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就業與職涯發展

就業能力 (Employability):投資年輕人的教育與職業訓練計畫,並規劃策略,

提高這些計畫的影響力。

機會平等 (Equal Opportunities):讓年輕女性與年輕男性有相同的機會。

企業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讓創業與經營企業更為容易,以提供年輕人 更多與更好的工作。

創造就業機會 (Employment Creation):政府不應只專注於勞動市場,更應透 過有效的總體經濟政策,創造更多工作。

近幾年來,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瑞典等歐洲主要國家都面對青少年失業率高 昇的問題,而其所採取的因應政策有下列各面向:協助失業青少年重返勞動市場,包 括設置就業服務體系、鼓勵青少年參加短期基本訓練、獎勵補助聘僱青少年的企業雇 主;政府在公部門創造就業機會,提供青少年短期就業機會,使其保持就業意願與能 力;提供全職教育訓練,或透過師徒制讓青少年一方面賺取所得,一方面可取得職業 證照;輔導創業能力,讓遇上就業障礙的青少年有機會成為微小型企業創業者或自營 作業者;建構教育與就業之間的銜接機制,強化學校與企業的互動。

同許多先進國家一樣,台灣的青少年在就業上不只受到經濟景氣、產業結構變遷 的影響,更受到社會文化、全球化等因素的衝擊。面對知識經濟的潮流,越來越多年 輕人選擇繼續升學,延緩進入職場的時間;產業結構快速變遷,使得年輕人的職涯規 劃不再是傳統的尋求鐵飯碗的觀念,而必須強調適應、創新、改變的能力;年輕人不 再是直線性的從學習者進入到工作者的身分,而可能是在兩種身分之間非線性的交錯 變化;終身學習成為這一代年輕人職涯發展中的重要需求,也對傳統的教育體系帶來 挑戰;全球化的影響,使得這一代年輕人的國際視野、競爭力、與跨國工作能力的養 成變得日益重要。這些變化不只對這一代的青少年構成重大的挑戰,也要求政府在制 定青少年就業政策必須能有效回應大環境的改變,並滿足不同類型青少年在職涯發展 上的真正需求。

第二節 現況與趨勢

一、青少年就業人數約一百萬人,約占總就業人口十分之一

九十二年底,台灣總就業人口數為 957 萬 3 千人,其中 15-19 歲就業者有 16 萬 5 千人,占總就業人口的 1.72%;20-24 歲就業者為 84 萬 8 千人,占總就業人口的 8.85%,兩者合計占總就業人口的 10.58%。15-19 歲男性就業人數為 8 萬 5 千人,

占男性總就業人口的 1.5%,20-24 歲男性就業者有 34 萬 4 千人,占男性總就業人

口的 6.2%。15-19 歲的女性就業人口有 8 萬人,占女性總就業人口的 2.0%,20-24 歲就業者有 50 萬 4 千人,占女性總就業人口的 12.6%。(參見表 4-1)

表 4-1:歷年青少年就業者年齡結構按性別分

單位:千人(%)

15-19 歲 20-24 歲 總計

(千人) 男 女 男 女

項 目

別 總計 男 女

人數 占總就業人口% 占男性就業人口% 人數 占總就業人口% 占女性就業人口% 人數 占總就業人口% 占男性就業人口% 人數 占總就業人口% 占女性就業人口%

八十二 8,745 5,422 3,323 171 2.0 3.2 169 1.9 5.1 402 4.6 7.4 536 6.1 16.1 八十八 9,385 5,624 3,761 148 1.6 2.6 127 1.4 3.4 386 4.1 6.9 531 5.7 14.1 八十九 9,491 5,670 3,821 139 1.5 2.5 116 1.2 3.0 402 4.2 7.2 532 5.6 13.9 九 十 9,383 5,553 3,830 113 1.2 2.0 99 1.1 2.6 385 4.1 6.9 520 5.5 13.6 九十一 9,454 5,547 3,907 100 1.1 1.8 90 1.0 2.3 362 3.8 6.5 518 5.5 13.3 九十二 9,573 5,579 3,994 85 1.0 1.5 80 1.0 2.0 344 3.6 6.2 504 5.3 12.6

資料來源:整理計算自行政院主計處整體統計資料庫。

二、青少年就學比例與就學意願逐年提升,導致勞動參與率逐年下降

歷年 15 至 24 歲青少年參與勞動的比率由八十一年的 41.55%逐年降至九十二年(1 至 9 月) 的 34.00%。在學比率則由八十一年的 48.72%增加到九十年的 59.72%。

15-24 歲青少年之升學意願由八十一年的 48.48%升至九十年的 59.84%(參見表 4-2)。在學比率及升學意願均向上提升,延緩青少年進入勞動市場之時間,是青 少年勞動力參與率趨降的主要原因。

表 4-2:歷年青少年在學比率、升學意願、勞參率變動情形

單位:%

年 別 八十一 八十三 八十五 八十七 九 十 在學比率 48.72 53.00 54.48 57.26 59.72 升學意願 48.48 51.84 53.18 57.36 59.84 勞參率 41.55 39.78 37.40 35.96 35.4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青輔會,台灣地區青少年狀況調查報告(2002)。

在國際比較方面,各國 15-19 歲的勞參率大多低於 20%,僅美國高達 44.5%。在 20-24 歲年齡層的勞參率方面,我國為 54.8%,低於新加坡、香港、日本、美國(各 達 70%以上),但與韓國相近(參見表 4-3)。

表 4-3:青少年勞動力參與率的國際比較

單位:%

項目別 中華民國 2003年

韓國 2003年

新加坡 2002年

香港 2002年

日本 2003年

美國 2003年

兩性 33.9 - - - 44.9 -

15-19歲 11.7 9.8 13.8 17.1 16.8

(1) 44.5

20-24歲 54.8 57.1 70.1 72.0 70.0 75.4

男性 30.8 - - - 45.2 -

15-19歲 11.8 8.3 12.9 18.0 16.6 44.3 20-24歲 51.3 50.9 67.8 71.2 70.8 80.0

女性 36.8 - - - 44.5 -

15-19歲 11.7 11.3 14.6 16.2 16.6

(1) 44.8

20-24歲 57.6 61.5 71.9 72.8 69.4 70.8

資料來源:國際勞動統計(2002)。 附註:(1)係指16-19歲之勞動力參與率。

三、青少年的就業類型以基層生產工作為首,服務工作人員居次

根據九十二年的資料,青少年從事之職業,主要以「生產工、機械設備操作工及 體力工」占 34.79%最多,「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占 27.73%次之,「事務人員」

占 17.79%再次之。按性別觀察,男性有六成從事基層生產工作,女性從事「服務 工作及售貨員」占 24.29%及「事務工作」占 26.86%較多。在青少年想找的工作 方面,則以事務工作人員、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人員居多。 (參見表 4-4)

表 4-4:民國九十二年青少年從事之職業

單位:千人 按年齡層分 按性別分 項 目 別 總 計

15-19歲 20-24歲 男性 女性

總 計 1,006 166 840 414 592 民意代表、企業主管及經理人員 1

(0.09) - 1 1 -

專業人員及 58

(5.77) 1 57 11 47 技術員及助理專業人員 122

(12.13) 3 119 45 77

事務工作人員 179

(17.79) 13 166 20 159 服務工作人員及售貨員 279

(27.73) 68 211 75 203 農、林、漁、牧工作人員 18

(1.79) 4 14 13 4

生產有關工人、機械設備操作工及 體力工

350

(34.79) 77 273 249 101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2004)。

四、青少年之平均失業率與平均失業週數有逐年上升的現象

九十三年 1-9 月青少年失業人口數為 12 萬 2 千人,失業率 10.98﹪,較八十八年 時的 7.34%增加 3.64%,較九十二年下降 0.46%,居各年齡層之冠(參見表 4-5)。

主要原因為 15-24 歲青少年大多甫出校門,所具備之專業技能與經驗有限,加上 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部分勞力密集廠商已逐年外移,致初次尋職較為不易。此 外,青少年正值工作調整階段,更換工作較為頻繁,致其失業率較高。

表 4-5:歷年青少年失業率變動情形

單位:%

平均失業率 年 別

15-24 歲 15-19 歲 20-24 歲

八十八 7.34 9.03 6.83

八十九 7.36 9.04 6.89

九 十 10.44 13.64 9.65

九十一 11.91 14.59 11.31

九十二 11.44 13.84 10.95

九十三(一~九月) 10.98 13.12 10.54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2004)。

從失業週數來看,15-24 歲青少年的歷年失業週數低於 25-44 歲與 45-64 歲的年齡 層,但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由八十八年的 17.11 週,上升至九十二年的 23.27 週(參 見表 4-6)。

表 4-6:歷年失業者平均失業週數

單位:週數

年齡 教育程度

年別 計 男 女

15-24 25-44 45-64 65 以上 國中及以下 高中(職) 大專及以上 八十八 22.52 23.26 21.04 17.11 24.21 29.18 7.81 23.82 21.71 22.01 八十九 23.70 24.58 21.86 18.27 24.94 31.09 9.87 23.99 23.51 23.60 九 十 26.13 27.09 24.18 19.89 27.72 31.75 3.33 28.22 25.23 24.43 九十一 30.26 31.92 26.79 22.64 31.88 37.41 17.38 33.54 29.34 27.39 九十二 30.54 32.76 26.47 23.27 32.12 35.58 8.78 32.43 30.09 28.83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2004)。

五、我國青少年失業率與OECD國家比較,屬於中等情形

OECD 國家青少年失業率較高者在 20%上下,一般在 10%-15%左右,與我國接近。

愛爾蘭、丹麥、荷蘭的青少年失業率則是其中較低者,只有 6%-8%左右。(參見 表 4-7)

表 4-7:我國與 OECD 國家 2002 年青少年失業率比較

單位:%

國別 台 灣

芬 蘭

法 國

比 利 時

加 拿 大

瑞 典

美 國

挪 威

英 國

日 本

德 國

愛 爾 蘭

丹 麥

荷 蘭 失業率 11.9 20.7 20.7 15.7 13.7 12.8 12.0 11.5 11.0 10.0 9.7 7.7 7.1 5.9

六、青少年的教育程度越高,失業率越低;而雖然低教育程度者失業率高,在高技術勞 動力方面卻有供不應求的現象

九十二年在 15-24 歲的青少年勞動力當中,國中及以下教育程度者的失業率為 16.17%,高中職教育程度者的失業率為 11.48%,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者的失業率 為 9.49%。在失業週數方面,也是學歷越高者,其平均失業週數較短。

根據估計,到九十六年為止,在發展研發中心所需的碩、博士級研發人才方面會 不足 5,059 人,在兩兆雙星產業方面會有 23,253 人的專業人才缺口,而在發展重 點服務業方面,也會有 3 萬人以上的專業及跨領域人才缺口。

七、初次尋職與轉換工作是青少年失業的最主要原因,求職困難則以工作性質不合為主 在九十二年青少年失業的原因當中,初次尋職是最主要的原因(44.33%)。在非 初次尋職者方面,對原有工作不滿意(28.15%)以及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

(18.92%)是最主要的原因(參見表 4-8)。在求職困難方面,以工作性質不合為 最主要的因素,高達四成。其他主要的求職困難原因包括技術不合、教育程度不 合、工作經驗不合、尚未服役等。

表 4-8:歷年青少年失業者之失業原因

單位:人、%

非初次尋職者 項目別

總計︵人︶ 初次尋職者 計 工作場所歇業 對原有工作不滿意 健康不良 女性結婚或生育 退

家務太忙 其

總計 128,323 32.26 67.74 14.03 38.92 2.51 5.29 0.42 0.25 0.18 6.13 15-19 17,076 53.20 46.80 4.90 37.45 0.95 1.42 - - 0.05 2.03 八

十 二

20-24 45,265 51.15 48.85 4.92 33.64 1.32 2.35 0.40 - - 6.22 總計 502,920 84,545 418,375 228,422 110,631 10,293 49,840 2,790 2,570 2,158 11,669 15-19 26,534 13,768 12,766 4,452 7,046 166 968 - - 38 96 九

十 二

20-24 104,316 44,235 60,081 20,301 29,785 1,525 4,380 465 99 105 3421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2003)。

八、青少年離職轉換工作以自願者居多

九十二年青少年勞工離職轉換工作以自願者居多數,占 79.18%,換工作之原因以

「想更換工作地點」占 20.74%最高,其次為「待遇不好」占 17.45%,再次之為

「工作環境不良」占 12.04%;而非自願者占 20.82%,其原因以「工作場所歇業 或業務緊縮」占 12%最高,其次為「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占 6.27%。(參見 表 4-9)

表 4-9:九十二年青少年勞工離職轉換工作之原因 離職轉換工作原因 百分比(%)

總計 100.00 自願離職轉換工作 79.18

想更換工作地點 20.74 待遇不好 17.45 工作環境不良 12.04 工作沒有保障 8.72 工作時間不適合 6.64

無前途 6.19 學非所用 1.63 想自行創業 1.59 健康不良 1.17 女性結婚或生育 0.71

其他 2.30 非自願離職轉換工作 20.82

工作場所歇業或業務緊縮 12.00 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 6.27 工作場所整頓人事被資遣 0.94 企業內部職務調動 0.82

其他 0.80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2004)。

九、青少年求職以透過親友介紹與求職廣告為主

在九十二年青少年求職的管道當中,應徵廣告與招貼的比例最高(43.15%),其 次為託親友師長介紹(33.34%)。向私立就業服務機構求職以及向公立就業服務 機構求職的比例分別為 10.99%與 7.48%(參見表 4-10)。

表 4-10:歷年青少年失業者求職方法

單位:%

求職方法(%)

項目別

使

八十九 256 70.68 63.54 7.07 4.43 7.30 3.72 1.57 九 十 389 72.93 70.73 4.08 8.34 9.46 3.13 1.69 九十一 478 77.16 62.21 4.59 7.13 10.65 4.86 1.67

九十二 479 73.04 63.51 4.46 18.28 16.58 2.00 1.78 15-19 歲 21 90.16 67.06 2.28 4.41 20.51 1.23 1.86

年齡

20-24 歲 97 87.42 62.12 4.43 14.77 17.60 1.02 1.8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2004)。

十、對於待遇不滿意是失業青少年有工作機會卻不去工作的主要原因

在九十二年的青少年失業者當中,有 48.52%的人受到缺乏工作機會的困擾。在有 工作機會卻不去工作的青少年失業者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待遇不好 (27.57%),

其次是工作環境不良 (6.86%) 與工作地點不好 (6.79%) (參見表 4-11) 。

表 4-11:歷年失業者找尋工作過程中之工作機會及未去就業原因 

單位:% 

有工作機會但未去就業原因 項目別

總計 合計 待遇不好 工作地點不理想 工作環境不良 工作時間不理想 學非所用 遠景不佳 其他 沒有工作機會

八十九 100 56.00 34.83 8.13 5.27 2.75 2.35 0.73 2.50 43.44 九 十 100 47.43 26.87 7.82 4.07 2.73 2.4 1.74 1.80 52.57 九十一 100 47.15 24.35 8.77 4.37 2.63 3.33 2.35 1.42 52.85

九十二 100 42.62 22.99 7.62 4.37 2.13 2.63 1.33 1.56 57.38 15-24 100 51.48 27.57 6.79 6.86 2.88 4.98 0.88 1.52 48.52 15-19 100 51.71 19.80 18.55 6.34 5.12 1.90 - - 48.29

20-24 100 51.43 29.22 4.30 6.97 2.40 5.64 1.07 1.84 48.57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200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