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迺忠《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之分析與詮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關迺忠《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之分析與詮釋"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 表演與傳承組 詮釋報告. 關迺忠《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之 分析與詮釋. 指導教授:林昱廷 教授 研 究 ⽣生:許喬鈞 撰   中華民國⼀一〇六年⼆二⽉月.

(2)

(3) 致. 謝. 時光匆匆,感謝師大民音所的所有老師,讓我學到許多民族音樂領域的課程,與以. 前國樂系的領域不同,但卻是我當初想進入師大民音所就讀的原因。而在論文口試與畢. 業音樂會結束之後,代表著學生身份即將畫下句點。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在我寫. 論文期間,提供我文章撰寫的方向,並教導我如何將使用的各種弦做配置測試,讓我用. 科學數據佐證自己實際使用的情況,也謝謝老師細心地教導我八度定弦二胡在演奏上需. 要注意的地方。其次,要謝謝我的兩位論文口試委員:蔡秉衡教授與桑慧芬教授,感謝. 蔡老師在我大學至研究所期間,關心我的學習狀況,也在口試之後,給予我許多修改的. 建議;感謝桑老師在我撰寫論文期間,給予許多鼓勵與支持,讓我在陷入瓶頸時,時常. 想起老師的話,又燃起撰寫的動力。另外,要特別感謝陳如祁老師、張永欽老師,在我. 撰寫遇到瓶頸時,陳老師給予我許多的建議,而張老師幫我用測量工具測量每一條弦的. 數值,讓我可以不用擔心工具去哪裡找。也有許多以前曾教導過我的老師們,經常幫我. 加油打氣,非常感恩有這麼多老師的關心與協助。最後,當然要感謝最親愛的家人,在. 我身陷迷茫之中拉我一把,也在我撰寫論文期間,給予我許多幫助,謝謝你們的陪伴,. 沒有你們,我的論文不可能完成,愛你們!.  . i  .

(4) 摘  . 要. 關迺忠《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是新加坡華樂團的委託創作,作曲家將古琴. 曲〈胡笳十八拍〉與東漢蔡文姬的人物故事融合在樂曲中,並依照人物故事情節為樂章. 命名「愛恨情仇」 ,這個標題並不是樂章順序,而是稱呼各種情感的慣用語。這首樂曲. 是用八度定弦的二胡演奏,與常用的五度定弦不同,並且引用古琴彈奏方法於二胡演奏. 上,引起筆者研究此作品的興趣。    . 本文的文獻探討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第四二胡協奏曲、作曲家及作品、胡笳十. 八拍與大小胡笳以及二胡定弦定音之相關文獻。而筆者在詮釋部分先做了配弦測試分析,. 將使用的弦做粗細測量,並做內外弦配置的測試分析,然後進行演奏上的詮釋。    . 經過筆者深入研究後,八度定弦並沒有專用的弦,使得在詮釋之前,必須進行弦的. 配置,做了多次的測試,只有一種配弦方式是最穩定、粗細數值最接近、弦鬆緊度最適. 宜的方式。在演奏上,需要模仿古琴的彈奏方法呈現主旋律,樂曲又有許多的大跳音與. 十二音列,在八度定弦的二胡上都需要多加揣摩、思考。二胡的八度定弦樂曲非常少,. 這樣的定弦除了模仿古琴彈奏方法,還能為二胡定弦的發展多一項嘗試,期盼未來能有. 更多二胡定弦的作品與研究。  . 關鍵字:關迺忠、八度定弦、配弦測試  .  . ii  .

(5) Abstract Naizhong Guan's Fourth Erhu Concerto "The Beloved and The Hatred"is a composition commissioned by Singapore Chinese Orchestra. The composer mixid materials into the composition: the Guqin song"Eighteen Songs of a Nomad Flute"and Cai Wenji's story of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song requires musicians to use eighths string-tuning on Erhu to pla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fifths string-tuning. And it merges Guqin playing techniques into Erhu's playing. These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the author is interested in the compositi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will be divided into 4 parts: fourth erhu concerto, the composer and his composition, eighteen songs of a nomad flute, and erhu string-tuning and tone-tuning. The author first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string thicknesses and then focused on playing techniques.      . After   an   in-­‐depth   research, the author found out that only one test method is most stable,. thickness closest, string tightness most suitable in a lot of tests.  During  the  performance, musicians need to imitate Guqin playing mode to show the main theme, the song have a lot of over fifths tone and twelve-tone technique, so the musicians need to ponder of eighths string-tuning Erhu's performance. Eighths string-tuning Erhu songs are very few, this.  . iii  .

(6) string-tuning in addition to imitate Guqin playing mode also have more Erhu string-tuning development attempt.  Looking forward to more Erhu string-tuning compositions and research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Naizhong Guan, Eighths string-tuning, strings match test.  . iv  .

(7) 目. 錄. 目     錄  ..................................................................................................................................  i   圖目錄  ................................................................................................................................  iv   表目錄  .................................................................................................................................  v   譜目錄  ................................................................................................................................  v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0   第二章   作曲家生平與樂曲創作背景  .................................................................  22   第一節   作曲家生平  ..........................................................................................  22   第二節   樂團工作經歷  .....................................................................................  25   第三節   創作理念  ...............................................................................................  26   第四節   《第四二胡協奏曲》創作背景  ...................................................  27  .  . i  .

(8) 第五節   蔡文姬與〈胡笳十八拍〉  ............................................................  29   第六節   二胡定弦定音的概況  ......................................................................  35   第三章   《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樂曲分析  ...................................  39   第一節   結構分析  ...............................................................................................  40   第二節   旋律分析  ...............................................................................................  48   第三節   和聲分析  ...............................................................................................  62   第四章   《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樂曲詮釋  ...................................  76   第一節   配弦測試分析  .....................................................................................  76   第二節   第一樂章〈序曲〉  ...........................................................................  83   第三節   第二樂章〈戰亂〉  ...........................................................................  89   第四節   第三樂章〈恨與愛〉  ......................................................................  93   第五節   第四樂章〈情與責〉  ......................................................................  98   第五章   結論  ................................................................................................................  103   參考資料  ........................................................................................................................  108   附錄一   二胡五度定弦作品表  .............................................................................  115  .  . ii  .

(9) 附錄二   二胡四度定弦作品表  .............................................................................  131   附錄三   二胡八度定弦作品表  .............................................................................  132        .  . iii  .

(10) 圖目錄 圖 1. 研究步驟圖 .......................................................................................... 19.  .  . iv  .

(11) 表目錄 表 1     工尺譜調名對應西洋調  ...............................................................................  37   表 2     二胡的定弦及定音音高–五度定弦  .........................................................  37   表 3     二胡的定弦及定音音高–四度定弦  .........................................................  37   表 4     二胡的定弦及定音音高–八度定弦  .........................................................  38   表5. 第一樂章〈序曲〉曲式結構表  ................................................................  42  . 表 6     第二樂章〈戰亂〉曲式結構表  ................................................................  44   表 7     第三樂章〈恨與愛〉曲式結構表  ...........................................................  46   表 8     第四樂章〈情與責〉曲式結構表  ...........................................................  48   表 9     弦的三端點粗細測量  ....................................................................................  77   表 10   八度弦測試表  ..................................................................................................  82    .    .  . v  .

(12) 譜目錄 譜例   1     〈胡笳十八拍〉動機  .............................................................................  41   譜例   2     〈胡笳十八拍〉第一拍主旋律  ..........................................................  41   譜例   3     〈胡笳十八拍〉之動機運用  ...............................................................  49   譜例   4     〈胡笳十八拍〉第九拍〈刺血寫書〉中的旋律  ........................  50   譜例   5     二胡樂句 19~31 小節  ..........................................................................  50   譜例   6     〈胡笳十八拍〉第一拍素材引用  .....................................................  51   譜例   7     〈胡笳十八拍〉第一拍主旋律(1~13 小節)  ........................  51   譜例   8     再現 B 樂句(141~155 小節)  .......................................................  52   譜例   9     第二樂章快板主題    ................................................................................  53   譜例   10     C 樂段模進  ...............................................................................................  54   譜例   11     八度大跳音模進變奏  ...........................................................................  55   譜例   12     十二音列  ...................................................................................................  55   譜例   13     B 樂段模進與變奏  ................................................................................  56   譜例   14     C 樂段模進轉調  .....................................................................................  57   譜例   15     F 大調三連音模進  .................................................................................  58  .  . vi  .

(13) 譜例   16     引用第一樂章的 A 樂句  .....................................................................  58   譜例   17     B 樂句引用第二樂章 D 樂句  ............................................................  59   譜例   18     C 樂段模進轉調與變奏  .......................................................................  59   譜例   19     引用第一樂章的主旋律  ......................................................................  60   譜例   20     引用第二樂章 C 樂段的旋律做變奏  .............................................  61   譜例   21     運用骨幹音做模進變奏  ......................................................................  62   譜例   22     半音階上行  ..............................................................................................  62   譜例   23     以動機為主音的變化和弦  .................................................................  63   譜例   24     一級與三級三和弦、模仿古琴滑奏  .............................................  64   譜例   25     呈現沈重步伐感覺的三和弦  ............................................................  65   譜例   26     四個和弦銜接 G 小調一級  ................................................................  65   譜例   27     快板主旋律部份和弦進行  .................................................................  67   譜例   28     鋼琴以三和弦方式彈奏二胡旋律  ..................................................  68   譜例   29     用六級小七和弦呈現場景的轉換  ..................................................  69   譜例   30     連續七和弦  ..............................................................................................  70   譜例   31     運用三和弦接七和弦帶入二胡十二音列  ....................................  71  .  . vii  .

(14) 譜例   32     運用連續的三和弦  ................................................................................  72   譜例   33     全部使用大三和弦中間夾雜旋律線  .............................................  73   譜例   34     使用小調的小七和弦與半減七和弦  .............................................  74   譜例   35     再現第一樂章主旋律  ...........................................................................  75   譜例   36     二胡模仿琴歌的滑音  ...........................................................................  85   譜例   37     古琴滑音位置  .........................................................................................  85   譜例   38     右手爆發力製造緊張感  ......................................................................  86   譜例   39     用三十二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呈現推來推去的感覺  ...........  87   譜例   40     連續三個低音模仿軍隊從遠處而來  .............................................  88   譜例   41     換弓要有點黏性  ....................................................................................  88   譜例   42     切分節奏、八度大跳音  ......................................................................  90   譜例   43     十六分音符半音上下行都要重音  ..................................................  91   譜例   44     不規則十二音列  ....................................................................................  92   譜例   45     模進轉調時弓要輕拉,左手要輕按  .............................................  93   譜例   46     引用第二樂章 C 樂段  ..........................................................................  94   譜例   47     C 小調模仿十二音列音形  ..................................................................  95  .  . viii  .

(15) 譜例   48     模仿古琴彈奏泛音  ................................................................................  96   譜例   49     有規律的十二音列  ................................................................................  96   譜例   50     運用擴張指法在同一把位演奏  .......................................................  97   譜例   51     用節拍器打分割拍  ................................................................................  98   譜例   52     3/8 拍中的附點拍子要算清楚  ........................................................  99   譜例   53     依照音形安排音要使用哪一條弦  ..................................................  99   譜例   54     滑音方式與第一樂章主旋律相同  ................................................  100   譜例   55     高音區的音不要有雜音  ....................................................................  101   譜例   56     每一組半音階上行要由慢漸快  .....................................................  102  .  . ix  .

(16)  . x  .

(1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 研究動機.  . 在各項中國樂器之中,擦弦樂器是較晚開始發展的,但是卻比其他樂器發展. 得快。早期的二胡只用一個把位演奏,使得音樂沒有音高變化,並且只在戲曲表. 演或地方音樂表演中擔任伴奏的角色。清末民初時,音樂家周少梅,開始思考二 胡的發展,增加了二胡的把位至第三把位,1這樣的改革一方面可以擴展音域,一. 方面可以使二胡有更多的音樂表現。在周少梅之後,一位受西式音樂教育的音樂 家–劉天華,繼續擴展把位至第五把位,2並改進二胡的記譜法、吸收小提琴的演 奏方法,3創作了十首二胡獨奏曲,也因為這些獨奏曲的出現,二胡開始演奏有技. 巧性的樂曲,並可以單獨在舞台上演奏樂曲,這樣的改變不僅跳脫傳統演奏形式,. 也為二胡開創了新的里程。  . 二胡早期以五度定弦,定音音高會隨著需要而改變,究竟什麼原因將定弦定 為純五度關係,目前無法而知。現今使用的 d1–a1 定音,文獻資料顯示為劉天華依.                                                                                                                .            . 1  . 喬建中、楊光熊   主編,〈文論篇–樂人〉,《華樂大典》:421。  . 2  . 朱朝富,〈論劉天華對二胡藝術的貢獻〉,《音樂探索》No.3:29–30。  . 3  . 喬建中、楊光熊   主編,〈文論篇–樂人〉,《華樂大典》:422。   1  .

(18) 照小提琴中間兩條弦,而將二胡音高確立。4有關二胡五度定弦的原委,因無法找 到相關文獻,無以推論。     在胡琴類樂器中,與二胡形制類似並使用五度定弦的樂器很多,有板胡、京. 胡、高胡、二胡、中胡、四胡、馬骨胡、角胡、大筒……等等,有些樂器會因為 樂曲的使用,而改變定音,如:板胡《大起板》 、 《大姑娘美》用 d2–a2、 《秦腔牌子 曲》a1–e2;京胡在戲曲曲牌伴奏中,經常使用四種定音:g2–d3(二黃),c2–g2(反 二黃)、a2–e3(西皮)、d2–a2(反西皮),如:《小開門》用 d2–a2 演奏、《夜深 沉》用 a2–e3 演奏;高胡現今通常訂為 g1–d2,也有 a1–e2,如:《一葉蘭》就用 a1– e2 演奏;二胡的五度定音有八種:c1–g1、d1–a1、e1–b1、f–c1、g–d1、a–e1、bb–f1、 b–f1#,如: 《長城隨想曲》用 c1–g1、 《流波曲》用 e1–b1、 《四方曲》用 f–c1、 《二泉 映月》用 g–d1、《西域隨想》用 a–e1、《如來夢套曲:地–醉客伏泥》用 bb–f1、《慢 三六–二重奏》二胡第二聲部 b–f1#;中胡常用的定音為 g–d1 定音,但是還是有《長 干行組曲(一)》用 a–e1、《草原牧歌》用 b–f1#,這樣定音的曲目並不多;四胡用 g–d1–g–d1,馬尾弓會分為兩撮,分別置於 g–d1 和 g–d1 之間,當演奏 G 音時, 同時也會有另一個 G 音。有些樂器是特定地區特有的樂器,如:馬骨胡用馬的大 腿骨製琴筒,定音為 a1–e2,流行於壯族;角胡用牛角製成琴筒,定音為 a1–e2,流                                                                                                                    . 4  . 董榕森,《劉天華南胡音樂研究》,臺北學藝出版社:73。   2  .

(19) 行於廣西;大筒用竹製琴筒、琴桿,定音為 d1–a1,是湖南花鼓戲的主要伴奏樂器。 5  . 而二胡的五度定弦不只有 d1–a1 定音,也有 c1–g1 等多種定音的方式,除了五. 度定弦,亦有四度定弦與八度定弦,但是以四度、八度定弦的樂曲非常少見。經 過蒐集到的資料,五度定弦目前筆者找到兩百多首作品,幾乎都是 d1–a1 定音,早. 期剛開始有二胡獨奏樂曲時,也用同樣的定音,可見這樣的定音方式已經使用很. 長一段時間,甚至有許多作曲家習慣以這樣的定音創作新作品,詳細五度定弦作 品整理詳見附錄。四度定弦的作品大多為蒙古的民歌改編,如: 《贊歌》c1–f1、 《憶. 親人》e–a 模仿馬頭琴的聲音而作,所以四度定弦的樂曲很少見。八度定弦的作品 有七首,作曲家孫文明創作了三首: 《人靜安心》c–c1、 《送聽》d–d1、 《夜靜簫聲》 f–f1;劉文金《如來夢》套曲中有兩首:第四首《風–巡山少年》g–g1、第七首《識 –夸克》g–g1;關迺忠兩首協奏曲:《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g–g1 及《第五二 胡協奏曲–辛亥百年祭》g–g1。. 二胡會有不同的定弦方式,是受到其他樂器的影響,透過不同的定音,去模. 仿另一項樂器的聲音,才有了四度、五度、八度的定弦方式。. 而筆者選擇《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這首作品,主要想要跳脫二胡的常                                                                                                                 5  .  . 陳坤鵬,〈二胡的歷史源流及同類樂器〉,《民族藝術》,第 3 期:52–57。 3  .

(20) 規定弦,嘗試演奏八度定弦的作品。其次,因為筆者喜好有故事性的樂曲,而這. 首作品的創作背景為東漢蔡文姬一生坎坷、顛沛流離的故事,也採用蔡文姬所寫 的琴歌《胡笳十八拍》以及古琴曲《大胡笳》與《小胡笳》作為素材,並以 g–g1. 八度弦擴展原五度弦音域的限制,結合古琴彈奏方法,以呈現出古琴的韻味。此. 曲富有故事性又採用古琴曲作為素材,若要完整演繹出樂曲的意涵,必須要深入. 了解故事背景,才能將情感融入在樂曲中。筆者在深入研究此作品前,對這首樂. 曲使用哪些創作手法、樂曲結構,以及如何以八度定弦的樂曲詮釋「愛恨情仇」,. 讓筆者產生研究的動機。  . 二、 研究目的  .  . 綜合上述,筆者希望能透過以下幾點,能更深入了解樂曲各方面所含的意義。  . (一). 了解這首作品的創作動機、手法及素材的運用。  . (二). 對人物故事、樂曲做分析,有助於進行樂曲詮釋。  . (三). 目前市面上沒有為八度定弦專門訂製的弦,因此,要在現有弦的基礎上. 找到最佳的配弦方式,並將使用的弦進行粗細的測量,根據測量數值,. 予以佐證實際使用情況。  . (四).  . 蒐集二胡各種定弦定音的樂曲,並依照定弦將其列表整理。  . 4  .

(21) (五). 古琴的演奏語法,如何能在二胡的演奏上實踐。  . 第二節 文獻探討  . 筆者多方蒐集臺灣及大陸出版的書籍、期刊、論文與影音資料,並將蒐集到. 的資料,歸類為四種:第四二胡協奏曲相關文獻、作曲家及作品相關文獻、胡笳. 十八拍與大小胡笳相關文獻、二胡定弦定音相關文獻。  . 一、 《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之相關文獻  . 《第四二胡協奏曲》是 2008 年由新加坡華樂團委託關迺忠創作的作品,但是 第一篇關於這首作品的文獻資料是 2011 年張修竹的論文,筆者一共找到三篇相關. 論文、一篇期刊,其中一篇論文是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的碩士論文。. 張修竹《關迺忠《第四二胡協奏曲》研究》在創作背景的部分,將《第四二. 胡協奏曲》做概略介紹,並將樂曲素材「胡笳十八拍」以及蔡文姬做詳細的介紹, 也引用很多專書佐證。其中,在創作背景的部分,提到了「《胡笳⼗十⼋八拍》是蔡琰 ⽤用胡笳⼗十⼋八拍的⾳音調翻⼊入古琴中⽽而創作的具有新穎⾵風格的⾳音樂」6這句話是指「胡 笳十八拍」是根據匈奴樂器–胡笳的特點而創作的,將胡笳的音調翻入古琴演奏,. 而有的書上指蔡文姬單純將她一生的坎坷流離寫成琴曲,在文學方面,還未能證.                                                                                                                    . 6  . 張修竹,〈關迺忠《第四二胡協奏曲》研究〉,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1。 5  .

(22) 實胡笳十八拍為蔡文姬所作,所以這方面不多加評述。而在樂曲分析的部分,提. 到作曲家會使用八度定弦,靈感來源於孫文明的《彈樂》 ,文中提到「外弦是⽤用普 通的⼆二胡外弦,但是降為 G ⾳音;內弦是⽤用⼆二泉弦的內弦,定⾳音也為 G ⾳音,正好與 外弦形成⼀一個⼋八度」7這句話使筆者在配弦方面的難題解決了一半,因為二胡沒有 八度定弦的弦,所以在弦的搭配方面很困擾,有了這樣的資料,在配弦方面就輕. 鬆許多,然而在這篇論文中沒有看到任何訪談紀錄,但是筆者猜測這句話應該是. 從訪談資料而來,只是無法確定訪談者。接著,樂曲分析部分沒有將樂曲分析及. 詮釋分析分開章節,只用一個章節去做綜合分析,但是在此部分很細心地將胡笳. 十八拍的唱詞配上音符,對照第一樂章《序》引用的古琴《胡笳十八拍》第一拍. 的旋律做成譜例,可以清楚的對照旋律及唱詞,然而文中提到的詮釋手法皆使用. 交響樂團伴奏版本,譜例卻放鋼琴伴奏版本,兩種版本的音響效果不同,詮釋的. 處理方法也不同,應該要統一用版本。在這篇論文中,對樂曲背景、人物故事以. 及對照古琴旋律的譜例都做得非常詳細,只是在引用譜例的部分很可惜,很明白. 地寫出她選用的樂譜是在華音網下載的,剪貼過後的譜例大小一致、整齊、方便. 閱讀,但是沒有在譜例上圈選出要說明的地方,若是能選用出版樂譜或是向作曲. 家索取樂譜會更好。                                                                                                                    . 7  . 同上。     6  .

(23) 劉黎《《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的創作與演奏》將這首樂曲的創作來源. 分為作曲家生平及蔡文姬的介紹,撰寫者這樣的寫作方法,可能有他的考量,但. 筆者認為蔡文姬的介紹這部分,可以另闢獨立的一個章節做完整介紹,才不會有. 資料混亂的感覺。接著,進入音樂演奏分析時,在音高上面沒有用實際音高或音 名的寫法,而是用數字代替音高,如:2 為 D 音,所以在閱讀文章時,突然出現 數字 2,若沒有數字譜的基本概念,會看不懂 2 代表的意思,應該改為實際音高的 寫法(如:d1),才能更明確知道哪些音在演奏上需要哪些技巧與情感。而譜例方. 面,非常的模糊、顏色偏淡,也沒有標上小節數,不利於閱讀。另外,此篇論文. 有個新議題「由《第四二胡協奏曲》引發的二度創作的思考」 ,而第一節是樂曲的. 創作藝術價值,文中提到「關迺忠原本想寫低⾳音⼆二胡定弦,但是宋⾶飛建議可以⼤大 膽嘗試⼋八度定弦,並演奏了孫⽂文明、︑、劉⽂文⾦金創作的四⾸首⼋八度定弦作品,以及展⽰示 了理論可⾏行的技法,堅定了作者創作這⾸首⼋八度定弦作品的決⼼心和信⼼心」8這段話同 樣在《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專輯裡,一段關迺忠親自描述創作背景的影. 片中有說到這句話。另外,因撰寫者在摘要及創作藝術價值的文章中,都提及「⼆二 胡的⼋八度定弦,是借鑑與模仿古琴與⾺馬頭琴的技法,描繪蒙古草原的⾃自然⾵風情與 蔡⽂文姬的⼈人物刻畫故事」但是筆者在這篇論文中,沒有看到任何關於古琴或馬頭                                                                                                                    . 8  . 劉黎,〈《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的創作與演奏〉,中國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1。 7  .

(24) 琴的任何介紹或技法的引用,筆者認為撰寫者可以從這方面著手進行修改,讓前. 後文一致性。 紀凱鐘《關迺忠《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之研究》9在 2016 年 6 月口考, 與筆者論文研究對象相同、日期最接近的一本論文,但是截至 10 月為止,在臺灣. 碩博士論文系統上只能查詢到基本的論文資料,沒有顯示是否公開電子全文或紙. 本論文,所以筆者只能依照其目次做探討。這篇論文的目次非常簡潔扼要,沒有. 獨立章節研究樂曲素材,也沒有研究二胡定弦,只有簡短的緒論及作曲家介紹,. 就開始進入樂曲分析及樂曲詮釋部分。所以筆者將會深入探討定弦、定音與配弦. 方法,也會將樂曲使用的素材做較全面性的介紹。. 趙冬梅〈樂由心生、至情至性–關迺忠與他的二胡協奏曲〉大略介紹了所有. 關迺忠的二胡協奏曲,當中也提到. 「第四⼆二胡協奏曲的四個樂章沒有按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進⾏行敘事,⽽而是從蔡 ⽂文姬⼀一⽣生的悲苦命運中,提出最⽭矛盾衝突的部分,以此塑造⼀一位⾝身處亂世的 才⼥女,在拋夫捨⼦子與家國情懷之間,飽受折磨的悲劇形象。︒。第⼀一樂章以琴歌 《胡笳⼗十⼋八拍》的旋律在⼆二胡上奏出,講述著淪落匈奴的蔡⽂文姬內⼼心深處的.                                                                                                                . 9   紀凱鐘,   〈關迺忠《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 士論文,2016。  .  . 8  .

(25) 痛苦,及對祖國的思念之情;第⼆二樂章以快速的急板描繪戰場廝殺的場景; 第三樂章表現出蔡⽂文姬的愛恨糾結;第四樂章再現《胡笳⼗十⼋八拍》旋律作為 樂曲的結尾,透過調性的變化,呈現不同的⾊色彩,是對⽂文姬歸漢後對⽂文化貢 獻的頌揚」10 這筆資料是目前為止,樂曲解說最詳細的資料,不僅將各樂章所代表的情感、場. 景一一說明,並說明八度定弦可以使內弦有更為深沈、渾厚的音色,與外弦形成. 音樂色彩上的反差,做大跳音旋律時也更加方便。. 二、 作曲家及作品相關文獻  . 這部份的相關文獻眾多,筆者將提出幾個論點描述各篇文章的優點與可改進. 的地方。. (一)闡述作曲家生平及創作歷程. 各篇文章對作曲家的描述都不太一樣,大致上,所有的資料都將關迺忠的介. 紹分為三個或四個階段描述,有的用地域性做區分,如:常遠的《概論關迺忠的 藝術道路與二胡創作》11、張修竹《關迺忠《第四二胡協奏曲》研究》就分為四個. 階段:早期創作、在香港時期的創作、在臺灣時期的創作、定居加拿大之後的創                                                                                                                . 10   趙冬梅,   〈樂由心生、至情至性–關迺忠與他的二胡協奏曲〉,《中國音樂》第 3 期:61– 67。     11 常遠, 〈概論關迺忠的藝術道路與二胡創作〉,天津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9。  .  . 9  .

(26) 作,並在每一個階段都提出一兩首當時創作的作品,並簡述當時期的情況;也有 分為三個階段的,如:周宜穎的《關迺忠《第一二胡協奏曲》之研究》12、羅伊婷 《關迺忠二胡協奏曲《風雨思秋》之分析與詮釋》13都將作曲家的創作過程,依據. 梁茂春的著作《香港作曲家–三十至九十年代》 ,分為:在大陸的早期創作、在香. 港的創作、移居加拿大的創作,其中描述作曲家在各地樂團工作的經歷。. 另外,也有用經歷描述的方式,如:黃湞琪《關迺忠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 之研究》14在作曲家生平的部分,分為四個部分:學習背景、工作經歷、創作理念、. 樂曲創作背景,黃湞琪先介紹關迺忠在學時期最早的老師,並說明其創作思維的. 嚴謹,是從小受到德國正統音樂教育的影響,並介紹作曲家的老師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及蕭友梅的姪女–蕭淑嫻,也提到關迺忠的作品以中西合璧為其中一. 大特色,雖然沒有提到關迺忠的作品,卻提到許多資料沒提到的「關迺忠的老師」. 這部份。. 以上提到的幾篇論文都是筆者覺得撰寫方式較好的文章,但是創作歷程部分,. 常遠在其論文中引用他人訪談關迺忠的資料,篇幅過大,有些不太妥當。                                                                                                                 12   周宜穎,   〈關迺忠《第一二胡協奏曲》之研究〉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7。   13   羅伊婷,   〈關迺忠二胡協奏曲《風雨思秋》之分析與詮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 究所碩士論文,2013。   14   黃湞琪,   〈關迺忠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8。  .  . 10  .

(27) (二)與關迺忠作品相關的重要資料. 常遠《概論關迺忠的藝術道路與二胡創作》在附錄中有個很棒的表格,列出. 關迺忠創作的所有作品及其演出形式、委託創作者與收錄的專輯名稱,製作成作. 品年表,是一份非常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只有一個作品資料沒有按照年份統整,. 但是整體上資料是完整的;而周宜穎《關迺忠《第一二胡協奏曲》之研究》找到. 四張收錄《第一二胡協奏曲》的專輯及四場現場演奏的錄音,也找到一篇黃安源. 親自寫的文章〈首演關迺忠的第一二胡協奏曲花絮〉 ,裡面記載了幾場重要演出資. 料,以及幾張專輯的錄製。. 三、 胡笳十八拍相關文獻  . (一)文字資料    . 作曲家寫的樂曲簡介上寫到:「這⾸首協奏曲中吸收了琴歌《胡笳⼗十⼋八拍》、︑、琴. 曲《⼤大胡笳》、︑、《⼩小胡笳》的素材,並⽤用蔡⽂文姬做為藍本創作了這⾸首《第四⼆二胡協 奏曲》」 。15這首樂曲是藉由蔡文姬一生坎坷、顛沛流離的經歷,創作四個樂章的協 奏曲,並引用琴歌《胡笳十八拍》的第一拍與第九拍的旋律做為動機,因此,筆. 者蒐集了《胡笳十八拍》的相關文獻,藉以了解樂曲所要表達的人物性格與情感.                                                                                                                    . 15  . 王少民、吳海文,〈樂曲解說〉,《愛恨情仇–第四二胡協奏曲教學》,2013。CD、DVD。     11  .

(28) 的轉變。因大陸對於「胡笳十八拍」這個詞的期刊眾多,有的只談論源流考證,. 有的談及對胡笳十八拍的心理蘊含,而筆者在下面只提出與琴歌《胡笳十八拍》. 及胡笳十八拍詩詞相關文獻資料。 1.. 胡笳十八拍 周國安、王愛華〈蔡琰与琴歌《胡笳十八拍》〉16、施慧〈感傷嵯嘆–胡笳十. 八拍〉17都是從蔡文姬開始介紹,並介紹琴歌《胡笳十八拍》的十八段感情內容分. 段歸類,也將琴歌第一拍的旋律用簡譜呈現出來,簡單易懂,也做了樂曲整體上 的詮釋分析;張卓《琴歌–《胡笳十八拍》研究》18此篇論文將找到的所有相關期. 刊列表整理,蒐集到的琴歌樂譜也列表整理,並分別說明出處、出版社等資訊,. 也把找到大小胡笳的琴譜版本列表做分析。其中,撰寫者把有收錄琴歌《胡笳十. 八拍》的兩種版本樂譜做減字譜差異比較表,也將譜例對上唱詞及兩種減字譜做. 對照,接著,又做曲式、詮釋的詳細分析,也將蒐集到的「胡笳」做一總表;牟 豔麗〈胡笳十八拍詩樂辨析〉19將琴歌《胡笳十八拍》各段之間的旋律關係以及音.                                                                                                                 16. 周國安、王愛華,〈蔡琰与琴歌《胡笳十八拍》〉,《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六期:82–. 17  . 施慧,〈感傷嵯嘆–胡笳十八拍〉,《雲嶺歌聲》第一期:63–64。. 18. 張卓,〈琴歌–《胡笳十八拍》研究〉,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10。. 19. 牟豔麗,〈胡笳十八拍詩樂辨析〉,《北方音樂》第一期:129–130。. 83。    .  . 12  .

(29) 樂特點製作成表格分析,非常簡單明瞭,馬上就能知道哪幾段相互關聯,是筆者. 非常需要的參考資料。 2.. 大胡笳、小胡笳 吳葉〈從琴曲《大胡笳》、《小胡笳》試探漢唐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音調〉20介. 紹了大小胡笳的源流以及出處,並探討〈大胡笳〉十八段與〈小胡笳〉十九段之. 作者、內容分別考證。 吳婧〈古琴《胡笳》曲研究〉21是一本詳細研究、分析〈大胡笳〉、〈小胡笳〉、. 〈胡笳十八拍〉的歷史源流,並研究收錄琴譜各版本的差異及分析旋律差異,非. 常詳盡,令筆者佩服。. 因為筆者想要找的資料主要為〈胡笳十八拍〉,綜合上述文章,筆者認為張. 卓的論文是筆者目前找到關於琴歌《胡笳十八拍》最為詳盡的資料。. (二)影音資料. 目前已出版的古琴譜與古琴專輯不多,提及《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 八拍》的專輯,筆者目前找到三張專輯,分別有 CD 與 DVD 形式, 《簫聲琴韻》 〈胡.                                                                                                                . 20   吳葉,〈從琴曲《大胡笳》、《小胡笳》試探漢唐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音調〉《中國音樂學》   第一期:32–42。   21   吳婧,〈古琴《胡笳》曲研究〉,武漢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7。    .  . 13  .

(30) 笳十八拍〉 ,22CD; 《陽關三疊》 〈胡笳十八拍〉 、 〈小胡笳〉 ,23CD; 《吳文光古琴精 選(下)》〈小胡笳〉、〈大胡笳〉、〈胡笳十八拍〉,DVD。24    . 在《陽關三疊》這張專輯裡的〈胡笳十八拍〉是節選《五知齋琴譜》裡的第. 十拍、第十二拍,一開頭先將第十拍的結尾演奏一遍後再從第十拍一開頭演奏,. 有琴聲配歌詞,是琴歌的版本,然後跳至第十二拍唱完,與《古琴曲集》第一集. 中的〈胡笳十八拍〉的譜相同版本、相同旋律,剛好都是許健記譜,但是另一首. 〈小胡笳〉的部分因為筆者沒有找到〈小胡笳〉的古琴譜,只能透過聽音觀察不. 同之處,但可以知道的是,骨幹音與〈胡笳十八拍〉相似。    . 在《簫聲琴韻》裡的〈胡笳十八拍〉是節選明代孫丕顯《琴適》 ,而最早記載. 〈胡笳十八拍〉歌詞搭配琴譜的琴歌版本是明代的《綠綺新聲》25與《琴適》,筆. 者只有找到《綠綺新聲》的減字譜搭配歌詞的文獻資料,與這張專輯裡的是《琴. 適》的版本出處不同,但是在吳婧的論文中寫到「現〈胡笳⼗十⼋八拍〉琴歌琴譜僅 ⾒見明萬曆三⼗十九年孫丕顯《琴適》 ,由於三⼗十年代上海中華書局編印的《叢書集成》                                                                                                                    .  . 22  .  . 23  . 香港雨果有限公司發行,《簫聲琴韻》,〈胡笳十八拍〉,2001。CD。   香港雨果有限公司發行,《陽關三疊》,〈胡笳十八拍〉、〈小胡笳〉,2001。CD。  . 24   龍音製作有限公司發行,   《吳文光古琴精選(下)》 , 〈小胡笳〉 、 〈大胡笳〉 、 〈胡笳十八拍〉, 2004。DVD。     25   徐時琪,   《夷門廣牘》一百六十七卷五十三冊〈綠綺新聲〉卷三,明萬曆金陵荊山書林刊 本,1573。    .  . 14  .

(31) 所收錄的《夷⾨門廣牘》本《綠綺新聲》 ,有〈胡笳⼗十⼋八拍〉的全部樂譜,並且明確 地⽤用純律調弦法記寫的古譜……《綠綺新聲》與《琴適》本完全⼀一致」26所以筆者 以《綠綺新聲》卷三中的〈胡笳十八拍〉琴歌譜(歌詞旁註減字譜) ,對照這張專. 輯中收錄《琴適》的〈胡笳十八拍〉,使用的調與旋律都是相同的。    . 《吳文光古琴精選(下)》27裡面收錄三首胡笳曲,其中的〈胡笳十八拍〉是. 用《五知齋琴譜》的版本,是吳文光彈琴的影片檔,彈奏完整一首曲子,可以近. 距離觀察到古琴演奏法。    . 第四二胡協奏曲專輯只有《愛恨情仇–第四二胡協奏曲教學》28CD、DVD,有. 關迺忠親自介紹樂曲的影片,以及宋飛的演奏技巧解說及演奏錄音檔與影片,是. 第四二胡協奏曲的重要影音資料。    . 〈第四二胡協奏曲〉引用的〈胡笳十八拍〉第一拍旋律,經過筆者分析後,. 是引用《琴適》或《綠綺新聲》的版本,但是筆者找到的古琴譜、專輯幾乎都是. 《五知齋琴譜》或《神奇密譜》的版本,只有《簫聲琴韻》這張專輯的〈胡笳十. 八拍〉才是符合樂曲引用的版本,但是沒有古琴譜可以對照〈第四二胡協奏曲〉. 的旋律,筆者只能藉由聽音採譜後,取得〈胡笳十八拍〉第一拍的主旋律對應二                                                                                                                .          . 26   27  . 吳婧,〈古琴《胡笳》曲研究〉,武漢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7。 龍音製作有限公司發行,《吳文光古琴精選(下)》,2004,DVD。  . 28  . 王少民、吳海文, 〈關迺忠樂曲創作背景〉 , 《愛恨情仇–第四二胡協奏曲教學》 ,2013,DVD。   15  .

(32) 胡譜。  . 四、 二胡定弦定音相關文獻.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與二胡起源相關的文獻非常多,但大致上都是樂器形. 制、由宋代開始至今流傳下來的名稱……等等,但是提及二胡五度定音部分的文. 獻非常少,有兩篇是關於五度定音的起源:陳振鐸《關於二胡的定弦音高》「⼆二 胡空弦定D、︑、A,是從劉天華先⽣生以「⼩小⼯工調」定弦(內弦為d1,外弦為a1)⽽而來。︒。」 29. 另一篇是吳夢忠《二胡音域的擴大及音質的提高》「⼆二胡空弦之定D、︑、A,是從. 劉天華先⽣生開始以「⼩小⼯工调」定弦(内弦相當於d1,外弦相當於a1)⽽而來的。︒。當年 劉天華先⽣生把⼆二胡弦定為d1 a1⾳音, 也有利⽤用⼩小提琴奏⼆二胡曲的想法, 因⼩小提琴中間 兩條弦定的正是d1 a1。︒。」30這兩篇都寫劉天華是定d1 a1定音的人,也因為沒有找到 其他五度定音的資料,所以筆者只能暫時以劉天華作為定音確立者。而定弦起源. 的部分,資料非常少,目前找到的資料為董榕森《劉天華南胡音樂研究》「劉天 華為了建⽴立南胡的獨⽴立性格和特有⾵風格,將南胡的定弦固定為D、︑、A兩⾳音。︒。」31.                                                                                                                .      . 29  . 陳振鐸,〈關於二胡的定弦〉《樂器》第 4 期:21。  . 30  . 吳夢忠,〈二胡音域的擴大及音質的提高〉《宜春學院學報》第 12 期:61–63。.  . 31  . 董榕森,《劉天華南胡音樂研究》,臺北學藝出版社:55。  .  . 16  .

(33)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發現關於二胡定音定弦的書籍、文獻極少,僅有一本. 書籍及幾篇期刊文章內容提及,難以佐證二胡定弦的起源,因此筆者在這部分,. 只能將過去至現今之五度定音資料整理列表。.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 研究方法  . (一)資料蒐集法    . 本研究以《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為主題,透過國內外期刊論文網、. 圖書館以及樂譜、影音資料的蒐集,將方法分為三個重點:與作品相關的資料、. 胡笳十八拍、二胡定音定弦。第一, 《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這個部分,需. 要蒐集蔡文姬的故事、國內外研究此議題的文獻以及影音資料;第二,此作品引. 用的素材–胡笳十八拍,現今為一首古琴的琴歌,最初是一首用胡笳吹奏的樂曲,. 是蔡文姬寫的曲子,所以筆者需要蒐集與胡笳十八拍相關的文獻以及影音資料;. 第三,二胡的定音定弦的相關文獻不多,可以做為參考資料的也不多,在資料缺. 乏的情況下,盡量找出二胡定音定弦的相關文獻。  . (二)歸納法      . 將蒐集到的資料再細分,歸類於胡笳十八拍、作品本身、作曲家、二胡定音 17  .

(34) 定弦這四個類別,並作統整及分析,做為參考的依據。  . (三)樂曲分析    . 經過資料分析後,深入瞭解樂曲的創作動機以及使用的素材,進行樂曲的曲. 式分析,針對節奏、旋律、和聲三個部份分析。  . (四)影音觀察法    . 蒐集古琴專輯與樂譜,並對照古琴樂譜與音樂檔,觀察不同演奏者演奏同一. 首樂曲的差異性,從中學習古琴演奏語法,應用在演奏上。  . (五)樂曲詮釋    . 透過作曲家對這首作品的想法、創作背景以及人物故事背景,將人物的情感. 放在樂曲中,嘗試在演奏中表達「愛恨情仇」的情感。筆者在此部分會針對樂曲. 演奏技巧較困難的部分加以說明。  . 二、 研究步驟    . 筆者在選定主題之前,設定具有故事性的樂曲為研究方向,經過大量樂曲的. 蒐集後,選定筆者認為具有研究價值與故事性的主題,開始進行樂曲相關資料、. 人物故事背景等相關資料的蒐集,接著將資料歸類、整理,並作樂曲分析及樂曲 詮釋。研究步驟如下圖 1:  .  . 18  .

(35) 選定研究主題  . 蒐集相關資料  . 歸納整理資料  . 樂曲分析  . 觀察古琴演奏語法  . 樂曲詮釋  . 撰寫報告  . 修正  . 定稿  .   圖   1     研究步驟圖    .  . 19  .

(3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 本文研究對象為關迺忠的《第四二胡協奏–愛恨情仇》,完成於 2008 年,首. 演於新加坡,當時的伴奏形式為交響樂團,另外也有出版的樂譜是鋼琴伴奏版本。. 這兩種版本,二胡獨奏部份的樂譜是相同的,但是並沒有出版交響樂團版本的譜,. 因此筆者受限於研究資料之取得,針對鋼琴伴奏的版本做研究。    . 此外,筆者搜尋到《第四二胡協奏–愛恨情仇》的出版影音資料,有教學影. 片及鋼琴伴奏的音樂檔,也有作曲家創作背景介紹與樂曲解說,於 2013 年出版。 這首作品以 g–g1 八度為定弦,而市面上又沒有專用的八度弦可以使用,只能透過 同為 g 音的弦做配置,所以筆者蒐集了許多廠牌的弦進行配置的實測。    . 在樂曲素材方面,樂曲引用了蔡文姬的故事及古琴〈胡笳十八拍〉的旋律,. 所以筆者會深入介紹蔡文姬的故事,並蒐集所有與〈胡笳十八拍〉相關的資料。. 二、 研究限制  .  . 筆者研究這首作品的動機在二胡的八度定弦,而在二胡定弦這部分的文獻資. 料非常少,雖然二胡有五度、四度、八度定弦,但是五度定弦由何人發明、文獻.  . 20  .

(37) 出處皆不可考,在定音部分的資料也不多,蒐集到的資料大同小異,所以筆者只. 能透過二胡各種定弦作品的蒐集與整理,呈現出現今二胡定弦使用的情況。    . 雖然這首樂曲不是近年新創作的作品,但研究者寥寥可數,筆者在蒐集資料. 過程中,發現樂曲本身相關的資料有限, 〈胡笳十八拍〉的資料卻相當多,有〈胡. 笳十八拍〉相關的樂譜、影音資料、文獻資料,而在樂譜與文獻方面,因為大多. 數蒐集到的古琴樂譜及古琴專輯版本,與研究對象所引用的素材不同,所以筆者. 只能藉由相同調性的〈胡笳十八拍〉的資料做研究。另外,也因為這個作品已有. 人撰寫過論文,所以筆者將深入研究樂曲素材的運用以及二胡各定弦作品的蒐集,. 不會在分析與詮釋部分深入研究。  .  . 21  .

(38) 第二章. 作曲家生平與樂曲創作背景. 第一節 作曲家生平  . 關迺忠,1939 年生於北京,父親關紫翔在當時是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從小就. 受父親及德國鋼琴教授古普克的嚴格音樂訓練,為他往後的音樂之路訂下基礎。. 17 歲便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並於 1961 年畢業。在創作的歷程中可分為幾點: 32. 一、 初期創作(1956~1978) 在學期間,他創作了《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交響曲》等作品,並在畢業. 後,到東方歌舞團的民族樂隊,擔任指揮兼作曲的工作,使他開始接觸民間音樂,. 而因為舞團有多次出訪至世界各地演出的機會,所以他為舞團及樂隊,創作了多. 首以各個國家的民間旋律而編配的作品,如: 《達姆.達姆》 、 《上埃及舞曲》 、 《腳. 鈴舞》、《你,古巴》等。在舞團工作多年,創作了許多民族樂隊的作品,也接觸. 了很多民族樂器,並深入了解各項樂器的音域、音色及操作方法,為他日後的民. 族器樂創作訂下很好的基礎。這個時期的作品皆富民族風格,創作手法多以世界. 各地民歌為素材,創作核心以舞蹈音樂為主。. 二、 香港時期的創作(1979~1990)                                                                                                                    . 32  . 梁茂春,《香港作曲家三十至九十年代》,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58–164。   22  .

(39) 1979 年他辭去舞團的工作移居香港,尋求進一步的發展。1979~1986 年擔任. 麗鳳唱片公司音樂製作人,並創作了多首作品,如:《豐年祭》、《天山戀歌》、第. 三鋼琴協奏曲《英雄》 、《拉薩行》等,其中有一些作品是以民歌做素材而創作,. 如:《雲南風情》是以三首雲南民歌的旋律而寫成三個樂章的作品;《管弦絲竹知. 多少》是以江蘇民歌《茉莉花》為主題進行變奏,並在樂曲中依照分段,介紹各. 類中國民族樂器,讓聽眾對中國樂器有進一步的認識。. 1986 年開始擔任香港中樂團的總監,創作及指揮也開始蓬勃發展,這個時期 的作品,33如: 《花木蘭》序曲、古琴與樂隊《離騷》 、 《第一二胡協奏曲》 、為中樂. 團與管風琴而做《第二交響曲》、《第一打擊協奏曲》等。較特別的是《第二交響. 曲》 ,當時為了香港文化中心開幕音樂會而特別創作,也因為香港文化中心有一架. 亞洲最大的管風琴,所以特別創作一首作品結合香港中樂團與管風琴,而這樣的. 創作模式,正是他作品都有「中西合併」的特點。這一時期的作品多為寫實的風. 格,但是有些作品作曲家並未去過那些地方,卻也受到大眾的喜愛,如: 《拉薩行》 , 透過想像,把西藏的素材放進樂曲中,描述的只是作曲家心中的「拉薩」。34. 三、 臺灣時期的創作(1990~1994)                                                                                                                        . 33  . 梁茂春,《香港作曲家三十至九十年代》,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62。  . 34  . 歐莉,〈關迺忠–讓民族音樂走向世界〉,《華人世界》第五期:78–79。   23  .

(40) 1990 年後,在臺灣的高雄市國樂團擔任指揮直到 1994 年,而這一時期的創作. 題材都偏向臺灣各地的風景、原住民音樂等,重要的作品:雙千金板胡協奏曲《山. 地印象》、《臺灣風情》、嗩吶協奏曲《花木蘭》、大合唱《高雄之戀》等。當中的. 《山地印象》更是他遊覽阿里山,看到屹立不搖的神木,歷經風霜嚴寒而不倒。. 也觀賞了原住民的舞蹈,並分別為看到的景象,創作了三個樂章《霧中神木》 、 《山. 林火車》 、 《歡慶豐收》 。這時期的作品風格多為探索樂曲形式和樂團音響色彩的變. 化,透過音樂的形式去想像、描繪地方的景色,是他的創作靈感。. 四、 加拿大時期的創作(1994~) 1994 年定居加拿大,這時期的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 、 《第三交響曲》 、 《第. 二大提琴協奏曲》等,雖然他定居在加拿大,仍然持續創作,並時常往來中國、. 香港、新加坡、臺灣、澳門等地指揮演出和錄製專輯,也在這個時期創作了許多. 二胡協奏曲,如: 《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 、 《第三二胡協奏曲–詩魂》 、 《第. 四二胡協奏曲–愛恨情仇》、《第五二胡協奏曲–辛亥百年祭》、《風雨思秋》…… 等。這時期的初期創作,追求純音樂的表現,後期二胡的作品居多,以人物故事. 為創作主軸,並運用許多中國傳統音樂及民間音樂的素材來創作,如:古琴音樂、. 河北梆子、京韻大鼓……等。.  . 24  .

(41) 第二節 樂團工作經歷 關迺忠的指揮與作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先後擔任過北京東方歌舞團駐團. 作曲家及指揮家、香港中樂團音樂總監、高雄市國樂團指揮……等樂團的專職工. 作,而在樂團工作時,都會專為樂團創作一些曲子,這樣的樂曲直接有可以演奏. 的對象,對作品的發表,是個不錯的機會。曾指揮中國東方歌舞團、中國國家交. 響樂團、中央廣播交響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隊、中國歌劇舞劇交響樂團、. 中央民族樂團、中央廣播民族樂團、中央廣播合唱團、上海民族樂團、香港小交. 響樂團、臺灣省交響樂團(現今名稱) 、高雄市國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臺灣國. 樂團(現今名稱) 、新加坡華樂團、澳門中樂團等樂團的合作演出,並曾在世界各 地的著名音樂廳演出中國民族音樂會。35 關迺忠指揮、作曲與編曲的專輯超過 50 張,並曾獲得中國唱片協會 「金唱片」 、. 「國際錄音協會」、「天際唱片大獎」、「亞洲十大發燒唱片」等獎項。而其中《拉. 薩行》曾三度獲得香港作曲和作詞家協會頒發的「年度最廣泛演出古典樂曲獎」 ,. 《月圓花燈夜》及《豐年祭》 、《幾內亞舞曲》和《板胡協奏曲–山地印象》也獲. 此獎項,交響音畫《孔雀》獲選「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                                                                                                                    . 35  . 宋飛   主編,《關迺忠二胡協奏曲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4。   25  .

(42) 第三節 創作理念  . 早期的作品多為配合舞團的舞蹈音樂;在香港時期,作品轉而以民歌、民間. 音樂為素材;在臺灣時期,作品幾乎都以本地的原住民音樂、描述風景為創作素. 材;定居加拿大後,創作西洋交響樂曲、中國器樂協奏曲等等,每一時期的作品. 大多都與他當時所處的地區而有變化。    . 後期創作了多首二胡協奏曲,每一首都引用不同的音樂素材,有的引用現成. 的音樂素材作為主題,有的將原來的素材改編,使觀眾可以隱隱約約聽到熟悉的. 音樂素材,也有將具有明顯音樂特色的京劇素材,直接引用在樂曲中,以京韻大. 鼓濃厚的音樂元素,喚起人們對那個時代的記憶,更有趣的是,作曲家引用貝多. 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第二樂章、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第二樂章、柴可夫. 斯基《第六號交響曲》第一樂章的副部主題中,最具悲劇色彩的音調與音型進行. 重組,放入《第五二胡協奏曲》的二胡獨奏與樂團伴奏樂譜中呈現,使樂曲富有. 濃厚悲傷、悲痛的情緒。    . 在關迺忠的作品中,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洋交響樂並不少,但是可以在他的中. 國音樂作品中發現,沒有因為從小受到西洋音樂訓練而被束縛,在創作中國樂器. 的協奏曲及國樂合奏的作品時,其中使用的協奏曲式都不是正規且嚴格的曲式,.  . 26  .

(43) 只是將西洋協奏曲的三、四樂章形式、奏鳴曲形式,以及模進、轉調的手法,套. 用在創作的樂曲之中,並融合中國傳統音樂在旋律發展時,翻高或翻低八度的手. 法,使樂曲更有表現力。而作曲家在創作時並沒有對樂曲的想法,只是透過對樂. 曲主題的想像或是素材的旋律,把音符寫出來,梁茂春認為關迺忠的創作「堅持 採⽤用傳統的⾳音樂語⾔言和技法,謹慎地運⽤用⾮非常規演奏、︑、不諧和⾳音等現代⾳音樂⼿手法, 即使運⽤用新技法,也都是為了表現特殊的內容和情緒⽽而有⽬目的地採⽤用,⽽而優美流 暢的旋律始終是他創作的核⼼心。︒。」36    . 近二十年的主要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北國情懷》、《第三交響樂》、《第四. 交響樂》、《第五鋼琴協奏曲》、雙打擊樂協奏曲《龍年新世紀》、管子協奏曲《逍. 遙遊》 、為古琴及琴歌和樂隊而做的交響詩《琴咏春秋》 、 《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 京華》 、琵琶協奏曲《飛天》 、 《第三二胡協奏曲–詩魂》 、 《第四二胡協奏曲–愛恨. 情仇》、《第五二胡協奏曲–辛亥百年祭》、《第一箜篌協奏曲》等。  . 第四節 《第四二胡協奏曲》創作背景  . 這首作品完成於 2008 年 5 月,新加坡華樂團委託創作,由樂隊首席李寶順. 首演。    . 關迺忠認為「過去傳統⼆二胡曲都是單純⼀一種情緒,……⽽而在構思這⾸首作品時,.                                                                                                                    . 36  . 梁茂春,《香港作曲家三十至九十年代》,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163。   27  .

(44) 想寫類似中胡定弦的低⾳音⼆二胡,較為適合描寫蔡⽂文姬在草原上的⽣生活,但是若定 為中胡使⽤用的固定⾳音⾼高,在⾼高⾳音區⼜又不夠寬廣」37在抉擇要使用普通二胡定弦還是 低音二胡定弦時,剛好於 2007 年參加「中國音樂金鐘獎」二胡比賽評審,當中聽. 到孫文明的《彈樂》,《彈樂》是用八度定弦演奏,引起了他的興趣,他覺得在二. 胡演奏時,不時地拉內弦空弦,聲音很獨特,便與宋飛商量八度定弦的可行性,. 並寫了一些樂曲片段讓宋飛試拉,發現八度定弦可以增加二胡音域,所以選用了. 八度二胡定弦的方式創作這首協奏曲。而他選擇用蔡文姬的故事作為樂曲的主題,. 因為他很佩服古代文人–蔡文姬,覺得蔡文姬的智慧、才能以及處理矛盾的能力. 是值得學習的,同時蔡文姬一生的經歷又那麼坎坷,被擄掠至南匈奴嫁給左賢王、. 被迫與丈夫兒子分離,最後回到家鄉編寫《後漢書》等,種種決定都要有很大的. 決心,再加上運用古琴做素材,使二胡可以做出古琴音樂獨有的演奏手法,也正. 好許多旋律使用的都是八度大跳音程,因此八度定弦二胡演奏出來的效果,會很 像古琴的演奏手法。他說: 「那種放空弦的灑脫,彷彿可以將思緒都放下來的狀態, 就容易表達了。︒。」38如果是普通五度定弦的二胡,在演奏這種八度大跳時,音響 效果及演奏效果,都無法呈現對比的音色。以八度定弦來說,不是第一首作品,                                                                                                                 37   王少民、吳海文,   〈關迺忠樂曲創作背景〉,《愛恨情仇–第四二胡協奏曲教學》,2013: DVD。     38   宋飛   主編,   《關迺忠二胡協奏曲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2。  .  . 28  .

(45) 孫文明、劉文金都有八度定弦的二胡作品,但是作為協奏曲, 《第四二胡協奏曲–. 愛恨情仇》卻是第一首。    . 全曲分為四個樂章,依序為〈序曲〉 、 〈戰亂〉 、 〈恨與愛〉 、 〈情與責〉 ,但是樂. 章不是依照樂曲標題「愛恨情仇」作為四個樂章的名稱,因為故事情節不是連貫. 的,而是選擇蔡文姬一生中矛盾衝突最大的片段。第一樂章〈序曲〉是因為不想. 直接了當的進入戰爭畫面,所以他希望這個樂章是一個說書人在說故事的情景,. 因為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也是這樣開始的,娓娓道來;第二樂章〈戰亂〉. 代表著烽煙四起;第三樂章〈恨與愛〉是描寫蔡文姬如何將仇恨化作愛;第四樂. 章〈情與責〉描寫蔡文姬面臨自己對漢朝的責任與割捨不斷的親情在糾結著。    . 有一點筆者很好奇,前面說到「關迺忠聽到孫文明的《彈樂》是用八度定弦. 演奏,引起了他的興趣」但是筆者找到的樂譜資料,都顯示《彈樂》這首作品是 以五度 d1–a1 定弦,只是不用千金線,39所以這個資料筆者覺得需要再確認。  . 第五節 蔡文姬與〈胡笳十八拍〉 一、 蔡文姬介紹    . 蔡文姬,名琰,生於漢靈帝熹平六年,陳留郡圉縣人,原字昭姬,因晉武帝. 司馬炎追尊其父親司馬昭為文皇帝,要避諱皇帝的名字,故改為文姬,是著名文                                                                                                                    . 39  . 吳贛伯、周皓   編,《孫文明二胡曲集》,達欣出版社:10。   29  .

(46) 學家、音樂家、書法家–蔡邕的女兒。蔡邕透過自學而精通詩賦、天文、數術、. 音律及書法,並曾在朝廷擔任左中郎將,後來因為得罪了其他高官,而入獄並流. 放邊疆,之後又不得不往南遷徙,蔡文姬從小就跟著父親過著不安定的生活,卻. 沒有影響蔡文姬跟隨父親學習儒家經典、詩辭歌賦及琴棋書畫,而蔡文姬天資聰. 穎,很快便學會父親所教授的所有文學經典及四藝, 「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 劉昭《幼童傳》⽈曰:邕,夜⿎鼓琴,絃絕。︒。琰⽈曰:第⼆二絃。︒。邕⽈曰:偶得之⽿耳。︒。故斷 ⼀一絃問之,琰⽈曰:第四絃。︒。並不差謬」40可見蔡文姬在年幼時就已精通音律,用 聽的即可分辨出哪一條琴弦。    . 漢靈帝死後,少帝劉辯繼位,董卓獨攬大權,開始重用蔡邕,漢獻帝初平元. 年,引兵入洛陽,廢少帝(劉辯) ,立劉協為獻帝,並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蔡邕便. 跟著遷往長安。初平三年,文姬奉父母之命,嫁給衛仲道。也在這一年,掌握朝. 中實權的董卓,被王允所殺,而蔡邕卻被以依附董卓為理由,下令將他逮捕入獄, 不久後死在獄中。興平元年, 「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41文姬結婚 才不到兩年,丈夫因病去世,也因為沒有子女,只能回到老家,回家後才發現父. 親被殺害,而母親也難過到病倒,不久也去世了,只剩下文姬孤身一人。興平二                                                                                                                        . 40  . 范曄   撰,臺灣中華書局   重校訂,《後漢書》卷一百十四〈列傳〉:13-­‐14。  . 41  . 范曄   撰,臺灣中華書局   重校訂,《後漢書》卷一百十四〈列傳〉:14。   30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To the right of the Draw mode buttons you find push buttons through which you can access all the functions that you need to define and solve the PDE problem: define

Only the fractional exponent of a positive definite operator can be defined, so we need to take a minus sign in front of the ordinary Laplacian ∆.. One way to define (− ∆ ) − α 2

2.1.1 The pre-primary educator must have specialised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development before they can b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se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 Register, tone and style are entirely appropriate to the genre and text- type.  Text

• Teaching grammar through texts enables students to see how the choice of language items is?. affected by the context and how it shapes the tone, style and register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