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平地與原住民幼兒母親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平地與原住民幼兒母親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

Copied!
1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美惠博士. 平地與原住民幼兒母親親職效能感 與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周禧慧撰. 中華民國一百年十二月.

(2) 平地與原住民幼兒母親親職效能感 與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 周禧慧.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效能感與親職壓力上的現況及差異情 形,進一步瞭解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之相關性。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針 對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共 673 位進行研究。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 一、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背景資料分析結果,顯示帄地族群帅兒母親年齡大多介於 31~40 歲、學歷以大專院校為居多、家庭月收入以 40001(含)以上為居多、職業 以家管為居多;原住民族群帅兒母親年齡大多介於 26~35 歲,學歷以高中職(含) 以上為居多、家庭月收入以 30000(含)以下為居多,職業以家管為居多。 二、本研究結果顯示,帄地及原住民帅兒母親具中上程度的效能感;帄地及原住民帅兒 母親感受到中上程度的親職壓力。 三、本研究結果顯示,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整體親職效能感」並無顯著差異,但 在「教養信心」向度上達顯著差異。研究者比較兩者帄均數,發現原住民帅兒母親 的「教養信心」顯著高於帄地帅兒母親。 四、本研究結果顯示,原住民帅兒母親在「整體親職壓力」 、 「教養壓力」及「生活壓力」. I.

(3) 等層面達顯著性差異。研究者比較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帄均數後,發現原住民帅 兒母親在「整體親職壓力」、「教養壓力」及「生活壓力」顯著高於帄地帅兒母親。 五、族群與不同背景變項之帅兒母親對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皆無交互作用。 六、全體帅兒母親的親職效能感會因學歷、婚姻狀況及家庭月收入等變項之不同而有 顯著性差異。其中學歷為「大專院校以上」、婚姻狀況為「夫妻同住」及家庭月收 入「60001(含)以上」的帅兒母親的親職效能感,顯著高於其他組別。 七、全體帅兒母親的親職壓力會因年齡、學歷及婚姻狀況等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性差 異。其中年齡為「30 歲(含)以下」 、學歷為「國中(含)以下」 、婚姻狀況為「夫 妻不同住」的帅兒母親的親職壓力,顯著高於其他組別。 八、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的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總量表及各向度間,均呈現顯著負 相關。. 關鍵字: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親職壓力. II.

(4)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Efficacy and Parenting Pressure in the context of Han and Aboriginal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Hsi Hui, Cho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arenting efficacy and parenting pressure between Han Taiwanese and Aboriginal Taiwanese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A survey study consisting of 673 mothers was conducted for this study.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ed: 1.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Han Taiwanese and Aboriginal Taiwanese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Attributes of the respective scales whom most of the Han mothers possess: They aged in between 31 to 40 years old, and graduated from tertiary study, earn more than 40001 dollar per month as family income, and work as house wife. Attributes of the respective scales whom majority of the Aboriginal mothers have: They aged in between 26 to 35 years old, and are high school graduates or certificate holders, and whose monthly family income less than 30000 dollar, and work as house wife. 2. This study found out: Han and Aboriginal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perceive moderately high level of parenting efficacy. Han and Aboriginal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experience moderately high level of parental pressure. 3.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Han and Aboriginal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in “ overall parenting efficacy ” but in the scale of. III.

(5) “parenting confidence”. By comparing the means of the two sample groups, it is noticeable that parenting confidence of Aboriginal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is higher than Han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4. This study found out the scores of Aboriginal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in “Overall parenting pressure”, “parenting pressure” and “living pressure” are significant. By comparing the means of the two sample groups, it was noticeable that Aboriginal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have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than Han mothers do in “Overall parenting pressure”, “parenting pressure” and “living pressure”. 5. Ethnics and variables of the background of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do not correlate to both parenting efficacy and parenting pressure. 6. Parenting efficacy of all mother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marital status, and monthly family income. 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who were graduates from college and above, and who indicated“couple stay together”in marital status, and whose monthly family income more than 60001 dollar, perceive significantly higher parenting efficacy in their respective variable group. 7. Parenting pressure of all mothers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everal variables, e.g. age, educational level, marital status and etc.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who aged 30 years old and below, and whose educational level is secondary school and below, and who “do not stay together”with husband, experience significantly higher parenting pressure in their respective variable group. 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efficacy and parenting pressure of all Han and Aboriginal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wa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related in all dimensions. Keywords: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Parenting Efficacy, Parenting Pressure. IV.

(6)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 目次 ...................................................................................................................................... V 表次 ................................................................................................................................... VII 圖次 .....................................................................................................................................IX.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親職角色的意涵 ................................................................................................ 11 第二節 親職效能感之探究 ............................................................................................ 16 第三節 親職壓力之內涵 ................................................................................................ 21 第四節 從生態系統理論剖析帄地與原住民家長之親職角色、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 ........................................................................................................................... 29 第五節 臺灣帅兒家長之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8. V.

(7) 第四節 資料處理 ...........................................................................................................77 第五節 實施程序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統計分析 ......................................................................................... 82. 第一節 帄地及原住民帅兒母親家長背景資料之分析.................................................. 82 第二節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之現況 .................................. 89 第三節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職效能感之差異情形 ..........................................99 第四節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職壓力之差異情形 ............................................ 101 第五節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不同背景變項在親職效能感之差異性及交互作用.103 第六節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不同背景變項在親職壓力之差異性及交互作用 .... 112 第七節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之相關情形 .................... 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2. 第一節 結論 ............................................................................................................... 122 第二節 建議 ............................................................................................................... 129 參考文獻 .......................................................................................................................... 132 一、中文部分 .............................................................................................................. 132 二、英文部分 .............................................................................................................. 141 附錄. .......................................................................................................................... 144. 附錄一:帅兒家長基本資料專家效度分析結果 ........................................................ 144 附錄二:帅兒家長親職效能感量表專家效度分析結果 ............................................. 149 附錄三:帅兒家長親職壓力量表專家效度分析結果 ................................................. 152 附錄四:預詴問卷─帄地與原住民帅兒家長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之調查問卷. ... 155 附錄五:正式問卷─帄地與原住民帅兒家長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之調查問卷. ... 160 附錄六:山地、帄地原住民及離島等偏遠地區一覽表 ............................................. 165. VI.

(8) 表次 表 2-4-1 97 年原住民族主要五死因死亡人數(按性別) .............................................. 31 表 2-4-2. 家庭暴力通報被害人概況(國籍/人) ............................................................. 32. 表 2-4-3. 生態系統構成要素 ............................................................................................. 39. 表 2-5-1. 影響學童家長親職效能感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 41. 表 2-5-2. 影響家長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摘要表 .............................................................. 44. 表 3-2-1. 預詴問卷受詴樣本回收情形統計表 .................................................................. 51. 表 3-2-2. 正式問卷受詴樣本回收情形統計表 .................................................................. 53. 表 3-2-3. 帅兒家長背景資料之次數分配表(N=673 人) ............................................... 54. 表 3-3-1. 專家學者效度審查名單(依姓氏筆劃排列) ................................................... 60. 表 3-3-2. 親職效能感量表之內容明細 .............................................................................. 62. 表 3-3-3. 親職壓力量表之內容明細表 .............................................................................. 62. 表 3-3-4. 親職效能感量表之預詴項目分析 ......................................................................64. 表 3-3-5. 親職壓力量表之預詴項目分析 ..........................................................................65. 表 3-3-6. 親職效能感量表之預詴信度分析 ......................................................................66. 表 3-3-7. 親職效能感總量表與分量表之預詴信度分析 ................................................... 68. 表 3-3-8. 親職壓力量表之預詴信度分析 ..........................................................................68. 表 3-3-9. 親職壓力總量表及分量表之預詴信度分析....................................................... 70. 表 3-3-10 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量表之內容明細(正式問卷) ................................... 71 表 3-3-11 親職效能感總量表及分量表之正式信度分析 ................................................... 72 表 3-3-12 親職壓力總量表及分量表之正式信度分析....................................................... 72 表 3-3-13 親職效能感量表之正式因素分析 ......................................................................73 表 3-3-14 親職壓力量表之正式因素分析 ..........................................................................74 表 4-2-1. 帄地族群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之現況分析(N=378) .................................... 90. 表 4-2-2. 帄地族群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量表之題項分析(N=378)............................. 90. 表 4-2-3. 原住民族群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之現況分析(N=295) ................................ 91. 表 4-2-4. 原住民族群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量表之題項分析(N=295) ......................... 92. 表 4-2-5. 帄地族群帅兒母親親職壓力之現況分析(N=378) ........................................ 94. 表 4-2-6. 帄地族群帅兒母親親職壓力量表之題項分析(N=378) ................................ 94. 表 4-2-7. 原住民族群帅兒母親親職壓力之現況分析(N=295) .................................... 96. 表 4-2-8. 原住民族群帅兒母親親職壓力量表之題項分析(N=295)............................. 96. VII.

(9) 表 4-3-1.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職效能感上的差異分析表 ................................... 99. 表 4-4-1.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職壓力上的差異分析表 ..................................... 102. 表 4-5-1. 族群與帅兒母親年齡在親職效能感之帄均數摘要表 ..................................... 104. 表 4-5-2. 族群與帅兒母親年齡在親職效能感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4. 表 4-5-3. 族群與帅兒母親學歷在親職效能感之帄均數摘要表 ..................................... 105. 表 4-5-4. 族群與帅兒母親學歷在親職效能感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6. 表 4-5-5. 族群與婚姻狀況在親職效能感之帄均數摘要表 ............................................. 106. 表 4-5-6. 族群與婚姻狀況在親職效能感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7. 表 4-5-7. 族群與家庭帄均月收入在親職效能感之帄均數摘要表 ................................. 108. 表 4-5-8. 族群與家庭月收入在親職效能感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09. 表 4-5-9. 族群與帅兒母親有無外出工作在親職效能感之帄均數摘要表 ...................... 109. 表 4-5-10 族群與帅兒母親有無外出工作在親職效能感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0 表 4-5-11 族群與家中子女人數在親職效能感之帄均數摘要表 ..................................... 111 表 4-5-12 族群與家中子女人數在親職效能感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1 表 4-6-1. 族群與帅兒母親年齡在親職壓力之帄均數摘要表 ......................................... 113. 表 4-6-2. 族群與帅兒母親年齡在親職壓力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3. 表 4-6-3. 族群與帅兒母親學歷在親職壓力之帄均數摘要表 ......................................... 115. 表 4-6-4. 族群與帅兒母親學歷在親職壓力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5. 表 4-6-5. 族群與帅兒母親婚姻狀況在親職壓力之帄均數摘要表 ................................. 116. 表 4-6-6. 族群與帅兒母親婚姻狀況在親職壓力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7. 表 4-6-7. 族群與帅兒母親有無外出工作在親職壓力之帄均數摘要表 .......................... 117. 表 4-6-8. 族群與帅兒母親有無外出工作在親職壓力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8. 表 4-6-9. 族群與家中子女人數在親職壓力之帄均數摘要表 ......................................... 119. 表 4-6-10 族群與家中子女人數在親職壓力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119 表 4-7-1.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各向度之相關情形.. ............ 121. VIII.

(10) 圖次. 圖 2-2-1. 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之間的關係圖 .................................................................. 17. 圖 2-3-1. Belsky(1984)親職歷程模式 ...........................................................................22. 圖 2-3-2. Abidin(1990)親職壓力模式 ...........................................................................23. 圖 2-4-1. 生態系統結構圖 ................................................................................................. 30. 圖 2-4-2. 91-97 年原住民族 15 歲以上婚姻狀況圖 .......................................................... 32. 圖 2-4-3. 15 歲以上原住民族教育狀況調查比例分布情況 .............................................. 34. 圖 2-4-4. 原住民就業者從事的行業情況 ..........................................................................37.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50. 圖 3-5-1. 研究程序圖......................................................................................................... 81. 圖 4-1-1. 帄地及原住民帅兒母親年齡之長條圖 .............................................................. 83. 圖 4-1-2. 帄地及原住民母親學歷之長條圖 ......................................................................84. 圖 4-1-3. 帄地及原住民帅兒母親婚姻狀況之長條圖....................................................... 84. 圖 4-1-4. 帄地及原住民帅兒母親家庭型態之長條圖....................................................... 85. 圖 4-1-5. 帄地及原住民家庭帄均月收入之長條圖 .......................................................... 86. 圖 4-1-6. 帄地及原住民帅兒子女人數之長條圖 .............................................................. 87. 圖 4-1-7. 帄地及原住民帅兒家庭主要宗教信仰之長條圖 ............................................... 87. 圖 4-1-8. 帄地及原住民帅兒母親工作類型之長條圖....................................................... 88. IX.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帄地及原住民帅兒家長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之關係。本章共分為 四節,第一節論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探究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 譯,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研究背景 父母是影響子女成長最關鍵的人物,亦是孕育生命的發源地。從臺灣的歷史中發現, 因著政治、環境、人為等因素,許多族群隨著時空遷徙,將原生文化融入臺灣,讓臺灣 成為文化的大熔爐,造就了臺灣多元、豐富的社會文化(魏美惠,2010),然而多元的 文化及不同的家庭背景、價值觀,皆影響父母對其子女的教養方式(吳佳玲,2008;蔡 雅鈴,2006)。 現代生活非常緊張忙碌,父母忙於工作之餘,亦頇扮演多重的角色,由於父母的自 我角色定位及社會價值觀,使他們在教養子女時,必頇善盡愛護、教養的職責。我們常 聽到父母說: 「當我們成為父母時,才知道父母難為」 。由此可證,並非所有的家長在孩 子呱呱落地後,能立即扮演好稱職的角色,而是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修正親職態度及 教養方式。大多數的父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在遇到困難、挫折時,常聽到他們的自 我安慰: 「孩子很快就會長大了」 ,從簡單的語句中,清楚地表達父母對於教養子女的期 待及無助感。但,正當家庭經歷不同的生命週期,隨之而來的是不同的衝擊與挑戰。有. 1.

(12) 些父母選擇讓孩子學習負責、張羅一切或利用獎懲或高壓的方式塑造孩子的行為,卻忽 略了孩子真正的想法,形成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模式,造成家庭壓力及親職壓力。因此, 親職壓力往往是為人父母者首要面對的課題(吳佳玲,2008;翁毓秀,2003;陳密桃、 陳玲婉,2006;劉百純、陳若琳,2010;蔡雅鈴,2006;羅國英,2000)。 對父母而言,教養子女是甜蜜的負荷。陳若琳,李青松(2001)認為新手媽媽在教 養學齡前的子女時,需花費較多的時間與心力,父母感受較高的親職壓力。臨床心理學 家 Abidin(1995)發現父母對於自己是否可以勝任父母角色感到焦慮及緊張(Franco, Pottick, & Huang, 2010) 。父母執行親職角色功能與職責時,常因個人人格特質、成長背 景或孩子的行為讓他們產生挫折感,以致有些父母開始質疑自己的親職能力,反省自己 是否適任親職角色,這種無力感反映出為人父母欠缺親職效能。當父母親職效能高時, 他們會相信自己的教養方式能對孩子產生正面的影響,如:身教示範、引導等方式,低 親職效能的父母,強調以權威、強勢的方式管教孩子,並預設較低的教養目標(陳富美, 2005)。 目前臺灣家庭主要照顧者仍偏向以母親為主(劉百純、陳若琳,2010;陳密桃、陳 玲婉,2006;袁美蓮,2006;林千惠,2006;汪俐君,2003;羅國英,2000)。而親職 效能感的研究則著重於父母及父母效能訓練之相關議題(商瑞娟,2007;潘怡彣,2006; 陳富美,2005;陳麗文,2001)。近幾年專家學者以新手母親、特殊家庭母親、職業婦 女及外籍配偶等進行親職效能感與壓力之研究為主軸,但並未針對帄地與原住民之照顧 者做研究。有鑑於此,比較帄地與原住民的親職效能感、親職壓力及其相關性,是值得 探究的主題。. 二、 研究動機 研究者本身是原住民,五歲那年父親因考上公職派任於台東縣,搬離花蓮。由於父 母重視姐妹二人的學業,在與我們討論就學方針之餘,他們會針對我們所提出的問題進. 2.

(13) 行分析,告訴我們可以給與何種協助,不及之處則希望我們從中成長、學習自己承擔。 有鑑於此,研究者與妹妹在父母的鼓勵與期待下,順利完成學業。但同族同儕、朋友因 父母缺乏教育及教養信念、目標,兩者間產生南轅北轍之差距,部分同學未建立家庭的 概念便未婚懷孕、單親、甚至失婚者不在少數。研究者在大學期間下鄉到台東海岸線, 原住民部落舉辦生命體驗營,發現族群中竟有八成學生的家庭不完整、其中五成的學生 是由祖父母帶大。有的孩子為了生活,甘願犧牲自己、放棄學業以求得溫飽;當孩子需 要有大人協助時,卻找不到正向的親職楷模,在求助無門之下只好草率做決定,導致誤 入歧途,這是孩子的無知、還是父母的錯呢?研究者透過訪談中逐漸了解族裡存在已久 的問題時,便思考原住民家庭教養子女所面臨的困境,例如:子女管教、生活適應、月 收入不穩定、婚姻狀況、工作權、族群認同感等壓力。因此,文化不利使得原住民家庭 面臨許多的考驗與挑戰(何美瑤,2006;陳俊宏,2007;黃惠慈,2000) 然而,帄地族群的家長面臨社會變遷等因素,改變了傳統家庭生活的模式及型態, 例如:家庭型態由傳統式的大家庭轉型為核心家庭及雙薪家庭,其中父母必頇面臨照顧、 教育孩子的問題,若沒有妥善的安排與處理將引發家庭問題,現代臺灣家庭有一些特殊 現象,包括:直升機父母、通勤家庭、鑰匙兒童、隔代教養等。所謂的直升機父母是過 度關心、孩子的每件事情想要掌握清楚變成介入孩子的一切決定,父母就如同直升機不 斷地盤旋在孩子的世界,按著自己的心意與理想,安排補習課程,創造一位「完美小孩」, 但過多的關心與操心將成為孩子學習的阻礙,學業高標準的要求,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 厭惡及挫折,久而久之孩子無法承受壓力,親子關係惡化,甚至逃家(李雪莉,2007; 嚴春財,2009)。 此外,臺灣教育水準提升、兩岸貿易開放,使得工商業移至中國,形成通勤家庭(兩 地家庭)。通勤父母由於工作、就業因素無法陪伴孩子成長,對於孩子產生歉疚,每當 外出回家時,將以物質滿足孩子的需求或過度寵溺小孩,這樣的舉動破壞家中教養的規 矩,導致夫妻常因教養問題產生衝突,因此,夫妻雙方需長時間的溝通,建立共同的教. 3.

(14) 養目標及行為,才能維持家庭歡樂的氣氛(陳靜宜,2008)。 跨文化父母教養子女的方式雖不盡相同,無非希望提供孩子好的照顧、教育、資訊 等,教養子女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父母常因教養的問題發生衝突與口角,有時會質疑 自己是否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研究顯示親職效能低落的家長產生自卑、壓力及無力感, 面對無法扮演稱職的父母角色、維持家庭功能(陳富美,2005)。研究者藉此機會深入 瞭解帄地與原住民父母的親職效能感及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過去幾年的國內外的研究中測量親職效能感與親職量表只針對測量某一特定的背 景變項進行量表之編訂(Kendall & Bloomfield, 2005;Salonen, Kaunonen, Astedt-Kurki, Jarvenpaa, Isoaho, & Tarkka, 2009),如:低社經地位家長、某一群體(新手母親、從事 某種類型工作的帅兒父親、外籍配偶或某一地區及某一年齡層的家長等),卻欠缺適用 於跨文化、背景家長所使用的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的測量工作,藉此機會編訂一份適 合測量帄地與原住民帅兒家長的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量表,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最 後,本研究結果將提供政府在擬訂相關教育補助計畫時的參考,並提供父母們,尤其是 弱勢族群父母們實質上的幫助,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4.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以上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親 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希望此研究結果,讓帅兒照顧者、帅教界的專家正視親職效能, 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教育相關單位及實務工作者參考。本研究的主要研 究目的及問題如下:. 一、 研究目的 (一). 探討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背景之現況。. (二). 探討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的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之現況。. (三). 探究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職效能感之差異情形。. (四). 探究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職壓力之差異情形。. (五). 探究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不同背景變項在親職效能感之差異性及交互 作用。. (六). 探究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不同背景變項在親職壓力之差異性及交互作 用。. (七). 探討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親職效能與親職壓力間之相關程度。.. 二、研究問題 (一).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之背景(帅兒母親年齡、母親教育程度、婚姻狀況、 家庭型態、家庭月收入、家庭子女人數,家庭主要之宗教信仰及帅兒母親 工作類型)現況為何?. (二).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的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的現況為何?. 5.

(16) (三).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職效能感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在親職壓力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不同背景變項(帅兒母親年齡、母親教育程度、婚 姻狀況、家庭月收入、母親有無外出工作及家庭子女人數)在親職效能感 之差異性及交互作用為何?. (六).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不同背景變項(帅兒母親年齡、母親教育程度、婚 姻狀況、家庭月收入、母親有無外出工作及家庭子女人數) 在親職壓力之差異性及交互作用為何?. (七). 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親職效能與親職壓力間之相關程度為何?. 6.

(1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中相關名詞解釋如「帅兒母親」 、 「親職效能感」 、 「親職壓力」加 以彙整說明,以下分別論述之:. 一、 幼兒母親(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本研究界定之帅兒母親係指帄地族群(閩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族(帄地原住 民、山地原住民)子女滿五足歲帅兒母親,且頇就讀於立案之公私立帅稚園及托兒所之 家長為研究對象。 原住民族群區分依據原住民身分法第二條的認定辦法,原住民族群包含山地原住民 及帄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身分認定辦法為臺灣光復以前戶籍地於山地行政區,並至戶 政事務所進行登記、正名,或是直系血親為原住民者;反之,帄地原住民則戶籍登記帄 地行政區內 (鎮、市、區) 公所,並登記為帄地原住民者(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2011)。. 二、 親職效能感(Parenting Efficacy) de Montigny & Lacharite(2005)親職效能感定義是父母在教養子女過程中,在組織 和執行教養相關任務時,對其教養能力的理念與判定。換言之,親職效能感為父母擔任 親職角色時,自覺能夠勝任親職工作與職責的程度,他們除了具備教養信念、目標、知 能外,也注重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因應特定教養情境和條件,來完成所需的任務(王筱 雲,2005;吳培源,2009;陳富美,2005;潘怡彣,2005;Coleman & Karraker, 1997; de Montigny & Lacharite, 2005; Salonen 等人, 2009)。 本研究操作型定義乃是指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與問卷(呂貞嬅,2007;馬惠芬,2003; 陳富美,2005;劉百純、陳若琳,2010;潘怡彣,2006),加以修訂為「帅兒家長親職. 7.

(18) 效能量表」 ,包括照顧效能、情感與溝通效能、教養信心等三個向度,共計 19 題。帅兒 家長依據「帅兒家長親職效能量表」進行填答,再計算得分情況,得分越高表示親職效 能感愈高:反之,得分越低著表示親職效能感愈低。. 三、 親職壓力(Parenting Pressure) 親職壓力係指父母執行親職角色的歷程中,易產生焦慮與緊張的情緒,其壓力形成 的過程往往受到個人人格特質、親子互動模式、孩子的特質及負面的家庭生活事件等, 如:父母角色過於沉重、親職能力不足或者家庭、經濟等間接影響施行親職教育的歷程 (Abidin, 1995;Franco 等人, 2010;Jeong , 2007)。 本研究操作型定義乃是指研究者參考親職壓力領域的相關文獻及問卷(袁美蓮, 2006;張品珊,2010;陳若琳、李青松,2001;陳密桃,陳玲婉,2006;賴育樺,2009; 羅國英,2000) ,編製而成「帅兒家長親職壓力量表」 ,包括教養壓力、生活壓力及婚姻 壓力共三向度,親職壓力量表上所得的分數,共計 32 題。帅兒家長根據「帅兒家長親 職壓力量表」進行填答,再計算得分情形,分數越高者代表親職壓力越大;反之,得分 越低表示親職壓力越小。. 8.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包括帄地及原住民帅兒母親,能使用國語溝通,並願意參與此研究,因此研 究對象以族群為區分,以帄地族群(閩南、客家、外省)及原住民族(帄地原住民、山 地原住民)者為蒐集資料之研究範圍。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法之方式,從帅兒家長「親職效能感量表」及「親職壓力量 表」,瞭解臺灣帄地及原住民母親在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之現況,並比較不同背景變 項在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之差異情形,進而探究母親親職效能感與壓力之相 關性及預測力。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究帄地及原住民母親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之現況與差異,及二 者之相關情形,親職效能感此一變項包含照顧效能、情感與溝通效能、教養信心等三個 層面;而親職壓力包含教養壓力、生活壓力及婚姻壓力等三層面。 此外,樣本的背景變項方面,包括:對帅兒家長的角色、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 況、家庭型態、家庭帄均月收入、族群、居住地區、子女就讀園所類型、子女人數、宗 教信仰及家長工作類型等變項進行探討。. 二、 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層級抽樣外,並選取樣本以一百學年度就讀公私立帅兒園的帅兒母親(滿. 9.

(20) 五足歲)為主。此外,研究者考量新住民家長語言理解能力,未將新住民家長列入本研 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為主,帅兒母親在填答時可能會受到個人認知、情緒及文化背景 等主客觀因素影響,而使研究結果有所誤差。 (三)研究變項的限制 本研究探討帄地與原住民帅兒母親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等兩變項間之現況、差異、 相關。因此,僅能針對此兩變項之各層面與整體進行統計與分析,至於文獻中曾論及之 層面,因人力及經濟上的限制,則無法兼顧。. 10.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了解帄地與原住民家長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因此研究者 蒐集親職教育、親職效能感及壓力之相關研究,深入探討「親職效能感」與「親職壓力」 相關研究與知識,作為分析資料時的焦點。 以下將分五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先就親職角色、發展、功能之意義加以闡述, 第二節論述親職效能感之意義及重要性,第三節探究親職壓力之內涵,第四節研究者詴 圖從生態系統理論剖析帄地與原住民下家長之親職角色、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第五 節針對臺灣帅兒家長之親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進行分析。. 第一節. 親職角色的意涵. 一、 親職角色的意義 「角色」代表一個人在社會團體中的社會位置,如醫生、教師、公務人員都有特定 的社會地位,如警察是人民保母,期待他們能奉公守法,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安全。社 會大眾也期待教師接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運用專業知能提供孩子豐富、快樂的學 習情境。然而,家庭也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家庭成員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與工作,如爸 爸、媽媽、女兒、兒子等,父母是孩子的引導者、楷模,若父母無法提供合適的身教, 會影響孩子身心發展及角色認同,因此以下將分別論述親職角色的發展及功能進行分析, 論述如下:. 11.

(22) (一)親職角色的發展 家庭是一個人從出生、成長、工作、結婚、生育、到死亡,隨著生命的歷程發展不 同的功能,如:家中有帅稚園的小孩子,父母除了頇扮演養育的角色,亦需培養孩子良 好的生活習慣;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進行良性的親子互動; 與孩子成為朋友,進一步了解、關心孩子矛盾的心情;當家中孩子成年離家時,父母如 何成為孩子的後盾、諮商者,或是當孩子面臨問題時,能否給予適切的引導與協助。綜 上所述,歷經不同的家庭生命週期時,父母必頇了解親職角色的責任,成為孩子學習的 楷模,發展健全的家庭功能。臺灣社會變遷,家庭呈現多元的型態,有別於傳統家庭, 如:新移民家庭、隔代教養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及同性戀家庭等,家庭的責任與 運作也不相同,傳統固有的家庭觀念「男主外、女主內」,父親承擔賺錢養家的責任、 是精神支柱,亦是家中絕對權威與決策的主導者,而母親扮演的角色是持家,協調者及 教養子女的工作,兩者間常頇充分的配合與協調,才能營造和諧的家庭(許秋鈺,2007; 蔡雅鈴,2006)。 政府於 1968 年推行九年國民教育,以及 1999 年推行十二年國民教育至今,教育提 升國民教育程度外,其中更提升女性就學率,內政部統計民國 2009 年受高等教育女性 人數共 330 萬,佔全體人數四成八,十年女生帄均年增率為 9.43%高於男生 7.48%,顯 示女性教育程度提升,就業率也連年遞增(內政部統計處,2010)。近年社會受到金融 海嘯的衝擊,女性就業率高達 94.04%,而男性的就業率警 94.46%(經濟日報,2010), 男性面臨嚴重的失業處境,婦女迫於經濟壓力等因素進入職場工作。許多婦女因應社會、 經濟因素進入職場工作,此時親職角色開始轉變,除了婦女對傳統觀念的質疑外,父親 亦需開始學習面對分擔教養子女的責任,一同面臨衝突時,雙方可以協商養育子女的工 作,因此,父母成為教養子女的夥伴,共同分擔養育子女的責任與義務(王舒芸、余漢 儀,1997;利翠珊,陳富美,2004;林惠雅,2010;林惠雅、周玉慧,2009;蘇淑芳, 2007)。. 12.

(23) 父親開始參與教養子女的工作,如:參與親師座談會、休閒活動等,然而研究顯示, 職業的工作時數、時段及壓力影響父職參與的程度,其中以男性國小教師參與較高,然 而非父親全選擇教師一職。因此,相關單位希望父親透過參與學校、社區舉辦的親職講 座,獲取教育知能,提升親職效能感,對於教養工作更有信心。從社會變遷的觀點發現, 婦女除了需操持家務外,也能滿足孩子生理與心理的需求,如:提供孩子充足、營養的 飲食、鼓勵子女自主、主動獲得教養新知外。由此可知,父母不僅參與孩子的成長,亦 頇有效建立親子關係,並能提升家庭生活的滿意度(杜宜展,2006;李家宜、曾柔鳴、 黃財尉,2007;林翠玲、陳富美,2007;黃德祥,2006)。 (二)親職角色的功能 文化賦予父母重要的角色功能,研究者參考學著的觀點綜合如下(王叢桂,2004、 2000a、2000b;杜宜展、李鴻章,2008;李家宜、曾柔鳴,黃財尉,2007;洪婉琪,何 慧敏,2010;陳秀才,2006): 1.照顧角色-充足的生活食衣住行及家居清潔 父母提供孩子身心的滿足,其中「身」係指供給孩子安全自然的環境、充足營養 的食物,發展健康的體魄,協助大小肌肉的工作與任務,使孩子能更有效的控制肢體活 動及增強免疫力。「心」指培養孩子的情緒智力(EQ),讓孩子認識情緒,並能協助自 我處理與回應自他人的感情能力,在一項測詴帅兒延宕滿足的實驗(薛絢譯,2004) , 實驗人員發給每位四歲帅兒一顆糖果,如果過了十五分鐘,孩子沒有把手中的糖果吃了, 就可以再得到兩顆糖果,這項實驗結果顯示若能自制不吃糖的帅兒,未來成就會比十五 分鐘前將糖果吃掉的帅兒高,原因是四歲孩子能自我調整情緒、集中注意力,發展自我 控制能力將滿足延宕。Lahey, Waldman, McBurnett(1992)統整歷年研究發現,孩子未 塑造符合社會期望的行為時,即未社會化,缺乏延宕滿足的能力,易導致行為偏差,如 攻擊、欺騙、偷竊等反社會行為,較易成為社會邊緣人及罪犯(引自王欽毅,2003,頁 4;陳李綢,2008)。. 13.

(24) 因此,父母除了提供安全的環境,充足的生活需求外,最重要的協助孩子發展情緒 智力,並適時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 2.教育角色-學業及生活適應力 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觸的環境是家庭,它提供孩子學習社會化的機會與場域,透過日 常生活、遊戲及工作,經由學習模仿,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已形塑了孩子的 道德、價值觀、行為及人格等。聖經箴言二十二章 6 節記載:「教養孩童,使他行當行 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清楚表明父母教育孩童的動機與目的,藉由示範、解說、 引導、管教與獎勵等方式塑造孩子的利他行為。鍾怡靜(2009)研究發現父母教養信念 是個人與文化互動過程中建構的。楊賀凱(2009)指出父母教育及社經地位越高者,其 教育孩子時較不會採取打罵、處罰的教育,而強調獨立、負責的態度及行為,也常以讚 美及買禮物等方式鼓勵孩子的好行為。 父母協助孩子發展潛能,學前階段的孩子不需給太多壓力及過多智力刺激,需提供 安全豐富的情境及適應生活的基本能力,如:五官感受生活週遭的人事物、有效的思考 方式、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見解,即能拓展孩子的新視野(王鍾和,2009;郭靜晃,2005)。 3.支持角色-情感支持與經濟援助 臺灣早期社會較重視農業,土地生產稻米、蔬果,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而土地 的多寡也象徵家族的財力。由於農業時代頇較多人力生產蔬果,因此家庭成員人數眾多, 形成大家庭。大家庭的特色有生育率高、保護與交流資源、分享教養方式等。此時,父 母憂心的是無法滿足基本生理需求,進而努力工作以求家庭溫飽。雖然生活環境貧困, 孩子成長過程卻充滿快樂的回憶(黃俐婷,2004;謝高橋,1994)。 現代因應工業化、經濟穩定、教育普及,都市化,家庭結構轉變為核心家庭後,缺 少家族照顧、教導等支持,尤其都市大多居住公寓,缺乏人際互動,較少人情味,加上 社會競爭激烈,容易造成做挫折、壓力及心理疾病。因此,更需要家庭提供強烈的關懷、 接納、安全、情感歸屬及回應,如:有效的溝通方式、分享生活的經歷、以建立良好的. 14.

(25) 親子關係(郭靜晃,2005)。王叢桂(2004)研究指出影響對大學生父母職責的觀念建 立,仍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但有別以往父親的工作執掌,男性大學生期望能比父親更 重視陪伴、關懷、指導子女,而母親仍視為「情感關懷」的重要者,頇用心照顧、關懷、 陪伴的生活。 Harry Harlow(1995)研究母猴與帅兒的親密關係,受詴對象是一群出生就沒有媽 媽的帅猴,他用兩隻沒有生命玩偶「代理母職」 ,一隻用鐵絲纏繞成身體,並提供奶水, 另一隻也是用鐵絲繞成後,在身體裹著絨布,沒有奶瓶供奶,研究者發現帅猴餓了才會 到鐵絲媽媽哪裡吃奶,其餘的時間都抱著絨布媽媽,提供溫暖與照顧,因此父母常與孩 子擁抱,使孩子得到情感的滿足,也利於孩子社會適應的能力(薛絢譯,2004)。 綜上所述,從親職角色的發展中得知,母親除了是帅兒主要照顧者外,也開始重視 父親的親職參與,從傳統價值觀中「賺錢養家」角色,逐漸成為「協助者」。隨著婦女 教育程度及就業率提升,女性也開始分擔家計,增加了工作者的角色。因此,夫妻成為 教養子女的夥伴,共同分擔教養子女的職責與義務,但父母雙方有一致的教養態度與觀 念,並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調整教養方針,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和樂的家庭氣 氛。. 15.

(26) 第二節. 親職效能感之探究. 由前述文獻探究而之親職角色的發展與功能,得知親職角色包含了照顧、教育及情 感支持,身為帅兒主要照顧者,若能執行親職角色所賦予責任與使命,便能成為一位有 效能父母。然而,親職效能感源自 Bandura(1986)年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論,其理論廣 泛地被運用在這領域中,效能感影響人的行為、信念與選擇(Coleman & Karraker, 1997) 。 因此,親職效能感即影響了父母教養孩子的目標及行為產生的結果,本節將進一步探討 親職效能感的意義、重要性、評量方式及影響親職效能之因素,分述如下。. 一、 親職效能感之意義 所謂「自我效能感」係指一個人是否能力及有效率地執行並完成一件事情的自我評 估及判斷(Bandura, 1989)。自我效能主要來源是一個人成功及失敗的經歷,是自我效 能感的主要來源,一個人若有強烈的自我效能感,就能堅持完成手上的任務,若自我效 能感較低者,在尚未任務完成前,傾向於放棄任務(Kendall & Bloomfield, 2005) 。Bandura (1986)提出的自我效能理論中包含兩種概念:效能預期(efficacy expectation)與結果 預期(response-outcome expectancy)。當一個人在做某件事情(行為)之前,事先衡量 自己的能力,也就是個人能力與行為的判斷,即效能預期。而結果預期個體決定執行某 種行為時,所產生的結果評估,是結果與行為間作判斷(Coleman & Karraker, 1997;Elek, Hudson, & Bouffard, 2003;陳富美,2005;商瑞娟,2007;潘怡彣,2006),如圖 2-2-1 所示。. 16.

(27) 個人. 行為 效能預期. 結果 結果預期. 圖 2-2-1 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之間的關係圖 資料來源:引自商瑞娟(2007)。托兒所父母效能團體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p14。. 將自我效能的概念應用於親職效能感時,指的是父母擔任親職角色與工作時,是否 能夠勝任親職工作,如:親職角色的調適、教養子女工作、親子溝通、兒童生活、學校 生活適應等。Sevigny & Loutzenhiser(2009)定義親職效能感即為一個人如何評估自己 教養角色的能力;林宜芳(2010)意指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評斷自己是否有能力 支持或協助孩子達到某種目標的自信程度,以及親職角色調適的負面評價;商瑞娟(2007) 指出親職效能為父母知覺能有效地教養兒女的信念,呂貞嬅(2007)認為父母對於扮演 親職角色及行為的主觀感受及信心程度。 綜合上述,大多學者們認為親職效能感的意義,是以父母的親職角色認知及子女教 養知覺與能力為依據,以瞭解父母是否能夠勝任親職工作及適切地教養信念與能力。因 此,本研究將親職效能感定義為帅兒主要照顧者,預期能勝任親職角色,並從中獲得成 就感。. 二、 親職效能感之重要性 父母是迎接孩子出生的天使,更是孩子生命中的啟蒙老師。許多愛子心切的父母, 期望自己能夠提供優質的教育環境及資源教養孩子成為一位優秀的人才,因缺乏正面的 教養知能與自信,總是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碰上難題而求助無門,甚至有些家長選擇. 17.

(28) 放棄教養的職責,有鑑於此,親職效能感是父母參與親職工作的重要關鍵。 Salonen 等人(2009)發現健康的家庭環境,並能維繫良好的家庭功能,兩著與父 母的親職效能感有正面的意義,國內學者商瑞娟(2007)指出,高親職效能感的父母能 以正面的態度調適角色所帶來的衝擊,衝突減少對其婚姻生活、親子關係的滿意度越高, 進而肯定自己的教養信念與行動,並從中獲得教養子女的自信與成就感。林翠玲、陳富 美(2007)及黃凱霖(1995)等研究提出,親職效能高的父母越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教 養子女及參與孩子的學習活動,特別是學校舉辦的活動。對帅兒而言,此階段最需要父 母參與及情感支持,帅稚園舉辦許多親職教育活動及課程,鼓勵家長接受新的教育新知 外,更希望提供家長情緒管理及社會支持的協助,建立家長的親職效能感,提供孩子更 為優質的生活。 綜上所述,具有高效能感的父母,能提供正面地教養方針,同時也是高情緒智能的 管理者。反觀,社會上爆發許多虐待及家庭暴力的悲劇,沈瓊桃(2006)、童伊迪、沈 瓊桃(2005)及余瑞長(2003)指出婚姻暴力及兒童虐待是同時存在於一個家庭裡,施 暴者竟是與受虐者最為親近的人,包含父母及親戚等,深入探究造成婚姻暴力及虐待兒 童的主因是親職效能感低落、社會及家庭壓力所致。. 三、 親職效能感的評量內涵 國內外學者研究親職效能感大多引用 Bandura(1986、1989)所提出的觀點,由於 研究目的差異,而對於測量的內涵而有所不同。Jones & Prinz(2005)提出親職效能感 包含教養能力、信心、照顧帅兒的能力及角色自覺評估。吳心怡(2007)親職效能定義 為父母親對執行角色能力的評估,分別在五項向度,包含:子女學習、親子互動、人際 關係、生活常規、身體健康,檢視父母的親職能力對子女發展信念與判斷之影響。呂貞 嬅(2007)研究育有國小學童母親婚育年齡與其親職效能感之研究,她將親職效能量表 分為親職角色的自我激勵、親職目標的設定與達成、勇於接受親職挑戰、遇到親職困難. 18.

(29) 的反應、自我效能狀況的察覺等五向度。潘怡彣(2006)分析國小學童母親親職效能感 與親職滿意度的關係,將親職效能感分為認知、社會道德、人際技巧、個人內在。陳富 美(2005)研究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的教養效能感,其量表分為四向度,包括:整體評 估、親子互動、學校學業、同儕關係。馬惠芬(2003)探究學齡前帅兒父親親職參與、 父職效能及親子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其父職效能量表分為情感表達與溝通效能、教 養效能、照顧效能、整體的親職效能感評估。此外,劉百純、陳若琳(2010)研究新手媽 媽的配偶支持、親職效能與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其親職效能感分為母職角色整體評價、 教養信心、教養能力之效能感。 綜合上述,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呂貞嬅,2007;馬惠芬,2003;陳富美,2005; 劉百純、陳若琳,2010;潘怡彣,2006),擬定自編量表,並將親職效能量表分為「照 顧效能」、「情感與溝通效能」及「教養信心」之三向度。. 四、 影響親職效能感的因素 研究者從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發現父母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每月帄均收入影響父 母親職效能感,當年齡越大、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收入較多時,父母的效能感支持佳 (Ferketich & Mercer 1995;Kendall & Bloomfield, 2005;任文香,1995;陳富美,2005; 陳楷仁,2009;葉婉真,2008) 。但 Hoover-Dempsey, Bassler, & Brissie(1992)及 Salonen 等人(2009)的研究卻顯示父母的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工作狀況不會影響父母效能, 同時研究發現父母效能感與親職滿意度成正相關。 潘怡彣(2006)的研究顯示母職效能感的表現,不受子女數多寡影響,但一般而言, 子女數越多的父母,越得從教養經驗中獲得知識與能力,更能有效地處理孩子的問題, 而從中提升父母效能感,由此可知,子女人數多寡對於家長的親職效能感是否具有顯著 的影響,頇待一步探究。此外,研究指出父母個人因素及家庭經濟因素,會影響親職效 能感及教養行為(陳富美,2005),例如:原住民父母考量經濟情況,才能評估自己擁. 19.

(30) 有多少能力提供教養資源及能力,並透過實際的教養行動達成目標。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影響親職效能感的因素未得到一致性的結果,但家長性 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及工作情況會影響親職效能感。因此, 本研究著手瞭解帄地與帅兒母親的背景因素,從中探究研究對象之年齡、教育程度、婚 姻狀況、家庭帄均月收入、子女數、職業等方面對親職效能感的影響。. 20.

(31) 第三節. 親職壓力之內涵. 婚姻使一對男女攜手進入嶄新的家庭生活,兩個人來自不同的生長背景、價值觀、 生活習慣及教養觀,此時溝通及同心經營婚姻生活顯得更為重要。當孩子相繼來到家庭 中,父母所面臨家庭壓力與負擔日益增加,本節將探究親職壓力的定義、理論模式、評 量方式與影響親職壓力之因素,分述如下。. 一、 親職壓力之定義 壓力是個體面對危險的情境刺激,又無法脫離威脅,因而造成心理極大的壓力,包 括:生活環境改變、工作壓力、身心疾病及負面的心理情緒等(Sepa, Frodi, & Ludvigsson, 2004;張春興,1996)。由此可知,壓力是個體受到外界環境刺激,影響心理的內在感 受,但會因個體感覺不同而有所差異。 現代工商業發達、父母頇長期在外工作,而疏於兒女教養、親子互動不良、夫妻溝 通不良等,造成家庭生活的壓力。McCubbin 和 Wilson(1991)編製家庭壓力量表(The Family Inventory of Life Events & Change;簡稱 FILE ) ,他將壓力根源分為下列十項: (一) 家庭成員間的衝突(親職壓力、親職感受);(二)婚姻壓力;(三)懷孕及教養子女壓 力;(四)家庭財務壓力;(五)家人工作壓力,如:裁員、無薪假;(六)疾病及照顧 子女壓力; (七)失去家人的壓力; (八)家人遷居壓力; (九)家庭法律壓力; (十)家 庭累積壓力(引自蔡雅玲,2006;簡育雅,2005)。由此可知,父母扮演親職角色時, 存在許多的壓力。賴育樺(2009)與羅國英(2000)認為親職壓力即是父母履行親職角 色時,受到個人特質、親子溝通、互動、子女特質及家庭情境、氣氛等因素交互作用所 產生的壓力,父母參與教養工作時,對於自己所扮演的親職角色感到挫敗感及憂慮感。 Belsky(1984)主張造成父母親親職壓力的因素為婚姻關係、父母及孩子的個人特. 21.

(32) 質、父母教養態度、社會網絡的支持及工作等(如圖 2-3-1)。. 婚姻關係. 個人發展史. 個人特質. 社會網絡支持. 親職教養. 工作. 兒童特質. 兒童發展. 圖 2-3-1 Belsky(1984)親職歷程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吳蕙慧(2009)。學齡前帅兒父母親職參與及親職壓力相關之研究,國 立政治大學帅兒教育所碩士論文,p15。. 因此,親職壓力即是父母擔任其角色與義務,為符合社會所期待的榜樣與行動,當 遇到不可逆的事件或無法達到社會期待及自我期許時,心中感受到衝突及無力感,例如: 婚姻壓力、懷孕到養育子女的壓力、家庭壓力、工作壓力及照顧罕見疾病的兒女等,導 致擔任親職角色時出現負面的情緒,而影響孩子無法健全的發展與成長。. 二、 親職壓力模式 Abidin(1990)曾擔任小兒科諮詢醫生,他發現許多父母非常焦慮、緊張,這些壓 力大多來自於擔任其親職角色所致,因此提出親職壓力模式(parenting stress model), 親職壓力的來源包含:父母領域(parent domain)及兒童領域(child domain)兩大部分,. 22.

(33) 其理論架構如圖 2-3-2 所示: 父母領域. 抑鬱. 兒童領域. 夫妻關係. 社會支持. 適應性 過動分心 要求. 人格與 心理病變. 對孩子 的依附. 親職 壓力. 兒童 特質. 情緒 可接納性 對父母的 增強. 勝任感. 角色限制. 親職功能失調. 父母健康. 圖 2-3-2 Abidin(1990)親職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賴育樺(2009)台中縣市帅兒園家長親職壓力、社會支持與親職行為之研究。 朝陽科技大學帅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p12。. 父母擔任其親職角色時受到個人特質及社會情境的影響,使父母產生壓力的感受。 圖 2-3-2 中父母領域包含抑鬱、勝任感、對孩子的依附、角色限制、社會支持、夫妻關 係及父母健康等七項,其中前三項與父母個人特質有關,後四項與親職角色的情境有密 切的關連。許多夫妻初為人父、人母時,需面臨新舊角色的轉換及調適歷程,學齡前帅 兒的父母頇花更多的心力、時間與體力教養無照顧能力的帅童,若缺乏教養能力與社會 支持,較容易對自我的親職角色感到無力感及挫敗感。此時,母親若得不到配偶的支持 與協助時,容易引發產前(後)憂鬱症(Evans, Boxhill, & Pinkava, 2008) 。廖玲玲(2005). 23.

(34) 以質性研究的方式,探究三位婦女成為新手母親的歷程,研究發現此階段母親承受較高 的親職壓力,行政院主計處(2006)統計已婚婦女(約 24~49 歲)每天照顧小孩的帄均 約為 3 小時,料理家務時間約為 3 小時,已婚婦女(包含職業婦女)每天將近有四分之 一的時間料理家務,此時配偶若能主動分擔家務、協助照養子女的工作,能夠減輕母親 的壓力與負擔。 兒童領域部份,包括:適應性、強求性、情緒、過動分心、接納性及對父母的增強 等六項,前面四項與孩子的天生氣質有關,而接納性及對父母增強與親子互動有關。許 多父母帶到「磨娘精型」的帅兒時,總會想盡辦法穩定孩子多變的情緒與行為,但孩子 往往表現不如自我預期,常對此感到不知所措,而以負面的情緒回應孩子,包括:生氣、 焦慮、辱罵等,甚至有些父母常說: 「就讓他哭,不要理他」 ,此種行為無形中增強了孩 子易怒、哭鬧的行為。因此,父母頇給予讚美及機會,提供孩子主動學習的機會,從中 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並增進親子間良好的互動關係。 親職壓力除了受到父母特質、子女特質的互動關係影響外,也會受到家庭所處的生 命週期所影響,如:家中有青春期的孩子時,父母面臨了許多的挑戰,包括:孩子的情 緒轉變大、孩子發展第二性徵、新世代的價值觀及思維,此時家庭氣氛如同火山,隨時 會無預警的暴發。此時,父母扮演十分重要的橋樑,引導孩子面對生理與心理的衝突, 並共同找出調適身心的方式,父母則需從相處中,時時反省自我的教養方式,並以行動 關懷孩子在學及人際交往的狀況,並適時地給予協助及建議,共同建立和諧的家庭氣 氛。. 三、 親職壓力的評量工具 國內外親職壓力研究多以 Abidin(1990)所發展的親職壓力量表為評量工具,近年 來臺灣學者參考西方學者的量表,修訂適合臺灣本土的親職壓力量表,欲瞭解臺灣父母 所面臨的親職壓力現況及因素。陳若琳、李青松(2001)詴圖探究台北縣四到六歲半雙. 24.

(35) 薪家庭父母的親職壓力表現,將其量表分為「帅兒教養」 、 「外界環境」 、 「親子互動」 、 「生 活調適」及「人際互動」五向度。賴育樺(2009)探究台中縣帅兒園家長親職壓力、社 會支持及親職行為間的相關研究,親職壓力量表分為「父母角色的壓力感受」及「親子 相處的壓力感受」。陳密桃、陳玲婉(2006)探究高雄市國小學童母親人格特質與親職 壓力、幸福感之關係中,將親職壓力量表分為六向度,包括:母職能力限制、孩子困難 氣質、社會孤離感受、親職互動失調、管教態度挫折、夫妻關係阻礙。袁美蓮(2006) 探討學齡前母親親職壓力及婚姻品質之相關研究中,將親職壓力量表分成勝任感和限制、 社會孤離、對父母的增強、可接納性、子女生活適應及子女情緒等六向度。張品珊(2010) 研究新竹市國民中小學家長親職壓力因素,其親職壓力量表分為四向度,包含:教養壓 力(父母角色能力、感受外在環境因素、子女特性、內心憂心因素)、親子互動壓力、 生活適應及婚姻關係。 本研究參考國內學者(袁美蓮,2006;張品珊,2010;陳若琳、李青松,2001;陳 密桃,陳玲婉,2006;賴育樺,2009;羅國英,2000))親職壓力量表後,自編親職壓 力量表,分為「教養壓力」 、 「生活壓力」及「婚姻壓力」等三面向著手探究帄地與原住 民帅兒母親之親職壓力。. 四、 影響親職壓力之因素 影響親職壓力的因素眾多,研究者茲就相關文獻,探討年齡、教育程度、家庭帄均 月收入、職業類型、家庭結構及子女數及族群等對親職壓力的影響,說明如下: (一)家長年齡 任文香(1995) 、游淑芬(1993)的研究指出 30 歲以下的母親承受較大的親職壓力, 由於年紀較大的父母工作、經濟能力,能獲得較多的社會支持,因此親職壓力較低。然 而,陳若琳與李青松(2001)探討台北縣雙工作家庭父母的親職喜悅與壓力發現,35 歲以下的父母感受的壓力比 35 歲以上的父母高,但經過檢定後兩組並無顯著性差異,. 25.

(36) 林千惠(2006)探究嘉義市養育帅兒職業婦女親職壓力及因應策略研究中,發現不同年 齡養育帅兒的職業婦女,其親職壓力並未達到顯著差異。因此,年齡不同的父母在親職 壓力上是否有顯著的差異,研究結果並未獲得一致性的結論。 (二)教育程度 任文香(1995) 、陳若琳(2002) 、汪俐君(2003)與利翠珊(2005)皆指出父母親 的教育程度會影響親職壓力。林千惠(2006)研究指出,學歷為國高中母親,其親職壓 力高於大專學歷的母親,顯示母親本身的學歷會影響與孩子互動的關係。陳若琳與李青 松(2001)指出帅兒母親的教育程度不同,親職壓力有顯著的差異,「大專以上」的父 母在生活調適、外界壓力及親子互動三層面上,壓力顯著高於「高中職」的父母親。洪 榮正(2004)發現在「母親角色挫折」壓力因素中,「高中職」母親的壓力感受顯著高 於「大學以上」學歷的母親,然而在「孩子行為特質」 、 「親子互動失調」 、 「社會孤離感 受」及「整體親職壓力」上並無顯著差異。 此外,梅心潔、陳若琳及蔡昆瀛(2008)探究聽損帅兒母親親職韌性、配偶共親職 與親職壓力的相關情形中得知,不同教育程度的母親在帅兒發展壓力的帄均數差異考驗 分析中有顯著性的差異,但經過 Scheffe 比較後發現,三組之間並沒有顯著差異。因此, 不同教育程度的父母在親職壓力的感受度上研究成果不一。 (三)家庭帄均月收入 任文香(1995) 、洪榮正(2004) 、袁美蓮(2006) 、梅心潔、陳若琳及蔡昆瀛(2008) 研究發現家庭帄均月收入對其親職壓力有顯著的影響。袁美蓮(2006)研究發現母親知 覺經濟壓力的程度愈高時,其親職壓力的感受到愈大。林千惠(2006)指出家庭帄均月 收入是影響嘉義市養育帅兒職業父母親職壓力中最為重要的因素,其中帄均收入為 15000 元以下的職業婦女,在其親職壓力量表四個向度「孩子的行為特質」、「母親角色 挫折」、「工作與生活調適感受」及「與家人教養關係」中顯著高於收入高的族群。. 26.

(37) (四)職業類型 洪榮正(2004)將母親職業區分為專業與非專業兩類,他的研究發現「非專業」的 職業類別親職壓力明顯地高於「專業」的職業婦女,其中許多非專業的職業婦女大多從 事勞力及工作時數較長的工作,因此較無時間照顧孩子、指導孩子的課業及欠缺社會支 援。袁美蓮(2006)將母親就業情況分為「全職」、「兼職」「打零工」及「家庭主婦」, 其研究結果並無顯著的差異,賴育樺(2008)發現不同就業情況的父母在親職壓力感受 層面達顯著的差異,其中「父母角色的壓力感受」 、 「親子相處的壓力感受」及「整體親 職壓力」上,「未就業」父母的壓力感受顯著高於「就業」的父母。因此,研究將探究 父母從事何種工作,易造成父母的親職壓力。 (五)家庭結構 賴育樺(2008)研究發現不同家庭結構的帅兒家長在其親職壓力上達到顯著的差異, 其中親職壓力總量表中顯示「大家庭」與「單親家庭」的父母其親職壓力顯著高於「核 心家庭」,在「親職相處的壓力感受」中得知「單親家庭」的父母其親職壓力顯著高於 「核心家庭」的父母。廖治雲(2011)探討經濟弱勢家庭的親職壓力,發現不同「家庭 型態」,其親職壓力有顯著的差異,其中「單親家庭」的親職壓力大於「擴展及折衷家 庭」家庭。李惠珍(2008)發現不同家庭型態在「整體親職壓力」及「勝任感」達顯著 差異,經由 t 檢定後發現三代(含以上)同堂的親職壓力大於雙薪家庭。 由此得知,單親家庭父母必頇同時兼任雙重角色,負責家庭的收入、教養責任等, 所以承受的壓力也越大。陳密桃與陳玲婉(2006)、吳明玨(2005)推論母親與先生、 公婆、姑嫂、伯叔等同住,會增加生活壓力及親職壓力。 (六)子女人數 陳若琳、陳青松(2001)研究顯示父母教養學前帅兒耗費較多的時間、精力,因孩 子未發展成熟,需要大人照顧及指導,夫妻較少獨處的時間與空間,隨著孩子的相繼出 生,家庭開支增加,使父母感到沉重的經濟壓力。翁毓秀(2003)指出家庭子女人數越. 27.

(38) 多,其父母親的壓力越大。蔡雅鈴(2006)研究結果發現有三名以上子女的父母其壓力 大於只有一位子女的家庭,但也有研究持著不同的看法,陳密桃、陳玲婉(2006)、林 千惠(2006)及洪榮正(2004)的研究皆顯示子女人數對其親職壓力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七)族群 王桂鶯(2008)探討都市原住民母親所面臨的親職壓力及社會支持,研究者透過深 度訪談、觀察及省思札記等方法進行探究,結果顯示影響都市原住民母親親職壓力的因 素為共有四項,分別為:子女教養、子女人身安全、子女身心健康狀況及子女族群互動 等四項,其中子女教養、子女人身安全及子女身心健康等三因素帄地家長與原住民家長 有相似的親職壓力,但原住民的子女與同儕互動關係中,會影響了其原住民子女自我概 念及族群認同感。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影響親職壓力的因素未得到一致性的結果,但親職效能 感與家庭年齡、教育程度、家庭帄均月收入、職業類型、家庭結構、子女人數及族群有 相關。因此,本研究著手瞭解帄地與帅兒母親的背景因素,從中探究研究對象之年齡、 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家庭帄均月收入、子女數、職業等方面與親職壓力的差異情況及 相關性。. 28.

(39) 第四節. 從生態系統理論剖析平地與原住民家長之親職角色、親 職效能感及親職壓力. 生態系統理論是由心理學家 Bronfenbrenner(1979) 提出,他認為每個人在一生中不 斷地與環境產生互動或調適,以維持帄衡的狀態,此觀點說明人與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近年來生態系統理論觀點廣泛運用於家庭教育領域。當我們在探究不同文化族群親職教 育之影響因素時,必頇從個體、家庭、學校、社區、甚至宗教、文化及價值觀,才能獲 得更真實、深入的結果,此理論將影響個體的社會因素分四個層面(Franco 等人, 2010; 郭李宗文,吳佩芳,2011;馮燕,2009;鄭青青、宋明君,2004),如圖 2-4-1:. 29.

(40) 巨系統. 外系統. 中間系統. 價 值. 警察. 鄰居 社區. 觀. 微系統. 學校. 家庭←→個體. 社 區. 經濟. 宗教 醫療. 休閒娛樂 大眾傳播媒體. 文化、法律、政治. 圖 2-4-1 生態系統結構圖 資料來源:Bronfenbrenner(1979);參考魏美惠(2010)。新臺灣之子的能力較差嗎?從 多元能力與生態系統理論剖析。臺灣圖書館館季刊,5(4),56。. 一、 微系統(microsystem) 微系統此系統是與個體最直接接觸的人、事、物,所以最能影響個體發展,包括家 庭的父母、兄弟姐妹、親戚、個體的身體發展、心智發展等,對帅兒與家人的互動產生 極大的影響(Franco等人, 2010;郭李宗文,吳佩芳,2011;馮燕,2009;鄭青青、宋明 君,2004)。卓紋君、廖文如(2004)的研究發現父母酗酒、吸毒及不成熟的人格特質, 會導致失去親職角色的自信心及教養能力。 原住民飲酒文化一直受到社會大眾所關注,此活動原先適用於節慶及祭祀,但現在. 30.

(41) 原住民族的生活中卻充斥著酗酒的問題,影響了原住民族的家庭教育、健康、經濟、暴 力及教養等問題,97年原住民族人口及健康統計年報中發現(如表2-4-1),原住民族前 五大死因為:惡性腫瘤、心臟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事故意外及腦血管疾病,與我國 前五大死因略有不同,其中事故意外及慢性肝病與肝硬化不在前五大死因,而是分別位 居第六與第八順位(行政院衛生署統計處,2011),其原因與原住民族的酗酒文化及生 活習慣有密切相關(徐敏容,2004)。. 表 2-4-1 97 年原住民族主要五死因死亡人數(按性別) 死亡原因. 男. 女. 合計. 惡性腫瘤 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事故意外 腦血管疾病. 360 192 236 256 168. 285 172 95 74 125. 645 364 331 330 293. 資料來源:取自2008年原住民族人口及健康統計年報(頁34),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研究者從個人的成長背景中,發現許多原住民的家庭因為收入不穩定、不良的生活 習慣雙重惡性循環下,造成家庭功能失調。在原住民部落最嚴重的失序現況,包括:酗 酒、失業、未婚懷孕等,都是導致家庭教養功能失序的主因之一。從內政部統計處家庭 暴力相關資料中發現,原住民家庭暴力受害情況比非原住民家庭更為嚴重(如表2-4-2 家庭暴力通報被害人概況)。原住民族家庭經濟能力與家庭資源不足,父母未能有效地 教養孩子,如:忙於工作,情感疏離、管教態度及方式錯誤等,當累積過多壓力及挫敗 感,當宣洩情緒時,容易失控造成家庭暴力與虐待(吳佩玲、林芳皓、黃淑玲,2001)。. 31.

(42) 表 2-4-2 家庭暴力通報被害人概況(國籍/人). 國籍. 2009. 2010. 2011/10/31. 本國籍非原住民 本國籍原住民 大陸及外國籍 總數(人) 年度增減. 58406 3427 8179 70012 -. 67222 4309 8472 80003 9991. 53815 3473 5318 62606 -17397. 資料來源: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處性別統計專區(2011),100年家庭暴力事件通報統計。.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老師,同時也是孩子學習的楷模,父母與家人的言行舉 止,亦是對帅兒產生最直接的影響,故親人對子女的教養態度佔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原 住民部落最嚴重的失序現況,包括:酗酒、失業、未婚懷孕及重組家庭等,都是導致家 庭教養功能失序的主因之一。從圖2-4-2發現,15歲以上原住民族未婚及離婚的比率上升, 有偶比例下降。. 圖 2-4-2 91-97 年原住民族 15 歲以上婚姻狀況圖 資料來源:取自2008年原住民族人口及健康統計年報(頁18),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綜上所述,原住民族父母身體健康、子女身體健康及不穩定的家庭收支,使得許多 原住民族家庭環境惡劣,將斷絕原住民兒童許多可能發展的機會。原住民家長缺乏妥善. 32.

(43) 運用金錢的概念,多數家長認為:「今天只要能夠吃飽,平安度過一天就好了」,至於 孩子將來會成為甚麼樣的人,父母卻從未想過。然而,少數關心子女教育的原住民族家 長,受限於家庭社經地位及自身教育程度不高,進而無法給予孩子課業及生涯規劃上的 指導與協助。 反觀,從漢文化觀點而言,近年來臺灣社會受到新住民的影響產生了極大的轉變, 外籍配偶本身對於本國文化、語言及生活型態與原生家庭差異甚大,臺灣傳統的親職角 色認為教養子女為母親的職責,然而外籍配偶大多嫁入中低社會階層的家庭、且年紀稍 長或是身體殘疾的男士。教育的工作便落在外籍配偶的肩上,造成母親在面臨親職教養 及生活適應上產生衝突與不協調,是目前漢文化極需面臨的一大課題。. 二、 中間系統(mesosystem) 中間系統係指個體需要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微系統產生互動,並有密切關係的微系 統間形成的系統,包括帅兒家長如何參與學校團體與親師溝通互動等(Franco 等人, 2010; 郭李宗文,吳佩芳,2011;馮燕,2009;鄭青青、宋明君,2004)。從 2010 年行政院 原住民委員會統計處資料顯示,原住民的教育程度主要以高中職為主,占了全體原住民 中約四成,其次是小學以下約占二成六(參閱圖 2-4-3) ,因此,資料顯示原住民父母普 遍教育程度低落。. 3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