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學生學校午餐後潔牙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以桃園縣某國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學生學校午餐後潔牙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以桃園縣某國中為例"

Copied!
1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葉國樑博士. 國中學生學校午餐後潔牙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 —以桃園縣某國中為例 A Study on Teeth-Cleaning Behavior after School Lunch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for On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ity. 研究生:賴育群. 撰. 中華民國 102 年 6 月.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國中學生學校午餐後潔牙行為及相關因素研究-以桃園縣某國中為例 學生:賴育群. 指導教授:葉國樑、曾治乾 摘. 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運用健康信念模式與自我效能理論來探討 國中生學校午餐後潔牙行為現況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母群體為 101 學 年度就讀於桃園縣某國中之全體學生,以分層集束抽樣法,於三個年 級中各抽出四個班為樣本,進行自填式問卷施測,共得有效樣本 391 人,研究之重要結果如下: 一、 研究對象大多數過去都曾有過齲齒的經驗,佔 82.1%。而由於剛 換恆牙,所以大多數人目前尚無罹患齲齒(80.8%)。 二、 研究對象之「自覺齲齒罹患性」、「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 「自覺齲齒嚴重性」認知偏中上程度;「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 性」認知偏中下程度。 三、 研究對象接觸過之「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狀況偏低,以「我 曾經因為牙齒相關問題,去看過牙醫」的比率最高(88.5%), 「學校(國中)的同學曾提醒我要進行餐後潔牙行為」的比率最 低(5.1%),且母親提醒的比例高於父親。 四、 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餐後潔牙行為意圖」 程度屬中間偏低。 五、 女生的「自覺齲齒嚴重性」認知高於男生;過去有齲齒經驗的研 究對象其「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與「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 認知均高於過去無齲齒經驗的研究對象;現在有齲齒的研究對象 其「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高於現在無齲齒的研究對象。 六、 「性別」、「過去齲齒經驗」、「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自 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認知」、「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認 知」、「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 與餐後潔牙行為意圖有顯著預測力,此七項變項對於餐後潔牙行 為意圖變異量之解釋力為 29.3%。. 關鍵字: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國中學生 i.

(3) A Study on Teeth-Cleaning Behavior after School Lunch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for One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oyuan City A Master Thesis By Yu-Chun La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mploy the Health Belief Model and Self-Efficacy Theory to explore the teeth-cleaning behavior after school lunch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havior and certain related factor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slected from 7th to 9th graders by stratifie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From each grade, four classes were chosen an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Total vaild samples were 391.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s shown as follows: 1. Most of the participants have had the experiences of dental caries (82.1%). But the majority of the participants do not have dental caries (80.8%) currently for they’ve just had their permanent teeth. 2. The participants’ perception of “perceived susceptibitlity of dental caries” , “perceived benefits of after-meal-tooth-cleaning behavior” and “perceived severity of dental caries” tend to be above the average; and “perceived barriers of after-meal-tooth-cleaning behavior” tends to be below the average. 3. Among the questions of the behavioral clues of after-meal-teeth-cleaning behavior, “I went to the dentist for the tooth problems” is the highest (88.5%); the question “classmates’ reminding” is the lowest (5.1%). Besides, in respect of parental reminding, mother’s reminding was more frequent than father’s. 4. The participants’ degree of “self-efficacy of after-meal-teeth-cleaning behavior” and “after-meal-teeth-cleaning behavior intention” tends to be below the average. 5. Regarding the gender of the participants, girl’s cognition of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of dental caries is higher than boy’s. The cognition of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of students with dental caries experiences is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dental caries experiences. The cognition of perceived barriers of after-meal-tooth-cleaning behavior of students with dental caries experiences is higher than those without dental caries experiences. 6. Gender, past experience of dental caries,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of dental caries, perceived benefits of after-meal-tooth-cleaning behavior, perceived barriers of after-meal-tooth-cleaning behavior, cues to action of after-meal-tooth-cleaning behavior and self-efficacy of after-meal-teeth-cleaning behavior, and the intention of after-meal-tooth-cleaning behavior explain 29.3% of participants’ decision to preventive after-meal-tooth-cleaning behavior.. Key Words: after-meal-tooth-cleaning behavior, Health Belief Model, Self-effecacy ,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i.

(4) 誌. 謝. 當了幾年的老師,才知道當學生的幸福,可以不必為了課堂的秩 序及學生是否專心而勞心勞力。有幸能再次回到師大衛教系唸書,雖 然暑期班的課程很緊,作業、報告很多也很趕,但收穫也很多。我能 有機會檢視自己的教學、改進自己的教學,真要謝謝師大衛教系及所 有的老師。 特別是我想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葉國樑老師及曾治乾老師悉心 的指導,不僅協助我澄清研究中不明的觀念,也提供我許多寶貴的想 法。也謝謝口試委員黃禎貞學姊,因為你們的指導與建議,使我在研 究中獲益良多,最終能夠順利完成這篇論文。我也謝謝衛教系的高助 教,你協助我們辦理許多入學、註冊、論文及畢業的事情。但願衛教 系能夠越來越蓬勃發展,大家一起為了台灣下一代的健康打拼。 我也謝謝愛我的家人們,潔怡、米糕、阿力及布達。你們在我焚 膏繼晷於工作與課業時默默給予我支持,是支持我繼續撐下去的動力。 最後,感謝最愛我的天父上帝,是你帶我來當老師的,因為你愛 我,所以要我也要愛我的學生們,你告訴我生命的奧秘,使我更加清 楚生命的本質,知道如何活出喜樂,也能夠教導學生活出美好。你是 我在教學生涯上最大的支柱、幫助與安慰,願一切的榮耀都歸與你。. iii.

(5) 目錄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誌謝 ………………………………………………………………. iii. 目錄 ………………………………………………………………. i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第一章. x. 緒論 ………………………………………………………. 1.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7. 第四節. 研究假設. ………………………………………………. 8. 第五節. 操作型名詞定義. ………………………………………. 9. 第六節. 研究限制. ……………………………………………….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3 …………………………. 13. ………………………………………. 21. 第一節. 國中小青少年齲齒現況分析. 第二節. 潔牙行為之探討. iv.

(6) 第三節. 健康信念模式及其應用. ………………………………. 45. 第四節. 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 ………………………………. 5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6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6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67.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進度. ………………………………………. 7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7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81 ………………………………. 第一節. 各類變項之描述性統計. 第二節. 基本變項與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為自我 效能間之相互關係探討. 第三節. 81. ……………………………… 104. 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餐後 潔牙行為自我效能與餐後潔牙行為意圖間之相互關係探 討. 第四節. 第五章. ……………………………………………………… 113. 分析影響餐後潔牙行為意圖之重要因素. …………… 116. 結論與建議 ………………………………………… 121. 第一節. 結論. …………………………………………………… 121. v.

(7) 第二節. 建議. …………………………………………………… 124. 參考文獻 ……………………………………………………… 131 中文部分. ………………………………………………………… 131. 英文部分. ………………………………………………………… 145. 附錄一. 專家效度考驗名單 ………………………………………… 152. 附錄二. 問卷初稿及專家修改建議彙整 …………………………… 153. 附錄三. 預試問卷 …………………………………………………… 163. 附錄四. 正式問卷 …………………………………………………… 171. vi.

(8) 表目錄 2-1-1 台灣 1996 年、2001 年、2007 年 12-18 歲青少年之齲齒率. 15. 2-1-2 台灣 1996 年、2001 年、2007 年 12-18 歲青少年之 DMFT. 15. 2-1-3 國內外青少年齲齒狀況相關研究 …………………………… 18 2-2-1 每日刷牙次數、刷牙時間相關的研究 ……………………… 22 2-2-2 常用刷牙法之比較 …………………………………………… 26 2-2-3 貝氏刷牙法相關研究 ………………………………………… 28 2-2-4 美國牙醫學會建議每日氟攝取量 …………………………… 31 2-2-5 氟化物使用相關研究 ………………………………………… 34 2-2-6 定期口腔檢查習慣相關研究 ………………………………… 37 2-2-7 甜食攝取習慣與口腔衛生相關研究 ………………………… 42 2-3-1 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於健康行為的相關研究 ………………… 48 2-4-1 運用自我效能理論於口腔衛生行為的相關研究 …………… 59 3-2-1 桃園縣某國中 101 學年度各年級學生人數一覽表 ………… 65 3-2-2 桃園縣某國中 101 學年度,學生就學人數與抽樣人數 …… 66 3-2-3 研究對象有效問卷分布表 …………………………………… 66 3-3-1 問卷內容效度分析結果 ……………………………………… 72 3-3-2 預試問卷內部一致性之信度分析 …………………………… 73. vii.

(9) 3-5-1 本研究各變項之定義與各分類計分方法 ……………………. 77. 3-5-2 統計方法摘要表 ………………………………………………. 81. 4-1-1 基本變項分布情形 ……………………………………………. 85. 4-1-2 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分布情形 ………………………………. 86. 4-1-3 自覺齲齒嚴重性認知分布情形 ………………………………. 88. 4-1-4 自覺齲齒嚴重性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 89. 4-1-5 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認知分布情形 ……………………. 91. 4-1-6 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 92. 4-1-7 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認知分布情形 ……………………. 94. 4-1-8 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 95. 4-1-9 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變項分布情形 ………………………. 95. 4-1-10 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 96. 4-1-11 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分布情形 ……………………………. 98. 4-1-12 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 99. 4-1-13 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知分布情形 ………………………… 101 4-1-14 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 102 4-1-15 餐後潔牙行為意圖布情形 …………………………………… 104 4-1-16 餐後潔牙行為意圖相關研究結果比較 ……………………… 105. viii.

(10) 4-2-1 基本變項對自覺齲齒罹患性認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07 4-2-2 基本變項對自覺齲齒嚴重性認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 108 4-2-3 基本變項對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利益性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9 4-2-4 基本變項對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0 4-2-5 基本變項對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威脅性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1 4-2-6 基本變項對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可能性認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12 4-2-7 基本變項對自覺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認知之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 ……………………………………………………………… 113 4-3-1 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行動線索、自我效能、行為意圖之相 關矩陣 ………………………………………………………… 116 4-4-1 影響餐後潔牙行為意圖之自變項共線性診斷表 …………… 118 4-4-2 影響餐後潔牙行為意圖之複迴歸分析 ……………………… 121. ix.

(11) 圖目錄 2-1-1 比較台灣 1996 年、2001 年、2007 年不同年齡青少年之齲齒率 變化關係 ………………………………………………………. 16. 2-1-2 比較台灣 1996 年、2001 年、2007 年不同年齡青少年之 DMFT 變化關係 ………………………………………………………. 16. 2-1-3 比較台灣不同年代 12-18 歲青少年之齲齒率變化關係 ……. 17. 2-1-4 比較台灣不同年代 12-18 歲青少年之 DMFT 變化關係 ……. 17. 2-3-1 健康信念模式的主要基本概念 ………………………………. 47. 3-1-1 研究架構圖 ……………………………………………………. 64. x.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六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為研究目 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假設;第五節為操作型名詞定 義;第六節為研究限制,加以詳述。.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口腔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基礎之一,且口腔的健康狀況也有可能影 響全身的健康狀況(林亭枝、謝天渝、吳逸民,2005)。口腔衛生, 在WHO的定義中是構成人整體健康與安適的必要條件之一,對於生活 品質有決定性的影響(Martin, Poul, John, Newell, 2003)。有健康的牙 齒,可以讓我們咀嚼食物方便,幫助消化,有清楚良好的表達,口氣 清新笑口常開,避免疼痛及擁有自信,讓我們能有更好的人際互動關 係。牙齒也具有咀嚼食物、幫助發音、保持美好臉形等整體功能(中 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998) 。如果牙齒健康出了問題,不但 痛起來要人命,還會影響咀嚼與消化,除了影響一個人的生理健康, 也間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更阻礙了人際關係的發展。 且齲齒是一種無法根除的疾病,一旦牙齒健康出問題,就只能減 緩它惡化的速度。加上台灣地區2010年平均餘命已經到達男性76.2歲,. 1.

(13) 女性82.7歲(行政院衛生署,2011),如果一個人在國中時期就已經出 現齲齒的狀況,那麼這問題將可能持續困擾他長達60年之久。故有好 的口腔衛生不僅可減少口腔疾病發生的機率,更能促進身心健全發 展,是確保好的生活品質的必要條件(Keogh & Linden,1991)。美國 「Healthy people 2010」中即強調預防口腔疾病,增進口腔健康的目標 (U.S. Departme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00)。 齲齒是國內學生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洪文綺、黃淑貞, 2007)。學童的飲食習慣日漸西化,養成高油高糖的飲食習慣,市面 上充斥著精緻的甜食,在街道上飲料店、便利超商林立,含糖飲料唾 手可及,這都大大威脅著我們的牙齒健康。從我國歷年的相關研究中 (蕭欲源、關學婉、陳韻之,1996;呂宜珍、金繼春,1999;郭敏光, 2003;張怡民,2003),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的齲齒罹患率相當高。從 學生健康檢查的缺點來看,尤其以口腔的缺點最嚴重,幾乎百分之九 十都有這方面的問題(晏涵文,1994)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 的研究計畫,針對台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結 果顯示:12-17 歲恆牙齲齒率分別為37.30%、52.17%、54.12%、57.80 %、51.94%與50.69%,牙菌斑指數方面,平均81.35%有不同程度的牙 菌斑。牙齦狀況方面,56.27%呈現輕微或重度的牙齦炎或牙結石堆積。. 2.

(14) 牙結石指數方面,17.95%有牙結石。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於1988年制定2010 年之全球口腔保健目標, 希望世界各國12 歲兒童平均DMFT(齲齒指數)在2.0 以下。日本早 在2008年12歲學童的DMFT已降至1.54顆(邱耀章,2010),台灣在2007 年的調查是2.58顆,但是到了國中階段後,各年級學童的MDFT增加到 3.78、4.23、4.52(陳弘森,2007),可以發現,國小學童經過幾年的 口腔衛生教育的努力之下,口腔衛生狀況已得到明顯改善,但是國中 學生在口腔健康課題上顯然尚須努力。 台灣地區一般民眾對於口腔衛生相關知識及疾病危害的警覺程 度仍大幅地低於其他高致死率及嚴重殘障率的重大慢性疾病。青少年 由於剛換上新牙,所以也容易忽略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如能透過「預 防保健」觀念的推展,推動國中生餐後潔牙行為,延續兒童時期由父 母、師長協助建立的預防保健行為,可以使預防保健行為發揮極大的 功效,改善國人的口腔衛生與降低口腔相關疾病的發生率,進而減少 醫療服務費用的支出,值得重視與研究。 孫安迪(1990)提出形成齲齒的原因主要有四種,分別是:宿主、 微生物、食物及時間,只有這四項因素交集在一起時才會產生齲齒。 換言之,只要能在餐後立即潔牙,縮短食物殘留在口腔的時間,就能. 3.

(15) 抑制微生物的生長、控制齲齒的形成。邱啟潤(1986)的研究指出, 餐後潔牙能減少牙齒產生酸的機會,因而減少牙菌斑的堆積,防止齲 齒及牙周病的發生。維護口腔健康與美觀是長期且不可間斷的工作, 及早養成正確、有效的口腔健康行為有助於維持一生的口腔健康。減 少甜食的攝取、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是影響口腔健康的重要關鍵(黃 純德等,2007)。為了維持口腔健康,避免齲齒的形成,唯有在「時 間」上著手,盡量減少食物殘渣停留在口腔的時間以減少酸性物質的 產生,故餐後潔牙便是預防齲齒發生、維持口腔健康的不二法門。 在潔牙方式方面,貝式刷牙法對於減少牙菌斑具有顯著的成效 (蘇若蘭、楊奕馨、曾筑瑄、謝天渝,2006),不僅如此,輔助潔牙 物質裡,氟化物的使用與否也對齲齒的發生具有顯著性的差別(周振 英、黃純德、陳弘森、蕭思郁、嚴雅音、劉秀月、胡文嘉、陳俊志、 王乃亭、張綺紡,2007)。而根據呂佩霖(2006)針對台灣地區12-19 歲 青少年研究發現,潔牙時間點以早上起床後(91.6%)與晚上睡覺前 (76.5%)為最多。可見,午餐後潔牙行為是維持口腔健康策略中被忽 略的一環,也是提升口腔健康的關鍵。 健康信念模式提供健康行為改變的解釋,Rosenstock(1988)曾 進一步解釋健康信念模式中變項的意涵:自覺罹患性與自覺嚴重性是. 4.

(16) 一個人產生健康行為的動力;自覺行為利益性與自覺行為障礙性的考 量影響一個人如何行動;行動線索能激發一個人的健康行為。有好的 健康信念,代表個體對於採取健康行為的動機是高的。 Bandura於1977年提出一個與結果預期截然不同的概念,稱之為 效能預期。在效能預期中,相信個人能否執行達成結果的行為,則稱 之為自我效能。Bandura(1986)認為個體在擁有相同的技能之下,自 我效能是表現該行為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知覺性的自我效能 (PerceivedSelf-efficacy)不僅內在評估未來的行動,還會決定人們近 期的行為,影響思考模式以及某些情境下的情緒反應。有好的自我效 能,代表個體認為自己可以去達成健康行為。 所以本研究希望瞭解國中學生的餐後潔牙行為信念,以及餐後潔 牙自我效能,也就是國中學生對於餐後潔牙的動機與行為評估,藉以 找出餐後潔牙行為的重要因子,以作為日後相關研究的參考,並發展 出有意義的成效指標,提供促進青少年餐後潔牙行為策略的參考,進 而減少國人的口腔問題並增進口腔衛生。. 5.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中學生餐後潔牙行為與其相關因素的關 係,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 瞭解研究對象之基本變項、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 為行動線索、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及餐後潔牙行為意圖之分布 情形。 二、 探討研究對象之基本變項、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 為行動線索及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與餐後潔牙行為意圖之關 係。. 6.

(1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擬訂有關的問題如下: 一、 研究對象之基本變項、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為行 動線索、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及餐後潔牙行為意圖之分布情形 為何? 二、 研究對象之基本變項與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為自 我效能間是否有關係? 三、 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與餐 後潔牙行為意圖間是否有關係? 四、 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與餐後潔牙行為意圖是否有 關係? 五、 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與餐後潔牙行為意圖是否有 關係? 六、 研究對象之基本變項、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為行 動線索及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對餐後潔牙行為意圖的預測力 如何?. 7.

(19)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的研究目的以及依照研究目的所發展的研究問題,提出 本研究的假設,研究假設如下: 一、 研究對象之基本變項在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為自 我效能間有顯著差異。 二、 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與餐 後潔牙行為意圖間有顯著相關。 三、 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在餐後潔牙行為意圖有顯著 相關。 四、 研究對象之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在餐後潔牙行為意圖有顯著 相關。 五、 研究對象之基本變項、餐後潔牙行為健康信念、餐後潔牙行為行 動線索及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對餐後潔牙行為意圖有顯著的 預測力。. 8.

(20) 第五節 第五節 操作型名詞定義 操作型名詞定義 為了讓本研究內容所提到的名詞意義明確,故在此加以定義及解 說: 一、 自覺齲齒威脅性: 根據 Rosenstock(1974)的定義,包含自覺齲齒罹患性及自覺齲 齒嚴重性兩部分,透過本研究自擬之問卷評量計分而得的數值。 (一) 自覺齲齒罹患性:指研究對象主觀評估罹患齲齒的可能程度, 是以自擬問卷中的自覺齲齒罹患性分量表來測量。得分越高, 表示自覺罹患齲齒可能性越高。. (二) 自覺齲齒嚴重性:指研究對象主觀評估罹患齲齒的嚴重程度, 是以自擬問卷中的自覺齲齒嚴重性分量表來測量。得分越高, 表示自覺罹患齲齒嚴重性越高。. 二、 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可能性: 根據 Rosenstock(1974)的定義,包含自覺餐後潔牙行為有效性 及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兩部分,透過本研究自擬之問卷評量計分 而得的數值。. 9.

(21) (一) 自覺餐後潔牙行為有效性:指研究對象主觀評估餐後潔牙行為 對於齲齒預防的有效程度,是以自擬問卷中的自覺齲齒罹患性 分量表來測量。得分越高,表示自覺餐後潔牙行為可能性越高。. (二) 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指研究對象主觀評估採取餐後潔牙 行為的阻礙程度,是以自擬問卷中的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 分量表來測量。得分越高,表示自覺餐後潔牙行為障礙性越高。. 三、 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根據 Rosenstock(1974)的定義,指研 究對象生活周遭能提供餐後潔牙行為刺激的程度,是以自擬問卷 中的餐後潔牙行為行動線索分量表來測量。得分越高,表示餐後 潔牙行為的行動線索越充足。. 四、 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根據 Bandura(1977)的定義,指研究 對象相信自己有能力進行餐後潔牙行為的評估。本研究是以自擬 問卷中的餐後潔牙行為自我效能分量表來測量。得分越高,表示 研究對象認為進行餐後潔牙行為的自我效能越高。. 五、 餐後潔牙行為意圖:指研究對象在用餐後,主動採取潔牙的行 為。參考王清雅(2009)之研究,餐後潔牙界定為研究對象於學. 10.

(22) 校用餐後,使用牙刷、牙線或牙線棒所進行的潔牙行為。本研究 是以自擬問卷中餐後潔牙行為分量表來測量。得分越高,表示餐 後潔牙行為發生的意圖越高。. 11.

(23) 第六節 第六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有下列四項限制: 一、 本研究對象僅限於民國一百零一學年度第二學期就讀於桃園縣 某國中之一至三年級之全體學生,因此本研究結果只能推論至此 母群體,無法外推至其他國中生。 二、 本研究雖在實施問卷調查中向學生強調研究的重要性,但因施測 時為整班施測,故研究結果可能因學生填答時的真確度及認真程 度而受到影響。 三、 所測得的餐後潔牙行為及其他相關變項之資料,僅限於本研究工 具所涵蓋的範圍。 四、 本研究採問卷施測,屬事後回憶,可能因回憶誤差而造成結果的 偏誤。. 12.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加以整理,共分為四節,分別 為:第一節、國中小青少年齲齒現況分析;第二節、潔牙行為之探討; 第三節、健康信念模式及其應用;第四節、自我效能理論及其應用。. 第一節 國中小 國中小學生齲齒現況分析 學生齲齒現況分析 口腔疾病包括牙齒、舌頭、唾液腺、代謝性、傳染性、血液等方 面,可謂琳瑯滿目,從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口腔和牙齒疾病以齲 齒、牙周病和咬合不正最常見(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4)。晏涵文、 劉貴雲(1989)的研究指出齲齒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病,不論年齡、 性別及貧富均會發生,但平均來說,以學齡期兒童的齲齒盛行率最高。 由於12歲是由兒童轉變為青少年的指標性年齡,在許多國家此時青少 年的恆齒已全部萌發,因此WHO特別著重於12歲青少年DMFT指數的 大小,也依此設立了全球性的口腔保健目標(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 局,2008)。在全民健保實施以前,由於高額的醫療費用,使得一般 民眾對於口腔問題的就醫意願普遍不高,直到1995年實施全民健康保 險制度,牙醫亦納入全民健康保險支付制度,以往的高額醫藥費經濟 障礙破除,提升了人們就醫的意願,因此口腔健康狀況才得以加速改. 13.

(25) 善。 在郭敏光2003年的研究中指出,2000年時,行政院衛生署針對全 國性學童調查資料顯示,12歲青少年之DMFT為3.31顆,齲齒盛行率為 66.5%,治療率54.3%(郭敏光,2003);到了2007年DMFT指數降為 2.58顆。對照世界衛生組織1995年的定義:極輕微齲齒(MDFT<1.1); 輕微齲齒(1.2<MDFT<2.6);中度齲齒(2.7<MDFT<4.4);嚴重齲齒 (4.5<MDFT<6.5);極嚴重齲齒(6.6<MDFT),可見國小學童的齲 齒狀況以得到控制,為輕微齲齒的水準。 再依據王乃亭在2007年的研究結果中,12-18 歲國高中生的口腔 狀況調查顯示13-15 歲DMFT:13歲為3.78、14歲為4.23、15歲為4.52, 可發現國中階段的齲齒狀況仍屬中、重度嚴重。 在蕭裕源、關學婉、陳韻之(1996)的研究節果顯示,12歲男生DMFT 平均值4.48,18歲男生DMFT平均值5.69,12歲女生DMFT平均值5.42, 18歲女生DMFT平均值6.38;齲齒率12歲男生為79%,18歲男生為87.5 %,12歲女生為85.8%,18歲女生為87.4%。國民健康局(2001)針對 1999-2000年我國青少年口腔狀況的調查報告中得知,12歲至18歲人口 DMFT分別為:12歲為3.31,13歲為3.94,14歲為4.38,15歲為5.03,16 歲為5.32,17歲為5.68,18歲為6.01;齲齒率分別為:12歲為66.5%,. 14.

(26) 13歲為80.79%,14歲為83.37%,15歲為88.77%,16歲為87.84%,17 歲為85.04%,18歲為86.59%。到了2007年的調查報告結果為恆牙12-18 歲平均DMFT 指數分別為2.58、3.78、4.23、4.52、4.72、5.14與4.86; 恆牙齲齒率分別為37.30%、55.17%、55.92%、54.89%、60.77%、65.77 %與64.20%。整理以上資料,所得的結果製成表2-1-1到表2-1-2,為了 解讀方便另繪成圖2-1-1到圖2-1-4。. 表 2-1-1、台灣1996年、2001年、2007年12-18歲青少年之齲齒率 齲齒率(%). 調查 年代. 12歲. 13歲. 14歲. 15歲. 16歲. 17歲. 18歲. 1996年. 82.47. 87.61. 87.32. 88.16. 86.97. 88.21. 87.45. 2001年 2007年. 66.5 37.3. 80.79 55.17. 83.37 55.92. 88.77 54.89. 87.84 60.77. 85.04 65.77. 86.59 64.2. 表 2-1-2、台灣1996年、2001年、2007年12-18歲青少年之DMFT 調查 年代 1996年 2001年 2007年. DMFT(顆) 12歲. 13歲. 14歲. 15歲. 16歲. 17歲. 18歲. 4.96. 5.46. 5.42. 5.53. 5.74. 5.79. 6.07. 3.31 2.58. 3.94 3.78. 4.38 4.23. 5.03 4.52. 5.32 4.72. 5.68 5.14. 6.01 4.86. 15.

(27) 100. 12. 齲 80 齒 率 60. ( % ). 13 14 15. 40. 16 17. 20. 18. 0 1996. 2001. 2007. 調查時間(西元年). 圖 2-1-1、比較台灣1996年、2001年、2007年不同年齡青少年之齲齒率 變化關係. 7. 12. 6. 13. )5 顆4 ( TF 3 M2 D. 14 15 16 17. 1. 18. 0 1996. 2001. 2007. 調查時間(西元年). 圖 2-1-2、比較台灣1996年、2001年、2007年不同年齡青少年之DMFT 變化關係. 由圖2-1-1及圖2-1-2可以看得出來,我國的青少年口腔狀況逐漸 改善,而改善最明顯的年齡為12歲。. 16.

(28) 100 齲 80 齒 率 60. ( % ). 1996 2001. 40. 2007. 20 0 12. 13. 14. 15. 16. 17. 18. 年齡(歲). 圖 2-1-3、比較台灣不同年代12-18歲青少年之齲齒率變化關係. 7 D 6 M 5 F 4 T 3. ( 顆 ). 1996 2001 2007. 2 1 0 12. 13. 14. 15. 16. 17. 18. 年齡(歲). 圖 2-1-4、比較台灣不同年代12-18歲青少年之DMFT變化關係. 我們將資料作個轉換,製成圖2-1-3及2-1-4,可以看得出來青少 年從12歲以後,也就是升上國中之後口腔狀況有明顯惡化的現象。 從上述文獻資料顯示,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國小階段的學童口腔 狀況的確有所改善,但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口腔衛生從2001年之後就無. 17.

(29) 明顯改善。為何國小學童的口腔衛生狀況能逐年持續改善,但升上國 中後卻快速惡化到十年前的水準?值得探討。. 表 2-1-3、國內外青少年齲齒狀況相關研究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 蕭裕源 關學婉 陳韻之. 台灣地區中小學 生齲齒情況之調 查報告. 1. 12歲男生DMFT平均值4.48,18歲男生 DMFT平均值5.69,12歲女生DMFT平均 值5.42,18歲女生DMFT平均值6.38。. 行政院衛生署國. 民國88-89台灣地. 2. 齲齒率:12歲男生79%,18歲男生87.5 %,12歲女生85.8%,18歲女生87.4%。 1. 6歲DMFT為0.39,12歲DMFT為3.31,13. 民健康局 (2001). 區6-18歲人口之口 歲DMFT為3.94,18歲DMFT為6.01。 腔調查資料 2. 性別比率上,15歲女生DMFS為9.42,明 顯高於男生DMFS為6.93。. (1996). 3. 健保分區15歲學童在DMFT差異上:台 北分區為4.93、北部分區為5.15、東部分 區為5.16、中部分區為5.20、南部分區為 5.21、高屏分區為4.73。 行政院衛生署國 民健康局. 民國94-95台灣地 區兒童及青少年. 1. 6歲DMFT為0.30,12歲DMFT為3.07,13 歲DMFT為3.95,18歲DMFT為5.06。. (2007). 口腔狀況調查. 2. 性別比率上,15歲女生DMFT為3.97,明 顯高於男生DMFT為5.15。 3. 各縣市15歲學童在DMFT差異上:台北 市為4.09、台北縣為4.32、桃園縣為 5.06、台中市為5.00、台中縣為4.86、高. 王乃亭 (2007). 台灣12-18歲國高 中生的口腔狀況 調查與醫療需求. 雄市為3.58、高雄縣為3.88、屏東縣為 3.72、台東縣為3.96、花蓮縣為5.83。 1. 12-15歲齲齒率分別為:12歲42.76%、13 歲52.17%、14歲54.12%、15歲57.80%。 2. 12-15歲DMFT值分別為:12歲2.82、13. 的探討. 歲3.87、14歲4.23、15歲4.52。. 18.

(30) 表 2-1-3、國內外青少年齲齒狀況相關研究(續 1)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李金蘭. 台灣北部地區6-18 1. 12-18歲之DMFT值為:12歲2.22±2.40、. (2007). 歲兒童與青少年 18歲4.11±2.76。 齲齒狀況及其相 2. 12-18歲之齲齒率為:12歲27.36%、18 關因素之探討 歲42.26%。 台灣中部地區6-18 1. 12-18歲之DMFT值為:12歲3.70±3.59、. 黃淑真 (2007). 詹敏賢 (2007). 余慧容、黃純 德、陳弘森、蕭 思郁、劉秀月、 林妤珊、王乃亭 (2007) Pitts, Evans, Nugent (2000). 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 歲兒童與青少年 15歲5.66±4.23、18歲6.19±3.56。 齲齒狀況及口腔 2. 12-18歲之齲齒率為:12歲59.25%、15 衛生知識、態度和 歲68.17%、18歲66.92%。 行為相關性研究 3. 12-18 歲青少年恆齒在DMFT index 、恆 齒齲齒率與DMFS index 則隨年齡增加 而有逐漸上升之趨勢。 台灣南部地區6-18 1. 12-18歲之DMFT值為:12歲2.27±2.48、 歲兒童與青少年 齲齒狀況及相關 因素之探討。. 18歲5.06±3.75。 2. 12-18歲之齲齒率為:12歲36.35%、18 歲47.67%。. 3. 恆齒齲齒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台灣東部地區6-18 1. 12-18歲之DMFT值為:12歲2.41±2.41、 歲兒童與青少年 15歲5.23±4.16、18歲6.71±4.19。 齲齒狀況及其相 2. 12-18歲之齲齒率為:12歲25.28%、15 關因素之探討. The dental caries experience of 12-year-old children in the United Kingdom.. 歲62.89、18歲66.52%。 3. 不同性別之DMFT值為:男性2.45± 3.03、女性3.43±3.82,女性較差。 1. 12歲孩童恆齲齒盛行率平均為54%。 2. 12孩童DMFT值為1.76。. Surveys coordinated by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community dentistry in 1996/97. 19.

(31) 表 2-1-3、國內外青少年齲齒狀況相關研究(續2)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研究發現. Wong, Schwarz, Lo & Zhang (2001). Oral health status and oral health. 1. 12歲孩童齲齒盛行率都市為41%,鄉村. behaviors in Chinese children.. Casanova-Rosado, Dental caries and Medina-Solis, Vallejos-Sanchez, Maupome & Avila-Burgos (2005). associated factors in Mexican school children aged 6-13 years.. Petersen & Christens (2006). Dental Health status and. 為42%。 2. 12歲孩童DMFT值都市和鄉村皆為0.9。 3. 2%學童牙周狀況正常,且70%以上學童 有牙結石堆積。 1. 6-13歲孩童齲齒率80-90%。 2. 12歲孩童DMFT值為3.11。. 1. 孩童齲齒率:80-90%。. 2. 孩童DMFS值為:6歲13.1、12歲6.1、15 歲10.2。 development trends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Greenland.. 20.

(32) 第二節 潔牙行為 潔牙行為之 行為之探討 口腔衛生在台灣歷史上首次被關注是在 1971 年台灣牙醫界與 WHO 合作的全國性調查,當時對象涵蓋了 5-60 歲的族群,人數共 23972 人(Hong, Chang, Duh & Knutson,1979) ,由於口腔狀況不佳,口腔衛 生議題主要以治療為主。近年來國人的口腔衛生已有明顯改善,相關 的議題也從以前針對齲齒的治療,也就是公共衛生三段五級的第二 段,漸漸演變為如何預防齲齒的發生,也就是所謂的初段預防。 預防口腔問題的發生或惡化,最重要的是潔牙行為。影響潔牙行 為的因素眾多,以下將整理相關的文獻資料。. 一、 潔牙次數與頻率 每天刷牙二次者其齲齒顆數、齲齒經驗指數、齲齒率亦是相對較 低者。為能有效降低學童的齲齒率,應從小養成良好正確的口腔保健 潔牙習慣(詹敏賢等,2009)。且無規律的潔牙習慣或口腔衛生習慣 較差的兒童也會有較高的齲齒風險(Mattila et al.,2005)。 林雯君(2007)研究顯示國小學童每天刷牙的次數以 2 次為最多 (63.17%),刷牙時機以早晚為最多(48.64%);呂佩霖(2006)針 對台灣地區 12-19 歲青少年研究發現,每日刷牙次數以兩次居多。潔 牙時間點以早上起床後(91.6%)與晚上睡覺前(76.5%)為最多。 21.

(33) Al-Dlaigan, Shaw, and Smith(2002)針對英國伯明罕十四歲中學生,進 行口腔衛生研究,結果發現男生牙齒侵蝕的情形比女生嚴重,且女生 刷牙的頻率高於男生。張雀鳳與楊奕馨(2007)的研究結果顯示,餐 後有潔牙習慣者比未實施餐後潔牙習慣者有較低的齲齒數。整理近年 來相關文獻及其結果如下表 2-2-1:. 表 2-2-1、每日刷牙次數、刷牙時間相關的研究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馬子嬌、謝天 渝、楊奕馨. 環保人員口腔保健 行為與齲齒及牙周. 1. 本研究目的是在探討成人口腔保健行 為與齲齒及牙周病之相關性。. (2003). 病相關性探討. 2. 齲齒指數、填補率、盛行率各為7.65顆、 64.54%、79.91%;社區牙周健康指數 小於2者有44.25%,牙結石佔51.42%, 牙齦附連喪失0-3mm佔90.42%。 3. 影響口腔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有年齡 層、職別、刷牙方法、刷牙次數、定期 看牙醫及吸菸,尤其是研究結果顯示刷 牙次數愈少、年齡愈大及有吸菸的人牙 周病罹患隨著上升。. 22.

(34) 表 2-2-1、每日刷牙次數、刷牙時間相關的研究(續 1)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周志銜、何清. 嘉義市國小學童口. 1. 女生、潔牙校隊、及班級已實施餐後潔. 松、邱耀章、 藍孚仁、陳俊 凱、劉育能 (2004). 腔健康行爲及相關 因素之研究. 牙的學童,較會在吃過東西後立即刷牙 及使用牙線,比率有41%。 2. 每天刷牙次數在四次以上者佔21.1%, 以女生、潔牙校隊的學童表現較好;而 每次刷牙時間至少三分鍾者佔25.7%, 以潔牙校隊的學童表現較好。 3. 建議學校應增加潔牙校隊人數,或將校 隊訓練課程的內容提供給每位學童,提 高學童的活動參與情形,進而改善學童 在口腔保健方面的表現。調整學童作息 時間以利於餐後潔牙運動的長期推 行;並建立班級醫師制度,以排除學童 無法定期做口腔檢查的因素。 1. 氟化物、牙線的使用、嚼食木糖醇口香. 劉佳幸、施文. 鄰接面齲齒的診斷. 宇 (2005) 蘇若蘭、楊奕 馨、曾筑瑄、. 和預防 原住民國中學生實 施衛生教育介入對. 糖可使鄰接面齲齒盛行降低、齲齒病灶 惡化速度減緩,以及填補的比例降低。 1. 研究目的是為發展適用原住民國中一 年級學生口腔衛生教育之教案,根據設. 謝天渝 (2006). 其口腔保健認知與 行為影響之研究. 計之教案實施口腔教生教育介入活 動,爾後評估介入後對知識、態度、行 為之改變情況,並進一步探討影響山地 鄉國中學生學習效果之相關因素。 2. 介入後,受試者的口腔保健習慣皆有明 顯改變,包括甜食使用次數下降,一天 刷牙次數的增加及使用貝氏刷牙法。 3. 測量牙菌斑堆積指數,發現實驗組學生 牙菌斑堆積指數較對照組下降許多。. 23.

(35) 表 2-2-1、每日刷牙次數、刷牙時間相關的研究(續 2)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吳秀英、賴辛. 台灣地區2001年及. 1. 2005 年國人每日至少刷 2 次牙的比率. 癸、張粹文、 林宇旋、洪百 薰、蕭美玲 (2008). 2005年成人及兒童 口腔保健行為與牙 科就診原因之比較. 已達 73.9%。 2. 2001 年至 2005 年國人口腔保健行為在 每日平均刷牙次數、使用口腔清潔用品 之比率皆有進步,每日至少潔牙 2 次之 比率尤以 12 歲以小孩進步最多,但其 睡前刷牙之比率卻仍不到 7 成。 3. 分析口腔保健行為和牙科就診原因之 關係,顯示每日潔牙至少 2 次、有睡前 刷牙、有使用牙線/棒或漱口水者較會 因預防性原因而至牙科就診,口腔保健 行為不好者較不會至牙科就診。. 余慧容、黃純 德、陳弘森、 蕭思郁、劉秀. 台灣東部6-12歲國小 1. 刷牙次數方面,學童每天刷牙 1 次比每 學生齲齒狀況與飲 天刷牙 3 次及 3 次以上者的齲齒齒數及 食習慣、口腔衛生習 齲齒經驗指數高。. 月、林妤珊、 王乃亭 (2008). 慣之探討. 2. 口腔清潔習慣、飲食(含甜食)習慣與 齲齒有顯著性相關,顯示口腔清潔習慣 及飲食(甜食)習慣較差者,其口腔健 康狀況較差。. Macgregor, Balding &. Flossing behavior in English adolescent.. 1. 把全英國 244 所中學裡 12-16 歲青少年 進行分析,以便獲得關於使用牙線的頻. Regis (1998). 率、去牙科檢查狀況、如何使用牙線等 清潔行為以及一般清潔行為。 2. 牙線的使用頻率隨著年齡的增長 (12-16 歲) ,其使用頻率越高。 3. 性別對於牙線的使用觀念是不同的,男 性使用牙線認為是與健康有關的行為 而女性則是認為使用牙線是為了讓牙 齒更潔淨。. 24.

(36) 表 2-2-1、每日刷牙次數、刷牙時間相關的研究(續 3)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Amin TT, Al-Abad BM. (2008). Oral hygiene practices, dental. 1. 小學學生有 68.9%被診斷出齲齒,這些. knowledge, dietary habits and their relation to caries among male primary. Tu, Jackson, Kellett,. school children in Al Hassa, Saudi Arabia.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interdental. Clerehugh (2008). hygiene in a clinical trial.. 齲齒的學生中只有 24.5%有每天刷牙 的習慣,而有 29%的學生完全沒有學過 口腔衛生相關知識。 2. 在邏輯迴歸分析顯示,母親的工作條 件、大家庭和理想的口腔衛生習慣(包 含刷牙次數)可以預防學童齲齒的發 生。 1. 此研究以介入的方式並採用隨機對照 試驗(RCTs)來作為研究的方法。 2. 使用牙間刷的人對於壓縮牙間乳突要 比使用牙線的人效果更好(直接影 響) 。 3. 使用牙間刷比起使用牙線也更能有效 率的清除牙菌斑(間接影響) 。. Brothwell, Ghiabi (2009). Periodo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Sandy Bay First Nation in Manitoba, Canada.. 1. 刷牙頻率(p<0.05) 、使用牙線(p< 0.001) 、年齡(p<0.05)等被發現與平 均牙周附著喪失有顯著相關。 2. 性別(p<0.05) 、刷牙頻率(p<0.05)、 年齡(p<0.005)被發現與重度牙周病 有顯著相關。 3. 年齡、刷牙和使用牙線的頻率對平均牙 周附著喪失與重度牙周病有顯著影響。. 二、 潔牙方式 (一) 刷牙 刷牙是清潔口腔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目前最廣為接受的潔牙行 為。但刷牙的方法正確與否與潔牙的成效有很大的關係(葉日貴、陳. 25.

(37) 佳蕙、陳玉昆,2003),如果無法有效的降低細菌量與減少致齲齒物 質與牙齒的接觸,則清潔口腔將會徒勞無功(林柏煌、陳政友、黃春 雄,1992)。 要如何刷牙才能有效得生清潔口腔的功效?姚振華(2001)認為 只要能刷乾淨,用什麼方法並不重要,不同的刷牙方法能提供不同需 求的人。下表 2-2-2 為陳日生(1998)整理比較幾種常用的刷牙法:. 表 2-2-2、常用刷牙法之比較 刷牙方法. 牙刷放置位置. 刷牙動作. 貝氏刷牙法. 刷毛朝牙根與牙齦. 微用力,水平 簡單易學,可清潔牙. (Bass method). 間接觸,與牙面呈 45 度角。 查特氏法 刷毛朝牙根與牙齦 (Charter’s method) 間接觸,與牙面呈 45. 優缺點. 短距離依序 來回刷。 小幅度環狀 刷動,朝牙根. 齦溝,兼具牙齦按摩 效果。 較難學習,可按摩牙 齦,清潔牙齦上菌. 馮尼氏法. 度角。 刷毛與牙面呈 90 度. 方向刷下。 頰測做大圓. 斑。 可按摩牙齦,清潔牙. (Fone’s method). 角。. 形刷動,舌側 齦上菌斑,易學,可 水平前後運 避免傷害牙齦。. 生理刷牙法 (Smith-bell. 動。 刷毛放置近牙冠處。 由牙冠向牙 清潔牙齦上菌斑,齒 齦弧形輕刷。 間及牙縫未能清除。. method) 旋轉法 (Rolling method). 史迪門氏法 (Stillman’s method). 刷毛朝牙根與牙齦 向牙冠做半 間,與牙表面平行接 旋轉刷下。 觸輕壓牙面。. 易學習,可清除牙齦 上菌斑,並做牙齦按 摩,但牙齦溝未能清 潔到。. 刷毛朝牙根與牙齦 向牙冠部顫 間接觸,與牙面呈 45 動半旋轉刷 下。 度角。. 可按摩牙齦,清潔齒 間。. 26.

(38) 表 2-2-2、常用刷牙法之比較(續) 刷牙方法. 牙刷放置位置. 刷牙動作. 優缺點. 溝內刷牙法. 刷毛朝牙根與牙齦. 前後輕微刷. 綜合貝氏刷牙法及. (Intrasulcular method). 間接觸,與牙面呈 45 動,或圓圈式 旋轉法優點。 度角,刷毛深入牙齦 刷動,刷毛向 溝。 咬合面半旋 轉刷下。. 橫擦法 (Horozontal method). 刷毛與牙軸呈 90 度 角接觸。. 往返橫刷或 以紗布沾水 橫擦之。. 有牙齦按摩效果,可 清除牙齦上菌斑. 資料來源:陳日生(1998). 而世界衛生組織則推薦「貝氏刷牙法」給一般社會大眾。貝氏刷 牙法源自於 1954 年,它的重點在牙齒與牙齦交接處的牙面。其刷牙法 為刷上排牙齒時,刷毛朝上,刷下顎牙齒時,刷毛朝下,刷毛對準牙 齒與牙齦交接處,並使刷毛與牙齒表面呈 45 度角,並將牙刷輕壓向牙 齒使刷毛的側邊也與牙齒有較大的接觸。然後牙刷短距離水平前後刷 動,如此可將牙齦溝內與牙頸部之牙菌斑清除,並有按摩牙齦效果。 又因貝氏刷牙法有易懂的操作原則和口訣(江永盛,1996;Adam & mann, 1982),是美國牙周病學者、瑞典牙周病學者及美國公共衛生 學者最推薦的刷牙法(胡益進、姚振華、姜逸群、黃松元、葉國樑、 林珠莉、林瑞怡,2007),也是 2006 年國民健康局所推薦的刷牙法,. 27.

(39) 更是目前最廣為人知的一種刷牙法。它有簡單、好記、有效率的優點, 有關貝氏刷牙法的相關研究及結果,整理如表 2-2-3 所示。. 表 2-2-3、貝氏刷牙法相關研究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吳寶琴、謝天渝、 雲林縣居民口腔 楊奕馨 保健行為之探討. 1. 本研究為了解雲林縣居民口腔保健行. (2003). 參考。 2. 18-34歲的研究對象裡有30.86%曾採用 貝氏刷牙法,有38.04%曾採用馮尼氏. 王建益、楊奕馨. 高雄市國小四年. (2004). 級學童潔牙降低 牙菌斑指數介入 研究. 為,希望藉此研究做為推廣口腔保健之. 法,但卻以橫刷法為主佔71.77%。 3. 整體而言,居民對口腔保健仍欠重視。 1. 本研究針對全聯會的刷牙順序與換手 口訣,設計一套改良式貝氏刷牙法,並 比較新舊兩種刷牙法的潔牙成效。 2. 在介入後牙菌斑改變量(±標準差)上, 改良式改變了 0.09(±0.20)效果顯著 地大於對照組-0.01(±0.20) 。 3. 在下顎門牙舌側,右上後牙舌側及右方 轉角處舌側等較難刷的部位,改良式的 牙菌斑指數降低的情形,明顯多於全聯. 蘇若蘭、楊奕馨、 原住民國中學生 曾筑瑄、謝天渝 實施衛生教育介 (2006) 入對其口腔保健 認知與行為影響 之研究. 會版。 4. 不論用哪一手刷(刷牙時不必中途換手 刷)並不會影響潔牙成效。 1. 本研究目的是為發展適用原住民國中 一年級學生口腔衛生教育之教案,並進 行介入與成效評估。 2. 教學活動介入後使用貝氏刷牙法的實 驗組學生牙菌斑堆積指數明顯較對照 組學生低(p=0.0507) 。. 28.

(40) 表 2-2-3、貝氏刷牙法相關研究(續)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Poyato-Ferrera, Segura-Egea,. Comparison of modified Bass. 1. 以兩種刷牙方法:一般的刷牙方法以及. Bullón-Fernández (2003). technique with normal toothbrushing practices for. Zhang, Sha, Cao (2005). efficacy in supragingival plaque remov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removing plaque by two. 貝氏刷牙法兩者比較其優劣。 2. 貝氏刷牙法在消除牙齦上的牙菌斑這 部分,明顯比一般刷牙法效果要來的顯 著(p<0.05) ,其中包含了臉頰、舌頭 附近等地方。 3. 消除的牙菌斑指數為一般刷牙法的 2.9 倍(p<0.01) 。 1. 貝氏刷牙法對於牙菌斑的消除,要比縱 向刷牙法來的有效得多,尤其是牙齒與 牙齦連接的部分(p<0.05) 。 2. 貝氏刷牙法應被推廣。. toothbrushing methods.. (二) 使用牙線 /牙間刷 牙線能清潔到刷牙時不易清潔到的牙縫處。配合牙線的使用可以 更徹底的減少食物在口中的殘留與牙菌斑的形成。近年來研究發現, 若刷牙時能配合使用牙線,愈能提升預防齲齒的成效,雖然有些研究 指出使用牙間刷清除牙菌斑效果要比牙線還要好(Tu, Jackson, Kellett, Clerehugh, 2008),但由於齒縫的大小,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使用牙間刷, 且牙線能清潔齒縫的範圍更全面,是輔助刷牙的好方法。. 29.

(41) (三) 使用氟化物 氟是一種人體所需的痕量元素,氟攝入人體後不足易引起齲齒, 其原因是氟離子可以與牙釉質羥磷灰石進行作用,產生更為難溶、抗 酸能力更強的氟磷灰石,從而平衡牙齒硬組織的脫礦化過程,增加牙 齒的抗齲能力(Featherstone,1998)。氟化物預防齲齒的機轉可分為對牙 齒本身的作用及對牙菌斑的影響兩部分。對牙齒本身的作用在於它能 抑制去礦化並且同時促進再礦化的現象,也就是說,當細菌開始侵蝕 牙齒時,牙齒上的磷酸鈣便會開始分解,此時若是有氟化物的存在, 氟化物可以將分解掉的鈣質再沈積於齲齒區;對牙菌斑的影響則是可 以抑制牙菌斑的形成與附著,且減少牙菌斑形成的酸性物質,以及改 變牙菌斑的生態。 北美地區自從一九四十年代中期以來,開始實行飲水加氟,並利 用氟錠、全口塗氟、含氟漱口水及含氟牙膏等數種氟化物來預防蛀牙。 氟化物的應用方法很多,可分為全身性使用方法:飲水加氟、食 鹽加氟、牛奶加氟、氟化物補充劑(藥錠、藥片、藥水)等;局部居 家使用方式: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含氟牙線、含氟口香糖、氟膠 (低濃度)等;局部專業使用方式:氟膠(高濃度)、氟漆、玻璃離子 體充填劑、溝裂縫隙封填劑等。較常見的方式有:. 30.

(42) 1. 飲用水加氟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第 22 次大會時,通過了建議各會員國 採行「飲水加氟」預防蛀牙的公共衛生措施(郭敏光,2008)。自來水 加氟在牙齒形成期間能使牙齒之牙釉質含氟,較不易為酸溶解而能達 到預防兒童齲齒之目的;但亦有學者指出,加氟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 不良影響,而持反對立場。美國自 1945 年開始實施飲水加氟計畫,至 今全美前 50 大城市有 43 個城市有飲水加氟,全國人口的普及率約 62 %,但至今因飲水含氟量過高所發生的意外事故不到 10 件;飲水加氟 可以降低 40-50%的乳牙齲齒盛行率,且同時可降低 50-60%的恆齒齲 齒盛行率(Newbrun,1980) ;從成本效益來看,在美國實施飲用水加氟 每人每年約需 0.3-2.12 美元,在台灣中興新村的經驗則是約為 12 元新 台幣。人口越多的城市相對的成本越低,每人每年還可省下齲齒治療 費用。. 表 2-2-4、美國牙醫學會建議每日氟攝取量 飲水氟含量. 年齡 出生-6 個月 6 個月-3 歲 3-6 歲 6-16 歲. <0.3ppm* 0. 0.3-0.6ppm 0. >0.6ppm 0. 0.25mg** 0.5mg 1.0mg. 0 0.25mg 0.5mg. 0 0 0. *1ppm=1mg/L **2.2mg 氟化鈉相當於 1mg 氟離子. 31.

(43) 2. 氟化物補充劑 將氟化鈉製成錠狀,可含於口中、咬碎吞下,或溶解於水中喝下。 研究顯示,孩童在接受氟錠投予 24 個月後,DMFT 指數增加量較未接 受氟錠的孩童減少 0.63 顆,DMFS 指數增加量較未投予氟錠組減少 1.25 面(劉秀月,2012)。氟化物每日攝取量超過 0.1mg/kg 可能會造成牙 氟中毒,使用氟錠常見的副作用包括紅疹以及噁心、嘔吐和腹瀉等腸 胃道症狀,減少使用劑量或停藥即可改善症狀,除非對氟化鈉成分過 敏,一般民眾使用氟錠並無特殊考量(林婉婷、林志六,2006)。. 3. 含氟牙膏 自從 1955 年含氟牙膏首度成為市售商品後,至今已成為目前世 界上最多人採用的防齲方法,研究發現持續使用 2~3 年,有降低 25~30 % 齲齒率的效果(Mellberg, 1991; Clarkson, 1993; Stamm,1993)。 牙膏幾乎是小孩大人都會使用的東西,市面上含氟牙膏種類繁 多,很容易買到,但需注意的是,牙膏有效期是兩年,每天用含氟牙 膏刷牙可降低 15%-30%的蛀牙率。 中央標準局、商品檢驗局、行政院衛生署及牙醫界於 1997 年修 訂之牙膏含氟標準:『兒童含氟牙膏』則為 250~500 ppm;『低氟牙膏』 之含氟量應為 500~800 ppm;『含氟牙膏』應為 800~1000 ppm;『超氟. 32.

(44) 牙膏』之含氟量必須在 1000 ppm 以上。部分抗齒質過敏之牙膏含高濃 度氟化物,宜防止幼童意外吞食,學齡前之幼童,由於吞嚥動作控制 不佳,而且獨自刷牙之效果不彰,正確的建議是由大人替小孩刷牙或 在旁監督協助(蔡宗平,1991)。. 4. 含氟漱口水 含氟漱口水己成為台灣全體小學生進行牙科公共衛生計畫最廣 泛被使用來預防和控制齲齒的製劑(王靖惠,2006) 。使用方法為以10ml 漱口水,充分於口中上下左右來回漱動1分鐘後吐出,1965 年一份來 自瑞典的報告指出,使用含氟化鈉的漱口水兩年後,能降低齲齒率達 20%(Pieper, Dirks, Kessler, 1986)。70~80 年代的研究顯示,2~3年內 持續且定期使用氟化鈉漱口水可以降低兒童的齲齒率約20~35%(黃耀 慧、姚振華,2004)。 而在台灣,台灣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兒童牙科醫師於 1992 年至 1997 年,在衛生署的指導下首次進行學校含氟漱口水之推廣及評估計 畫,共有 2 萬多名學童參加,連續於學期中每週漱口一次,並進行年 度口腔檢查。結果發現,使用每週一次的 0.05%NaF 之齲齒預防效果 有 33.5%之預防率,而 0.2%NaF 之齲齒預防效果有 43.9%之預防率(蔡 宗平,1997). 33.

(45) 但如同含氟牙膏,學齡前之幼童,由於吞嚥動作控制不佳,容易 將漱口水吞下,所以不建議使用。 近幾年與氟化物使用相關的文獻整理如表2-2-5所示。. 表 2-2-5、氟化物使用相關研究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郭憲文、陳麗 麗、涂明君、 陳三餘、賴俊. 學童尿中氟濃度與齲 1.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小學童尿中氟 齒之相關性 濃度與罹患齲齒之相關性。 2. 影響學童恆牙齲齒數之變項包括年. 雄 (1998). 劉佳幸、施文 宇 (2005). 研究發現. 級、父母親之社經地位及塗氟經驗。 3. 學童對口腔保健之認知、態度及行為與 其罹患恆牙或乳牙齲齒數及比例並無 統計相關性。 4. 學童尿中氟濃度卻與其齲齒呈負相關。 鄰接面齲齒的診斷和 1. 鄰接面齲齒進展會因氟化物的使用、齒 預防 列不同、鄰接面接觸的關閉而有所不 同。 2. 診斷鄰接面齲齒的方式有臨床上的視 診、光學光纖法、雷射螢光法、或X光 放射線法,各有其優缺點,其中X光有 較大的誤差值。 3. 氟化物有效的預防齲齒的效果,可使得 鄰接面齲齒盛行降低、齲齒病灶惡化速 度減緩,以及填補的比例降低。. 34.

(46) 表 2-2-5、氟化物使用相關研究(續)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王靖惠. 含氟牙膏及含氟漱口. 1. 減少牙膏的用量會減少唾液中氟離子. (2006). 水使用後唾液中氟離 子變化情形. 的濃度,也就減少了預防齲齒的效果。 2. 幼兒時期攝取過多的氟離子日後容易 產生氟斑牙,特别是 6 歲以前兒童牙 齒發育的關鍵時期。 3. 學齡前兒童為避免誤食牙膏的風險, 可將牙膏量降至花生米粒大小的量。 1. 2001年至2005年國人口腔保健行為在 使用口腔清潔用品之比率有進步。. 吳秀英、賴辛 癸、張粹文、. 台灣地區2001年及 2005年成人及兒童口. 林宇旋、洪百 薰、蕭美玲 (2008). 腔保健行為與牙科就 診原因之比較. 2. 有使用漱口水者其較會因預防性原因 而至牙科就診,口腔保健行為不好者 較不會至牙科就診。. Duggal &. Dental considerations for dietary counselling.. 1. 飲食中消費含糖的碳水化合物是導致 齲齒的因素之一。 2. 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促成琺瑯質. Loveren (2001) Pinto, Leme, Ambrosano, Giannini (2009). 的再構成。 1. 若是以Clearfil Protect材質做為填補牙 Effect of a fluoride齒的材料對,除了自身可以抗菌、抗 and bromide-containing 酸蝕外,亦可協助氟化物的礦物質再 adhesive system on 堆積功效。 enamel around composite restorations. Duckworth,. under high cariogenic challenge in situ. Effects of flossing and. Horay,. rinsing with a. Huntington,. fluoridated mouthwash. Mehta. after brushing with a. (2009). fluoridated toothpaste on. 比較氟化鈉牙膏、氟化鈉牙膏加上使用 牙線、氟化鈉牙膏加上氟化鈉漱口水預 防齲齒的功效。 2. 發現氟化鈉牙膏加上氟化鈉漱口水預 防齲齒的功效較佳。. 1.. salivary fluoride clearance.. 35.

(47) 三、 生活習慣 (一) 定期口腔檢查 多年以來,世界各國的衛生政策已開始強調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 來取代先前疾病醫療的觀念,且健康促進與疾病預防早已在世界各國 形成一股風潮。口腔檢查的習慣,除了可以早期發現口腔相關疾病, 以利早期治療,節省治療費用及治療時間外,還可獲得口腔相關知識 以及其他預防性的口腔保健服務。而每次檢查與先前一次檢查之間, 必頇考量到齲齒的形成時間,因此兩次口腔健康檢查的時間間隔,大 約為半年左右(胡益進等人,2007)。 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也反映了一個人對於口腔衛生的重視程度,有 研究發現,有齲齒、口腔衛生習慣較差的人,較無定期檢查牙齒的習 慣,甚至完全不就醫(Lee, Messer, 2010)。 所有疾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齲齒、牙周病、口腔癌的早期症狀 不明顯,若是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治療效果會更卓越。定期口腔檢 查除了檢查是否有口腔疾病,牙醫師也會洗牙清除牙結石以預防牙周 病,也能請牙醫師指導正確的潔牙方式,所以別再對「看牙醫」抱著 恐懼感了。整理口腔檢查相關文獻於表2-2-6中。. 36.

(48) 表 2-2-6、定期口腔檢查習慣相關研究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楊貴郎. 桃園縣高中生口腔 1. 調查國內高中生口腔健康狀況。. (2002). 健康狀況及相關因 2. 在口腔保健行為上,女性無論是在含氟牙 素之探討 膏的使用率或是刷牙頻率上均顯著高於 男性;但在吃零食頻率分佈則無性別的差 異。 3. 在口腔保健與就醫行為中以「多久沒去看 牙醫」為牙周疾病相關因素,隨著沒看牙 醫的時間愈長,牙周疾病盛行率愈高。 4. 影響 DMFT 的除了性別外(女性>男 性),還有籍貫,以閩南最低(7.6); 家庭月收入、牙線的使用(有使用的 7.6 >沒使用的 7.0)、吃零食頻率(偶而最 低,6.9)以及看牙科的主要原因(解決 牙痛的 7.6>其他的 6.3)。. 5. 鄭智遠、楊奕 高雄市大學生口腔 (二) 研究目的為調查高雄市大學生之口腔 馨、洪玉珠、 狀況與其口腔衛生 衛生知識、態度、行為及口腔現況,及其 謝天渝 知識、態度和行為 相關性和影響因素之分析。 (2003). 之探討研究. (三) 固定半年定期檢查牙齒者為19.6% ; 就醫的診所有提供口腔保健指導為 54.9 %。 (四) 性別上女生皆優於男生。尤其是態度 和行為上。 (五) 學院別中醫學院學生在知識和行為上 明顯較其它學院高,理學院最低。 (六) 「女生」、「異性朋友」、「固定半 年定 檢查者」、「就醫的診所有提供口 腔保健指導者」其齲齒少、填補情況高及 CPITN(社區牙周病治療需求指數)低。. 37.

(49) 表 2-2-6、定期口腔檢查習慣相關研究(續 1)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馬子嬌、謝天 環保人員口腔保健 1. 研究目的是在探討成人口腔保健行為與 渝、楊奕馨 (2003). 行為與齲齒及牙周 齲齒及牙週病之相關性。 病相關性探討 2. 影響口腔健康狀況的因素中,重要的有年 齡層、職別、刷牙方法、刷牙次數、定期 看牙醫及吸菸,尤其是研究結果顯示刷牙 次數愈少、年齡愈大及有吸菸的人牙周病 罹患隨著上升。 3. 未來加強衛生教育推廣,教導具體、正確 的潔牙方式,宣導定期看牙醫的重要性,. 以落實口腔保健行為。 周志銜、何清 嘉義市國小學童口 1. 女生、潔牙校隊、上過口腔保健課程的學 松、邱耀章、 腔健康行爲及相關 童,較會定期檢查牙齒,佔 58.2%。 藍孚仁、陳俊 因素之研究 凱、劉育能 (2004) 許玲欣 (2007). 2. 建議學校應建立班級醫師制度,以排除學 童無法定期做口腔檢查的因素,俾利於牙 醫師爲學童的健康把關。. 臺北市萬華區五歲 1. 與有無齲齒相關的因素最主要為牙科檢 兒童齲齒狀況之研 查求診經驗之有無與在家常吃的零食種 究 類(p<0.001) 。 2. 與齲齒的指數有相關的因素則包括了牙 科檢查求診經驗之有無、在家常吃的零食 之種類、睡前刷牙與否、家中兄弟姊妹人. 數、以及兒童自覺健康與否。 吳秀英、賴辛 台灣地區2001年及 1. 比較 2001-2005 年間之牙科就診原因之 癸、張粹文、 2005年成人及兒童 變化,12 歲以上者,2005 年洗牙之排序 林宇旋、洪百 口腔保健行為與牙 都高於 200l 年。 薰、蕭美玲 科就診原因之比較 2. 口腔保健行為和牙科就診原因之關係,顯 (2008) 示每日潔牙至少 2 次、有睡前刷牙、有使 用牙線/棒或漱口水者其較會因預防性 原因而至牙科就診,口腔保健行為不好者 較不會至牙科就診。. 38.

(50) 表 2-2-6、定期口腔檢查習慣相關研究(續 2)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許志源、張彩 社區中老年人口腔 1. 此研究之主要目的為了解中老年人之口 秀 (2009). 保健行為、口腔狀 腔保健行為、口腔健康狀況與口腔相關生 態與口腔相關生活 活品質的相關性。 品質之探討 2. 64.6%的人一天刷二次,平均刷牙的時間 為 3.22 分鐘,86.3%使用口腔清潔輔助工 具,其中以牙籤使用最多,有定期檢查的 習慣僅佔 12.4%,57.0%目前有裝假牙, 平均顆數 6 顆,平均缺牙顆數為 1.78 顆。 3. 「自覺目前牙齒動搖的情形」 、 「自覺目前 牙齒疼痛的情形」與「剩餘之牙齒顆數」 , 此三變項可解釋口腔相關生活品質總變 異量之 33%。. 謝春滿、陳瑞 台灣社區健康營造 1. 醫護參與社區營造藉由多元途徑投入心 娥 發展與護理 力,結合學校、醫院、衛生所等團隊的力 (2009) 量,藉由疾病篩檢、衛生教育講座、活動 設計、家庭訪視、健康咨詢、輔導、經驗 交流等方式推廣,宣導定期檢查、正確就 醫與用藥、疾病追蹤與控制,推動健康體 能與健康飲食,養成均衡飲食、規律生 活、口腔保健、安全促進、心理健康促進、 健康體能、預防疾病、不良生活型態防制 等保健行為。 2. 社區衛生護理人員在社區健康營造扮演 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要了解相關的理論 與實務,並藉由實際的社區參與和行動來 累積經驗和知識,進而使社區逐漸走向一 個健康城市的理想境界。. 39.

(51) 表 2-2-6、定期口腔檢查習慣相關研究(續 3) 作者( 作者(年代) 年代). 篇名. 研究發現. 林貞慧. 國小高年級學童口 1. 本論文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口腔衛. (2010). 腔衛生行為及其相 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 關 因 素 探 討 - 以 臺 2. 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知識」得分屬正向 中縣某國小為例 程度; 「口腔衛生態度」量表為正向程度; 「口腔衛生行為」量表得分為中間偏正 向; 「口腔衛生自我效能」量表得分為中 間偏正向。 3. 研究對象之「口腔衛生自我效能」與「口 腔衛生社會支持」變項對「口腔衛生行為」. Llena-Puy, Forner (2008). Lee, Messer (2010). A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comparison of caries diagnosed in approximal surfaces of posterior teeth in. 預測的解釋力共 54%,又以「口腔衛生 自我效能」的影響力較大。 1. 研究的目的為比較三角 X 光診斷是否可 以比臨床診斷更為精準。 2. 三角 X 光診斷比臨床診斷齲齒還要更精 準(三角 X 光=0.61) ,而臨床診斷比三 角 X 光診斷還要優勢地方則是對牙齒的 填補位置(三角 X 光=-0.03) 。 3. 所有臨床診斷低估了牙齒鄰接面病變比 率達 86.84%。. a low-risk population of 14-year-old children. Intake of sweet drinks and sweet. 1. 此研究為運用小兒科風險評估工具和齲 齒風險評估工具來探討攝入甜食及甜的. treats versus reported and observed caries experience.. 飲料對兒童齲齒的風險。 2. 分組比較過去 12 個月內晚上喝飲料差別 的齲齒相關,晚上喝甜飲料其齲齒風險高 達 81%。. 40.

(52) (二) 甜食攝取習慣 民以食為天,對於現代人來說,吃的目的已經不僅只是為了填飽 肚子而已,吃也是一種享受、一種犒賞,使得琳瑯滿目只求口感犧牲 營養的精緻化甜食點心因應而生。但研究卻發現,喜歡點心、糕餅、 糖果類的甜食學童的齲齒顆數、填補顆數、齲齒指數、齲齒率均顯著 高於不喜歡者(詹敏賢等,2009) 。所以,齲齒的預防也應從飲食著手, 選擇適當的「食物」是重要的,我們應少吃含糖份較高之食物(游尚 霖,2002)。 且市面上多數甜食所帶來健康的危害不只是造成齲齒而已,食用 甜食、油炸類食物、零食等不健康食物對兒童肥胖有不良影響(陳慧 珊,2012) 。許多碳酸飲料內含咖啡因,會影響人體鈣質的吸收(林彩 蕙、楊中賢,2008) 。而常常出現的奶精亦非營養物,此含高量的飽和 脂肪及熱量,不利心血管健康(單文珍、葉國樑,2002;楊淑苓、葉 國樑,2003)。 甜食深受許多人的青睞,連大人都難免被誘惑,一味禁止兒童吃 甜食似乎是不可能,唯有鼓勵父母篩選並降低甜食攝取,同時兼顧健 康的飲食內容給孩子,適時地滿足兒童的口腹之慾,並在定時定量攝 取甜食後養成良好的潔牙習慣,藉此可望有助於降低籲齒率的上升。.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the 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PB) , aimed at investigating whether the behavior will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tegrating

The participants of this case study are two eighth grad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math game is designed to assist in teaching volume four, chap- ter one of grade eigh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intention of teenagers'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First of all, by observing on 393 Junior High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