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蒐集

本節包括「研究對象來源」與「資料蒐集方式」兩部份,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來源

本研究對象,鎖定國內四家以音樂性節目為主之音樂類型廣播電台,並依照 以下三項條件選出符合條件的 DJ:

1. 主要工作為在廣播電台任職的 DJ 而非兼職的 DJ

2. 節目內容以事先安排的歌曲清單為播放依據,而非全現場點播 3. 一個小時的節目中主持人說話時間不超過七分鐘

由於電台 DJ 屬於半公眾人物,並有固定的節目時段,很容易透過研究描述 而曝露其身份,是以研究者考量研究倫理,在論文中不公開受訪四家電台的電台 名稱,僅以電台 A、電台 B、電台 C、電台 D 作描述。

符合本研究的 DJ 共分為四家電台,68 位,結果共邀請十二名 DJ 參與正式 訪談。電台 A、電台 B、電台 D 為研究者寄發訪談邀請後,電台主動配合聯絡 符合研究條件的 DJ 接受訪談,電台 C 則經由認識該電台 DJ 的師長介紹下,邀 請符合條件的受訪者接受訪談。

受訪 DJ 的按照受訪順序 1~12,結合所屬電台 A、B、C、D,將十二名 DJ 編號為 A1、A2、A3、C4、B5、B6、C7、B8、D9、D10、D11、C12,受訪者的 基本資料如表 3-1 所示。

表 3-1 受訪者基本資料

1

節目部經理 電機系畢 曾服務於台南之聲、kissradio、touch979、…等電台,

並協助多家電台創台規劃。

曾服務於 Power989、台北之音女性音樂網(107.7)、

WaveRadio 等三家電台。

B8 男 1 年 DJ 廣電系電視組 曾於世新廣播電台主持過廣播節目,現於電台 B 擔任

二、資料蒐集方式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方法,以訪談、廣播收聽及書面文件為主要資料蒐集方 式,在訪談過程中,因在電台等候受訪 DJ 下線,該段時間中有許多機會直接觀 察廣播電台 DJ 平時如何工作,甚至有幾次訪談是直接進入廣播電台播音室中,

觀察 DJ 實地操作系統與現場廣播,因而收集到更實際的研究資訊,以下將本研 究資料蒐集的三種方式:「深入訪談」、「書面文件」、「廣播收聽」分述如下:

(一)、 深入訪談

根據 Krikelas 的理論架構,將訪談分為五個部份:

1. 工作的內容、環境與情境

此部份主要在瞭解個人特質、職務類別及工作環境,並且進一步瞭 解 DJ 的工作內容,以建構更明確 DJ 資訊尋求行為的情境。

2. 音樂資訊的來源(內在/外界)

採用工作與生活兩階段的詢問,以刺激受訪者的思考,瞭解 DJ 所 需求的資訊為何,並以國語、西洋、東洋等音樂語文的區隔,分別探索 DJ 音樂資訊的來源與傳遞、與 DJ 的資訊需求的狀況。

3. 尋找音樂的歷程及取得音樂資料的管道

透過制式問題的詢問,先請 DJ 分享自己的搜尋管道、取得音樂的 管道及資訊來源偏好等,再透過請 DJ 自行描述一次音樂資訊尋找的經 驗、過程,以更進一步引出先前 DJ 忘記例舉的部份並供研究者分析其 資訊搜尋的歷程。

DJ 個人想法的剖析,能讓研究者得到更深刻的瞭解。

第五節 資料編碼與呈現

本節將本次研究分析的資料編碼方式及研究分析的資料呈現方式作陳述,共 分為「資料編碼」與「資料呈現」兩部份:

一、資料編碼

本研究將正式訪談後的錄音內容,謄寫全文逐字稿,並以質性分析軟體 ATLAS.ti 為編碼分析工具,以情境、資訊需求、資訊尋求、及內在/外界資訊來 源為概念架構,進行「描述性」與「詮譯性」兩階段的編碼,分述如下:

(一)、 第一階段:描述性的代碼

研究者在此階段的編碼,與訪談與全文逐字稿騰寫同時進行,對於 DJ 的資 訊尋求行為、情境等狀況,還未有明確的認識,是以此時對編碼保持開發的心態,

在編碼詞彙上不作任何限制,是以編碼屬性較為描述性、低詮譯性。

(二)、 第二階段:詮譯性的代碼

正式訪談與逐字稿騰打已告一段落,並且將所有逐字稿初步編碼,研究者此 時參考訪談接寫摘要單及廣播收聽的心得筆記,進行第二階段編碼,由於研究者 對於 DJ 的資訊行為動態更為瞭解,是以從詮譯性的角度為訪談區塊作統一的命 題,這時的代碼亦成為研究中較有意義部份的集合。

024 受訪者:對18年,對然後主持節目今年剛好第16年…對,因為我從民國80年 久了!做久了也是一個原因吧!(A3:135~136)

(註 77)

第六節 研究品質之評估

本節第一部份,首先探討質性研究的研究品質評估準則,第二部份則詳述研 究者如何增加研究品質的策略。

一、質性研究之評估準則

在控制研究品質方面,本研究採用胡幼慧與姚美華(民 85) 引述 Lincoln Guba

(1984)的見解,在信度與效度上,提出下列三種方法:

(一)、 確實性(credibility)-

即內在效度,是指質性研究資料的真實程度,亦即質性研究者真正觀 察到其所欲觀察到資料的程度,有五個技巧可以增加資料真實性:(1)增加 資料確實性的機率,包括對研究情境的控制、資料來源的多元化、對資料 的檢查等;(2)邀請研究同儕參與討論(peer debriefing);(3)對相異個案資 料的蒐集(negative case analysis);(4)以輔助工具來協助資料的蒐集

(referential analysis);(5)資料的再驗證(member check)。

(二)、 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是指外在效度,研究者能將被研究者內在的情感、觀點、經驗很忠 實的以資料、文字的方式予以轉換、呈現,而儘量減少扭曲、失真的機率,

增加資料可轉換性的技巧為深度描述(thick description),亦即詳實的記錄 現象的脈絡、情境、對話。

二、本研究增加研究品質的策略

z 在資訊來源方面,要明確地區分 DJ 在生活面與工作面的資訊來源 z 增加受訪者之專業背景及非制式的問題,例如身為 DJ 的價值、最快

樂與辛苦的部份…等,這樣的問題能給 DJ 更自由的思考空間。

(二)、 研究者自我省思

由於質性研究,研究者本身即是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以在每次研究訪談進 行後,研究者都會撰寫接觸摘要單(見附錄 G),作為省思談內容、調整研究訪談 方向、保持開放的心態的研究工具,並且透過接觸摘要單,聚焦該次訪談內容以 利日後分析。

(三)、 三角交叉驗証

本研究透過正式訪談、書面資料、及廣播收聽心得札記,三方面的資料來源 來確認研究發現與實際 DJ 資訊行為之間的一致性,達到由不同來源,去觀察現 象的歸納分析方法。

(四)、 二階段編碼

研究者在訪談進行當中,即開始進行資料編碼與分析,在第一階段採描述性 的編碼取向,用完全開放的詞彙,而在訪談與第一階段編碼完成之後,研究者以 較為全面性瞭解 DJ 資訊行為的觀點再進行第二階段詮譯性的編碼,除了建立較 有意義的編碼外,同時檢視編碼前後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