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SR-SB-2018 年 12 月

在文檔中 Vol.11, No.3 (Sep, 2020) (頁 28-32)

(一)心理師持續覺察當下態度及其影響

心理師的性格變項、言行態度、信念價值、感受與經驗,均可能有意或無意地影響 當事人。Corey 等人(2019)認為心理健康實務工作者對於強加價值觀(value imposition)

在心理治療所扮演角色往往缺乏覺察。心理師若疏於覺察個人信念與性格,則未經檢視 的後設思維將被放入諮商互動中,成為詮釋當事人經驗的後設觀點卻不自知。即使台灣 心理師諮商倫理守則已清楚表達心理師須覺察和避免強加其價值觀、態度、信念與行為,

並尊重當事人的差異性。但無論主動或被動影響當事人,心理師都有可能無意識地如此 作為,原因是當下缺乏覺察。前述督導對話摘自 SR 與 SB 針對個人信念正影響諮商歷 程的提問與提醒。以下藉 SR 觀察 SB 的督導紀錄,說明持續覺察當下言行態度的重要 性。

1. 自我慈愛的重要性

我覺得SB 是位積極進取熱衷學習諮商專業的人。常藉嚴厲自我批判要求自己不斷進步,習 慣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輕鬆。SB 曾自述自己性格急躁無法等待慢吞吞又缺乏改變動機的當事人。

這次督導我不願看見的事情發生了,SB 的嚴厲性格已延伸至對當事人的嚴厲態度,包括出現嚴 厲諮商語言,這使當事人陷入被責備諮商氛圍。我邊聆聽SB 的自陳報告,同時也告訴自己該是 提醒他性格影響力的時候了。我不再迴避SB 自我批判性格對諮商已然影響的事實,於是表達「你 的反應比較是評價性聆聽」。這句話瞬間點燃SB 的好奇,藉此機會我們更深地認識性格變項對諮 商歷程的影響。

摘要SR 督導紀錄(1)-SB:性格對諮商氛圍的影響

心理師需增加自我覺察以避免個人性格影響晤談當事人。Hill(2014/2017)鼓勵心 理師透過正念以促進當下自我覺察;她認為當助人者擁有更好的自我慈愛( self-compassion),接納不完美的自己、不對自己過於苛刻,就會減少對當事人指出不適當要 求。慈悲是不帶評價的感受,對受苦經驗有著開放、同理、與關懷態度。正念靜心是鬆 弛當下身體肌肉,不帶評價地接納與覺察當下進入腦袋想法並放鬆地讓它離開的有效方 法(Kabat-Zinn, 2013/2013)。

2. 阻礙聆聽的評價性緣由

以下摘述SB 提及的諮商困境並尋求督導協助的諮商脈絡。

SB 正輔導一位長期情緒低落當事人。難得當事人在晤談中與 SB 分享收到朋友禮物的喜悅 經驗。SB 並未同步喜悅,逕向當事人詮釋這喜悅「仍然是依賴別人才擁有的」、「別人好像都能 接納你,但你就是不能接納你自己」。SB 指出這些看見,無非是希望當事人可以更獨立自主與自 我接納。SB 求助於我的諮商困境是:不明白當事人後面為何在他這樣表達後開始變得沉默?SB 說明他嘗試等待以及透過許多提問靠近當事人,但收到的都是「不知道」、「還好」等回應。我靜 靜聆聽SB 的諮商困惑,感受到 SB 的律己性格就正發生在這段諮商歷程中。

摘要SR 督導紀錄(2)-SB:評價性聆聽的諮商困境

心理師若臨在聆聽不足便無法與當事人同在。缺少對此時此刻的聯繫,便無法真實 關懷當下互動的關係(Lambert, 2013)。靜心投入當下方可提升自我覺察當下內裡感受與 觀點的可能(Clarkson, 1999/2002)。SB 的諮商困惑是當事人何以從歡喜分享經驗到出現 沉默反應。SB 因為缺乏臨在感受,在當事人喜悅時,便錯過了順勢在當事人的喜悅中 增進確實已被接納的新視野(有些當事人傾向懷疑或忽略被愛的客觀經驗);隨之SB 也 未能同步體會當事人在沉默裡其實又轉回自我封閉自我懷疑的痛苦慣性中。SB 也未能 覺察:原來他引導當事人看見的仍是無法自我接納的批判眼光,而自我批判亦正是當事 人的苦境源頭。此外,SB 缺乏對自己個人的臨在感受,自然也無法看見自己當下內裡 的批判觀點及其衍生的諮商語言。持續覺察練習是一項有效的專業發展策略(Osterman

& Kottkamp, 2004);而正念靜心是減少阻礙自我覺察的策略(Hill, 2014/2017)。持續培 養覺察自我慈悲與否的態度,才能提升諮商中具專業覺察的習慣與敏銳度。

3. 接納不完美的當下

我靜靜聆聽SB 的晤談經驗,當下甚是心疼(因為臨在)。既心疼SB 的自我嚴厲性格,也心 疼他的求助者被他嚴厲對待。我把握機會與他討論性格如何影響諮商與晤談方向。我對可以邁入 更深的自覺之旅感到無比開心並且告訴他「這是新的里程碑耶!終於有此機會看見了!」。但性 格改變不會在探討後立即發生,我未見SB 的喜悅,他說「老師我不覺得開心耶!因為我不知道 要怎麼樣看見自己的思想正在影響當事人啊!?」,我對他的困惑仍抱持開心,因為又可更深入 前進。我微笑地帶領他繼續覺察「是啊!看見你此刻內在思維的慣性了嗎?我們兩個一起發現了 這個新的里程碑,我很高興,你卻仍然看見自己的不足!」。我知道友善督導氛圍才能讓他安心 探索自我。因此肯定他持續鞭策自己更加專業的用心;但也營造輕鬆氛圍,鼓勵SB 允許自己喜 悅,也讓他明白靜心覺察內裡訊息乃一輩子的事。持續正念練習並覺察當下,才有機會調整與改 變。

摘要SR 督導紀錄(3)-SB:擴展 SB 自我慈心

Segal、Williams 與 Teasdale(2013/2015)認為治療師可透過接納、開放與友善氛圍 體現正念,藉此影響當事人也以友善態度對待不完美的自己。在督導中 SR 帶領 SB 看 見嚴厲自我對待的性格及其影響晤談態度及諮商語言的實際現象;並指導 SB 學習正念 靜心以此作為增加當下自我覺察的策略。當心理師感到精神耗盡、情緒或狀態不穩定、

缺少自我慈悲心都可能對當事人做出不適當行為。Hill(2014/2017)鼓勵助人者在日常 生活中就練習正念靜心以提升自我覺察及自我慈悲。在晤談時,心理師若意識到正處於 阻礙性自我覺察的狀態中,例如無法同理、無法聆聽、感到批評等,皆可讓諮商歷程慢 下來,讓自己再次專注當下的呼吸,臨在調頻,不必急於回應,如此更能掌握自我覺察 的阻礙性,回到放鬆且專注的正念聆聽中。換言之,本研究督導希望藉由友善與溫暖的 督導氛圍,平行影響SB 也如此這般對待自己與他的當事人。

(二)心理師持續覺察當下感受及其影響

心理師的諮商聆聽與介入均有其後設思維的運作。每個試圖影響當事人的諮商介入,

均藏有心理師的價值與信念。受督者SB 問:如何看見自己的想法正在影響當事人呢?

研究者以為重點不在如何不影響,而是如何看見!亦即覺察介入的諮商意圖,是否足夠 尊重當事人存在的獨特性與喚醒內在渴望力量。心理師全心投入與當事人的諮商互動過 程本身就是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建立真實關係的基礎(Egan, 2010/2012)。藉由臨在調頻 覺察是否投入當下?覺察當下抱持何種價值觀點影響當事人?覺察當下情緒感受,亦是 心理師可迅速看見是否全心投入當下以即時調頻路徑。以下試舉本研究心理師感受到自 身情緒差異很大的諮商經驗,並且說明如何即時調頻回到當下。

晤談前,我參與了學生諮商中心為特教生辦理的畢業感恩晚會。當晚與中心同仁一 起表演舞蹈,學生與家長們也熱烈參與演出,最後在晤談時間將至,我才帶著澎湃心情 離開,行進步伐都散發著歡快氛圍。回到學諮中心,空間顯得格外安靜。我以目光搜尋 當事人,待見著後,先以淺淺微笑表達歡迎,並邀請他一起進到晤談室。我的身體動作 和說話口氣已變得緩慢許多,不似晚會中那般雀躍,我知道自己已開始調頻了,但心理 的歡樂溫度還沒退去。進到晤談室後,我們各自坐進自己熟悉的位置。我先清淡說了自 己剛從哪裡回來,接著以好奇語調詢問:「這是我們第四次會談了(一點小停頓讓當事人 有時間回溯)。我們先來整理一下,你試著回想看看,這段期間,從我們這樣的談話,對 你來說有哪些幫助呢?」當事人開始進入思索,在短暫的靜默裡,我開始調頻將意識轉 向當下。隨著當事人開口說話,表達這段時間自己的進步,我則觀察他的口氣和語速,

這反映他此刻的情緒狀態。進步訊息可做為稍後諮商中「賦能」的材料;情緒訊息則讓 我知道此刻適合以哪一種「精神調性」與之呼應。隨著當事人開始描述,我靜靜聆聽,

讓臨在感受漸深,方才內外溫差很大的現象也逐漸散去。

CO-CA-2018 年 5 月

1. 臨在當下即時調節言行

前述中CO 未在晤談前進行「臨在調頻」,結果造成晤談初始「內外溫差很大」的感 受。晤談前CO 參與歡樂活動滿足人際互動需求,進到晤談場域前一刻,身心都還環繞 著歡樂氣息;然而身為心理師,CO 在見到當事人時,臨在聆聽模式慢慢啟動。CO 對比 活動會場的歡樂與學諮中心的安靜,覺察這兩個情境散發「鬧與靜」的不同元素,以及 覺察到內在歡樂的快節奏氣息需要調頻轉進平穩的較慢節奏。如何及時調頻呢?以下是 CO 對此經驗的覺察紀錄。

「待見著」CA 後「各自坐進自己熟悉的位置」前,我先讓身體動作與說話口氣「緩慢」一 些,這是對當事人的同理與尊重,因為還不清楚他今日的情緒狀態為何。就坐後,我以「清淡語

調」簡短揭露「剛從哪裡回來」的訊息,這是立即性自我呼應方才行動與心理的軌跡,以此釋放

調」簡短揭露「剛從哪裡回來」的訊息,這是立即性自我呼應方才行動與心理的軌跡,以此釋放

在文檔中 Vol.11, No.3 (Sep, 2020) (頁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