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E 化教學的特性

壹、E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差異

在傳統的實際教學上,我們所提倡和採用的互動方式主要是師生之間的雙邊 互動,至於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則始終未能受到重視,因而教學中少有或根本 沒有多向型的互動方式。甚至不少人還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視為非建設性的 消極因素或破壞力量。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很多,其中理論誤導的影響不可忽 視。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往往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視為教學中惟一重要 的關系,認為學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識,發展智力,主要是取決於與教師的互動(王 坦,民91)。對於研究合作學習的學者來說,把教學這一複雜的現象僅僅當作教 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的過程來認識,實在是過於簡單化了。在以非傳統紙筆 測驗為主的多元化評量中,強調必須打破學生之間的隔閡,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各 種評量活動,藉以促使學生培養、發展合作學習或主動學習的態度(鄭富森,民 88)。學者Khan(1998)以綜合式觀點定義E化教學(Web-Based Instrution,WBI),

他認為WBI是一種以超媒體為主的教學方案規劃,利用全球資訊網(Worl Wide Web,WWW)的特性和資源,創造一個有意義的學習環境,目的在於能培養個體自 動學習習慣及持續其自身的學習活動。基本上,網路教學乃是一種以資源為主的 學習環境(Rakes,1996),其中教師不再是傳統的專家角色,而是以學習促進者的 角色來引導學習者的學習。

根據研究發現,單向的知識傳遞,有助於知識的獲得,但是討論的進行則是 保留知識和促進高層次思考的更有效方式。另一方面,藉由討論的方式也可以改 變學習成員的態度或看法,因為在討論的過程中,不僅促使學生彼此表達和了解 各人的觀點,同時藉由彼此的辯駁、分析和評斷,促使學習成員作自我反省,並 願意修正自己原先持有的態度或看法。Fisher(1968)就嚐試以討論的方式改變普 通民眾對於印地安人的負面看法,如放火搶劫、割人頭皮等等,它是以一羣小學 五年級的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學生總共分成兩組,一組學生閱讀有關印地安人正 面形象的書,而另一組學生除了閱讀同樣的書籍外,在進行相關的討論,而實驗 發現,第二組學生比第一組學生對於印地安人較有正面的印象。Gall(1987)解釋 這是因為討論過程中新資料的獲得和團體壓力的緣故。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習成 員有機會提出與他人不同的看法,只要這個看法合理並可以提出適當證據來支持 它,對於他人來說,這個新看法就有可能被接受,而當大多數人都認同某一看法 時,其於極少數人就可能傾向多數人的意見或看法。

本系統與傳統教學在互動方面之差異在於線上討論區之設置,系統扮演教師 與學習者或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一個溝通的橋樑,並藉由溝通、討論的過程,讓 學習成員得以分享知識或是發現知識,學者Bridges(1979)更說明討論能幫助學生 了解教材的原因如下:

一、 藉由別人的知識來彌補自己所沒有的知識。

二、 讓學習者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此教材。

三、 學習者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四、 提供辯駁澄清的機會。

五、 透過彼此的意見交換,達成較一致的看法。

而藉由電腦網路教學環境所提供的環境,也幫助合作學習在現實生活中能 進一步的落實。學童藉由電腦的使用,可以得到較寬廣的空間從事合作學習、

創造力培養,和激發智慧克服困難(王萬清,民81)。在網路學習環境中,電腦 網路提供了人際互動的良好媒介,訊息的傳遞可以透過系統設計井然有序地進 行,並無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教育學者長久以來所夢寐以求的合作學習活動,

非但可以在網路學習環境中實現,並且能以更多元化、精緻化的型態來實施(林 奇賢,民87)。

貳、E化教學與多媒體網頁教學的差異

過去許多人把書本上的知識利用文字、聲音或動畫等電腦多媒體技術,製作 成HTML檔案放在網路上,讓學習者透過網際網路作連結來進行所謂的網路學 習,但這樣的做法以現今的科技角度來衡量,充其量只能算是多媒體的網頁教 學,而尚不能稱得上是網路教學。因為網路教學,顧名思義是將傳統的教學以網 路的技術來實現,但是傳統所謂的教學,是雙向(教師與學生之間)或多向(教師與 學生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所形成的,而多媒體的網頁教學,僅是將教學內 容以網路技術在電腦上作呈現,學習者只能單向的接受,也就是說學習者僅能做 單向的瀏覽、閱讀網頁內容,缺乏了教學的「互動」要素,而本研究所做的E化 教學則是盡量以現今的網路技術,來實現教學「互動」的特性。

綜合本節所述,一個稱得上是e-learning的系統必須具備「互動」的特性,

讓網路上的學習更趨近於真實環境,他最大的意義並不止於提供線上知識,而是 作為教師與學習者或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溝通的橋樑,使學習者藉由網路系統可 以自由探索、體驗或者透過討論區多向的溝通與問答,得以動吸收自已有興趣的 資訊並激發出新的看法,建構自己的知識,並將更多的新知識分享給更多的學習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