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女性教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女性教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探討

國內學者朱雅琪(1999)指出因在知識生產的過程中顯現男性偏見或其他立 場的偏好,使得所謂的知識並非客觀。因此從一種女性的角度為出發點,觀察 問題、選擇研究對象、制定計劃、詮釋資料和賦予意義有其必要性。因此,本 部份將從女性教師的角度,分別從其「歷史的溯源」、「教師工作女性化」、「弱 勢的處境」、「增權益能的可能」、「女性教師相關文獻探討」五個方面來進行文 獻資料的整理和探討,從中分析女性教師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藉此提供一個 有別於傳統男性世界觀的另一個面向。

壹、歷史的溯源

過去中國人所謂的「天、地、君、親、師」五倫中,為人師者亦在其列,

足見對老師傳道授業的敬重。而最為人所熟知的即是至聖先師—孔子,他「有 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直至今日仍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性。另一 方面,在西洋教育史上出現的蘇格拉底、亞里斯多德、康德、杜威…..等更是逐 漸的形塑出現代教育發展的架構和走向。研究者和前述學者的相同點是皆為教

師身分,而性別則是一個最大的歧異。若將「性別」面向放大深入思考,女性 在教育史上究竟扮演何種角色?女性投入教職是否有其歷史脈絡可循?因此為 了尋求問題的原因,必須針對過去女性投入教育的歷史意義進行了解。

以世界各國過去的女性教師發展來看,由於女子教育的漸受重視,進而對 於相關師資的培育,成為教育界所重視的問題。一般來說,女子學校的教師大 多由女性教師來擔任,因此女性學校教師與家庭教師的職務吸引了許多女性的 投入,不過在教師的地位上仍不若男姓教師高,例如在十九世紀時英國與德國 女性教師的演進即為一例(彭煥勝,2003;馬維麟譯,1995)。

從中國近代女性教師演進來看,盧燕貞(1889)分析最早可從清末的家庭教 育開始,原則上由母親來擔負教養之責,母親不能教的,可以僱用褓母來教,

而褓母的養成,則會由當時所設立的師資培育機構加以訓練,亦即類似幼稚園 師範學校或幼稚園師範科。但當時所謂的褓母,地位甚低,幾與女傭相近,不 能取得師的地位。其後,光緒三十三年頒訂「女子師範學堂章程」。女性師資教 育才正式列入學制系統。不過當時的女子師範學堂仍以教導為女、為母、為妻 之道為宗旨。女性雖享有某種程度的教育,但「男女平等」、「女權」等觀念在 中國土地還沒有完全生根。

在台灣,則有學者謝小芩(2000)則針對台灣性別教育演進的幾個階段所作 的分析(表 2-1-1),由表中可知台灣在日據時代以前,女性在受教權上仍面臨諸 多阻礙與限制。雖然隨著時代的演進,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視更甚以往,但 當女性由受教者轉變為施教者時,性別差異與矛盾是否也能同等的被重視?這 是值得更進一步探究的。

從歷史回顧的角度,呈現了女性師資教育的脈絡和輪廓;在以「男尊女卑」

貳、今日的女性教師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 2004 年的調查(表 2-1-2)顯示,女性教師在國中小、幼 稚園教師人數比例上具有絕大多數的優勢。但是在這性別多數的數據下,是否 同時意味著女性教師其專業地位、權力結構……等亦能同時彰顯。本節將從性 別的角度出發,分析教職工作女性化以及女性選擇教職的原因。

表 2-1-2 各級學校女性教師人數概況

55學年度 65學年度 75學年度 85學年度 90學年 教師總人數(千人) 93.2 149.8 191.8 247.2 271.6 男性(千人) 61.6 83.8 93.0 103.4 105.3 女性(千人) 31.6 66.0 98.8 143.8 166.3 幼稚園(%) 99.5 98.5 98.6 98.8 99.0 國民小學(%) 38.4 47.3 54.3 64.0 67.6 中等學校(%) 24.7 42.6 47.9 56.0 59.5 大專院校(%) 20.3 26.3 29.8 33.9 34.7 其他(%) 22.1 29.7 39.9 49.9 51.9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2004)。我國性別統計及婦女生活地位之國際比較研究。

一、教職工作女性化

教職原先是屬於男性精英的活動。英國在1870 年時,男性教師的數目尚稍 高於女性(100:99),但到了 1930 年時,女性教師的數目已遠勝過男性(100:

366)。美國的情形亦然,1840 年時只有 39%的教師為女性,但在 1930 年時,

女教師比例已高達89.5%(Apple,1986)。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德國,1833 年時的 女性教師佔了35%,到了十九世紀末時,就增加到 57%,女性教師數目增加了 20 倍(馬維麟譯,1995)。

而在台灣,由表 2-1-2 之統計數據中得知,女性教師在各級學校的人數比

例上,呈現逐年增加的現象。幼稚園的女性教師從五十五學年度一直到九十學 年度,皆維持在平均98-99%的高比例,而國民中、小學女性教師的比例雖不似 幼稚園那樣高,但從歷年的數據變化發現,仍是穩定持續成長。且自八十五學 年度起,國民中、小學女性教師佔有率更突破了半數以上。如果再進一步參照 表 2-1-3 中教育部統計處所統計的資料,從九十一到九十三學年度幼稚園與國 民小學女性教師比例穩定成長,而國民中學亦已突破60%,足見台灣教職工作 女性化的趨勢。

表 2-1-3 台灣各級學校女性教師比率

各級學校女性教師比率 單位:%

學年度 總計 幼稚園 國民小學 中等學校 大專院校 特殊學校 補習及 進修學校 九十 61.22 98.99 67.57 59.50 34.66 69.74 42.97 九一 61.59 98.06 68.06 60.24 34.53 71.16 43.57 九二 61.67 98.35 67.73 60.80 34.50 71.43 45.03 九三 61.73 98.36 67.99 61.30 32.18 70.82 44.89 資料來源:修改自教育部統計處網站:http://www.edu.tw/EDU_WEB/Web/STATISTICS/index.htm (2005 年 8 月 25 日)

然而,女性投入教職人數的遞增並非偶然,從教育部統計處2002 年各國女 性教師比率中(表 2-1-4),更可看出這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

表 2-1-4 西元 2002 年各國女教師比例

西元2002年各國女教師比例 單位 % 幼稚園 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中華民國 98.1 68.1 66.1 54.3 50.5 33.8

2003 98.1 68.1 66.1 54.3 50.5 33.8

2004 98.4 67.9 67.3 55.4 61.1 33.5 日本 98.0 65.0 40.0 29.2 36.1 14.1 韓國 99.4 72.2 61.9 32.0 31.3 26.6 大陸 97.5 52.2 43.8 40.2 … 45.4

印度 92.0 36.0 36.0 32.0 40.0 37.0 美國 91.1 88.2 64.8 52.1 42.1 42.1 加拿大 68.1 68.1 68.1 68.4 47.6 33.9 英國 96.7 81.8 59.2 53.9 35.0 35.0 德國 95.1 82.4 59.4 31.7 47.0 28.5 法國 78.7 78.7 63.0 50.0 33.9 33.9 荷蘭 … 80.1 32.5 32.5 33.1 33.1 義大利 97.6 95.3 73.8 54.5 34.2 30.4 紐西蘭 98.8 86.5 66.1 58.3 59.0 54.9 附註:1.…表示某欄無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教育部統計處(2005)。教育統計之國際比較。

二、女性的職業選擇

因此,在教職工作女性化的同時,應該思考到的是這些數字所透漏的訊息 什麼?現象背後所形成的原因是哪些?綜合學者(李曉蓉,2003;許崇憲,2003;

潘慧玲,2000;蘇芊玲,2002)對於女性選擇教職的看法,主要可分成以下幾點:

(一) 社會結構的轉型

社會結構的轉型所帶來巨大衝擊讓社會生產形勢丕變,就業市場亦隨之產 生變化,原本從事教職的男性有了更多樣職業及就業職場選擇。教育也隨著社 會職業的需求而備受重視,學校隨之大量興起。在男性教師另謀他就的離職潮 與學校對教師需求增加的交互效應下,女性開始進入教育職場。

(二) 教職為家務的延續

受到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影響,社會上對男性與女性的特質存在著許多不 同的期待,例如男性應該是勇敢的,女性是溫柔的……等分野(表 2-1-5)。因此 就發現了女性的工作大多與「家務」有關,而教師的工作就像向母親或保母一 般,所以教師被視為女性的職業,是「女性真正的專業」。當越來越多女性投入 教學工作,形成教職女性化(teaching feminization)的現象時,也讓一般人更加認 為教學對女性而言實在是一份理想的工作。

表 2-1-5 性別刻板印象之內涵

資料來源:彭春蘭、李素珍(2002:26)。

(三) 社會階層職業地位

傳統上男性背負養家的責任,教師的薪水偏低,被認為不足以養家;另一 方面卻又鼓勵女性從事教職,可見社會職業階層化的觀念對兩性的差別待遇。

再加上受限於「女主內」的社會價值,女性在勞動市場中的就業機會一直不多,

教職相對於女性而言是可從事的職業中最被尊敬的。因此在社會階層裡,教職

類別 男性 女性

活動範圍 家庭以外 家庭以內

人格特質 工作取向;生產者角色 人際取向;家庭、生殖者角色 自我概念 良好、對成功充滿自信 害怕成功

成敗歸因 因能力而成功 因不努力而失敗

因努力而成功 因能力不足而失敗

面臨衝突時 勇於面對 妥協逃避

職業對象 領導者角色 附帶者角色

社會地位 高、尊 低、卑

家務分工 主外 主內

其他 獨立、堅強、勇敢、理性、有 主見的、有能力的、積極進取 的、有領導能力的

溫柔的、情緒性的、依賴的、順 從的、關懷的、害羞的、有愛心 的、有耐心的。

成為女性向上流動的最佳途徑。

(四) 對薪資因素的考量

從表 2-3 台灣各級學校女性教師比例分佈表中看出,女性教師多半集中在 薪水較低的幼稚園和中小學,越往上的大專院校師資則以男性為主。另外,女 性教師擔任較低的職位,主管與升遷多半由男性擔任或從事。在普遍認為毋須 負擔經濟或願意接受低薪資的因素下,女性選擇薪資較低或非管理工作,形成 女性選擇教職的經濟考量因素。

由上述文獻探討的結果,我們發現教職工作女性化乃是世界性的現象和趨 勢。而探究其原因的形塑,則與社會經濟結構的改變導致人力規劃上的調整、

教職為家務的延續、社會階層職業地位、對薪資因素的考量……等因素,直接 或間接影響教師職業女性化。

參、女性教師的弱勢處境

量的優勢未必使得女性教師在校園中掌握更多的權利或具有較崇高的地 位。因為在中小學金字塔的人事結構中,底層的職員與基層教師依然以女性為 主,而上層的主任校長則大多為男性(謝小芩,1995)。除了女性教師人數佔優 勢之外,並未因人數的激增,而改變及調整學校的權利結構,更加突顯女性教 師處境弱勢之事實。張如慧(1997)進一步指出由於在學校中相當弱勢的地位 (powerless position),致使大部分女性教師在意圖改善她們的情況上是相當無力 的,例如Ridell(1992)的研究中發現,家庭與事業間的取捨與兼顧深深困擾著女 性教師。女性教師的束縛是整個長期的制度與文化所造成的,絕不應只是個人 差異的層面。因此本節將延續從女性選擇教職致使形成教師女性化的現象中,

深入探討女性教師的弱勢處境。

一、學校性別的刻板分工

在學校裡存在著性別刻板分工,常見需要勞力或往外跑的工作多交給男老 師,而招待外賓準備餐飲的工作則交給女老師。許多事情本來應該依個人的能

在學校裡存在著性別刻板分工,常見需要勞力或往外跑的工作多交給男老 師,而招待外賓準備餐飲的工作則交給女老師。許多事情本來應該依個人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