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健康環境)(I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健康環境)(II)"

Copied!
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健康與體育

學習領域(健康環境)(2/2)

計畫類別: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1-2511-S-003-054- 執行期間: 91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所) 計畫主持人: 葉國樑 共同主持人: 楊冠政 計畫參與人員: 陳秀琪、唐孝蘭、黃蕙欣、羅沁芳、鍾宜君、溫若男、陳珮英 報告類型: 完整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2 年 11 月 4 日

(2)

環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之研究:

健康與體育領域《健康環境》

葉國樑

目錄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

一、前言……… 1

二、研究目的……… 1

三、文獻探討……… 2

四、研究步驟……… 3

五、第一年研究結果與討論……… 3

六、第二年研究結果與討論……… 7

七、結論與建議……… 19

八、參考文獻……… 20

九、計畫成果自評……… 21

(3)

中文摘要

本計畫目的是藉環境教育多科性融入理論及行動研究之操作,將環境價值內 涵融入於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課程概念綱要、課程發展及實際教學; 並配合九年一貫其他學習領域,從健康環境的價值取向,進行價值觀念的融入、 教學模組研發、教師教學和行動研究能力培養與實驗教學,共計二年完成。第一 年調查國中小學教師的環境價值教育需求,發現大部分教師有強烈需求,同時對 三個分段能力指標的補充說明內容酌量增加,且擬定出八個環境議題。第二年完 成八個環境議題的教案、教材和教具設計,並進行六個議題之實際教學和效果評 估,所得結果在知識和環境價值概念∼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 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都達到顯著進步,優於對照組的教學效 果,學生也很喜歡融入式環境價值教學。 關鍵詞:環境價值教學、九年一貫課程、健康環境

英文摘要

The purpose of this subproject was to apply the environmental values teaching models to infuse environmental values into the newly developed Nine-Year Joint Curriculum. This subproject infused the perspectives of environment of health into one of the seven learning fields of the Nine-Joint Year curriculum, which is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addition, this subproject intended to work with schools’

teachers to develop teaching modules for the newly developed curriculum, and to conduct experimental studies. This subproject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two years.

The results of the subproject were:

1.Environmental values teaching was strongly needed for most of teachers of primary & junior high schools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The eight topics of environment were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ird level of index of ability in the field of health & physical education.

3.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instruments of the eight topics were finished and have been applied to environmental teaching on the course of health & physical education.

4.There we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n th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he concepts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the relationship of mankind and environmental ecology, the environmental beliefs, the intention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s.

5.Most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liked the environmental values teaching.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Values Teaching, Nine-Year Joint Curriculum,

(4)

一、前言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之修訂,將「健康與體育」合併成一個學習領域, 不單是在課程改革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更在新世紀的國家整體競爭力中,擔負 起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部,民 89)。而九年一貫之六個重大議題中的環境教育 與健康體育學習領域關係密切,尤其是健康與體育領域中的第七個主題軸—群體 健康,涵蓋許多環境衛生、環境保護的內容,這有待環境教育的融入。 環境教育課程的融入是此次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一個重大特色之一:就教學 的內涵而言,環境保護議題是最近國內外所關注的焦點,而且呼籲學校教學能作 適度回應,九年一貫課程中保留環境教育融入的空間與彈性,正可以表現此課程 的國際觀與現代性;對學生的認知學習而言,環境教育除了具獨特的概念架構, 更具跨科際連結的知識體系,擁有一個整體性與豐富性的內涵;對學生的情意學 習而言,藉由對環境的關心,關懷社會中的弱勢族群與自然環境中的弱勢物種, 進而整個地球環境生態,可成全高尚的人格情操;對學生的行為學習而言,環境 教育重視日常生活中具體呈現的現象或問題,經由生活中議題的探討與解決,達 成生活能力的落實與實踐;最後對學校與教師而言,環境教育為新興的領域,其 內涵概念仍持續發展,需要學校與教師主動關切與合作學習,因而藉由科技整合 與教學自主,提升教育體制內的活力。 在此,國內教育改革的「九年一貫課程」正在和即將實施的關鍵時刻,如何 將完整的融入式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完成,環境教育相關教材及教學模組的同步發 展,實為重要的成敗關鍵。過去在做法上,雖然也有宣導融入式的教學方式,部 份學科也加入一些環境知識,但往往忽略了環境教育從覺知、價值觀、態度、行 動技能至參與的一貫性教育模式,尤其是環境價值觀的內涵。而有關環境價值觀 的內涵,根據 Spranger(1882-1963)是分為理論型、經濟型、藝術型、社會型、 政治型、宗教型等六種價值類型、Hungerford (1988)分為美學的、文化的、生態 的、經濟的、教育的、自我中心的、法律的、遊憩的、社會的等九種環境價值類 型,Kellert (1997)分為實用主義、自然主義或博物學、生態學與科學、美學、象 徵意義、居支配地位、人性、道德立場、否定立場等九類價值觀,Holmes Rolston 等(1996)的環境倫理學所包括的維生的、經濟的、娛樂的、科學的、美感上的、 基因多樣化的、歷史的、文化象徵的、塑造性格的、多樣與單一的、穩定性與自 發性的、辯證的、生命的、宗教的等十四種價值,許美瑞、周麗端、薛秀(2001) 的認知型、經濟型、政治型、宗教型、道德型、審美型等六種環境價值類型,和 葉國樑(2001) 的認知型、經濟型、政治型、道德型、審美型等五種價值類型。 本研究將選擇適當的環境價值內涵,而落實完整的環境價值融入式環境教育,以 同步達到教改目標,除了必須掌握影響環境行為的重要變項外,課程規劃與教材 設計也應配合環境行為的目標而詳加規劃。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根據前述的緣由,第一年的目的是瞭解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的環境教 育、環境價值教學需求和教學策略,現行課本的環境價值內涵,分析九年一貫中

(5)

分段能力指標和補充說明內容的環境價值內涵,擬出相關議題和融入環境價值教 學。第二年培養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的環境價值觀、行動研究能力、課程統整能 力,編製環境價值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健康環境」課程模組,以及教學效 果,並示範教學。具體的研究目的如下: 1.調查國民中小學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的環境教育需求。 2.調查國民中小學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的環境價值教學需求。 3.調查國民中學現行健康教育、體育課本中包含的環境價值內涵。 4.分析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主題軸的分段能力指標和 補充說明內容的環境價值內涵。 5.調查現行健康教育和體育課程的教學策略,並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教 學策略作比較。 6.分析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教學策略與環境價值教 學模式之關係。 7.培養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的環境價值觀、環境行動研究能力。 8.培養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的課程統整能力。 9.以行動研究方式與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共同編擬符合學校、地方特色的融 入式環境價值教學模組。 10.考驗環境價值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健康環境」課程模組教學效果。 11.建立一套環境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環境價值教學模組,作為 推廣。

三、文獻探討

環境教育為推展環境知識、態度、行為及培養價值觀等的最根本辦法之一。 Roth(1992)更提出環境素養的提升為環境教育追求的目標。七十年代以前的環 境教育只從『認識環境(Learning about the Environment)』及『從環境中學習 (Learning in the Environment)』這兩個層面去關注環境教育,而最重要的第三個 層面『為環境而學習(Learning for the Environment)』的教育卻被忽略了,因此, 配合永續發展等概念的推行,環境教育不再侷限於環境問題的認識(認知層面) 傳授,也逐漸加強態度、價值形成和技能(心裡和行動層面)的培養(高翠霞, 1989),以及環保教師之環境典範的正確態度培養(張子超,1995) Kellert(1997)認為,價值雖存於人類本性中,卻受到經驗、學習與文化的 影響而呈現多元多樣的面貌。他將自然界及有機生命體對人類的價值意義,或人 類對大自然與有機生命體的基本態度,歸納成九類基本價值觀,用以規劃評量一 般人對人與環境關係所持的看法,及一些普遍存在的態度。Bunting & Cousins(1985);Zimmermann(1996)兒童環境反應量表(CERI)內含八個環境價 值因素,分別是田園主義、城市主義、環境調適、刺激尋找、環境信賴、懷古主 義、隱私需求、機械適應。Negra and Manning(1997)將佛蒙特國家公園的環境 價值區分為 14 種:休閒的價值、精神的價值、歷史的價值、文化的價值、治療

(6)

的價值、審美的價值、生態的價值、科學的價值、教育的價值、孤寂的價值、知 識的價值、道德或倫理價值、經濟的價值、資源的價值。黃朝恩(1995)根據 Hungerford(1988)對環境議題與行動評估,將環境價值類型分為美學的、文化 的、生態的、經濟的、教育的、自我中心的、法律的、遊憩的、社會的。許美瑞、 周麗端(2000)的研究參照 E.Spranger 的六種價值類型,與 H.R.Hungerford(1988) 及 S.R.Kellert(1997)的九種環境價值類型,就各該價值類型的意涵加以對照整 合,歸納出六種環境價值類型:認知型價值、經濟型價值、政治型價值、宗教型 價值、道德型價值、審美型價值六類。 實施環境教育管道中,以透過學校實施的可能性、成效性最高。目前我國國 內各中小學的許多課程中,在政府教育部、學術、環保等單位的推動及鼓勵下, 廣泛性的談及環保問題,例如周儒、黃淑芬(1993)的國民小學高年級環境教育 輔助教材,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1992、1994)的國民中學環境教育叢書,和國 中環境輔助教材∼與環境有約;以及將環境價值融入國中課程的研究,例如許美 瑞、周麗端、陳妍穎、江宜倩(2000)對於國中家政課程,進行環境價值教學模 式的質性分析,許美瑞、周麗端、薛秀(2001)的國民中學家政科環境價值教學 效果探討,葉國樑(2001)的國民中學健康教育科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學習效果 研究,唐孝蘭、葉國樑(2001)探討價值澄清法在資源回收教學上之應用,以及 葉國樑、林坤蓉(2002)水資源保護區國中學生水資源保育價值澄清教學介入效 果之研究,結果都認為環境價值教學,對於環境價值觀的形成與改變有其效果。

四、研究步驟

本研究第一年研究步驟包括:有關環境價值、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等文獻探 討;利用問卷調查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的環境價值教育需求;運用焦點團體法 (Morgan, 1998; Morgan, & Scannell, 1998; Krueger, 1998; Krueger, & King, 1998) 探討環境價值內涵、主題軸的分段能力指標和補充說明內容中可融入的環境價值 內涵和內容補充、選出重要議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初步編擬教學模組。 第二年包括:以行動研究方式與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共同修正符合學校、地 方特色的融入式環境價值教學模組,培養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師的環境價值觀、環 境行動研究能力和課程統整能力,考驗環境價值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健康 環境」課程模組教學效果,舉辦教學觀摩,建立一套環境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學 習領域的環境價值教學模組,作為推廣。

五、第一年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環境價值教育需求 調查參加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第 1173 期國民小學健康與體育 課程的全體 27 位種子教師的意見,結果如下: 1.93﹪的種子教師認為我國國民的環境教育不足夠。

(7)

2.93﹪的種子教師認為健康教育和體育教學中需要包含基本的環境價值教 育成分。 3.52﹪的種子教師認為目前健康教育和體育教學中包含環境價值教育的比 重很少。 4.96﹪的種子教師認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內容 應增加環境價值教育。 5.89﹪的種子教師對於價值教學的策略和方法不太熟悉,應增加這方面的講 習與演練。 6.100﹪的種子教師願意參加有關價值教學策略和方法的課程研習。 7.96﹪的種子教師在平常教學中是重視環境教育。 8.89﹪的種子教師注意環境教育各方面的新知識和發燒的環境議題。 9.74﹪的種子教師平常花在環境教育的教學時間不足。 10.89﹪的種子教師認為環境教育中最重要是環境態度和環境價值。 調查參加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研習的台北縣市、台南縣市,和 屏東縣共 124 位國中教師的意見,結果如下: 1.82﹪國中教師認為我國國民的環境教育不足夠。 2.96﹪的國中教師認為健康教育和體育教學中需要包含基本的環境價值教 育成分。 3.40﹪的國中教師認為目前健康教育和體育教學中包含環境價值教育的比 重很少。 4.96﹪的國中教師認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內容 應增加環境價值教育。 5.80﹪的國中教師對於價值教學的策略和方法不太熟悉,應增加這方面的講 習與演練。 6.85﹪的國中教師願意參加有關價值教學策略和方法的課程研習。 7.88﹪的國中教師在平常教學中是重視環境教育。 8.88﹪的國中教師注意環境教育各方面的新知識和發燒的環境議題。 9.74﹪的國中教師平常花在環境教育的教學時間不足。 10.89﹪的國中教師認為環境教育中最重要是環境態度和環境價值。 以上可知,大部分教師認為我國國民環境教育、目前健康教育和體育課程中 環境價值教育不足,希望九年一貫課程內容應該增加,重視環境教育和新的環境 議題,同時認為最重要的環境教育是要培養學生的正向環境態度和環境價值;但 是對於價值教學的策略和方法不太熟悉,而且平常花在環境教育的教學時間也不 足。這在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已將環境教育列入六個重大議題之一,應會 獲得改善,而且本研究也將針對重要的環境議題,進行環境價值和環境倫理融入 於環境教育中,作為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中有關環境保護的教學使用參考。

(8)

(二)分析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主題軸的分段能力指標和 補充說明內容中適合融入環境價值內涵的部分 進行焦點團體的二次訪談,所得結果如下: 分段能力指標 補充說明 7-1-5 體認人類是自然環境中的一部 份,並主動關心健康以維護促 進人類健康。 1、體認人與其他生物皆為自然環境的 一份子,有互相依存的密切關係。 2、進行戶外自然環境探索活動,並分享 親近、欣賞、體驗自然環境的心得。 3、保護生態環境與維護社區環境衛生 是個人與社會共同的責任。 7-2-5 調查、分析生活週遭環境問題與 人體健康的關係。 1、蒐集相關資料,以了解居住社區中水 污染、空氣污染、噪音、垃圾污染、 農藥污染、地層下陷環境問題。 2、分析社區中各種污染對居民健康及 安適的影響。 3、舉例說明環境污染將危害人體健 康,如鎘污染導致痛痛病、戴奧辛引 起胎兒畸形、汞中毒造成水俁病等。 7-2-6 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 劃,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1、落實資源回收、垃圾減量、廢物利用 使用再生紙等行為,以改善垃圾問 題。 2、節約用水、重複使用生活廢水、支持 興建污水下水道等政策,以珍惜與害 護水資源。 3、利用大眾運輸系統、使用無鉛汽油、 定期檢查汽機車排氣、檢舉非法排放 廢氣的工廠等已減低空氣污染的情 形。 4、降低電視、收音機的音響、減少燃放 鞭炮、社區禁設工廠等措施,以增進 社區的安寧與降低噪音危害。 7-3-4 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變全球環 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 的影響。 1、關心、了解全球性的重要議題,如臭 氧層的損害、酸雨的產生、核能輻射 的外洩等。 2、討論科技對環境生態的正、負面影 響,及其對人類健康的促進或危害。 3、了解公害對生態與健康的影響。

(9)

7-3-5 提出個人、社區及組織機構為建 造更健康的社區與環境所擬定 的行動方案與法規。 1、針對學校環境提出維護與改善的計 劃,與增進學校環境的健康。 2、參與社區內組織、團體,對社區健康 與環境問題進行調查、研究與改善工 作。 3、指出政府環保單位與民間環保團體 如何致力於增進環境健康。 4、了解國內健康與環境相關的法律,如 菸害、噪音、空氣污染、水污染等防 制法、野生動物保育法等,如何維護 及促進社區健康與環境保護。 同時,建議「7-2-6 參與社區中環保活動或環保計劃,並分享其獲致的成果」 的補充說明中,可增加手機電磁波對健康的影響;「7-3-4 分析人類行為如何改 變全球環境,並探討環境改變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的補充說明中,可增加溫室效 應與疾病關係、醫院和核電廠的輻射廢料處理與健康的關係、永續發展的觀念; 「7-3-5 提出個人、社區及組織機構為建造更健康的社區與環境所擬定的行動方 案與法規」的內容,建議增加瞭解相關法規。 (三)擬定環境價值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的環境議題 根據上述第三階段的分段能力指標及其補充說明,和建議,經由焦點團體討 論,草擬出「飲水與節水」、「垃圾問題」、「節約能源」、「空氣汙染與健康」、 「噪音與生活」、「農藥與有機蔬果」、「輻射與健康」、「學校環境總體檢」 等八個議題,而有關其教學內容、教法、活動,如下: 主題 教學內容 教法 活動 飲水與節水 1.水從哪裡來? 2.水的利用 3.水為什麼不夠用? 4.日常生活節水方法 5.如何減少污水量 6.污水處理的管道 講述法、發現式教學、 戶外活動、欣賞教學、 價值澄清、合作學習、 環境行動、示範教學 水資源影片、參觀自 來水廠(與戶外教學 參觀結合)、請同學 示範家中節水的妙 方與討論 垃圾問題 1.垃圾的來源 2.垃圾減量的意義 3.垃圾處理的方法 4.資源回收的重要與 方法 5.垃圾與健康問題 講述法、競賽活動、遊 戲法、價值澄清、價值 體認和形成、環境行 動、示範教學 資源回收分類遊 戲、資源回收創意比 賽與討論 節約能源 1.能源的種類 2.浪費能源的結果 3.珍惜能源的重要性 4.節約能源的方法 講述法、社會調查、批 判思考、價值澄清、問 題解決、環境行動、示 範教學 浪費能源簡報收集 並請同學思考解決 之道與討論

(10)

空污與健康 問題 1.生命三要素--空氣的 重要 2.空氣污染的來源與 情形 3.空氣污染對人體、環 境的影響和危害 4.空氣品質的改善 講述法、科學實驗、發 現式教學、價值形成、 環境行動、示範教學 停止呼吸及骯髒空 氣(或灰塵)吸氣體 驗與討論 噪音 1.聲音與噪音的定義 2.噪音的來源 3.噪音對人體健康的 影響 4.減少噪音方法 講述法、合作學習、價 值澄清與形成、對話討 論、環境行動、示範教 學 日常生活對於噪音 的體驗分享(小組討 論) 農藥與有機 蔬果 1.農藥的使用與殘留 造成的問題 2.蔬果的選擇方法 3.蔬果清洗的方式 4.有機蔬果種植 DIY 講述法、示範教學、價 值澄清、行為學習、環 境行動、示範教學 有機蔬果種植 DIY 與討論 輻射與健康 1.日常生活的輻射來 源 2.輻射對環境的影響 3.輻射對健康的影響 4.避免有害的輻射的 方法 講述法、社會調查、批 判思考、價值澄清、問 題解決、環境行動 收集與輻射有關的 醫學報導資料、輻射 鋼筋問題討論 學校環境總 體檢 1.學校環境衛生的認 識 2.學校環境衛生的重 要性 3.加強衛生的方法 4.打掃的技巧 講述法、社會調查、批 判思考、問題解決、腦 力激盪、角色扮演、環 境行動、示範教學 學校環境的認識、校 園衛生巡視、腦力激 盪(學校日常衛生管 理及打掃方法)、角 色扮演(如果我是衛 生股長) 有關議題的課程與介入策略之設計,將參考價值教學(Haydon, 1997)、價 值澄清的理論與應用(Read, Simon, & Goodman, 1977;陳桂璇,民 77;唐孝蘭, 民 90;唐孝蘭、葉國樑,民 90)、跨理論模式(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 的理論與應用(Prochaska, & Velicer, 1997; Campbell, Reynolds, & Havas, et al., 1999;林旭龍,民 89),和環境倫理的情意教學目標∼學生接受、回應、價值 形成、組織人與自然的關係、與日常生活結合等五個學習階段(Engleson, & Yockers (1994),以提升環境覺知、敏感度、倫理價值觀、行動技能等教學效果。

六、第二年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教案、教材與教具設計

與台北市北安國中、金華國中、景美國中和台北縣永和國中、中山國中等六 位健康教育教師和研究助理群,以行動研究方式,將第一年所擬定的「飲水與節

(11)

水」、「垃圾問題」、「節約能源」、「空氣汙染與健康」、「噪音與生活」、「農藥與有 機蔬果」、「輻射與健康」、「學校環境總體檢」等八個議題,繼續擬定教學理念、 教學目標,以及議題導向、議題覺知和認知、價值體認、價值澄清和分析、環境 行動等教學模式結構,並融入永續發展的理念,進行有關其教學內容、教法、活 動和教具的製作與修正,其最後配合學校教師教學與教案之設計,擬以其中「飲 水與節水」、「垃圾問題」、「空氣汙染與健康」、「噪音與生活」、「農藥與有機蔬果」、 「輻射與健康」等六個議題進行教學。 (二)問卷設計 A.依據第一年的研究結果,以及配合學校教學實況,規劃出六個主題模組的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健康環境)』知識測驗(共 37 題)。其六個主題 如下: 1.水資源利用與永續發展 2.廢棄物利用與永續發展 3.噪音防制與永續發展 4.空氣品質維護與永續發展 5.重視有機蔬果與永續發展 6.輻射安全與永續發展 B.依據文獻探討所得之「環境價值之概念分析」,配合本研究模組的六個主 題,將環境價值從三方面加以建構,自編『健康與體育(健康環境)價值 量表』,以測量環境價值觀。三個環境價值項目如下: 1.生態健全(共 34 題) 2.經濟效率(共 26 題) 3.社會公平(共 24 題) C.根據「人與環境生態關係」建構『國中學生環境價值量表』,共 24 題。 D.將本子計畫與其他五個子計畫∼社會學習領域(環境資源)、社會學習領 域(公民素養)、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人與環境)、自然與生活科技 學習領域(生命價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生活經營)的教學主題的環 境價值組合成一份包含環境信念(共 24 題)和環境行為傾向(共 24 題) 的共同環境價值問卷。 (三)問卷研究結果與討論 在實驗教學前後,進行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問卷前、後測,和焦點團體訪談, 結果如下: A.基本資料 實驗組與對照組參與人數,前測 303 人(實驗組 147 人 對照組 156 人),

(12)

後測 300 人(實驗組 147 人 對照組 153 人)。 在住家方面,有 264 人(87.1%)居住的是自己的房子,30 人(9.9%)其 居家是租來的,而其他則有 9 人(3.0%)。 在做家事方面,其中無做家事者有 49 人(16.2%),有做家事者有 254 人(83.8 %)。有做家事者主要為倒垃圾(164 人,54.1%)與洗碗筷(110 人,36.3%)。 在兄弟姊妹人數方面(不包括自己),佔最多比例的是 1 位(177 人,58.4 %),其次為 2 位(68 人,22.4%)、0 位(35 人,11.6%)、3 位(19 人,6.3%) 以及 4 位(4 人,1.3%)。 在父親教育程度方面,以高中高職佔最多,有 120 人(39.6%),其次依序 為大學 57 人(18.8%)、專科 54 人(17.8%)、國中 34 人(11.2%)、碩士 25 人 (8.3%)、國小 11 人(3.6%)、博士 2 人(0.7%)。 在母親教育程度方面,以高中高職佔最多,有 154 人(50.8%),其次依序 為大學 51 人(16.8%)、專科 39 人(12.9%)、國中 33 人(10.9%)、國小 15 人 (5.0%)、碩士 9 人(3.0%)、博士 2 人(0.7%)。 在父親職業方面,有職業者有 284 人(93.7%),無業者有 19 人(6.3)。在 母親職業方面,有職業者有 217 人(71.6%),無業者有 86 人(28.4)。 在每週零用錢方面,為 0∼1050 元不等,其中有 76 人(25.1%)沒有零用 錢,約佔全部人數的 1/4;零用錢在 100 元以內佔全部人數的 55.8%,而 200 元 以內則含括全部人數的 71.6%,500 元以內則高達全部人數的 94.7%,500 元以 上僅佔所有人數的 5.3%;學生平均零用錢則為 178 元。 B.知識測驗 實驗組與對照組合計,在前測平均得分為 25.396 分,後測為 28.35 分,達顯 著差異。 進一步分析,由圖一顯示實驗組「知識測驗」之前測平均得分為 26.22 分, 後測為 30.96 分,達顯著性差異(p<.001);在對照組「知識測驗」之前測平均得 分為 24.61 分,後測為 25.84 分,達顯著性差異(p<.05)。顯示在知識測驗部分,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後測有顯著進步,尤其實驗組進步更明顯,這與葉國樑 (2001)、唐孝蘭、葉國樑(2001)、葉國樑、林坤蓉(2002)的相關教學實驗結 果相似,也和許美瑞、周麗端、薛秀(2001)的探討結果有部分相同。

(13)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對照組 C.環境價值概念∼生態健全 實驗組與對照組合計,在前測時,平均每題得分為 4.05 分,後測為 4.15 分, 未達顯著差異。 進一步分析,由圖二顯示實驗組「生態健全」,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4.03 分, 後測為 4.24 分,達顯著性差異(p<.001);對照組「生態健全」前測平均每題得 分為 4.07 分,後測為 4.07 分,未達顯著性差異。研究顯示實驗組後測是有顯著 進步,且優於對照組。 D.環境價值概念∼經濟效率 實驗組與對照組合計,在前測時,平均每題得分為 3.88 分,後測為 3.94 分, 未達顯著差異。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對照組 圖一 實驗組和對照組之知識得分比較分析 圖二 實驗組和對照組之生態健全得分比較分析

(14)

進一步分析,由圖三顯示實驗組「經濟效率」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3.89 分, 後測為 4.02 分,達顯著性差異(p<.01);對照組「經濟效率」前測平均每題得分 為 3.88 分,後測為 3.86 分,未達顯著性差異。顯示實驗組的後測有顯著進步, 且優於對照組,這與葉國樑(2001)和許美瑞等(2001)的相關教學實驗結果相 似。 E.環境價值概念∼社會公平 實驗組與對照組合計,在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4.05 分,後測為 4.14 分,未 達顯著差異。 進一步分析,由圖四顯示實驗組「社會公平」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4.04 分, 後測為 4.24 分,達顯著差異(p<.001);對照組「社會公平」前測平均每題得分 為 4.05 分,後測為 4.04 分,未達顯著性差異。顯示實驗組之「社會公平」後測 有顯著進步,且優於對照組。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對照組 100 100.5 101 101.5 102 102.5 103 103.5 104 104.5 105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對照組 圖三 實驗組和對照組之經濟效率得分比較分析 圖四 實驗組和對照組之社會公平得分比較分析

(15)

F.人與環境生態關係 實驗組與對照組合計,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3.95 分,後測為 4.01 分,未達 顯著差異。 進一步分析,由圖五顯示實驗組「人與環境生態關係」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3.91 分,後測為 4.07 分,達顯著性差異(p<.01);對照組「人與環境生態關係」, 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3.98 分,後測為 3.95 分,未達顯著性差異。研究顯示實驗 組之「人與環境生態關係」後測有顯著進步,且優於對照組。 G 環境信念 實驗組與對照組合計,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4.34 分,後測為 4.45 分,未達 顯著差異。 進一步分析,由圖六顯示實驗組「環境信念」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4.31 分, 後測為 4.52 分,達顯著性差異(p<.01);對照組「環境信念」前測平均每題得分 為 4.36 分,後測為 4.39 分,未達顯著性差異。顯示實驗組在「環境信念」上, 後測是有顯著進步,且優於對照組,與唐孝蘭、葉國樑(2001)的研究結果相似。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對照組 93 94 95 96 97 98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對照組 圖五 實驗組和對照組之人與環境生態得分比較分析 圖六 實驗組和對照組之環境信念得分比較分析

(16)

H.環境行為傾向 實驗組與對照組合計,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3.45 分,後測為 3.60 分。 進一步分析,由圖七顯示實驗組「環境行為傾向」前測平均每題得分為 3.46 分,後測為 3.64 分,達顯著性差異(p<.05);對照組「環境行為傾向」前測平均 每題得分為 3.44 分,後測為 3.55 分,未達顯著性差異。顯示實驗組之「環境行 為傾向」後測是有顯著進步,且優於對照組,與唐孝蘭、葉國樑(2001)、葉國 樑、林坤蓉(2002)的相關教學實驗結果相似。 I.基本資料與其他變項之相關 1、實驗組前測 (1)在「性別」部分,「性別」與「環境信念」呈現負相關,其相關值為-0.235, p<.01;「性別」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 「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行為傾向」之間則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2)在「住家是否為自用住宅」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 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 向」之間皆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3)在「是否做家事」部分,與「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呈正相關, 相關值為 0.186、0.180,p<.05,其餘則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4)在「兄弟姊妹數」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 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 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5)在「父母親教育程度」部分,「父親教育程度」與「知識測驗」呈正相 關,其值為 0.167,p<.05,其餘未達顯著相關。 (6)在「父母親有無職業」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 「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 82 83 84 85 86 87 88 前測 後測 實驗組 對照組 圖七 實驗組和對照組之環境行為得分比較分析

(17)

間皆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7)在「零用錢」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 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未 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2、實驗組後測 (1)在「性別」部分,「性別」與「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呈現 負相關,其相關值各為-0.228、-0.185,p<.01;「性別」與「知識測驗」、 「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環境行為傾向」之間則未達 統計上顯著相關。 (2)在「住家是否為自用住宅」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 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 向」之間皆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3)在「是否做家事」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 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 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4)在「兄弟姊妹數」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 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 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5)在「父母親教育程度」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 「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 間皆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6)在「父母親有無職業」部分,「父親有職業」與「環境行為傾向」有正 相關,其值為 0.277,p<.01,其餘則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7)在「零用錢」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 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未達 統計上顯著相關。 3、對照組前測 (1)在「性別」部分「性別」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 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 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2)在「住家是否為自用住宅」部分,與「知識測驗」達統計上顯著正相關, 相關值為 0.179,p<.05,而與「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 「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未達統計 上顯著相關。 (3)在「是否做家事」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 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 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18)

(4)在「兄弟姊妹數」部分,與「經濟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 關係」、「環境信念」達顯著負相關,其值各為-0.211、-0.223、-0.179、 -0.246,p<.05。 (5)在「父母親教育程度」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 「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 間皆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6)在「父母親有無職業」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 「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 間皆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7)在「零用錢」部分,與「經濟效率」有負相關,其值為-0.160,p<.05, 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 「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則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4、對照組後測 (1)性別與其他自變項、依變項部分,「性別」與「生態健全」、「人與環境 生態關係」、「環境信念」呈現負相關,其相關值各為-0.22、-0.271、 -0.215,p<.01;另外,「性別」與「經濟效率」呈現負相關,其相關值 為-0.169,p<.05;「性別」與「知識測驗」、「社會公平」、「環境行為傾 向」之間則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2)在「住家是否為自用住宅」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 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 向」之間皆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3)在「是否做家事」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 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 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4)在「兄弟姊妹數」部分,與「社會公平」達顯著負相關,其值為-0.176, p<.05。 (5)在「父母親教育程度」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 「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 間皆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6)在「父母親有無職業」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 「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 間皆未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7)在「零用錢」部分,與「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 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未 達統計上顯著相關。 J.自變項與依變項之相關 1、未分實驗組與對照組

(19)

(1)前測「知識測驗」與「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 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479、0.418、0.408、0.348、0.266;「生態健全」與「經濟效率」、「社 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775、0.653、0.562、0.533;「經濟效率」與「社 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668、0.565、0.570;「社會公平」與「人與環境生 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671、 0.694;「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為 0.658;另外「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 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等五個自變項與「環境行為 傾向」之間皆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261、0.368、0.350、 0.380、0.343、0.487,p<.01。 (2)後測部分,「知識測驗」與「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人 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 各為 0.478、0.415、0.423、0.374、0.297;「生態健全」與「經濟效率」、 「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 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802、0.713、0.642、0.625;「經濟效率」與「社 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753、0.653、0.610;「社會公平」與「人與環境生 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682、 0.731;「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為 0.734;另外「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 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等五個自變項與「環境行為 傾向」之間皆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210、0.225、0.251、 0.320、0.263、0.362,p<.01。 2、實驗組前、後測 (1)實驗組前測部分,「知識測驗」與「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 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457、0.323、0.377、0.308、0.233;「生態健全」與「經濟 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 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781、0.605、0.517、0.519;「經濟效率」 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 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634、0.523、0.573;「社會公平」與「人與環 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672、0.717;「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 其 Pearson 相關值為 0.669;另外「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 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等五個自變項與

(20)

「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214、 0.375、0.336、0.431、0.327、0.552,p<.01。 (2)實驗組後測部分,「知識測驗」與「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 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277、0.180、0.258、0.259;「生態健全」與「經濟效率」、「社會公平」、 「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 關值各為 0.725、0.533、0.463、0.498;「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人 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 各為 0.636、0.523、0.487;「社會公平」與「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 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622、0.736;「人 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 為 0.711;另外「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 「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等五個自變項與「環境行為傾向」 之間皆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293、0.234、0.212、0.378、 0.336、0.369,p<.01。 3、對照組前、後測 (1)對照組前測部分,「知識測驗」與「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 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547、0.547、0.464、0.432、0.333;「生態健全」與「經濟 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 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771、0.716、0.618、0.550;「經濟效率」 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 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712、0.623、0.567;「社會公平」與「人與環 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672、0.667;「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 其 Pearson 相關值為 0.644;另外「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 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等五個自變項與 「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319、 0.361、0.369、0.319、0.366、0.406,p<.01。 (2)對照組後測部分,「知識測驗」與「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 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547、0.489、0.437、0.432、0.357;「生態健全」與「經濟 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 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850、0.816、0.761、0.712;「經濟效率」 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 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825、0.745、0.699;「社會公平」與「人與環 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715、0.722;「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之間達顯著正相關,

(21)

其 Pearson 相關值為 0.746;另外「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 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等五個自變項與 「環境行為傾向」之間皆達顯著正相關,其 Pearson 相關值各為 0.180、 0.205、0.277、0.264、0.187、0.349,p<.05。 K.自變項與依變項之複迴歸 藉由五個自變項與依變項做複迴歸分析,發現實驗組之前測,其「知識測 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 對「環境行為傾向」有 0.303 的解釋力;而實驗組的後測,其「知識測驗」、「生 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對「環 境行為傾向」則有 0.177 的解釋力。 對照組前測部分,其「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 「人與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對「環境行為傾向」有 0.189 的解釋力;而 對照組之後測,其「知識測驗」、「生態健全」、「經濟效率」、「社會公平」、「人與 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對「環境行為傾向」則有 0.131 的解釋力。 (四)焦點團體訪談 A.以台北縣永和國中接受實驗教學的七年 1 班以及七年 31 班兩班,每班各 8 人做為焦點團體訪談對象,其焦點團體訪談題目共六題,題目如下: 1.上完這些單元∼水資源、資源回收、噪音、空氣汙染、輻射、農藥與蔬菜, 你覺得收穫很多嗎?若是的話,有哪些收穫? 2.在課程中,你是否踴躍發言、認真參與討論、仔細聆聽同學報告、專心聽 講….,你給自己的「上課參與度」打幾分呢? 3.你覺得上課氣氛如何,是活潑、生動、有趣….,還是枯燥、沈悶、無聊…? 4.你喜不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為什麼? 5.你會不會將課堂所學(例如:垃圾減量、資源回收、減少製造噪音、避免 噪音危害、避免空氣汙染危害、珍惜水資源、避免輻射、避免農藥危害等), 落實於生活中? 6.回到家中後,你會不會去影響家人,請他們一起來進行環保行為(例如: 垃圾減量、資源回收、減少製造噪音、避免噪音危害、避免空氣汙染危害、 珍惜水資源、避免輻射、避免農藥危害等)? B.焦點團體訪談結果 學生普遍覺得上完這六個單元之後收穫很多,尤其是在於對輻射的認識、水 資源利用、垃圾及資源回收以及農藥與蔬菜等方面,學生反應印象最深刻,認識 與收穫也最多。 在問到是否會將所學落實到生活中時,大部分學生都反應會盡量做到,尤其

(22)

是在資源回收與節省水資源方面,學生提到因為資源回收是之前就一直在倡導 的,所以會去注意,而會注意到要節省水資源則是因為最近台北缺水,對生活上 有較大的衝擊,所以所賦予的關注也會較大;另外也有幾位學生反應,雖然學了 很多,也知道很多,但是有時候還是會不小心忘了要去落實這些行為。 在問到會不會利用所學去影響家人方面,學生普遍反應是會告知家人,尤其 最多的是農藥與蔬菜的部分;也有些學生覺得將這些概念告訴父母,然後父母再 告訴爺爺與奶奶,或是其他親戚,這樣就可以擴大落實的範圍;然而也有幾位學 生認為是否告知家人需視情況而定,若是家人可以接受的才告知,若不能接受的 就不告知。而學生覺得家中最容易做到的應該屬於資源回收與節省水資源,但是 家人卻不一定會去做,這是因為不見得每個家長都覺得需要去做,或是覺得這太 麻煩了,沒時間去做。 在課程教學評價部分,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因為學生普遍 認為這樣的上課方式生動活潑又有趣,在討論時大家都很踴躍,所學的也會比較 多,另外教具設計很生動,這些都是讓學生有興趣學習的原因之一。 在課堂參與部分,幾乎所有學生都認為自己上課參與度很高,而且發言也很 踴躍,學生為自己打九十分以上;但也有少部分學生認為對於比較沒有興趣的單 元,所賦予的關注會少一點,並非每堂課都很專注,且在一堂課中並非時時刻刻 都專心參與。

七、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國中小教師,認為我國國民教育教科書的環境教育內 容不足、需要增加環境價值教育內容、平時注意環境教育、不太熟悉價 值教學的策略,且願意參加有關價值教學的研習活動。 2.分段能力指標 7-2-6 補充說明中,可增加手機電磁波對健康的影響;7-3-4 的補充說明中,可增加溫室效應與疾病關係、醫院和核電廠的輻射廢料 處理與健康的關係、永續發展的觀念;7-3-5 的內容,可增加瞭解相關 法規。 3.擬出「飲水與節水」、「垃圾問題」、「節約能源」、「空氣汙染與健康」、「噪 音與生活」、「農藥與有機蔬果」、「輻射與健康」、「學校環境總體檢」等 八個議題。 4.制訂「飲水與節水」、「垃圾問題」、「空氣汙染與健康」、「噪音與生活」、 「農藥與有機蔬果」、「輻射與健康」的教案、教材和教具。 5.實驗組在知識、環境價值概念∼生態健全、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人與 環境生態關係、環境信念、環境行為傾向等教學效果,都優於對照組。 6.對照組的教學效果只在知識方面,呈現顯著進步。 7.基本變項與環境行為傾向沒有顯著相關。 8.知識、環境價值概念∼生態健全、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人與環境生態

(23)

關係、環境信念等變項與環境行為傾向,都呈現顯著相關和一定程度的 解釋力。 9.實驗組學生普遍覺得收穫很多,尤其是在於對輻射的認識、水資源利用、 垃圾及資源回收以及農藥與蔬菜等方面,學生反應印象最深刻,認識與 收穫也最多。 (二)建議 1.多舉辦有關價值教學的研習活動,以利於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師學習。 2.輻射與健康的單元不容易教好,因為學生尚未學習到物理的α、β、γ概 念,因此學生無法很瞭解,但可以配合影片的播放,例如 K19,以增加學 生的學習效果。 3.教師要以身作則,例如不用塑膠袋或重複使用。 4.上課時要多給學生思考和討論。 5.課後作業要實際可行,例如回家作資源回收。 6.活動設計要考慮學生安全。 7.教師要多充實專業知識。 8.教師要由知識消費者轉換為知識行銷者和生產者。

八、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林旭龍(民 89)應用誇理論模式於大學女生身體活動之主客觀評價的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2.教育部(民 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3.許美瑞、周麗端、陳妍潁、江宜倩(2000)國中家政科環境價值教學效果之質 性分析。中華家政學刊,29,1-31。 4.許美瑞、周麗端、薛秀(2001)國民中學家政科環境價值教學效果探討。課程 與教學季刊,4(1),21-50。 5.唐孝蘭(2001)資源回收價值澄清教學效果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一年級學生 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唐孝蘭、葉國樑(2001)探討價值澄清法在資源回收教學上之應用。衛生教育 學報,16,103-132。 7.陳桂璇(民 77)價值澄清教學法與講述法在國中一年級女生健康教育安全課程 上的教學效果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葉國樑(2001)國民中學健康教育科環境價值教學模式之學習效果研究。衛生 教育學報,15,59-80。 9.葉國樑、林坤蓉(2002)水資源保護區國中學生水資源保育價值澄清教學介入 效果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8,141-165。 10.尼克拉斯•魯曼著、湯志傑、魯貴顯(2001)生態溝通:現代社會能應付生 態危害嗎? 台北:桂冠。

(24)

11.Holmes Rolston, III 著,王瑞香 譯、黃道琳 校審(民 85)環境倫理學∼對自

然界的義務與自然界的價值。台北:香園。

(二)英文部分

1.Campbell, M.K., Reynolds, K.D., Havas, S., Curry, S., Bishop, D., Nicklas, T., Palombo, R., Buller, D., Feldman, R., Topor, M., Johnson, C., Beresford, S.A., Motsinger, B.M., Morrill, C., & Heimendinger, J. (1999) Stages of change for increasing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mong adults and young adults participating in the National 5-a-Day for Better Health Community Studies. Health Education & Behavior, 26, 4, 513-534.

2.Engleson, David C., & Yockers, Dennis H.(1994)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isconsin:Wisconsin Department of Public

Instruction.

3.Haydon, Graham (1997) Teaching About Values: A New Approach. Cassell Wellington House: London.

4.Hungerford, H. R. (1988) Investigat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actions. Champaign II, 61820: Stipes Publishing Co..

5.Kellert, S. R. (1997) The value of life: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human society. Island Press.

6.Krueger, R.A. (1998) Developing Questions for Focus Groups. SAGE Publications. 7. Krueger, R.A. (1998) Moderating Focus Groups. SAGE Publications.

8. Krueger, R.A. (1998) Analyzing & Reporting Focus Groups Results. SAGE Publications.

9. Krueger, R.A., & King, J.A. (1998) Involving Community Members in Focus Groups. SAGE Publications.

10.Morgan, D.L. (1998) The Focus Group Guidebook. SAGE Publications.

11.Morgan, D.L., & Scannell, A.U. (1998) Planning Focus Groups. SAGE Publications.

12.Prochaska, J.O., & Velicer, W.F. (1997)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 American Journal Health Promotion, 12, 38-48.

13.Read, D.A., Simon, S. B., & Goodman, J.B. (1977) Health Education: The search for values. Englewood Cliff, New Jersey.

九、計畫成果自評

(一)學術理論方面: 1.以「參與式行動研究方法」進行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融入式環 境教育的價值教學模組的編製、教學研究,在過程中研究者與研究對象共 同參與,並根據實況修正理論而採取合適的方法,建立可行性高的健康與 體育學習領域的環境價值教學模組。 2.將「行動理論觀點」應用於九年一貫國民中學階段的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

(25)

之融入式環境價值教學模組的編製,獲得理論在環境教育方面的實際經 驗。 3.研究結果及將投稿於學術性期刊,並將發表於 11 月 1 日九年一貫課程環 境價值融入教學之學術研討會、12 月中旬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的學術 研討會。 (二)其他應用方面 1.建立一套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環境教育融入式環境價值教學模組,作為 全國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環境教育教學的推廣。 2.本研究的過程、步驟、和結果,可作為九年一貫環境教育融入其他學習領 域的主要參考。 (三)對於參與工作人員預期可獲得之經驗 1.對研究者而言,可由「參與式行動研究」、「焦點團體訪談」的實際經驗累 積,增進研究經驗,以及將研究專長在量化研究方面,增加質性研究的經 驗,使研究能力、研究品質更佳。 2.累積「環境價值教學」課程的教材教具內容、研究經驗,以豐富教學內容, 提升教學品質。 3.對參與研究之其他研究人員和助理而言,可學習到焦點團體的使用方法, 更可培養其參與式行動研究方面的能力,擴展其環境教育的視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 商業、營商環境和全球一體化 策略和管理— 核心學習元素.. 單元 K7

校園環境品質除是永續校園 重要的指標之一,其優劣與否更 是攸關教職員生的身體安全與健

主頁 &gt;課程發展 &gt;學習領域

4.選修學分至少須修習 40 學分,其中「第二外國語文」、「藝術與人 文」 、 「生活、科技與資訊」 、 「健康與休閒」 、 「全民國防教育」 、

課題五 身體力行 — 健康推廣、保健與社會關懷 5C 理解精神健康屬個人狀態及其與社會情境的關連 內容. 5C5

To convert a string containing floating-point digits to its floating-point value, use the static parseDouble method of the Double clas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