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電訪樣本主觀生活福祉的影響因素

第四章 電訪樣本分析結果

第四節 電訪樣本主觀生活福祉的影響因素

本節利用迴歸分析,來檢視主觀生活福祉的影響因素。主觀生活福祉的測量,包含生活各層面滿 意度、及情緒感受。在生活各層面滿意度的測量方面,納入了十個生活層面,包括自己的生活水準、

健康狀況、人生成就、人際關係、安全感受、歸屬於社區(地方附近)一份子、未來生活保障、可以 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時間長短、居住地區環境品質、目前工作。後續分析是以十個面向分數的加總,作 為受訪者生活滿意度的測量。但需進一步說明的是,前述滿意度的測量,由於納入「目前工作」的滿 意程度,僅有訪問當時有工作的樣本才會成為分析對象。因此,在後文的迴歸分析中,除前述測量外,

也試著將目前工作滿意度排除在外,以其他九個生活層面所建構的測量作為分析的應變項。至於情緒 感受,則是反映了快樂、擔憂、沮喪三種情緒感受所建立的正向情緒測量。

對於解釋變項,在人口特徵的處理上,性別變項是以女性作為參考類別。教育程度分為國中及以 下、高中職、與大專及以上三類,並以大專及以上作為參考類別。婚姻狀況亦分為三類,包含「已婚 或同居」、「離婚、分居或喪偶」及「單身」,並以單身作為參考類別。至於年齡,由於過去研究指 出年齡與主觀生活福祉呈現 U 型的關係,因此將年齡、年齡平方項均納入分析中,以檢視其可能的 非線性影響效果。至於其他的解釋變項,則包括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兩類變項。

其中,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包括遇到困難有親人朋友幫忙、與朋友聚會頻率、與親人聚會頻率、平常 一天裡跟認識的人接觸,以及一般人可以相信的程度等五個變項;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包括:參與政 治活動、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對民主及言論的滿意度三個變項。這兩類變項的定義及操作方式,可參 見前一節的內容。在下面的分析中,先以生活滿意度作為應變項,探討各項因素的影響效果,其後再 分析情緒感受的影響因素。

一、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

(一)十個層面的生活滿意度(含工作滿意度)

在 3,838 位電訪的完訪樣本中,有 2,736 位在訪問當時有工作。因此,以下對於十個生活層面滿 意度的迴歸分析,是以訪問當時有工作的 2,736 筆資料作為分析樣本。在剔除變項有缺漏值的資料後,

實際分析樣本為 2,559 筆。

在表十四中,分別呈現四個模型的分析結果。在基本的模型一中,僅考量年齡、性別、教育程度、

婚姻狀態等人口特徵。模型二將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納入解釋變項,模型三將公民與及政府治理納入 考量,而模型四則一併考量前述的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變項。

[表十四置於此]

在人口特徵變項的影響方面,自各模型的分析結果可以得知,女性的生活滿意度顯著高於男性;

相較單身的受訪者,有偶、離婚、分居、喪偶者的生活滿意度顯著較高。可能原因似可從楊文山、王 乃琳(2012)對臺灣與香港生活與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來尋求解答。其指出,由於傳統社會受到西風東 漸的影響,女性在生活上起了劇烈變化,能接受生命中有許多的可能性,不似傳統社會需受限於私領 域,而可以像男性一樣擁有並享受多重的社會角色。女性已成為臺灣勞動市場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力來

源,也因勞動市場的參與改變了長久以來婚姻的意義與本質(楊文山、王乃琳,2012;張晉芬、李奕

「對民主及言論的滿意度」的兩兩相關係數分別為 0.059(p=0.000)、0.097(p=0.000)、0.102(p=0.000), 且均呈顯著正向相關。再者,「參與政治活動」與「遇到困難有親人朋友幫忙」、「與朋友聚會頻率」、

「與親人聚會頻率」、「平常一天裡跟認識的人接觸」、「一般人可以相信的程度」等五變項的兩兩 相關係數分別為 0.059(p=0.000)、0.079(p=0.000)、0.092(p=0.000)、0.106(p=0.000)、0.054

(p=0.001)。以上相關係數,在 1%的顯著水準下均呈正向顯著相關。

前述的相關係數顯示,社會聯繫較強、社會信任較高的受訪者,參與政治活動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在模型三中,因未控制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相關變項,「參與政治活動」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效果包 含了「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的影響」的正向影響效果在內。而在模型四中,因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的 影響效果已被控制,「參與政治活動」的影響效果由模型三的不顯著轉為負向顯著。而參與政治活動 對於生活滿意度為負向影響,可能係因受訪民眾參與的政治活動多為「因政治、道德或環保等理由抵 制特定產品」。對食安問題不滿的民眾,較可能參與特定食品的抵制活動,也可能因為對食安的疑慮 而感受到負面的情緒,以致生活滿意度偏低。

與此相似的,在「遇到困難有親人朋友幫忙」變項方面,其與「參與政治活動」、「對政府的信 任程度」、「對民主及言論的滿意度」的兩兩相關係數雖不高,但都呈正向顯著。這隱涵「遇到困難 有親人朋友幫忙」的民眾,參與政治活動的可能性、對政府的信任程度、對民主及言論的滿意度均較 高。在模型二中,因未控制公民參與及政府活動的相關變項,「遇到困難有親人朋友幫忙」對生活滿 意度的影響效果包含了「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變項的正向影響效果在內。而在模型四中,因公民參 與及政府治理的影響效果已被控制,「遇到困難有親人朋友幫忙」的影響效果由模型二的顯著轉為不 顯著。

(二)九個層面的生活滿意度(不含工作滿意度)

為將所有樣本納入分析,在此將受訪者「對目前工作的滿意度」剔除在外,考量其他九個層面的 生活滿意度,並將迴歸分析結果列於表十五,分析樣本為 3,479 筆。在該表中,為控制工作的影響效 果,將受訪者在訪問當時是否有工作納入解釋變項,其餘變項則與表十四相同。

[表十五置於此]

自表十五可知,在不考慮工作滿意度之下,年齡、性別、婚姻狀態、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公民 參與及政府治理的影響效果,與工作滿意度納入考量的結果(表十四)相近,在此不予贅述。值得注 意的是,在工作滿意度未納入考慮之下,教育程度變項僅只在模型一中呈現微幅影響(僅「國中及以 下」在 5% 顯著水準下呈顯著負向影響),在其他模型中均不顯著,與表十四的結果不盡相同。另外,

有工作的受訪者所感受的生活滿意程度,顯著較沒有工作者為低。本研究認為,有工作者相較於無工 作者的生活滿意度偏低,可能的原因來自於「工作壓力」。現代人由於生活與工作忙碌,產生不少的 緊張、焦慮與壓力,倘若無法適時處理,則終將累積成為負面情緒,並對生活滿意度產生負面影響。

Godbey(1994)、李立良等(2012)之研究均證實,工作壓力越大時,生活滿意度越低。

二、情緒感受的影響因素

在這部分中,參照前面的方式,以情緒感受作為應變項,進行四種模型的分析。自表十六可以得 知,年齡、性別對情緒感受的影響效果,與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效果相似。隨著年齡的增長,正向情 緒感受先隨之減少,而後再呈現增加的趨勢。相較男性,女性感受到的正向情緒顯著較高。不同於生 活滿意度的是,教育程度對情緒感受呈不顯著的影響,模型一至模型四皆然。模型一至模型三顯示,

已婚、同居的受訪者相較單身的受訪者,有著較正向的情緒感受;但在控制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公 民參與及政府治理之後,其影響效果變成不顯著。

[表十六置於此]

在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方面,模型二、四顯示,如果受訪者遇到困難有親人朋友幫忙、與朋友或 親人聚會較頻繁、平日接觸的人愈多、對一般人的信任感愈強,正向情緒感受持續的時間會較久。顯 示社會網絡愈緊密、社會信任程度愈高的受訪者,快樂感會持續較久。至於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自 模型三、四可知,對政府信任程度愈高、對民主及言論滿意度愈高的民眾,快樂感的持續性較強。然 而,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民眾,快樂感較差。對於後者的結果,可能的解釋之一是,有參與政治活動的 民眾,可能會因政治活動的參與,而有較多的情緒起伏,以致較難維繫持續的快樂感。此外,由表十 四、十五可知,有參與政治活動的民眾,生活滿意度亦較低,其情緒感受也有可能因此偏低。

三、與去年分析結果的比較

(一)生活滿意度(含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的比較

在去年的研究報告中,對生活滿意度的分析,是以十個生活層面的滿意度為分析標的。因此,這 部分將就包含工作滿意度的各層面的生活滿意度,進行兩年分析結果的比較。在此針對前述的模型二

(納入社會聯繫及社會信任)、模型三(納入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模型四(同時納入社會聯繫及社 會信任、公民參與及政府治理),比較前後兩年分析結果的異同。在表十七中第二欄列出去年電訪樣

本的模型二分析結果,其中的「+」符號表示迴歸係數在 5%的顯著水準下呈顯著正值,「-」表示在 5%的顯著水準下呈顯著負值,未標示 +、- 符號者則表示不顯著。同表第三欄則列出此次電訪樣本 的模型二分析結果(即表十一呈現的結果)。在同一張表格中,第四、五欄分別列出去年、今年樣本 的模型三分析結果,而第六、七欄則分別列出去年、今年電訪樣本的模型四分析結果。

本的模型二分析結果,其中的「+」符號表示迴歸係數在 5%的顯著水準下呈顯著正值,「-」表示在 5%的顯著水準下呈顯著負值,未標示 +、- 符號者則表示不顯著。同表第三欄則列出此次電訪樣本 的模型二分析結果(即表十一呈現的結果)。在同一張表格中,第四、五欄分別列出去年、今年樣本 的模型三分析結果,而第六、七欄則分別列出去年、今年電訪樣本的模型四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