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樂曲詮釋

第一節   配弦測試分析

    在詮釋樂曲之前,第一個碰到的問題就是兩條弦的配置,因為樂曲為八度定

弦的二胡作品,在市面上,並沒有八度定弦的專用弦。而樂譜上雖未提及八度定

弦的定音,但是在《關迺忠二胡協奏曲集》中,樂譜與作品的部分,其中《第四

二胡協奏曲》的樂曲解說有提到g、g1定弦,72所以筆者就以g、g1兩個音分別找

到同音高的弦。  

  在開始配弦測試之前,筆者使用蘇州–王瑞泉製的二胡,並將千金的高度訂

為39.5 公分,千金位置的弦與琴桿的距離訂為 1.75 公分,琴碼高度訂為 0.85 公

分,這三個裝置高度的數值都是固定的,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配弦測試,而使用

的測量弦粗細的工具為日本MITUTOYO(三豐)外徑測微器(Micrometer)103

型,三豐公司編號為103-­‐137,測定範圍 0-­‐25mm,最小刻度為 0.01mm,分別為

每一次使用的內外弦測量,但是使用的弦總長度都不同,筆者依照每一條弦的長                                                                                                                

  72   宋飛   主編,《關迺忠二胡協奏曲集》〈樂曲與作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78。  

度,測量三個端點的數值,73再做加總、平均,得到使用的平均數值,最後呈現

因為中胡內弦0.621mm 與長城外弦 0.312mm 的粗細差距為 0.309mm。內弦太粗

導致弦太軟,無法撐緊弦,運弓時的拉推弓會使弦跟著左右擺動,而中胡弦原本

是專為琴筒較大的中胡而製作的弦,現在使用在琴筒較小的二胡上,不適用的機

率非常大,而外弦是裸鋼絲弦,是專為二胡所製作的長城弦,所以外弦很快撐緊

可以使用。然而,兩條弦粗細比例相差太多,內弦太粗、外弦太細,手指在琴弦

上,很明顯感受到兩條弦一緊一鬆,手指按在內弦就像是在跳彈簧床一樣,按在

外弦就像在走鋼索,一個太軟一個太硬,也因為中胡弦實在不適合在二胡使用,

所以只好換掉內弦,而因為外弦是專為二胡設計得弦,所以想繼續嘗試,故延用

外弦。  

  第二次配弦,用敦煌的二泉內弦g 與原來的長城外弦 g1,使用時間為期一個

月左右,敦煌二泉內弦0.513mm 與長城外弦 0.312mm 的粗細差距為 0.201mm,

為所有配弦方法內外弦差距最小的一組。這一次,沒有換掉先前使用的外弦,而

內弦,敦煌二泉內弦與敦煌中胡內弦相差0.108mm,粗細差距很大,相對來說敦

煌二泉內弦變細非常多,以數值來看,兩條弦粗細很接近,應該可以使用,但是

在使用過程中,發覺內弦太細造成音色沒有厚度,而筆者認為內弦的音色應該要

接近中胡、二泉內弦渾厚的音色,所以再次換掉內弦。  

  第三次,用中藝科技的二泉內弦g 與原來的長城外弦 g1,使用時間為期一個

月左右,中藝科技二泉內弦0.614mm 與長城外弦 0.312mm 的粗細差距為

0.302mm,粗細差距與第一次差不多,內弦只差 0.007mm,在使用上明顯感覺到

變細,但是內弦還是有點太粗,演奏時內弦與外弦使用的左手手指力道不同,弦

太軟難以控制,且運弓時的拉推弓會使弦跟著左右擺動。前三次都沒有更換外弦,

想藉由同一條外弦,配置出適合的內弦,但是敦煌長城的外弦是裸鋼絲,而所有

G音的內弦都是纏弦,差距一定會很大,而且敦煌長城外弦在使用了兩個多月後,

演奏至高頻音區時,音色很單薄,稍有刺耳的聲音,一直無法使其減弱或消失,

而內弦雖然比前兩次使用的較細,但是還不夠,希望可以找到再細一點的二泉弦,

所以這次換掉一整套弦,一方面要找出兩條弦差距更小的弦,一方面要找出音色

較為厚實的配弦方式,才能使用。  

  第四次,以同一廠牌的弦做測試,用中藝科技的二泉內弦g 與中藝科技的長

城外弦g1,使用時間為期兩個月左右,中藝科技二泉內弦0.614mm 與中藝長城外

弦0.301mm 的粗細差距為 0.313mm,是所有配弦測試方法中,兩弦粗細差距最

大的,內弦延用上一組配弦的內弦,所以之前內弦的所有問題都還在,外弦是相

較前三次配弦以來最細的一條,但是有金屬聲而且音色太尖銳,所以還是放棄這

一組配弦。原本希望在這一次的配弦,可以以同廠牌、相同製作方法,找出可以

使用的弦,經過測試,中藝科技的兩條弦粗細差距太大,所以筆者想嘗試另一個

廠牌的弦。  

  第五次,以同一廠牌的弦,用星海的二泉內弦g 與星海的長城外弦 g1,使用

時間為期三週左右,星海二泉內弦0.531mm 與星海長城外弦 0.282mm 的粗細差

距為0.249mm,內弦比敦煌二泉弦粗 0.018mm、比敦煌中胡弦細 0.09mm,外弦

是目前最細的,內外弦粗細差距算是比較小的。以粗細差距數值顯示,應該是可

以使用的一組配弦,實際使用上感覺弦的粗細差不多,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內弦

稍細,且音色沒有厚度,而外弦因為太細,音色高亢又尖銳,所以筆者認為這一

組弦,若以數值來看是可以使用,但是單純以音色考量還不夠好,希望可以達到

內弦要厚實但不厚重、外弦要嘹亮不尖銳刺耳。經過兩次同廠牌的弦的測試,筆

者覺得同一廠牌的弦雖然出於同一生產地,但是因為每一條弦的粗細是依照每一

種需求而設計、製作,所以並不能以同一廠牌的弦來做測試。  

  第六次,用凱凱的二泉內弦a 與藍芳芳二胡外弦 a1,兩條弦一起降低一個全

音至g、g1,凱凱二泉內弦0.564mm 與藍芳芳二胡外弦 0.252mm 的粗細差距為

0.312mm,使用時間為期兩個月左右,筆者在閱讀大陸兩篇研究同一首樂曲的論

文前,就已經開始測試這一套配弦方法。兩條弦往下調低一個全音變得比較鬆軟,

加上兩條弦的粗細差距很大,經過實際使用時間的累積,弦慢慢由軟撐緊,但是

不如原本二胡五度定弦的張力,因為這兩條弦原本就是為二胡而設計的二泉、長

城弦,本身就是使用在二胡上,因為要調為g–g1定弦而被迫調鬆,與原本弦的

使用方法不同,是絕對沒辦法撐緊弦,所以想拉快而有力的音符在這套弦是完全

做不到的,所以不適用。  

  第七次,用凱凱的二泉內弦a 與虎丘的二胡外弦 a1,兩條弦一起降低一個全

音至g、g1,凱凱二泉內弦0.564mm 與虎丘二胡外弦 0.259mm 的粗細差距為

0.305mm,使用時間為期三個月左右,內外弦同時調低,但是卻較不鬆軟,內弦

與前一次使用同一條弦,沒有更換,希望可以藉由增加使用時間,讓內弦繼續在

琴上可以撐緊一些,但外弦換了另一廠牌–虎丘二胡外弦,虎丘外弦比藍芳芳外

弦稍粗0.007mm,雖然差距非常小,但是手指放在弦上,不覺得鬆軟,尤其經過

三個月的使用後,兩條弦撐緊了,弦的穩定度比較好,內弦有渾厚的音色且不厚

重,外弦與內弦的音色較為接近,在內外換弦時比較不會太突兀,是目前最合適

的配弦。詳細配弦測試見表10。  

 

表10   八度弦測試表  

筆者在張修竹的論文中,發現她配弦的方法是「外弦⽤用的是普通⼆二胡的外弦, 但是

定⾳音為 G ⾳音,低了⼀一个⼤大⼆二度, 内弦⽤用的是⼆二泉弦的内弦,定⾳音也为 G ⾳音」這個方法

是外弦由A 音調為 G 音、內弦用二泉弦的內弦 G 音,筆者曾經使用這樣的方法一

小段時間,覺得一條為G 弦、一條為 A 弦不太相稱,而且會造成外弦鬆、內弦緊

的狀態。

小結

八度定弦本來就不是二胡原本使用的定弦,所以在配弦方面,需要不斷地嘗

試二泉弦與長城弦,筆者試了七次的配弦方法,得到的結果:弦的粗細比例造成

內外弦鬆緊度的差異,希望內外弦鬆緊度的比例是一致的,所以目前第七套配弦

方式是可行的,但內弦拉奏時的左右擺動幅度還有一點點,所以應該還可以找到

再更好的配弦方式,但是筆者已經幾乎用過所有的G 音的弦,所以只能看將來是

否能有專門為八度二胡定弦而做的專用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