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R-SA-2016 年 10 月

在文檔中 Vol.11, No.3 (Sep, 2020) (頁 24-28)

(一)臨在調頻意涵

臨在調頻是幫助心理師迅速投入當下諮商場域的方法。這「臨在調頻」乃研究者在 督導場域為使學生學習如何投入諮商互動當下的命名。臨在是指心理師將注意力焦點轉 入當下,全心全意地投入與當事人的相遇;調頻是心理師運用內在語言為即將開始的諮 商,設定好聆聽的內在質地。常聽聞受督者表示:在諮商中,腦袋很忙無法靜聽當事人 的描述?焦急於等等要問些什麼?或無意識地提問,這些現象常是阻礙諮商聆聽的因素。

藉SR 摘要前述督導對話脈絡說明應用臨在調頻時機。

在督導中,我引導SA 看見自己在諮商中內在的忙碌與緊張,這影響他無法對當事人當下情 感狀態有真實接觸。SA 在覺察後提問「要怎樣讓自己安靜下來」。當時我半開玩笑地回答「只要 一秒鐘時間」,而且還伸出食指比劃出「1」來強化他的學習印象。這「一秒鐘時間」的說法雖然 顯得有點誇張,但重點是想讓SA 明白這很容易學習。於是,我指導他如何「臨在調頻」。

摘自SR 督導記錄(1)-SA:一秒鐘回到自己

臨在調頻是心理師「有意識」地轉入當下,為全心全意與當事人在一起共同探索的 身心準備。Lambert(2013)指出心理師的技巧確實重要,但將自己視為人並關注諮商的 互動關係,才更能真實回應當事人。臨在調頻乃是本研究心理師經由學習正念的體會以 保持放鬆又專注的聆聽作為,並將之稱為「正念聆聽」。以下說明心理師如何真實接觸當 下並回應當事人。

(二)為正念聆聽的臨在調頻作法

心理師幫助自己與當事人真實接觸,放下諮商以外其他關切,帶領自己立刻進入諮 商場域,是心理師的必要準備。以下引述CO 臨在調頻的實際作法。

越來越喜歡「臨在調頻」,融入正念靜心和自我暗示,為等等遇見的當事人調頻,讓自己完全

臨在當下。我的步驟是:

1. 專注呼吸。覺知我的一呼一吸。讓自己真切地感受到整個身體當下的存在感以及所在位置。

2. 告訴自己〜「好好地在這裡」、「了解他」、「了解他需要什麼幫助」。

3. 再次有意識地讓呼吸節奏感到正溫柔地自我對待。在一呼一吸之間,感受到與自己同在,感受 到臉部肌肉放鬆了,感受到整個身體也放鬆了。感受清楚了,「臨在調頻」也完成了。

不用一分鐘時間!就可以享受和自己在一起的愉悅和寧靜感受,升起身心合一的舒適感。喜 歡!

摘自實務心得日誌-2016 年 7 月

前述臨在調頻作法具三個層次,包括藉呼吸回到當下、藉內在語言自我暗示、與心 理師自我照顧。其重點及作法分述如下。

1. 呼吸是定錨當下的工具

藉呼吸回到當下的臨在經驗,CO 自述其好處:

我以為呼吸是項可以隨身攜帶安頓身心的重要工具。在覺受一呼一吸之間(僅僅只需一呼 一吸時間),就能幫助自己放掉散亂思緒,轉向覺受當下身體的真實狀態。若想增強內在更強的 靜定感,我會讓覺受「一呼一吸」的時間更長些。或者將當下所處空間一併納入覺受範疇,這對 增強我臨於當下的存在感幫助更大。呼吸是我臨在當下的定錨工具。

摘自CO 諮商記錄(1):藉呼吸定錨當下

深呼吸是人類穩定情緒、找回身心平衡的天然資源。呼吸是協助個體從散亂心思中 抽離,安住當下的定錨利器(Kabat-Zinn, 2013)。在傳統瑜珈士的養身理念裡,亦是透 過吐納調息調節情緒、增進身心靜定感受(Rama, Ballentine, & Hymes, 2007)。呼吸的節 奏和速度直接反映一個人當下身心狀態(Schure, Christopher, & Christopher, 2008)。Yogi

(2011)研究呼吸理論知識,他指出有意識地選擇呼吸模式,可增強副交感神經系統,

掌控心念與情緒狀態。調息是有效影響生理健康與提升高階意識狀態的方法。Hill

(2014/2017)指出心理師可藉由深呼吸自我放鬆來處理焦慮、集中精神於聆聽、減少想 著如何反應的分心現象。因此,有意識地調控呼吸就能轉變當下情緒及生理現象。

2. 利用內在語言自我調頻

心理師可運用內在語言影響當下的自己。Ciarrochi 與 Bailey(2008/2016)認為語言 字詞具轉換經驗感受的力量。De Shazer(1994)相當重視語言對個人建構生活經驗的影 響力;人們藉由語言思考並創造對個人具影響力的定位與意義。以下是CO 自述調頻作 法及關注焦點。

我用內在語言作為自我暗示的「調頻」工具。話語簡短,較易達到凝聚內在精神效果。話語 太長,不易聚焦。例如我會告訴自己「好好地在這裡」,這是帶領我回到當下此時此刻所在空間的 內在話語;或告訴自己「了解他」、「了解他需要什麼幫助」是提醒我注意的焦點在了解他當下的 情緒和需求。隨著會談開始,當事人重要特質及講述時的情緒狀態,也是我的感受重點。這是有 意識地主動且當下的直接感受當事人,我知道這對互動氛圍的營造很有影響力。但更重要的是,

我只是想與當事人在一起。

摘自CO 諮商記錄(2):回顧調頻經驗

以內在語言自我提醒將焦點放在當事人身上,這是協助意識聚焦方法。Nutt-Williams 與 Hill(1996)認為助人者可在晤談前,透過正向自我對話幫助諮商行為具正向影響。

Hill(2014/2017)認為這是一種助人者的內在遊戲;助人者可透過對自己講話,或將提 醒寫在索引卡上,例如「我辦得到」、「我有能力」等正向自我陳述,以增進專注聆聽能 力。CO 前述所指調頻意涵,便是為即將開始的會談準備內在精神食糧,並隨當事人當 下情緒所需回以適合的精神調性。例如,焦慮之人,便可採取較輕鬆詼諧或較靜定語氣 來回應;面對高興之人,便自然融入歡快節奏與之同步快樂或喝采;憂鬱之人,可能採 以溫柔同理或輕鬆詼諧,如何提供得以穩定當事人當下情緒需求的回應需視當下而定。

3. 以溫柔意識心自我照顧

臨在調頻裡,心理師以溫柔的意識心(conscious mind)調節當下身心以達自我照顧 之效。身體與心理相互影響(Kabat-Zinn, 2013/2013);有意識地以當下溫柔的心放鬆身 體肌肉與臉部表情,可舒緩心理緊張與身體疲勞(Segal, William, Teasdale, 2013/2015);

Newberg 與 Waldman(2009/2010)指出當人們處於正念靜心約二十分鐘,身體便開始釋 放抗壓激素,釋放多巴胺與麩氨酸,增強歡喜與降低沮喪等神經傳導物質,對身心放鬆 與健康都有顯著正面影響。以下是CO 於臨在調頻時的內隱想法與外部作為。

我對「溫柔」二字較易產生輕柔放鬆感受。因此在一呼一吸之間,有意識地以溫柔之心關照 當下呼吸節奏,以及調整身體姿勢和臉部肌肉感受到自己溫柔的自我對待。逐漸地在呼吸節奏中 感受到溫柔與放鬆,身體放鬆了,心也就放鬆了。身心舒適愉悅了,聆聽效能也會提升。

摘自CO 諮商記錄(3):回顧臨在調頻自我照顧經驗

認知行為治療以系統減敏感法幫助焦慮個案學習放鬆的方法中,除了藉肌肉放鬆以 降低焦慮外,亦會在教導放鬆過程,邀請當事人簡單複誦任何感到放鬆的簡單片語,或 從其信仰中選擇可提供安全與力量感的宗教性話語(Corey, 2017)。換言之,臨在調頻的 核心步驟包括專注呼吸回到當下、藉內在語言轉移注意力焦點至當事人、藉放鬆身心以 照顧當下的自己等三個層次。本研究心理師於諮商前或諮商中,透過臨在調頻安頓當下 身心,並與當下的當事人真實互動。諮商節奏的快慢亦須心理師臨在當下感受當事人狀 態隨之調整,如此諮商互動情境心理師更能真實(being real)展露與承接。

(三)諮商分心時回到臨在調頻

心理師諮商聆聽的專業程度遠遠高於其他社會角色。在諮商室內外,心理師可能具 有不同社會角色,需在不同情境之間快速轉換。運用臨在調頻可快速選擇精神調性以回 應當下情境所需。以下是CO 觀察諮商分心時、面對行程緊湊時,帶領自己專注當下作 法。

在任何時刻,若發覺自己心猿意馬了,就輕聲對自己說「溫柔地回到呼吸,回來這 裡,和自己在一起,和這裡在一起」。這能有意識地開啟「臨在」模式。臨在調頻適用於 任何情境。行程越是緊湊,越是需要調頻。

實務心得日誌-2018 年 6 月 這是本研究心理師自我帶領聚焦當下的實際作法。無論處於諮商室內外,臨在調頻 總是一個不需仰賴任何媒介,在匆忙行程及多元角色變換裡獲得身心安頓的辦法,但關 鍵在於是否覺察心猿意馬了。未能覺察,就無法臨在與調頻了。增進覺察習慣的方法就 是日日正念靜心。

(四)正念聆聽的內在觀者與臨在作為

每個人內在都具有更深層次的意識主體感,潛藏在所有經驗之下。李安德(1992)

認為這是人類自我意識的普遍經驗,一種既能注意到客體,也能意識到自己正在注意這 客體的意識經驗。以下描述本研究心理師的內在自我覺照及外在當下而直覺的臨在作為。

1. 正念聆聽的內在觀者

以下摘錄CO 對正念聆聽的內在經驗進行描述。

「臨在」聆聽時,內在「觀者」就出現了。它像是一把手電筒。身心分離時,內在 風景缺乏有意識的渾沌似在迷霧中。當身心合一臨在當下了,手電筒電源就開啟了,這 光亮單純地照向當下正發生於自己內外的訊息。沒有評價,就只是「有意識」地單純觀 察。諮商時,有了內在觀者,好似回到寧靜的中心,使聆聽時身體姿勢更加放鬆,對當 事人口語及非口語訊息,有更敏銳細緻的捕捉,以及更容易「懸置」處理訊息〜靜聽他

「臨在」聆聽時,內在「觀者」就出現了。它像是一把手電筒。身心分離時,內在 風景缺乏有意識的渾沌似在迷霧中。當身心合一臨在當下了,手電筒電源就開啟了,這 光亮單純地照向當下正發生於自己內外的訊息。沒有評價,就只是「有意識」地單純觀 察。諮商時,有了內在觀者,好似回到寧靜的中心,使聆聽時身體姿勢更加放鬆,對當 事人口語及非口語訊息,有更敏銳細緻的捕捉,以及更容易「懸置」處理訊息〜靜聽他

在文檔中 Vol.11, No.3 (Sep, 2020) (頁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