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大陸網路使用與網路行為研究資料匯整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國大陸網路使用與網路行為研究資料匯整"

Copied!
1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國大陸網路使用與網路行為研究資料匯整

袁夢遙 黃少華整理

蘭州大學網路社會研究中心

yingnian11@163.com shhuang@lzu.edu.cn

一、中國大陸網路發展與使用狀況概覽

CNNIC 第 1—24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二、中國大陸不同群體網路使用狀況

(一)中國互聯網專案

(二)CNNIC 專題報告

三、中國大陸網路行為研究現狀

一、中國大陸網路發展與使用狀況概覽

CNNIC 第 1-24 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1998 年 11 月-2009 年 6 月)

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自 1997 年起,開始統計中國 大陸互聯網上網電腦數、用戶人數、資訊流量分佈、功能變數名稱註 冊等方面的資訊,並在每年的 1 月和 7 月兩次發佈《中國互聯網路發 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內容涉及線民規模與結構特徵、互聯網基礎 資源、上網地點、設備、接入方式、時長、線民網路應用、手機上網 行為與網路生活形態等多個方面,統計報告的權威性已得到業界公 認。截止至 2009 年 7 月,CNNIC 共發佈 24 次統計報告。 1、概念界定與調查方法 (1)中國線民:在 2000 年 7 月發佈的第 6 次報告中,中國線民 被界定為“擁有獨立的或共用的上網電腦或上網帳號的中國公民”; 2001 年 1 月發佈的第 7 次報告中,將此概念改為“平均每週使用互聯 網 1 小時(含)以上的中國公民”;在第 9-19 次報告中,定義改為

(2)

“每週上網不少於一個小時的 6 周歲及以上中國公民”;為與國際慣例 保持一致,第 20 次及以後的報告中,線民概念被修改為“半年內使用 過互聯網的 6 周歲及以上中國公民”。 (2)手機線民:指過去半年通過手機接入並使用互聯網,但不 限於僅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線民。 (3)青少年線民:指年齡在 25 周歲以下的線民。 (4)調查方法:報告使用電腦自動搜尋、用戶問卷、電腦輔助 電話訪問、網路問卷等方式進行調查。歷次調查使用的方法略有不 同,主要調查方法為電話調查、網上調查、自動搜索與統計資料上報 相結合。 1.電話調查 A 調查總體:中國大陸有住宅固定電話(家庭電話、小靈通、宿 舍電話)或者手機的 6 歲及以上常住居民。 B 樣本規模:調查樣本覆蓋中國大陸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C 調查總體細分 調查總體劃分如下: 子總體 A:住宅固話覆蓋人群【包括:住宅固定電話覆蓋的居 民+小靈通用戶+學生宿舍電話覆蓋用戶+其他宿舍電話覆蓋用戶】; 子總體 B:手機覆蓋人群; 子總體 C:手機和住宅固話共同覆蓋人群【住宅固話覆蓋人群和 手機覆蓋人群有重合,重合處為子總體 C】,C=A∩B。 D 調查內容 電話調查側重瞭解中國線民數量與結構特徵、上網條件、網路應 用、線民對互聯網使用的態度和非線民狀況。調查內容包括被訪者是 否上網,被訪者背景資訊,線民的上網行為、上網深度、上網體驗等。 E 調查方式:通過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CATI)進行調查。 F 調查總體和目標總體的差異 CNNIC 的調查假設:電話無法覆蓋人群中的線民在統計中可以 忽略不計。 2.網上調查 網上調查側重瞭解典型互聯網應用的使用情況。中國互聯網路資

(3)

訊中心(CNNIC)通過將問卷放置在中國互聯網路資訊中心(CNNIC) 的網站上,同時在政府媒體網站、全國較大 ICP/ISP 網站與各省的資 訊港上設置問卷鏈結,由線民主動參與填寫問卷。回收問卷後,通過 技術手段進行答卷有效性檢驗,篩除無效答卷。 3.網上自動搜索與統計資料上報 網上自動搜索主要是對功能變數名稱、網站數量及其地域分佈等 指標進行技術統計,而統計上報資料主要包括 IP 位址數和網路國際 出口帶寬數。 2、線民規模與結構特徵 (1)上網用戶人數及普及率 在 1997 年 11 月發佈的第一次統計報告中,中國線民數量為 62 萬,經過十餘年的快速增長,截至 2009 年 6 月底,中國線民規模 已達到 3.38 億人,上網普及率達到 25.5%,超過世界平均水準 (23.8%)。近五年(2005 年 12 月至 2009 年 6 月)間的中國線民數 量及普及率變化情況見圖 1。 圖 1 2005 年 12 月至 2009 年 6 月中國線民數量及普及率 第 24 次報告認為,2009 年中國線民規模的快速穩步增長得益於 如下因素: 第一,在國家制定的《2006-2020 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國 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資訊化“十一五”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指導下,各地 政府和相關機構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建設網路基礎設施,搭建 資訊化服務平臺,滿足人們的上網需求。線民規模和網路應用水準不

(4)

僅僅是衡量一個地區互聯網發展狀況的指標,還成為資訊化和工業化 融合的表徵。 第二,隨著產業技術進步和網路運營商的重組及其競爭程度的加 劇,網路接入的軟硬體環境在不斷優化。3G 技術的推廣,使得手機 作為網路終端使用更為便利。同時,網路接入和用戶終端產品的價格 不斷下降,產品性能和用戶體驗的日新月異,也使得人們網路使用門 檻不斷降低。 第三,公眾上網意識較為積極。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 活水準不斷提高,對物質的需要達到一定滿足後,社會交流和資訊獲 取成為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成分。現代社會人際交流方式更加間接,網 路作為媒體和交流工具填補了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資訊和社會交流的 空缺。另外,受金融危機影響,大批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其對網 路的瞭解和熟悉會向周邊人群傳遞,這種人際傳遞的乘數效應也提升 了農村地區人群的上網意識和上網行為。 (2)上網方式 上網方式指用戶接入互聯網的方式或路徑。在第 1 次(1997 年 11 月)至第 4 次報告(1999 年 7 月)中,上網方式包含撥號上網與 專線上網兩種;自第 5 次報告(2000 年 1 月)起,增加了使用其他 設備上網(移動終端、資訊家電)這一方式;在第 10 次報告(2002 年 7 月)中,又增添了 ISDN 與寬頻上網兩種方式;自第 19 次報告 (2007 年 1 月)起,開始統計手機上網人數。第 19 次報告統計各類 上網方式人數分佈見表 1: 表 1 不同方式上網線民人數 專線上網線民人數 撥號上網線民人數 寬頻上網線民人數 手機上網線民數 2710萬人 3900萬人 9070萬人 1700萬人 注 1:通過多種方式上網的線民被重複計入各種上網方式中,故各種方式上 網線民人數之和大於上網線民總數; 注 2:專線上網線民指通過乙太網方式接入局域網,然後再通過專線的方式 接入互聯網的線民; 注 3:撥號上網線民包括 ISDN 上網線民; 注 4:寬頻上網線民指使用 xDSL、Cable Modem 等方式上網的線民。 注 5:除電腦和手機外同時使用其他設備(PDA、資訊家電)上網的線民人 數為 178 萬人。

(5)

54.9% 58.3% 58.8% 58.7% 59.6% 60.9% 59.3% 60.1% 60.4% 59.3% 60.6% 45.1% 41.7% 41.2% 41.3% 40.4% 39.1% 40.7% 39.9% 39.6% 40.7% 39.4% 10% 20% 30% 40% 50% 60% 70% 2002.06 2002.12 2003.06 2003.12 2004.06 2004.12 2005.06 2005.12 2006.06 2006.12 2007.06 网民中男性比重 网民中女性比重 中国网民性别结构变化 目前,寬頻上網成為最主要的上網方式。截止 2009 年 6 月,已有 3.2 億線民使用寬頻訪問互聯網,占比高達 94.3%;此外,使用手機 上網的線民達到 1.55 億人,半年內增長 32.1%,占全部線民的 45.9%,手機線民規模呈現迅速增長的勢頭。第 24 次報告認為,手機 線民的快速增長,源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政府和運營商的合力推動。 2009 年 1 月 1 日國務院通 過 3G 牌照發放工作啟動決議,3G 牌照的發放為運營商提供了更大 的發展空間,同時強化了移動互聯網概念。此後中國移動下調 GPRS 資料流程量資費;中國電信調低無線上網套餐費用;中國聯通推出多 樣化 GPRS 套餐等。主要運營商紛紛採取行動吸引和擴大用戶規模, 促進市場發展。 第二,上網和時尚理念結合。隨著具有上網功能手機的普及以及 手機上網平臺的便利,手機不僅是更便利的上網工具,同時也成為時 尚潮流和流行文化的代表符號。手機上網的時尚色彩吸引年輕用戶使 用,從而帶來了移動互聯網線民規模的快速增長。 第三,上網內容和應用功能豐富。手機上網內容的數量和品質逐 步提升,手機博客、手機視頻,乃至手機電視都發展迅猛,給用戶提 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促進了手機上網用戶的擴張。 (3)線民性別結構 歷次報告反映的線民性別結構變化,呈現出男女性別比例逐步趨 於均衡,並接近總人口性別結構的趨勢。在第 1 次調查的用戶中,男 性占 87.7%,女性僅占 12.3%;在其後的調查中,線民中女性比例逐 次上升,男女比例差距逐年縮小。在 2002 年 1 月,線民中女性線民

(6)

比例達到 40%,2007 年 6 月,女性比例上升到 45.1%(圖 2 呈現的是 2002 年 6 月至 2007 年 6 月中國線民性別結構變化)。截至 2009 年 6 月,中國線民男女性別結構比例為 53:47,線民性別結構接近於總 人口中的性別比例。 54.9% 58.3% 58.8% 58.7% 59.6% 60.9% 59.3% 60.1% 60.4% 59.3% 60.6% 45.1% 41.7% 41.2% 41.3% 40.4% 39.1% 40.7% 39.9% 39.6% 40.7% 39.4% 10% 20% 30% 40% 50% 60% 70% 2002.06 2002.12 2003.06 2003.12 2004.06 2004.12 2005.06 2005.12 2006.06 2006.12 2007.06 网民中男性比重 网民中女性比重 中国网民性别结构变化 圖 2 2002 年 6 月至 2007 年 6 月中國線民性別結構變化 (4)線民年齡結構 中國線民年齡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特徵。在第 1 次調查時, 35 歲以下線民數占全部線民數量的 84.1%,其中 21-25 歲群體占全部 線民數量的 36.3%,26-30 歲占 29%,是數量分佈最為集中的兩個年 齡群體;從第 5 次調查(2000 年 1 月)開始,24 歲以下年齡分組方 式改為 18 歲以下和 18-24 歲兩組,按照這種分組方法,18-24 歲線民 占全部線民數量的 42.8%,25-30 歲占 32.8%;在第 7 次調查(2001 年 7 月)報告中,18 歲以下年齡群體所占比例突增,由第 6 次調查 時的 1.65%迅速上漲至 14.93%,35-30 歲群體比例則由第 6 次調查時 的 29.18%下降至 18.84%,低齡線民所占比例上升;在此後的調查中, 這一年齡分佈基本保持穩定,40 歲以上年齡群體比例略有上升,2008 年 12 月與 2009 年 6 月的年齡分佈見圖 3;2009 年 6 月,中國青少年 線民規模為 1.75 億人,半年增幅 5%,目前這一人群在總體線民中 占比 51.8%。 (5)線民學歷結構 在前幾次調查中,中國線民呈現出顯著的高學歷特徵,第 3 次調查顯 示約 90%的中國線民受教育程度為大專及以上;在第 7 次調查中這一 比例縮減至約 70%,在其後的調查資料中,這一比例逐年縮小,在第

(7)

圖 3 2008 年 12 月與 2009 年 6 月中國線民年齡結構 19 次報告中縮小至 52.8%,在第 20 次報告中比例為 43.9%。從歷史 變化情況來看,中國線民學歷結構的變化趨勢為:高學歷線民的比例 逐步下降,而學歷較低的人群則逐步增多;至第 22 次調查,高中學 歷的線民比例最大,占到 39%,隨著線民規模的逐漸擴大,線民的學 歷結構正逐漸向中國總人口的學歷結構靠近,這是互聯網大眾化的表 現;至 2009 年 6 月,線民重心仍在逐漸向低學歷傾斜,學歷程度在 小學及以下和高中的線民占比有所上升(見圖 4)。 圖 4 2008 年 12 月與 2009 年 6 月線民學歷結構對比

(8)

(6)線民職業結構 自第 7 次報告(2001 年 1 月)起開始統計線民的職業。在第 7-11 次報告中,學生、專業技術人員、辦事員、商業和服務業人員是分佈 較為集中的幾種職業,其中學生所占比例逐次上升,2001 年 1 月的 線民職業結構見表 2;在第 8 次報告中,學生(23%)所占比例超過 專業技術人員(20.6%),成為職業分佈中的最大群體,在第 12 次報 告中,學生所占比例已超過 30%,詳細情況見表 3;至 2009 年 6 月, 這一結構略有變化,但總體分佈狀況變化不甚明顯,詳細情況見圖 5。 表 2 2001 年 1 月線民職業結構 表 3 2003 年 7 月中國線民職業結構 (7)線民收入結構 在歷次報告中,CNNIC 使用過兩種統計指標來統計線民收入結 構,在第 1-6 次報告中使用“家庭人均月收入”進行統計,在第 7 次以 後的報告中使用“個人月收入”進行統計。從總體上看,大多數中國線 民的收入在 2000 元以下,報告認為線民收入水準不高與職業分佈狀 況直接相關,由於線民中最大的群體是學生,影響到線民收入結構中 低收入者比例較高,2009 年 6 月,1000 元以下收入群體占全部線民 的 44.2%,詳細情況見圖 6。

(9)

圖 5 2009 年 7 月中國線民職業結構 圖 6 2009 年 6 月中國線民收入情況 3、網路使用 網路使用包含用戶的上網地點、設備、費用、時間、經常使用的 網路服務與應用、上網目的等方面。 (1)上網地點 上網地點的調查採用多選題,總體而言,隨著近年來家庭電腦逐

(10)

漸普及、社區寬頻的鋪設推廣以及互聯網使用成本的降低,越來越多 的家庭接入了網路,家裏已經成為線民上網最主要的地點;這也在一 定程度上說明,隨著中國資訊化建設的不斷深入,上網場所在不斷擴 展,上網條件在不斷改善,上網變得更為便捷。在第 1 次報告(1997 年 11 月)中,用戶的可用上網地點僅有兩種:“家中”和“單位”,在 當年的全部用戶中,在單位上網的用戶占 46.7%,在家上網的用戶占 25.3%,在單位和家都可上網的用戶占 28%。自第 3 次報告(1999 年 1 月)起,上網地點增加了“網吧”和“其他”兩項,具體情況見表 4; 在網吧上網的比例逐次增加,在第 6 次報告中增至 20.89%;隨著學 生線民的增加,第 7 次報告又增添了“學校”一項,具體情況見表 5; 自第 10 次報告起,上網地點中又增加“公共圖書館”和“移動上網,地 點不定”兩項;自第 17 次報告起,統計指標改為“家裏”、“工作場所”、 “網吧”、“學校”、“公共場所”和“其他”;在第 20 次報告中,網吧上網 比例(37.2%)第一次超過線民在工作單位(31.2%)上網的比例而成 為第二大上網場所;第 24 次調查的統計指標為“家裏”、“網吧”、“單 位”、“學校”、“宿舍”和“其他”六項,具體情況見圖 7。 表 4 1999 年 1 月中國線民上網地點 表 5 2001 年 1 月中國線民上網地點

(11)

圖 7 2009 年 6 月中國線民上網地點 (2)上網設備 自第10次調查(2002年7月)起開始報告上網設備情況,當年調 查結果顯示,有 97.4%的人使用臺式電腦上網,4.5%的人使用筆記本 電腦上網,用戶上網設備仍然以臺式電腦為主,也有少量線民在使用 電腦(包括筆記本電腦)上網的同時使用其他設備(移動終端、資訊 家電等)上網。從歷次調查資料看,在使用電腦上網的同時,使用移 動終端、資訊家電等設備上網的人在逐漸增多,從 2000 年 1 月的 20 萬增加到2001年7月的129 萬,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新的上網設備 正在逐漸被線民所接受;此後,使用筆記本電腦上網的比例不斷增 加,至第19次報告(2007年1月)發佈時,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的線民 比例為95.8%,使用筆記本電腦上網的線民比例為18.5%。同時,調查 發現手機成為線民上網設備中的新興成員,第19次調查結果顯示,中 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已達到了1700萬人。在使用電腦、手機上網的 同時,還有部分線民使用資訊家電等設備上網,此次調查中使用此部 分設備上網的線民人數為178萬,可以看出,線民上網的主要設備依 然是臺式電腦,也有部分線民在使用電腦上網的同時使用手機、資訊 家電等設備上網;手機上網用戶在此後的幾年內不斷增加,第23次調 查發現臺式電腦是線民上網的主要設備,手機作為上網終端迅速崛 起。圖8呈現的是2008年12月和2009年6月的情況。 圖 8 2008 年 12 月與 2009 年 6 月上網設備情況對比

(12)

(3)上網費用 CNNIC 對上網費用的統計項目主要包含“費用來源”和“每月實際 花費”兩項。從歷次調查資料來看,自費上網的線民都比公費上網的 線民所占比例要高,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自費上網的線民比例大幅度增加,從 1998 年的 44.0%增加到 2002 年的 77.1%,增加了 33 個百分點;公費上網的線民比例逐漸遞減, 從 35.0%減少到 10.1%,減少了 25 個百分點。報告分析認為,這與線 民上網地點的變化有關:家裏逐漸成為線民上網的最主要地點,自費 也相應成為線民上網費用的主要來源;自第 11 次報告起不再統計上 網費用來源,僅報告上網實際費用,統計發現,大多數線民每月上網 費用在 100 元以下,2001 年 6 月至 2005 年 6 月的上網實際費用情況 見圖 9;自第 17 次報告起,報告方式改為報告有上網費用支出的線 民上網費用的平均值,2006 年 1 月為 103.6 元,同年 7 月為 102 元; 2007 年,上網費用平均值降至 83.5 元,與上年同期相比,線民平均 每月實際花費的上網費用減少了 20.1 元,降幅為 19.4%。報告認為, 接入費用的不斷降低,顯示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逐漸平民化,這將更加 有利於中國互聯網的普及,有利於更多的人接觸到互聯網並成為互聯 網大軍中的一員;第 21 和 22 次報告增添了網吧上網費用統計,兩次 調查對比情況為:2008 年 8 月在家上網的線民家庭月均上網接入費 用為 77 元/月,略高於 2007 年 12 月的 74.9 元/月;在網吧上網的費 用有所降低,2008 年 8 月網吧線民的月均網吧上網費用為 44.8 元/月, 每月比 2007 年 12 月的 51.6 元/月降低了 6.8 元。從花費分佈來看, 造成網吧上網費用下降的主要因素是每月花費在 100 元以上的線民 比例在下降。2007 年 12 月每月花費 100 元以上的網吧線民比例為 12.7%,2008 年 8 月則降到了 8%。第 23 和 24 次報告不再統計上網 費用資料。 (4)上網時間 上網時間的統計指標包括“平均每週上網小時數”與“平均每週上網天 數”,第 15 次報告提供了第 5-15 次報告(2000 年 1 月至 2005 年 1 月 間)平均每週上網小時數的變化情況(見圖 10);第 16 次報告提供 了 2001 年 6 月至 2005 年 6 月間平均每週上網天數的變化情況(見

(13)

圖 9 2001 年 6 月至 2005 年 6 月上網實際費用 圖 11);第 23 次報告指出,線民在網上花費的時間與網齡之間存在 密切關係:網齡越長,在網上花費的時間越長。上網時間是各種網路 應用的基礎和使用程度的客觀反映。一般而言,線民上網時間越長, 使用的各種網路應用就越豐富,線民的網路行為成熟度越高。反過 來,線民的網路應用越豐富,網路行為成熟度越高,則會體現在上網 時長的不斷增長上,不同網齡線民平均每週上網時長情況見圖 12; 2009 年 6 月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線民上網的頻率相對較高,每週 上網 6-7 天的線民占比達 39.5%,同時,線民上網時間也明顯延長, 與 2008 年末的 16.6 小時相比,2009 年 6 月人均每週上網時間 18 小 時,增加了 1.4 小時。 (5)上網目的 自第 3 次報告(1999 年 1 月)起開始統計用戶的上網目的。隨 互聯網的發展,應用網路的目的也不斷擴展,常用指標包括“獲取資 訊”、“學習”、“學術研究”、“休閒娛樂”、“情感需要”、“交友”、“ 獲 得各種免費資源(如免費郵箱、個人主頁空間、各種免費資源下載 等)”、“對外通訊、聯絡(如收發郵件、短資訊、傳真等)”、“網上 金融(如炒股 、網上支付等)”、“網上購物”、“商務活動”、“追崇

(14)

圖 10 2000 年 1 月至 2005 年 1 月平均每週上網小時數

圖 11 2001 年 6 月至 2005 年 6 月平均每週上網天數

(15)

時尚、趕時髦、好奇”和“其他”,在歷次調查(1999 年 1 月至 2005 年 7 月)中,排在前幾位元的目的為“獲取資訊”、“休閒娛樂”、“交 友”和“學習”;在第 16 次(2005 年 7 月)以前的調查中,“獲取資訊” 一直是線民上網的首要目的,第 7 次調查以前排在第二位元的目的為 “學習”,“休閒娛樂”為第三個目的;自第 8 次調查起,“休閒娛樂”一 項的應答率不斷上升,超過“學習”成為應用互聯網的第二大墓地;在 第 16 次調查中,“休閒娛樂”(37.9%)的應答比例略超過“獲取資訊” (37.8%)成為線民上網的首要目的;自第 17 次報告起,不再統計上 網目的。 (6)網路使用 自第 4 次報告起開始統計“用戶最常使用的網路服務”,調查題目 設置為多選題,備選項為各項網路應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歷次調 查的備選題項不斷增加,從早期的 14 項發展為 26 項。在第 4 次報告 中,排在前五位元的網路應用依次為“電子郵箱”(90.9%)、“搜索引 擎”(65.5%)、“軟體上傳或下載”(59.6%)、“各類資訊查詢”(54.8%) 和“網上聊天室”(29.2%),這一排名順序在第 5-7 次報告中沒有變化; 在第 8 和第 9 次報告中,“即時通訊軟體”(當時名稱為“網上尋呼機”) 的應用率超過“網上聊天室”成為排名第五的網路應用,前四位元不 變;第 10 次報告中,“網上聊天”(45.5%)的應用率超過“資訊查詢” (40.3%)成為排名第四的應用,前三位不變;第 11 次報告中,“網 上聊天”的排名再次上升,當年排在前五位的應用為:“電子郵箱” (92.6%)、“搜索引擎”(68.3%)、“網上聊天”(45.4%)、“軟體上傳 或下載”(45.3%)和“資訊查詢”(42.2%);第 15 次報告將“看新聞” 和“流覽網頁(非新聞類)”納入後,排在前幾位元的網路應用變為: “電子郵箱”(85.6%)、“搜索引擎”(65.0%)、“看新聞”(62.0%)、“流 覽網頁”(49.9%)、“網上聊天”(42.6%)和“軟體上傳或下載服務” (37.4%);第 16 次報告中,排在前幾位的應用為:“電子郵箱” (91.3%)、“流覽新聞”(79.3%)、“搜索引擎”(64.5%)、“流覽網頁” (57.2%)、“線上音樂(含下載)”(45.6%)和“即時通訊”(44.9%); 第 17 次報告中前幾位元網路應用的排序為:“流覽新聞”(67.9%)、“搜 索引擎”(65.7%)、“收發郵件”(64.7%)、“即時通訊”(41.9%)、“論

(16)

壇/BBS/討論組等”(41.6%)和“獲取資訊”(39.8%)。 在第 20 次報告中,CNNIC 按照功能將各類網路應用歸為四類: 資訊管道、溝通、娛樂和生活助手功能,反映互聯網資訊管道的應用 主要有網路新聞和搜索引擎,新興工具有博客;起到溝通工具作用的 網路應用主要有電子郵件和即時通信;發揮典型娛樂工具的網路應用 有:網路音樂、網路影視和網路遊戲;能反映互聯網生活幫手的應用 主要有:網上求職、網上教育、網上購物、網上旅行預訂、網上銀行 和網上炒股等,該次調查的統計情況見表 6。 表 6 2007 年 6 月中國網路應用使用率 資訊管道 使用率 生活助手 使用率 網路新聞 77.3% 網路求職 15.2% 搜索引擎 74.8% 網路教育 24.0% 寫博客 19.1% 網路購物 25.5% 交流工具 網路銷售 4.3% 即時通信 69.8% 網上旅行預訂 3.9% 電子郵件 55.4% 網上銀行 20.9% 娛樂工具 網上炒股 14.1% 網路音樂 68.5% 網路影視 61.1% 網路遊戲 47.0% 同時,報告對這幾項功能分別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1)資訊管道功能:有 3/4(76.3%)的線民的主要資訊管道是互聯 網,互聯網位居線民資訊來源的第一位。在線民的認識中,互聯網不 僅僅是主要的資訊管道,而且還是多數線民首選的資訊管道,很多線 民有了思維定勢,認定互聯網是最新最快的資訊管道。網上調查結果 顯示,超過 9 成(90.4%)的線民表示,需要資訊時,首先想到的就 是去互聯網上尋找;已有 3/4(76.3%)的線民承認,重大新聞一般都 是首先從互聯網上看到。而作為傳統資訊管道的電視和報紙,在多數 線民中仍舊佔據重要地位。超過 6 成的線民除互聯網外,仍舊經常從 電視報紙中獲取資訊。 網路新聞和搜索引擎是網路發揮資訊管道作用的代表性應用。中

(17)

國線民的這兩種網路應用使用率都非常高,3/4 的線民都在網上看新 聞和使用搜索引擎。除這兩項外,寫博客作為一項新興的資訊類工 具,在中國迅速擴散開來,已經有近 1/5(19.1%)的線民青睞在網上 寫博客,博客作者約有 3094 萬人。 2)互聯網溝通工具功能:互聯網溝通工具功能的發展有一定的中 國特色。即時通信在中國異常發達,7 成(69.8%)線民使用這種網 路聊天功能,而即時通信在美國和韓國的使用率不到 50%;在美國和 韓國電子郵件使用率超過 90%,但在中國只有一半(55.4%)線民使 用電子郵件。 3)互聯網娛樂功能:互聯網的各種功能中,娛樂功能的應用很普 遍。網路音樂、網路影視和網路遊戲這三項代表性網路應用使用率都 很高,2/3(68.5%)的線民都收聽或下載過網路音樂,玩過網路遊戲 的線民也已經接近一半(47.0%),其中付費遊戲用戶平均每月花費金 額達到 84 元。網上調查結果顯示,已有一半(51.1%)的線民認為如 果沒有互聯網,娛樂生活將會非常單調。 4)互聯網生活助手功能:生活助手功能是進一步延伸的互聯網功 能,可以給線民帶來更多的便利。一些代表性功能包括:網上求職、 網上教育、網路購物、網路銷售、網上旅行預訂、網上銀行和網上炒 股等。目前中國線民對這些功能的應用比較淺,使用率不高。互聯網 還沒有深入到大多數中國線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國僅有 15%的線 民通過網路找工作,美國已接近一半(46%);網路購物方面,中國 只有 25.5%的線民使用網路購物,而在美國,網路購物已經成為線民 的普遍行為;網上旅行預訂,中國線民僅有 3.9%的人進行網上旅行 預訂,而已有超過 6 成的美國線民充分利用了網路進行網上旅行預 訂。中國線民在生活助手方面應用互聯網程度還不深。 在各種網路應用中,網上銀行和網上炒股更為特別一些,這兩者 與金融相關。由於網路安全性等問題的存在,僅有大約 1/5 的線民涉 足這些應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網上炒股的比例與互聯網普及率高 的美國相當,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的股票和基金市場較為火爆,很多線 民湧去炒股票炒基金的緣故。 第 21 次報告將網路應用劃分為六大類,分別為:互聯網基礎應

(18)

用(搜索引擎、電子郵件和即時通信,使用搜索引擎的比例 72.4%, 電子郵件應用率是 56.5%,即時通信使用率已經達到 81.4%)、電子政 務(5.4%的人訪問過政府網站,即半年內有 5,334 萬人訪問過中央政 府或者地方政府網站。這些線民中,77.5%主要是登錄政府網站流覽 政府動態或新聞,僅有 2.5%是網上辦理稅務/企業註冊等業務,線上 諮詢比例也僅有 3%)、網路媒體(有 73.6%的人半年內在網上看過新 聞,相信網路新聞真實性的比例為 51.3%;半年內更新過博客/個人空 間的比例為 23.5%,但表示相信博客內容真實性的線民比例僅有 32.6%)、數位娛樂(網路遊戲使用率是 59.3%,線民玩網路遊戲的平 均時長是 7.3 小時/周;半年內 86.6%的線民收聽過網路音樂,下載比 例為 71.2%;線上網路影視觀看比例為 76.9%,下載比例為 40.5%)、 電子商務(網路購物比例是 22.1%,學歷越高,網上購物比例越高。 平均一個網路購物線民最近半年網上購物金額是 466 元)和其他(求 職、教育、股票基金等),前七種網路應用的使用率按高低排序依次 是:網路音樂>即時通信>網路影視>網路新聞>搜索引擎>網路遊 戲>電子郵件。體現互聯網娛樂作用的網路音樂、網路影視、網路遊 戲等排名靠前,中國互聯網市場娛樂功能占主體地位;即時通信高居 第二位,體現了中國互聯網鮮明的本土特色;網路新聞的排名依舊很 高,更新博客/個人空間比例迅速提高,互聯網新媒體的地位更加突 出。具體使用率見表 7。 表 7 2008 年 1 月網路應用使用率 網路應用 使用率 用戶規模(萬人) 互聯網基礎應用 搜索引擎 72.4% 15,204 電子郵件 56.5% 11,865 即時通信 81.4% 17,094 電子政務 25.4% 5,334 網路媒體 網路新聞 73.6% 15,456 更新博客/個人空間 23.5% 4,935 數字娛樂 網路遊戲 59.3% 12,453 網路音樂 86.6% 18,186 網路影視 76.9% 16,149

(19)

電子商務 網路購物 22.1% 4,641 網上支付 15.8% 3,318 網上銀行 19.2% 4,032 其他 網路求職 10.4% 2,184 網路教育 16.6% 3,486 網上炒股票基金 18.2% 3,822 第 22 次報告反映出的網路應用為:網路音樂的用戶規模最大, 已經達到 2.14 億人。網路新聞的排名上升兩位,排名第二,網路用 戶規模達到 2.06 億人。網路新聞使用率的上升與中國社會的發展密 切相關,2008 年上半年一系列重大新聞事件的出現使得更多的線民 將互聯網作為資訊管道,促進了網路新聞的發展。儘管各種網路應用 的排名有升有降,但所有網路應用的用戶規模都在增長中,某些網路 應用排名的下降只是其他網路應用發展更為快速造成的現象。 目前排名前十位元的網路應用是:網路音樂、網路新聞、即時通 信、網路視頻、搜索引擎、電子郵件、網路遊戲、博客/個人空間、 論壇/BBS 和網路購物。這十大網路應用中,三大娛樂類網路應用—— 網路音樂、網路視頻和網路遊戲都分列其中,娛樂仍舊是中國線民的 主要互聯網活動之一。此外,即時通信、搜索引擎和電子郵件三大互 聯網基礎應用也位列前十,使用率均超過 60%,說明互聯網基礎應用 是線民使用互聯網的重要方面,在線民中有很強的生命力。博客/個 人空間擁有率和論壇/BBS 訪問率躋身前十大網路應用,反映了中國 網路應用的新特點,社交類網路應用在中國呈興起之勢。網路購物位 元列十大網路應用之一,標誌著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實用性網路應用 已經在線民生活中佔據一定的地位。具體資料見表 8。 表 8 2008 年 6 月網路應用使用率和用戶規模 網路應用 比例 用戶規模(萬人) 互聯網基礎應用 搜索引擎 69.2% 17,508 電子郵件 62.6% 15,838 即時通信 77.2% 19,536 網路媒體 網路新聞 81.5% 20,620 擁有博客/個人空間 42.3% 10,706

(20)

更新博客/個人空間 28.0% 7,092 數字娛樂 網路遊戲 58.3% 14,746 網路音樂 84.5% 21,366 網路視頻 71.0% 17,963 電子商務 網路購物 25.0% 6,329 網上支付 22.5% 5,697 網路社區 論壇/BBS 訪問 38.8% 9,822 論壇/BBS 發帖 23.4% 5,931 其他 網上銀行 23.4% 5,931 網上炒股/基金 16.9% 4,288 網路求職 14.9% 3,775 網路教育 18.5% 4,669 第 23 次報告將網路應用劃分為以下八類:網路媒體、互聯網資 訊檢索、網路通訊、網路社區、網路娛樂、電子商務、網路金融和網 路教育,具體資料與分析如下: 1)網路媒體:2008 年網路媒體的使用率較 2007 年提升了近 5 個 百分點,達到 78.5%,用戶群體增長 7900 萬,達到 23400 萬人。互 動性是網路新聞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它將傳統媒體與受眾的傳播關係 轉變為雙向或多向互動的傳播關係。另一方面,網路新聞在表現形式 上實現了多媒體整合運作,表現力與感染力更為突出。對重大事件, 例如奧運會的報導,使網路媒體進入主流媒體行列。 2)資訊檢索:搜索引擎是線民在互聯網中獲取所需資訊的基礎應 用,目前搜索引擎的使用率為 68.0%,在各互聯網應用中位列第四。 2008 年全年搜索引擎用戶增長了 5100 萬人,年增長率達到 33.6%。 由於互聯網整體線民規模快速增長,新增線民中低學歷線民比重增 大,而該部分線民的搜索引擎的使用率較低,導致搜索引擎的整體使 用率下降。搜索引擎的使用存在明顯的城鄉、年齡、學歷、收入差異: 城鎮線民搜索引擎使用率明顯高於農村;20-40 歲線民搜索引擎使用 率明顯高於其他人群;學歷越高,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收入越高, 搜索引擎使用率越高。搜索引擎應用人群的特點決定了它在互聯網領 域的高商業價值。

(21)

3)網路通訊 A 電子郵件:2008 年電子郵件使用率為 56.8%,與 2007 年保持 穩定。研究發現:線民學歷越高,電子郵件使用率越高;職業分類中 的辦公室員、管理者、大學生等電子郵件的使用率明顯高於其他人 群。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線民的學歷結構會繼續向低學歷人群 傾斜,而隨著互聯網向辦公場所的進一步普及,會有越來越多的職業 人群使用電子郵件。將以上兩種因素結合考慮,未來電子郵件的使用 人群會繼續增長,這種增長在職業人群中會尤其明顯,但是由於低學 歷人群不斷湧入互聯網用戶大軍,未來電子郵件使用率有走低的趨 勢。 B 即時通信:即時通信承載的功能日益豐富,一方面正在成為社 會化網路的連接點,另一方面,其平臺性也使其逐漸成為電子郵件、 博客、網路遊戲和搜索等多種網路應用重要入口。2008 年底即時通 信應用的使用率 75.3%,比起 2007 年年底,用戶群規模增長了 5300 萬,但使用率降低了 6.1%。從年齡分析看,40 歲及以上人群即時通 信用戶所占比重略高於 2007 年,主要的用戶增量體現在 40 歲及以上 的老線民中,而 40 歲以下的即時通信用戶使用率均出現了下降。 4)網路社區 A 交友網站:2008 年交友網站較 2007 年有較大規模的增長,目 前使用率達到 19.3%。婚戀交友網站通過與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合作等 方式,提高了對用戶的影響力,線民對專業婚戀交友網站的認同程度 也在提高,用戶規模在持續成長。校園和職場網路交友形式,在 2008 年發展非常迅速,憑藉已有的用戶規模基礎,吸引了更多的新用戶加 入。豐富的應用種類(如網頁遊戲)和使用手段(如手機交友),為 交友網站的用戶增長起到了更大的推動作用。 B 博客:2008 年博客用戶規模持續快速發展,截至 2008 年 12 月底,在中國 2.98 億線民中,擁有博客的線民比例達到 54.3%,用戶 規模為 1.62 億人。在用戶規模增長的同時,中國博客的活躍度有所 提高,半年內更新過博客的比重較 2007 年底提高了 11.7%。博客數 量的增長帶來了用戶聚集的規模效應。博客頻道在各類型網站中成為 標準配置,其中 SNS 元素的加入對博客用戶的增長起到了推動作用。

(22)

博客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強。 5)網路娛樂 A 網路遊戲:2008 年網路遊戲用戶規模繼續保持增長的態勢, 用戶使用比例從 2007 年的 59.3%升至 2008 年的 62.8%,這主要受益 於網路遊戲產品內容以及形式的豐富:一方面,網路遊戲產品內容的 多樣化加大了其向高低兩個年齡段用戶的擴張力度;另一方面,網頁 遊戲作為新興的遊戲形式在 2008 年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其無需下載 用戶端、操作方便等特性使工作時間玩遊戲成為可能性,而 SNS 網 站加入了網頁遊戲因素,又進一步加大了網路遊戲的傳播範圍。 B 網路音樂:網路音樂仍然是中國線民的第一大應用服務,雖然 使用線民比例從 2007 年的 86.6%下降至 2008 年的 83.7%,但用戶數 量仍然增長了 6700 萬人。網路音樂的高普及率源自於其大眾化的內 容以及使用的便捷性,用戶進入門檻較低,而這些特性也促使其成為 推動互聯網普及的主要推動力之一。 C 網路視頻:網路視頻用戶只有輕度增長,相比 2007 年底淨增 4000 多萬用戶,達到 2.02 億。網路視頻的用戶主要集中在 30 歲以下 的年輕人群。 6)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與線民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網路應用。2008 年,網 路購物用戶人數已經達到 7400 萬人,年增長率達到 60%。比較國外 的發展狀況,韓國線民的網路購物比例為 60.6%,美國為 71%。均高 於中國網路購物的使用率。 除網路購物外,網路售物和旅行預訂也已經初具規模,網路售物 線民數已經達到 1100 萬人,通過網路進行旅行預訂的線民數達到 1700 萬人。這裏的網路售物不僅包括網路開店,也包括在網上出售 二手物品。 與網路購物密切關聯的網路支付發展十分迅速,目前使用的線民 規模已經達到 5200 萬人,年增長率達到 57.6%,有力地推動了網路 購物的發展。 7)網路金融 A 網上銀行:網上銀行在 2008 年增長緩慢,目前使用率為

(23)

19.3%。網上銀行的主要用戶是大學生與白領。在校大學生基本在入 學之際,就已經辦理相應的銀行帳戶,方便學校的管理以及學生與家 長之間的財務管理。大學生和白領人群等高教育水準人群,有著較高 的互聯網操作技能,對網上銀行有著很強的使用需求,但對目前網上 銀行業務的安全性不夠信任,影響了用戶使用比例的上升。 B 網路炒股:網路炒股的主要用戶群體是企業職工、專業技術人 員和一部分大學生。網路炒股行為與股市的變化有直接的關係,受中 國股市/基金市場的影響,中國網路炒股應用比例出現下降趨勢,2008 年線民的使用率只有 11.4%,用戶規模也下降了 400 萬。 8)網上教育 2008 年網上教育的使用率為 16.5%,基本與 2007 年持平。網上 教育主要應用人群是中小學生和普通在職人員。校校通工程促進了中 國的中小學學校互通與上網平臺的建設,且近年來中小學生的課堂教 育已不能滿足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各種網上的補習班和課程都開始 成為中小學生的學習內容。而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已工作的普通在 職人員更加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英語、會計等網上教育課程,由於 更容易分配時間,成本相對低廉,得到了在職人員的推崇。 2009 年 6 月發佈的第 24 次報告,將線民的網路行為劃分為資訊 獲取、交流溝通、網路娛樂、商務交易類四類,基本涵蓋了目前的網 路新聞、搜索引擎、即時通信、博客、網路遊戲、網路音樂、網路購 物、網上支付、網路金融等具體應用類型。 整體來看,目前中國線民在網路娛樂、資訊獲取和交流溝通上使 用比例較高,除了論壇/BBS 外,這三類網路應用在線民中的普及率 均在 50%以上。商務交易類使用仍然處於較低的水準,其中網路購 物普及率為 26%,具體資料見表 9。 1)網路娛樂類應用在高速增長後趨於穩定,各細分應用的使用率 增長不一。半年內網路遊戲新增用戶 3000 萬人,使用率為 64.2%, 提升了 1.4 個百分點。網路音樂應用排名仍保持第一,用戶半年內增 幅 16.1%,使用率增加了 1.8 個百分點。網路視頻用戶半年內增長 10%,用戶規模繼續增長的情況下,普及率降低 1.9 個百分點。 2)資訊獲取類網路應用使用率上升。搜索引擎和網路新聞占比分

(24)

別為 69.4%和 78.7%,較 2008 年末增加 1.4 和 0.2 個百分點。 3)交流溝通類網路應用用戶規模持續增大,使用率略微下降。電 子郵件和即時通信使用率分別為 55.4%和 72.2%,比 2008 年末分別下 降了 1.4 和 3.1 個百分點。博客用戶規模已經達到 1.81 億人,使用率 為 53.8%,比 2008 年底下降了 0.5 個百分點。 4)商務交易類網路應用使用率水準較低,相對滯後。網路購物的 用戶規模在目前經濟形勢下由 7400 萬擴大到 8788 萬,增加了近 1400 萬用戶;旅遊預訂受經濟現狀影響,用戶規模比去年年底略有下降; 網上支付半年增加達到 2370 萬人,使用率增加 4.8 個百分點。 表 9 2009 年 6 月網路應用使用率排名和類別 4、網路基礎資源 對網路基礎資源的統計包括 IP 位址數量、功能變數名稱數量、 網站數量和國際出口帶寬。2009 年 6 月的調查結果為: (1)基礎資源概述 從 2008 年底到 2009 年 6 月,中國的 IPv4 地址數量半年增長 2,375

(25)

萬個,目前已經達到 2.05 億。截至 2009 年 6 月,中國功能變數名稱 的總數為 1,626 萬個,其中 CN 功能變數名稱 1,296 萬個,功能變數 名稱總數和 CN 功能變數名稱數較 2008 年底均略有下降。中國網站 數量為 306.1 萬個,其中 CN 下網站數占 78.7%。中國國際出口帶寬 為 747,541.4Mbps,半年增長 16.8%。 表 10 2008.12 -2009.6 年中國大陸互聯網基礎資源對比 2008 年12 月 2009 年 6 月 半年增長量 半年增長率 IPv4(個) 181,273,344 205,031,168 23,757,824 13.1% 功能變數名稱(個) 16,826,198 16,259,562 -566,636 -3.4% 其中 CN 功能變數名稱(個) 13,572,326 12,963,685 -608,641 -4.5% 網站(個) 2,878,000 3,061,109 183,109 6.4% 其中 CN 下網站(個) 2,216,400 2,410,546 194,146 8.8% 國際出口帶寬(Mbps) 640,286.67 747,541.40 107,255 16.8% (2)IP 地址

IP 位址分為 IPv4 和 IPv6 兩種,目前主流應用是 IPv4。截止 2009 年 6 月,我國 IPv4 地址達到 205,031,168 個,較 2008 年底增長 13.1%。 從半年增長趨勢來看,目前 IPv4 資源增長率持續下滑,隨著 IPv4 資 源的短缺,形勢將更加嚴峻。

圖 132 2006-2009.6 中國大陸 IPv4 位址資源變化 (3)功能變數名稱

(26)

2009 年 6 月中國的功能變數名稱總數為 1626 萬個,其中近八成 是 CN 下功能變數名稱。 表 11 2009 年 6 月中國大陸分類功能變數名稱數 數量(個) 占 CN 功能變數名稱總 數比例 CN 12,963,685 79.7% COM 2,811,383 17.3% NET 398,801 2.5% ORG 85,693 0.5% 合計 16,259,562 100% 目前 CN 功能變數名稱中,.CN 結尾的二級功能變數名稱比例仍 然最高,占到 CN 功能變數名稱總數的 66.8%,其次是.COM.CN 功能 變數名稱,占比為 25%。 (4)網站 截至 2009 年 6 月,中國的網站數,即功能變數名稱註冊者在中國境 內的網站數(包括在境內接入和境外接入)達到 306 萬個,較 2008 年末增長 6.4%。 圖 14 2005.6-2009.6 中國大陸網站規模變化 注:數據中不包含.EDU.CN 下網站數 (5)國際出口帶寬 2009 年 6 月中國網路國際出口帶寬達到 747541Mbps,較 2008 年底增長 16.8%。

(27)

圖 15 2005.12-2009.6 中國大陸國際出口帶寬變化

二、中國大陸不同群體網路使用狀況

近年來,CNNIC、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其他研究機構的學者,針 對不同地域和目標群體的網路應用、上網方式和地點等,進行了調 研,並發佈了相關的研究報告。這些報告對不同人群的網路使用狀 況,提供了更為詳盡的資料。

(一)中國互聯網專案

自 1999 年開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傳播政策 研究中心啟動“全球互聯網專案”(World Internet Project),旨在通過 問卷調查的方法,瞭解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中國互聯網項目”為“全 球互聯網專案”在中國的合作專案,開展研究主要目的在於,通過至 少五年的同組調查和國際資料比較: · 瞭解中國互聯網用戶的人口分佈、使用狀況、變化和特徵 · 發現互聯網對於中國的人際交流、大眾媒體使用以及人的觀念 和行為的影響 · 提出有利於中國互聯網發展和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截至 2007 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已經實施了四 次“互聯網的使用及影響問卷調查”。調查在中國不同規模的城市內進 行,並比較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的互聯網使用特徵。四次調查的簡要情 況為:

(28)

2000 年底至 2001 年初,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長沙分 別對成人(3000 個樣本)和青少年(5000 個樣本)實施了問卷調查。 並於 2001 年 5 月發表了研究成果。本項研究的初衷是通過對同組 研究物件的逐年追蹤調查,發現網路對人的影響。但是,由於研究經 費的限制,未能真正實現逐年的追蹤調查。 2003 年,在美國馬克基金會的贊助下,本項研究得以繼續進行。 研究從城市規模、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準以及實際操作的可能性等 因素出發,選定北京、上海和廣州 3 個大都市、成都、長沙、西安 和瀋陽 4 個省會城市,以及廣東南海、河南義馬、山東即墨、湖北 廣水和河北豐南 5 個小城市進行調查。樣本設計總量為 4,000 份 (600×3+300×4+200×5),最終獲得有效樣本 3,941 個。當年 9 月,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了中文版調查報告。 在馬克基金會的繼續資助下,2005 年的調查覆蓋北京、上海、 廣州、成都和長沙五個城市,樣本總量為 2,376 個。2005 年 7 月,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了中文版調查報告。 2007 年,為了與此前的調查進行比較研究,選取了前三次均調 查過的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長沙 5 個城市,同時考慮到城市 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準以及 2003 年的樣本等因素,又增加西安 和瀋陽兩個城市。使用電話進行訪問,通過實施問卷調查,最終獲得 有效樣本 2,035 個,經加權後的樣本為 2,001 個。其中,線民樣本 為 1,315 個,非線民樣本為 686 個。報告於 2007 年 11 月發佈。 1、郭良、卜衛(2001),“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2000 年 關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的 調查報告(成人部分)” 此項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五城市互聯網用戶(指從調查之日 起,在過去半年內使用過互聯網並且使用頻次在每週 1 次及以上者) 的特徵、用戶使用互聯網的特徵、用戶與非用戶在人際交流、大眾媒 介(電視、報紙、廣播、書籍、錄影帶/VCD/DVD、雜誌、錄音帶 /CD/MP3、電話等)接觸以及觀念、行為上的差異等,由此考察互聯 網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研究採用社會調查的方法,由調查員進入

(29)

對被訪問物件的家庭,對其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將總體定義為北京、 上海、廣州、成都和長沙五城市中市區居住家庭戶內 17 歲—60 歲 的男女居民,其中線民比例最低限制為:北京:50%;上海和廣州: 40%;長沙和成都:30%。樣本在五城市平均分配為 600 個樣本/城 市,共計 3000 個樣本。抽樣資料來源於 1998 年北京、上海、長沙、 廣州和成都五市的戶籍基礎調查,抽取的最終單位為家庭戶,每戶一 人。具體抽樣實施方法如下:(1)每個城市居委會抽樣辦法:PPS 抽 樣。根據所在城市所轄居委會名單及相應戶數,每個城市按等概原則 隨機抽取 66 個居委會,每個城市訪問 660 個樣本。(2)居委會內 住戶抽樣辦法:等距抽樣。(3)戶中被調查者的抽樣辦法:簡單抽樣。 調查員入戶先詢問該戶是否有互聯網使用者(線民),如有,即確定 為調查樣本,如有兩人或兩人以上符合線民條件,則選取其生日離調 查日最近的一個線民為調查樣本。如該戶沒有線民,則同樣選取其生 日離調查日最近的一個非線民為調查樣本。正式調查入戶訪問時間為 2001 年 1 月 20 日至 2 月 5 日,實際發放問卷 3300 份,成功訪 問 3145 個樣本,其中包括線民樣本 1429,占成功訪問樣本總體的 45%。北京線民樣本比例為 60.5%;上海線民樣本比例為 45.4%;廣 州線民樣本比例為 42.8%;長沙線民樣本比例為 36.6%;成都線民樣 本比例為 42.2%。研究的概念框架如下頁表所示。 研究得出了以下六個方面的結論與分析: 結論一:互聯網用戶的特徵 與非用戶相比,用戶大都是男性(60.7%),年齡較輕(平均年齡 為 27 歲),高學歷(超過 50%的用戶有大專以上學歷),單身(超過 60%的用戶無配偶),其職業主要為在校學生或研究生(42.6%),管理 幹部(16%)和科教文衛工作者(11.2%),收入較高,且大都擁有電腦與 上網資源。因此,目前即使是在城市,電腦/網路也還沒有真正普及。 結論二:互聯網使用的現狀 (1)基本情況:65%的用戶從 1999 年開始使用互聯網;65% 的用戶通過 MODEM 上網。用戶上網地點比例最高的是在家裏 (66.9%),其上網時間平均每週約 8 小時 44 分鐘,其次是在網吧 (27.9%,平均每週 6 小時 59 分鐘)和工作單位(26.8%,平均每

(30)

週 10 小時 41 分鐘)。用戶經常使用的門戶網站為新浪、網易 163.com、搜狐、yahoo.com 和首都線上 263.com。用戶使用的網站 語言分別為:75.82%的時間用於大陸中文網站,14.54%的時間用於海 外中文網站,9.14%的時間用於外文網站。 (2)互聯網的功能:超過 50%使用率的功能有:流覽網站、收 發電子郵件、閱讀新聞;下載娛樂文件、聊天等。 (3)網上交流:超過 70%的用戶使用電子郵件,有將近 30% 的用戶沒有使用電子郵件。如此高比例的用戶,連互聯網的這一最基 本的功能都沒有用,說明互聯網的應用水準還不高。五城市用戶平均 每週使用電子郵件 2 小時 27 分鐘, 平均每個用戶常用的電子郵件位 址為 2.26 個,經常保持電子郵件聯繫的人平均為 5.72 個。用戶平均 每週收、發私人郵件各 4 封左右,工作郵件各 2 封左右。平均每週 轉發新聞內容的郵件 1.03 個。51.6%的用戶經常使用聊天室,平均 每週約 4 小時 15 分鐘;32.8%的用戶使用網上尋呼,平均每週約 4 小時 48 分鐘,23%的用戶使用 BBS,平均每週約花 2 小時 34 分鐘。 (4)超過 84%的用戶沒有在網上購物的經歷。可見,目前中國

(31)

電子商務的水準還很低。少數用戶從網上購買的產品主要是書籍和電 腦軟硬體。 結論三:對互聯網的態度 (1) 用戶對網路新聞和資訊的信任程度。在留言板、聊天室、 電子郵件和廣告中,用戶最信任電子郵件的資訊。認為可靠和比較可 靠的比例為 38.2%;最不信任的是聊天室的資訊,認為可靠和比較可 靠的比例為 13%。就新聞來源而言,用戶信任大陸傳統媒體網站的 比例最高, 非常信任的占 18.1%, 比較信任的占 57.4%, 其次是 大陸門戶網站, 非常信任的占 12.4%,比較信任的占 55.3%。用戶 也比較信任海外中文新聞網站和海外門戶新聞網站,但信任的百分比 不如大陸傳統媒體網站和大陸門戶網站的高。 (2)用戶比非用戶對互聯網有更積極的態度。用戶對互聯網的 態度比非用戶更為積極和肯定。對互聯網的正面影響,用戶作肯定回 答的百分比遠超過非用戶,並不那麼看重互聯網的負面影響。 結論四:互聯網使用與大眾媒體接觸 (1)媒介接觸時間。用戶接觸時間最長的媒介是電視(13 小時 2 分鐘/周),其次是互聯網(10 小時 11 分鐘/周)和電腦(10 小時 14 分鐘/周)。非用戶接觸時間最長的媒介是電視(16 小時 41 分鐘/ 周),其次是報紙(5 小時 5 分鐘/周)和書籍(4 小時 35 分鐘/周)。 但非用戶讀書的時間沒有用戶多(8 小時 35 分鐘/周)。均值差異檢 驗說明,用戶比非用戶使用音樂錄音帶、電子郵件、電腦和書籍的時 間更多,非用戶比用戶看電視更多。60%~70%的用戶認為互聯網使 用沒有減少他們接觸大眾媒體的時間, 20%~30%的用戶報告說減少 了大眾媒體使用的時間。 (2)資訊來源。均值差異檢驗說明,非用戶比用戶更依賴電視、 廣播、家庭獲得資訊資源,用戶比非用戶更依賴互聯網、單位或學校 以及俱樂部或社團組織來獲得資訊來源。 (3)傳統媒體新聞來源與網路新聞來源的信任度比較。調查發 現,儘管用戶重視從互聯網獲得資訊資源,但他們還是更信任傳統媒 體新聞。對新聞來源的信任度依次排列如下:國內電視新聞和報紙新 聞、廣播新聞、國外電視新聞、網路新聞。

(32)

(4)娛樂來源。均值差異檢驗說明,非用戶比用戶更依賴電視、 廣播、報紙和家庭獲得娛樂資源;而用戶比非用戶更依賴朋友、互聯 網以及俱樂部或社團組織獲得娛樂資源。 (5)媒介需求。 本項研究列出了 8 種媒介需求: 瞭解國內外 新聞事件; 獲得有關個人生活資訊;獲得有關學習資訊;滿足娛樂 和個人愛好;表達個人意見、觀點或發表自己看法;與別人交流觀點 和看法;參與社會活動;增進個人感情。調查發現,用戶均使用互聯 網來滿足自己的上述需求。對五種傳統媒體的使用與滿足,一般而 言,非用戶更依賴電視、廣播和報紙來滿足上述需求,用戶則更依賴 雜誌和書籍。 結論五:互聯網使用與人際交流 本調查基本上否定了“使用網路會減少了人際交流”的看法。統計 表明,用戶比非用戶有更多的朋友交往和電話交往。70%~80%的用 戶自述使用網路前後的人際交流沒有變化。將近 60%的用戶說明, 網上交往增加了他們經常保持聯繫的朋友的數量。調查也發現,一些 用戶增加了與同事、同學或朋友的交往,減少了與父母、兄弟姐妹和 親戚鄰居的交往。總的說來,在人際交往方面,用戶更重視朋友,非 用戶更重視家庭。用戶將朋友作為重要的資訊來源和娛樂夥伴,非用 戶則認為家庭是更重要的資訊來源和娛樂夥伴。 結論六:互聯網使用對開放觀念和行為的影響 本調查證明了互聯網使用對其開放觀念和行為有影響。統計說 明,用戶在開放量表得分上顯著高於非用戶。在對不同的經驗和觀點 的接受性上以及學習和嘗試新事物上,用戶得分均顯著高於非用戶。 但互聯網使用是否直接能影響人的開放觀念和行為,還需要參考其他 重要變數進行深入研究。 2、卜衛、郭良(2001),“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媒介 傳播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 2000 年五城市青少年互聯網使用 狀況及影響的調查報告” 本項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青少年用戶(指使用過互聯網並且能 回答有關互聯網題目的中、小學生)的特徵;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的特

(33)

徵;互聯網對青少年的學習活動、娛樂活動、人際交流、大眾媒介接 觸以及觀念和行為的影響。五城市樣本總量不超過 5 千。每城市 1 千。抽樣過程為:先按年級及重點和非重點校分層,再在層內以班級 為單位作整群抽樣。2000 年 10 月至 12 月間,本專案同時在北京、 上海、廣州、成都和長沙實施調查。共調查了 126 個班的 4804 名 中、小學生。 研究得出了以下七個方面的結論與分析: 結論一:關於青少年用戶的特徵 青少年用戶中男生略多(56.6%) ,年級越高,用戶比例越高。 其中,高中用戶占高中生的 56%,初中用戶占初中生的 36%,小學 生用戶占小學生總數的 25.8%。但在用戶總體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 高,為 42%,其次是小學生和高中生。父母學歷越高,其子女用戶 比例越高。但因父母高中學歷人數最多,其子女用戶比例也最高,在 青少年用戶中,父母文化程度為高中的達 40%左右。在青少年用戶 中,其父母職業主要為工人、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商業服 務業職工。比較而言,青少年用戶家庭收入顯著高於非用戶家庭,且 大都擁有電腦與上網資源。 結論二:關於青少年使用互聯網的特徵 (1)基本情況:37.7%的五城市青少年(10 歲至 18 歲)已經 使用了互聯網,其中近 80%的青少年用戶從 1999 年開始使用互聯 網,27%的用戶通過 MODEM 上網。用戶上網地點比例最高的是家 裏 ( 58.8% ) , 其 次 是 在 網 吧 ( 20.45% ) 和 父 母 或 他 人 辦 公 室 (15.0%) 。青少年用戶平均每週上網時間為 212 分鐘。青少年用 戶經常使用的門戶網站為新浪、搜狐、163.com,但沒有使用專門為 兒童或青少年的門戶網站。青少年用戶平均上網時間分配如下:60.3% 的時間用於大陸中文網站,25.2%的時間用於海外中文網站,14.5% 的時間用於外文網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網的父母占 8.4%,大多數 父母通過控制上網時間、事先得到允許、使用控制軟體等方法管理子 女上網。 (2)青少年用戶的互聯網知識來源。與以往獲得知識的途徑不 同,從同伴、電腦書籍上或父母親戚處獲得互聯網知識的青少年用戶

(34)

分別占 30%~40%。只有不到 17%的用戶依靠課程和老師。 (3)互聯網的功能。超過 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網路遊戲 (62.0%)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電子郵件,其使用率為 48.6%。 (4)青少年用戶上網目的可分為四類:實用目的、娛樂目的、 網路技術使用目的和資訊尋求目的。其中,青少年用戶的資訊尋求和 網路技術使用目的的平均使用頻度最高,其次是娛樂目的。實用目的 的平均使用頻度最低。 (5)網上交流:約 60%的青少年用戶使用電子郵件,不到 50% 的用戶的使用頻度是一周 1 次到幾次之間。約 50%的青少年用戶有 保持電子郵件聯繫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戶在聊天室或 BBS 經 常發言。37.6%的青少年用戶使用 ICQ 與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聯繫。 (6)上網的困難。對用戶來說,上網最大的困難依次為:學習 太緊張,沒時間上網;網路傳輸速度太慢;家裏沒有電腦;經常掉線, 不容易進入;以及要找的東西總是找不到。對非用戶來說,上網最大 的困難依次是:家裏沒有電腦;學習太緊張,沒時間上網;家裏電腦 沒上網;上網費用太高以及技術上太難。 (7)青少年對互聯網的需求主要是“獲得新聞”、 “滿足個人愛 好”、 “提高學習效率”、 “研究有興趣的問題”以及“結交新朋友”。 (8)青少年用戶與非用戶在互聯網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 結論三:互聯網使用與青少年的學習活動 調查表明,互聯網使用基本上不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用戶與非 用戶在學習成績、是否擔任社會工作、做作業時間長短、上特長班課 外學習時間長短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是用戶比非用戶更有學習壓 力。 結論四:互聯網使用與青少年的體育活動和睡眠 用戶與非用戶在體育活動時間上沒有顯著差異。72.5%的用戶說 體育鍛煉與上網前一樣。14.8%的用戶減少了體育活動時間,但也有 12.7%的用戶說增加了體育活動的時間。但用戶比非用戶在睡眠時間 上有顯著差異,用戶睡眠時間比非用戶短。 結論五:互聯網使用與青少年的人際交流 本調查對“網路使用減少了人際交流”的結論持保留態度。統計檢

(35)

驗,與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使用電話的時間,用戶與非用戶都 沒有區別。53%~75%的用戶自述使用網路前後的人際交往沒有變 化。但有 40%的用戶說上網以後,增加了與“有相同愛好的朋友”的 交往,近 30%的青少年用戶說增加了與朋友和同學的交往。 結論六:互聯網使用與青少年的大眾媒體接觸 (1)媒介接觸時間。用戶與非用戶接觸時間最長的媒介均是電 視、課外書和錄音帶,二者差異不大。60%左右的用戶認為互聯網使 用沒有改變他們接觸大眾媒體的時間,但也有 20%~30%的用戶報告 說減少了使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的時間。21.0%的青少年用戶 說上網後,他們增加了閱讀書籍的時間。 (2)資訊來源。用戶與非用戶在資訊來源上的比較說明,非用 戶比用戶更依賴家庭和學校作為資訊資源,用戶比非用戶更依賴互聯 網和雜誌來獲得資訊來源。 (3)對傳統媒介與互聯網的可靠程度的均值比較說明,青少年 用戶認為電視最可靠,以下依次是互聯網、報紙和廣播。但在被認為 是“全部可靠”的媒介中,用戶選擇互聯網的比例最高,超過 20%。 (4)娛樂來源。均值差異檢驗說明,非用戶比用戶更依賴家庭 和學校獲得娛樂資源;而用戶比非用戶更依賴互聯網獲得娛樂資源。 (5)媒介需求。根據青少年用戶,8 種媒介需求按其重要性排 序如下:滿足娛樂和個人愛好、獲得有關學習資訊、瞭解國內外新聞 事件、增進個人感情、獲得有關個人生活資訊、與別人交流觀點和看 法、表達個人意見觀點或發表自己看法以及參與社會活動。調查發 現,在滿足第一位娛樂和愛好需求時,互聯網選擇率最高;在滿足第 二位學習需求時,書籍與互聯網選擇率最高;在滿足第三位元新聞需 求時,電視、報紙和互聯網選擇率最高。對其他需求,互聯網總是選 擇率最高的媒介。 結論七:互聯網使用對開放觀念和行為的影響 統計說明,用戶在開放量表得分上顯著高於非用戶。與非用戶相 比,青少年用戶喜歡嘗試、創新和自我表達,獨立性與自治精神較強, 反叛權威等。互聯網使用是否直接能影響青少年的開放觀念和行為, 還需要參考其他重要變數進行深入研究。

(36)

3、郭良(2003),“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2003 年關於中 國 12 城市互聯網使用狀況及影響的調查報告” 因中國各地區互聯網發展不平衡,本次調查採用分大都市、省會 城市和小城市三層多階抽樣的方案,主要從城市規模、地理位置和經 濟發展水準以及實際操作的可能性等因素出發,選定 12 個城市作為 調查市。這些城市中的大都市為:北京、上海、廣州;省會城市為成 都、長沙、西安和瀋陽;小城市為廣東南海、河南義馬、山東即墨、 湖北廣水和河北豐南。被選調查市涵蓋兩個直轄市(北京和上海)及 廣東、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東和陝西 8 個省。大都 市 、 省 會 城 市 和 小 城 市 三 層 的 樣 本 量 分 別 為 600×3=1800 , 300×4=1200 和 200×5=1000 。 樣 本 設 計 總 量 為 4000 份 (1800+1200+1000)。調查的訪問對象設定為調查城市常住人口中年 齡為 17 歲—60 歲的男女居民。 調查員按照抽樣方案的規定進入選 定的家庭,由被訪問者直接填答問卷。由於本項調查主要關注的對象 是線民,而目前中國互聯網的普及率還不夠高,我們規定在入戶後的 抽樣中,優先選擇線民。也即:如果被訪家庭中有一個線民,此人即 被選為答卷者,如果有一個以上的線民,則其中生日離調查日最近者 被選為答卷者。具體實施調查的時間為 2003 年 1 月 25 日-2 月 15 日,實際發放問卷 4,200 份,回收 4,009 份。其中,68 份問卷因未 能通過資料校驗而被放棄,最終獲得的有效樣本為 3941 個。線民樣 本為 2457 個,非線民樣本為 1484 個。 研究發現:人們對互聯網的看法總體來說是樂觀的,把互聯網 看作是資訊、資料來源(圖書館)、娛樂場所、聚會聊天的場所的人 占絕大多數;並且,使用時間越長,越容易對互聯網產生正面看法。 線民對網路內容的信任度顯著高於非線民。 從上網的比例看,線民占人口的比例(尤其是小城市)達到約 25%。但是,線民的分佈並不與城市規模相關,而很可能與城市的政 治、經濟、文化因素有關。被訪的非線民自認為影響上網的因素最主 要是認知方面,然後才是經濟和技術。 從上網的現狀看,我國線民的平均上網時間並不長,在分佈上也 呈現地區、年齡、受教育程度、個人收入、性別和是否有配偶的差異。

(37)

經濟發達的地區網吧使用率就低,而網吧使用率最高的是省會城市。 影響線民上網的因素主要是技術和經濟。對網路產生依賴的原因和年 齡、婚姻、個人收入無關,是否上網吧也沒有影響。真正有影響的是 受教育程度、性別和使用互聯網的年限。 從上網的內容看,線民主要使用互聯網流覽、讀新聞和收發郵 件。訪問的網站開始集中在 5 個大的門戶網站上,新浪的被選率遠遠 超過其他網站。而搜索引擎使用率最高的是搜狐。中文內容缺乏不再 是線民上網的問題。使用電子郵件最多的是文化程度高、年齡低、用 網時間長的人等。電子商務還不夠發達,年齡、受教育程度、網路經 驗和偏見都會影響人們上網購物。 線民比非線民讀書和聽音樂的時間長,但看電視的時間少,當然 這也和受教育程度、年齡等相關。上網看的新聞以娛樂和時事為主。 相比較而言,線民最信任的媒體還是傳統媒體,而不是網路;對於網 路媒體而言,最信任的也是大陸傳統媒體(比如《人民日報》)辦的 網站而不是門戶網站等。網路並沒有影響人們直接交流。 4、卜衛、劉曉紅(2003),“2003 年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 西寧、呼和浩特青少年互聯網採用、使用及其影響的調查報告” 根據中國互聯網資訊中心的調查資料,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量逐年 增加,其中,青少年用戶比例也不斷增長。截至 2003 年,城市青少 年在電腦和互聯網使用方面有了較大的變化。 一方面,有更多的青 少年開始使用互聯網;另一方面,青少年在使用互聯網方面積累了一 些經驗。這種經驗有可能影響到青少年的生活、學習、人際交流、媒 介使用和社會參與。為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媒介傳 播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於 2003 年再次組織了調查,以探討青少年 的互聯網的採用、使用及其影響。調查在七個城市展開,包括北京、 上海、廣州、成都、長沙、西寧和呼合浩特。其研究目的是:(1)瞭 解青少年的互聯網採用及其影響因素;(2)瞭解青少年互聯網使用的 經歷和經驗;(3)探討互聯網使用對青少年生活的影響,包括:身體 健康、學習活動、人際交流、大眾媒介使用、娛樂活動、社會參與等。 研究主要採用了抽樣調查方法。考慮到中國城市發展水準不均衡的狀

(38)

況,及便於與 2001 年互聯網調查結果對比,選定北京、上海、廣州、 成都、長沙、呼和浩特和西寧等 7 個城市作為本次調查的城市。採 用分層整群(二級)抽樣方法。 具體做法是:1) 7 個城市分別按小 學四五六、初中、高中在校學生數比例分三層,每層樣本量按總體比 例抽取。2) 在層內確定樣本學校,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 每城市 25 個學校,西寧、呼和浩特每城市 15 個學校。選定樣本學校 的原則是,按城區的各行政區學生數比例,確定各行政區的學校數, 根據學校名單,隨機抽取學校,在隨機抽樣的基礎上,與當地參與本 次調查的聯繫人(教委、少工委或其他瞭解當地情況的負責人)商定, 考慮重點校的比例,及其他各地特有的具體情況。3) 每學校根據實 際可能(例如是自習課)選定一個班。4) 在班內按 1、3、5、7 列或 2、4、6、8 列選定 20 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或 30 位(西寧、呼和浩特)學生作為調查樣本。 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部分 青少年互聯網採用 結論 1: 北京、 上海、 廣州、 成都、 長沙、 西寧、 呼和 浩特七城市平均上網比例為 63.3%。各城市上網比例從高到低依次為 長沙 78.4%、廣州 73.7%、北京 66.9%、上海 61.5%、成都 52.6%、 呼和浩特 43.8%和西寧 37.1%。與 2000 年北京、上海、廣州、成都、 長沙青少年互聯網採用的調查結果相比較,2003 年增長幅度較大 (14.5%~49.7%)。 結論 2:家庭電腦擁有率與互聯網採用顯著相關,家庭電腦上網 率也與互聯網採用顯著相關。七個城市中的家庭電腦擁有率有顯著差 異。其中,廣州普及率最高,為 84.5%,以下依次為北京 81.3%;長 沙 59.9%;上海為 58.7%;成都 48.8%;西寧 36.9%;呼和浩特 35.4%。 各城市的家庭電腦上網率有也顯著差異。其中,廣州家庭電腦上網率 最高,為 77.6%,其次為長沙 77.1%。以下依次為北京、上海、成都、 西寧和呼和浩特。 結論 3:家庭擁有率最高的媒介是電視,為 99.7%,其次是答錄 機 97.1%、電話 96.3%和報紙 95.6%。以下依次是雜誌 91.3%、DVD 機 90.3%、收音機 85.4%、手機 77%(23%的青少年有自己專用的手

數據

圖 3  2008 年 12 月與 2009 年 6 月中國線民年齡結構  19 次報告中縮小至 52.8%,在第 20 次報告中比例為 43.9%。從歷史 變化情況來看,中國線民學歷結構的變化趨勢為:高學歷線民的比例 逐步下降,而學歷較低的人群則逐步增多;至第 22 次調查,高中學 歷的線民比例最大,占到 39%,隨著線民規模的逐漸擴大,線民的學 歷結構正逐漸向中國總人口的學歷結構靠近,這是互聯網大眾化的表 現;至 2009 年 6 月,線民重心仍在逐漸向低學歷傾斜,學歷程度在 小學及以下和高中的線民占比
圖 5  2009 年 7 月中國線民職業結構  圖 6  2009 年 6 月中國線民收入情況  3、網路使用  網路使用包含用戶的上網地點、設備、費用、時間、經常使用的 網路服務與應用、上網目的等方面。  (1)上網地點  上網地點的調查採用多選題,總體而言,隨著近年來家庭電腦逐
圖 7  2009 年 6 月中國線民上網地點  (2)上網設備  自第10次調查(2002年7月)起開始報告上網設備情況,當年調 查結果顯示,有  97.4%的人使用臺式電腦上網,4.5%的人使用筆記本 電腦上網,用戶上網設備仍然以臺式電腦為主,也有少量線民在使用 電腦(包括筆記本電腦)上網的同時使用其他設備(移動終端、資訊 家電等)上網。從歷次調查資料看,在使用電腦上網的同時,使用移 動終端、資訊家電等設備上網的人在逐漸增多,從  2000  年  1  月的  20  萬增加到2001年7月的129
圖 9  2001 年 6 月至 2005 年 6 月上網實際費用  圖 11);第 23 次報告指出,線民在網上花費的時間與網齡之間存在 密切關係:網齡越長,在網上花費的時間越長。上網時間是各種網路 應用的基礎和使用程度的客觀反映。一般而言,線民上網時間越長, 使用的各種網路應用就越豐富,線民的網路行為成熟度越高。反過 來,線民的網路應用越豐富,網路行為成熟度越高,則會體現在上網 時長的不斷增長上,不同網齡線民平均每週上網時長情況見圖 12; 2009 年 6 月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線民上網的頻率相對較高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區域網路 (Local Area Network, LAN) 為規模最小 的網路, 範圍通常在 2 公里內, 例如:同一層樓的 辦公室, 或是同一棟建築物內的網路。...

了解電腦網路的原理,學習使用 個人網誌及簡易的網頁設計,具 備電子商務的觀念、網路安全以 及網路犯罪與相關法規.

凡中華民國國民,年滿 20 歲以上、65

以前參加科展時,在網路上看過水果發電的研究,覺得很好奇,便到網路上查相關的資

由於較大型網路的 規劃必須考慮到資料傳 輸效率的問題,所以在 規劃時必須將網路切割 成多個子網路,稱為網 際網路。橋接器是最早

各系所正取生請於民國 104 年 12 月 30 日(星期三)前於本校招生資訊網 http://www.cyut.edu.tw/~recruit

所以 10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個數字 pattern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就產生 10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列資料 ( 每一橫 每一橫 每一橫

• 不過,如果是為調查及懲處嚴重不當行為(並不限於罪案)的目的而使用 的個人資料,則受《 私隱條例》第58條所豁免 ,以致有關資料不受保障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