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一學生理解代數式證明過程有效性的表現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高一學生理解代數式證明過程有效性的表現

各題所問的數學觀念為:第(九)題是「勾股弦定理」的敘述與證明,第(十)題是「因 式定理」的敘述與證明、第(十一)題是「三角不等式」的證明過程、第(十二)題是「算 幾不等式」的證明過程。

一、在題目只證了「pq」的證明過程中,受測學生在「兩敘述pqqp真實 性的認知」與「證明有效性的判斷」兩種能力的表現關聯性會如何

以表 4-3-1 來說明兩敘述真實性認知與證明有效性判斷的關聯性。

表4-3-1 兩敘述真實性認知與證明有效性判斷的關聯表-1

第(九)題─勾股弦定理 設「△ABC中,

c AB b CA a

BC  ,  ,  」為大前提;

p:A90 q:a2b2c2

(真實性:pq

證明有效性判斷 題目證了pq

(不正確)

題目證了pq 但沒證qp

(正確)

人數 人數

受測學生認為 p, q 關係

(真實性認知)

pq

a b

pq,q p

c d

a,b,c,d所代表的意義如表 4-3-2:

表4-3-2 兩敘述真實性認知與證明有效性判斷的關聯表-2

a

表 4-3-3 第(九)題第 1.題真實性認知與第 2.題證明有效性判斷的表現-1

121(82.31%) 26(17.69%) 是pq,q p

194(88.99%) 24(11.01%)

p q 16 6

表 4-3-6 第(九)題第 1.題真實性認知與第 2.題證明有效性判斷的表現的影響顯著性-2

146(81.56%) 33(18.44%) 是q p 34 27

McNemar檢定 1.000a

a. 使用二項式分配

回答研究問題 6.:學生在經過高中數學 99 課綱第一冊「代數」課程的教學後,學生對 兩敘述pq以及qp真實性的認知是否影響其對兩敘述證明有效性的判斷?

以McNemar檢定,由表4-3-3至4-3-8呈現的結果可以得知,受測學生對證明有效性 的判斷,會受到他對兩敘述真實性認知結果的影響很大,意即在第(九)題研究中,受測 學生判斷「題目是否有證明pq」時,跟認為「p, q關係敘述的真實性是不是pq」 的關聯性很強;受測學生在判斷「題目是否有證明qp」時,跟認為「p, q關係敘述 的真實性是不是qp」的關聯性很強。

回答研究問題 7.:學生在經過高中數學 99 課綱第一冊「代數」課程的教學後,代數式 證明的有效性理解表現為何?

在大前提「△ABC中,設BCa,CAb,ABc」下,設敘述p代表「A90」,

敘述 q 代表「a2b2c2」,由附錄二可知,關於第(九)題─勾股弦定理:

1. 在 240 位高一同學中,

(1) 有 210 人認為此題證明了「pq」─答對率 87.5%;

(2) 僅有 60 人認為此題沒有證明「qp」─答對率 25%;

(3) 有 135 人認為此題並不是證明「敘述p與敘述 q 皆成立」─答對率 56.25%;

(4) 僅有 22 人認為此題證明了「pq」,且沒有證明「qp」以及「敘述p敘述 q 皆成立」,全答對率 9.17%。

(二) 在「pq的代數性質代數表徵」裡,高一學生是否能區辨「證明若 p 則 q」與

「證明若 q 則 p」的邏輯是不一樣的:

受測學生人數:240 人

(十) 下面 2 小題是有關多項式性質的問題:

1. 設 f(x)為多項式, a 為實數,下列關於多項式f(x)的敘述,何者正確?(至少有 一個敘述正確)

(A)若 f(x)除以xa的餘式為 2,則f(a)2。 (B)若 f(a)2,則 f(x)除以xa的餘式為 2。

2. 關於因式定理──小涼提出了下面的證明過程:

已知多項式 f(x),用xa代入,發現 f(a)0 ………(1)

f(x)除以xa的商式為q(x),餘式為 r,即由除法原理,可得 r

x q a x x

f( )(  ) ( ) ………...(2)

) (x

fxa代入,得 f(a)r ………..(3) 然後r 0 ………...(4)

f(x)(xa)q(x) ………...(5)

xaf(x)的因式………...(6)

對於多項式 f(x),小涼的證明過程證明了什麼?(至少有一個敘述正確)

(A)由除法原理推得,若 f(a)0,則xaf(x)的因式。

(B)由除法原理推得,若xaf(x)的因式,則 f(a)0。 (C)由除法原理推得,xaf(x)的因式且 f(a)0。

表 4-3-9 第(十)題第 1.題真實性認知與第 2.題證明有效性判斷的表現-1

59(74.68%) 20(25.32%) 是pq,q p

145(80.56%) 35(19.44%) 是p q 37 23

表 4-3-12 第(十)題第 1.題真實性認知與第 2.題證明有效性判斷的表現的影響顯著性-2

96(62.34%) 58(37.66%) 是q p 50 36

回答研究問題 6.:學生在經過高中數學 99 課綱第一冊「代數」課程的教學後,學生對 兩敘述pq以及qp真實性的認知是否影響其對兩敘述證明有效性的判斷?

以McNemar檢定,由表4-3-9至4-3-14呈現的結果可以得知,受測學生對證明有效性 的判斷,會受到他對兩敘述真實性認知結果的影響很大,雖然在第(十)題研究中,受測 學生判斷「題目是否有證明 pq」時,跟認為「p, q關係敘述的真實性是不是pq」 的關聯性不強,但受測學生判斷「題目是否有證明pq」時,跟認為「p, q關係敘述 的真實性是不是pq」的關聯性則是很強,且受測學生在判斷「題目是否有證明

p

q」時,跟認為「p, q關係敘述的真實性是不是qp」的關聯性也很強。

回答研究問題 7.:學生在經過高中數學 99 課綱第一冊「代數」課程的教學後,代數式 證明的有效性理解表現為何?

在大前提「設 f(x)為多項式,a 為實數」下,設敘述p代表「 f(a)0」,敘述 q 代 表「xaf(x)的因式」,由附錄二可知,關於第(十)題─因式定理:

1. 在 240 位高一同學中,

(1) 有 182 人認為此題證明了「pq」─答對率 75.83%;

(2) 僅有 94 人認為此題沒有證明「qp」─答對率 39.17%;

(3) 有 105 人認為此題並不是證明「敘述p與敘述 q 皆成立」─答對率 43.75%;

(4) 僅有 35 人認為此題證明了「pq」,且沒有證明「qp」以及「敘述p敘述 q 皆成立」,全答對率 14.58%。

表 4-3-15 第(九)題、第(十)題在理解代數式證明過程的有效性答題表現

受測學生認為 題目證明了什麼

代數知識答對率

幾何性質代數表徵 代數性質代數表徵 第(九)2.題─勾股弦定理 第(十)2.題─因式定理 平均

題目證明了「pq」 87.5% 75.83% 81.67%

此題沒有證明「qp」 25% 39.17% 32.08%

此題並不是證明

「敘述 p 與敘述 q 皆成立」 56.25% 43.75% 50%

此題證明了「 pq」, 且沒有證明「qp」以及

「敘述p與敘述 q 皆成立」

9.17% 14.58% 11.88%

(三) 高一學生對於「代數性質代數表徵」證明過程的真實性認知:

表4-3-16 第(十二)1.題理解代數式證明過程的有效性答題結果統計

(四) 高一學生對於「幾何性質代數表徵」證明過程的有效性判斷:

(十一) 「已知a ,,b c為△ABC的三邊,若abc,則abc」的敘述,小玉將此 三角不等式證明過程依序寫出如下:

AB上取 D 點,且在 BC 、 AC 上取 E、F 兩點,使得DE // ACDF // BC (1) 得 CEDF 為一平行四邊形 ……… (2) CEa1,EBa2,AFb1,FCb2,ADc1,DBc2 ……… (3)

1,

1 c

b DF 

 即a1b1c1 ……… (4)

a2DEc2, 即a2b2c2……… (5) 由(4),(5)式,得ab(a1a2)(b1b2)(a1b1)(a2b2)c1c2c, 即abc ……… (6)

你認為小玉的證明是否正確?為什麼?

受測學生人數:240人

F

a2

E b1

D c2 b2 a1

c1 A

C

B B

b a

A c

C

(五) 高一學生對於「代數性質代數表徵」證明過程的有效性判斷:

第(十二)2.題與第(十一)題答對率皆在 4~5%左右;由第(十二)1.題與第(十二)2.題的 答對情形來看,受測學生在同一定理敘述真實性的正確認知表現,不能反映在證明有效 性的正確回答表現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