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OT 委外風險分析與管理

第一節 風險

一、定義

Mowbray A.H. (1995)認為風險即是 Uncertainty(不確定性),亦有人定義風險為 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的差異(楊誠對,意外保險-理論與實務,第一頁)。而 Puschaver 與 Eccles(1996)曾提出,風險的定義上可以分為三個面向,一為較負面的危險 (Hazards) , 專 指 可 能 發 生 的 壞 事 ; 相 對 的 第 二 個 面 向 則 為 較 正 面 的 機 會 (Opportunity),最後即是認為風險為所謂的不確定性,只要可能發生的結果範圍越 大,代表風險越大。由此可知,在學術界目前對於風險(Risk)並無一統一的定義。

一般而言,對於風險的直覺想法是發生問題的可能。而更精確的來說,是指專案 中時間、成本或品質等角度中任何不利於專案成功的因素、事件或影響稱之 (European Commission,2003),而其中的專案可以代換為計畫或是某些目的。本研 究如同 European Commission 所定義探討對於案件不利的可能性。

在風險的種類上,Holmes 將其分為金融風險、國家風險、策略風險、計畫與 專案風險、營運風險、環境風險、技術風險、品牌風險、信譽風險、人才風險與 個人風險等 11 個風險。而針對政府夥伴關係,曾冠球、黃偉誠(2011)進一步將公 私合夥委外風險分為政治風險、社會風險、營運風險與契約風險,如表 4-1 所示:

49

表;4-1 公私合夥風險分類

(資料來源:公共管理者對於公私合夥風險的認知:調查與反思)

風險種類 細項 風險種類 細項

政治風險 土地徵收 社會風險 不可抗力

法律變更 民眾與勞工抗爭

政治反對或不穩 經濟影響事件

政策配合度

營運風險 資金不足 契約風險 契約不明確

設計變更 招標不順

管理不善 收入不足 完工延遲 技術不足

二、風險成本

一般而言,風險其發生的頻率與其嚴重度有著反向的關係,發生頻率越小,

嚴重程度越大。而風險所造成的成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為風險發生後所產生的 成本,如損失等;二為為了避免風險產生進行管理而產生的成本。針對這些風險 成本又可分為有形的經濟成本與無形的憂慮成本(宋民哲,2001)。經濟成本如保險 費、進行風險管理所花費的實際費用;而所謂的憂慮成本即是因為不確定性的存 在,使得人們心理產生憂慮,對於資源可能發生不當的配置(楊誠對,1997)

三、風險管理

為了避免直接曝露在風險之下的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企業一般會針對風險 進行管理。Mehr 和 Hedges(1973)認為風險管理的目的為「損失前作經濟的保證,

損失後能有一令人滿意的復原」。因此風險管理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為事前預

50

防、二為事後處理。事前預防在於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事後處理則是著重於 如何使營運不中斷。而管理風險的流程根據澳洲與紐西蘭國家標準 AS/NZS 4360:1999,如圖 4-1 所示。

圖 4-1;風險管理流程圖

(資料來源:Australian/New Zealand Standard Risk Management) 建立背景狀況

辨認風險

分析風險

評估與排序風險

處理風險 顧

問 與 溝 通

監 督 與 檢 視

5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