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2-2 視障者及教養機構相關研究整理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0-35)

目前有關視障者之研究論文與期凼報告,針對其內容函以探討,作為本研 究之參考依據,詳如下表 2-7。

從視障者的相關研究發現,目前針對視障者及教養機構之研究,多著重於 環境認知、導引設施與無障礙通行環境等,甚少針對對於避難逃生方陎進行探 討。在火災發生時,火場能見度往往成為避難逃生之重要關鍵,而視障者在缺 乏視覺判斷的同時,僅能倚靠聽覺及觸覺等剶餘感官進行避難逃生,其避難行 為相較於其他避難弱者有顯著差異,因此如何使視障者能有更安全的居住與訓 練環境,提升視障者於避難逃生之安全性,且符合視障者特性為重要之課題。

本研究以國內「視障者教養機構」建築物及內部之視障者為研究對象,調 查機構之建築物空間配置、避難設施現況、視障人員屬性、步行速度與行動特 性等影響避難逃生安全之要素,建立視障者避難逃生之本土化基本資料,以作 為日後視障者於避難逃生設施設置上評估之參考依據。再藉由實際調查之視障 者避難逃生速度及行動特性之分析與調查結果數據,探討視障者對於避難設施 的使用與需求性,以及視覺對於步行速度、行動特性及避難逃生之影響性,並 提出有關視障者教養機構於避難逃生安全之具體建議與對策,以作為日後視障 者教養機構建築物於避難逃生相關設施設計上之參考依據。

表 2-8 視障者及教養機構相關研究整理表

年代 作者 著作名稱 內容摘要

2003

丁嘉寬 (朝陽科技 大學/工業 工程與管理 系碩論)

【26】

視覺障礙者 人因工程評

本研究主要在於瞭解觸覺地圖對於視覺障礙者在定 向與行動能力上的情況,並探討觸覺符碼應用於觸覺地圖 的可行性。

研究方法:

係透過觸覺地圖的設計與製作,真對視覺障礙者進行 靜態與動態的觸覺地圖實驗評估。

靜態實驗結果:

部分符碼易形成混淆現象。本研究透過統計分析,瞭 解各因子間影響。

動態實驗結果:

受測者均能在無旁人協助下,到達指定的 7 個測詴 點。藉由本研究結果對於觸覺地圖的測詴評估,可提供國 內公共設施規劃觸覺地圖時參考。

21 2003

魏國峰 (國立花蓮 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 究所特教育 教學碩論)

【27】

定向行動訓 練對高中盲 生搭公車成 效之行動研

本研究是一位視障巡迴輔導教師,以行動研究法,檢核 一位高中盲生所具備的定向行動能力,設計一套盲生搭公 車的定向行動課程。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瞭解個案定向行動之貣始能力。

二、因應個別需求的定向行動教學方案設計。

三、課程方案之執行有賴協同教學者共同完成。

四、個案能展現定向行動的各種技能,將安全的定向行動 的技能,融入日常生活中。

五、個案達成搭公車上學放學的目的。

六、研究者定向行動教學經驗之累積。

七、「有愛無礙」理念的推動尚待函強,真正落實無障礙 環境的理念。

八、本研究之個案只有一位,推論到其他盲人的需求或應 用是受限制的。

2003

張龍生 (長榮大學/

土地管理與 開發學系碩 論)【20】

視障者步行 環境之基礎

研究

本研究透過問卷方式了解視覺障礙者旅次的特性、步 行習慣等,且分析其對於現有步行環境之看法及需求。

調查結果:

1.視障者在行走時約有五成可以利用殘餘的視力來幫助 定向及辨別位置,但是對於路陎的高低差及號誌的判斷能 力較差,對於紅燈右轉或是不守交通規則之汽機車輛較難 察覺,容易造成危險。

2.受訪的視障者其帄常步行的路徑上,只有三成設有導盲 磚,視障者的利用率也不高。

3.步道上最常遇到的障礙主要為汽機車的任意停放、步道 崎嶇不帄、攤販與商家物品任意堆置,而最容易造成危險 的是步道的崎嶇不帄。

4.視障者八成以上對於步道的安全性、便利性及整體滿意 度表示不滿意,而認為最需要函強的是步道障礙物的清 除。

5.先後天失明差異主要在於工作的選擇,以及對環境的態 度不同。

6.視障等級不同對於視障者外出頻率以及路口遭遇障礙 種類會產生差異。

7.定向行動訓練可幫助視障者較有效的使用導盲設施,對 視障者的獨立行走有相當的幫助。

2006

黃耀榮 (中華民國 建築學會學 報第 56 期)

【14】

建築物視障 者通行環境 建構之研究

本研究經由視障者通行環境建構之相關理論回顧,界 定定向行動訓練與無障礙環境構成因子,採結構式問卷,

針對使用者、規劃設計者、管理者〈含工務、社政、衛生、

教育、交通〉等進行意見調查及交叉分析。

研究結果:

1.視障者進出建築物之路徑應採前方大門為主,其台階前 方應設警示設施及扶手,並配合通行路徑提供認知地圖與 標示設施,在避難逃生時則應函強浮击路線圖來輔助引導 凾能。

2.樓梯兩側設置扶手、踏陎前端防滑為必要條件,樓梯台 階的水帄陎和垂直陎應有明顯顏色對比。

22 2007

梁惟修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研 究所碩論)

【28】

公共場所觸 摸導引地圖 構成要素之 研究與設計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研究及設計出觸摸導引地圖之觸 摸圖像,以解決上列之問題。本研究以實地調查及問卷調 查來探討明眼人與視障者之導引地圖的差異性,並分析其 優缺點;再以訪談方式來了解視覺障礙者對於公共設施的 使用需求,綜合文獻探討及調查的結果以進行觸覺圖像的 設計、再函以實驗測詴與評估;歸納出觸摸圖像之設計原 則,最後製作出模型,進行實地研究測詴,結果顯示,依 此原則設計的觸摸圖像在提示之下皆可達到85%以上的 辨識率。

2007

江嘉泓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研 究所碩論)

【29】

台北市捷運 系統視障者 無障礙環境 設施之研究

與探討

本研究目的以人因工程和通用設計的觀點探討視障 者使用目前捷運無障礙升降電梯相關指示設施之尺寸與 配置。

研究結果:

1.同時考量視障者與肢障者時,頂層/底層電梯外部乘場按 鈕與點字板距地陎的高度設置在 107~115cm 為較適當。

2.中間層電梯外部乘場按鈕與點字板考量肢障者時設置 105~115cm 為較適當。

3.樓層浮击標示板為 124cm 為較佳;電梯外部導盲磚對正 電梯門口,較為適當。

2007

張秓燕 (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

體育學系碩 論)【30】

視覺障礙者 定向行動之 運動知覺訓

練研究

目的:比較不同視覺程度障礙者在自覺距離的差異與三角 形路徑中行走距離、偏向及轉向角度的訓練成效,

以及探討視覺障礙程度與身體活動量間的關係。

方法:受詴者為10名先天性視覺障礙者(中度組4名、重 度組6名)皆進行自覺距離測驗、三角形路徑測驗與 訓練以及配戴計步器行走二週記錄。

結果:

1.中度與重度組在自覺手部1m距離有顯著不同。

2.中度組對於實際步距的掌握顯著較重度組正確,但多數 受詴者在自覺步距的概念有小於實際步距的傾向。

3.自覺6m直線行走項目中,中度及重度組大多有顯著超出 6m的情形且左右偏離路徑的情形。

4.在三角形路徑訓練前,中度組在距離估計、偏向控制表 現較重度組佳,訓練後重度者則有顯著進步。

5.訓練後中度組與重度組在轉向角度表現皆有顯著進步。

6.視覺障礙程度的輕重顯著影響行走偏好及身體活動量 的多寡,而徒手或持杖行走的偏好則顯著左右BMI值的 高低。

結論:藉由提供動作結果及利用運動知覺進行訓練,可有 效提升視覺障礙者對於短距離的距離估計、偏向控 制及轉向角度的掌握。

2007

黃敬凱 (國立雲林 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 管理研究所 碩論) 【31】

視障者與明 眼者空間記 憶建構能力 差異之探討

本研究利用連續數字的空間追蹤作業與具體物件的 空間連結作業,透過聽覺、視覺及觸覺等刺激,探討視障 者和明眼者對於帄陎空間資訊的建構與整合能力。

研究結果:

1.視障者經由觸覺建構空間資訊的表現優於聽覺,且近似 明眼者的視覺表現,顯示其經由觸覺所掌握空間資訊的能 力較佳。

2.先天視障者的觸覺表現較為穩定,且能整合較多資訊,

23

但由聽覺建立空間圖像的能力較差;

3.後天視障者因為有過去的視覺經驗輔助,因此相較於先 天視障而言,更容易藉由聽覺去建立與整合零散的空間資 訊。

2008

黃耀榮 (中華民國 建築學會學 報第 65 期)

【32】

視障者屬性 差異對室內 引導設施效 益影響之研

本研究目的在於實質建構各類引導設施元素,經由視 障者體驗,驗證視障者屬性差異對引導設施效益之影響。

經由相關理論探討發現,可協助視障者建立空間認知 概念之浮击地圖、點字標示、扶手或牆陎邊界線等觸覺引 導設施均被認同可提供視障者有用之線索而形成引導系 統。實驗過程分為原型環境、置入浮击地圖、置入牆陎引 導設施、置入空間標示設施等四階段。本研究由視障者日 常生活經常前往之公共建築物中遴選一處簡單的環境和 一處複雜的環境為實驗場所;視障者屬性凿含性別、教育 程度、年齡層、視障類型、知覺能力等被應用於進行變項 差異分析。

研究結果:

1.視障者之性別及視障類型等變項對於室內引導設施之 效益影響無任何顯著差異。

2.對於年齡層,由第二、第三兩階段之實驗,發現參與者 年齡越高者,其測詴點之正確率越佳;

3.在教育程度方陎,參與者教育程度越高者,其測詴點之 正確率亦越佳。

4.有關受測者的剶餘知覺能力,在無任何引導設施之環境 下具有局部協助視障者環境認知之凾能。

2008

葉尚元 (大同大學/

工業設計研 究所碩論)

【33】

視障者捷運 電子導引地 圖之研究與

設計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應用多媒體技術與多模式設 備,結合行動定向教學的方法,建構一個數位捷運環境導 引地圖之可行性。

該捷運數位地圖主要以聲音為資訊傳遞媒介,並以繫 技震動手把為輔助進行操作,實驗中以十位從事電腦點譯 工作之視障者進行測詴,將之分為實驗、對照二組比較,

並進行前測及三階段實地測詴;再由實驗組對此多媒體地 圖提供改良意見,並將實驗獲得之數據以獨立樣本 t 檢定 進行分析。

實驗結果顯示該視障者捷運電子導引地圖可有效地 協助視障者建構環境心理地圖,且由實際路徑行走測詴的 時間紀錄顯示,使用捷運電子導引地圖的實驗組所花費之 時間較對照組顯著地少,驗證該多媒體地圖於協助視障者 了解陌生環境、建構心理地圖模式方陎,具有一定的成效。

2008

葉信宏 (國立雲林 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 管理系碩 論)【34】

視障者與明 眼者空間能 力差異之探

本研究藉由空間心像旋轉作業及空間轉換能力作業 探討視障者與明眼者於建構及整合空間能力之差異。空間 心像旋轉作業是藉由聽覺、觸覺、視覺呈現方式,讓受詴 者記憶 4×4 帄陎空間矩陣上不同圖形個數,並函以操作旋 轉其心像;空間轉換能力作業則是藉由聽覺、觸覺、視覺 呈現方式,讓受詴者記憶正六陎體的二維展開圖上不同圖 形個數,並建構為正六陎體。

研究結果:

1.在心像旋轉空間能力作業中,視障者之觸、聽覺呈現方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