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餐廳消費者之景觀知覺與偏好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餐廳消費者之景觀知覺與偏好

餐廳消費者受到戶外景觀的刺激,所產生的知覺可能會影響景觀偏好。李素 馨(1999)認為景觀偏好是一連串人與環境交互作用下所產生的結果,其產生偏 好的過程,是由景觀知覺開始,進而發展為景觀認知,最後進行景觀評價而產生 景觀偏好。Nassauer(1995)更完整指出景觀偏好的來源必頇要透過三種過程:知 覺:立刻捕捉並瞭解到環境的存在;認知:組織、儲存、與回顧環境信息;價值:

符合社會或個人的持久信念,同時會影響知覺和認知。若人們對知覺的景觀產生 較正面的反應,即偏好程度較高(Simonič, 2003)。

因為經營者選址與運用不同景觀素材,遠景、中景、近景相互結合,使得各 餐廳的景觀類型具差異性,消費者知覺到不同類型的景觀。過去文獻曾針對不同 景觀類型與景觀偏好的關聯,Purcell 與 Peron 等人(2001)選擇景觀類型:工業區、

房屋、城市街道、山丘、湖泊,評估其景觀偏好,結果顯示最偏好的是湖泊,其 次是山丘,最不偏好的是工業區;Purcell 與 Lamb 等人(1994)挑選的景觀類型如 下:湖泊、森林、山丘、景觀、水岸街道、建築門廊、鄉村、城市街道、房屋、

城市郊區、工業區,結果指出同樣最偏好的湖泊,其次是森林,山丘則為第三,

最不偏好仍是工業區。如此可知,不同的景觀類型會影響人們的景觀偏好。

從過去的研究結果來看,人們普遍喜愛較自然的景觀,對自然環境有較正面 的評價(Van den Berg & Koole, 2003;Purcell & Lamb et al., 1994;Ulrich, 1981),

可見知覺自然度對餐廳消費者的景觀偏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部分學者認為是因 為自然環境通常較能提供恢復性體驗,具有恢復疲勞的效果,所以人們喜愛自然 環境勝過人為環境(Ivarsson & Hagerhall, 2008;Herzog & Maguire et al., 2003),意 味著知覺環境的恢復性對增加偏好相當重要,假如能提供一個兼具恢復放鬆的用 餐空間,也許會增加消費者對該餐廳的偏好。以下分別詳述知覺自然度與恢復性:

一、 知覺自然度(Perceived naturalness)

Simonič(2003)定義知覺自然度為一種視覺特徵,由觀察者判斷與大自然相 似的程度,描述景觀整體呈現自然的狀況;Clay 與 Smidt(2004)同樣定義知覺 自然為景觀特色,顯示自然的程度,意味環境受到人為影響的程度;陳惠美、林 晏州(1997)定義自然性是自然或人工化的程度;Tveit 與 Ode 等人(2006)則認 為自然度是一個概念,觀察者知覺景觀的自然度越高,代表景觀的自然情形越接 近觀察者內心認為的自然狀態。綜合上述,自然度是觀察者知覺整體環境自然或 人工化的程度。

學者認為自然度是良好的分類概念,因為自然度能完整區分自然野外到都市 街道等各種景觀(Peron & Berto et al., 2002;Purcell & Lamb et al., 1994)。Peron 和 Berto 等人(2002)評估 21 種景觀類型的自然度,將自然度分為三等級:自然組: 栽覆蓋比例、水域面積比例、管理強度等等。像是 Hampe 與 Noe(1983)研究道 路景觀的偏好,作者依據管理狀況、圍籬形式與道路形式,將道路圍籬從非常自 然到人為的圍籬挑選五種,再評估整體景觀,結果最偏好具中度自然的圍籬景觀,

最不偏好高度自然的圍籬景觀;Peron 和 Berto 等人(2002)認為自然度和植栽、

水、地形變化相關,綜合過去研究結果也發現通常具備這些特徵的景觀,其偏好 比較高,反之則偏好較低,偏好較低通常是的建築環境。而餐廳業者運用的庭園

素材本身就具有不同的自然度特徵,諸多的特徵結合,除了造就不同的景觀類型,

連帶影響自然度,成為影響景觀偏好的刺激因素之一(Purcell & Lamb et al., 1994),

然而,專門化的判斷較不適用大眾知覺評估,學者通常會直接詢問受訪者,

例如:Purcell 與 Lamb 等人(1994)詢問受訪者「您認為這個畫面是建築或是自然 環境?」,僅將自然度分成自然與都市兩組,結果證實自然組的景觀偏好明顯高於 都市組;Van den Berg 與 Koole 等人(2003)則讓受訪者評估圖片中環境的自然度,

從 1 分代表非常不自然到 9 分代表非常自然,作者挑選帄均數大於 6.08 分的圖片 作為自然組,小於 1.98 分的圖片作為建築組,再評估景觀偏好,結果仍是對自然 環境有較高的偏好;但是 Peron 與 Berto 等人(2002)讓受訪者分派所有實驗照片 的自然度-自然、混合或人為景觀三組,再評估偏好,結果為混合景觀的偏好最 高,不同於過去研究是自然環境偏好最高;Junker 與 Buchecker(2008)針對河川 景觀探討知覺自然度與偏好的相關性,結果證實知覺自然度與偏好具高度相關,

並認為知覺自然度較專家評估更能有效預測景觀偏好。

不過人們確實偏好較自然的環境,因為自然環境有別於現代都市居民生活的 場域,也擁有許多吸引人的元素,例如:水、動物、樹葉,或是運用生態系統、

步道、小徑能觀察探索豐富的自然環境,甚至供給人們活動的場所,像是郊遊、

散步等等,都市環境卻較難達到(Berto & Baroni et al., 2010)。Van den Berg 與 Koole 等人(2003)將環境類型分成自然與建築兩種,探討知覺情感恢復是否影響環境 類型與其偏好的關係,結果指出知覺情感恢復性部分中介了環境類型與偏好。

二、 知覺恢復性(Perceived restoration)

Kaplan(1995)提出恢復性體驗能恢復疲勞的直接注意力,具恢復性的景觀意 味著觀看後有減輕疲勞的效果,有研究更證實這類景觀不僅能恢復注意力,還具 有舒緩壓力、提高情緒等效果(Ulrich & Simons et al., 1991;Van den Berg & Koole et al., 2003)。當觀賞者不論是處於具恢復性的該環境中,或只是觀賞具恢復性的 景觀照片,都可能知覺到恢復性,過去文獻也曾採用 Perceived restoration 來描述 此情形(Felsten, 2009;Rosenbaum, 2009)。而學者認為景觀偏好的差異,是因為 人們知覺景觀恢復性的程度,而影響偏好的判斷(Van den Berg & Koole et al., 2003)。Kaplan 與 Kaplan 根據注意力恢復理論提出恢復性具有四項特性:遠離性

(Being away)、魅力性(Fascination)、延展性(Extent)與相容性(Compatibility),

分別說明如下:

遠離性(Being away):環境使人感覺遠離日常生活,像是責任義務、追求的 目標等等,避免帄凡陳腐的想法,減少使用直接注意力,提供休息恢復的機會

(Kaplan, 1995)。假若餐廳能提供具遠離性的景致,讓消費者暫時離開帄常的生活 環境,能幫助放鬆和恢復身心理(Felsten, 2009)。

魅力性(Fascination):環境能引人入勝,甚至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注意力分 為自願與非自願兩種,前者需要集中精神,後者則反之。若刺激物具備魅力性,

就容易地被吸引,部分刺激物雖有魅力,但卻沒有恢復性效益(Kaplan, 1995)。因 為 Kaplan(1995)強調環境的柔性魅力,這種柔性魅力連同美感體驗才能促進更 深層的恢復性體驗,自然環境即為典型的例子。呼應 Kaplan 的觀點,Felsten(2009)

也認為具魅力性的環境能較不費力的抓住注意力。

延展性(Extent):環境能有無限延伸的感覺,像是步道或路徑能讓小面積的 空間有延長的效果,藉此提供一個處於不同世界的感覺(Kaplan, 1995),所以當空 間有足夠的內容或大小,就像另一個世界般,能引發探索並占據心靈一段時間,

允許直接注意力休息(Herzog & Maguire et al., 2003)。意味著延展性的意義可以是 實質的空間尺寸,也可以是抽象的大小,Felsten(2009)從人的心理說明抽象的延 展性,雖然空間大小不同,但如果能沉浸其中,會覺得自己擁有整個世界,不會 想到其他事情,進而達到恢復精神。

相容性(Compatibility):環境提供的活動與個人的傾向與目的相符合,從概 念化,比如可以自由移動,甚至到具體的目的,像是打籃球。而不同的自然場域 具有不同的特色,活動種類廣泛,容易符合人們目的(Kaplan, 1995)。Kaplan(1995)

進一步舉例,一位工人帄日都是處在焦躁不安的狀態下用餐,所以他內心希望能 在一個帄靜的地方吃飯。同理,現代人忙碌、快速的生活型態,不會花費太多時 間用餐,只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不具有休憩作用,所以前往郊外的餐廳就是為 了達到吃飯、社交、休憩之用,為了符合這些用途,期待這間餐廳能安心自在的 用餐(Felsten, 2009)。

於是 Hartig 與 Kaiser 等人(1997) 根據 Kaplan 的注意力恢復理論發展原始 的知覺恢復量表(Perceived Restorative Scale;PRS),找出恢復性體驗的四項構面:

遠離性(Being away)、魅力性(Fascination)、一致性(Coherence)、相容性

(Compatibility)。後續許多不同的研究者持續發展與修改 PRS,於是有許多些微 不同的量表版本,Purcell 與 Peron 等人(2001)又增加了範圍感(Scope)的題目,

共五項構面,Berto(2005)進一步選擇合適的問項,成為 5 題的短版知覺恢復量 表。另外 Herzog 與 Maguire 等人(2003)則根據過去的研究結果,採用四題問題 評估知覺恢復潛力(Perceived Restorative Potential)。近年,Felsten(2009)修改 Berto(2005)與 Herzog 與 Maguire 等人(2003)的題目,提出遠離性(Being away)、 相容性(Compatibility)、延展性(Extent)、魅力性(Fascination)等四項構面,共 4 題問項,有效評估知覺恢復性。

究各種景觀的恢復性,挑選了湖泊、河流、海洋、山丘、樹林、果園、森林、城 市河岸、城市街道、工業區、住家房屋、門廊、都市、摩天大樓共 14 種景觀,經 受測者評估其恢復性,結果最具恢復性體驗的景觀類型為湖泊、河流、海洋及山 丘,而最不具恢復性的景觀為城市街道、工業區、住家房屋;Felsten(2009)評量 學生休息室壁畫的知覺恢復性,壁畫類型分成兩組:有水-海洋與瀑布、無水-

樹蔭與山丘森林,數據顯示有水的四項恢復性特徵得分皆高於無水,由此便知不 同的景觀類型會影響人們的知覺恢復性。

根據文獻,人們確實偏好具有恢復力或改善情緒等效益的景觀類型(Van den Berg & Koole et al., 2003;Herzog & Maguire et al., 2003;Purcell & Peron et al., 2001)。Purcell 與 Peron 等人(2001)回顧過去的研究結果,偏好的景觀類型有所 差異,可能原因在於人們偏好的其實是具有恢復性的景觀,數據顯示知覺恢復性

根據文獻,人們確實偏好具有恢復力或改善情緒等效益的景觀類型(Van den Berg & Koole et al., 2003;Herzog & Maguire et al., 2003;Purcell & Peron et al., 2001)。Purcell 與 Peron 等人(2001)回顧過去的研究結果,偏好的景觀類型有所 差異,可能原因在於人們偏好的其實是具有恢復性的景觀,數據顯示知覺恢復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