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葉德明:

3.3 連續面上的台灣華語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2

標準制定之下的結果。例如「台灣華語」和「標準國語」都將念「星期」的「期」

念成二聲而非「普通話」的一聲。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將「台灣華語」

的成因都歸因於受到台灣其他語言影響是不夠全面的。而「台灣華語」是否可能 從「口音」的層次演變成「讀音」的層次,也是本研究關注的焦點。

3.3 連續面上的台灣華語

以上關於「台灣華語」語音部份的描述是對於「台灣華語」總體上的概括 性描述。不過事實上,「台灣華語」的具體面貌究竟為何,存在著主觀上的認知。

上述的語音徵性並未將「台灣華語」連續面上不同位置的口音加以分別討論。

曾心怡(2003:136)以連續面(continuum)的概念指出,若僅以「標準」

或是「不標準」來區分台灣人說的國語是不足夠的,而必須採用連續面的模式。

曾心怡認為因為「台灣國語」22雖然最初起源於台語23的干擾,但目前有越來越 多以「台灣國語」為母語的人並不會說「台灣華語」以外的其他語言,也不認為 自己說的話是受到台灣其他語言的干擾,而是自然而然說出來的。同時曾心怡也 引述 Teng(2002)關於台灣國語連續面的說法,指出「我們沒有台灣國語的模 範 (example model)」並表示「包括自己在内,如果非得判斷一句話是標準國 語或是台灣國語時,許多人只能憑著感覺來判斷,不能具體說明兩者有何不同」。

由此看來,台灣民眾嘴巴說的語言和他們心目中的「標準語言」似乎隨著 每個人不同而各有一把自己的量尺,分布在連續面上面的不同位置。受訪的華語 教師對於「台灣華語」究竟為何,心中的標準也是模糊的:

我的看法是,語言是工具,學生既然要來台灣學華語他就要有心裡準備他 會學到有台灣特色的華語,這個華語不是閩南語腔很重的口語,而是口氣、表達

22 此處的「台灣國語」指涉的對象其實較接近本文後述的「台灣華語」,而非大眾認知中帶有濃厚閩南語 腔調的華語。但為尊重原文,此處筆者沿用原作者的用詞。根據原作者的名詞釋義,「台灣國語」是不論 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或原住民所說的國語。它在語音、詞彙和句法上產生一套自己的規則,與國語有 所不同,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台語和其他閩南方言的影響。對於在台灣出生且不說其他「方言」的人來說,

台灣國語就是他們的母語,現在這樣的台灣人越來越多。根據這個定義,原作者的「台灣國語」即為本文 的論述的「台灣華語」。另外,該研究事實上是針對台灣華語句法的部份寫成,但從整個文章看來對於台 灣華語的語音也有能夠適用的地方,因此本研究亦將之作為分析的切入點。

23 曾心怡(2003:3)原文中的名詞定義將「台語」定義為閩南語,即鶴佬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3

方式和中國不同。我們華語中心的老師也有人的發音和我有很大的差異啊,學生 之間也常討論不同老師之間的發音。(受訪者 B)

另外一位受訪的華語教師則表示:

你說的台灣華語我覺得是時間和空間隔絕造成的變異。今天我們說的標準 國語大陸人常常覺得你們說話好溫柔好軟喔,我之前去北京,他們的人說:「你 們台灣人說的普通話真好聽」(受訪者 A)

而也有受訪者表示以下的意見:

台灣華語應該就是路上最常聽到的話吧!你在外面聽到那些高中生他們 說的話,好像和我們上一代的國語差很多,發音有很多不同,台語的影響應該也 有。我覺得這個不好聽耶,如果說你用這個教學生我覺得不是很適合。(受訪者 F)

從上述受訪者的意見中可以清楚看見「台灣華語」在每個人心目中不同的 內涵,以及他們所透露出的不同評價。究竟「台灣華語」的組成元素為何?所謂 的「連續面」又包含了哪些面向?鄭良偉(1997:44-45)的分類或可提供一個 參考的基礎。他將台灣華語分為三種:

(一)、北京話24的教科書華語

(二)、高等教育階層的華語

(三)、大眾華語

而針對這三種不同的華語,他並進一步說明:

一般人對台灣華語的瞭解差異極大。本文所指的是台灣語言社區上使用的 華語,官方的名稱是「國語」。包括台灣國語教科書及辭典的華語,大約有30%

的高等教育人士的華語,以及其他70%的臺灣大眾所講的華語。到目前為止,這

24 其實也不是真正道地的北京地方話,而是以「北京話」為趨近目標的「國語」。他並認為這一種「北京 話的教科書華語」 可能會因為使用人數少,經濟、政治力量弱、語言特點不適合台灣社會等因素而無法永 久維持下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4

種大多數人的華語學習經驗讓學校教育忽略、痛恨,也讓學術界所輕視。「台灣 國語」這個名詞對大部份人還是指帶著很重台灣腔的台灣華語 (鄭良偉,1997:

39)

從鄭良偉(1997)的觀察可以再次看出「規範的標準語言」與「日常語言」

之間的差異與斷裂,也令人注意到連續面上各個不同位置的「台灣華語」。原來,

民國初年在中國制定時的「國語」便已經脫離了它所依循的「北京方言」,讓「明 兒個」變成了「明天」。而這個變形後新生的「國語」在引入台灣之後,又在早 期的各省教員、以及台灣各地不是說「國語」為母語的普羅大眾之腔調融合下,

產生了現在與「標準國語」有所差異的「台灣華語」。

而回到關於連續面上不同位置的討論,曾心怡(2003:137)雖認為到了當 代的「台灣華語」使用者不一定是受到台語的干擾,但她仍認為「台灣華語」最 起初的成因就是受到台語的干擾而產生的(曾心怡,2003:33),她並以Teng(2002)

的連續面分析「台灣華語」的不同位置。該「連續面」如下:

Teng 的連續面

--->--->--->--->--->--->--->--->--->--->--->

Taiwanese Mandarin Beijing Putonghua

曾心怡(2003:31)指出Teng(2002)的連續面最右邊就是「北京普通話」,

並表示「北京普通話」就是「北京國語」或是「國語」,而穩定、系統完整的「台 灣國語」25則在連續面上與之不同的位置。但這樣的說法似乎無法完整描述「台 灣華語」的特性。首先,將「台語」26的干擾視為「台灣華語」的成因並不全面。

因為台灣尙存在許多「華語」和「台語」之外的語言,尤其從本研究3.2對於早 期推廣華語之教員的回顧可以看出各省的「南腔北調」事實上對「台灣華語」也 產生深遠的影響,不能完全將「台灣華語」的成因歸因於「台語」。另外,「北 京普通話」也絕對不等同於「國語」。雖然這兩者奠基的基礎都是「北京官話」,

但是作為兩個不同的政權所制定、推行的語言,其具體內容不論在制定之初或是 經過多年各自獨立發展的結果,都存在許多差異,這也就是為何早期常被視為與

「標準國語」劃上等號的外省族群的發音也已經和中國通行的「普通話」或是「北 京話」大不相同:

25 同註 22

26 同註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5

你看現在電視上很多外省背景的人喔,像是小S啊、蔡康永啊、張小燕、

邰智源這些人,他們說的國語和大陸那邊的人完全不一樣啊、可是台灣很多人還 是覺得他們說的是標準國語啊!

因此,本研究雖然同意曾心怡(2003)的論點,認為「台灣華語」是位於 連續面上的不同地帶,但是這個「連續面」上應該不只有兩個端點,而事實上包 含了更多其他的因素。因此在檢視「華語」在台灣的發展史以及佐以部份訪談之 後,本研究認為「台灣華語」的「連續面」不妨嘗試從下列不同的「變數」探討,

這些「變數」也可視為型塑「台灣華語」成為今天面貌的原因:

(1). 標準國語,即「華語」登陸台灣時官方希望推廣的樣貌,除了人為制定的「標 準語音」之外,亦包含注音符號、繁體字等成份。

(2). 本文3.3提及的以「華語」為第二語言彼此溝通的、南腔北調的外省人士與教 員。其中又以江浙人士的吳語影響為主,北京籍人士的影響反而因人數的關係位 居劣勢。

(3). 與台灣在「華語」登陸前便存在的其他語言,傳統上被認為「方言」的鶴佬 話、客家話、原住民語等等的語言接觸。

(4). 歷年來民眾的語言實踐。即台灣人學習「華語」的歷程獨特的經驗所型塑出 台灣華語的新樣貌,例如自行簡化或規則化某些語音與句法的用法(和語言接觸 無關)、或是曹逢甫(2000)提及的學校教育方式。而這些語言實踐可能隨著大 眾傳媒27對「語音」的擴散性而普及全台灣。鄭良偉(1997)所謂的「大眾華語」

應可視為這個因素之下的產物。

綜合上述四個成因,每個台灣人說的「台灣華語」也就是落在上述四個元 素所形成的範圍中的各個位置,這個範圍便是本文認為的「台灣華語」的基準。

正因為型塑「台灣華語」的力量如此豐富,才會造成每個人心目中對於「台灣華 語」的各種不同認知。從「台灣華語」連續面的多向度成因以及「台灣華語」的 現況來看,「台灣華語」在當前的台灣社會已經不像早期那麼具有辨識族群的功 能,而是徹底進入大部份台灣人的語言能力之中了。上述受訪者提及的公眾人物 在說話時發音確實與中國大陸的公眾人物存在顯著差異,而且這樣的差異不只表

27 關於大眾傳媒與語言的互動關係本研究將於 4.4 詳述。

29Cheng, L. Robert(1985)曾論證台灣華語的獨立性。他認為台灣華語在句法上受到南方漢語的影響,產生 許多與北京話不同的地方,可以從其與台語的接觸得到解釋,但有些特徵是無法從語言接觸解釋的,他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7

種華語的具體面貌或許難以描述,但我們可以推測應該存在一個最大公約數,或 是至少是連續面上的一個特定範圍内的「台灣華語」是被大多數台灣人視為「標

種華語的具體面貌或許難以描述,但我們可以推測應該存在一個最大公約數,或 是至少是連續面上的一個特定範圍内的「台灣華語」是被大多數台灣人視為「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