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綠能產業

何謂綠色能源:綠色能源是指能源生產的方式比產生有害副作用的化石 燃料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少。 “綠色"類型,常常浮現在腦海中的能源是太陽 能,風能,地熱能和水能,甚至包括核能,亦即與煤或石油相較,被認為是 較低的廢物產出的相對能源。綠色能源的目標是創造盡可能減少副產品產生 的低污染能源。各種形式能量收集都會造成一些污染,但是綠色能源所造成 的影響最輕微。大多數的人主張,加熱加快的溫室氣體如化石燃料等傳統能 源被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因素,全球綠色能源使用的結果將能減緩暖化的 情形,使地球有更長的壽命且保留地球上更多的能源(Phil Shepley, 2011)。

「綠色能源」指能夠提供能源服務且對環境友善(不破壞環境)之能源技 術,包括可再生能源及能源節約,希望藉由使用自然界循環滋生、源源不絕 的能源――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創造一個生生不息的地球,因 此,物質之再利用、再循環生生不息,不再有二次環境污染、節能和替代性 能源的相關技術與產業,皆屬綠能產業。舉凡太陽能發電、節能照明、風力 發電、二次電池和自然能源應用以及能降低碳排放之產業都屬於綠能產業的 範圍。其中以太陽能、風能、海浪發電最具應用潛力,商機亦最大,尤其金 門地處亞熱帶,日照充足,非常適合開發太陽能、風能利用,加以四面環海,

適合開發太陽能海浪發電設備(Phil Shepley, 2011)。

一、台灣綠色能源新契機

在此特別將新能源(綠能)產業的兩岸合作議題提出探討,主要原因是:

金融海嘯後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均以發展綠能產業作為重要因應措施,它同 時也是兩岸因應全球暖化及油價飆漲的共同重要政策。而目前兩岸都在這一 領域各自都有重要政策在推動,如表一所示,台灣方面所啟動的「綠色能源 產業旭升方案」,而大陸十二五計畫提到將經濟刺激方案中的9.3%資金(約 3700 億人民幣)用於投資能源相關領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

表一 台灣推動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五大策略

五大策略 內 容

技術突破 結合國家型計畫發展相關技術五年內至少投入新台幣200 億元,提 昇七項關鍵技術效率、建立自主化技術

關鍵投資 大型綠能投資計畫,列入國發基金優先投資項目國發基金優先投資 綠能為主的創投基金

環境塑造 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建置綠能產品國際驗證實驗室

出口轉進 拓展海外市場,包括大陸日本、韓國、義大利、澳洲、美國等 內需擴大 擴大公共建設經費10%用於綠色內涵投資。

五年內投入250 億元推動再生能源節能設置及補助

資料來源:參考經濟部(2009)「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及本研究整理

以「綠色能源產業旭升方案」為例:它分成「能源光電雙雄」和「能源 風火輪」兩波,採取技術突破、關鍵投資、環境塑造、出口轉進、內需擴大 等五大策略推動,如表一所示。第一波「能源光電雙雄」,以發展已具有良 好產業基礎的綠能電和 LED 照明的能量為主,採取了技術突破、提昇競爭 力、增加投資、拓展海外新興市場的發展策略,藉以形成完整綠能電產業聚

落,並以台灣成為全球前三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基地、全球最大 LED 光源及 模組供應基地為最終目標。第二波「能源風火輪」,則是推動技術尚處研發 階段的風力發電、生質燃料、氫能與燃料電池、能源資通訊、電動車輛等五 項綠能產業,以協助產業取得關鍵技術、建立國內市場示範應用、維持產業 活力為主要策略。

根據台灣工研院綠能電科技中心(2009)的統計資料,如圖 2 所示,2008 年台灣綠能電池產值達到新台幣1011 億元,產能為 2110MW,占全球市場 的13%左右,僅落後日本、德國、大陸,為全球第四大綠能電池生產地,預 估到2015 年產值可提昇到新台幣 4500 億元;在 LED 產業方面,台灣發展 速度也相當快,2007 年產值為新台幣 539 億元,約占全球總產值的四分之 一,2008 年產值則增加到新台幣 609 億元,預估 2015 年台灣 LED 產值將可 達新台幣5400 億元。至於其他綠能項目,目前產值仍小,預估要到 2015 年 時,產值才會明顯呈現大幅成長。至 2015 年時,預估兩波綠能產業推動產 值將可達1.15 兆,每年將可創造 11 萬個工作機會,成為台灣新的兆元產業。

圖2 台灣綠色能源發展現況統計

(資料來源: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9))

二、金門綠能產業的發展

金門地小人少,資源及產業相對缺乏,因此台灣的人才及產業優勢,是 金門必須善加利用的,金門一定要與台灣連結,將台灣的優勢轉化為金門的 優勢,金門因為與廈門距離近,其生活的緊密程度遠超過與台灣的連結,因 此若金門能夠充分利用廈門的資源,對金門的發展絕對有正面的效益,才不 致於產生極化作用,一面倒的被廈門吸引過去。此外關於金門地方特色產業 及金酒的發展、金門大橋與金廈大橋的評估、金門基礎設施的改善、金門發 展法規的修正等議題,已經為金門今後的發展確立了相當的基礎,並續以編 列各項細部計畫,透過行政協調機制,納入台灣施政計畫控管執行,已達到 照顧離島之美意。所以金門整體的綠色能源示範區域的規劃,更可納入詳盡 施政藍圖中。

因此,為推動金門設立「微型節能科技產業加值園區」,以無污染性之 工業為主體,其各項策略簡述如圖3所示:

圖3 金門綠色能源開發架構圖

(資料來源:改編自方至民(2006),<<策略管理>> )

(一)、中央政府對綠能政策之定位

『如何讓金門偉大』?金門能夠偉大的唯一關鍵,在於金門如何定位自

己,如何確定自己的格局,如果金門只是以扮演台灣的守門員而自居,或是 以爭取離島的優渥待遇而自滿,這樣的金門將永遠只是台灣的離島,不要說 偉大,未來最多只能是個三級城市,如果金門只是想在兩岸的交通過程中扮 演轉介的功能,賺一些三通的錢,吸引一些廈門的觀光客,讓金廈成為一日 生活圈。那麼,金門未來的發展充其量只是廈門的一個衛星城市,也看不出 有甚麼可以偉大的地方。

將金門定位為『國際自由市』(金門發展定位最好的選擇),總是想與廈 門連結,飲水要靠廈門;醫療要靠廈門;觀光要靠廈門,那金門最後只能成 為廈門市金門鄉。金門至今已有 1600 年歷史發展,至今金門的閩南文化資 產保存得非常完整;國共內戰的戰爭破壞,也為金門留下許多史蹟,將金門 定位為「閩南文化城」,應該是金門的最佳選擇。

因為過去沒有長遠的眼光,金門曾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構想,例如;金 門畜試所計劃養一萬頭牛,對金門的環境會不會是場災難?擬建馬山至古寧 頭的濱海公路,不知道又要破壞多少自然景觀、生態,砍伐多少樹木?縣政 府侈言要打造金門品牌,使金門成為世界的資產,實際做的卻是無情的破壞 (張亞中,2009)。

另外,狹隘的宗親地域觀念,箝制選舉功能,這是一個很大的禁忌。金 門沒有泛藍或泛綠,而政黨的影響力,在此微乎其微,宗親地域的力量決定 選舉。金門自1971 年有地方直接選舉以來,幾乎全靠宗親地域的力量決定 選舉勝負。歷任鎮長為:黃聖堅、張春傳、黃清壈、黃奕焮、陳昆第,三十 幾年來只有三個姓氏當選金沙鎮長,宗親地域的力量由此可見。這或許是民 主後發展地區,過渡到民主先進地區,選民投票取向所必經的歷程。選舉本 該選賢與能,但近四十年來地區選舉決定因素,卻幾乎沒改變,這是否就是 造成地區整體施政落後的因素?

這點值得研究討論。有時選舉的確具有正面意義,但是擔心這樣的泥淖,

如果不抽離,地區的選舉很難選出優秀的人才,某人也許是他們那個宗親裡 的一時之選,但卻不一定是當時金門的最佳人才,宗親綁架選舉,限制了人 盡其才,選賢與能的民主機制,金門已經很小了,如果我們不能以金門做為 一個整體來看,卻還要分姓氏地域決定選舉成敗,那金門人只好繼續接受施 政落後的苦果。

非常期待金門的選民,能夠提升層次,如果一直停留在宗親的迷思,地 區的發展勢必受到限制,這將是所有金門人的損失。

(二)、金門地方政府政策

「金馬中長期經濟發展規劃」(經建會,2009)係建構於區位優勢而規劃 產業發展,然中央政府的支持及政策的配合與法規的鬆綁仍為未來整體經濟 發展成敗的關鍵因素。而欲開發金門為綠色能源示範地區,中央及地方政府 的推動共識要一致,以維護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平衡。

1. 區域定位:以金門作為兩岸互信合作的「綠色能源先行示範區」,共 創兩岸雙贏模式。

2. 產業定位:以觀光產業為發展軸心,進一步開發為綠能產業加值中 心,善用金門獨特的地理優勢、台灣產業與人才基礎及對岸資源,創 造金門關鍵競爭力,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3. 善用對岸資源(包括:基礎建設、觀光客源、醫療需求、原物料材料 來源及精品購物需求等)。

4. 善用台灣產業及人才優勢(包括:觀光、醫療、產業基礎專業人才)。

5. 創造獨特優勢(兩岸政策試點、軍事文化、免稅天堂等)。

6. 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生技食品產業、綠能產業、精緻 產品之免稅商店等)。

7. 設立單一視窗協助推動本案、提供公有土地設置專區。

25. 金門未來發展應與廈門差異化,發揮互補性,廈門扮演工業、商業

25. 金門未來發展應與廈門差異化,發揮互補性,廈門扮演工業、商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