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青少年閱讀行為

閱讀不僅可以提升語文能力也能協助學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Krashen(2009) 指出鼓勵學童閱讀除了讓學生容易接觸及取得書本,也須提供安靜舒適的閱讀環 境,圖書館是可以同時兼具兩種要素的的地方。學生從館藏閱豐富的圖書館中借 出越多書,也會越常有機會進行閱讀(Houle & Montmarquette,1984)。圖書館若 能了解讀者的閱讀需求、閱讀行為與閱讀主題偏好,就更能深入檢視實際影響閱 讀活動的相關因素,作為提供適切館藏及服務的參考,進而鼓勵讀者的閱讀。故 本節就閱讀行為的意涵、青少年閱讀行為、青少年閱讀行為與公共圖書館相關研 究提出討論。茲分述如下:

壹、閱讀行為的意涵 一、閱讀的定義

李連珠(1992)從廣義的觀點定義閱讀是一種「不分形式獲取知識的過程」。

鄧麗娟(2011)則認為閱讀與生活息息相關,閱讀的素材廣布,包涵文字外、圖 片及任何具有意義的符號都可以閱讀。事實上閱讀是一種極為複雜、動態的心智 活動,其歷程基本上可分為認字與理解兩部分,識字是理解的基礎,而理解是閱 讀的最終目標(柯華葳,1999),如果要成為閱讀者,認字和理解的能力都是必 要的。前教育部長曾志朗(2001)曾指出:「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如果從小養 成閱讀習慣,等於擁有一生的智慧,由此可見閱讀是一切學習的主要基礎。學生 除了可以從閱讀中吸取知識、也可促進學習與成長,此外透過閱讀更可以獲得樂 趣、豐富其生活。如何運用活潑有效的閱讀活動,刺激學生閱讀動機,是鼓勵學

生養成閱讀行為的關鍵因素。

二、閱讀行為的內涵

閱讀行為在一般研究上大多是指實際進行一切與閱讀相關活動的外顯行為

(李素足,1998)。古秀梅(2005)將閱讀行為定義為傳統的紙本書籍閱讀行為,

包含花在閱讀的時間、從事閱讀的頻率、以及閱讀書籍的數量三方面來探討閱讀 行為。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明確的將閱讀行為分為「閱讀頻率」與「閱 讀廣度」兩個向度來探討,閱讀頻率是指在一段時間內閱讀書籍的次數與數量的 多寡;閱讀廣度則是指閱讀的主題與內容的類別,是對某一個或某一些特定主題 的偏好或稱為閱讀興趣。陳雁齡(2002)認為閱讀行為還須包含閱讀的形式與場 所及讀物的來源。郭翠秀(2007)研究的閱讀行為是指學生從事閱讀相關活動的 頻率,包括「主動閱讀行為」以及「閱讀分享行為」。學生通常先有閱讀動力後,

才會產生其閱讀行為,如果教育者能瞭解學生的閱讀行為與各階段的學習能力,

將能引導其培養一輩子閱讀習慣(許君穗,2009)。因此圖書館及學校、家長在進 行閱讀活動時,須留意閱讀活動的安排、設計,讓學生有更多成功、愉悅的經驗 去喜歡閱讀 (林玉卿,2012)。圖書館在提供服務時應了解學生的閱讀行為,上述 學者對閱讀行為雖定義不同,但都包含閱讀的次數與閱讀主題。

貳、青少年閱讀行為

青少年時期是成長過程中的過渡時期,其身體與心理狀態正面臨重大的轉 變,然而也是正值學校課業與升學雙重壓力的階段。《遠見》雜誌2007年在全臺 閱讀大調查的報導中,分析青少年閱讀情況,指出因為升學的壓力與市場提供的 匱乏,青少年閱讀力一直是表現較不足的一塊。根據臺北市立圖書館(2010)統計,

臺北市13歲至18歲的青少年讀者借閱率只佔總借閱率的4%,其中高中生又比國中 生借閱率低,顯示青少年階段的閱讀表現低落。2014年臺北市立圖書館針對臺北 人閱讀行為與借閱的調查報告顯示,青少年族群的借閱量依舊偏少。范豪英(2008) 歸納青少年所做的閱讀行為低落的原因,包括:1.閱讀行為及動機仍受課業及考

試的影響最大;2.網路為重要資訊來源;3.上網及打電玩等休閒活動占據了深度 閱讀的時間。由此可見,青少年學生較少閱讀課外書籍的原因,除了課業之外,

沒有養成閱讀習慣、花太多時間上網等也是主因。雖然借閱量低,但博客來網路 書店(2014)進行「青少年閱讀大調查」,透過4500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4成以上 的學生表示喜愛閱讀,閱讀是他們紓解課業壓力的方式之一。

陳明來(2001)研究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發現,學生的閱讀動機主因是為了打 發時間。王淑儀(2007)指出高中學生閱讀原因以「準備學校科目或交報告」最多。

進入青春期而漸趨成熟的青少年會為了娛樂、滿足好奇心、增廣見聞、更了解周 遭事物、或使生活更成功而閱讀,閱讀興趣與主題也會有所轉變(黃育君,1998)。

洪婉伊(2010)調查國中生課外閱行為,從891份有效問卷中發現國中生最常因「書 本內容有趣」而閱讀,透過閱讀以紓解壓力、獲得樂趣。閱讀興趣是影響讀者是 否進行有效閱讀的關鍵動力,而讀物的種類繁多、範圍廣泛,其內容、外觀、可 得性以及熟悉度皆影響閱讀行為、閱讀動機、閱讀次數、頻率、數量和廣度 (王 昭月,2007)。不同背景的青少年會也會產生不同的興趣及偏好 (王婉柔,2013)。

經由青少年的自我選擇的過程,能產生愉快的閱讀經驗,進而發展閱讀技能 (Hopper, 2005)。以下就青少年的閱讀類型及閱讀頻率之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一、閱讀類型

閱讀興趣是引起閱讀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僅影響著閱讀活動的深度也反 應出讀者的閱讀方向。青少年的閱讀以「內容有趣」為主要動機(洪婉伊,2010;

蔡慧美,2005)。黃育君(1998)指出青少年喜愛閱讀資料依次集中於圖書、報紙與 雜誌,其中圖書即包括各類小說、非小說與漫畫,而以小說最受歡迎。陳明來

(2001)針對臺北市公立國中生課外閱讀行為的研究發現,經常閱讀的課外讀物 類型以「漫畫」居多,胡秀蘭(2005)探討高中高職生日常的閱讀興趣,調查研究 中發現:最受青少年學生歡迎的三種讀物形式是「雜誌、漫畫書、文字書」。蘇 蘅(1994)探討多數青少年喜歡閱讀漫畫的主因是:打發時間、內容有趣好笑、

畫面美觀動人,其中對漫畫「抒解」功能評價最高。漫畫是以圖像為主的讀物,

淺顯易懂,較無閱讀理解上的困難,程度低的讀者亦能上手,較能激勵原本無閱 讀意願的青少年,轉而有意願閱讀(Snowball, 2008),漫畫流行文化不僅是國中生 們身分認同的依據及同儕溝通的媒介,也創造了國中生們逃避壓力時的愉悅空間 (童琬芬,2001)。根據博客來於2014年之調查,青少年對於閱讀的自主性越來越 高,33%的青少年會參酌師長、家人或他人建議選擇讀物,46%的青少年認為學 校及師長推薦的書雖值得一看但與自身興趣不同,他們會憑自身閱讀喜好去選擇 讀物,也會因讀物媒介、外型、格式而有選擇上之差異,若依資料型式來分,69%

的青少年都愛看動漫及輕小說。

青少年對閱讀內容的偏好也是影響其閱讀選擇時的重要指標。青少年其自我 意識高漲與成人及社會的某些價值和信念有所衝突,轉而開始關注性別、種族偏 見、政治等爭議性之話題,對於讀物內容選擇也從浪漫的童話故事轉而較具真實 的事件(王昭月,2007)。黃育君(1998)研究青少年閱讀行為發現,青少年喜歡冒險 故事、動物和神秘故事,其中女生較喜歡愛情小說和歷史故事;男生則較喜愛科 幻小說、戶外運動介紹、冒險故事與戰爭史等書籍。由陳明來(2001)的研究發現,

國中生偏好驚悚、英雄、傳記、神秘、科學、愛情、偵探小說,但在性別表現上 有所差異,男生喜愛依次為:推理偵探小說、冒險小說、幽默笑話;女生喜愛的 依次為推理偵探小說、電影連續劇原著、幽默笑話。胡秀蘭(2005)在調查研究中 指出高中職生最喜歡閱讀的讀物內容以「小說類、文學類、歷史類」佔前三名,

女生對「小說類」、「文學類」的閱讀有偏好,男生對「歷史類」、「自然科學類」

的閱讀有偏好。青少年閱讀漫畫種類,也會因讀者的性別而有所差別,男生比較 愛看體育、武俠和幽默爆笑類,女生偏愛浪漫愛情類(蘇蘅,1994)。親子天下 於2010年針對兩千多位國中生進行閱讀習慣調查,發現國中生最喜歡的讀物為愛 情故事、漫畫及奇幻小說。博客來網路書店(2014)所進行的「青少年閱讀大調查」, 發現學生其偏好的類型以動漫、輕小說、文學小說、傳記為主。

綜合上述,青少年課業壓力大,儘管課外讀物呈現多面向,但仍以漫畫、推 理、科幻、文學等類小說為主軸,以調劑身心,舒緩情緒,打發時間。就閱讀形

式來說,圖像為主的讀物,因易於理解,廣受青少年歡迎。就讀物內容而言,青 少年的選擇轉而偏向真實的事件,但主題選擇上有其性別差異。

二、閱讀頻率

王昭月(2007)由研究結果得知,高雄市高中生無論女學生或男學生的課外閱 讀時間皆集中在1小時以內,一個月所閱讀的課外書籍數量以「閱讀2本」者為最 多,其次是「閱讀5本以上」者,而一個月所閱讀的課外書籍數量至少2本以上的 近76%。惟值得探究的是高中女學生「閱讀2本」、「閱讀5本以上」分佔其女生排 序之1、2;而高中男學生「閱讀5本以上」、「閱讀2本」分佔其男生排序之1、2,

二者正好相反,顯示男學生的閱讀量是比女學生積極。親子天下於2010年針對兩 千多位國中生進行閱讀習慣調查,國中生普遍對於閱讀課外書抱持喜愛的正面態 度,多數受訪國中生喜歡閱讀課外書,但隨著升學壓力升高,國中生的閱讀時間 和數量明顯因為課業壓力急遽減少。23%的九年級學生,一個月內沒有讀任何一 本課外讀物,人數是七年級學生的兩倍。九年級在一切以考試為重的氣氛下,有

二者正好相反,顯示男學生的閱讀量是比女學生積極。親子天下於2010年針對兩 千多位國中生進行閱讀習慣調查,國中生普遍對於閱讀課外書抱持喜愛的正面態 度,多數受訪國中生喜歡閱讀課外書,但隨著升學壓力升高,國中生的閱讀時間 和數量明顯因為課業壓力急遽減少。23%的九年級學生,一個月內沒有讀任何一 本課外讀物,人數是七年級學生的兩倍。九年級在一切以考試為重的氣氛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