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淺談社會變遷中國小學校體育的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淺談社會變遷中國小學校體育的發展"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淺談社會變遷中國小學校體育的發展

魏展聘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體育教學研究所 研究生)

摘要

學校體育實為社會體育與國際體育之基礎,更是落實全民運動的大道,但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環境的進步,學校體育面對的挑戰與衝擊也將更多與更 艱困。故本文旨在藉由:(一)社會變遷與學校體育的發展關系;(二)現今國小 學校體育發展方向; (三)國小學校體育發展的困境:(四)國小學校體育發展 的因應之道;進而來探討及說明社會變遷中國小學校體育的發展。 關鍵詞:社會變遷、學校體育、發展

壹、前言

社會變遷是社會發展的正常現象。一 個社會受到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如科 技、政治、經濟、產業等改變,以及組成 因素如人口結構、人口移動及人口分布等 的變化,必然要進行調適與改造,因此, 社會就會產生變遷。社會變遷的結果,也 必然反回來影響政治、經濟、教育與文化 等。為因應社會變遷,個人與組織的知 能、態度與價值觀念,必然要隨之進行調 整。 學校體育素為社會體育與國際體育之 基石,也是落實全民運動與競技運動之橋 樑,更是體育運動發展的一切基礎,其在 教育領域中之重要性殆無疑義。然在這新 世紀中,社會變遷趨勢與潮流的快速改 變,相信將會帶給學校體育相當大衝擊與 挑戰。因此,學校體育也必須妥為因應, 以適應社會變遷的潮流。

貳、社會變遷與學校體育

當前的社會是一個怎麼的社會,不同 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可謂人言言殊。 對於社會變遷,可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 析,學者專家由於著眼點的層面不同,而 各有不同的見解。現針對以下幾個方面來 探討社會變遷中國小學校體育的改變:

一、在政治方面

(一)政治民主化的衝擊 民主政治之精神即在於強調主權在 民、機會均等、全民參與及分權分責的政 治制度。因此,其對學校體育之發展應依

(2)

循民主政治的精神以及學生之健康促進為 目標,應以學生之實際需求來做政策制定 之考量。同時,應體認到運動是學生之基 本權利,人人均有參與運動之機會。 (二)國家競爭力的提升 提升國家競爭力一直是政府施政的重 點工作,國家競爭力的根本之道乃在於國 民之健康促進。而競爭力乃由人做起,因 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因此,學生健康指 標良窳將攸關國家競爭力至深且鉅。因 為,腦力加上體力等於國家競爭力。

二、在社會方面

(一)觀念值急遽改變 楊國賜(2001)即指出:現代化社會 的特徵包括知識的變化迅速、知識來源管 道多樣化、社會價值觀念多元化、疏離的 人群關係及族群自我意識高漲。因應社會 變遷快速,學校體育政策也應有新的思維 來契合變遷的社會需求。尤其是透過體育 教育來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公平競爭的精 神,並可縮短人際間的疏離。 (二)人口變遷改變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社會指標統 計、人口及居住調查報告等資料顯示,台 灣地區的人口變遷呈下列現象:人口增 加、人口密度升高、人口老化及人口集中 都市等(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00)。此 資料應可提供學校體育從業人員在課程設 計與活動辦理的參據,特別是在全民對於 健康意識上的喚醒。 (三)家庭結構改變 就家庭結構而言,已從傳統的大家 庭,逐漸轉變為小家庭或折衷家庭。另 外,離婚率的逐年增加、非婚生子女比率 逐年提高、原住民出生率與死亡率偏高亦 為台灣地區的社會變遷的特點。其也導致 國內青少年問題層出不窮,而學校體育之 活絡辦理當可適時減少青少年問題的發 生。 (四)休閒社會到來 隨著國民對健康意識的覺醒以及政府 實施週休二日制度之結果,促使國民閒暇 時間增加,並且重視休閒活動之充分運 用,可見我國己成為一個休閒化的社會。 因此,學校體育所扮演的角色將更形重 要,其目標為培養「終身運動」之喜好。

三、在經濟方面

(一)就業結構的改變 由於我國已從遷台後的農業社會蛻變 為現代化的工商社會,尤其因人力素質提 升所導致的服務就業比重,也提供國人更 多休閒時間。因此,當國內的工作型態普 遍偏於靜態方式居多時,提升學生體適能 及促進學生健康更有其必要性。 (二)休閒行為的改變 經濟水準與教育程度的提高,直接促 使國民休閒與體育活動之蓬勃發展,其亦 帶動民間消費支出結構的改變。此一結構 性的改變,提供了學校體育更大的揮灑空 間。尤其在週休二日之後,學生對於休閒 行為也產生某種程度的變化。

四、在教育與文化方面

(一)教育改革的推動 國民教育水準的提升,不僅奠定經濟 發展厚實的人力基礎,也提供學校體育發

(3)

展的機會。從我國教育的發展可發現,不 論在量與質的方面均有相當之績效。特別 是教育改革的推動,更受到全民的期待。 雖然在績效部分難免有所落差,但其對國 內教育發展而言,的確佔有重要地位,也 喚醒行政機關對於體育教育的重視。 (二)本土化教育及鄉土課程受到重視 現代社會雖受到全球化及國際化的衝 擊,但亦面臨本土意識之抬頭。教育部體 育司(1999)為因應此一潮流,即訂定「發 展學校民俗體育中程計畫」,以落實民俗 體育於校園中紮根;另在九年一貫課程當 中也重視鄉土文化教材之教授,可見本土 化體育及鄉土課程受到青睞。 (三)文化價值多元化 在多元文化之下,部份運動文化價值 雖促使學校體育發展,但仍有部分不適當 的運動文化影響現代學校體育體系,造成 學校體育在教學、活動、行政運作及運動 場地設施上的諸多缺失。因此,如何在文 化價值多元化中形塑優質的運動文化更是 我們所強調的,特別是在運動觀念的改變 更有其必要,其也連帶波及到運動規範與 運動事務,頗重要。

參、現今國小學校體育發展方

一、學校體育願景在培養學生終

身運動習慣

依行政院(2002)「挑戰 2008 國家發 展重點計畫」中有關「一人一運動、一校 一團隊計畫」的績效指標即有一項為培養 學生每人至少習得一種終身運動技能。許 多學者專家認為,學校教授體育課程的最 終目的無非是養成學生終身運動習慣,假 若有朝一日學生雖離開校園之後,並無法 使其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話,基本上,如 此的體育課程是失敗的。此願景正也是學 校體育從業人員所需努力達成的標的。

二、學校體育目的在落實學生運

動權利

我國政府訂頒「教育基本法」(教育 部, 1999),以保障人民教育權,教育權 包含學習權及受教權,容納多元的學習內 涵。因此,凡與學生學習有關的內涵,諸 如學生健康促進與維護、身體活動的空間 與時段、同儕互動與群性涵養等權益均為 該法所保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九七 八年舉行第二十屆總會,會中依據聯合國 憲章人權宣言之精神,訂定體育與運動之 實踐,乃為人類基本的權利之一(王宗 吉, 1996)。足見學生之運動權利備受重 視,乃是世界潮流及趨勢,更是學校體育 的終極目的。

三、學校體育價值在促進學生身

心健康

眾所皆知,體育教育的價值所在乃在 於學生的健康促進。惟從教育部體育司於 八十七年及八十八年針對我國各級學校學 生的體適能檢測發現:我國學生的體適能 不及美、日及中國大陸等國家,相信如此 的檢測結果令人憂心下一代的健康如何獲 得確保。因此,如何提升各級學校學生體 適能及健康水準,以作為提高學生生命品 質的真正內涵,乃是學校體育之重要理

(4)

念。

四、學校體育實施對象乃以學生

為核心

具體而言,體育教育施教場所絕大部 分在於學校,而其教育對象乃是以學生為 核心。基此,舉凡學校體育課程之擬定, 體育活動的設計,體育行政運作體系,運 動場地設施之規劃,班(系)際比賽之辦 理及發展學校體育特色等均以學生為出發 點來做思考,才能符合施教對象本身的需 求。當然,教師也是整體學校體育體系中 之最重要媒介,透過教師在知識與技能的 傳授,方能達到學校體育的願景與目的。

五、學校體育導向由菁英化走向

普及化

不可諱言,早期國內的體育教育較為 偏重在競技化的導向,其從曾瑞成(2000) 所撰述之「我國學校體育政策之研究」中 就內容分析之定量分析發現:解嚴之後至 民國八十六年,學校體育競技化導向的策 略數量顯然遠超過教育化導向。惟自體委 會成立迄今,學校體育隨社會變遷也產生 理念上的轉變。依洪嘉文(2001)針對「學 校體育政策問題形成之探討」乙文中發 現:體委會成立之前,學校體育以菁英化 為導向;體委會成立之後,學校體育則以 普及化為導向。其從近年來,由教育部體 育司所主導的全國性體育活動大都以「班 級」為單位參賽獲致證實。

六、學校體育目標由局部走向全

依教育部體育司新修定公布之「各級 學校體育實施辦法」(教育部體育司 , 2002)中的學校體育目標為:(一)發展 基本動作能力,學習運動技能,培養參與 體育活動之必備技能;(二)增進體育知 識,建立正確體育觀念,培養參與運動之 積極態度與知能;(三)提升體能,增進 運動持續能力,促進身心均衡發展;(四) 啟發運動興趣,體驗運動樂趣與效益,建 立規律運動習慣;(五)培養運動道德, 促進和諧人際關係,發展良好社會行為。 由此目標發現:學校體育目標之發展是全 面與多元的,學生對體育教育需從認知、 情意及技能等三層面同時涵蓋,才能符合 全人教育之意旨。

七、學校體育體系由封閉系統走

向開放系統

一般來說,傳統的學校教育仍以在學 校內實施為唯一考量因素。惟隨著學校功 能的不斷轉變下,已由封閉走向開放,而 學校體育亦不例外。以學校運動場地設施 而言,即需訂定開放要點供社區民眾使 用,並強調「使用者付費」之觀念。此 外,學校所辦理之體育活動應著重社區民 眾及青少年之高度參與,也吻合「學校體 育社區化」之論點。甚至就策略聯盟的觀 點,學校與學校間可以加強舉辦跨校際的 各種體育活動與競賽。基於此,學校體育 體系之建立已由封閉系統走向開放之體 系,殆無疑義。

八、學校體育取向應著重學生基

本運動能力養成

(5)

往昔學校體育較強調運動技能學習, 但卻忽略學生在基本運動能力及觀賞能力 方面的培養,殊為可惜。畢竟,走向競技 與運動技能之取向仍是少數學生的權利而 已,惟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權利將受到忽 視。如何使學生在接觸體育教育的同時, 以樂趣及活潑之方式來引導,在無形中來 強化他們的基本運動能力頗為重要,同時 兼顧觀賞能力的養成,讓他們在潛移默化 中喜歡觀賞運動節目,瞭解何謂是力與美 的結合,進而成為愛好運動的一員。因 此,學校體育的取向應兼顧學生基本運動 能力與鑑賞能力的養成。

肆、國小學校體育發展的困境

一、授課時數的減少:九年一貫實施後體 育課每週上課時數將減少,且無課間 活動的規劃。 二、 學校體育與青少年生活的明顯斷裂: 青少年呈現出後現代文化中的特質, 在校外生活的安排裡,身體活動是他 們非常重視的一環,但對學校體育, 他們卻產生單調重覆及無聊、沒有挑 戰性等負面情緒與觀點 三、 體育做為專業課程的支持度低:傳統 重文輕武之流毒及升學主義作崇,使 得學校體育不受重視,體育課常淪為 學校配課,教學不正常;並且中央政 策強調健康體適能,忽略體育的本 質,更使體育成為專業課程的難度。 四、 教學競賽不分,體育運動混淆:體育 課程必須經年累月,按部就班地實 施,體育教學之成效方可呈現,運動 競技卻易收立竿見影之效,故造成學 校「重競賽,輕教學」的結果,這種 以全體受教者應有之權益為陪葬,是 為教育理念之一大諷刺。 五、 學校體育師資素質與教學精神仍有待 提。 六、 學校體育活動待充實普及。 七、 學校體育設施有待充實改進並善加營 運管理。 八、 學生體適能不佳:黃河醒與趙叔蘋 (2005)研究指出,國小學童多項體適 能表現較過去退步,或低於當今大 陸、日本等國家的水準。研究發現造 成對國小學童健康不利的因素最主要 為學校體能活動時間不足,和靜態休 閒仍為休閒活動主流。

伍、國小學校體育發展的因應

之道

一、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舉凡先進教育國家,莫不積極強調國 民基本能力的培養,以提升整體國家競爭 力。就學校體育而言,無論是競技運動抑 是全民運動,其根基均在於學生基本能力 的養成,畢竟,當學生有朝一日踏出校園 之後,也能積極從事運,並把運動當成生 活的一部份時,才是學校體育所要達成的 目標。

二、提供學生安全的運動環境

「沒有安全即沒有一切」是從事學校 體育的最佳寫照。

(6)

三、追求公平與卓越

往昔學校體育太過強調競技取向的發 展,而未能兼顧大多數學生的運動權利。 事實上,菁英教育的觀念應被普及教育所 取代,讓每一位學生都喜歡運動和快樂學 習,以達卓越的體育教學成效。

四、強調休閒生活

在週休二日實施後,人們休閒意識逐 漸抬頭,如何在休閒生活結合體育運,或 是將體育運動融入休閒活動的範疇,調劑 職場的競爭壓力,舒解緊繃的心情。增設 簡易且多功能的運動休閒設施,必是廿一 世紀人類休閒活動的主軸。

五、終身運動觀念提高生活品質

做到人人都運動、時時可運動、處處 都在,使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得以落實考 量民眾的多元需要,參與的各種可能,以 充份且多樣的項目滿足民眾的需要,進而 激勵民眾養成運動的習慣,讓運動確實成 為生活的一部份,對提升體能才有效,健 康高品質的生活才能早日到來。

六、學校身體活動來界定課程製

定的方向

體育為教育的一環,若體育教育能在 學校落實,那對學生將來的成長會有深遠 的影響。而跑、跳、擲是人類與生俱,正 確地身體活動觀,不但有助於體育的學 習,對於個人的身心發展也有其正面的幫 助,所以學校體育課程的制定方向,應從 身體活動觀開始,以培養「終身運動」之 喜好、技能為目標。

陸、總結

學校體育的有效實施,將是培養下一 代體育運動人才,並延續體育運動生命的 最有效園地,甚且是養成運動習慣的最主 要場所。在新的世紀裡,我們需要以全新 的角度來思考學校體育的問題,要以開創 新體育與新願景,增加對學校體育有形、 無形的建設,加強並改善整體學校體育環 境和設施,期待未來學校體育實施完整而 有規劃的體育教學進,增進學生的體適 能,並且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習慣,充 實其審美的情操、群體的意識。

參考文獻

胡天玫(200)。廿一世紀學校體育的危機 與轉機,國民體育季刊, 2 9 (1 ), 45-51 。 洪嘉文(2 0 0 1 )。學校體經營與管理之革 新趨勢與發展策略。大專體育學刊,3 (1), 177-190 。 洪嘉文(2 0 0 4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制定 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6( 1 ) , 3 1 -43 。 蔡貞雄(1 9 9 8 )。我國學校體育的危機與 轉機,學校體育雙月刊, 46 , 4-13 。 洪嘉文(2 0 0 4 )。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制定 之研究(博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 2 0 0 4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91NTNU0567059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

督導考核各學 校及機構推展 性別平等教育 情形,以建立 性別平等教育 氛圍,提升本 市市民及學校 教職員工生性 別平等教育觀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

4.6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聖公會基福小學創校於二零零五年九月,本著「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基督精神,為學生提供優質而全面基礎教育服務;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