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身心健康

第一節 概論

在青少年初期所遭遇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在身體與心理上的轉變與適應。在生理 方面,台灣的青少年在身高、體重方面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隨著生活形態的改變,

在體能方面有下降的情形,而升學壓力也對於高中以後的運動與睡眠時間造成不利影 響。

偏差飲食習慣是影響目前青少年健康的重要因素,部分青少年的飲食習慣過於西 化,攝取過多的油炸食品與糖份飲料,而對於蔬果則攝取不足;部分青少年對於自我體 位的認知產生偏差,甚至藉不正確的飲食控制方式來達到效果立見的瘦身目的。

青少年時期是形成自我概念、建立同儕關係的關鍵時期。青少年在面對人際關係困 擾、與家庭的關係產生變化、升學競爭壓力、或對理想體型過度在意時,就會構成過度 的心理壓力。近來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例子時有所聞,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自殺行為。這 些都是政府需要加以正視的問題。

第二節 現況與趨勢

一、近十年來,青少男在身高與體重方面有增加趨勢,青少女在體重方面略有增加趨勢。

不論男女青少年,在肌力、肌耐力與柔軟度方面有下滑趨勢

根據體委會與衛生署於九十一年的調查(參見表 7-1),台灣 12 歲青少男之平均身 高為 154.06 公分,青少女為 152.47 公分;20-25 歲青少男平均身高為 174.36 公分,

青少女為 159.77 公分。12 歲青少男之平均體重為 47.92 公斤,青少女為 44.86 公斤;

20-25 歲青少男平均體重為 69.80 公斤,青少女為 52.86 公斤。與八十三年度的資料 相比(參見表 7-2),20 歲以上的男性身高增加約 4 公分,體重增加約 6 公斤,20 歲以上的女性在身高變化不大,但在體重方面約增加 2 公斤。

在身體質量指數 (BMI) 方面,男性、女性自 12 歲以後都呈顯上升的趨勢,青少男 增加得比青少女要快。

在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數(用以衡量肌力與肌耐力)方面,男性明顯優於女性。

男性在十六歲至二十歲間、女性在十三歲至二十歲間呈高原期。與八十三年度的資 料相比,不分男女青少年的各個年齡層,在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次數都出現下滑的 趨勢。

在坐姿體前彎(用以測量柔軟度)方面,女性明顯優於男性。與八十三年度的資料

相比,不分男女青少年的各個年齡層,在坐姿體前彎方面都出現下滑的趨勢。

在心肺耐力指數方面,男性的心肺耐力指數優於女性,但自 15 歲開始出現下滑的 情形(八十三年度無比較資料)。

表 7-1:九十一年台灣青少年體適能基本資料 項目別 平均身高

(公分)

平均體重

公斤

身體質量指數 (BMI)

一分鐘屈膝仰 臥起坐次數

坐姿體前彎

(公分) 心肺耐力指數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12 歲 154.06 152.47 47.92 44.86 19.93 19.29 30.98 24.21 25.31 27.51 60.06 55.24 13 歲 161.47 157.08 53.32 50.15 20.34 20.27 33.67 27.00 27.19 28.99 61.44 56.46 14 歲 165.68 157.03 55.81 50.75 20.28 20.52 34.15 25.15 27.77 30.32 61.14 54.64 15 歲 170.73 159.20 61.92 52.84 21.27 20.84 35.67 26.69 25.73 28.76 60.62 53.60 16 歲 170.63 159.32 63.31 54.78 21.66 21.58 34.86 25.51 25.49 27.69 57.81 51.41 17 歲 171.57 157.83 64.95 52.15 22.01 20.91 33.24 24.37 26.90 28.78 59.41 52.57 18 歲 171.53 158.92 64.53 53.29 21.91 21.09 35.75 24.05 27.74 27.76 57.41 54.47 19 歲 172.01 158.65 67.76 52.14 22.88 20.72 35.47 25.58 29.97 28.99 57.52 54.83 20-25 歲 174.36 159.77 69.80 52.86 22.67 20.69 35.75 24.77 28.99 29.76 58.54 54.90

資料來源:體委會 (2003)。

表 7-2:八十三年台灣青少年體適能基本資料 平均身高

(公分)

平均體重

公斤)

身體質量指數

(BMI)

一分鐘屈膝仰 臥起坐次數

坐姿體前彎 (公分) 項目別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男性 女性 12 歲 154.0 153.7 45.4 45.9 19.4 19.4 35.1 28.0 28.8 30.3 13 歲 162.4 156.4 51.5 48.7 20.1 19.9 37.1 27.5 30.4 31.0 14 歲 166.4 157.8 55.7 51.0 20.6 20.4 38.2 28.1 31.2 31.9 15 歲 169.2 158.9 59.0 51.6 20.6 20.4 38.1 27.5 32.9 33.6 16 歲 171.1 159.7 61.0 52.0 20.8 20.4 37.7 28.2 33.2 34.8 17 歲 171.4 159.6 61.9 52.3 21.2 20.5 38.0 28.0 34.2 35.3 18 歲 171.6 159.2 62.7 52.2 21.3 20.6 37.5 28.4 32.7 34.9 19 歲 172.2 159.3 63.3 51.4 21.3 20.2 37.6 27.7 31.8 35.0 20 歲 171.4 159.6 63.4 51.5 21.6 20.2 36.6 27.6 32.1 34.6 21 歲 171.5 159.3 63.1 50.7 21.4 20.0 35.5 27.1 32.3 34.5 22 歲 171.8 158.9 64.8 50.7 21.9 20.1 36.4 26.4 30.4 35.5 23 歲 170.5 159.6 64.0 50.9 22.0 20.0 38.2 26.5 33.6 33.9

資料來源:教育部 (1994),學生體能檢測報告書。

二、青少年大約二至三成有體重過重的情形,約一成有體重過輕的情形

台北市九十學年度學生健康檢查資料顯示,國中一年級學生,體重大於理想體重範 圍人數占 31.17%,小於理想體重範圍人數占 10.37%,總計有 41.54%同學的體重 不合乎理想。高中、職一年級學生,體重大於理想體重範圍人數占 25.6%,小於理 想體重範圍人數占 12.49%,共計有 38.10%的學生體重不合乎理想。教育部的調查

則發現,在九十二學年度第二學期國小男生過重、肥胖比率約三成、女生約二成四,

另有二十一萬五千多人體重過輕、約一成三。據保守推估,青少年約二至三成有體 重過重情形,約一成有有體重過輕情形。

三、恆齒齲齒率接近九成;18歲的恆齒齲齒指數為6.01;15至18歲人口中,罹患牙周病 的比率達八成

根據衛生署八十九年的調查結果,12 歲青少年之恆齒齲齒率為六成六,而 13-18 歲 青少年之恆齒齲齒率在八成至九成之間。12-18 歲青少年之填補率在五成至六成左 右。十二歲的恆齒齲齒指數(DMFT,意指平均壞牙數)已從八十四年的 4.22 降低 為八十九年的 3.31,而到了 18 歲則增為 6.01(參見表 7-3)。在 15 至 18 歲人口中,

罹患牙周病的比率則達到 81.78%。

表 7-3:青少年之口腔健康情形

項目別 12 歲 13 歲 14 歲 15 歲 16 歲 17 歲 18 歲 恆齒齲齒指數 3.31 3.94 4.38 5.03 5.32 5.68 6.01 齲 齒 率 (%) 66.50 80.79 83.37 88.77 87.84 85.04 86.59 填 補 率 (%) 54.34 55.99 63.49 50.46 63.87 56.53 56.65 資料來源: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四、國中到高中階段的視力不良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國中階段的青少年視力不良率有 逐年增加的趨勢

根據教育部九十一、九十二學年度的統計報告,青少男的視力不良率從國一的五成 上升到高三的八成四,而青少女的視力不良率則從國一的六成上升到高三的七成五

(參見圖 7-1)。資料顯示,近十年來國中階段的青少年視力不良率有增加的趨勢,

而在高中職階段則改變不大(參見表 7-4)。

40 50 60 70 80 90 100

國一 國二 國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比 率 (%)

男性 女性

圖 7-1:國一至高三之青少年視力不良率變化情形

資料來源:教育部。

表 7-4:歷年 12-18 歲青少年之近視比率

單位:%

年 別 12 歲 13 歲 14 歲 15 歲 16 歲 17 歲 18 歲 七十九 35.2 48.7 65.2 74.0 68.1 70.4 75.2 八十四 55.0 64.7 67.7 75.8 84.6 84.1 85.0 八十九 60.6 71.8 77.4 80.7 83.7 83.4 84.2

資料來源:衛生署

五、睡眠時間在高中職階段急遽減少

根據中研院、教育部與國科會九十三年的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之分析結果,平均 晚上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高中職生(19.2%)遠多於國中生(7.5%),而在高中職、

五專中,普通高中學程學生(21.0%)比例為最高,其次是高職(19.1%),接著才 是綜合高中學程(17.6%)。再者,晚上就寢時間在 12 點以後,國中生有 9.6%,高 中職、五專(普通學程、綜合學程、高職、五專)依序為 36.4%、23.9%、25.8%、

24.3%。大部分青少年在國中階段,平均晚上睡眠時間都超過六小時,然而當他們 進入到以升學為主的高中,平均晚上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比例就有遽增的現象。

六、國內青少年抽菸及喝酒盛行率約為10%-12%及15%,青少年濫用毒品的盛行率約 為1%-1.5%

衛生署於八十八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國中男、女學生的吸菸率分別為 3.31%、1.56%,

而高中職男、女學生的吸菸率則分別為 16.76%、4.46%。九十一年的調查顯示,15-17 歲男、女青少年之吸菸率分別為 17%與 4%。陽明大學的研究指出,國內青少年抽 菸及喝酒盛行率各為 12.5%以及 15.2%。另有研究發現,在九十一年時每個月至少 喝酒 1-2 次之國中學生,一年級有 13.8%、二年級有 15.6%、三年級有 16.3%。男 生平均為 18.4%、女生平均為 12.1%。不同的研究指出,目前台灣青少年濫用毒品 的盛行率約為 1%-1.5%,而每個月至少吸食 1-2 次安非他命的國中學生,一年級有 0.6%、二年級有 0.5%、三年級有 0.4%。

七、事故傷害為青少年的最主要死因

青少年的前三大死亡原因分別為事故傷害 (占全部死亡人數的 51.86%)、自殺 (占 10.78%)、惡性腫瘤 (占 9.28%)。(參見表 7-5)

表 7-5:九十二年台灣地區青少年主要死亡原因

合 計 男 性 女 性

死亡 每十萬 死亡 死亡 每十萬 死亡 死亡 每十萬 死亡

死 亡 原 因 人口 百分比 死亡 原 因 男性人口 百分比 死 亡 原 因 女性人口 百分比

人數 死亡率 % 人數 死亡率 % 人數 死亡率 %

所有死亡原因 2,069 56.61 100.00 所有死亡原因 1,445 76.96 100.00 所有死亡原因 624 35.12 100.00 1 事故傷害 1,073 29.36 51.86 事故傷害 806 42.92 55.78 事故傷害 267 15.03 42.79 2 自殺 223 6.10 10.78 自殺 133 7.08 9.20 自殺 90 5.06 14.42 3 惡性腫瘤 192 5.25 9.28 惡性腫瘤 125 6.66 8.65 惡性腫瘤 67 3.77 10.74 4 心臟疾病 53 1.45 2.56 心臟疾病 34 1.81 2.35 心臟疾病 19 1.07 3.04 5 先天性畸形 38 1.04 1.84 先天性畸形 25 1.33 1.73 先天性畸形 13 0.73 2.08 6 肺炎 29 0.79 1.40 肺炎 23 1.22 1.59 腦血管疾病 7 0.39 1.12 7 腦血管疾病 23 0.63 1.11 腦血管疾病 16 0.85 1.11 支氣管炎、肺氣

腫及氣喘 7 0.39 1.12 8 他殺 17 0.47 0.82 他殺 14 0.75 0.97 肺炎 6 0.34 0.96 9

支氣管炎、肺氣

腫及氣喘 12 0.33 0.58 糖尿病 7 0.37 0.48 結核病 4 0.23 0.64 10 糖尿病 11 0.30 0.53 支氣管炎、肺

氣腫及氣喘 5 0.27 0.35 糖尿病 4 0.23 0.64

其他 398 10.89 19.24 其他 257 13.69 17.79 其他 140 7.88 22.44

資料來源:衛生署。

八、青少年事故死亡率有逐年下降趨勢

15-19 歲青少年的事故死亡率從八十三年的每十萬人 49.34 人下降到九十二年的每 十萬人 23.02 人;20-24 歲的事故死亡率從八十三年的每十萬人 39.31 人下降到九十 二年的每十萬人 22.85 人。

九、青少年自殺及自傷死亡率有上升趨勢

15-19 歲青少年的自殺及自傷死亡率從八十三年的每十萬人 2.74 人上升為九十二年 的每十萬人 3.25 人;20-24 歲的自殺及自傷死亡率從八十三年的每十萬人 6.17 人增 加為九十二年的每十萬人 8.49 人。

十、不能專心、焦慮擔心是青少年由壓力所引起的主要心理狀況

就壓力引起的心理狀況而言,在國中部分,比例最高的依序為不能專心(5.3%)、

焦慮擔心(5.1%)、想要大叫摔東西(5.1%),而在高中職五專部分,則依序為不能 專心(16.3%)、鬱卒(11.4%)、焦慮擔心(9.3%)。至於在身心狀況上,「經常有」

的比例最高的是肌肉酸痛(國中生 4.0%、高中職五專 6.5%)、不明原因的頭痛、胃 痛(國中生 3.9%、高中職五專 5.5%)。

十一、自我概念發展在高一時期較明顯,但存在性別差異

根據黃朗文(2002)針對國一至高三(從 1996 年至 2002 年)固定樣本進行的縱貫 性追蹤研究分析結果(參見表 7-6、圖 7-2),發現從國一至國三大致維持在相似的 程度,到高一出現了一個高峰,然後到高二、高三又回復到國一、國二階段。然而,

自我概念出現了性別上的差異,女性的自我概念總是較男性為低,這種差異在國一 就開始存在了,並且持續到了高二之後,這種差異才漸漸縮小,到了高三,這種差 異反而沒有差異。基本上,男生自我概念的發展模式大致與女生一致。

表 7-6:國一到高三自我概念之發展與性別差異

項目別 國一 國二 國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男生 9.84 10.04 9.89 10.43 9.73 9.67 女生 9.41 9.46 9.21 9.67 9.38 9.51 性別差異 t = 3.02** 4.17*** 4.88*** 5.59*** 2.86** 1.14 資料來源:國科會

8.6 8.8 9 9.2 9.4 9.6 9.8 10 10.2 10.4 10.6

國一 國二 國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男生 女生 全體樣本

圖 7-2: 國一到高三自我概念之發展-依性別分

資料來源:國科會

十二、青少年在異性交往大致抱持正面態度,但僅有不到二成的國高中生有固定交往的 男女朋友

根據黃朗文(2002)針對國一至高三(從 1996 年至 2002 年)固定樣本進行的縱貫 性追蹤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台灣青少年在異性交往的觀念上大致抱持著正面的態 度,有高達 76%的國中生認為可以交男、女朋友。但是在實際的交往上,國二學生 中,有 13%青少年有固定交往的男女朋友,國三時升為 15%,到高一時降為 13%,

高二時再升為 16.5%。隨著網際網路使用的頻率增加(交通部,2001),網路交友 是同儕交往的另一個新議題。根據台北市少輔會、教育局與蕃薯藤(2000)進行的 台北市少年網路交友行為之研究調查,結果指出有 59.43%青少年曾有網路交友之 經驗,交往的網友年齡 12-14 歲有 16.94%、15-17 歲有 47.72%、18 歲以上有 26.74%。

十三、絕大部分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關係良好

根據九十一年對台北市青少年的調查發現,有 88.8%青少年認為家庭的氣氛是溫暖 的。同時,分別有 76.1%、78.4%的青少年覺得父親、母親對他們的管教方式寬嚴 適中,並且隨著青少年年齡的增長,父母的管教方式也作了適當的改變。青少年在 家庭中和父母相處的情形,絕大部分都是覺得相處的愉快(91.0%)。

十四、考試作弊是最常見的偏差行為,不過大多數的偏差行為都是偶發性的

根據中研院、教育部與國科會九十三年的台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之分析結果,發現 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表現上,考試作弊是比例最高的偏差行為,其中國中有 14.8%、

高中職五專有 49.0%。其次是看黃色書刊、光碟或上色情網站,國中有 3.4%、高中 職五專有 25.1%。其他的依序為逃學或翹課(國中 3.4%、高中職五專 21.6%)、在 學校發生打架、或和老師起衝突(國中 6.5%、高中職五專 9.6%)。在整體上,高中 職五專生的偏差行為之發生比例,均高於國中生,大都會區如台北市也發現有相同 的趨勢;不過,大多數的偏差行為表現都是屬於偶爾發生的,而有時發生與經常發 生的比例都是相當低。

第三節 主要議題

一、環境與生活習慣的改變可能對青少年體能造成的影響

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改變,特別是傳播媒體、交通運輸、數位科技的發展等,使青少 年的活動型態及強度都有了很大的改變。特別在休閒活動方面,活動量較少的有線 電視、室內電腦及網路遊戲越來越重要,也因此可能導致青少年在若干體適能指標 上都略低於過去的表現。這種體能狀況的改變,與目前國內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休 閒運動、飲食型態等都有密切的關係。因此,如何鼓勵青年鍛鍊體能、強化青少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