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4 沈浸經驗與創造力的關係

4.4.3 沈浸分數與創造力的集群分析

本研究利用K 平均數集群分析區隔所有學生,並依各集群的「沈浸分數」與「創意」

高低定義各區隔集群適當的名稱。研究結果將所有學生分為五個區隔集群,各集群樣本 分配如表4.25 所示。僅集群 4 的樣本數較少,其餘集群樣本數皆至少佔 19%的比例。

表4.25 各集群樣本次數分配表 集群 樣本數 百分比

1 16 31.37%

2 13 25.49%

3 10 19.61%

4 2 3.92%

5 10 19.61%

總和 51 100.00.%

47 5>2,3,4 豐富度 5.73 3.54 5.38 1.80 6.50 21.487*** 1,3,5>2,4 精緻度 6.65 5.39 5.00 3.00 7.78 24.695*** 1>3,4

2>4 5>1,2,3,4 合理性 5.68 5.63 4.36 3.60 7.06 21.566*** 1,2>3,4

5>1,2,3,4 實用性 5.73 5.55 4.68 2.00 6.52 21.846*** 1>3,4

2,3>4 5>2,3,4 邏輯性 6.10 5.89 4.76 4.00 6.78 16.665*** 1,2>3,4 5>2,3,4

*p<.05, **p<.01,***p<.001

為檢驗集群分析分群效果,乃以判別分析檢驗其穩定性與一致性。本研究以五個集 群為分組變數,沈浸分數中三個構面(沈浸前提、沈浸中、沈浸後果)與創意作品中的 六個子構面(新奇度、豐富度、精緻度、合理性、實用性、邏輯性)為自變數,進行判 別分析,由混淆矩陣(見表4.26)顯示分群集中率高達 100.00%,表示分群效果良好且

48

穩定。在應用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各集群於各構面是否具有顯著差異,結果皆在顯著 水準0.01 之下,皆具顯著差異,經 Scheffe 事後比較檢定兩兩集群於各構面之差異,分 析結果如表4.27,分群命名及解釋說明如下。

(1)集群 1:高沈浸中高創意群(N=16)

此群學生於情境設計歷程中,無論是在「沈浸前提」、「沈浸中」、「沈浸後果」三構 面皆有最高的分數。而且在創意作品的表現上,各構面皆優於平均值,故將其命名為「高 沈浸中高創意群」。計有16 位學生,佔全體的 31.37%。

(2)集群 2:中沈浸中創意群(N=13)

此群學生於情境設計歷程中,在「沈浸前提」與「沈浸後果」兩構面略低於平均數,

「沈浸中」構面略高於平均數。在創意作品的表現上,接近平均值。故將其命名為「中 沈浸中創意群」。計有13 位學生,佔全體的 25.49%。

(3)集群 3:中低沈浸中低創意群(N=10)

此群學生於情境設計歷程中,在「沈浸前提」與「沈浸中」兩構面略低於平均數,

「沈浸後果」構面略高於平均數。在創意作品的表現上,各構面皆略低於平均值。故將 其命名為「中低沈浸中低創意群」。計有10 位學生,佔全體的 19.61%。

(4)集群 4:低沈浸低創意群(N=2)

此群學生於情境設計歷程中,在「沈浸前提」、「沈浸中」「沈浸後果」三構面皆低 於平均數。在創意作品的表現上,各構面皆遠低於平均值。故將其命名為「低沈浸低創 意群」。計有2 位學生,佔全體的 3.92%。

(5)集群 5:低沈浸高創意群(N=10)

此群學生於情境設計歷程中,在「沈浸前提」、「沈浸中」「沈浸後果」三構面皆低 於平均數。而在創意作品的表現上,各構面皆遠高於平均值。故將其命名為「低沈浸高

49

創意群」。計有10 位學生,佔全體的 19.61%。

由此可發現,造成前述沈浸分數與創造力分析中無法達顯著關係的主要原因,來自 於集群5「低沈浸高創意群」的學生,推測該群學生的創造力表現可能主要受本身的創 造能力影響,而非沈浸經驗。

5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