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金融市場效率 (Efficiency)

第五章 資料分析與比較

5.7 金融市場效率 (Efficiency)

透過銀行業的內部管理效率和外部競爭效率,我們可以檢視銀行業是 否在金融結構中比市場系統更具資源移轉的效率。內部效率以

以銀行業經常性支出占銀行交易總值之比率為主軸;外部效率以利差來衡 量市場競爭程度。當內部效率指標愈低時,表示金融市活動之交易成本愈 低,即銀行系統在交易處理上愈具效率。而外部效率愈低,表示利率利差 愈小,即銀行系統內競爭情形愈激烈,在適者生存的競爭環境之下,能獲 利而生存下來的銀行之服務品質就愈高。而證券市場效率指標為股市交易

所產生之交易成本(包含手續費及各種稅賦)相對於股市交易總值,當證券

佳,中國次之,而後日本,其主要原因為,日本是少數幾個有課徵證券 交易所得稅的國家。從資料比較分析上得知,由於其銀行之人事費用及 行政管理費用相較台灣與日本,高出數倍之多,故未來中國金融業應將 人員的培訓當作一大政策主軸,只有人員素質的提升才能配合快速發展 的經濟成長與金融結構。

圖 11.台灣之金融市場效率圖

圖 12.中國之金融市場效率圖

圖 13.日本之金融市場效率圖

5.8 小結

從金融結構的三項指標來看,可以了解台灣不論在銀行系統或市場市 統的運行都比中國健全,整體而言,台灣已漸漸進入以市場基礎為主的金 融結構,但是市場的開放仍未完全,未來在政策與制度上的調整應更極積 進行,如此才有機會取代香港以扮演亞洲金融中心的角色;而中國在規 模、活動上都仍是呈現以銀行系統為主的金融結構,唯銀行系統的效率仍 有待提昇。日本方面則在三項指標上都呈現以銀行為主的間接金融結構。

本文研究目的之假設二:開發中國家其金融結構會逐漸從「銀行基礎」

演進至「市場基礎」。從以上之資料分析與結果顯示,開發中的中國其金 融結構現階段仍以銀行為基礎,但在金融結構的規模指標與活動指標上 我們可以發現其直接金融之市場指標成長速度較銀行業指標為快;且在效 率指標上,是以市場為基礎的金融結構,故本研究結果支持假設二。

支持:中國

表 1 為各國金融深化與金融結構比較表。

表 1.各國金融深化與金融結構比較表

各國金融深化與金融結構比較表

台灣 中國 日本

馬歇爾比率 高 高 中高

通貨比率 低 中 中

貨幣乘數 高 低 中

金融深化程度 深 略淺 中

金融規模 銀行為主 銀行為主 銀行為主 金融活動 市場為主 銀行為主 銀行為主 金融效率 市場為主 市場為主 銀行為主 金融結構 市場基礎 銀行基礎 銀行基礎

第六章 各國政策法令比較

1973:OPEC 決 議石油減產導 致原油價格迅 速上升(第一次 石油危機)。

1975:BIS 銀行

制度」。

1978:OPEC 引 發第二次石油

1981-1985

1983:修改「證

1984:頒佈「國 -Dollar 委員會 所通過的日美

1986-1990

1987:修正「管

1988:開放新證

1991-1995

1991:行政院公

設計畫」,欲發

「經營保全 法」,使個人及 企業的更生法 律條件完備。

1996-2000

2000:通過「金

的需求。 WTO、IMF。

2003:頒布「證

台灣:郭照榮國科會研究計畫、<中華民國經濟年鑑>、<台北市銀月刊>。

中國:<中國金融年鑑>、中國國情報告。

日本:<日本經濟事典>、<統計年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