 對象,但面對資訊融入困難的態度正向積極;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 會因充足之資訊軟硬體設備而提昇嘗試資訊融入音樂教學的意願。 本研究建議音樂教師發展學校音樂本位課程、成立數位音樂教師工作坊; 有關當局需排除音樂教師面對資訊融入音樂教學所遭遇的困難、把握推動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時機;後續研究宜對研究的主題、工具、設計作進一步的調整。

(4)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ntions, difficulties and strategies of upper grades elementary music teachers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ir general music classes in Taichung City, Taiwan. The researcher investigated their willingness, problems, strategies, and improvement of combining music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the music classes, from the all kind backgrounds upper grades elementary music teachers in Taichung City.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a researcher-designed questionnaire. Participants (n=252) were the upper level music teachers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 The collected data wa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SPSS throug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one-way ANOVA.

This study found that most participants intended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ir music instruction. However,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ently is unable to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seven categories in music curriculum.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for these participants to integrat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shortage of staffs for managing and consulting, even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 face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Additionally, sufficient software and hardware equipments will increase the intention of the music teachers to integrate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ir music instruct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music teachers need to work o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curriculum and establish digital workshops for music teachers. Moreover,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need to help music teachers to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in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music instruction, and help them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for integrating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music instruction. The follow-up studies may make further adjustments on the research topics, instruments, methods, and designs.

(5)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次...ⅲ

表次...ⅴ

圖次附錄...ⅶ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 9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內涵 ... 16 第三節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相關研究 ...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29

第一節 研究設計 ...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6 第四節 研究過程與步驟 ... 38 第五節 資料收集與分析 ... 42

(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45

第一節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教學前 資訊融入的使用意願...45 第二節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教學中 資訊融入的使用意願...58 第三節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教學後 資訊融入的使用意願...74 第四節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資訊融入 音樂教學最常遭遇的困難...86 第五節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資訊融入 音樂教學遭遇困難時採行的因應策略...89 第六節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願意嘗試 資訊融入音樂教學的所須改善條件...92 第七節 綜合討論...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9

第一節 結 論...99 第二節 研究省思...103 第三節 建 議...105

參考文獻 ... 108

一、中文部份 ... 108 二、英文部份 ... 115

(7)

表 次

表 2-1 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一覽表...11 表 2-2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相關研究...24 表 3-1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不同背景基本資料分析...32 表 3-2 問卷資料分析方式...43 表 4-1 音樂教師教學前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願的描述性分析...46 表 4-2 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教學前」使用資訊融入意願之平均數差異分析...48 表 4-3 教學前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性別選項間的均數差異...49 表 4-4 教學前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最高學歷選項間的均數差異...50 表 4-5 教學前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任教年資選項間的均數差異...51 表 4-6 教學前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每週授課節數選項間的均數差異...51 表 4-7 教學前「參加電腦資訊研習時數」選項的多重比較...52 表 4-8 教學前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參加資訊融入研習時數選項間的均數差異....53 表 4-9 教學前「每週運用電腦於教學上平均時數」選項的多重比較...54 表 4-10 教學前「每週運用電腦於教學上平均時數」選項的多重比較...56 表 4-11 音樂教師教學中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願的統計分析...58 表 4-12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教學中」使用資訊融入意願之均數差異分析...60 表 4-13 教學中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最高學歷選項間的均數差異」...62 表 4-14 教學中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任教年資」選項間的均數差異...63 表 4-15 教學中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參加電腦資訊研習時數選項間的均數差異..64 表 4-16 教學中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參加資訊融入研習時數選項間的均數差異..65 表 4-17 教學中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資訊融入經驗選項間的均數差異...66 表 4-18 教學中「每週運用電腦於教學上平均時數」選項的多重比較...67 表 4-19 教學中「每週運用電腦於教學上平均時數」選項的多重比較...69 表 4-20 音樂教師教學後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願的統計分析...74

(8)

表 4-21 不同背景教師在「教學後」使用資訊融入意願之均數差異分析...75 表 4-22 教學後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最高學歷」選項間的均數差異...77 表 4-23 教學後資訊融入意願題目之最高學歷選項間的多重比較...79 表 4-24 教學後題目之「每週運用電腦於教學上均數」選項間的多重比較...80 表 4-25 教學後題目之「每週運用電腦於教學上均數」選項間的多重比較...81 表 4-26 音樂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最常遭遇困難之分析...88 表 4-27 音樂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遭遇困難因應策略之分析...91 表 4-28 改善哪些條件可以讓教師願意嘗試使用之分析表...93

(9)

圖 次

圖2-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教師、學生、領域內容間的相互關係...10 圖3-1研究流程圖...30

附 錄

附錄一 問卷專家效度分析結果...119 附錄二 問卷之專家效度修改前後對照表...122 附錄三 臺中市國民小學學校名稱總覽...125 附錄四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 實施之意願與困難調查問卷...126

(10)
(11)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現今是資訊爆炸的世界,科技日新月異,對人類文明社會中的各方面,影 響很大。人們傳統接收消化資訊的方式,早已趕不上網路資訊快速流通的速度 。Window、網路、FACEBOOK,使新一代人類的思考模式,從單純的線性思考, 轉變成跳躍性的思考(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7%B3% E8%B7%83%E6%80%A7%E6%80%9D%E7%BB%B4)。條碼的發明,觸控螢幕 、平板電腦的問世,更改變世界人類的生活、工作和學習。自然而然也對教育 產生莫大的影響。 世界的教育政策潮流,莫不致力於資訊融入各領域教學的軟硬體建設(饒 桂香,2003)。利用資訊科技來改變傳統教學、改善教學環境、拓展教學資源 、革新教育教與學的模式、增進教學成效,早已成為許多教育學者專家的共識 (王全世,2000;劉世雄,2001;饒桂香,2002;Dexter, Anderson, & Becker, 1999; Dias, 1999; Mehlinger, 1992)。國際間,如英國、葡萄牙、西班牙、馬其 頓等國家,早已肯定資訊科技融入教育的功效,並投入相當龐大的資金與人力 來發展,甚至整個歐盟都計劃性地推動(劉遠楨、黃思華,2010)。資訊科技 教育並不是教育的全部,沒有包含資訊科技教育的基礎教育,一定沒有前瞻性 可言(吳文中,2000)。我國對中小學階段學生資訊科技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視 。2003年開始正式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亦將資訊教育列為六大重大議題之一, 資訊教育自此正式由國中延伸至國小(教育部,2003)。隨著資訊科技和網際 網路的進步,資訊科技不僅成為教學工具中的重要一環,教學的理論和模式, 也都開啟了「資訊融入教育」的新頁(楊珮琪、陳昱君、劉遠楨,2010)。為 帶動未來的資訊教育發展願景,教育部委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資訊學會」著

(12)

手進行整體規劃,費時一年多及動員千餘人共襄盛舉完成了「教育部中小學資訊 教育白皮書」。並採取逐步設立如互動式電子白板(IWB)等多功能e化專科教室 的行動方案(教育部,2006)。也就是各縣市推動的ICT融入教學計畫。其努力方 向在整合跨部會政策、整合產官學界資源、兼顧國家文化脈絡、廠商研發技術支 援等,以期落實資訊融入教育的推動(蕭英勵,2007)。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有些教育學者專家,從意義和內涵、理念和 政策、方式和策略、能力和應用、差異和比較等面向,來探究資訊融入教育的趨 勢。如李堅萍(2003)、邱羨嘉(2008)、徐新逸(2003)、饒桂香(2003)、王千 倖(2010)等。甚至也對資訊融入教育的現況、意願、態度、影響、層級、困難、 成效或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如李曉伶(2003)、林霈岑(2007)、陳玉玫(2002)、 陳惠邦(2006)、劉桂君(2007)、龔建昌(2002)等。研究者分析發現,多媒體、 互動、立即回饋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優勢(李婉淳,2010;黃思華,2010)。 在教室中使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能讓學童更自然地透過同儕學習、嘗試探索等 方式,熟悉使用資訊工具來學習的知能,教師也無須從旁指導,因為學童對資訊 在生活中各種應用會越來越熟悉(劉桂君,2007)。此外,亦有研究指出,透過 資訊融入教學如電子白板的方式,學童能清楚的觀察到教師教學的各種歷程和方 式,因此可減少重複說明、書寫的浪費,也減少了師生在教室內移動的干擾(陳 惠邦,2006)。教學媒體專家Kozma(1994)也指出,現今社會已進入媒體化 (Mediated)的時代,人們對於資訊,不論搜索、吸收、比較、分析,無一不需 透過媒體來完成。而九年一貫秉持建構主義的精神,捨棄教師中心、科目中心的 思維,使老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促進者,正是企盼教師藉由資訊科技輔助 教學為特色,達成有意義學習所強調之多元思考、統整學習、合作學習、批判思 考、問題解決等的教育目標,也期盼能因此增進教師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技能與 素養,達成課程改革與教學創新之目標(教育部,2002)。不過,也有研究觀點

(13)

對資訊融入教學的發展提出批判,例如容易反客為主而主導教學(張國恩, 1999)、無法符合學生需求(簡紅珠,2007)、學習動機熱度不能持續(HKEDB, 2008 ; Walker , 2003)等。即使教師具備足夠資訊能力,設備環境也齊全,但教 師使用科技融入教學的意願才是最根本的問題(蔡俊男,2000)。 總之,資訊教育融入教學,不但是國內教學策略的新型態,亦是世界教育 的未來趨勢(王全世,2000)。而音樂是強勢的藝術、文化、教學媒體,應在 人類文化的傳承上扮演積極的角色(洪萬隆,1997)。在九年一貫課程中,音 樂科授課時數的減少,使音樂教育目標的達成更形困難(吳孟竹,2004;陳虹 苓,2008;饒桂香,2003;林品岑,2004)。如能善用資訊融入音樂教學的策 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參與,相信更能接近適性發展、終身學習的教育 理想。同時,國內在數學、社會、自然等方面,已有許多研究發現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具有良好的效果(陳振榮,2002;陳麗紅,2003 施吉安,2002;詹慧齡 2002)。另一方面傳統教材內容和呈現方式較無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姚世澤, 2001;饒桂香,2002)。而資訊融入教學一定要考慮到課程的需求性、可行性 和適切性,並不是只為求資訊融入而使用科技來資訊融入(林威仁,2010)。  研究者任教於在臺中市十二年,覺得社會越來越發達,音樂教育面臨的困 難卻越來越複雜。依據九十五年度教育部統合視導地方事務報告1 (網路資料 1 ),顯示縣市合併前,原台中縣和台中市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的比例相差 19% 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本研究,了解臺中市國小高年級音樂教師對資訊融入音樂 教學的意願和面臨的困難,增進音樂教師對資訊融入的了解,並提供教育單位 執行政策的參考。故本研究擬調查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 技融入音樂教學的意願和實施困難。

1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1/95%E7%B5%B1%E5%90%88%E8%A6%96%E5%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依據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 樂教學實施的意願與實施困難,茲列如下: 一、探討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意願。 二、探討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面臨的困難和 因應策略。 貳、待答問題 本研究有下列六個待答問題: 一、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意願為何? (一)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教學前資訊融入的使用意願 為何? (二)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教學中資訊融入的使用意願 為何? (三)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教學後資訊融入的使用意願 為何? 二、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面臨的困難和因 應 策略為何? (一)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資訊融入音樂教學最常遭遇 的困難為何? (二)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資訊融入音樂教學遭遇困難 時採行的因應策略為何? (三)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不同背景音樂教師願意嘗試資訊融入音樂教學

(15)
(1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主要的名詞解釋如下: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教師依據教學目標、學生特性,配合教學內容與環境,有效率又有效能地將 資訊科技應用於班級行政事務上以及課程、教材組織、活動的設計、教學實施過 程、課後評量、教學回饋和親師分享溝通中,使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不可或缺的教 學與學習工具,即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以下簡稱「資訊科技融入」為「資訊融 入」。

二、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所謂 ICT 是指資訊和通訊科技,英文全名為 Information Communi- cation Technology,意思是,即讓教師藉由資訊與通訊科技的運用,結合教學 主題的設計與架構,廣泛應用在新教材和教法上,因而這樣,引領學生展開國 際視野,培養學生與國際接軌的各方面能力,如:認識他國文化、學習國際禮 儀、訓練英語交談、運用資訊科技等,藉著 ICT 的應用,培養學生創造思考、 解決問題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透過無遠弗屆的網際網路,拓展師生教與學 的視野、增進國際觀,並提昇資訊與外語能力。 (資料轉自 http://tw.class.urlifelinks.com/class/? csid=css000000024272&id= model1&cl=1182242306-7269-323)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擬採用問卷調查法,探討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 技融入音樂教學實施意願調查。為達成前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定以下的研究 範圍與限制: 一、本研究擬以臺中市國民小學為研究地區。 二、本研究的對象以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為母群體,因人力、物力、 時間之限制,採問卷調查法,無法普及所有教師,所得研究結果不宜推論至 其他地區。 三、本研究僅擬以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發展活動為主,運用以數位化科 技為主的軟硬體設備,如:電腦、網路、通訊、電腦輔助教學軟體、電子白 板或其他新的傳播方式,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課前準備、學習活 動、評量等教學活動中。至於其他學習領域則未涉及。 四、研究對象僅限於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為主,研究結果推論有侷 限性。 五、本研究內容只針對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 教 學的實施意願、遭遇困難與因應策略作調查分析,不涵蓋資訊教育之貌。 實施困難僅探討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實施時所遭遇的難題。 六、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資料,教師填答問卷時可能因個人因素或外在 因素影響填答內容。

(1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 學實施現況的看法、教師態度、運用方式及困難。文獻資料分析主要就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的意涵與目的、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優點、使用層級、運用的方式 與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所遭遇到的困難等方面的相關研究加以論述。本章 共分三節。第一節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第二節為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 的內涵,第三節為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研究者從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和目的著手蒐集文獻,以作為探究資訊融入音 樂教學的根基。本節分成二部份,第一部分是探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第 二部分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第三部分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模式。 詳細文獻探討如以下所述。 壹、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有多位學者提及:王曉璿(1998)認為是一 種新的教學方式。可以是電腦化的新系統,也可以是一種新的傳播方式。教師根 據教學目標、學生特性,並配合教學內容、環境,將資訊科技應用在教學的每一 個環節上。王全世(2000)認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在課程、教材、教學活動 中融入資訊科技,使資訊科技在師生間成為一項教與學不可或缺的工具。就如同 老師的黑板粉筆、學生的紙筆一般,並且能延伸將資訊科技視為一個方法或程序 ,突破時間、空間來找出解答。因此老師應掌握的重點在教學,而不是資訊科技。 顏龍源(2000)替電腦融入教學下定義為,在教與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平順、 適當地將資訊科技中可供教與學所用之各項優勢資源與媒體置入。蔡俊男(2000) 則主張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義是指針對教學準備、教學活動和補救教學,運用資

(20)

訊科技如電腦、網路的特性,來協助一切教與學的進行。尹玫君(2001)則認為 就學習觀點而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義是指當任何領域教學有需要時,將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活動當中。徐新逸(2003)指出資訊融入教學狹義的解釋是指資訊 科技技術的應用;廣義的解釋則是指運用科學的系統化教學設計,來達到教學目 標,使學習者獲得有意義的學習歷程。林霈岑(2007)指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 指以學生為中心,透過資訊科技的幫助,呈現出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新模 式。也就是說,要使資訊科技成為學習者和所學知識領域間最快速的學習媒介, 配合各領域所包含的知識內容,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以下圖2-1則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教師、學生、領域內容間的相互關係。 圖2-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教師、學生、領域內容間的相互關係

學生

資訊

科技

教師

領域

評 量

救 教 學

]

(21)

貳、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有多位研究者提及,茲整理如下表 表 2-1 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一覽表 研究者 年 代 研 究 發 現 吳沂木 1999 活化教學、引導學習,結合電腦和多媒體,在視覺上提供如 動畫、影像等多元媒介;在聽覺視覺上注入如音樂、音效等 多元刺激,並利用網路,協助學生透過蒐集建立完整的知 識,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達到個別化及因材施教的目標。 王全世 2000 1.使學生熟悉資訊科技的運用,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2. 使學生運用資訊科技來進行學習的的活動、解決學習的問 題。3.符合建構式的教學策略,使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習 成效。 何榮桂 和 藍玉如 2000 1.多媒體的教材呈現:資訊科技將學習資料以多媒體的方式 呈現,當做學生引起動機或學習的教材。2.教學準備的利 器:教師可運用資訊科技來協助各領域的教學準備。3.成為 學生的學習夥伴:資訊科技將協助學生透過整理、歸納、分 析來建構自己的知識。 尹玫君 2001 1.開拓學生視野,透過網路,增加對世界文化的認識。2.增 進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嘗試思考解決問題。3.提供公平均 等、多元化的的學習環境。4.提供教師教學和評量多元化的 能力。5.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經由互動分享,增進人際關係。 張國恩 2002 教育與資訊科技之間的關係,已經自過去「從」科技學(learn from)的概念,轉變成為「用」(learn with)科技學習的 概念。 張文嘉 2003 1.在教師方面,可增加教學準備的速度,使教學更活潑、評 量更多樣,進而提高教學品質。2.在學生方面,可提昇資訊 素養,讓學生主動學習,進而增加學習成效。 林明軫 2003 1.對學生而言:目的在創造個別化、自主性的學習環境,讓 學習資源豐富多元、學習動機高昂持續。不但提高了學生的 先備知能、創造力,加強了學生的資訊能力和合作學習;更 能訓練學生後設認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幫助學生學習 的有利工具。2.對教師而言

目的在輔助教師做教學設計與

(22)

研究者 年 代 研 究 發 現 補充,不僅協助教師診斷起點行為、實施測驗評量,還能幫 助教師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 李曉伶 2003 1.增加學習動機,使學習有意義,學生願意多參與。2.化抽 象為具體,打破時空限制,使學生能接觸更多的資源,增進 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3.促進合作學習,養成分享的態度、 技能的習慣,激發批判思考的能力。4.增加教學效率,加快 教師提供學習資訊的速度,以符合學生的需求。5.培養學生 資訊素養,促成終身學習的態度。 李振芳 2005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將改變傳統教學的模式,從教育的各個層 面,包括課程設計、教學結構與學校行政模式等,以促進教 育再造與學校改革。 林霈岑 2007 革新傳統教學,促進學生的適性學習、合作學習、終身學習。 提供一個全新的教育思考方向。使學生藉由資訊科技的運用 積極思考、探索,激發創意,啟發終身學習的態度。 Jonassen 2000 1.支援學生知識建構,輔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2.支援 學生探索、應用的能力。3.落實「做中學」,提供學生從實 做中不斷的練習和經驗。4.支援合作學習,透過同步或非同 步的合作方式,共同建構知識。5.支援後設認知,幫助學生 反省所學。 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模式 國內外許多教育學者,對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模式,有許多不同的看法,綜 合來說,現今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模式並沒有一定的標準見解,從融入的策略、 設備、流程、地點各個面向來切入,只要能增進教學效能者,皆可視為融入的模 式: 一、以融入的教學策略來歸類: 溫嘉榮(2001)認為融入模式有十項:1.教學大綱的擬構;2. 資料蒐集與課 堂提示;3.編製以學生為對象的自學教材;4.師生互動;5.線上評量;6.建構虛擬

(23)

情境;7.舉辦比賽;8.作業;9.建立班級經營的資料;10.架設親師溝通平台。何 榮桂、顏永進(2001)曾提出有六項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模式:1.探索與整理資 訊: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教師訂立的主題,上網蒐集相關資料,完成與主題相關課 題的探索。2.運用科技產品:教師提供機會,讓學生透過科技設備如數位相機、 DV、掃描器、平板電腦等,以更接近真實的方式進行學習。3.利用心智工具:教 師使學生透過心智工具如 Excel、多媒體(Multimedia)、超媒體(hypermedia)、 資料庫、程式語言、語意網路工具等軟體或工具,主動建構知識,以反應其知識 概念的理解。4.透過網路合作學習:指設計透過email、web等網路溝通方式,來 進行班際、校際或跨國的合作學習活動。5.主題式的融入:教師訓練學生利用資 訊科技,解決由教師設計之模擬真實情境的問題。6.利用資訊科技來評量:教師 透過資訊科技來協助評量,並透過資訊科技來保存學生的學習成果。 二、以資訊科技設備的功能來做歸類: 張國恩(1999)指出將電腦融入的教學模式有三:1.製作及播放電腦簡報, 如PPT。2、運用電腦輔助教學軟體。3.運用網際網路的豐富資源。黃武元、林士 甫(2002)則提出以下五項:1.運用資訊設備。2.引導教學及傳遞教材。3. 網路 資源的搜索、整理。4.藉由資訊通訊達成互動、合作學習。5.運用資訊科技評量。 而徐明和、黃錫培、陳信章、劉繼文(2002)等人則認為模式有五:1.教學與學 習都透過網際網路來進行。2.學習中利用網際網路來產生互動。3. 教學與學習時 利用應用軟體來進行。4.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運用。徐照麗(1999)則認為大致 可歸納為:1.錄音帶或光碟的播放(audio-only)。2.遠距音訊(Audioconferrence): 運用網路線上交談。3.電腦輔助教學(CAI)。4.電腦傳遞訊息(Computer Delivered Instruction):傳送有關師生、同儕間的文件、作業。5.透過電腦設計教學課程( Computer-Managed Instruction)並管理:教師利用電腦班級經營,掌握教學進度。 6. 電腦會議(Computer Conference):在電腦上分享、交換資訊。7.電子郵件

(24)

(E-mail)。8. 網際網路(Internet)。9.視訊會議(Vedioconference)。 三、以教學流程做歸類: 呂聰賢(2002)認為有三種融入的模式:1.補充教學資源。2 .視為教學活動。 3.融入原本的教學資源。Franklin 與 Strudle(1989)曾指出在教學上融入電腦資 訊科技可分1. 把電腦當作教與學的學科。2 .教與學都用電腦實施。3.將電腦融入 教與學三部分。劉世雄(2001)針對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在「教師教學」部分, 認為有五項要素:1.主題(Subject):教師設定一個以生活為中心的議題,可發 展成為教學目標。2.教材(Source Materials):透過網際網路、書籍、各種媒介 蒐集而來的資料。3.策略(Strategy):包含能提供學生學習經驗的方法,如合作 學習、互動討論、發表等,以及評量方式。4.技能(Skills):包括教與學的操作 技巧,如電腦科技、資料轉化、展現學習成果等。5.支援(Support):電腦資訊 設備的管理資源、行政資源,以及提昇學習效果的獎勵制度。 四、以融入的地點來歸類: 邱瓊慧(2002)認為可分兩方面來看,在電腦教室內,無論支援獨立小組的 合作學習、支援相依小組的合作學習,還是參與網路社群學習活動與提供短期資 技能訓練,資訊科技都能協助達到。而在教室電腦內:可作為工作站來展示教學, 並形成支援執行特定任務小組及活動過程中特定工作的工作站。 小結 歸納以上研究敘述,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意義方面,學者從工具、方式、媒 介的角度探討。在資訊融入教學的目的方面,學者主張從增加資訊素養、激發 學習動機、增進合作學習、增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改革學校與教育、營造個 別化、自主性的學習環境、增進學習成效、增進教師評量多元化、增強學生後 設認知,增加創造力、促進終身學習等方面來探討。 總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重點不在於「資訊科技」的學習,而是

(25)

希望教師和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運用」。教師運用資訊科技來收集教材、設 計課程、進行教學活動,引發學習動機,增進學習成效;學生則透過資訊科技 的運用,收集資料、促進理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解決遭遇的問題。對老師 而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一項便利有效的教學策略,改變了老師的角色;對 學生而言,資訊科技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利器,符合九年一貫以學生為主體 的建構精神。 然而所謂的資訊科技並不是只指電腦,舉凡網路、電子白板、投影機等, 都是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目的,不但要改變老 師的角色,活化教學,增加教學的效率,發展多元評量;更希望支援學生積極 探索、主動學習,互動合作、提升學習成效,讓孩子在資訊科技的陪伴下,從 豐富的多媒體學習資源中,探索思考、發現創造、批判反思,達到終身學習的 教育目標。因此「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並不是為融入而融入,許多研究指出, 如果缺乏學習理論與教學方法,課程設計與教學將無法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HKEDB,2008)。至於融入的方式,上述許多模式可以將其歸類為以資訊 科技設備的功能、教學流程、融入的教學策略、融入的地點為其核心發展出的 教學模式,其實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有許多模式的內涵仍是融合了兩種或三種 觀點在其中,可以看出在發展資訊融入教學模式時,欲採用單一觀點的困難性。

(26)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內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習內容有時較為抽象,透過聲音(Audio)、文字 (Text)、影像(Image)、動畫(Animation)、影片(Video)、超媒體(Hypermedia) 等媒材,能使學習音樂的教材內容更為具體(石珮茹,2009)。李友文(2003) 也認為,音樂,是一種表現聲音的藝術,無論演出與聆賞,都和視覺、聽覺密不可 分。因此,透過視聽影音資訊的呈現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對音樂教學來說是經常 需要的。而資訊科技的快速普及,改變了傳統教學,讓教師在教學中有了新的媒 介;讓傳統的課程有了新的動力。藉由資訊融入,教師營造出有意義的學習環境, 培養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獨立思考力,引發更高層次的學習潛能(夏如春,2002; Jonassen,1992)。Greenfied與Codding(1985)也指出,一般來說,比起其它教 育工學,電腦輔助音樂教學的策略,在教育上的影響力較優。已有研究結果證實,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確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效率(曾佩宜,2004)。 壹、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優點 關於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優點,姚世澤(2003)認為優點在於能使教 學不受時空、系統的限制;不僅據有統整理念、豐富教學資源、促進合作學習, 還能夠普及音樂藝術、增進研究的發展,讓展演空間更多元化。鄭志敏(2003) 覺得優點有:1.統整:除了主題單元外,可建立資源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進 行探索或學習,甚至合作建構自己的知識。2.延伸活動: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 心的單向教學方式,跳脫教科書內容的限制,讓網路成為教與學的重要資源。 3.整理知識資訊的連結:利用資訊科技,同時考慮網頁、訊息、介面、互動的 設計原則,將資源組織化以利推廣。 4.促進互動:以學生為學習中心,透過小 組合作學習,增進師生或學生和學生間的互動。5.激發創意:運用資訊科技的 策略,配合多元的創意設計,能讓學生經由豐富且有系統的資訊科技平臺,獲

(27)

得和利用所需要的知能,進而激發創意,提升學習效果,促成音樂的普及化。 邱羨嘉(2008)研究發現優點有:1.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透過資訊科 技引導學生,使學生培養出終身學習的意願和能力。3.促使教師為「教學相長」 而不斷地進修。4.能提升教師和學生間,教與學雙向的效能和溝通。陳玉玫( 2002)則指出優點包含 1.結合多媒體,使抽像的音樂元素具體化。2.教學個別 化。3.促進互動的回饋與增強。4.可隨意選擇的練習、問題以及問題的困難度。 5.學習過程紀錄的保持。林霈岑(2007)認為:藉由網路平臺的鏈結,打破藝 術資訊的國界,只要滑鼠輕點,就能身歷其境般地進入各地數位博物館;結合 資訊科技多媒體的特性,更能為學生的藝術學習與創作,注入一股新氣象。 張國恩(1999)提出優點有1.將抽象教材視覺化:課程中某些抽象的教材, 透過資訊科技將其視覺化,將有助學生的理解。2.重複操作和練習:藝術人文領 域中有許多技能的學習,資訊科技能讓學生更便捷地重複實做和練習。3.延伸學 習空間:透過網路,突破了教師準備教材和學生蒐集資料的限制。4.彌補教師專 業:藉由遠距教學彌補師資專業的不足。5.引起學習動機:結合音樂、圖畫、動 畫、音效、影像的多媒體資訊科技,將比傳統口述式教學更能引起學生學習的動 機。6.容易評量:學生可透過資訊科技如電腦線上評量或診斷系統,來獲得學習 的回饋,減輕教師一對一藝文技能評量的負擔。Bowyer(2000)也提出CAI融入 音樂教學的優點有:1.強化音樂中聽覺和視覺圖像間的關係:當學生聽到聲音 時,能同時看到旋律、曲調、和聲、節奏等。 2.個別化:每個學生能依照自己 的進度使用電腦,同組學生中已經完成作業者,不需等待他人,而能直接進入下 一個進度。 3.給予學生立即回饋和正增強:幫助學生避免重蹈覆轍並積極學習。 4.電腦軟硬體的客觀和隨機性測驗,能調整難易度並記錄學生的成就。

(28)

貳、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融入時機或層級 關於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融入時機和層級,吳正已(2001)認為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時機可分為:1.蒐集資訊(使用 IE、瀏覽器)。2.展示教學或 學習成果時(使用 PPT、Web)。3.製作文件(使用 Word)。4.連繫溝通與分 享(使用 Email、Web)。5.統計分析資料時(使用 Excel)。6.概念學習活動 的輔助(使用相關應用軟體)。陳玉玫(2002)則認為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 的使用時機包括訓練及練習(Drill 與 Practice)、個別指導(Tutorial)、遊戲 與模擬(Game 與 Simulation)、發現學習(Discovery),以及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Dias(1999),徐新逸、吳佩謹(2002)等人的分類方法則是: 1. 課前準備:包括利用網路查詢資料,利用文書處理軟體、繪圖軟體、展示軟體 等,設計課程及教學內容,以及建置教學網站供學生學習。2.上課時:以課程 需要,利用現有或自行改編投影片、網站內容,或要求學生至指定的網站中進 行學習。3.教學活動:利用 e-mail、bbs、留言版公佈相關訊息,讓學生透過網 路做作業,也可舉辦網路教學競賽,或實施網路新型式學習活動,以及提供 e- mail 或開放網路討論。4.教學評量:利用文書處理軟體製作考卷,或利用試算 軟體處理學生成績,舉行線上測驗,以及要求學生網上交作業。林燕珍(2003) 研究發現有九種時機:一、課前教師的教學準備。二、上課時教師教學內容的 展示。三、課堂中教師的引導、課後學生的自行練習。四、利用資訊科技設備 引導學生。五、建置線上或虛擬學習館。六、師生非同步的線上交流。七、遠 距視訊即時教學。八、網路社群式學習。九、主題式的合作學習。饒桂香(2003) 認為,目前一般音樂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層級,若以應用的工具來 劃分,可分為:一、電腦相關應用軟體的使用。二、教學輔助光碟軟體的使用。 三、網際網路的運用。 至於謝苑玫與陳虹百(2004)則提出:運用資訊科技在音樂教學上的時機

(29)

大致為:1、課前的準備。2、課程的實施、3、評量的活動。4、其他:如教師 班級成績的管理、教師本身的專業成長、親師生間的互動。林霈岑(2007)提 出時機有一、教學準備方面:(一)運用資訊科技充實教材資源。(二)利用 資訊科技將資料彙整歸納以設計課程或教學計畫。(三)利用資訊科技軟、硬 體製作教材、教具。(四)製作網頁。二、教學活動方面:(一)呈現教材內 容。(二)變化教學活動。三、在教學活動後方面:(一)透過網路評量。(二) 協助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展現學習成果。(三)建立網路練習作業系統。(四) 設計主題、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的技能。(五)運用資訊科技將班級資料建檔管 理。(六)進行評量後的補救教學。(七)建立師生雙向溝通管道。邱羨嘉(2008) 提出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時機大致可分為(一)教學前的運用(二)教學過程 中的運用(三)教學結束後的運用。國外 Rieber 和 Welliver(1989)提出五個層 級的科技融入教學演進過程。希望教師能在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過程中,瞭 解自己的教學實施情形,並探討教學中資訊科技的各種運用方式,以及可以改 進之處。這五項層級分別為: 一、熟悉(Familiarization) ; 二、使用(Utilization); 三、整合(Integration);四、新方向(Reorientation);五、進化(Evolution)。前三個 層級,被歸類為傳統的科技教育觀點,如重視科技本身的功能、教師為中心的 教學;後兩個層級則被歸為現代化的教學,重視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Moersch (1995)認為資訊融入教學的實施程度有七個等級,此七個等級,從融入程度 零到六,依序為不使用、知覺、探索、融入、整合、擴充,精緻。Wang 和 Li (2000)的研究中指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分為五個等級:一、無(等級): 教學中沒有使用到任何的資訊科技。二、分離(等級 1):資訊科技被用來教學 生如何使用資訊科技,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習領域或科目的課程內容沒有連結, 其連結性與相關性很低。三、補充(等級 2):師生偶爾使用資訊科技來教學或 學習,資訊科技在課堂中扮演補充的角色。四、支援(等級 3):在大部分的教

(30)

學活動中都使用資訊科技來進行教學,資訊科技在教學中扮演支援的角色。 五、整合(等級 4):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很自然地使用資訊科技來教學 與學習,資訊科技被視作是一種工具、方法及程序,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 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叁、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困難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困難,亦有多位研究者提及,林霈岑(2007)提 出:一、增加教師蒐集資料的時間。二、學生對電腦使用過度影響視力。三、 學生對運用資訊科技的時間和內容無法自我管理。何榮桂(2002)指出在資訊 融入教學中,切勿只是為融入而進行融入教學。邱鴻祥(2003)指出資訊融入 教學在實施時,有幾項要點是教師本身應該擁有的正確觀念,如此才能真正完 善的融合教學與資訊,首先教師要能掌握資訊融入教學的精神,像是引導部分 重於指導的部分;以及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題,教師少教、讓學生多玩、動手做; 培養團隊合作學習,讓團隊高於個人;重視方法、程序導向、概念重於技術。 其次,提昇資訊軟體的架構以及應用能力。再者,開發與導入各學習領域之資 訊融入教學、活動設計、教案、教材與評量。林霈岑(2007)亦指出,大部分 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認知不夠,以為使用 Word、簡報、影像檔來取代由 黑板、粉筆的講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以單槍投影機放映教材內容;或是將教學 過程、開發的教學模組、以及教案教材、教學影像錄影放在網路上讓各界瀏覽 下載,就算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李曉伶(2003)發現,教師實施電腦融入教學的能力,不等同該教師的使 用意願,例如一位具備資訊科技知能的教師,不代表該教師有意願應用資訊科 技於教學。影響教師使用資訊科技的重要因素,在於教師是否認為資訊科技有 助於提昇教學成效。蔡俊男(2000)則從「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

(31)

意願之研究」指出,影響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備的教學意願,在於時間 是否足夠,以及設備資源是否充足。龔建昌(2002)研究指出,因為教師必須 事先備份教學資料、測試器材設備、調整課程進行及調整時間課程,往往面臨 時間不足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沒有解決,教師很難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王 嘉德(2002)透過研究「影響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教室電腦意願暨相關因素」 指出,備課時間加長、教材教具可重覆使用率低,都是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式 來搭配電腦教學意願的影響因素之一。劉世雄(2000)研究發現,學生學習上 的問題、課程適應上的問題以及資訊設備狀況不佳,都是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所面臨的困難。陳桂津(2002)研究「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意願與障礙因 素之調查」提出,教師常覺得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如網路教學,必須花費比 平時更多時間來準備教材和教學活動。因此,國小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的最大困難在時間不足。 陳神勇(2003)提出,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常常因難以掌握教學目 標而讓資訊科技反客為主,或是發現教學網站和軟體不足、使用費時導致教學進 度落後。甚至出現學習評量有困難,或教師本身電腦能力不足而事倍功半的窘境。 王全世(2001)認為,缺乏足夠的硬體設備、缺少教育專用之教材搜尋引擎、網 路頻寬不夠、欠缺相關教學與技術支援,加上教師本身對資訊融入教學上認知和 相關能力的不足,都是資訊融入教學所面臨的困難。李介至(2002)提出資訊融 入教學的問題來自幾個方面:首先在學校設備方面,有網路資訊節點不夠、學校 經費設備不足、配合教材編制不易等問題;在家庭方面,許多弱勢家庭家中缺乏 電腦;最後在教師本身方面,存在課程趕進度沒有多餘時間、相關研習不足或研 習缺乏實務、自身缺少金費、需花費工作額外時間等問題。徐新逸與吳佩謹(2002) 研究發現,執行資訊融入教學時,常發生學校設備不足、教師採用意願低落、教 師資訊能力不足、教師沒時間製作教材軟體等問題。張雅芳(2003)也認為,阻

(32)

礙教師運用科技的因素,可分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種。內在因素包含教學措 施、電腦信念、觀念改變等;外在因素包含教育環境、學校設備及行政支援等。 其中外在阻礙因素較容易解決。沈佩如(2003)的研究則提出,國小教師面對資 訊融入教學議題時,往往覺得政府推動相關政策之理念不清,不是學校資訊設備 不足或老舊;就是透過網路編輯課程教材時所面臨的智慧財產權問題。國外學者 Watson(1999)研究指出,音樂教師常需在網路上下載音樂檔案如MP3、複製網 路多媒體資源來製作教學網站、或是下載網頁上有版權的錄音(包括MIDI 檔案) 和圖片等,這些都必須注意取得使用許可或避免侵犯別人的智慧財產權。就算使 用別人創作曲譜來自行製作MIDI 檔案,也須盡量能得到樂譜發行出版商的許可 。同時,Brandon(1999)研究指出,演出錄音和作曲本身的版權是分開的,有時 曲子本身不需版權,但表演錄音卻有版權保護,需要專業人才協助才有可能取 得。Shiva(1996)和Waters(1999)則主張,自己網頁和他人網頁的超連結,也 應和其網站製作的webmaster聯繫,取得文字許可才行。此外,教師、學生資訊能 力、素養不易掌握;備課時間過長、經費不夠;課程進度壓力、資訊融入時機; 學生健康、家長觀念等,在在影響了資訊融入教學的推動。 小結 綜合以上,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益處很多,尤其是音樂認知學習中有許 多抽象符號,資訊科技多媒體的視覺、聽覺化模式,將成為學生的好幫手。而資 訊科技帶來的練習可重複性,也有助於音樂技能的學習。至於情意方面,透過投 影機、錄音或錄影的資訊科技融入策略,更能幫助學生在音樂感知、後設認知方 面的能力成長,協助學生建構起點行為。不過,也有研究指出,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會帶來負面影響,例如學生過度依賴電腦造成視力問題、教師蒐集資料的時間 增加,以及網路、資料著作權等問題(林霈岑,2007)。至於不同研究者對資訊 科技在融入教學的時機和使用層級上,存在許多不同的看法。若依使用時機的脈

(33)

絡來看,我們可歸納出教學前準備、教學過程中應用、教學後評量整理等三個層 級,然而實際上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不同的學校環境,應該很容易產生教師不同 的認知,進而影響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程度。 此外,研究者也發現,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困難很多,大致分為制度面、 技術面和觀念面(溫嘉榮,1999)。制度面需要主政教育當局者的頭腦和毅力; 技術面透過在職訓練或研習教育亦能達成。最困難的應是教師的態度觀念面,甚 至有研究指出6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資訊研習對教師的融入教學其實並無太大 助益,關鍵在於教師是否體認到資訊科技能提高其教學效果(李曉伶,2003)。 國外研究者Kleiman(2003)發現,運用電腦融入教學相當成功的教師,其資訊能 力未必突出;而資訊能力優異的教師,就算軟硬體設備充足,也未必實施資訊融 入。Albio(2001)也提出資訊融入的成效不如預期,教師不願實施資訊融入的原 因不全然是教師資訊能力的不足。甚至對資訊融入教學的態度抱持「無意見」, 以科技的消費者自居而已(Cuban,2001)。因此,本研究中將了解臺中市高年 級音樂教師資訊融入音樂教學所面臨的困難。

(34)

第三節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相關研究

國內外已有許多關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研究,從直笛演奏、CAMI、音 感訓練、節奏教學、樂理、鋼琴視奏、創作教學、音樂欣賞教學等角度來著眼 研究,詳細介紹依年代順序排列如下: 表 2-2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題 目 內容 賴美鈴 (1993) 電腦輔助音感教學軟 體之設計與發展

以反覆練習式( Drill and Practice )的形態, 設計輔助國小四年級音感學習的電腦教學軟體 「音感園地」,節奏、曲調、和聲等練習為其 課程內容。 潘世姬 (1995) 電腦輔助音樂教學之 音源研究 認為國內音樂教學軟體缺乏,針對容易被忽視 的音源練習,提出資訊融入音樂教學的方式, 以期本來就相當重視聽覺訓練的音樂教學,能 透過資訊設備軟硬體來提升。 孫德珍 (1995) 幼兒音樂創作教學之 電腦學習環境之發展 與研究 建立一個由兒童自己控制電腦的學習環(CLE ),經調查發現,幼兒不但能運用資訊科技創 作,而且經由視、聽覺的同時接收,兒童能自 主地修正錯誤、專注地主動學習。這就是CLE 的價值。 William (1998) The development of melodic concepts in elementary school age children using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as a supplemental tool. 利用電腦輔助音樂教學(CAMI)對國小一年 級學生進行曲調音感軟體的成效研究,發現學 生對曲調概念學習成效高,且後測成績皆高於 前測。 Walker (2000) Teaching young children compositional concepts to enhance music learning in a computer learning environment 針對3-6歲學齡前兒童,進行電腦應用於音樂 創作十堂課的成效研究,包括視譜、創作、聽 音的訓練。研究發現電腦輔助音樂教學(CAMI )不但能提升兒童學習能力,也比較吸引兒童 的專注力。

(35)

研究者 題 目 內容 Bodley

(2000)

The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n interactive listening guide system for instructors of music appreciation. 針對小學二年級學生,進行互動式電腦聽音在 欣賞課程應用的研究。研究結果發現CAMI組成 績首影響最大,且較傳統教學組更喜歡上音樂 欣賞課。 Zifer (2000)

The use of computer based instruc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fundamentals. 針對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和匹茲堡一所私立小學 8-10歲的學童,一學期的實驗研究。隨機分為 兩組,一組是運用CAMI的實驗組;一組是接受 傳統教學的控制組。結果兩者有顯著差異,接 受CAMI的學生音樂基礎成效顯著高於接受傳統 教學者。 Ginger (2001) Rainbow solfege-a color-phonic approach. Teaching Music 利用軟體「Rainbow solfege」將資訊科技融入 直笛教學,引導小學三年級學生學習認譜及曲 調、和聲、節奏的聽辨,並結合奧福教學(如 木琴、音磚、直笛等)及歌唱教學,提供兒童 全新的音樂概念。 Hagen (2001) The effects of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and

cognitive style on sight playing among

university group piano students. 研究二種不同CAMI及傳統教學方式對佛羅里達 州立大學學生鋼琴視奏能力的影響。結果發現 運用電腦輔助教學的組別,在音符的正確性上 表現得比傳統教學組好;然而在節奏準確性上 ,傳統教學組表現優於CAMI組。而有三分之二 的實驗對象覺得電腦使視奏進步。 陳玉玫 (2002) 應用電腦輔助國小音 樂教學之探討 採準實驗法,以苗栗某國小四年級學童為研究 樣本,研究其不同學習偏好,在曲調創作教學 時以電腦資訊輔助下,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習成 效的差異。在學習成果上實驗組優於對照組; 在學習態度上則無明顯差異。 楊麗雪 (2003) 運用電腦輔助直笛合 奏教學之實徵研究 研究以電腦輔助直笛教學的可行性及成效。其 中運用編譜軟體Finale及相關線上資源,在實徵 研究後進行教學成效滿意度的實驗,發現加上 資訊融入直笛的教學,其學習成效優於傳統直 笛合奏教學。而且教師必須擁有專業資訊素養 ,才能藉資訊科技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36)

研究者 題 目 內容 李怡蓉 (2003) 互動式樂理教學系統 考量線上學習者對音樂的暸解、興趣與期望, 依線上音樂學習者個人的樂理能力設計互動式 樂理學習系統。希望透過系統的互動學習機制 ,給予每個線上學習個別化的學習引導,來達 到更好的學習效果,並提昇線上學習者的音樂 素養及欣賞能力,發展音樂教學網站建構的新 方向。 李友文 (2003)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 學 從下列幾個方向來研究資訊科技-網路如何融 入音樂教學:一、結合音樂教學與網路科技的 好處;二、運用網路音樂教學的實例;三、哪 些網路科技融入音樂教學設計的方式可行。四 、網路科技融入教學時應注意事項;五、音樂 教師資訊科技素養的相關訓練;六、國內推動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困難與障礙。 許芳禎 (2004) 資訊科技融入直笛教 學對不同學習型態的 國小三年級學童學習 成就與學習態度之研 究 根據視覺、聽覺、觸覺不同學習形態的學生, 運用資訊融入直笛教學的軟體,以實驗法進行 研究,結果顯示直笛教學的成效明顯提升,然 學生對資訊融入直笛教學的學習態度上,並無 顯著差異 曾佩宜 (2004) 應用資訊科技融入音 樂科教學設計之實證 研究 探討數位科技於音樂課程之教材設計與教學的 應用,瞭解學生透過數位科技學習的成效,及 數位科技對學習態度的影響。採準實驗法,以 國中一年級新生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實驗組 「資訊融入音樂科教學」與控制組「傳統音樂 教學」各三班共 294 位,進行五週實驗課程, 並採「音樂學習成效測驗」、「學生音樂學習 歷程問卷」、「學生資訊科技素養與能力調查 問卷」以及「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之學習評 估問卷」為研究工具。結果發現,資訊融入音 樂科教學不但能提昇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與成效 、激發學生創造力,還能透過電腦軟體幫助學 生延伸學習,增加學生自信心。 連玟雯 (2004) 電腦輔助國小音樂班 音感教學之研究 以準實驗法對國小音樂班進行研究,探討電腦 輔助音感教學軟體在音樂班學生音感訓練上的 助益程度。以前、後測及自編之「學習滿意度

(37)

研究者 題 目 內容 調查表」進行調查與分析。結果發現對高成就 學生的影響較顯著 黃薇芬 (2005) 資訊科技情境化在音 感教學之研究 研究資訊科技情境化音感教學與練習式資訊科 技音感教學對於學生之影響。採實證研究,研 究對象為國小三年級學生,透過調查問卷、教 師觀察及教學日誌、音感能力成就測驗等進行 資料分析。結果發現資訊融入在學生的學習效 果、興趣,以及將音樂融入生活之意願上都有 顯著提昇。 康嫻純 (2005) 運用作曲軟體創作音 樂之個案研究 研究運用電腦作曲軟體Finale創作的音樂課程 設計、學生創作的過程,以及學生對於音樂創 作課程的看法。 王千倖 (2010)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推 廣政策之敘說研究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真正意義,乃在創新 的教學法與教育理念。然因資源分配不均,政 策不夠周延,加上過度強調「競爭」與「科技 導向」,不但為資訊融入教學的推廣帶來阻礙, 以「成果」為評鑑的推動計畫也增加了老師的 負擔。 林瑞雪 (2011) 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 國小五年級音樂節奏 課程之行動研究 研究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五年級音樂節奏課 程教學上,對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的影響。探 討互動式電子白板與合作學習策略搭配時,能 否有效協助教學。每週一節,實施 14 節課, 以自編的音樂節奏課程為教材實施教學,透過 蒐集之質性與量化資料分析,發現運用IWB融 入音樂節奏教學能提升學生節奏學習的成效, 激發學生學習節奏的興趣,促進學生合作學習 ,並增加師生互動,轉變教師的信念。 小結 綜合以上研究,顯示已有不少研究者,嘗試針對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 政策面、科技設備、CAI 電腦輔助教學,以及在音感、創作、器樂演奏上能獲 得的成效做深入的研究,也獲得很好的成果。然而,音樂教師了解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的優點是一回事,願意將資訊科技融入的理念在教學中真正落實又是一

(38)

回事。而且融入時如果不考慮學生視覺、聽覺或觸覺等不同的學習型態,就無 法是提昇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得到較高的學習成就(Adams, 1983;

Copenhaver,1979;Dunn & Giannitti, 1990;Krimsky, 1982;Mehdikhani, 1983;Mitchell, 2000;Raupers, 1999)。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的目的在了解臺中市國小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的意願、困難及因應策略。研究者採用的研究方法為調查法,根據林生傳(2006) 指出,問卷調查法是研究者藉由研究對象對研究者編製問卷的填答,來蒐集研 究的所需資料,不僅可擺脫時空限制,也降低了研究對象的情緒困擾。問卷的 實施有當面實施、郵寄問卷、電子問卷三種,採用郵寄問卷方式,能避免訪談 者訪談技巧與個人因素兩者差異的影響,同時受訪者不具名,可減少填答時的 情緒干擾。故本研究擬以問卷調查法,探討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 用資訊科技融入藝術人文領域音樂教學實施之意願,內容包含調查臺中市國民 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意願與方式,及探究臺中市 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所面臨的困難和因應策 略。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設計;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 工具;第四節為研究過程與步驟;第五節為資料分析。

(40)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以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 編製「臺中市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意願與困難之調查問 卷」為研究工具,請三位專家進行問卷的審核,30 位非研究場域(雲林縣)之 音樂教師進行預試,修改問卷後,正式進行臺中市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 技融入音樂教學意願與困難之調查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圖如下: 圖 3-1 研究流程圖 臺中市國民 小 學 音樂老運 用 資訊 科技融 入 音樂教學之意願 調 查 文 獻 蒐 集、分 析 與 探 討 蒐 集 文 獻 資 料 決 定 研 究 主 題 決 定 研 究 問 題 文 獻 探 討 分 析 決 定 研 究 步 驟 進 行 問 卷 預 試 專 家 效 度 審 合 並 修 改 問 卷 問 卷 寄 發 與 回 收 資 料 整 理 統 計 與 分 析 結 論 與 建 議 撰 寫 研 究 計 劃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臺中市於 2010 年由原臺中縣和臺中市合併,原縣、市間教師資訊融入的比 例本來就有一定差距(教育部,2006)。研究者本身從事音樂教學工作超過十 年,對於資訊融入音樂教學極感興趣,平時也加入數位音樂教師工作坊,因此 希望透過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藝術人文領域音 樂教學實施意願的調查,了解臺中市音樂教師資訊融入音樂教學的意願及困 難,並提供教育單位執行政策的參考。 壹、樣本母群體 本研究擬採問卷調查法,針對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進行調查。 基於人力、物力及時間之限制,將以 100 學年度第一學期之臺中市國民小學之 擔任高年級音樂教學教師為研究對象。而依據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全球資訊網 2012 年六月的資料顯示,臺中市 229 所國民小學,詳細學校名稱請參閱(附錄 二)。 貳、預試樣本 因為研究者故鄉在雲林縣,加上雲林縣和臺中市都屬中部地區,教師同質 性高,故透過一位在雲林縣國小服務多年校長之協助,本研究預試問卷以研究 對象以外之雲林縣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為施測對象。目前雲林縣國民小學 學校班級數已不再區分為智仁勇三類,而是分為平地、偏遠、特偏三種,但為 求預試樣本能具備母群體代表性,研究者仍依過去 25 班以上智類、13~24 班仁 類、6~12 班勇類的分類法,以每類十所為抽樣校數。

(42)

參、正式樣本 本研究正式問卷的研究樣本為台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由於人 力、物力、以及時間的限制,結合立意取樣和便利取樣的優點來進行調查。而 依據臺中市政府教育局全球資訊網 2012 年六月的資料顯示,臺中市 229 所國民 小學中,60 班以上的學校有 23 所,也就是原則上這些學校中五年級和六年級 應各有一位專任音樂教師,因此上述這些學校寄發兩份問卷,分別由五年級和 六年級擔任專任的音樂教師填寫。其餘學校則均發一份問卷,並委請該校教務 主任商請一名高年級音樂教師填答問卷。共寄發 252 份問卷。

本研究音樂教師的基本背景資料共有八項,分別為性別、最高教育學歷、 任教年資、每週音樂授課節數、參加電腦資訊研習時數、參加資訊融入教學研 習時數、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經驗、每週運用電腦在教學上的平均時數。 以描述性統計分析填答者基本資料(表 3-1),結果如下: 表 3-1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音樂教師不同背景基本資料分析(N=218) 項 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性 別 (1)男 (2)女 27 191 12.4 87.6 最高教育學歷 (1)專科 (2)大學 (3)研究所 (含以上) 1 119 98 .5 54.6 45.0 任 教 年 資 (1)未滿 2 年 (2)2 年~5 年(未滿 6 年) (3)6~10 年(未滿 11 年) (4)11~15 年(未滿 16 年) (5)16~20 年(未滿 21 年) (6)21 年(含)以上 25 31 42 51 34 35 11.5 14.2 19.3 23.4 15.6 16.1

(43)

項 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每週音樂授課時數 (1)1~10 節 (2)11~15 節 (3)16~20 節 (4)21~25 節 104 32 57 25 47.7 14.7 26.1 11.5 參加過電腦資訊研習時數 或修習相關課程學分數 (1)從未參加過 (2)1~20 小時 (3)21~40 小時 (4)41~60 小時 (5)61~80 小時 (6)81~100 小時 (7)101 小時(含)以上 35 94 34 22 7 6 20 16.1 43.1 15.6 10.1 3.2 2.8 9.2 參加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研習時數或修習學分數 (1)從未參加過 (2)1~20 小時 (3)21~40 小時 (4)41~60 小時 (5)61~80 小時 (6)81~100 小時 (7)101 小時(含)以上 41 118 26 18 4 1 10 18.8 54.1 11.9 8.3 1.8 .5 4.6 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經驗 (1)有 (2)無 193 25 88.5 11.5 每週應用電腦 在教學上的平均時數 (1)從未使用 (2)1~5 小時 (3)6~10 小時 (4)11~15 小時 (5)16~20 小時 (6)21~25 小時 (7)26 小時(含)以上 11 127 47 18 10 2 3 5.0 58.3 21.6 8.3 4.6 0.9 1.4

(44)

一、性別 全體填答者之性別,男性教師為 27 人(12.4%),女性教師為 191 人(87.6%), 本研究問卷之音樂教師以女性居多,女教師大約為男教師之 7 倍多。 二、最高教育學歷 全體填答者之最高教育學歷為專科的音樂教師人數有 1 人(0.5%);大學 的有 119 人(54.6%);研究所(含以上)的有 98 人(45%)。由資料顯示,填 答者之最高教育學歷以大學居多。 三、任教年資 全體填答者之任教年資未滿 2 年之教師人數為 25 人(11.5%);2~5 年 (未滿 6 年)有 31 人(14.2%);6~10 年(未滿 11 年)為 42 人(19.3%);11 ~15 年(未滿 16 年)為 51 人(23.4%);16~20 年(未滿 21 年)有 34 人(15.6%); 21 年(含)以上有 35 人(16.1%)。由以上資料可知任教年資以 11~15 年(未 滿 16 年)者最多。 四、每週音樂授課節數 全體填答者中每週音樂授課節數1~10 節者有 104 人(47.7%);11~15 節 者有 32 人(14.7%);16~20 節者有 57 人(26.1%);21~25 節者有 25 人(11.5%)。 顯示出每週音樂授課節數1~10 節者最多。 五、參加電腦資訊研習時數 從未參加過電腦資訊研習之音樂教師有 35 人(16.1%);參加過 1~20 小時 者有 94 人(43.1%);參加過 21~40 小時者有 34 人(15.6%);參加 41~60 小時 者有 22 人(10.1%);參加過 61~80 小時者有 7 人(3.2%);參加過 81~100 小 時者有 6 人(2.8%);參加過 101 小時(含)以上者有 20 人(9.2%)。由以上 資料得知參加過 1~20 小時電腦資訊研習之音樂教師居多。

(45)

六、參加資訊融入教學研習時數 全體填答者中從未參加過資訊融入教學研習之音樂教師有 41 人(18.8%); 參加過 1~20 小時者有 118 人(54.1%);參加過 21~40 小時者有 26 人(11.9%); 參加 41~60 小時者有 18 人(8.3%);參加過 61~80 小時者有 4 人(1.8%);參 加過 81~100 小時者有 1 人(0.5%);參加過 101 小時(含)以上者有 10 人 (4.6%)。以參加過 1~20 小時資訊融入教學研習之音樂教師為多。 七、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經驗 全體填答者中具有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經驗者有 193 人(88.5%);未曾 有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經驗者有 25 人(11.5%)。以具有資訊科技融入音樂 教學經驗者居多。 八、每週運用電腦在教學上的平均時數 從未運用電腦在教學上之音樂教師有 11 人(5.0%);每週運用電腦在教學 上之平均時數在 1~5 小時者有 127 人(58.3%);平均時數在 6~10 小時者有 47 人(21.6%);平均時數在 11~15 小時者有 18 人(8.3%);平均時數在 16~ 20 小時者有 10 人(4.6%);平均時數在 21~25 小時者有 2 人(0.9%);平均時 數在 26 小時(含)以上者有 3 人(1.4%)。由以上資料得知每週運用電腦在教 學上之平均時數,以 1~5 小時之音樂教師居多。

數據

圖        次  圖2-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教師、學生、領域內容間的相互關係..........................10  圖3-1研究流程圖................................................................................................................30  附        錄    附錄一  問卷專家效度分析結果...............................
表 3-2 問卷資料分析方式  問卷之部分  題數與題型  資料分析  第壹部分:  基本資料  單選 8 題  次數分配、百分比  第貳部分 第一層面:  教學前資訊融入意願  單選 8 題  次數分配、百分比  、平均數、標準差、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  第貳部分 第二層面:  教學中資訊融入意願  五點量表 15 題 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  第貳部分 第三層面:  教學後資訊融入意願  五點量表 8 題 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單因子變異 數分析  第參部分 第一
表 4-27 音樂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遭遇困難之因應策略分析(N=218)  反    應    選    項    內    容  被選 次數 佔總人數百分(%) 如果沒有必要盡量少使用  41  18.8  參加研習或進修提升自己應用的能力  192  88.1  向學校專人請教  183  83.9  自己尋求進修管道積極進修  187  85.8  組成教師專業成長社群,研商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  132  60.6  請學校辦理資訊科技融入音樂教學的觀摩活動  134  61.5  建請減少教師的行
表 4-28 改善哪些條件可以讓教師願意嘗試使用分析表(N=218)  反  應  選  項  內  容  被選  次數  佔總人數百分(%) 學校辦理相關的研習或在職訓練  181  83.0  學校能提供充足的資訊軟硬體設備  205  94.0  聘請專家辦理適當的教學觀摩會  172  78.9  組成教學小組實施協同教學  145  66.5  列為教師教學評鑑的一部分  65  29.8  減少行政負擔  130  59.6  設置教室電腦、投影機或電子白板設備  190  87.2  政府教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51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豐原區翁子國民小學 徐維浩 蔡宜青 2052 書法-高年 級 臺中市霧峰區四德國民小學

學習活動內容及實施方式(含教學策略) 時間 學習評量 活動一:小小音樂家(音樂老師)..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 在學校裡,英文老師、數學老師、音樂老 師還是MISS LO的薪酬較高﹖!. 一定是英文老師最高而

加強教師在 奧福音樂教 學上的掌握 及運用樂器 的技巧. 

利用學習成果促進音樂科的學與教(新辦) 小學 有效的課堂器樂演奏學與教策略(新辦) 小學 小學音樂教師基礎教學知識課程(新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