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 101 學年度第 2 學期,就讀於桃園縣某國中 學生,共發出問卷 407 份,扣除填答嚴重不完整的無效問卷後得有效 問卷 391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96.1%。

本研究之各類變項包括基本變項、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變項、

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變項、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變項、餐後潔牙 行為意圖變項,其描述性統計資料如下:

一、 基本變項:

包含研究對象就讀的年級、性別、過去有無齲齒的經驗及現在有 無齲齒四個部分,分布情形如下(見表 4-1-1):

(一) 年級

研究對象之年級分布情形,七年級最多,有 141 人(36.1%);

八年級次之,有 130 人(33.2%);九年級最少,有 120 人(30.7%)。

(二) 性別

研究對象之性別分布情形,男生與女生人數相差不大,女生有 197

(50.4%)人;男生有 194 人(49.6%)。

(三) 過去有無齲齒經驗

研究對象之過去有無齲齒經驗分布情形,大多數人過去都曾罹患 過齲齒,從未罹患齲齒的人數只有 70 人(17.9%);曾經罹患齲齒的 人數有 321 人(82.1%)。

(四) 現在有無齲齒

研究對象之現在有無齲齒分布情形,由於剛換恆牙,所以大多數 人尚未罹患齲齒。尚未罹患齲齒的人數有 316 人(80.8%);已經罹患 齲齒的人數有 75 人(19.2%)。

表 4-1-1、基本變項分布情形(n=391)

變項 變項

變項變項 類別類別 類別類別 人數人數人數人數 百分百分百分百分率率率率(%)(%)(%)(%)

七年級 141 36.1

八年級 130 33.2

年級

九年級 120 30.7

女生 197 50.4

性別 男生 194 49.6

無 70 17.9

過去有無齲齒經驗

有 321 82.1

無 316 80.8

現在有無齲齒

有 75 19.2

二、 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變項:

(一) 自覺齲齒罹患性

有關研究對象之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即個人主觀評估自己罹患 齲齒的可能性。此量表共有 2 題,其中計分方式由「非常不可能」至

「非常可能」,依序給予 1 至 5 分,因此量表總分為 2 至 10 分,得分 越高表示受試者認為自己罹患齲齒的可能性越高。由表 4-1-2 得知研究 對象之自覺齲齒罹患性平均數為 3.36(標準差為 0.93),以自覺齲齒 罹患性認知的選項表示,則介於 3 分「不確定」和 4 分「可能」之間,

超過中間值 3,且人數分面亦以 3 分「不確定」和 4 分「可能」的人數 最多,顯示研究對象之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屬中間偏高,亦即研究對

比較過去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此結果接近陳憲佐(2010)針對 臺北市某國中的研究結果(平均數 3.17),略高於王清雅(2009)針 對臺北市大安區某國中的研究結果(平均數為 3.03),高於葉瀞云

(2009)針對台北市某國中做的調查(平均數 2.63)及王文君(2011)

針對臺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平均數 2.91)。顯示出本

至「非常嚴重」,依序給予 1 至 5 分,因此量表總分為 7 至 35 分,得 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認為自己罹患齲齒的嚴重性越高。由表 4-1-2 得知研 究對象之自覺齲齒嚴重性平均數為 4.06(標準差為 0.76),以自覺齲 齒嚴重性認知的選項表示,則介於 4 分「嚴重」和 5 分「非常嚴重」

之間,超過中間值 3 許多,而人數方面多集中在 3 分「尚可」至 5 分

「非常嚴重」之間,顯示研究對象之自覺齲齒嚴重性認知偏高,亦即 研究對象認為罹患齲齒對自己而言是件嚴重的事情。

其中第 7 題「罹患齲齒到影響咀嚼功能時,對我而言是」得分最 高,平均為 4.43 分,其次為第 5 題「罹患齲齒而造成牙齒疼痛,對我 而言是」,平均為 4.35 分,得分最低的題目是第 2 題「罹患齲齒到要 花時間去就醫治療,對我而言是」,得分也有 3.69 分。顯示,研究對 象認為罹患齲齒到「影響咀嚼功能」與「造成疼痛」是較為嚴重的。

比較過去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此結果與王文君(2011)針對臺 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平均數 4.10)及陳憲佐(2010)

針對臺北市某國中的研究結果(平均數 4.07)接近,略低於王清雅

(2009)針對臺北市大安區某國中的研究結果(平均數為 4.14)及葉 瀞云(2009)針對台北市某國中做的調查(平均數 4.14)。代表研究

對象普遍認為罹患齲齒對自己是件嚴重的事情。表 4-1-4 整理出相關研

表 4-1-4、自覺齲齒嚴重性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選項表示,則介於 3 分「中立意見」至 4 分「同意」之間,超過中間 值 3,顯示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認知中間偏高。

其中第 6 題「我認為採取餐後潔牙行為,能去除食物殘渣保持口 腔清潔」得分最高,平均為 4.35 分,其次為第 5 題「我認為採取餐後 潔牙行為,能維持口氣清新、去除異味」,平均為 4.28 分,得分最低 的題目是第 12 題「我認為採取餐後潔牙行為,能容易交到異性朋友」,

得分只有 2.97 分,低於中間值 3 分。顯示,研究對象認為進行餐後潔 牙行為較能收到「去除食物殘渣、保持口腔清潔」與「維持口腔清新、

去除異味」的好處,而較無「容易交到異性朋友」的好處。所以日後 在進行口腔衛生教育時,可強調維持口腔衛生與人際關係進展的重要 性。

比較過去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此結果略高於王清雅(2009)針 對臺北市大安區某國中的研究結果(平均數為 3.73),略低於陳憲佐

(2010)針對臺北市某國中的研究結果(平均數 4.03),低於葉瀞云

(2009)針對台北市某國中做的調查(平均數 4.12)及王文君(2011)

針對臺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平均數 4.30)。代表本研 究對象雖然已具備正向的餐後潔牙利益性認知,但在教育上仍有可突 破的地方。表 4-1-6 整理出相關研究結果相近處。

表 4-1-5、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認知分布情形(n=391)

表 4-1-6、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其中得分較高的題目有第 2 題「我會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而沒 有採取餐後潔牙行為」,得分有 3.28 分、第 9 題「我會因為覺得麻煩,

而影響採取餐後潔牙行為」的 2.89 分、第 3 題「我會因為缺乏潔牙用 具(牙刷、牙杯、牙線),而沒有採取餐後潔牙行為」的 2.80 分、第 10 題「我會因為老師沒要求,而沒有採取餐後潔牙行為」的 2.76 分,

得分較低的題目有第 6 題「我會因為水龍頭水量太小,而影響採取餐 後潔牙行為」得分最低,平均為 2.04 分,其次為第 7 題「我會因為覺 得刷牙時表情不好看,而影響採取餐後潔牙行為」,平均為 2.08 分。

顯示,研究對象認為比較會造成餐後潔牙行為的障礙有「沒有足夠的 時間」、「覺得麻煩」、「缺乏潔牙用具(牙刷、牙杯、牙線)」、

「老師沒要求」,較不會造成餐後潔牙行為的障礙為「水龍頭水量太 小」、「刷牙時表情不好看」。

比較過去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此結果與陳憲佐(2010)針對臺 北市某國中的研究結果(平均數 2.53)、葉瀞云(2009)針對台北市 某國中做的調查(平均數 2.50)及王文君(2011)針對臺北市某國小 高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平均數 2.59)接近,略低於王清雅(2009)

針對臺北市大安區某國中的研究結果(平均數為 2.80)。表 4-1-8 整理 出相關研究結果相近處。

表 4-1-7、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認知分布情形(n=391)

表 4-1-8、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表 4-1-10 為相近研究之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調查結果比較:

三、 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變項:

有關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指研究對象採取預防行 為之知覺刺激。行動線索量表中的計分方式為「否」與「是」,得分 分為「0」分與「1」分,因此量表總分為 0 至 11 分,得分越高表示,

研究對象接受到的行為知覺刺激越多。從表 4-1-11 得知研究對象之餐 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平均數為 4.76(標準差為 1.75),得分略低於中 間值 5。在各題方面,比例較高的題目有第 9 題「我曾經因為牙齒相關 問題,去看過牙醫」的 88.5%、第 7 題「我曾經在電視廣告、新聞媒 體、網路或公車影片中看到有關餐後潔牙行為的資訊」的 81.1%,得 分較低的題目有第 4 題「學校(國中)的同學曾提醒我要進行餐後潔 牙行為」的 5.1%、第 10 題「學校(國中)曾推行過餐後潔牙行為相 關活動」的 12.8%及第 3 題「學校(國中)的老師曾提醒我要進行餐 後潔牙行為」的 16.1%。顯示,研究對象餐後潔牙行為方面的提醒在

「國中同學」、「國中所推行活動」及「國中老師的提醒」方面都是 較缺乏的,代表國中階段的確忽視了口腔衛生議題,日後可加強這方 面的宣導及教育。

比較過去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此結果與陳憲佐(2010)針對臺 北市某國中的研究結果、葉瀞云(2009)針對台北市某國中做的調查、

王文君(2011)針對臺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及王清雅

表 4-1-12、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況採取餐後潔牙行為的把握程度越高。由表 4-1-13 得知研究對象之餐 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平均數為 2.41(標準差為 1.09),以餐後潔牙行 為自我效能的選項表示,則介於 2 分「沒把握」至 3 分「不確定」之 間,低於中間值 3,顯示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認知中間偏 低。

其中得分較高的題目有第 8 題「一旦我下定決心要做好預防蛀牙 行為,那麼無論有什麼困難,我都會做得很好」,得分有 3.32 分,其 餘除了第 8 題之外,得分均低於 2.5 分,其中較低的題目有第 3 題「在 時間緊迫的狀況下,我會採取學校餐後潔牙行為的把握程度是」的 2.07 分、第 2 題「我在學校其他情境用餐後(如吃點心、早餐等),會進 行餐後潔牙的把握程度是」的 2.17 分及第 4 題「在潔牙用具不足的狀 況下,我會採取學校餐後潔牙行為的把握程度是」的 2.19 分。顯示,

除非下定決心,否則研究對象克服不同情況採取餐後潔牙行為的把握 程度皆很低,特別是「時間緊迫」、「非午餐用餐情境後」及「潔牙 用具不足」等狀況下。在日後的相關課程中,可使用楷模學習、實做 教學、價值澄清法…等教學策略強化學生的餐後潔牙自我效能。

比較過去相關的研究成果發現,此結果與陳憲佐(2010)針對臺 北市某國中的研究結果、葉瀞云(2009)針對台北市某國中做的調查、

王文君(2011)針對臺北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童所做的調查及王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