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歷年健身運動課程辦理情形

一、歷年課程開班與招生情形

臺灣師大教職員工運動班自2005 年 9 月開始,每年辦理 3 期,至 2010 年 12 月止已辦理16 期,在校本部與公館校區開班招生,招生對象以學校教職員工為主,

課程時間為中午 12:10~13:10 與晚上 6:10~7:10,開設課程包括有氧舞蹈、舞動瑜珈 提斯、瑜珈、彼拉提斯、國標舞,以及其他(游泳與身心統合運動),自 2005 年開 辦課程至今,共開設 86 班,平均每期開設 5.4 班,除暑期運動班以外,從 951 期至 991 期皆開達 7 班以上,並以 972 期開 8 班為最多,此外,98 暑與 99 暑開班數達 4 班,與 941 期及 942 期之開班數相同;在報名人數部分,教職員工報名參與課程共 有 2,082 人次,平均每期有 130 人,其中以 951 期之教職員工報名人數最多,達 191 人,除暑期運動班外,每期之教職員工報名人數介於 120 至 200 人(如圖 4-1),無 論在開班數或報名人數方面,皆顯示此運動課程具穩定發展之趨勢。

在開班類型與學員報名人次方面(如圖 4-1、圖 4-2),以有氧舞蹈為主要課程,

每期開設 1 至 2 班,共開設 29 班,共有 766 報名人次;彼拉提斯僅於 941 期、942 期與 95 暑共開設 4 班,報名人數達 182 人次;自 951 期開始,講師整合彼拉提斯、

瑜珈與舞蹈等課程元素開設舞動瑜珈提斯,至 991 期共開設 25 班,每期開設 1 至 3 班,報名人數達 741 人次;瑜珈在 951 期開班招生,至 991 期共開設 20 班,報名之 教職員工達327 人次;國標舞從 972 期開班至 991 期共開設 6 班,報名人數達 52 人次;最後,辦理單位曾在 941 期與 971 期分別開設游泳班與身心統合運動班各 1 班,共 14 人次報名。推知有氧舞蹈、舞動瑜珈提斯與瑜珈是最受歡迎的課程,與李 惠玲、闕月清(2009)的研究結果相符。

0

二、健身運動課程續報情形

表 4-1 不同課程之續報紀錄次數分配表

第二節 身體活動行為問卷調查

一、問卷基本資料

本研究問卷填寫者共有 118 位,包括 10 位男性及 108 位女性,平均年齡 40.0 歲 (SD = 9.3),已婚率佔 46.6%。在工作職稱方面,有 25 位參與者是專任教師,3 位行政主管,及 67 位行政人員,尚有 23 位其他身分(如:研究員)之參與者。在 自覺健康狀況方面,有 77.1%參與者自覺健康狀況「好」及「很好」,少數人自覺健 康狀況處於「不好」甚至更差的狀態,佔 22.9%。在身體活動行為改變階段方面,

半數以上的參與者已開始從事身體活動但尚未規律,佔 55.9%,處於行動期與維持 期者分別為26 位(佔 22.0%)及 18 位(佔 15.3%)。在健身運動課程外的身體活 動,以家中雜物是最多人從事的項目,有 59 人(佔 50%),其次為爬樓梯、擦/拖 地、快走及騎腳踏車,分別有 42 人(佔 35.6%)、38 人(佔 32.2%)、32 人(佔 27.1%)及 21 人(佔 17.8%),此外,其他項目包括跳街舞及參與其他運動團體或 課程,共計 6 人(佔 5.1%),如表 4-2 所示。

從健身運動課程參與者的性別發現,男性遠少於女性,可能男性習慣單獨從事 規律健身運動,以保有時間的自主性,例如:健走、慢跑、游泳等,故男性教職員 毋需透過健身運動課程來維持規律運動習慣,亦可能因男性偏好參與具肌肉力量表 現、速度表現、攻擊性、競爭性等特質的運動種類 (Matteo, 1986; Metheny, 1965),

例如:舉重、籃球、網球、桌球等,所以學校的男性教職員可能不喜歡現今開設的 課程。此外,健身運動課程外的身體活動結果顯示,人們從事的身體活動以日常生 活家務為主,其次是行進前往某目的地的身體活動,如:爬樓梯、快走、騎腳踏車 等,其餘才是大眾熟知的運動項目,如:登山健行、慢跑等,證實建立動態生活型 態,累積日常生活的身體活動量,才能有效培養規律身體活動習慣(WHO, 1986;

體委會,2008)。

表 4-2 個人背景變項分佈情形

表 4-2 個人背景變項分佈情形(續)

變項名稱 人數 (n) 百分比 (%)

伸展操 12 10.2

太極拳 3 2.5

慢跑 9 7.6

游泳 8 6.8

重量訓練 8 6.8

登山健行 12 10.2

其他 6 5.1

二、健身運動知覺利益量表

此次量表共14 題,每人對健身運動利益的知覺隨著課程續報紀錄高低而有不 同(如表 4-3),具 0~5 期續報紀錄的參與者之知覺利益總平均得分為 4.8 分,標準 差為 0.8,具 6~10 期續報紀錄者之知覺利益總平均得分為 5 分,標準差為 0.7,具 11~15 期續報紀錄者之知覺利益總平均得分為 5.4 分,標準差為 0.64,整體而言,

參與者皆認同運動對生理、心理與社會人際等全面健康的利益,且從標準差得知,

課程續報紀錄愈高者對運動利益的知覺愈趨一致性。在具 0~5 期續報紀錄的參與者 群中,得分最高的是「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運動可以增加柔軟度(如活動筋 骨)」、「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在具 6~10 期續報紀錄的參與者群中,得分最高 的是「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在具 11~15 期續報紀錄的參與者群中,被認同度 最高的利益是「運動可以保持年輕」、「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與吳佳怡(2008)

針對坐式工作型態者的研究結果相符,雖然每個群組對運動利益的知覺大部分著重 在身體健康層面,但仍可分辨具高續報紀錄者對運動利益的認同程度比低續報紀錄 者高。

表 4-3 不同續報紀錄者之知覺利益量表得分情形

為偷懶而不去運動」、「因為其他事比運動更重要或有趣(如應酬)而不去運動」、「因 為家庭需要照顧而不去運動」;在具 11~15 期續報紀錄的參與者群中,得分最高的 是「因為偷懶而不去運動」,推知,續報紀錄愈高者愈不認為工作是規律運動的阻礙,

但偷懶卻是可能隨時中斷規律運動的阻礙,與過去研究(Chen & Chang, 2004;吳 佳怡,2008)所指出的「沒有時間」是出現頻率最高的知覺障礙有些微不同,所以

四、健身運動自我效能量表

表 4-5 不同續報紀錄者之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情形(續)

的關係發現,續報紀錄愈高者,除自覺健康狀況與對身體活動利益的知覺較高之外,

1.50),符合假設三。此外,從標準差與效果大小發現,兩組在知覺利益的差異相對 小於知覺障礙與自我效能,顯示參與者皆能認同從事規律身體活動的正面效益,但 當需考量付諸實際行動時,克服障礙以實際從事身體活動的信心強度則更能突顯兩 組的差異,反映自我效能可直接預測健身運動行為發生及持續的可能性(呂昌明等,

2002;馮木蘭等,2009)。

4-8 續報紀錄與身體活動知覺之獨立樣本 t 考驗 高續報紀錄組

n = 41

低續報紀錄組 n = 77

M (SD) M (SD) t d

知覺利益 72.5 (6.73) 66.6 (7.38) 4.29* 0.82 知覺障礙 46.5 (13.24) 62.0 (13.13) -6.07* 1.17 自我效能 54.5 (13.12) 35.5 (12.29) 7.81* 1.50

*p < .05

第三節 訪談資料分析

一、受訪者之身體活動行為與知覺

7 名受訪者中,有 6 位受訪者自覺健康狀況好,另 1 位自覺健康狀況不好,有 1 位受訪者的健身運動行為改變階段是維持期,2 位處於行動期,另有 4 位行為改變 階段處於準備期,而知覺利益總得分介於 66 至 77 分間,平均每題項得 4.7 至 5.5 分,顯示受訪者對身體活動的利益皆表示高度認同,知覺障礙總得分介於 34 至 70 分間,平均每題項得 2.3 至 4.7 分,說明受訪者對從事身體活動的障礙知覺較偏中 等程度,自我效能總得分介於 38 至 79 分間,平均每題項得 2.5 至 5.3 分,指出此 7 位受訪者能克服障礙而維持規律身體活動具有中高程度的把握,如表 4-9 所示。

表 4-9 受訪者之身體活動行為與知覺

編號 續報期數 行為改變階段 自覺健康狀況 知覺利益 知覺障礙 自我效能

1 9 行動期 好 66 52 49

2 12 準備期 好 70 42 69

3 9 準備期 好 67 44 65

4 13 準備期 不好 71 70 38

5 15 維持期 好 76 34 79

6 14 準備期 好 77 50 47

7 15 行動期 好 72 62 47

二、訪談內容編碼與歸類

訪談內容經編碼與歸類後,包括指導者、學員、課程及行政四大類,屬指導者 部分的主類項包括指導者特質、教學行為與管理行為等三類,屬學員部分得主類項 包括學員行為與學員知覺等兩類,課程部分僅課程特性一類項。在指導者的教學行 為中,參與者知覺以「流暢」、「課程規劃」及「教學循序漸進」最多,出現次數分 別佔教學行為的 34.8%、21.7%、17.4%,而管理行為以「課堂氣氛」為多,佔 70.6%;

在學員行為中,以「課程期待」及「身體活動習慣」最多,皆佔 23.7%,在學員知 覺中,以「利益感受」最多,佔 75.7%;在課程特性中,以「活動強度」最多,佔 36.8%;在行政部分則以「教室空間」及「師資安排」最多,各佔 36.8%、21.1%,

詳如表 4-10。

表 4-10 訪談內容各類項次數分配表

表 4-10 訪談內容各類項次數分配表(續)

主類項 次類項 次數 總數

行政 19(10.7%)

教室空間 7(36.8%) 師資安排 4(21.1%)

時段 2(10.5%)

價錢 2(10.5%)

設備使用 2(10.5%)

方便 1(5.3%)

開課接續 1(5.3%)

三、指導者課堂行為

指導者相關類項包括教學行為、管理行為與指導者特質,受訪者表示指導者的 動作示範、講解與指令皆無太大差異,但整個活動帶領的流暢程度與課程規劃感會 影響課程參與者持續上課的意願:

A老師帶起來比較順暢,像整個動作的銜接,B老師可能是來試 敎,中間會有點停頓。(1-1

因為有氧舞蹈老師太多了,特質不太一樣,我是喜歡那種要帶得 很順,然後講解清楚的。(6-4

A老師上課都有連貫性,所以基本上會覺得就一直上下去,就也 不會有什麼中斷。(4-8

如果是本來就沒有很熟練的老師,或課程規劃普普通通的老師,

即使他一直敎,我覺得可能對我的吸引力也沒有很高。(4-18

除了流暢程度外,指導者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會影響課程參與者是否能獲得成 就感,進而持續上課的意願:

他會做動作分解,他會先說一次,再一個一個帶下來,就是從慢 到快,像瑜珈她們一個個動作慢慢敎,然後第二次就是大家跟她 慢慢地做,然後做熟了後,第三次他就會把動作加快一點,就是 循序漸進地保持。(1-7

A老師的課容易讓人上手,就是一開始由淺到深,比較不會有挫 折感,新生也可以很容易就入門。(7-1

A老師都有去設計她的課程規劃,就覺得好像循序漸進,他的動 作也是會一步步慢慢地由淺入深,然後帶著大家做,所以就覺得 自己會...一步一步地會覺得自己有成長的感覺。(7-4

在指導者的管理行為部分,受訪者陳述最多的是課堂氣氛,有的受訪者表示希 望指導者的教學方式更多變化,以及多使用活潑流行的音樂,也有受訪者被指導者 的上課氣氛所吸引,也有受訪者表示課堂氣氛不是上課的主要考量:

我覺得那個音樂會吸引我,影響我去跳的投入程度,可是學校的 音樂比較沒辦法吸引我,如果音樂可以換成比較活潑的,我就覺

我覺得那個音樂會吸引我,影響我去跳的投入程度,可是學校的 音樂比較沒辦法吸引我,如果音樂可以換成比較活潑的,我就覺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