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 、 、遺產觀光的體驗經驗 遺產觀光的體驗經驗 遺產觀光的體驗經驗 遺產觀光的體驗經驗

二 二

二、 、 、 、遺產觀光的體驗經驗 遺產觀光的體驗經驗 遺產觀光的體驗經驗 遺產觀光的體驗經驗

遺產旅遊經驗(heritage tourism experiences)這個主題,隨著世界遺產成為 各國推展觀光的金雞母,逐漸形成一股國際觀光的熱門趨勢後,於 1996 年後開

後續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一一一))))遺產旅遊遺產旅遊遺產旅遊遺產旅遊個人個人個人個人經驗的層次經驗的層次經驗的層次經驗的層次

美國中央康乃狄克州州立大學地理系的 Timothy,1997 年於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發表一篇「旅遊和個人遺產經驗(tourism and the personal heritage experience)」的文章。文章中指出文化遺產是近年來旅遊的要素之一,

然而在這些遊客之中,很少人跟這些遺產景觀有個人性的連結關係存在,不過,

每年還是有百萬次的人因為個人天性或本質參與了國際或國內旅遊去體驗遺產。

文章中,Timothy 以圖 2-1 來表示遺產旅遊中個人經驗所包含的層面,他認 為遺產累積了很長久的時間,遊客可以在參觀過程中得到個人的認同、對當前複 雜社會的反省,也可以從過往生活中獲取現在生活所需的智慧。他也指出,這些 層次在旅遊經驗中是可以互相重疊與分享的,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遺產旅遊經 驗都是獨特的,因人而異的個別感受。

圖 2-2 遺產旅遊經驗的層次(資料來源:Timothy, 1997:752)

世界

地方 國家

個人 遺產 經驗

雖然旅客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對於這些矗立千年的遺產常感到敬畏之情,

但大多數的遊客能從中感覺人類文明發展的不易和身為世界公民所肩負的責 任。不過對於西方社會的遊客而言,遺產觀光常常容易激起愛國主義的思想。對 於當地人而言,這些遺產也容易讓他們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與過往有所連結,

進而引發他們保存的努力。許多研究亦指出,保存良好的遺產若成為世界知名 的,有助於地方遺產的永續發展。對個人而言,引發個人去遺產觀光的原因有很 多,如宗教、種族因素,有時尋根之旅也是一種個人性的遺產之旅。再者,如對 文化和職業上的興趣,都會引起個人想去參觀遺產,進而獲得個人的、精神的或 是報償性的經驗。

文中最後 Timothy 指出,很多不同的遺產旅遊經驗是存在的,但這種想法尚 未在學術界引發研究注意,所以對於遺產旅遊的個人經驗還存有很大的研究空 間。

(二二二二))))用心的旅者用心的旅者用心的旅者用心的旅者

澳 洲 詹 姆 斯 庫 克 大 學 ( James Cook University) 觀 光 系 的 資 深 研 究 員 Moscardo,1996 年以提升旅遊經驗的品質為核心議題進行一篇遺產旅遊經驗的 研究。文中他提出「用心(mindfulness)」這個概念,並認為用心可以提昇旅遊 經驗的品質,同時可以為建築遺產和旅遊之間創造永續性。

文中 Moscardo 參閱了博物館管理、觀眾研究和環境教育等領域的文獻,針 對建築遺產景觀中遊客與遺產之間的詮釋關係,提出了一個用心模式(參閱圖 2-2)。他認為遺產的展示在努力給遊客創造一個用心的體驗經驗,但遊客本身是 否積極、是否有興趣、是否充滿疑問,能否能對自己看世界的觀點提出評論等因 素,以及整個環境是否生動、有效管控、有無良好互動、是否新穎有趣等環境因

素,都會影響遊客在整個參觀過程中是否獲得用心經驗的影響因素。而用心的觀 眾可能會比不用心的觀眾更沈浸享受於他們的參觀經驗,獲得更高的滿意經驗,

也在過程中學到更多,同時對這個主題或地方產生更大的興趣想深度去探索瞭 解。再者,用心的觀眾也更能體察到他們在參觀中任何舉動所可能產生的結果,

同時也會對遺產景觀深表讚賞與感激之意。

對遺產景觀而言,有效的詮釋展現和創造用心的遊客經驗,是遺產景觀永續 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因為遺產景觀包含一個地方悠久歷史下文化與自然交融發 展的所有痕跡,如果能有效的加以詮釋說明並呈現給遊客,不僅可以讓遊客對這 個景觀有深度的瞭解,同時也能進一步讓遊客瞭解這些景觀是這個國家或世界的 一部份。如果說遊客是創造永續旅遊的重要角色,那遺產景觀的有效管理與詮釋 呈現則是能對永續旅遊創造永續的貢獻,而有效的遺產管理就是「讓人們覺知到 自然與文化之間、過去和未來之間,以及不同文化之間遺產的重要性」。

環境因素 遊客因素 認知狀態 結果

1、多元媒體 2、新穎/衝突/驚喜 3、提問

4、遊客管理/互動行為 5、動態展示

6、身體/認知定位 7、主題/內容領域 8、講解引導

1、對內容有高度興趣 2、低度疲憊

3、教育動機

用心

1、更多的學習 2、高度滿意 3、深度的瞭解

1、反覆的/非多元媒體 2、傳統展示

3、沒有管控/互動 4、靜態展示 5、缺乏/無定位 6、沒有講解引導

1、對內容低度興趣 2、高度疲憊

3、休閒/社會動機 不用心

1、少許學習 2、低度滿意 3、淺層瞭解

圖 2-3 建築遺產場域中遊客行為和認知的用心模式(資料來源:Moscardo, 1996:383)

((

((三三三三))))現象學取向的遺產遊客經驗現象學取向的遺產遊客經驗現象學取向的遺產遊客經驗現象學取向的遺產遊客經驗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Bloomington 休憩與公園行政系的 Masberg 和 Silverman 兩位教授,1996 年在旅遊研究期刊中發表一篇以現象學取向研究的遺產景觀遊 客經驗。文中兩位作者提到以往遺產旅遊經驗大多以量化研究為主,而量化的研 究無法將遊客的觀點、用詞和意義表達出來,因此他們採取現象學的研究取向,

訪問了 60 位大學生,藉以探討這群大學生對於他們所造訪過的遺產有什麼想法。

對這群大學生而言,遺產代表的意義大多表是就是「歷史」與「文化」,在 用詞上鮮少使用到學術上的用語,他們大多稱遺產為村莊、公園或房子,或者宅 邸、農園、事件、博物館、紀念館、歷史遺址或建築物,文化遺產、自然遺產等 詞很少在他們的用詞上出現。在參觀過程中,這群大學生表示記憶中就是不停的 走路、看東西、吃東西、喝東西,或者跟同行的友人談話,再者還有在遺產景觀 中遇到的工作人員,以及景觀中提供資訊所獲得的學習。至於參觀遺產後他們獲 得什麼,這群大學生的答案大致可歸類成二大部分:(1)知識的獲得主要來自事 實和表面;(2)個人的經驗可以包含個人性的學習、社會學習,以及美感上的體 驗。

作者表示,這群大學生的經驗顯示了遺產管理、整體環境規劃、人員安排等 環節的重要性,參觀者希望能在參觀遺產過程中獲得有趣又豐富的資訊與體驗,

因此唯有將遺產景觀整體做好規劃,加強解說和導覽,才能為參觀者創造知性的 參觀經驗。而在研究上,作者則建議其他參觀族群的經驗,以及現象學取向的質 性研究,則是探討遺產參觀觀眾經驗尚須努力的方向,多樣族群和深度訪談的瞭 解,有助於真實的來描寫遺產經驗的多維面貌。

((

((四四四四))))全面而深刻理解全面而深刻理解全面而深刻理解全面而深刻理解的遊客的遊客的遊客的遊客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的講師 McIntosh,研究了 1200 位 曾造訪過三處英國文化遺產(Blists Hill、Black Country Museum、New Lanark)

遊客的經驗,1999 年在旅遊與觀光市場期刊上發表一篇文章。文中他總結認為 喜愛遺產類型文化觀光的旅客,在其個人經驗中會認為這是一場「全面深刻理解

(insightfulness)」的旅遊經驗。

文中作者整合了觀光管理、顧客行為、博物館研究、休閒研究、詮釋科學和 社會認知等領域的文獻,認為遺產旅行在現今社會是一種「經驗消費(experiential consumption)」,遊客都想在遺產旅遊中獲得令人驚奇的經驗,「感動」也成為個 人參與遺產旅遊的選擇目的之一,同時遺產觀光的遊客會希望在其旅遊經驗獲得 利益(benefits)。因此,作者以利益為基礎取向,採用休閒需求階層理論(休閒 活動→活動場域→產生經驗→獲得回饋效益),關注遺產觀光中的遊客如何以一 種充滿價值、想像和情感的觀點從歷史場域獲得瞭解。文化遺產在經營管理上,

雖然努力滿足遊客人性化的需求(human dimension),如使遊客容易獲得個人和 情感上的回饋,但作者希望能進一步探討現場景物實體所提供的學習利益。

遺產參觀的遊客,其個人的思想、情感、想像和生活經驗的脈絡或背景都會 被遊客帶到遺產景點,並以此來建構每個人的旅遊經驗。文中作者將遺產旅遊經 驗所獲致的利益分為以下層面來進行研究:

1、認知歷程:是否對過往人們的生活有所瞭解、是否對過往人們如何工作有 所瞭解、是否瞭解工業化發展過程、是否有學習到社會發展的歷史、能否 讓孩童瞭解過去人們的生活…等等;

2、 情感歷程:是否享受再經歷的記憶、能否與他人分享回憶或生活經驗等;

3、反思歷程:是否有將過往與現在生活作比較、是否覺得現在生活比以前進

步..等;

4、 不用心/想法:樂趣、就是娛樂、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在舒適的地方消 磨時間…等等。

研究發現,遺產觀光的遊客其行為遠比傳統觀光市場研究來得複雜,遺產景 觀除了能讓遊客印象深刻外,還能讓遊客有情感上的震撼與學習。McIntosh 將研 究結果以圖 2-3 表示,作者將遺產參觀的利益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立即的回饋,

這種回饋通常都是在現場、快樂的經驗所獲得的;另一則是離開後長期潛在的回 饋利益,這種回饋可能是個人的,也可能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所以從圖 2-3 可 看出,立即現場的回饋是快樂的,不僅能享受回憶,也能分享回憶與經驗;而長

這種回饋通常都是在現場、快樂的經驗所獲得的;另一則是離開後長期潛在的回 饋利益,這種回饋可能是個人的,也可能是對整個社會環境的。所以從圖 2-3 可 看出,立即現場的回饋是快樂的,不僅能享受回憶,也能分享回憶與經驗;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