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王賢卿(2008) ,“網路傳播環境下的道德建設——大學 生網路行為的道德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雲南少數民族青少年接觸網絡的情況發生於社會資訊封閉的狀 態急速進入互聯網全球傳播的資訊開放狀態,然而他們的教育水準不 高、認識不足、缺乏引導,所以他們在辨別資訊、解讀資訊、理解網 路的能力上低於全國青少年的平均水準;雲南少數民族青少年在傳播 過程中往往扮演接受者的角色,很少充當資訊的提供者和製造者;很 多少數民族青少年不能認識到互聯網在傳播民族文化和促進學校方 面的作用。

(2)硬體設施——數量與品質問題

雲南少數民族地區電腦硬體設施數量少、品質低,體現了“數字 鴻溝”的存在。

(3)媒介內容——主流文化資訊霸權問題

資訊霸權是文化霸權在網路時代的重要表現。雲南少數民族青少 年在互聯網使用中產生嚴重不對稱現象,他們的輸入信息量遠大於輸 出信息量,在網路傳播中處於劣勢的地位,在資訊傳播的不平等背 後,按暗藏著資訊霸權的危機。主流人群和其塑造的主流文化在網路 傳播張掌握著資訊霸權,使得民族文化在其中處於邊緣化的位置,因 此,雲南少數民族青少年在網路使用中容易引發民族身份和民主文化 認同的危機。

(4)資訊環境——文化同化的危機

通過網路,雲南少數民族青少年接觸到大量非自己民族的資訊、

觀念和價值所構成的資訊環境,其原有價值體系必定受到強烈的衝 擊,經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民族身份認同 以及文化的多樣性將受到威脅。

3、王賢卿(2008) ,“網路傳播環境下的道德建設——大學 生網路行為的道德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網路傳播就是利用電腦網路傳遞或交流資訊的行為和過程,它彙 聚了多種傳播手段的優勢,是更加個性化、更加平等交流的新的傳播 方式。網路傳播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的傳播面貌,是高科技手段在傳播

中的應用,是繼報紙、廣播及電視在傳媒中的應用以來,傳播史上的 又一次飛躍,在人類大眾傳播發展史上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大學生是 接受互聯網最快、受其影響最深的特殊群體。網路傳播所構築起的新 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心理產生了強烈的 影響。隨著互聯網在高等學校的普及,尤其是它對大學生正反兩方面 影響的日益顯現,大學生的網路行為逐步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此,

如何做好網路傳播環境下大學生培養工作,防治大學生網上行為失 范,就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研究課題。

在理論層面,通過對網路傳播含義的界定,網路傳播的主要特徵 和大學生與網路的接觸程度的展開:大學生網路行為的實證分析,網 路傳播對大學生的影響,網路行為的主體性考察,大學生網路行為的 道德失范及其成因,網路道德與現實道德的關係等六個方面;在此基 礎上,對網路遊戲、校園 BBS 這兩個大學生典型網路行為進行深入 分析,深化對大學生網路行為道德建設的認識。在操作層面,鑒於大 學生網路行為道德建設是個社會系統工程,從大學生網路行為主體建 設、高校網路道德教育、社會網路行為的控制與管理等三個層次提出 相關的對策,以期能指導實踐,改善網路傳播環境下大學生網路行為 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增強大學生網路行為道德建設的針對性、實 效性和持續性,從而使我國大學生養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行為。

具體而言,有關大學生的網路行為現狀和網路行為特徵,作者得 出以下發現:

(1)大學生網路行為現狀

網路行為即人們在網路空間中有目的的社會行為。在網路行為的 展開過程中,包含了作為網路主體的“線民”有意識、有目的地所引發 和實踐的一種技術、思想、情感、意識等因素相結合的過程,包含了 不同網路行動主體就網上資訊和話語主題的供給、傳輸、交換和討論 之間協調與衝突的互動關係以及同一網路行為主體在網路行為的目 標選擇上的內在角色衝突和調適。

1)大學生網路行為的分類

行為的分類是行為學的內容之一。根據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 次。可以對行為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從行為主體的角度分,可將行

為分成不同的類別;從人數上看,可以分成個體行為和團體行為;從 性別上分,可分成男性、女性;從職業上看,有工人、農民、軍人等;

從年齡上分,可分成兒童、青年、中年和老年。由於行為主體的性別、

職業、年齡等的差別,其行為將具有各自的特點。從行為活動的領域 分,可以分成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種行為。從行為活動的性 質分,可以將行為分成親社會行為、准社會行為和越軌行為、犯罪行 為等。

從行為的價值取向分,還可以將行為分成積極的行為、消極的行 為、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等。

關於網路行為,並沒有比較規範的分類。根據對大學生在網路上 主要從事的活動內容和特性的調查分析,把大學生的網路行為主要分 為交流行為、資訊行為、娛樂行為、學習行為、消費行為以及侵犯行 為等種類。

交流行為:通過網路無時差、無邊界、廉價的傳輸方式進行一對 一或一對多的交流溝通。目前主要行為方式有:網上聊天(聊天室、

QQ、OICQ)、網上戀愛、電子郵件、短信服務、BBS 論壇、社區、

討論組、免費個人主頁、網路電話、移動夢網和校友錄等。

資訊行為:利用互聯網上豐富的資訊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獲 取知識或消息。目前主要行為方式:流覽資訊、瞭解國內外新聞、搜 索引攀、網上查分、流覽網站、網上求職、看廣告、網上日誌(Blog) 等。

娛樂行為:網路上資源獲得聽覺、視覺的快感,大多情況下以休 閒娛樂為目的。目前主要行為方式:網路遊戲、網路文學、多媒體娛 樂、點播、網上直播等。

學習行為:網路為人類廣泛的、協作的、開放的、無止境的學習 提供了機會。目前主要行為方式:網上查詢資料和流覽下載、網上閱 讀電子雜誌、網上圖書館、利用網路撰寫論文、通過網路向老師請教 問題等。

消費行為:用網路的便利和迅捷獲取有形或無形的商品.目前主 要行為方式:網上購物、網上開店或旅遊服務、商務活動等。

侵犯行為:根據侵犯行為的不同表現,侵犯行為可以分為手段性

侵犯和目的性侵犯兩種。手段性侵犯的目的是為了謀取利益而不是傷 害被害人,目的性侵犯以傷害他人為唯一目的。根據侵犯行為的嚴重 程度,可以把侵犯行為分為構成犯罪的侵犯行為和一般行為,即電腦 犯罪行為和違反道德的侵犯行為。根據侵犯行為的不同指向,我們把 侵犯行為分為侵犯人身權利(姓名權、名譽權、隱私權)、侵犯財產權 的行為(網路詐騙、金融犯罪等)、侵犯電腦的行為(駭客入侵、電腦病 毒傳播等)等。

作者認為,上述分類並不是絕對的,事實上有些行為種類和表現 方式之間也是交叉的。比如,大學生的網路遊戲行為既有娛樂的功 能,時常也表現為交往的功能,甚至有時還帶有惡意侵犯的特點。此 外,網路聊天行為、BBS 論壇等行為方式同樣也不能局限于某種單一 的行為方式和種類之中。

(2)大學生網路行為現狀

由於大學生活的特殊性,大學生在使用互聯網時,在上網時間與 地點的選擇、網上活動的目的與內容等方面會表現出自己的特點。

關於上網時間及上網費用。在大學生線民的上網行為方面,調查 顯示,大學生上網時間在每天 1 小時以下的占上網人數的 32%,每週 1-3 小時的占上網總數的 27%,選擇每週上網時間為 3-5 小時的占 上網人數的 23%,5 小時以上的占上網人數的 18%。

調查表明,大學生每天上網的時間段集中在下午和晚上,選擇早 上 8 點至 12 點上網的學生也不少,還有經常通宵上網的。平均下來,

每週上網 15 小時,平均每次上網時間超過 2 小時。54.%3 的大學生 選擇在自習或晚上休息時間或者週末上網,42.7%的大學生根據需要 而定。可以說大學生已把上網作為正常的學習生活,但有些學生不能 自控、自律,通宵上網,經常性通宵上網的占 6.%3,偶爾通宵上網 的占 65.%9,從未通宵上網的占 27.%8。通宵上網,這勢必會影響學 生正常的學習、生活。至於上網費用,月平均為 30 元,學生的上網 消費是比較高的。

關於上網場所。從有關調查情況看,大學生上網的場所主要為校 內 機 房 (32.5%) 、 網 吧 (40%) , 也 有 一 些 學 生 在 家 裏 和 寢 室 上 網 (15.1%)。近幾年來,網吧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迅速發展起來,特別

是高校周圍,更是成片地出現。這些網吧大多數屬於非法營業,日夜 對大學生開放,其危害不可小覷。各高校的校內網路機房雖然較好地 解決了學生上網的管理問題,但因數量有限,還不能從根本上滿足學 生上網的要求。而我們的調查顯示,由於學校學生生活園區解決了學 生上網的問題,大學生上網的場所主要集中在寢室(82.3%),校內機 房(14.29%),也有一些學生在家裏或網吧上網(3.36%),從而從根本上 滿足了學生上網的要求。

關於上網目的。從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上網主要是收發郵件、搜 索資料、看新聞及評論、上 BBS、玩遊戲、上 QQ,MNS、下載軟體、

閱讀文章、看線上電影、進聊天室等,以滿足學習、交流與交友、娛 樂、求職等需要。這可以從大學生經常流覽的網站看出。大學生上網 流覽的多是綜合性網站、娛樂性網站,大學生網站,教育網站、遊戲 網站、電影網站、軟體網站等。對於成人(色情)網站,也有一部分人

閱讀文章、看線上電影、進聊天室等,以滿足學習、交流與交友、娛 樂、求職等需要。這可以從大學生經常流覽的網站看出。大學生上網 流覽的多是綜合性網站、娛樂性網站,大學生網站,教育網站、遊戲 網站、電影網站、軟體網站等。對於成人(色情)網站,也有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