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道書要訓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傳道書要訓"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真耶穌教會台南小區聖經講習會

講員:趙明洋傳道

主後

2002 年 3 月 17 日於麻豆教會

(2)

壹、傳道書的名稱:

一、中文譯本「傳道者」在本書共用七次。其希伯來原文的意義乃「召集人」。 其引申之意為一位集會的聚集者、宣講者。 二、希臘文譯本意為「召集聚會者」。與希臘文「教會」(呼召出來)的語系相同。 三、英語譯本用「教師」、「傳道者」。 四、根據本書十二章9、10 節所言,傳道者的職責如下(即教會人員的職責): 1.傳道者要默想要考查。 2.傳道者要尋求智慧與知識。 3.傳道者要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 4.傳道者要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陳說許多箴言。 5.傳道者要正直的寫出誠實話。

貳、傳道書是詩歌:

一、舊約書卷繼「歷史書」之後的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等五卷被 稱為「詩歌書」因其基本文體是詩歌的形式。 約伯記談苦難、詩篇談禱告、箴言論智慧、雅歌論聖愛、傳道書則說人 生。這些詩歌同樣具備希伯來民族詩歌的特質--結合宗教、融入生活、反 映人生;既有生命中的喜怒哀樂、男女間的濃蜜愛情、亦有宗教虔誠的情懷。 雖然著作的時空背景距離我們非常的遙遠,但我們閱讀起來並不覺陌生。聽 她們唱著千古的頌歌,彷彿聽見自己的故事被譜上旋律,不自覺地和拍同唱, 令人引發幽幽的懷古心情。讀希伯來詩歌常可與古民聖徒在宗教的虔敬裡進 行超時空的神交意遊。 二、猶太人常於節期中誦讀詩歌書卷。如逾越節時誦讀「雅歌」、五旬節時誦讀 「路得記」、禁食日(亞筆月初九日)讀「耶利米哀歌」、普珥節誦讀「以斯 帖記」、而住棚節時則誦讀「傳道書」。各有其屬靈解釋與意義,且易危人們 所了解與接受。惟「傳道書」是一部談論人生虛空的書,卻在充滿感恩與歡 樂氣氛的「住棚節」中誦讀,令人不解也耐人尋味。其實細想其中的矛盾處 再對看書中內容不難獲得理解: 1.她鼓勵人在神所賜一生的年日中存感恩的心,並持正確的態度,享用勞碌  所得來的(傳二 24,三 12、13,五 18~20)。 2.她提醒人在面對人生盡是虛空的享樂中,豐筵之後是冷漠的空洞(一 4~ 11)。 3.她激發人們要正確而透徹的去認識,並面對人生及自我(三 19~22,六 10~12)。 4.她警戒人在幼年歡暢遂心的享樂中,要念及將來真神公義的審問(十一 9、10)。 5.她勗勉人要進而領悟苦短空虛的生涯裡,人生的至理乃在敬畏神謹守祂 的誡命(十二 13、14)。

(3)

參、傳道書是智慧書:

一、五卷詩歌書中的約伯記、箴言及傳道書亦被稱為智慧書。因為她們既有詩歌 的形式,更有智慧的內涵。 二、智慧書的特質如下: 1.以神的智慧思索生命、探究人生。約伯記論苦難的智慧;箴言論處世的智 慧;傳道書則論生命的智慧。 2.智慧書擁有共同論述的主題--敬畏神。約伯在患難的熬煉中,經由神的教導啟發,終究 認識神更深,從風聞有神進至親眼見神(伯四十二1~6)。箴言教導人不要自以為有智 慧,要敬畏神遠離惡事(箴三5~7)。傳道書更點出敬畏神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十二 13、14)。 3.慣常以智慧文學特有的形式表達--即格言、謎語、比喻、詩歌及類比文 章等,使之呈現形式的多樣化與宗教文學豐富之風采。 4.具有智慧的沉思。此智慧書亦被稱為「沉思文學」。因其深邃的思想具有 高度的沉思特質。這也是她吸引人之魅力所在。

肆、傳道書的主題:

一、傳道書的精髓--論生命之意義乃在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 二、她揭露人類生之謎死之惑。她指示生命的意義集價值。絕僅一回的生命, 非為偶然而來,也非為荒謬而存在。 三、她教導人以沉著的智慧冷靜看人生,以敬神的態度去活每一天。 四、她教導人不以表象的境遇去論斷神的作為與道德的福報。 五、她強調人們應當以智慧去反思一生的種種遭遇。 六、她指示人要以超越日光之下的眼光,去瞻望日光之上永恆世界裡神的賜恩。 七、她教導人丟棄自我的人生觀,而以神為中心,過著行善利他的生活。

伍、傳道書的神學主題:

一、神論: 1.神的創造。 2.神的賜與。 3.神的作為。 4.神的鑒察。 5.神的審判。 二、人論: 1.人的勞碌。 2.人的享樂。 3.人的虛空 三、智慧論: 1.人的智慧。 2.神的智慧。 3.智慧的無用。 4.智慧的價值。 四、生命論: 1.生命的起源。 2.生命的過程。 3.生命的結局。 4.生命的意義。 五、審判論: 1.人的審判。 2.神的審判。

陸、傳道書中的對比與弔詭:

(4)

一、虛空與充實。 二、懷疑與信服。 三、短暫與永恆。 四、公正與審判。 五、虔敬與享樂。 六、偏激與中庸。 七、痛苦與喜樂。 八、智慧與愚昧。 九、貧困與富有。 十、生存與死亡。 十一、三章2~8 節更有十四對偶。

柒、傳道書的作者:

一、一般咸認本書是由大衛的兒子所羅門王所寫。其原因如下: 1.所羅門繼承父親大衛在耶路撒冷為王(王上一 37~39;傳一 1)。 2.所羅門大有智慧與傳道書中所言一致(王上四 29~34;傳一 16)。 3.所羅門曾動大工程與傳道書中所言相同(王上七;代上廿七 27;傳二 4)。 4.所羅門有大財富和享受與傳道書中所提一致(王上九、十;傳二 1~11)。 5.所羅門有許多妃嬪與傳道書中所提一樣(王上十一 1~3;傳二 8)。 6.所羅門陳說許多箴言與傳道書中所說一樣(王上四 32;傳十二 9)。 二、作者所羅門王: 1. 他是以色列的王; 2. 他是大會中的宣教者(王上八 12、15)。 3.他的生活豐裕極盡享受。 4.他的智慧高超過人他是「智慧人」。(參考:耶十八 18)。 5.他的智慧與教導堪為青年的導師。

捌、本書分段:

一、要決定傳道書的內容結構並非容易事,她給人的感覺,缺乏一貫連結的思 想,倒像鬆散的格言集。 二、但傳道書有時以一種頹廢消極、悲觀、失敗或無奈來結束一個論述的主題, 但有時卻以積極光明的勸告來隔開段落。故讀者可循其脈絡而加以分段。 三、六大段落如下: 1.引言(一 2~11)。 2.第一論述(一 12~二 26)。 3.第二論述(三~五)。 4.第三論述(六 1~八 15)。 5.第四論述(八 16~十二 7)。 6.結論(十二 8~12)。 四、另一種分段:

(5)

1.本書引言--虛空的人生(一 1~11)。 2.虛空人生的辯證一(一 12~二 26)。 3.虛空人生的辯證二(三 1~15)。 4.虛空人生的辯證三(三 16~22)。 5.虛空人生的辯證四(四 1~五 20)。 6.虛空人生的辯證五(六 1~12)。 7.虛空人生的辯證六(七 1~八 9)。 8.虛空人生的辯證七(八 10~九 10)。 9.虛空人生的辯證八(九 11~十 17)。 10.勸世箴言一(十 18~十一 8)。 11.勸世箴言二(十一 9~十二 8)。 12.詙言(十二 9~12)。 13.總結(十二 13、14)。

第一篇 傳道書的引言(一

1~11)

引言:本書開宗明義寫出傳道書的引言,包括本書作者與本書主旨。 本段乃論本書的主題「空虛的空虛」。作者從不同的角度,縱觀人類歷史;看盡日光之下的勞 碌;又觀察自然時序的循環不息;乃悟出虛空捕風的人生結論。 一、本書的作者(1): 1.他是以色列的王: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坐擁至高權勢,享盡 富貴榮華。 2.作者以「傳道者」自稱:他是大會中的宣教者。 3.他是智慧人(一 16;參:耶十八 18)。善於觀察人生且能洞悉人生之理。 4.他是迷途者的導師:他曾是人生之旅的迷途者,但經過生命的自省,覺今是昨非而迷途知 返,故能指點迷津為人解惑,指引人生正確的方向。 二、本書的主題(2):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1.「虛空」一字在舊約聖經出現 78 次,本書則出現 38 次。

(6)

「虛空」原文指,虛無、虛幻、煙霧(傳五 7,六 4、11、12,十二 8)。 2.「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此重疊句的文學手法,是指「徹底、完全的虛空」,是「虛空 中的虛空」。表達「虛空」的真實性、絕對性、與可怖性。其給人的負面感覺是強烈的虛無及 不可避免的無奈與荒謬。 3.凡事都是虛空。 *生命的短暫與能力的有限造成死後一切歸空。 * 人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自高自大,至終必歸虛空。 * 若以神為中心,凡事蒙神喜悅,就有滿足的喜樂與永遠的福樂(詩十六 11)。 * 若一味追求「日光之下」,至終必虛空;若以屬靈眼光,看透世界而超越 「日光之上」,人生必然充實滿足。 三、主旨概論(3~11): 1.勞碌無益:「勞碌」,拖磨、勞累之意。 (a)一生的年日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 10)。 (b)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太十六 26)。 ◎ 省思: * 你們的勞苦,在主裡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 58)。 2.世代交替(4):「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 省思: * 我將你的能力,指示下代,將你的大能指示後世的人(詩七十一 18)。 * 要將神的美德和能力,並奇妙作為向後代述說(詩七十八 4)。 * 人事更替,神卻永不改變(書一 1~9)。 3.生活枯味(5~7): (a)生活單調,重複循環,沒有變化,枯燥乏味。 4.世事厭煩(8) 5.不能滿足(8) ◎ 省思: * 惟神才是我們的滿足(詩十六11,十七 14、15)。 6.重演歷史(9、10):沒有新事。 ◎ 省思: * 在主裡是新的(哀三 23;賽四十三 19;林後五 17)。 7.無人紀念(11)(參考:出一 8)。 ◎ 省思: *成就富貴,美名榮華,被人遺忘,短暫虛空;但神絕不忘記我們(賽四十九 14~16;創四 十16~23)。

第二篇

虛空人生的辯證【一】(一 12~二 26)

第一段

以智慧探究人生證明(一 12~18)

引言:所羅門王有神所賜的智慧,他用此超人的智慧,去探究人生的境況,他發 覺人生至終是虛空。 一、 再次表明作者的身分(12):作者具有相當的資歷與條件,夠資格來告訴讀者有關人

(7)

生的結論。 1.我傳道者: (a)所羅門一再重述他的身分乃是傳道者,確立其教導的權威。 (b)他是「以色列的王」,但更有「傳道者」的身分。 2.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王者之尊坐擁大權。 二、運用智慧探究世事(13):不願昏昏噩噩、迷迷糊糊過一生。 1. 探究的方法 (a)專心一意的探究。 (b)窮其智慧的探究。 (c)親身體察的探究。 2.探究天下一切所作的事: 即古往今來人類一切活動的總和。從其中探究省察人生的真理。 三、結果發現: 1.極重的勞苦(13)。 (a)人生各種經歷的勞苦。 *神使人經歷極重的勞苦。 * 因人犯罪受咒詛(創三 13~19)。 2.虛空捕風(14):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 (a)彎曲的,不能變直: * 人力有限,不是萬能。 * 在神卻能,凡事都能(賽四十二 16)。 (b)缺少的,不能足數: * 在人的智慧與能力範圍,是沒有辦法補足。 * 耶和華能成就一切,不至缺乏(詩廿三 1);可以補足(珥一 4,二 15)。 四、自認是智者卻仍虛無(16~18): 1.得了大智慧(16a): (a)所羅門的大智慧,勝過天下的列王(代下九 22)。 (b)所羅門的智慧是神所賜(王上三 9~13)。 2.豐富閱歷(16b):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 3.專心察明的結果--虛空。 (a)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 (b)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c)察明人生經歷徒增愁煩憂傷。

第二段

以 享 樂 證 明(二 1~11)

引言:上一段論到以「智慧」(知識)查究人生,發現人所經歷的是極重的勞苦, 且人的能力極其有限,智慧不但不能叫人滿足反而增加憂傷。 本段則要以追求享樂,來嘗試人生的意義與幸福。 一、縱情歡樂(1、2): 1.心想:即自言自語、自己與心對話、自我籌算。 2.對「心」說話,既然「智慧」(知識)不能使心滿足,就改用追求享樂來嘗試。猶如主耶穌的

(8)

比喻「無知的財主」一樣,對自己的靈魂說,已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 安安逸逸的吃喝吧,卻不知道今夜神 要取他的靈魂(路十二16~21)。 3.追求快樂的結果,誰知道仍是虛空,有何功效呢?(1、2)。 4.追求「嬉笑」的結果卻變成狂妄、瘋狂。 二、縱情歡樂的作法(3~8): 1. 以酒宴舒暢肉體,卻仍以智慧引導我心(3)。 「肉體」「我心」二合一,即一面用酒舒暢肉體,另一方面卻以「智慧」(理 性)引導持住我心。他自認並沒有「因酒亂性」,肉體雖在酒宴的迷醉中, 心靈卻是清醒的。 2.興大工程修造園囿(4~6): (a)為自己動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4)。 (b)修造園囿,栽種各樣果樹木(5)。 (c)挖造水池,用以澆灌嫩小的樹木(6)。 * 所羅門曾用十三年時間為自己建造宮室(王上七 1~8)。 3.蓄買僕婢牛羊(7): (a)他有眾多的僕婢以供使差(王上九 20~24)。 (b)牛羊代表他的財富、地位,並使他享受奢華豐宴(王上四 22~28)。 (c)他的財富、享受,勝過眾人。 4.積蓄金銀財寶(8a)。 (a)這些金銀財寶,有高級、巧妙的藝術作品,價值連城。 (b)所羅門的財富是非常出名的(王上十 11~27)。 5.眾多唱歌男女與妃嬪(8b)(王上十一 1~3)。 三、盡情享樂的極致(9、10): 1.日見昌盛,勝過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 2.恣慾放縱不加限制。 3.心為一切所勞碌的快樂。 四、縱情享樂的結果(11): 1.仍然是虛空。 2.捕風。 3.毫無益處。

第三段

智慧與愚昧之比(二 12~23)

一、智慧與愚昧比較的結果也是虛空(12~17): 1.智慧更勝愚昧(13),如光明勝過黑暗。 2.智慧人與愚昧人遭遇相同(14、15)。 3.智慧與愚昧無人紀念(16)。 4.智慧人與愚昧人死亡無異(16)。 二、否定智慧之價值: 1.為何更有智慧(15)。

(9)

2.恨惡生命(17)。 3.生命是煩惱、虛空、捕風(17)。 三、智慧所得之虛空(18~23): 1.智慧人在日光之下勞碌(18)。 2.智慧人勞碌所得,要歸給後人(18)--我便恨惡勞碌。 3.後人不知是智是愚(19)--也是虛空。 4.智慧人勞碌所得,要歸給未曾勞碌的人(21)--也是虛空、也是大患。 5.智慧人勞碌累心,日夜憂慮愁煩也是絕望(20、22、23)--也是虛空。

第四段

勸世箴言(二 24~26)

一、人生之福乃在吃喝享福(二24、25): 1.在勞碌中享福(24)。 2.在神的賞賜中享福(24)。 3.所羅門的經驗之談(25)。 二、作神喜悅的人(26): 1. 神賜智慧、知識和喜樂,給祂所喜悅的人。 (a)智慧:神賜的智慧,乃超越世上的智慧。非前述會虛空的智慧。 (b)知識: (c)喜樂:神賜的乃真喜樂,無人能奪,不改變。(約十五 11、十六 24) 2.神將罪人勞碌所得,賜給祂所喜悅的人(參考:箴十三 22)。 (a)罪人勞碌也會有所得,且常常比公義之人獲得更多。 (b)但神不喜悅他,將他所得賜給神所喜悅的人。 *因此最重要乃是作「神喜悅的人」。作「神喜悅的人」更勝過作智慧人。要作智慧人,更當作 神喜悅的人。

第三篇

虛空人生的辯證【貳】(三 1~15)

第一段

以人生的際遇證明(三 1~13)

引言:作者在第一辯證中指出,當他以智慧和享樂探究人生之時;至終,他發覺 一切盡屬虛空。繼之,在此第二辯證中,他試圖從人的命運際遇去探究; 最後他下結論--人生虛空。他發現人的生命並非自己所能掌握,一切乃 在神手中。 一、時間的定律(1):「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定期」:在原文是指約定之時、訂定之時間。 「定時」:是指未約定、未確定的時間。 1.天下萬事發生都有一定的時間(不管已定或未定)。 2.時間的早晚(先後)影響事情的成敗。 3.時間、際遇與機會的安排則在神的手中。 二、人生境遇之證明(三2~8): 共有十四對廿八件,涵蓋人生諸事--生老病死以及人的心境情愫: 第一對:(2)生有時。 死有時。

(10)

第二對:(2)栽種有時。 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第三對:(3)殺戮有時。 醫治有時。 第四對:(3)拆毀有時。 建造有時。 第五對:(4)哭有時。 笑有時。 第六對:(4)哀慟有時。 跳舞有時。 第七對:(5)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也有時。 第八對:(5)懷抱有時。 不懷抱有時。 第九對:(6)尋找有時。 失落有時。 第十對:(6)保守有時。 捨棄有時。 第十一對:(7)撕裂有時。 縫補有時。 第十二對:(7)靜默有時。 言語有時。 第十三對:(8)喜愛有時。 恨惡有時。 第十四對:(8)爭戰有時。 和好有時。 三、所有勞碌盡歸徒然(9、10):人無能力掌握人生一切。 1.人在勞碌中無益(9)。 2.人在勞碌中受經練(10)。 3.神的作為人不能參透(11)。 4.神掌管一切人類的歷史演進(15)。 結語:人之命運盡操在神手中,人無法掌管時間以決定事情之成敗;人既無法超 脫宿命,抑且不能參透神的作為,終生在勞碌中受經練,最後走入歷史。

第二段 勸世箴言(三 11~15)

引言:人既無能於掌控生命,勞碌虛空已成宿命。作者勉人以敬神的心,行善 享福並追求永恆的價值。 一、人當存敬畏神的心(11、14): 1.神的作為完美無缺(11、14)。 (a)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b)神的創造都有祂的時間、程序、安排,成為美善。 (c)神的作為無所增添、無所減少。 2.神的作為都必永存。 (a)效果永存不變 (b)價值永不消失。 3.神的作為人不能參透。 (a)將事隱祕是神的榮耀(箴廿五 2) (b)隱祕的事屬乎耶和華(申廿九 29) (c)神的智慧深奧豐富難測難尋(羅十一 33,伯四十二 3,詩百卅九 6)。 二、終身行善為喜樂(12): 1.人生活著,最大的意義,真正的幸福乃是「終身喜樂行善」。 三、吃喝享樂的幸福(13): 1.能吃自己勞碌所得的(詩百廿八 1、2)。

(11)

2.享受神的恩賜(13)。 四、追求永恆的價值(11): 1.神賜給人永恆的觀念。 2.當從永恆、永世來察看萬事。 結語:最幸福的人就是能滿足、能感恩、且懂得享受的人(腓四11、12)。 「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 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是隨在,我都得了秘訣」。

第四篇

虛空人生的辯證【參】(三 16~22)

第一段

以人獸的異同類比證明(三 16~22)

引言:作者隨即展開第三辯證,以人獸相異與相同點作比較,突顯人生虛空之結 論。 一、人獸沒有差異(18~20): 1.人間的審判奸惡不公,使人覺得人獸不分。 (a)乃神為試驗人、分別人(18)。 (b)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 2.神所作的是憑公義(16、17),人無所逃遁,使人覺得人並未勝於獸。 (a)神必審判義人、惡人。 (b)一切審判都有定時。 3.人獸遭遇相同(19)。 4.人獸都會死亡(19)。 5.人獸都有氣息(19)。 6.人獸都歸塵土(20)。 結語:人不能勝於獸,都是虛空。 二、 人獸之不同(21),本節有兩層意義: 和合本: 誰知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獸的魂是下入地呢? 現代中文譯本: 誰能肯定人的靈會往上升,而獸的魂落入地下呢? 當代譯本: 誰能知道人的靈是往上昇、獸類的魂〔同詞:靈〕是往下降而入於地呢? 新譯本: 人的靈魂是否向上升,野獸的靈魂是否降到地下去,又有哪一個知道呢?有誰知 道人的靈是往上升,牲畜的魂〔「魂」的原文與靈(三章二十一節)及「氣息」(三 章二十節)相同。〕是下入地呢?」 1.人的靈與獸的靈本質不同。兩者存在不可改變的「質異」。 人按神的形象被造,可與神交通且是神的兒子。人靈魂的價值遠超獸的價值。但誰真能確定 其質異呢?作者慨歎人獸在世遭遇既相同,何以人的靈更勝獸的靈。 2.人死後靈本該往上升,獸的魂(靈)下入地。但人的結局若與獸無兩樣,那麼人何以更勝 於獸?

(12)

第二段 勸世箴言(三 22)

「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因為這是他的分;他身後的事, 誰能使他回來得見呢?」 1.認識人的本分。 2.在經營的事上喜樂。 3.珍惜僅有一次的生命。

第五篇

虛空人生的辯證【肆】(四 1~五 20)

第一段

以探究社會百態證明(四 1~五 18)

引言:作者繼續從人生諸事,社會百態來探究人生。 一、欺壓的事令人感覺虛空(四1~3): 1.被欺壓者的無奈與悲哀(1)。 (a)被欺壓的人無力反抗、黯自神傷。 (b)被欺壓的人不得平反、無人安慰。 * 提到『欺壓』與『被欺壓』,成為惡性循環,互相傾軋。 2.欺壓人的人。 (a)他們有勢力能以欺壓人。 (b)但也無人安慰他們。 * 因害怕被人報復,終日不得安寧,無人安慰。 * 因被比他強悍的人欺壓,無人安慰。 3.社會欺壓的事,令人甚感不公;正義不得伸張,使人絕望;痛苦無奈中, 令人覺得沒有存活的意義,遂對生命產生厭惡並加以否定。 (a)他讚嘆那早已死的人,勝過那還活著的活人;因為永遠不會被欺壓。 (b)認定未曾出生的,更勝於死人與活人;因為不會在看見世上有的惡事, 在世遭人欺壓或欺壓人。 二、勞碌的事也是虛空(四4~6): 1.勞碌有成但受人嫉妒也是虛空(4)。 (a)一切勞碌:表示有勤奮工作的精神。 (b)各樣靈巧的工作:表示工作能力很強。 (c)被鄰舍嫉妒:形成生活的壓力,精神的煩擾;這也是虛空。 2.愚昧人坐吃山空,也是虛空(5):「愚昧人抱著手,吃自己的肉」。 (a)不肯作工,如同吃自己的肉。 * 愚昧人不喜歡勞苦工作,寧願抱著手睡覺,貧窮必速速來到(箴六 9、 10,廿四 30~33)。 (b)吃祖宗留下來的老本,結果「坐吃山空」。 3.雖少得卻能享受安靜,更勝勞碌多得而心中煩擾(6)。 「滿得一把,得享安靜;強如滿了兩把,勞碌捕風」。 (a)過度勞苦、或遊手好閒,兩個極端都不好。 (b)與其勞碌工作滿了兩把,惹人嫉妒不的安寧,不如適度工作得享安靜。 (c)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不如盡己一力滿了一把,享受勞碌所得。 小結:勞碌多得遭人嫉妒,懶惰不事生產坐吃山空;這兩樣極端皆屬虛空。

(13)

知足感恩,隨事隨在,靠主心中安靜,是最佳的生活哲學(箴卅 7~9;腓四 6、7、11~13; 提前六6~8)。 三、孤獨也是虛空(四7~12): 1.勞碌不息也是虛空(8):既無親人理當不需過度勞碌。 2.不以錢財為滿足也是虛空(8):既以賺錢為生活重心,又不能以錢財為滿 足;實在是虛空。 3.刻苦己身不享福也是虛空(8):極重的勞苦。 4.不知為誰勞碌勤儉也是虛空(8):既無子嗣承繼產業,所得不知歸誰;至 終也是虛空。 小結:孤單寡人勞碌辛苦,縮衣節食,不知為誰苦、為誰忙;沒有所愛的人成為生命奮鬥的 目的,既不能滿足所得,又沒有人可一齊來分享;真是人生一大虛空。 5.兩人總比一人好(9~12)。 (a)分享美好果效(9)。 *兩人合作易得果效。 *兩人分享加倍的喜樂。 (b)互相扶持幫助(10)。 * 不致跌倒。 * 不致有禍。 (c)同睡暖和(11)。 * 彼此照顧。 *同得安慰。 (d)合力勝敵(12)。 * 抵擋仇敵。 * 不易折斷。 四、人事更迭的虛空(四13~16): 1.不肯納諫的老年王。 (a)老王年輕時候表現優異為民愛戴當王到年老。 然而到了年老,竟然變為冥頑固執、不肯納諫。 (b)眾民喜愛年輕新王。老王遂被罷黜,江山易人。 2.被人棄絕的少年王。 (a)這少年王本來有的優點(勢)。 * 滿有智慧。 * 克耐貧苦(貧窮、下監)。 * 受民擁戴。 (b)悲哀的下場。 * 這麼好的王,想不到也被厭棄(16)。 * 在他後來的人,尚且不喜悅他。這真是虛空,也是捕風。 小結:政治上人們喜新厭舊。昨日受擁戴的明星,可能明日就淪為階下囚;一代新人換舊 人,無情的權力鬥爭,沒有永遠的王者,也沒有永遠的榮耀;這也是虛空。 五、宗教崇拜的虛空(五1~7):

(14)

1.愚昧人獻祭也是虛空(1)。 (a)到神的殿要謹慎腳步。 (b)到神的殿要進前聽。 (c)生活中不可作惡。 * 聽命勝於獻祭(撒上十五 19~23)。 * 行的好必蒙悅納(創四 4~7)。 2.在神面前冒失開口也是虛空(2、3)。 (a)在神面前不可心急發言。 (b)神在上鑒察言語要寡少。 (c)事多忙亂顯出愚昧。 3.許願不還也是需空(4~6)。 (a)還願不可遲延。 (b)不可任口犯罪。 4.勸言(7): (a)多言多夢多虛幻。 (b)只要敬畏神。 小結:宗教情操的可貴,乃在心存敬畏,不在於外在的儀式。崇拜者當在生活中有善行義舉, 崇拜時要內外一致、虔敬專一、心誠意真,如此才不致惹神發怒,使宗教的崇敬落空。 六、社會民生之虛空(8~17): 1.窮人受欺壓(8、9)。 (a)窮人受欺壓。 (b)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 (c)不要因此訝異。 (d)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 (e)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 (f)全地主權屬於神,然後由神分配給眾百姓,連君王也承受田地的供應。 2.財富之苦(10~12)。 (a)貪得錢財不得滿足,也是虛空(10)。 (b)錢財乃過眼雲煙,也是虛空(11)。 (c)財富使人勞碌卻不得安眠,也是虛空(12)。 3.守財之害(13~17)。 (a)積財反害自己,也是虛空(13)。 (b)破財消災,終究虛空(14)。 (c)生來死去勞碌捕風(14~16)。 (d)在黑暗中吃喝憂愁,也是虛空(17)。

第二段

勸世箴言(五 18~20)

一、得神的賞賜: 1.神賜生命健康(18)。 2.神賜人豐富的貲財(19)。

(15)

3.神使人心充滿喜樂(20)。 二、享受善美的人生: 1.在勞碌中喜樂(19)。 2.享受勞碌所得(18)。 3.不憂慮人生歲月(20)。 結語:人生諸事社會百態,呈現出俗世的低落;人情的無常,鄉愿而迂腐; 人生無奈之事甚多,富貴如浮雲,來也空去也空,不知為誰辛苦為誰忙。 人生至終虛空捕風,最可貴乃是領受神的恩惠,享受善美的人生。

第六篇

虛空人生的辯證【伍】(六 1~12)

第一段 以探究人生百態證明(六 1~10)

引言:接續作者再以探究人生種種生活情況,來說明人生的虛空。 一、有福不能享也是虛空(1、2): 1. 所羅門王說: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蒙神賜福卻不能 享用。 2.他擁有豐富的貲財與尊容,神使他樣樣無缺。 3.為何不能吃用--出於神。其原因有: (a)可能突遭意外身故。 (b)或遭政變、家變。例如:約伯。 (c)或因後來所行離棄真神,為神所棄絕(結十八 24;撒上十五 22、23)。 例如:掃羅家道敗落。 4.反有外人來吃:即遭遇到非常的禍患,家產流落他人;歸給神所喜悅的人 (二 26)。 二、百子千壽也是虛空(3~6): 1.多子多壽卻不得享福樂,也是虛空(3)。 (a)兒孫滿堂、延年益壽,但內心卻不得安寧。 (b)有財不如有子;有子不如長壽;長壽不如健康;健康不如喜樂。 2.又不得埋葬,也是虛空。生不歡愉死不安葬,人生之禍莫過於此(3)。 (a)遭遇橫禍客逝他鄉。 (b)養子不孝,父死不得埋葬;多妻多妾、多子多孫多苦;爭權奪利,無暇下葬。 (c)父親異常長壽,兒女殆盡(但還有其他子孫?)。 3.比不到期而落的胎更不如,也是虛空(4、5)。 (a)不到期而落的胎,名字被黑暗遮蔽。 (b)不到期而落的胎,沒有見過天日,不在日光下勞碌。 (c)不到期而落的胎,毫無知覺,不必經歷人世悲哀。 (d)不到期而落的胎,未嚐苦滋味倒享安息。 4.貧富壽夭終歸一處,也是虛空(6)。 *死乃無情而公平,不徇富壽,不偏貧夭;此爭戰無人能免(八 8)。 三、勞碌為口腹,心仍不足,也是虛空(7~9): 1.勞碌容易飽口腹,心靈無底坑永遠不滿足,也是虛空。

(16)

2.智慧人不能勝過愚昧人,也是虛空。 (a)善於經營的未勝於不善經營的。 (b)會賺錢的未比不會賺錢的更有長處。 3.窮人善於奉迎討好人,沒有益處,也是虛空(8)。 (a)窮人既無財力、資源只好運用手腕,迎人取利未必優勢。 4.妄想落空還不如眼前,也是虛空(9)。 (a)整日作夢妄想,也是另類勞碌。 (b)如此勞碌不切實際,妄想永遠不及眼見,見而未得尚且無功;妄想更是虛空。 ◎ 省思: *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 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詩卅七3、4)。 *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太四 4)。 * 真正的滿足乃是得著基督(約四 13、14,六 34、35,七 37~39)。

第二段

勸世箴言(六 10~12)

一、命運已定、爭論何用(10): 1.先前所有的,早就定就;以後將有的,也已定準,並且都起了名。 ◎ 省思: * 「禍哉!那與造他的主爭論的,他不過是地上瓦片中的一塊瓦片。泥土豈 可對摶弄他的說:你做什麼呢?所作的物豈可說:你沒有手呢?禍哉!對 那父親說:你生的是什麼呢?或對母親說:你產的是什麼呢?」(賽四十 五 9、10)。 * 「你這個人哪!你是誰,竟敢對神強嘴呢?受造之物豈能對造他的說:你為什麼這樣造我 呢?」(羅九20)。 * 學會順服神。 2.增加虛浮於事無補(11)。 「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 ◎ 省思: * 虛浮的事越作,虛浮的話多說,只有擴大虛浮而已;一點都不會改變事 實,也不能填滿空洞,空洞越來越大。 * 學會等候神。 3.虛度一生無益無知(12)。 「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 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 ◎ 省思: * 人生虛度、如影飛逝。「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 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10)。 * 我聽見從天上有聲音說:你要寫下:從今以後,在主裡面而死的人有福 了!聖靈說:是的,他們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啟 十四13)。

(17)

第七篇

虛空人生的辯證【陸】(七 1~八 9)

第一段 以探究「死勝於生」證明(七 1~10)

引言:本段作者提到「死」的問題。中國人最忌諱「死」這個字,就連「死」的 諧音「四」也害怕。但是人人怕死人人死,無一倖免。作者在這裡要人們 去正視這個問題,要以嚴肅的態度探究生與死。 「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七 2)。 「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九 27)。 「你當預備迎見你的神」(摩四 12)。 本段作者特別從死勝於生的論題說明人生之虛空。「生」乃人之所悅,人 之所幸;而「死」乃人之所惡,人之所避。「生」給人希望、幸福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死」使 人絕望、不幸並且離絕一切所有。但作者指出: 死勝於生,則生何價之有,何戀之有?人生真是虛空! 一、馨香名譽更勝膏油(1): 1.人死後的美好名聲,更勝物質的膏油。 2.美名無價之寶,膏油有價可估。 3.美名流傳千古,膏油留香一時。 4.美名不可巧取,膏油可以豪奪。 5.美名死後仍存,膏油 ◎ 省思: * 美名勝過大財,恩寵強如金銀(箴廿二 1)。 * 最美之名乃「耶和華」尊名(詩八 1、9);獨一救主之名(徒四 12)。 * 吾輩當求名錄天上生命冊(路十 20;來十二 23;啟廿 15,廿一 27)。 二、往遭喪家更勝往宴樂家(2): 1.往宴樂的家去:吃喝玩樂,忘記對於死亡的警覺。 2.往遭喪的家去:面對死亡會以智慧思想人生的結局。 ◎ 省思: *「誰知,人倒歡喜快樂,宰牛殺羊、吃肉喝酒,說:我們吃喝罷!因為明 天要死了。萬軍之耶和華親自默示我說:這罪孽直到你們死,斷不得赦免! 這是主萬軍之耶和華說的。」(賽廿二 13、14)。 *「若死人不復活,我們就喫喫喝喝罷!因為明天要死了」(林前十五 32)。 *「惟願他們有智慧,能明白這事,肯思念他們的結局。」(申卅二 29)。 *「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九 十 12)。 三、憂愁更勝喜笑(3): 1. 喜笑有禍:因為得意忘形,沉迷享樂,迷失人生正確方向,結果導致樂極 生悲。 2.憂愁:「因為面帶愁容,終必使心喜樂」。 ◎ 省思: * 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因為依著神的意 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

(18)

你看,你們依著神的意思憂愁,從此就生出何等的慇勤、自訴、自恨、恐 懼、想念、熱心、責罰。在這一切事上,你們都表明自己是潔淨的。(林 後七 8~11)。 四、智慧更勝愚昧(4~7): 1.智慧人的心在喪家(4)。 2.智慧人的責備,強如愚昧人的歌唱(5)。 3.愚昧人的笑聲,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這也是虛空(6)。 4.愚昧人的行為:勒索、賄賂(7)。 ◎ 省思: *「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箴十七 10)。 *「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管教,也不可厭煩他的責備;因為耶和華所 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箴三 11、12)。 五、終局更勝起頭(8~10): 1.存心忍耐勝過驕傲(8)。 2.不要急躁惱怒(9)。 3.不要沉緬過往(10)。 ◎ 省思: *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 5)。 * 你當默然依靠神,耐性等候;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詩卅七 7)。 * 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前面 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 13、14)。

第二段

勸世箴言(七 11~八 9)

一、智慧的價值(七11、12、19): 1.智慧護庇人,保全人生命(11、12)。 2.活者得智慧更好(11)。 3.智慧比城中十個官長更有能力(19)。 二、察看神的作為(七13、14): 1.人不能改變神的作為(13)。 2.遇亨通要喜樂(14)。 3.遭患難要思想(14)。 4.人不知神作為,只要將一切交託於神(14)。 三、敬畏神過一生(七15~18): 1.義人與惡人詭異的遭遇(15)。 (a)義人反至滅亡,惡人竟長壽;人不能誇口只要敬畏神。 2.中庸平衡之道(16、17)。 (a)不要行義過分(原文意為不要自義過分),當敬畏神。 (b)不要行惡過分(原意指不要以為可以行惡過分,而不敬畏神),只要敬畏神。 3.敬畏神的人必行在中庸之道,遠離兩個極端(18)。 四、不要過度重視人的批評(七20~22):

(19)

1.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20)。 2.恐怕聽見人的咒詛(21)。 3.自己也曾咒詛人(22)。 五、尋求智慧所獲的心得(七23~29): 1.智慧極深難以測透(23、24)。 2.明白邪惡是愚昧,愚昧是狂妄(25)。 3.知道淫婦的毒害(26)。 (a)蒙神喜悅者必能躲避。 (b)有罪之人必被纏住。 4.人的本性詭詐(27~29)。 (a)男人千中取一為正直人,女人則無。其理亦未獲知。 (b)所知者乃:神造人原為正直。 (c)人卻尋出許多巧計。 六、智慧人的表現(八1/9): 1.臉上發光,脾氣改變(1)。 (a)智慧改變人的容貌氣質,使人覺得他的顏面有光亮。 (b)智慧使人處世應對得體成功處處得人喜悅令人覺得臉上有光彩。 *神的律法能甦醒人的心,使愚人有智慧,快活人的心,明亮人的眼目(詩十九 7、8);智慧人的眼目光明(傳二13、14)。 *摩西在西乃山上與神面對面說話,神的容光留在他的臉上(出卅四27/35)。 *司提反靠智慧和聖靈說話眾人抵擋不住,他的面貌像天使的面貌(徒六10/15)。 2.智慧人服從王的權柄(2/5)。 (a)遵守王的命令,信守對神的起誓(2)。 (b)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對王不敬(3)。 (c)不要固執行惡惹王生氣(3)。 (d)因王隨己意而行(3)。 (e)王的話有權力(4)。 (f)遵王命令必不經歷患難(5)。 3.智慧人辨明時候與定理(審判)(5/9)。 (a)人接受審判故苦難加在身上(6)。 (b)人不知將來如何(7)。 (c)人無力掌管生命(8)。 (d)無人能將生命留住(8) (e)無人有權掌管死期(8) (f)無人能免死亡的爭戰(8) (g)邪惡之人不能得救(8) (h)邪惡之人必自受己害(9) *無人能避免死亡但智慧之人能辨明末日真神的審判與刑罰。故而懂得敬畏神遵行公義。以 避免將來的禍患。

(20)

第八篇虛空人生的辯證【柒】(八

10/九10)

第一段

以探究「人生的遭遇」證明(八10/九6)

一、善惡之遭遇詭譎顛倒(八10/15)真是虛空。 1、惡人歸葬,正直人離開聖地(10) (a)惡人歸葬祖墳備極尊榮。 (b)正直人離開聖地被人遺忘。 2、不即行刑世人滿心作惡(11) 3、罪人多作惡倒享長壽(12) 4、義人遭惡報,惡人竟遭義報(14) ◎勸言:作者勸人勿以短淺的眼光論人生的成敗,而應以長遠永恆的角度看透人生的遭遇, 並進而以積極的態度去追求人生的快樂。 5、敬神者終究必得福樂(12) 6、惡人卻不得福樂如影兒(13) 7、享受神所賜的喜樂(15) 二、世人的遭遇都是一樣(八16/九6) 1、人無法明白神的作為(八16、17)。 (a)智慧也無法得知 (b)專心尋求也不得而知 (c)日夜追查亦不得而知 2、人的作為都在神的手中(九1、2) 3、眾人的遭遇都是一樣(九2、3) (a)人心充滿邪惡 (b)活時狂妄 (c)後來都歸於死 4、死亡的虛空(九4/6) (a)死亡帶來絕望 (b)死人毫無所知 (c)死人不再得賞賜 (d)死人無人紀念 (e)死人的愛恨皆滅 (f)死人與世福隔絕

第二段

勸世箴言(九7/10)

一、生活方面的追求(7) 1、歡喜的吃喝快樂 2、追求蒙神的悅納 二、行為方面的追求(8) 1、衣服時常潔白 2、頭上不可缺少膏油 三、家庭方面的追求(9)

(21)

1、與所愛的妻快活度日 2、虛空中的不虛空 四、事業上的追求(10) 1、珍惜生命盡力去做 2、陰間沒有工作、謀算 3、陰間沒有知識、智慧 結論:人生的遭遇既無常又詭譎人們只有存敬畏的心,在世上把握時機珍惜生命,作神所喜悅 的人享受上主美好的賜予。

第九篇

虛空人生的辯證【捌】(九11/十20)

第一段「優勢不如機會際遇」證明(九11/12)

一、優勢不如機會(11): 1、速度不如機會。 2、武力不如機會。 3、智慧不如機會。 4、明哲不如機會。 5、靈巧不如機會。 二、際遇決定命運(九12): 1、人不知道自己的定期(際遇)。 2、禍患忽然臨到。 3、人無法逃離困境。 ◎ 省思: * 非靠勢力、才能,乃靠耶和華方能成事(亞四6)。 * 戰爭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撒上十七47)。 * 得貨財的力量是耶和華所賜的(申八18)。

第二段

以「智慧更勝勇力」證明(九13/15)

一、大君王的勢力不如廣大的智慧: 1、智慧更勝王的權位。 2、智慧可以以小博大。 3、智慧可以以寡敵眾。 二、強大的武力不如智慧: 1、貧窮人的智慧更勝勇力。 2、貧窮人的智慧可以救城。 ◎ 省思: * 智慧比珍珠更美(箴八11)。

(22)

* 智慧尋得知識和謀略(箴八12)。 * 帝王藉智慧坐國位(箴八15)。 * 智慧造就房屋、鑿成七根柱子(箴九1)。

第三段 以「智慧被藐視、破壞」證明(九15/18)

一、智慧不敵人的健忘(九15): 1、智慧更勝勇力,可以救護城池。 2、智者卻因他貧窮而被遺忘。 二、智慧被人藐視(九16): 1、 不但被人遺忘,且被藐視。 2、人們也不聽智者的言語。 ◎ 省思: * 愚昧人喜愛愚昧,不喜愛智慧,必自食惡果(箴一20/31)。 * 當聽教訓就得智慧,不可棄絕(箴八33)。 * 若有智慧是為有益,褻慢就有災禍(參:箴九12)。 三、智慧被罪行破壞(九17、18): 1、智慧人的言語更勝叱喝愚人的喊聲(17)。 2、智慧勝過打仗的兵器。智慧比兵器更有利於戰爭的勝利。 3、智慧卻被罪行破壞(18)。 四、智慧被愚昧破壞(十1/4): 1、死蒼蠅使作香的膏油發臭。 2、愚昧也會破壞智慧與尊榮。 3、愚昧人的心偏向邪惡(居左)(2)。 4、愚昧人作事無知,自暴其短,自顯愚拙(3)。 5、智者辨明時候趨吉避凶,愚者則反之(4)。 五、愚昧之害為大(十5/7)也是虛空: 1、愚昧人居高位(5/7)。 (a)掌權者的錯誤。 (b)顛倒人間常態令人匪思。 2、愚昧人的工作(8/11)。愚昧人處事常常徒勞無功且招禍害,愚昧人隨性行事看似瀟灑自 在,其實虛無。 (a)知謹慎小心(8、9)。 △ 挖坑自陷其中 △ 拆牆為蛇所咬 △ 鑿石卻受損傷 △ 劈木頭遭危險

(23)

(b)不知善用利器(10)。 △ 鐵器鈍不知磨快 △ 多費力氣徒勞無益 △ 若得智慧便有益處 (c)不知事前防備(11)。 △ 事前防備避免禍患 △ 事後補救功虧一簣 3、愚昧人的嘴(12/15)。 (a)吞滅自己 △ 惹來死命災禍(撒上廿五10、11)示巴(撒下廿1)。 (b)是奸惡的狂妄,傷人利刃。 (c)多言多語招禍在即 (d)身後之事吾人告知 4、愚昧乃邦國之害(16/17)愚昧之王國中掌權,是邦國不幸,人民災禍, 純屬虛空。 (a)邦國之王是孩童--愚昧至極。 △ 群臣晨宴 △ 邦國有禍 (b)邦國之王是貴胄之子--尊榮智慧。 △ 群臣補力 △ 邦國有福 5、愚昧人的頹廢。愚昧人生活糜爛,只求享受,好逸惡勞,不願盡工作本 分,但求安逸無事。 (a)懶惰以致敗落(18)。 △ 房頂塌下 △ 房屋滴漏 (b)縱情享受嗜錢如命(19)。 △ 荒宴求樂 △ 醉酒買樂 △ 以錢為歡心 (c)勸言: 愚昧荒宴醉酒,忘朝弛政面對此景,作者奉勸人們(九20): △ 不要咒詛君王,從心禁念。 △ 不要咒詛富戶,因鳥必傳揚,有翅者必述說。

第十篇

勸世箴言【一】(十一1/10)

虛空中的人生,作者的薦言,為求不虛空。生命中的真實乃行善求樂。 一、勸人施濟行善(1/6)。此段以「撒糧食、撒種」來比喻行善。 1、隨意行善日久必有回報(1) 2、分佈行善日久必獲人助(2)

(24)

3、善報有因時候必到(3) 4、即時行善把握良機(4、5) 5、殷勤行善必然發旺(6) 二、勸人及時行樂(7/10) 1、美好的生命(7/8) (a)眼目見光指活者(7) (b)活者就當快樂(8) (c)趁年幼尋求快樂 2、黑暗的日子(8/10)作者對快樂的追尋者提出勸言: (a)要念及神的審問 (b)當從心中除掉愁煩 (c)從肉體克去邪惡

第十一篇勸世箴言【二】(十二

1/8)

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然之過程。作者勉人當珍惜生命作智慧的抉擇 趁還活著要紀念造你的主。 一、趁著年幼 1、眼目未昏花(2) 2、體力未怠(3) 3、青春尚在 二、衰敗的日子未到(4、5) 1、感官未敗(4) 2、慾望未沒(5) 3、白髮微青(5) 三、死亡未臨 1、毫無喜樂之日未臨(6/7) 2、臟腑安好(6) 3、肉體未歸土(7) 4、靈未歸於神(7) ◎虛空的虛空,人生澈底虛空,惟紀念主不虛空。

第十二篇

詙言(十二9/12)

一、傳道者善盡教導之職責(9、10) 1、傳道者有智慧 2、默想查考 3、教訓眾人 4、陳說許多箴言 5、專心追求可喜悅的言語 6、憑正直寫誠實 二、智慧人的言語(11/12)

(25)

1、好像刺棍 2、會中之師的言語 3、釘穩的釘子 4、都從一位牧者所賜 5、傳道者的勸戒 (a)著書多沒有窮盡 (b)讀書多身體疲倦

第十三篇

總結(十二13/14)

一、本書的總意(13) 1、敬畏神 2、謹守神的誡命 二、原因(13/14): 1、這是人當盡的本分 2、無論善惡神都必審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八、全期訓練時數四百五十小時以下之訓練班次,於開(參)訓日起三

一、於受訓期間,除有第二條第一項所列事由外,其餘事由之請假及

(三)TTQS 評核證書於所提各訓練計畫之開訓日應仍屬有效,如於開訓日前效期 屆滿者,應於申請訓練計畫時檢附已申請 TTQS

[r]

閱讀能力的涵蓋面不斷變 化,傳統閱讀訓練不足以 面向新世代的要求,跨學 科協作能發展更全面的閱

The Seed project, REEL to REAL (R2R): 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making in Key Stage 2, aims to explore ways to use film-making as a means

We point out that extending the concepts of r-convex and quasi-convex functions to the setting associated with second-order cone, which be- longs to symmetric cones, is not easy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and NS-NS backgrounds....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