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齡社會都市防災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高齡社會都市防災相關研究

「災害防救法」中,將災害防救階段劃分為「災害預防」、「災害應變」及

18

「災後復原重建」等 3 個階段。依該法各階段工作內容之規定,整理相關研究 成果內容如下:

一、災害預防:

依「災害防救法」第 22 條之規定,各級政府應辦理減災事項如下:

(一)災害防救計畫之擬訂、經費編列、執行及檢討。

(二)災害防救教育、訓練及觀念宣導。

(三)災害防救科技之研發或應用。

(四)治山、防洪及其他國土保全。

(五)老舊建築物、重要公共建築物與災害防救設施、設備之檢查、補 強、維護及都市災害防救機能之改善。

(六)災害防救上必要之氣象、地質、水文與其他相關資料之觀測、蒐 集、分析及建置。

(七)災害潛勢、危險度、境況模擬與風險評估之調查分析,及適時公 布其結果。

(八)地方政府及公共事業有關災害防救相互支援協定之訂定。

(九)災害防救團體、災害防救志願組織之促進、輔導、協助及獎勵。

(十)災害保險之規劃及推動。

(十一)有關弱勢族群災害防救援助必要事項。

(十二)災害防救資訊網路之建立、交流及國際合作。

(十三)其他減災相關事項。

綜觀國內外於此階段對高齡者災害風險議題之相關研究,偏重於風險評估 方法、模式的建立,著重以高齡人口相關個人身心條件、社經環境條件等因子,

建置高齡者災害脆弱度指標,並利用空間統計分析法等方法,探討地區受災脆

19

弱程度(吳杰穎等,2008;鍾宜 庭,2009;林文苑等,2011;Flanagan, et al. 2011;

蔡綽芳等,2015)。趙子元等(2015)則針對老人福利與照護機構,透過災害 潛勢、地區災害防救及避難系統連結情形等因素,套疊探討機構設置區位與災 害風險關係。

二、災害應變:

依「災害防救法」第 27 條之規定,各級政府應實施災害應變措施如下:

(一)災害警報之發布、傳遞、應變戒備、人員疏散、搶救、避難之勸 告、災情蒐集及損失查報。

(二)警戒區域劃設、交通管制、秩序維持及犯罪防治。

(三)消防、防汛及其他應變措施。

(四)受災民眾臨時收容、社會救助及弱勢族群特殊保護措施。

(五)受災兒童及少年、學生之應急照顧。

(六)危險物品設施及設備之應變處理。

(七)傳染病防治、廢棄物處理、環境消毒、食品衛生檢驗及其他衛生 事項。

(八)搜救、緊急醫療救護及運送。

(九)協助相驗、處理罹難者屍體、遺物。

(十)民生物資與飲用水之供應及分配。

(十一)水利、農業設施等災害防備及搶修。

(十二)鐵路、道路、橋樑、大眾運輸、航空站、港埠、公用氣體與油 料管線、輸電線路、電信、自來水及農漁業等公共設施之搶修。

(十三)危險建築物之緊急評估。

(十四)漂流物、沈沒品及其他救出物品之保管、處理。

20

(十五)災害應變過程完整記錄。

(十六)其他災害應變及防止擴大事項。

而於災害應變階段,國內外相關研究及政府出版品多著重於老人福利與照 護機構於災害發生時之緊急應變探討。如美國佛蒙特州、堪薩斯州等,便出版 老人福利與照護機構之救災及規劃操作手冊(趙子元等,2015);我國內政部 建築研究所亦針對老人福利與照護機構面對火災威脅,從防火防煙設備規劃設 計、人員避難疏散及搶救技術等層面進行研究或出版相關手冊。期供機構管理 者、機構緊急應變規劃者及災害防救單位,於救災及災害管理之演練及事前規 劃時參考(鄭元良等,2011;陳建忠等,2012;蔡綽芳等,2013;蔡綽芳等,

2015)。此外,黃麗美等(2014)則藉由比對、分析我國及日本歷年重大災害 時,高齡者於臨時避難場所之收容、安置機制及措施,提出可將現有老人關懷 照護設施,延伸做為災時高齡者撤退、避難安置之據點,以及建立救災人力、

物資調派之區域網絡共享策略與計畫等建議,以提升高齡者災害支援能量。

三、災後復原重建:

依「災害防救法」第 36 條之規定,各級政府應實施事項如下,並鼓立民 間團體及企業協助辦理:

(一)災情、災區民眾需求之調查、統計、評估及分析。

(二)災後復原重建綱領與計畫之訂定及實施。

(三)志工之登記及分配。

(四)捐贈物資、款項之分配與管理及救助金之發放。

(五)傷亡者之善後照料、災區民眾之安置及災區秩序之維持。

(六)衛生醫療、防疫及心理輔導。

(七)學校廳舍及其附屬公共設施之復原重建。

21

(八)受災學生之就學及寄讀。

(九)古蹟、歷史建築搶修、修復計畫之核准或協助擬訂。

(十)古蹟、歷史建築受災情形調查、緊急搶救、加固等應變處理措施。

(十一)受損建築物之安全評估及處理。

(十二)住宅、公共建築物之復原重建、都市更新及地權處理。

(十三)水利、水土保持、環境保護、電信、電力、自來水、油料、氣 體等設施之修復及民生物資供需之調節。

(十四)鐵路、道路、橋樑、大眾運輸、航空站、港埠及農漁業之復原 重建。

(十五)環境消毒與廢棄物之清除及處理。

(十六)受災民眾之就業服務及產業重建。

(十七)其他有關災後復原重建事項。

高齡族群環境適應能力較弱,於災害發生後的安置、重建階段,不僅是身 心健康狀況的復原,高齡者還需重新適應新的社會支援網絡,這些議題往往成 為高齡族群災後生活的重大挑戰。因此,及時提供高齡者協助與支持等,皆為 曾被相關研究、報告建議過的注意事項(蔡宜蓉,201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