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資料處理

一、數學語言相關教學思維

(一)資料分析的基本概念與作法

關於職前教師在教學中與數學語言有關議題的思維,本研究以開放式 問題詢問職前教師,所得之資料乃職前教師本身提供的文本(text),職前 教師透過這些文字呈現其思維,而字裡行間也透露著職前教師的思維。本 研究認為對這些資料進行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為探究出其思維的適 當方式(Patton, 2002)。

Patton(2002)認為內容分析的精神在於將看似隨機的資訊(seemingly random information),進行化約(reduction)並擷取所透露的意涵

(sense-making),以找出資料中隱含的中心價值與意義(core consistencies and meanings),亦即,識別(identify)出這些資料所呈現的模式(patterns)

與主題(themes)。而歸納分析(inductive analysis)是找出這些模式與主 題的方式。本研究藉由將職前教師資料歸納成適當類別(categories),使 得資料中蘊含的模式與主題得以浮現(emerge out),而這些類別、模式、

主題的呈現,也使得職前教師關於教學中數學語言相關議題的思維,包含 概念(concepts)、性質(properties)、面向(dimensions)等,也得以表徵。

本研究因同時包含臺灣、美國兩個國家的職前教師資料,故而分析時,

也參酌質性比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QCA)的精神,考 量兩個不同國家的職前教師帶有豐富的不同脈絡背景(context-rich),進行 歸納分析的歷程中,顯現(the presence)與不顯現(the absence)類別、

模式、主題,都是關注的焦點。在此分析下,兩個國家資料的獨特性

(uniquenesses)與共通性(commonalities)得以浮現,兩國職前教師思維

69 

中的概念、性質、面向等的共有特質(conjunctural characters)、脈絡下特 殊特質(context-specific characters)也得以呈現(Patton, 2002)。

(二)資料分析的進行

發展可運作的類別(classification)與編碼(coding scheme)是內容分 析的第一步(Patton, 2002)。編碼的過程涉及一次又一次地閱讀、接觸職 前教師資料,在這個歷程中,一開始研究者感知(sensing)、看見(seeing)

職前教師資料中重要的、值得注意的資訊顯現(something important or noticeable is occurring),這些資訊乃由一些詞彙、詞彙的組合表徵,每個 詞彙都是一張標籤(label),如表 3.4.1 所示。具有同一詞彙的資料會被貼 上同一張標籤,組織在一起,就像為一本書做索引一樣。

表3.4.1 資料分析示例(一)

請說明「文字表徵方式」最適合介紹給什麼樣的學生?為什麼?

抽象思考能力較強的學生,因為光「對應關係」就是一個抽象的詞句,這 不懂,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TW11410119)

職前教師所用詞彙間的關連性、類似性在這個歷程逐漸顯現出來,凸 顯出一個一個他們所描繪的題材(topic),類別與模式逐漸浮現,如表3.4.2 所示。編碼過程乃是一個「視…為…」(seeing as)的過程(Patton, 2002),

當一個一個的類別形成時,每一份新的資料,都在這個「視…為…」的過 抽象、思考、能力、

抽象思考、思考能力、

抽象思考能力 對應關係

抽象

詞句

不懂

這些標籤的出現有何意涵?與前後文 的關連表示職前教師的什麼思維?

程中與現有的類別、模式產生關連(link),他們可能現有的類別具有相近 的意義,而分入現有類別、模式中,豐富了該類別的內涵,也可能提供了 浮現新模式的機會(a new or emergent pattern; Patton, 2002)。

表3.4.2 資料分析示例(二)

 會將文字轉化成圖形之學生…(#TW11510112) 

 程度較高,能把文字很快轉成數學式子(#TW90710102) 

 文字式本身就不比圖解來的容易明瞭,學生需先將文字轉換為數學語言…

(#TW11510121) 

 …想像力豐富的學生,能直接在腦海中,將題目型式由文字轉譯成符號、影像,深入理

解。(#TW11910102) 

 Students that can learn from lecture, put words into symbolic language and create an  equation from it.(#US11820101) 

 Advanced level students would be capable of using to words and representing them  visually to show they understand(#US10730122) 

71 

在數學語言相關數學教學能力的部分,本研究經過焦點團體討論決定 各選擇題的正確答案及配分。

關於開放題的部分,本研究參考前一部分所描述的歸納出之思維,並 重新檢核職前教師資料發展編碼系統,並給予每個編碼得分,藉此系統來 編碼職前教師的回答。當分類的編碼系統完成後,本研究將之提供給美國 的研究團隊,由他們檢核該系統是否能用以恰當分類、結構美國職前教師 資料,給分是否能恰當地呈現美國職前教師的能力。當兩個國家的共識達 成時,編碼系統才算真正完成,正式的分類工作也才展開。關於此編碼系 統的詳細情況,本研究將於報導該題目時呈現。

在正式的分類工作中,本研究使用多個分析者重複審查資料的三角測 定(triangulation)方式,以確保分類的信度與分析的品質。臺灣、美國的 資料除研究者外,另有一位曾進行數學語言研究的中學數學教師獨立進行 編碼,美國的資料還有美國的研究團隊進行的編碼。當兩方或三方所給的 編碼不一致時,本研究與專家進行討論,以確認最後的分類。

本研究計算兩個國家職前教師在各題勾選組型或編碼的百分比,也計 算兩國職前教師在各數學語言相關教學能力探測題目的答對率。在答對率 的計算上,考慮部分得分的情況,舉例來說,若是滿分為2 分且有部分得 分1 分的題目,各國答對率的計算方式為得 2 分的百分比加上 0.5 乘以得 1 分的百分比。當比較兩個國家的同一數據或一個國家的兩個數據是否有 顯著差異時,本研究使用

t-test。另外,為了呈現兩個國家在各數學語言相

關教學能力的相對強弱,本研究也使用中位數平滑化分析(median polish analyses; Mosteller & Tukey, 1977)。

為更表徵兩國的表現,進行以上統計分析時,本研究採用TEDS-M 研 究提供的職前教師權重(final sampling weights)進行加權。該權重反映出 各國的抽樣設計並補償未答率(compensation for non-responses; Tatto et al., 2012)。

第肆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於第一節中,先報導臺灣與美國的職前教師有何數學語言相關 教學思維,思維有何異同;再於第二節中,針對數學語言相關教學能力,

報導臺灣、美國的表現與異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