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體驗與顧客價值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第三節 體驗與顧客價值

長久以來行為學家與經濟學家將人視為經濟人,致力於追求效率,但 經濟誘因只是人類的需求之一,人也是期望被同儕接納的社會人及注重心 理環境的情緒人(Herzberg 1966, p.42-3)。過去社會物質條件尚未豐厚之 時,價格誘因與品質條件對消費者具有絕對的影響力,但如同低層次的基 本需求一般,當價格與品質獲得滿足之後,消費者將開始轉向追求感性與 情緒等高層次的需求,讓體驗行銷得以盛行;同時間經濟型態亦由強調標 準化的工業、客製化的服務產業轉型為重視個性化的體驗產業(Pine &

Gilmore 1999)。

一、體驗行銷與傳統行銷之差異

本節從資訊處理的觀點、互動結果的觀點、與廠商經營的觀點來 分析體驗行銷與傳統行銷的差異,作為後續探討體驗價值的依據。

( 一 ) 從 資 訊 處 理 的 觀 點 來 分 析

Holbrook & Hirschman(1982)藉由環境投入、消費者投入、干 擾反應系統與學習系統等消費者行為模式中的重要變數,分析資訊處 理觀點與體驗觀點的差異,環境投入與消費者投入經由干擾反應系統 的處理產生消費結果,藉由準則評估之後,再將學習成果回饋給干擾 反應系統(如圖 2-3)。

上述比較不僅呈現了資訊處理觀點與體驗觀點,更反應了一般的 消費者行為(Holbrook & Hirschman 1982)。他們的觀點適用於休閒 活動、美學及藝術等重視象徵意義、享樂回應及創意的產業,拓展了 傳統消費者行為的研究視野,其目的是加入體驗觀點來彌補資訊處理 觀點在探討美學產品、產品享用、語法溝通、時間投入、新奇與想像、

娛樂與樂趣、消費感受等方面的不足,而非取代傳統的資訊處理觀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Hirschman & Holbrook(1982)從心理、產品類型、產品使用與 個別差異等方面說明享樂消費的概念及相關的影響。他們指出消費者 從各種感官(味覺、聽覺、嗅覺、觸覺與視覺等)接受體驗,無論是 接 收 外 界 的 刺 激 或 反 應 自 身 的 想 像 都 能 產 生 多 重 的 感 覺 。 另 外 , 小 說、戲劇與運動競賽等產品的主要消費誘因是尋求情緒的激發,情緒 包括歡樂、猜忌、恐懼、憤怒與狂喜等的身體與心 理狀態的改變,不 過即使是在香菸、食品與服飾等簡單產品的消費也可能產生情緒的涉 入。

( 二 ) 互 動 過 程 的 觀 點 來 分 析

Holbrook & Hirschman(1982)認為消費者的干擾反應系統接受 了環境投入及消費者投入之後,將產生認知、情感及行為等反應,而 體驗行銷與傳統行銷在這些反應的產生過程上呈現出相當的差異。在 認知階段,傳統行銷的消費者是藉由思考的方式來產生信念,體驗行 銷的消費者則是透過自由聯想的方式來產生新奇與白日夢;而在情感 階段,傳統行銷的消費者會將信念轉化為態度與偏好,體驗行銷的消 費者則是將新奇與白日夢轉變為情感與感覺;最後在行為階段,傳統 行銷的消費者會考量態度與偏好來決定購買行為,體驗行銷的消費者 則根據情感與感覺來選購及消費。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9(September), 132-40.

干擾反應系統(intervening response system):資訊處理系統 / 體驗系統

認 知

語義(semantic) / 語法(syntactic)

資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知覺是指個人對客體所擁有的全部信念( Lutz 1991,p.319),消費 者心理學中常以消費者信念來描述知覺因素的強度,消費者信念是指 消費者對某些觀念視之為真,產生贊同與接納的心理傾向。情感是指 對個體的正面或負面情緒(Lutz 1991,p.319),情感因素的反應隨個體 而有所差異,並常昇華為情緒狀態,亦即由好惡的評價轉換為快樂、

悲傷等情緒。意圖包含了對客體的行為意向或實際行動,或是指消費 者對態度對象準備採取行動的 傾向(Lutz 1991, p.319),雖然在高涉 入的情況下,行為意向與行為的關係極為密切,但行為意向只能算是 一種暫時的、短暫的狀態,容易受到外界的情境所影響,與真正的購 買 行 為 不 一 定 相 符 。 知 覺 、 情 感 與 行 為 等 構 念 與 態 度 的 關 係 相 當 密 切,態度是一種透過學習而獲得的傾向,反應的是對特定人、事、物 的一種持久性的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Lutz 1991, p.317,319)。態度 的 效 果 層 級 模 式 說 明 認 知— 情 感 — 行 為 等 構 念 與 態 度 間 的 關 係

(Solomon 2002),如表 2-4 所示。

標準學習層級是指消費者廣泛地蒐集與比較產品相關訊息後形成 產品信念,接著這些信念形成對產品的好惡感覺,最後根據這些感覺決 定購買行為,進而形成對產品的態度,適用於高度涉入的購買決策,如 汽車、房屋等貴重產品或化妝品、禮物等與表達自我理想的產品;至於 低涉入層級是指消費者僅具備有限的產品信念,就產生購買行為,並依 使用後的結果來決定好惡,進而形成對產品的態度,適用於飲料、面紙、

零食等重要性較低產品;體驗層級是指刺激與感覺所引起的情感慾望,

驅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並在購買後藉由產品的內容來解釋購買的動 機,態度主要取決於對產品全面性的情感評價,適用於音樂、藝術等享 樂性的消費(洪順慶 2002;Solomon 20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表2-4 態度的效果層級模式

效 果 層 級 類 型 組 成 方 式 內 容 標 準 學 習 層 級( The Standard

Learni n g Hi erar ch y ) 信 念 情 感 行 為 態 度 是 基 於 認 知 的 資 訊 處 理 低 涉 入 層 級 ( The

Low -i n vol ve ment Hi er ar chy ) 信 念 行 為 情 感 態 度 是 基 於 行 為 的 學 習 處 理 體 驗 層 級 ( The Experiential

Hi erarchy ) 情 感 行 為 信 念 態 度 是 基 於 享 樂 消 費 (hedoni c consu mpt i o n)

資 料 來 源:M i c h a e l R . S o l o mo n ( 2 0 0 2 ) , C o n s u m e r B e h a v i o r : b u y i n g , h a v i n g , a n d b e i n g , 5 t h e d . , U p p e r S a d d l e R i v e r , N . J : P r e n t i c e H a l l , p . 2 0 1 .

( 三 ) 從 廠 商 經 營 管 理 的 觀 點 來 分 析

Schmitt(1999)從關注焦點、競爭範疇、消費者特質、研究取向等方 面比較傳統行銷與體驗行銷的差異,參見表 2-5。從上述比較中發現,體 驗與商品、服務間最大的差異在於體驗是藉由事件或活動與顧客進行互 動,進而引發顧客獨特難忘的感性反應。

表2-5 傳統與體驗行銷之比較

傳 統 行 銷 體 驗 行 銷 關 注 焦 點 專 注 於 產 品 之 功 能 與 效 益 專 注 於 顧 客 體 驗 之 上 競 爭 範 疇 依 照 產 品 類 別 而 定 檢 驗 消 費 情 境 消 費 者 本 質 理 性 決 策 兼 具 理 性 與 感 性

研 究 取 向 分 析 的 、 量 化 的 方 式 彈 性 的 、 多 元 化 的 方 式

資 料 來 源 : S c h mi t t , B e r n d H . ( 1 9 9 9 ) , E x p e r i e n t i a l Ma r k e t i n g : H o w t o G e t C u s t o m e r t o S e n s e , F e e l , T h i n k , A c t , R e l a t e t o Y o u r C o m p a n y a n d B r a n d s , N e w Y o r k : T h e F r e e P r e s s .

三、消費體驗之情緒反應

享樂消費的觀點將產品視為一種主觀的象徵而非客觀的客體,而 研究者關心的是產品代表的涵義及消費者的情緒反應( Hirschman &

Holbrook 1982)。情緒反應是研究消費體驗的核心要素,所謂消費情 緒 是 指 在 消 費 過 程 中 所 引 發 一 組 的 情 感 反 應 ( Westbrook & Oliver 1991)。本小節首先藉由情緒的分類與描述理解情緒的內涵,再透過 情緒結構與影響來探討情緒在消費體驗中所扮 演的角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 一 ) 情 緒 的 分 類 與 描 述

心理學家依據實證方式得出兩種描述及分類情緒的方式,一是由 Mehrabian & Russell(1974)所提出 PAD 典範,以愉悅(pleasure)、激 動(arousal)及支配(dominance)等 3 項連續性的構面來說明不同的 情緒。一是 Izard(1977)的 10 種情緒分類及 Plutchik(1980)所提出 的 8 種基本情緒,他們認為所有的情緒皆由基本情緒所衍生。此觀點的 後續研究是 Richins(1997)主張的 17 種類型情緒的消費情緒組合量表

(CES)。過去學者所採行的主要情緒分類方式彙整於表 2-6。

Holbrook, Chestnut, Oliva, & Greenleaf(1984)採用 Mehrabian &

Russell 的 PAD 典 範 來 衡 量 玩 電 視 遊 樂 器 的 情 緒 反 應 。 Havlena &

Holbrook(1986)比較 Mehrabian & Russell 的 PAD 典範與 Plutchik 所提出的基本情緒分類法,試圖指出最合適的消費情緒的分類方式,

針對美學、運動、娛樂、餐飲、收藏、流行、宗教與防盜等 8 種消費 行為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 PAD 典範對於消費情緒等的解釋能力 及一般化能力高於基本情緒分類法。

Richins(1997)認為 Izard 及 Plutchik 所提出的情緒分類不夠完 整,無法涵蓋所有的消費情緒,而 Mehrabian & Russell 的 PAD 典範 衡量的是環境刺激所引發的知覺愉悅、激動與支配的程度而非衡量情 緒本身等問題,而且 PAD 典範應用於人際互動的情緒反應的效度不 明,因此針對衣服、食物、耐久財及服務等產業進行更廣泛與完整的 情緒分類研究,進而提出消費情緒組合量表。

Machleit & Froglu(2000)衡量消費者對雜貨店、百貨公司、折 扣 商 店 、 藥 房 、 書 店 或 購 物 中 心 等 購 物 體 驗 的 情 緒 反 應 , 結 果 顯 示 Izard 及 Plutchik 的基本情緒分類對滿意度的解釋能力優於 Mehrabian

& Russell 的 PAD 典範。另外,在部分高度功能與任務導向的零售環 境中(藥房及折扣商店),消費者較少展露愉悅及激動等相關情緒。

‧ Mehrabian & Russell

(1974)之 PAD 愉 悅( pleasure),激 動( arousal)及 支 配( dominance)

Izard(1977)之 Differential

Emotions Scale Ⅱ

快 樂 ( j oy) 、 悲 傷 ( sadness ) 、 有 趣 ( i nt erest ) 、 憤 怒( anger)、罪 惡( guilt)、羞 愧( shyness/shame)、

反 感( disgust)、輕 視( contempt)、驚 喜( surprise)、

及 恐 懼 ( fear)

Plutchik(1980)之 Emotions Profile Index

憤 怒 ( anger)、 快 樂 ( j oy)、 悲 傷 ( sadness)、 贊 同( acceptance) 、反 感( disgust) 、期 望( expectancy)、

驚 喜 ( surprise) 及 恐 懼 ( fear) 。

Richins(1997)之 Consumption Emotions Set

憤 怒( anger)、不 滿( discontent)、憂 慮( worr y)、

悲 傷 ( sadness ) 、 羞 愧 ( shame) 、 恐 懼 ( fear) 、 嫉 妒 ( envy) 、 孤 寂 ( loneliness ) 、 羅 曼 蒂 克 之 愛

( romantic Love)、愛( love)、平 靜( peacefulness)、

滿 意( contentment)、樂 觀( optimism)、歡 樂( j oy)、

興 奮( excitement )、 驚 喜( s urprise )及 其 他 問 項 。

資 料 來 源 : 本 研 究 彙 整

( 二 ) 情 緒 的 結 構 與 影 響

Havlena & Holbrook(1986)認為探索消費經驗的情緒特質不僅 有助於瞭解不同類型產品的消費經驗,更能釐清複雜的產品利益與顧 客價值。無論是正面的情緒(如忠實的、懷舊的或興奮的)或負面的 情緒(如恐懼、罪惡感或憤怒)都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Sheth et al.

1991)。Westbrook & Oliver(1991)採用 Izard 的 10 種情緒分類,探 討消費體驗的情緒與消費者滿意度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滿意度 受到敵意(負面情緒)、意外之喜(正面 情緒)與有趣(持久涉入)

等情緒構面所影響。

Mano & Oliver(1993)探討產品評估、引發情感及滿意度的內 涵及三者之間的因果關係,並針對高涉入(如汽車、電腦與高級服飾

Holbrook &

Hirschman (1982)

享樂消費(hedonic consumption)是產品使用經驗中關於多 重感官(multisensory)、新奇、情感層面的回應

Schmitt (1999) 體驗是個體對某些刺激回應的個別事件,通常由事件的直接 觀察或參與所造成,體驗往往是誘發而非自發的。

Pine & Gilmore (1999)

的感覺(feeling)或情緒反應(emotional response)。體驗行銷講述的重點 是廠商的行銷策略與作為,若以消費的觀點來看,體驗的顧客價值才是直

Zeithamal(1988) 顧客依據付出與收穫的知覺建立對特定產品的整體效用評價 Monroe(1990) 買方對價值的知覺代表買方在產品得到的品質或利益與付出

的價格與犧牲的取捨

Gale(1994) 將產品相對價格納入市場品質知覺的考量

Holbrook(1999) 消費者價值是指一種互動性的相對偏好體驗。相對偏好在此 是指主體與特定客體的互動經驗;主體是消費者,客體可能 是產品、服務、個人、地點、事件或理念

Kotler(2000) 顧客傳送價值是整體顧客價值與整體顧客成本二者的差距,

Butz & Goodstein

(1996) 消費者使用一項能增進附加價值的重要產品或服務後與生產 者間所產生的情感連結。

Woodruff(1997) 顧客價值是顧客對特定產品屬性、屬性表現與使用結果是否 達成目標的知覺偏好與評估。

Mathwick et al.

(2001) 消費者與消費場景的互動過程中所引發的一種對產品屬性或 服務表現的相對知覺偏好。

資 料 來 源 : 本 研 究 彙 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圖2-3 價格、品質與價值之方法鏈結模式

( 一 ) 價 值 的 層 級

依據 Zeithaml(1988)的方法目標鏈結模式(Means-End Model)

(參考圖 2-3),認知價值受認知品質、高度抽象因素、認知犧牲、內 在屬性及外在屬性所影響。依層次高低分析,內在屬性與外在屬性算 是最低層次的產品特性,認知犧牲則是次低層次的屬性,認知品質與 高度抽象因素則屬於較高層次的屬性,高層次屬性受低層次屬性所影 響。根據 Zeithaml(1988)的模式,產品屬性與價格形成認知品質,

而消費者評估認知品質與認知犧牲後得到效用(價值),在這種理性 思維的價值模式下,認知屬性、品質、犧牲與價值間呈現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的線性關係,但這種關係在感性思維下卻可能被打破,因為 正向幻覺可能會產生同工不同酬(認知評價)的問題,即不同消費者 面對相同的認知屬性、品質與犧牲卻產生不同的認知 評價,過去行銷 研究將之視為個人主觀的影響,卻未深究背後的機制。

內在屬性

外在屬性 高度抽象 內在屬性

認知品質 認知價值 購買

客觀價格

認知非貨 幣價格

認知貨

幣價格 認知

幣價格 認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