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近年國小地理教材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近年國小地理教材的相關研究

交通網、空間分布、生活環境、空間組織、地表事象、移動、遷移、交互影響、

環境破壞、全球化等共 34 個。

彭筱婷(2003)透過量化與質性的分析方式,分析國小四至六年級的社會教 科書中,地圖教材表徵世界觀教育之情形,包括地圖類型、知識內涵以及功能層 面上的表徵情形。依其分析結果得知各版本的地圖教材全為主題地圖、次數最多 的地圖形式為「紙圖」、各版本以「史地層面」所佔的比例最高、知識類目以「地 理領域」所佔次數最多、各版本整體以「認知方面」的功能所佔比例最高、功能 類目以「認識世界」的比例最高。

鄭麗娜(2004)研究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中的地理概念,找出美、英、

德、中國及臺灣國中小學階段地理課程標準中的地理概念,建構「國中小階段地 理概念」內涵架構;再以詮釋結構模式繪出地理概念階層圖,規劃了地理概念學 習的最佳路徑與群組概念。以教科書中的「課」為內容分析單位,發現各版本教 科書皆偏重人文地理;地理概念則以地圖類型、地形類型、第一級經濟活動、環 境問題類型等為多。

張愛環(2005)旨在探討我國國小三至六年級社會教科書中地理教材在認知、

技能、情意的教材數量及內涵分布情形。各種版本教科書的認知主類目均以人文 地理比例最高,比例最低為空間,且各版本在認知類目的排序上並不相同;各個 版本在中年級與高年級的社會教材均以發表技能比例最高。在情意類目上南一版 與翰林版的以學習興趣最高,康軒版以鄉土關懷最高。

何雪珍(2006)從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關連概念的探討,繼而以此基礎 檢視能力指標與國小社會學習領域各版本教科書全球在地化課程與在地全球化課 程的內涵及分佈情形。研究中指出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概念之能力指標內 涵,在各主題軸的呈現並不均衡;在教科書版本方面,以南一版出現的概念最多,

教材內容上著重於全球在地化,但整體而言各個版本在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 的相關內容皆呈現不均衡的情況,且每一個版本所重視的重點也不盡相同。

林宜珍(2006)比較六十九年版的「國中地理部編本教科書」、以及九十五年 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發展出來的國中審定版地理教科書,探討不同年代、版本 的國中地理科教科書第一冊至第六冊(國中一年級至三年級)呈現的臺灣部分之 教材內容為何。從其研究中可知有關臺灣單元之概念以「自然地理」最常出現;「對 空間的了解」較少出現。六十九年版與九十五年版地理教科書中,在「臺灣」相 關單元之呈現上,國編版僅四課,審定版則照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順序編排;而 國編版「臺灣」單元中的地理概念,較著重自然地理,審定版則較平均分配。九 十五年審定版三版本地理教科書中與「臺灣」有關之地理概念,則多以自然地理 與人文地理部份為主。

嚴朝寶(2006)的研究旨在瞭解社會學習領域各版本教科書「全球關連」能 力指標轉化為學習目標、概念內涵及知識內涵之呈現情形。根據分析的結果顯示,

全球關連能力指標有效轉化為學習目標的比例差異大,且同一版本之教科書轉化

的情形並不一致。各版本教科書在全球關連能力指標概念內涵呈現相當多元,但 有的局部一致,有的卻差異甚大,在能力指標、學習目標與課程內涵三者之間缺 乏系統性之連結。在教科書內容中採「主題式」呈現模式者,所蘊含的概念內涵 較豐富,但部份課程內容與能力指標之連結卻不夠明確,並且缺乏在地化觀點、

全球化視野的知識內涵。

黃琮益(2007)嘗試著將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中所呈現的地圖教材與世界觀 教育作連結,並進ㄧ步運用內容分析法作地圖教材呈現世界觀教育之內容分析,

根據其分析的結果,各版本整體地圖教材呈現世界觀教育以南一版最多;地圖類 型出現的次數,以紙張地圖出現次數最多,而地圖模型及電子數位地圖則皆未出 現。在內容部份以世界史地出現最多,跨文化理解出現次數最少。技能方面,在 隨堂練習部份重視讀圖能力;在習作部分則是以不具技能面向的比例出現最多。

林碧雲(2008)選擇美國 Pearson 公司與臺灣三家社會教科書,進行內容分析,

比較兩國教科書內容與組織邏輯的異同,進而推衍彼此所立基的理論基礎。綜合 其研究,除了從相關理論檢視出版社的編製經驗外,也找出了三點美國與臺灣社 會科教科書的共通點。第一點,社會教科書內容的均以課程綱要為依據,從中選 擇學習主題、知識概念與學習技能,且內涵均以課程(學科)知識為本,學習策 略為輔。其次為社會教科書內容組織,均以知識組織為主體,再參酌心理組織原 則,交互建構教科書文本。第三點,分析社會教科書內容與組織型態,對照其編 製實務經驗,發現社會教科書內容編製受到當代時空背景所影響,係屬集體意識 下的產物。

林齊誠(2009)探究現行國小高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用書中,各版本的「課 本」、「習作」和「教學指引」所含環境教育議題內容之差異。研究中指出環境教 育能力指標以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三個面向較 高,在環境行動技能、環境行動經驗上相對較少。而在環境教育議題的題材上則 涵蓋認識地球、污染問題、生態保育、能源問題、人口問題、廢物處理、有毒物 質、自然災害、景觀維護等面向,在議題廣度上算相當廣泛。

由表 2-21 整理分析可看出,近十年來國內研究主題與國小地理教材相關的並 不多,單純以國小地理教材為範圍僅有三篇,以臺灣地理教材為研究對象更是少 之又少,而國小階段正是屬於地理教育的啟蒙期,九年一貫教育也打著立足臺灣 的目標。因此,瞭解國小階段所教授的臺灣地理內容是有其至重要性的。

在國小地理教育的研究上,雖然鄭麗娜(2004)已經探討過九年一貫社會學 習領域地理概念之研究,但是鄭麗娜研究之時,九年一貫課程尚未全面實施,教 材分析的研究範圍受到限制,只分析了國小一至五年級和國中一至三年級的社會 領域,在國小階段少了六年級,再加上當時的教材發展尚未成熟,各版本修正幅 度很大,仍有繼續研究之價值。故本研究針對五、六年級與臺灣有關之地理教材 做分析,並參酌近年來的研究,在分析類目上也所增減,以求能更貼近教科書內 容。而張愛環(2005)從認知、情意、技能此三方面來進行地理教材分析,但在

畫記上以每一段落選擇一個主概念、一個次概念為畫記方式,難免會遺漏某些概 念,因此本研究在畫記上雖也以段落為最小分析單位,並考慮到國小教科書中圖 片所佔比例甚高,且圖片往往具有解釋及說明之意,故若同一段落或同一張圖片 內出現多個概念,均予畫記,以求周全。

進行社會領域教科書中臺灣地理教材

內容之量化分析 檢定類目之信、效度

統計資料與結果分析

結論與建議

確定研究問題

文獻探討

選取研究對象

建立社會領域教科書臺灣地理教材內容分析類目

建立社會領域教科書中臺灣地理教材

內容分析類目的信度 內容修訂

圖 3-1:研究流程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