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黃武山 山宛然布袋戲 唱的是山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黃武山 山宛然布袋戲 唱的是山歌"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導讀 農業新生 文化記錄 表演藝術 法政社會 工程推手 自然科學 醫學貢獻 其他期別 請輸入關鍵字 搜尋 記者群

黃武山

黃武山

山宛然布袋戲

山宛然布袋戲

唱的是山歌

唱的是山歌

2014-04-21 交大傳播與科技學系103級 張芮瑜 報導

以一身俐落的黑色風衣勁裝現身,年輕的臉上映滿熱情和活力,踏著愉悅的步伐,用「吃飽 沒」一句簡單的客語問候。說完,尷尬的笑了。他是山宛然布袋戲團團長,黃武山,年僅三十六 歲,操戲偶的人生卻已二十餘年。 成立「山宛然布袋戲團」後,黃武山到小學教導布袋戲所需的配樂樂器。(黃武山/提供) 師承李天祿 師承李天祿使命在身使命在身

從小家住板橋,父親是新竹湖口人,母親是三灣人,身為客家人的黃武山,耳濡目染下,不 論是四縣或海豐腔都難不倒他。對他來說,客語就是活生生的母語,而不是印在客語教材中死板 的語言。   客語如此,布袋戲亦然。小學四年級時,他認識了當時七十多歲的國寶級布袋戲大師李天祿 ,開啟了他學習和創新布袋戲這傳統戲曲的生涯。當時年事甚高的李天祿已經封箱,除了正式的 國家或國際邀約外,不做其他演出,轉而在國小做傳藝工作。因緣際會下,黃武山得以親身和大 師學習,「莫名其妙地進入這一行,看著看著我就愛上了,直到現在。」黃武山對布袋戲有種獨 特的喜愛,或許是被其傳統的特質所吸引,但深問原因,又答不出個所以然。也或許,這就是所 謂的「使命」吧!

山宛然劇團的「山」,取自戲劇配樂都以客家山歌為主,也可以解讀為黃武山的「山」;而 「宛然」,是栩栩如生的意思。學操偶的以「宛然」命名,就是希望操作的戲偶像真人一樣。因 此,除了山宛然,還有李天祿所創立的亦宛然,台北縣莒光國小的微宛然,法國的小宛然和文化 大學的中宛然等等。

黃武山解釋,「布袋戲有很多門派,就像學武功一樣,宛然就是其中一個派,而這全都是李 天祿老師本人或他的徒弟所創立。」每每提到李天祿,黃武山總不忘在後頭多加個「老師」的敬 稱,不難想見,李天祿在他心中占有多重要的地位。 客語演出 客語演出打破刻板印象打破刻板印象

台灣以閩南移民的後代居大多數,因為這樣,傳統布袋戲多以閩南語演出,久而久之,一般 民眾以為布袋戲是閩南文化。對於這點,黃武山早已看開了。「以前的布袋戲商演為主,多為了 商業利益,並不是什麼傳承文化,為了生活,看哪種人多就必須演什麼戲。」他說,閩南人多, 演閩南語布袋戲當然就比較吃香,錢也賺得多,自然而然布袋戲產業都以閩南語發音為主。

不過,山宛然的布袋戲獨樹一格,是以客語演出,難道不怕大家聽不懂客語而興趣缺缺?黃 武山豁然地表示,許多人都有這種顧慮,認為聽不懂的語言怎麼能讓觀眾理解、感動呢?他強調 ,其實這一切都是刻板印象作祟,就像去看歌劇,也是用外語在唱,不可能因為來台灣演出就改 為國語,可是觀眾還是會被它的音韻、音調感動。   順著這個邏輯,黃武山表示,客家話演的布袋戲也一樣,可以讓聽不懂的觀眾感動。他說, 布袋戲比較適合用閩南語和客家話等方言演出,反而國語因沒有韻腳,音調不多,演起來就失去 了布袋戲的韻味。「聽不懂,大可以發個劇情大綱,或由淺入深,從小戲、簡單的戲開始,穿插 國語就變活的了。」

黃武山認為,若要增加客語布袋戲的觀眾源,也只能透過行銷方式做改變,加強包裝。他強 調,人長越大會越想要尋根,對各種戲劇鑽研越深入,越會發現它的文化,所以才會流傳這麼久 。現今流行文化當道,全球化和國際化影響深遠,然而布袋戲不同,布袋戲越是跟著流行走,收 入越多,但帶給觀眾的只有歡樂,而不是感動。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2)

黃武山常到國外進行布袋戲交流和進修,希望布袋戲也能隨著時代邁向國際。(黃武山/提供) 堅持說客語 創造感動 堅持說客語 創造感動

秉持持著這個信念,黃武山在各個學校奔波,在各個國家穿梭,在各種藝術節現身,透過許 多種方法教國小學童認識布袋戲,培養興趣,自然而然他們以後就會去買票看戲。就是這股動力 ,讓黃武山繼續發揚傳統布袋戲文化,並推動新的時代潮流。   或許是從小在客家文化氛圍下長大,讓黃武山在傳承客家精神上多了些使命感,再加上從小 熱愛傳統文化,使他沉溺於布袋戲的世界,無法自拔。「客家文化強調的要點,要自己去追求, 利用自己的專長去尋找,不只是客家音樂而已。」突如其來的語重心長,使氣氛嚴肅了起來。黃 武山說,創作客家布袋戲,應去了解客家文化最深層的是什麼,例如服裝、思想和語言,這都得 靠自己的體驗去發掘出來。   透過布袋戲,黃武山把客家音樂中的平板、山歌子、老山歌等客家山歌曲調完美地融合在表 演中,讓年輕一輩知道,客家話不是只有生硬的幾個音韻、沒有生氣、不通人情。藉由布袋戲傳 達客家文化,就像導演透過電影去傳達自己的想法,會比說教更有成效。

二〇〇一年,黃武山將客家文學家李喬的《寒夜三部曲》搬上舞台,加入客家音樂,演出客 語版的布袋戲,首演就獲得廣大的迴響,讓他決定致力於客語布袋戲的創作。提到二〇〇六年的 得意大作《女兒嫁》,黃武山更是笑容滿面,這齣戲透過傳統布袋戲跟舞台劇的結合,完成了一 次突破以往的演出。這條另類的道路,黃武山走得很辛苦,不過,他持續地向前邁進,一刻也沒 有停過。

文學家作品 文學家作品搬上舞台搬上舞台

作為一個嘗試將客語融入布袋戲這項傳統技藝的開創者,黃武山謙虛地不敢稱自己為「第一 人」。他笑著說,以前一定也有人嘗試過,只是沒有報章雜誌報導,因此沒人知道,不過能持續 下去,才是成功的關鍵。接下來的傳承工作,也得趁年輕力壯的時候去完成,老了恐怕演的戲沒 人看,因為「小朋友不會想聽個老人在台上講古呀!」因此,黃武山也致力於教導國小學生認識 布袋戲,並在大學的布袋戲社團擔任指導老師,也更進一步教導師資班,帶領鄉土教育的老師深 入研究布袋戲的編劇。不過他強調,培養好的人才需要很長的磨練,而且要讓他們有參與演出的 機會,如果沒有可以發揮的舞台,許多人很容易半途而廢,畢竟經濟現實層面的影響也很大。

對於山宛然往後的發展,黃武山早有一套想法。他打算改編鍾肇政和賴和等許多位前輩客家 小說家的文學作品,融入布袋戲的劇本,以淺顯的方式讓觀眾理解客家文化。這是條罕無人煙的 道路,目前雖然還在構思階段,但黃武山憑藉堅定的信念和滿腔的熱忱,想必另類又精緻的客家 布袋戲,指日可待。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3)

Powered by

DODO v4.0

關於新客家人群像聯絡我們

© 2007-2015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

All Rights Reserved.

附件下載:

張芮瑜

.

王柔婷

.pdf

TOP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0 克產氫量增加 19 %、25 克產氫量增加 17 %、30 克產氫量增加 19 %;而 當輔助基質糖蜜固定為 2 克時,與未加入布袋蓮生物性溶出之混合液比較其加入

德山鑑禪師行脚時挾複子到溈山。直上法堂上。從西過東。從東過西。顧視方丈。溈 山不顧。師云無無。便出去

妙心寺派開始傳入台灣是在明治 32 年(1899)。當時該 派布教師梅山玄秀在臺北圓山劍潭寺駐錫、傳教。明治

投子牛在 鏡清失利 趙州下載 歸宗插標 興化擲柺 清豁歸山 性空沒海 黃龍三關 浮山九帶 青州正座 普明不拜 仁儉短偈 永嘉長歌 老龐及第 慶諸登科 陳操驗僧 真際勘婆 道士背坐

慧恭參宣鑒禪師 慧忠禪師隱居龜洋 宣鑒禪師開法德山 希運禪師說法宛陵 文喜參文殊大士 弘辯禪師說法王宮 黃檗希運禪師示寂 寰中禪師復僧相

6.虎山國小環境美感體驗

 明州雪竇明覺禪師 黃州護國壽禪師  韶州南華慈濟禪師 邵武軍靈泉曉禪師

(A)《論語》 :由孔子群弟子編纂,詳記孔子周遊列國的言行事蹟 (B)《史記》 :司馬遷奉武帝之命修撰,以事為綱,推論歷代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