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論『著』的使用條件及時間意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論『著』的使用條件及時間意義"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論『著』的使用條件及時間意義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Use of Zhe and Its Temporal Meaning 計畫編號:NSC 89-2411-H-009-019 執行期限:89 年 8 月 1 日至 90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林若望 國立交通大學外文系 一、中文摘要 本計畫主要探討表動態進行的『著』和 表狀態持續的『著』是否具有不同的語法 意義並且討論『著』具有何種時間意義。 我們認為文獻上把『著』當作具有兩種不 同語法意義的看法的理論基礎相當薄弱, 是沒有把『著』的真實意義及使用條件充 分抽離出來。在檢視所有和『著』的相關 語料後,我們發現不管是表動態進行的 『著』或是表狀態持續的『著』,它們的使 用條件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著』只能出 現在無自然終結點的情狀裡。我們也發 現,表動態進行的『著』和表狀態持續的 『著』的時間意義也是可用單一語意來描 述,即:和『著』一起出現的那個情狀類 型的目標狀態在講話時(或某個參照時間 點)必須是成立的,『著』的單一時間意義 更進一步地確認了『著』的語法意義只有 一個,而不是兩個。 Abstract

This project mainly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progressive –zhe in dynamic sentences and

the durative –zhe in stative sentences express

two different grammatical meanings. We argue that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view that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zhe’s are

very weak. This view does not really abstract the meaning of –zhe from its various usages.

After reviewing all examples relevant to the

useage of –zhe, we have found that the

condition governing the use of the progressive –zhe and that of the durative –zhe

is the same. Namely, -zhe can only appear in

atelic situations. In addition, we also have found that the temporal meaning for both the progressive and the durative –zhe is also the

same. Namley, a sentence with –zhe is true at

a reference time t if and only if the target state corresponding to that sentence is true at t. This unified temporal meaning for the progressive and the durative –zhe reinforces

the position that there is only one –zhe, not

two –zhe’s in Chinese

二、緣由與目的 關於動態助詞『著』的研究,文獻數 量相當多,對『著』的功能及語法意義也 有種種不同的說法,但這些種種不同的說 法基本上變化不大,都是把『著』當作是 表(結果)狀態之持續或/及動作之持續(進 行)的一個語法標記,這些人當中又有許 多人認為表狀態持續的『著』(如『牆上掛 著一幅畫』)和表動作進行(持續)的『著』 (如『汽車在公路上飛奔著』)是不同的 『著』,有不同的語法意義。這種看法尤以 木村英樹 1983 最具代表性,他認為表動作 進行的『著』是時態詞尾,而表狀態詞尾 的『著』則是近乎結果補語的性質。可是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的看法是不正確的,

(2)

2 因此本計畫的主要目的是要在前人的研究 基礎上,討論他們的分析所遭遇的理論及 經驗問題,並把『著』的真正使用條件及 語法意義作更深入的研究,然後再利用真 值條件邏輯語意學的方法把『著』的時態 意義精確的表達出來,證明國語裡只有一 個『著』而不是兩個『著』。 三、結果與討論 我們仔細地檢驗劉寧生 1985,徐丹 1992,房玉清 1992 及木村英樹 1983 所提 出來必須區分兩個『著』的證據後,發現 那些證據都有經驗上的問題或是可以經由 不同的解釋而削弱他們的論證理由。接著 我們指出傳統上把『著』的意義說成是表 『(結果狀態之)持續』或『(動作之)進 行』都是不夠精確的說法,並沒有把『著』 的真實意義充分抽離出來。比方說傳統分 析的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是無法說明為什麼 一個表達完成情狀的句子如『*張三蓋著一 棟房子』不能帶上『著』。如果『著』只是 單純的表示動作或狀態之持續,那麼為什 麼像『蓋一棟房子』這樣的一個完成情狀 加上『著』以後不能表示『蓋』這個動作 或房屋蓋好這個結果狀態之持續呢?又既 然『著』可表動作之持續進行,為什麼『他 穿著一件洋裝』不能和『他在穿一件洋裝』 表達相同的意思,而只能表示衣服已經穿 在身上之結果狀態呢?很顯然的,『持續』 或『進行』這樣的概念無法說明這些問題。 我們的研究將顯示,其實『著』的一個極 其重要的使用條件是: 著的使用條件 『著』只能出現在表示無自然終結點 的情狀類型裡。 上面這個『著』的使用條件可以很容易地 說明上述例句的情形。因為『蓋一棟房子』 有自然終結點,所以不能和『著』一起使 用。「而穿著一件洋裝」只能指已經穿上衣 服的狀態而不能指正在穿衣服的動作則是 和『著』的時間意義指稱命題的目標狀態 有關,『著』的詳細時間意義,我們下面會 說明。 我們注意到了『著』的使用條件似乎 有一些例外,如『他邊喝著我泡給他的那 杯咖啡,邊告訴我他所遭遇的經歷』,但我 會論證這些例外不是真例外,而是由於 『邊』(或『正』,『一面』等這類型的字)

導致時態轉移(Aspectual Shift)( De Swart 1998, Pustejovsky 1993),可以利用 Smith (1991)有關『態』的聚焦理論(the temporal contour of the event focussed by aspect)和時態

轉移的交互影響來說明。簡單地說『邊』, 『正』這些字把原本是有自然終結點的情 狀變成無自然終結點的情狀,因此可以使 用『著』。 我們認為『著』的時間意義必須用和 情狀相對應的『目標狀態』(Target State, Parsons 1990, Kratzer 1996)來定義,才能真 正解釋語料。 『著』的時間意義 著(S)在一個參照時間點 t 為真若且唯若 t 不是和 S 相對應的目標狀態 ftarget(S)的 末端次時段。 簡單地說, 和『著』一起出現的那個情狀 類型的目標狀態在講話時或某個參照時間 點必須是成立的。我們證明『著』的這個 意義不僅適用於狀態之持續也適用於動作 之進行,因而證明了『著』不管是表動態 之進行或狀態之持續,都只有一個意思而 不像許多語言學家所假設的那樣有兩個不

(3)

3 同的意思。 我們有關『著』的分析也將有助於我 們說明為什麼『門口站著一個小孩』和『門 口站了一個小孩』的意義非常接近,但卻 不是完全同義。根據我們的分析,『了』的 時間意義如下: 『了』的時間意義 了(S)在一個參照時間點 t 為真若且唯 若相對應於 S 的目標狀態 ftarget(S)的初 始次時段在 t 之前。 根據上面『了』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了』 所指的時段和『著』所指的時段有重疊之 處,即初始次時段和末端次時段除外的時 段。就是因為『了』所指的時段和『著』 所指的時段有重疊之處,所以在某些句型 裡『了』和『著』可以互相交換使用而不 至於影響語意,但其實『了』和『著』的 與意思不一樣的。如果我們的分析正確的 話,這就推翻了某些語言學家認為『門口 站著一個小孩』和『門口站了一個小孩』 這兩種句型是完全同義的看法。 除了『著』和『了』外,我們也討論了 『在』,並提出『在』的時間意義如下: 『在』的時間意義 在(S)在一個參照時間點 t 為真若且唯 若 t 不是 S 所指稱事件的的末端次 時段。 從我們上面有關時體助詞的討論裡, 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和『在』(非 完整體)相關的時間概念是事件,而和『了』 (完整體)與『著』(非完整體)相關的時 間觀念則是目標狀態。 四、 計畫成果自評 本研究計畫的主要貢獻在於『著』的 使用條件及時間意義上,我們為『著』的 各種不同用法提出一套單一的分析方式, 這樣一個分析不僅簡化了『著』的理論分 析,在外語教學上也會有相當的幫助。除 此之外,我們的分析對於日後想建構時態 體系的人來說也提供了一些比較的基礎, 從這些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這個研究計畫 是相當值得的。。 五、參考文獻

1. Chen, Yueming (1999) “Shijian Fuci “Zai” yu “Zhe””, Hanyu Xuexi 4:

10-14.

2. Dai, Yaojing (1991) “Xiandai Hanyu Chixuti “Zhe” De Yuyi Fenxi”, in Jingmin Shao and Dawei Liu (eds.)

Jiushi Niandai De Yufa Sikao, Beijing

Yuyuan Xueyuan Chubanshe, pp. 151-160.

3. De Swart, Henritëtte (1998) “Aspect Shift and Coercion”,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16:

347-385.

4. Fang, Yuqing (1992) “dongtai Zhuci ‘Le’, ’Zhe’, ’Guo’ De Yuyi Tezheng Ji Qi Yongfa Bijiao”, Hanyu Xuexi 67:

14-20

5. Fei, Chunyuan (1992) “Shuo ‘Zhe’”,

Yuwen Yanjiu 2: 18-28.

(4)

4 DE Jiben Yufa yiyi”, Hanyu Xuexi 4:

23-28.

7. Light, Timothy (1989) “The Door is Closed on ZHE NE”, in James H.Y. Tai & Frank F. S. (eds.)Functionalism and Chinese Grammar.

8. Lin, William Chin-Juong (1979), A Descriptive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Mandarin Aspect-Tense System, Ph.D

dissertation, Cornell University. 9. Lin, Jo-wang “On the Temporal

Meaning of the Verbal –LE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00-000.

10. Liu, Ning-sheng (1985) “Lun “Zhe” Ji Qi xiangguan De Liang Ge Dongtai Fanchou”, Yuyan Yanjiu 2: 117-128.

11. Lü, Shu-xiang (1942), Zhongguo Wenfa Yaolyue, Shangwu

Yinshuguan.

12. Ma, Xiwen (1987) “Beijing Fangyan Li De “Zhe””, Fangyan 1: 17-22.

13. Pan, Haihua (1996) “Imperfective Aspect Zhe, Agent Deletion, And Locative Inversion in Mandarin Chinese”,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409-432.

14. Parsons, Terrence (1990) Events in the Semantics of English, MIT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15. Shi, Yuzhi (1992) “Lun Xiandai

Hanyu De “Ti” Fanchou”, Zhongguo Shehui Kexue 6: 183-201.

16. Song, Yuzhu (1988) “Cunzaiju Zhong dongci Houfu De ‘Zhe’ Han ‘Le’”,

Yuyan Yanjiu Luncong V: 57-66.

17. Vendler, Zeno (1967) Linguistics in Philosoph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Ithaca, NY.

18. Wang, Li (1945) ZhongguoYyufa Lilun, Zhonghua Shuju.

19. Yingshu, Mucun (1983) “Guanyu Buyuxing Ciwei “Zhe” han “Le””,

Yuanwen Yanjiu 2: 22-30.

20. Yuan, Yulin (1993) Xiandai Hanyu Qishiju Yanjiu, Beijing Daxue Chubanshe, China.

21. Xu, Dan (1992) “Hanyu Li De ‘Zai’ Yu ‘Zhe’”, Zhongguo Yuwen 6:

453-461.

22. Yu, Genyuan (1983) “Guanyu Dongci Houfu “Zhe” De Shiyong”, Yufa Yanjiu Han Tansuo”, Beijing Daxue

Chubanshe.

23. Yeh, Meng (1993) “The Stative Situation and The Imperfective Zhe in Mandarin”, JCLTA 28: 69-98.

24. Yuan, Yulin (1993) Hanyu Qushiju Yanjiu, Beijing University, Beijing. 25. Zhang, Li (1996) “ ‘Zhe’ DE Yuyi

Fenbu Ji Qi Yufa Yiyi”, Yuwenyanjiu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時間 學歷 進用條件 專長 特殊條件 行銷推廣員 新進:1人. 桃竹苗分署 (桃園市楊梅

使用場地須分署 暨所屬就業中心 及南方創客基地 未登記使用之時 間或未辦理相關 活動時,始得借

Applied Mathematics Beijing Donghong Li H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eijing Zhaodou Chen H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此行文字的特別意義,是讓 MATLAB 藉由 lookfor 指令 搜尋並顯示此函式用途。.. 語法:

sort 函式可將一組資料排序成遞增 (ascending order) 或 遞減順序 (descending order)。. 如果這組資料是一個行或列向量,整組資料會進行排序。

〝電子簽署〞(electronic signature)

Britain–s £50 Note Will Honor Computing Pioneer Alan Turing.. 盧政良 台大資訊系

義)與。 zm 且(對象)的意思。清辨在他的《中論》註解書裡'相當一致地都採用了。立而且的意 思,而月稱則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