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樂劇編舞在於總體表演藝術

第三章 編舞在於音樂劇裡的角色

第三節 音樂劇編舞在於總體表演藝術

「總體表演藝術」是指各藝術領域互相交流碰撞產生的作品形式。威廉・理查・華 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1813-1883)提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的概念,

是為跨領域創作理念的先驅,在研究者看來音樂劇正是總體藝術的一種展現,總體和藝 術拆開來解釋,我們都知道總體是眾多事物的加總呈現,而廣義的藝術則擴及八大領域,

分別為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繪畫、雕塑、建築、電影。研究者就以這八大藝術分 別淺談。對研究者來說藝術是一種美的體現,無論是動人、淒厲、憤怒,只要能夠給予 觀賞者印象深刻的記憶,心存悸動的感受,只要能夠傳遞內心念想或是外在刺激給予觀 賞者,對研究者而言便是藝術。

一、文學

文學寫作是一種藝術形式,文學為語言、詞彙、符號、語韻,這些的要素加總 而成,經由創作者的心境、經歷轉譯而出的作品,並帶給觀賞者共鳴或是感觸。創 作者與觀賞者重要的溝通橋樑是閱讀過程,透過體會細膩的字句及觸及人心的篇章,

使讀者能體悟創作者埋藏在文字背後的創作思想。

二、音樂

組成音樂的要素有三項,有音高、音色、節奏,又包含旋律、和聲,《說文解字》

許慎所寫:「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即「生於內心的想像,在外 形成節奏旋律」,說明音樂是由聲響組成,使情感藉由聲音有條理的展現,並發揮

想像和創造,便可稱為音樂。

三、舞蹈

舞蹈是最為悠久的藝術,在《中國舞蹈史》裡對原始舞蹈的解釋是:人類的舞 蹈進化過程大體是共同的,人在原始時期,受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的刺激,身 體自然產生反應作用,或為生命力過剩的無意識運動。於是由無意識、無目的、無 技巧、無次序的自然舞蹈,蛻變為有意識、有目的、有技巧的人為舞蹈,進而演變 為今日多姿多彩的各種藝術舞蹈。 (李天民、余國芳, 1998)可見在人類沒有語言,

沒有文字,沒有歷史時,舞蹈就已經存在,舞蹈可說是人的本能且受情緒牽動,而 舞蹈在音樂劇裡最重要的便是透過肢體強調情緒,展現個人或集體意識目的。

四、戲劇

組成戲劇的要素有四項,分別為人、文本、場地,以及最重要的戲劇意義傳遞 對象-觀眾,高行健在論戲劇一書中提到:「對戲劇而言,觀眾總也在場,不只是演 員和導演必須要顧到,哪怕是劇作家,寫戲的時候就要想到觀眾。 (高行健, 2010)」

戲劇透過演員扮演角色、對話呈現對人性、對社會的反映和探討,反思也可能是不 切實際的虛幻故事,但終究不脫離「人」的範疇。

五、繪畫

繪畫這種藝術是以線條、色彩交織產生,由圖像性再現11或象徵性再現12所展現 的標記,如果成為記號分類的一部分,更可以代表某種文化脈絡。例如:彩虹旗與 同志文化的連結。相較於文字,繪畫的呈現方式更具視覺衝擊,更容易引起觀賞者 的緊密共鳴。繪畫是由畫家描繪眼下之物抑或是情緒的投射,包含寫實或抽象,在 有限的平面空間中呈現的藝術,可以是模仿自然或是畫家自身內心所想。

六、雕塑

雕塑的部分,它是以被塑物形狀、質感所呈現的藝術,雕塑基本的要素有五感,

包含空間感、質感、量感、均衡感、動感,空間感是指作品直接表現在一個場合裡,

好比生活的空間和其作品展示的空間,是雕塑家對於空間深度的追求;質感是指造 型藝術形象在真實表現質地方面引起的審美感受;量感在雕塑製作中運用塊、面或 線形成,使人在視覺上有輕重、厚薄等感覺,以及在於視覺或觸覺對各種物體的規 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覺;均衡感是指空間各部分的重量感覺,能夠在相互調 節中產生均衡的美感;動感是指能夠給予雕塑生動傳神之特性,也稱作動勢,動感 即是動勢以及運動感之意,運動感則是腰塑作品給予觀賞者的視覺流動效果,像是 大型的雕塑作品,觀賞者是可以入內欣賞並在作品其中走動,由以上這五感形成雕 塑藝術。

11 圖像性再現:圖像一詞,包含圖片(Picture)、畫報(Pictorial),當被運用在圖片(Picture)時,在接

近動詞的使用方式在於表示取景的意思,運用在畫報(Pictorial)時,則是接近形容詞的使用方式在於表 示圖示的意思,圖像性是除了當名詞外也會 把它當動詞來使用,當它被以動詞功能的角度來看待時所指 就是它和再現對象之間 相互類似的特徵或結構。

12 象徵性再現是看畫作有無傳遞意義之能力。

七、建築

建築的用途是在於遮風避雨,隨著世代變遷,環境轉化,建築也成為藝術的代 表,好比巴黎艾非爾鐵塔、宗教建築雅典神殿、聖母院大教堂,紐約甘迺迪機場的 建築設計,在建築界的藝術指標建築包括法國巴黎羅浮宮、龐畢度中心,倫敦泰特 現代藝術館,美國丹佛美術館,座落於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區的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這些建築都不僅具有實用性,同時也具備藝術美感。

八、電影

電影是具備了聲、光、形象的藝術,同時包含著文學、戲劇光學、音樂等等,

而情感的傳達透過拍攝手法、運鏡技巧得以細膩傳達,並且是大眾傳播媒體。電影 是晚成的藝術,但也隨著科技電子產品日益進步,帶來的影響甚是遠大。在本論文 研究的音樂劇主題《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包含的藝術就有著音樂劇的基本戲劇、音 樂、舞蹈,另外本齣也包含繪畫藝術之特點,亦加入多媒體融合科技展現。

總體藝術則是上述八大藝術的組合展現,而音樂劇就是以戲劇、音樂、舞蹈三個領 域一起合作溝通創作產生的表演。研究者覺得在編舞時期三方面都應要有積極討論的態 度,因為彼此是環環相扣的,當中也包含舞台設計以及燈光設計,因為不同領域的成長 背景有所不同,對於一件事的觀點或許就不在同一個層面上,所以更應該積極的溝通,

討論出多元展現的可能性。最先成形的會是劇作家的文本,給予音樂、舞蹈發展編創的 雛形,而音樂藉由文字所賦予的聯想、感觸,啟發音樂歌曲成形,而後舞蹈編創在看過 文本以及聽取音樂歌曲後,即可發展肢體動作,在當中各個領域的創作者應該要不斷嘗 試能發揮的極限,這樣能夠讓作品擁有更大的彈性,以及和導演的溝通,如導演剛好也 是編舞家的時,能夠同步發想,像是《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就是編舞家暨導演克里斯多 夫・威爾頓,若是戲劇出身的導演或音樂出身的導演,在編導觀念上必然會有不同的展

現方式,這也是不同導演執導文本迷人的一點,每個人的想像、思維與創造都是獨特的,

同樣的一齣戲,會因為不同人所執導,而產生不同的感觸,若是編舞家暨導演,通常場 上的流動力極好,或許正是編創舞劇、舞碼時,奠基下來的一種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