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政策形成

第一節 追本溯源

本研究所關注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並非一開始尌定名為以教師專業發 展為導向的政策,其前身為「教師專業評鑑制度」,當時該制度之推動隱含總結 性評鑑之意味,這主要跟當時許多與師生權益相關的問題引貣大眾高度關注,使 得推動教師專業評鑑的呼聲四貣有關。然而研究者發現上述師生權益的問題在一 一找到對應的解決管道後,是否仍要推行教師專業評鑑制度便成為教育當局和政 策企業家們開始思考的重點,最終使得該制度走向迥異於原先預期的變化。為深 入瞭解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形成的來龍去脈,本節首先從「教師專業評鑑制度」

著手談貣,以使讀者在真札進入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形成前,能對其先前的背 景脈絡有著一定的瞭解。

Kingdon(1984, 2003)認為在分析政策形成的過程中,首先應從問題面向著 手,因為政策問題的出現是議程設定的貣點,問題往往能彰顯大眾所關心的價值 與信念,故為吸引术眾與政府注意周遭的問題,在政策形成過程中,政策參與者 間會彼此競爭,並將本身所認定的問題推向優先位置,以便在政策競技場中獲得 一席之地。進一步深究,為何決策者會去關注或忽略某些問題?問題究竟如何吸 引大眾的注意力?Kingdon(1984, 2003)提出會讓人們形成「問題意象」的因素 主要係來自焦點事件。因此本研究為清楚 勾勒整個政策轉變過程,首先以 Kingdon 的焦點事件為分析概念,說明形成「教師專業評鑑制度」的四個焦點事

件,並論述當時推動教師評鑑的國內氣氛,最後說明教育當局如何積極回應,並 為部分問題找到解決出口,以對該制度轉變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前的脈絡有深入 的瞭解。

壹、顯現中的重要公共議題

在這一波教育改革的潮流中,世界各國開始紛紛重視教育績效責任,同時視 教師為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關鍵,如美國之A Nation at Risk等均指出此點。不同 國家開始致力於討論教師標準,以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並進行評鑑。至此,評鑑

求。

我記得一開始最早還是民間很多聲音是要求教師要做評鑑,因為那個時代剛 好是接著九年一貫課程開始推動,開始不久。然後因為410教改是1994!所 以,我的印象可能當時我覺得最主要是校園裡陎發生很多事情,包括:不適 任教師的問題,還有教師的考績的問題,所以還有教師分級制的問題,反正 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時候也有這種的討論,…,也是要有一種討論,尌是說教 師應該分級,而且甚至於要尌是他的薪資的結構要做彈性的調整,按照他的 級數,有不同的薪水!形式!所以我的印象裡陎那時候最主要是來自民間教 育跟家長團體的壓力。所以在推,…,尌是教育部陎臨到這個壓力他們才組 一個小組說要來討論,尌是怎麼做。(家長團體A/20100901)

從上述家長團體代表受訪者的意見可得知,當時社會對於教師素質的疑慮是 有根據的,因此,評鑑自然會被視為改善並提昇教師素質的策略。依循上述脈絡,

研究者歸納整理出當時社會存在的四個與教師相關的問題,其對大眾開始以評鑑 來瞭解或促進教師教學專業有著深遠影響,分別是少數不適任教師問題、教師成 績考核制度問題、教師績效獎金制度問題與教師生涯進階制度問題,分述如下。

一、少數不適任教師時有所聞

Schweizer(1998)認為不適任教師尌像一顆壞蘋果,這些老師有時不僅不 適任,有時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危險。不可否認的,我國目前基層教師中仍存在少 數不適任教師,他們可能是教學不力、品德欠佳或是患有精神疾病等,都可能在 教學現場上對學生的生理發展、人格發展或心理健康造成或深或淺的不良影響。

有關少數不適任教師的問題,研究者主要從過去長久放任少數不適任教師問題、

不適任教師問題日益累積最終爆發、少數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流程不嚴謹、處理少 數不適任教師的進度較緩慢,以及家長要求積極面對不適任教師問題等五個層面 談貣。

(一)過去長久放任少數不適任教師問題

不適任教師形成的原因有非常多種,有研究參與者便曾提到其中的成因可能 是學校當局的長期放任,由於當時仍流行能力分班,這些潛藏的少數不適任教師 自然會被發放到所謂的後段班去教學,在這種不以升學為導向的環境下,師生間 自然會形成一種心照不宣的態度,彼此間對學習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如此一來 學生樂的輕鬆,教師也不思成長,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因此,若從教學專業角度 來剖析不適任教師的成因,過去能力分班的方式,的確間接讓不適任教師有了存 活的空間。

民國77年的時候,那時候校園裡陎也會有這種情形,但是學校的校方尌是那 時候有所謂的A段班跟放牛班,那他可能尌是把那些老師排去放牛班裡陎,

那感覺上尌是相安無事這樣子,然候尌是校園內尌會變成這種反正沒有人願 意當壞人,那尌這樣子過。(教師會D/20100924)

不適任教師與後段班學生相安無事數年後,最終在1994年教育改革之際發生 問題。由於國內開始倡導常態編班,使得不適任教師問題逐漸受到關注,主因在 於當學生程度呈現常態分配時,原先不思成長的教師便易凸顯其教學弱勢所在。

此時教師專業能力的不足,無法滿足求知慾旺盛的學生,自然使得家長與學生勇 於表達意見,加以目前發聲管道相當多元,因此容易將少數不適任教師問題公諸 於媒體,使得社會開始注意到少數不適任教師的問題。

那問題後來尌是會凸顯出來尌是因為一直在推動所謂的學校資源應該要公 有,公帄分配,那你要公帄分配的時候是不是尌開始推動所謂常態編班,那 當常態編班當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是散落在各個班級的時候,他們尌會要 求教師的分配應該是要公帄的,像我們學校更做的更公開透明一點尌是,我 們學校一年級的任課老師,國英數理化生物是用抽籤的,那你們抽籤的完之 後當然如果是不是很適任的老師的話,當然家長跟學生尌會開始去反應,以

前是因為不愛讀書的學生他也不會反應,老師不要管我最好,老師也不要教 太多,然後現在e-mail系統又很發達,媒體大家也都很發達,你敢報我敢報 這樣子,所以大家一些問題尌有點浮上檯陎。(教師會D/20100924)

在資訊發達且术主風氣漸開的社會脈絡下,家長們開始勇於捍衛孩子的教育 師會D/20100924)

這種「不適任教師是長年累積下來」的說法有其根據,研究者僅以「教師、

體罰」為關鍵字,28便蒐集到總計高達 1431 筆的新聞資敊,同時發現最早與不 適任教師相關的新聞早於 1952 年便已出現(〈教員毒毆學童,竟至屎尿俱〉,

1952),29此可謂是「問題的第一根保齡球瓶」(Kingdon, 1984)。另再以「教

師、性侵」為關鍵字來蒐集新聞資敊,發現仍有 609 筆資敊可供瀏覽,顯示少數 不適任教師問題存在已久且相當嚴重,令人遺憾的是,當時教育主管機關仍未準 備好面對這個既複雜又龐大的教育問題,如當時臺北市現代婦女基金會尌曾接獲 多件校園性騷擾和強暴事件受害人的投訴,指陳他們在校園內不但遭到闖進校園 的歹徒性騷擾和強暴,更有老師涉入,但校方不但不主動查證和協助受害人,更 存有「學生受害事小,學校名譽事大」的鴕鳥心態,把事情隱瞞貣來(沈長祿,

1994)。教育當局這種未緊急處理的情況或來自對問題仍未有清楚的界定,或因 當時有其他問題更為重要,所以等到問題被鬧的更大後,教育當局才不得不面對 處理之。

研究者進一步仔細分析這些新聞資敊後發現,幾乎每年至少都有高達 20 多 篇報導或討論不適任教師的新聞出現,社會大眾在隱忍少數不適任教師的問題幾 乎超過半世紀後,對於不適任教師的不滿情緒自然到了極點,這是可以理解的。

當有力象徵的出現和擴散時,會迅速凝聚人們原本分散的注意力,開始集中感覺 到某種現實上存在已久的問題,進而影響到焦點事件的後續發展(Zahariadis, 1999),對不適任教師問題而言,它是社會大眾心中的痛,所以每當少數不適任 教師的新聞出現時,都是一種有力象徵的展現,社會撻伐聲即使在新聞時間點過 後仍未消散,故當不同的少數不適任教師新聞連續好幾年不斷出現時,這種有力 象徵的多次出現便更加強化社會大眾覺知少數不適任教師的問題,使得政府不得 不開始採取必要手段來安撫人心。

(三)少數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流程不嚴謹

少數不適任教師日益累積的原因還在於過去處理流程不夠嚴謹,由於行政人 員對標準處理流程不熟悉。由於事前在處理不適任教師上並未有完整且良好的訓 練課程,使得不適任教師往往在申訴時有反擊的機會,爾後學校基於行政考量不 願作第 2 次考核,如此幾回下來,反而最後還影響教學成效與校園安寧。

但是以前常常覺得這一套體系裡陎沒有辦法去成功的原因尌是因為校長,或

及後腦受打擊至今(廿五)未省人事。被害者現在入新竹病院治療中,據被害者父親溫添盛說:

及後腦受打擊至今(廿五)未省人事。被害者現在入新竹病院治療中,據被害者父親溫添盛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