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1 金融深化

2.1.1 金融系統與經濟成長

從 Keynes 時代,研究學者和政府決策當局都竭盡所能地試圖找 出,如何一套「促進經濟成長和發展」的方法。Keynes 的流動性偏好理 論,就強調貨幣功能在經濟系統中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因為在經濟系統 中物價存在著僵固性,名目貨幣供給額無法有效反應系統內的實質貨幣需 求,此時貨幣對產出的影響力就存在著實質的價值。

Goldsmith(1969)是第一位記錄「經濟成長」與「金融發展」相關 性數據的學者,並從中發現兩者是呈現正相關的。Goldsmith 歸納出下列 現象,一個經濟體系的金融系統會加速經濟成長並且改善資源配置的效率 程度,也就是經濟體系內的資源會移往社會報酬最高的地方。

2.1.2 金融深化與金融抑制

McKinnon 和 Shaw(1973)是首先提出「金融深化」與「金融抑制」

的兩位學者。在金融深化的主要研究是,金融深化如何刺激經濟成長。而 所謂的金融深化係指在金融發展的過程中,金融資產的成長率超過實質資

產成長率的程度;而金融資產與非金融實質資產之相對比重,即是衡量金 能是社會成本之一。(Fry,1995)

2.1.3 金融深化與經濟成長的因果關係

及 Levine 和 Zervos(1996),他們的研究顯示出金融深化是經濟成長過 程中一個基本且必要的原因。因此,抑制金融系統會傷害到經濟成長。雖

然金融抑制對經濟成長和發展來講是個問題,但是開發中國家的金融系 統,尤其是亞洲,包含日本、台灣和中國,漸漸地運作調整金融體質的經 濟政策。三國政府致力於改善金融體系,以緩和環境快速調整對經濟、政 治和科技之間的衝突性與傷害力。

2.1.4 金融自由化

事實上,自 70 年代以來,大多數的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在國內金 融系統中,實行許多重大的自由化行動,到了 90 年代,大多數國家的金 融系統允許更多樣化的資產配置也同意由市場機制來決定利率和信用配 置。然而,金融自由化在許多國家的進展並不平順。即有些國家經歷一個 嚴重的社會問題,即破產或幾近破產的人數迅速竄升,造成銀行呆帳的快 速成長。(Lindgren,Garcia & Saal,1996)

一般來講,金融自由化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金融深化過程,那它是 如何促進經濟的成長與發展?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事實上,金融深化會提 升國家儲蓄形成與投資的能力。不同國家間的儲蓄率差異可以被解釋成3 大主因。所得程度和所得成長性是兩大主因,兩者合起來稱為儲蓄能力。

第三點即金融深化程度,包含財政上和其他誘因,影響儲蓄和保留金融資 產的意願。

2.1.5 金融深化的衡量

是雙向影響的,也就是經濟成長也會導向金融深化。在 1990 年 Greenwood 和 Jovanovic 提出更進一步的論點,「經濟成長造就金融深化,金融深化 再進而導致經濟成長,兩者具有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發展。從理論上我們 可以看到一個良性的循環:

儲蓄以金融資產的形式增加 => 導致投資的增加 => 進而產生較高的所 得 => 更進一步推動金融部門的發展 => 當金融部門發展到一定程度,也 會開始吸引國外投資者的資金注入 => 資金的配置效率全球化,且經濟貿 易活動更為盛行 => 經濟成長與發展便更進一步。

2.1.7 小結

隨著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的腳步,利率市場機制會有正面報酬的提 升,這將依序增加金融系統的可用資源,直至銀行存款報酬率和其他金融 管道的報酬相當。此外,較高的利率也會給貸款者從事更有生產報酬活動 的誘因,藉此改善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力。在另一方面,金融發展可以達 成一些重要的結構變革,它支持自由化的良性發展,總體經濟的穩定,自 然導致較高的投資報酬率和經濟成長率,我們因此產生追求金融深化和經 濟成長交互因果關係的理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