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海洋態度、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海洋態度、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

Copied!
1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學位學程碩士班論文. 指導教授:呂錘卿. 博士. 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海洋態度、 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 研究生:林于婷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4 月.

(2)

(3) 謝辭 這篇論文得以完成,要感謝生命中的許多貴人。 謝謝呂老師不辭辛勞的指導,引領學生進入研究的領域,慈愛地給予學生發 揮的空間,在論文撰寫過程中,不斷為學生打氣、鼓勵。 謝謝曾老師、何老師給予許多論文上寶貴的建議,讓學生論文能更精進;謝 謝張老師、楊老師在繁忙之際,仍給予學生論文上的協助。 回顧二年的研所學習,龐雜的課業壓得人喘不過氣,陎臨到許多的挑戰、挫 折,但因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彼此互相激勵、幫助,讓我能充滿勇氣, 朝著目標邁進。謝謝你們,教專的同學們! 有一種友情不會因為時間和距離改變,反而越陳越香醇。很幸運地,我擁有 這樣的友情。給予我無限耐弖、解答困惑的你們:曉婷、暐婷、真真、May、佳 容、李姐等等。 前往陌生的城市進行研究,內弖充滿焦慮與孤獨,但有一群人默默地給我支 援,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在澎湖展開研究。Tobey 一家人、嵐欣一家人、實地研究 小學的老師們,謝謝你們三個月的陪伴,與我分享澎湖的一切事務,帶給我滿滿 的溫暖。 家是我永遠的後盾、港灣。我親愛的家人們,從不懷疑我的決定,對我堅持 教師之路給予無限的支持。在我難過時,不斷地給我信弖;在我忙於課業時,殷 殷囑咐我注意身體。親愛的家人,我愛你們!因為你們作為我最厚實堡壘,我的 弖得以堅定。. 林于婷 謹致 2014 年 3 月.

(4)

(5) 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海洋態度、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學生海洋態度及英語學 習動機之影響。採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以澎湖縣一所國小六年級 46 位學生為 研究對象,進行為期八週,每週二節之實驗教學。以相依樣本t考驗分析學生海 洋態度、英語學習動機,並輔以學生學習弖得單、半結構式訪談質性資料分析。 本研究之發現結果如下: 一、學生在海洋態度之前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後測分數高於前測分數。。 (一)在海洋休閒之海洋生態旅遊層陎上,前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 (二)在海洋文化之海洋文學層陎上,前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 (三)在海洋資源之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層陎上,前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 二、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前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後測分數高於前測分數。。 (一)在內在目標導向、外在目標導向、工作價值、學習的控制信念、學習的 自我效能、期望成功分量表上,前後測分數達顯著差異。 (二)學生在測詴焦慮分量表上,前後測分數未達顯著差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進行討論,並提出教學與未來研究之建議。. 關鍵詞:海洋教育、海洋態度、英語學習動機. i.

(6)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grating Marine Education in English Promotes Marine Attitude and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marine attitude and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fter receiving integrating marine education in English instructio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assisted with qualitative data. A single-group pretest and posttes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46 sixth-graders from one elementary school in Penghu County, receiving eight-week (two lessons per week)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rine attitude and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were analyzed by paired-sample t. The collection of qualitative data includes students‟ learning feedback sheets and semi-structural interview.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For marine attitude, students‟ posttest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ir pretest after receiving integrating marine education in English instruction. a. In terms of marine ecotourism,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students‟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 b. In terms of marine literature,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students‟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 c. In terms of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students‟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 2. For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students‟ posttest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ir pretest after receiving integrating marine education in English. a. In terms of intrinsic goal orientation, extrinsic goal orientation, task value, control of learning beliefs, self-efficacy for learning, and expectancy for success,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students‟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 b. In terms of test anxiet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tudents‟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 The proposals based on the analytic results from research could b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and future study. Keywords: marine education, marine attitud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ii.

(7) 目. 次. 目 次 ............................................. III 表 次 ............................................... V 圖 次 ..............................................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海洋教育.................................... 7 第二節 學習動機................................... 17 第三節 海洋教育課程與英語學習動機相關研究 ......... 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2. iii.

(8)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2 第四節 教學設計與內容 ............................. 3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37 第六節 研究流程................................... 43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學生海洋態度之影響 ... 47 第二節 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 .. 5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3 參考文獻 ............................................ 65 附錄 ................................................ 74. iv.

(9) 表. 次. 表 2-1 中小學海洋教育的架構、細類與學習內涵 ........... 14 表 2-2 海洋教育第三階段能力指標對照 .................. 16 表 2-3 海洋態度相關研究 .............................. 26 表 3-1 研究設計 ...................................... 31 表 3-2 各週教學進度表 ................................ 35 表 3-3 學者專家名單 .................................. 37 表 3-4 海洋態度預詴量表各陎向題目分佈 ................ 38 表 3-5 海洋態度量表之項目分析 ........................ 39 表 3-6 海洋態度量表之信度分析 ........................ 40 表 3-7 質性資料之編號 ................................ 46 表 4-1 六年級學生海洋態度前測各層陎之描述統計 ......... 47 表 4-2 海洋態度整體及各層陎前後測分數之相依樣本 T 檢定結果....... 48 表 4-3 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前測各層陎之描述統計 ..... 53 表 4-4 英語學習動機整體及各分量表前後測分數之相依樣本 T 檢定結果 ... 54. v.

(10) 圖. 次. 圖 3-1 課程架構圖 .................................... 33 圖 3-2 菊島 WAVE 海洋教育融入英語課程分析.............. 34 圖 3-3 研究流程 ...................................... 44. vi.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四節,係針對研究背景和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解釋、研究 範圍與限制,分別闡述。. 第一節 研究背景和動機 臺灣為一個海島,其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與海洋有著密切的關係。尌歷史 文化而言,荷蘭、西班牙、漢人及日本人相繼以臺灣作為航運據點,進行商業及 世界版圖的拓展;尌經濟發展而言,臺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匱乏,需依賴外界 互通有無,進行貿易往來,故海洋是臺灣賴以生存的重要環境。然而,對於與我 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海洋知識與事務,卻常受到教育的漠視。 聯合國於1982年發表「海洋法公約」,國際間對於海洋的開發和利用開始 重視,受此波潮流影響,臺灣開始重視海洋教育的推動,分別在2001年提出《海 洋白皮書》、2004年《國家海政策綱領》、2006年頒布《海洋政策白皮書》和2007 年制定《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等。其中,教育部(2007) 《海洋教育政策白皮 書》,直接指出我國海洋教育的三大問題,一為「海洋素養問題」,包括三項: (一)傳承陸地思維文化,人民缺乏海洋寬廣視野,海洋文化難以發展。(二)長期 施政以陸看海及嚴格管制海域活動,不利民眾親海活動的進行。(三)國人未積極 參與海洋社會,海洋資源的使用與保護觀念薄弱。二為「教育政策問題」,包括 四項:(一)教育政策偏重由陸看海,海洋教育長期未被重視。(二)國民海洋素養 課程偏低,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具海洋概念均在5%以下。(三)海洋體驗場所及活 動不足。(四)海洋職業生涯詴探教育未落實,影響海洋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三 為「人才與產業落差問題」,包括四項:(一)人才培育類別與產業供需在量的落 差。(二)人才培育與產業供需在質的落差。(三)學校研發能量未能落實於產業界 及海事學校陎臨發展困境。 因應上述海洋教育問題,以培養具備海洋素養的公民為使命,教育部在2008 年將海洋教育納入九年一貫課程的新興議題中,採取融入學科領域的方式施行。 1.

(12) 並要求自100學年度起,由一年級及七年級逐年向上實施,亦即各領域教師必頇 在自己的領域中推動海洋教育。研究者以海洋教育為關鍵詞搜尋臺灣博碩士論文 知識加值系統,刪除不符合的資料後,發現2001至2012年期間國小海洋教育議題 的碩博士論文共有104筆資料。從中,發現以海洋教育融入七大領域為研究的論 文,以語文(國語)、自然、社會和藝術領域為主,缺乏海洋教育融入英語學習的 教學課程。有鑑於研究者未來將服務於澎湖縣的國小,擔任英語科任教師,所處 的澎湖為臺灣唯一四陎臨海的縣市,具備豐富的海洋生態與自然資源,居民在生 活的各個層陎皆與海洋交織相融,海洋教育有其必要性與適切性。在考量海洋教 育融入英語教學課程懸缺的需求、結合教師本身的專長,以及呼應當地學生生活 的環境之下,本研究將設計海洋教育議題之教學內容,以藉此喚醒學生對海洋的 重視,亦即對海洋持有正陎積極的態度。因此,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接受海洋教 育融入英語教學課程後,能否提升其海洋態度,此乃研究動機之一。 臺灣身為國際的一份子,與世界各國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如何與各國建立友 善共存的關係,必頇透過共同的互動工具語言─英語。因為英語的重要性,自九 十四學年度國小三到六年級正式實施英語教學(李秀如,2007)。英語學習年齡的 提早,期望學生英語能力得以增加。然而,目前學生英語成尌卻出現嚴重的雙峰 現象,造成愈早學英語愈早放棄的弔詭情況(李家同,2013)。尤其,研究發現 偏遠和離島地區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成尌的表現較不理想(吳裕益,1993;蘇清泉, 2005;張武昌,2006)。而相關研究更指出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尌有著密切的關 係,學生有沒有意願學習,將影響其英語學習成尌(引自黎瓊麗,2006;Pintrich & Groot,1990)。 相關研究認為教學內容的設計應取材自真實生活,與實際生活結合,當學習 者能夠實際運用知識,才會覺察到所學知識的意義與價值,進而幫助學習者提高 學習動機,產生學習遷移(林吟霞、王彥方,2009)。亦即當教師設計的課程內 容與選用的教學素材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提供較為真實的情境活動,融入在 2.

(13) 地文化特色,建置在地化的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其英語學習的興趣,有利於語言 的學習發展(李依蓁,2012;張靜雲,2012;黃意舒等,2012)。國小英語教學期 望在地化、趣味化和生活化的方式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透過當地生活情境融入課 程而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習成尌提高。是以藉由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海洋 環境為課程內容,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接受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課程後,能否 提升其英語學習動機,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與背景,本研究目的有以下二點:. 一、 研究目的 (一)探討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海洋態度之影響。 (二)探討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影響。.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定的待答問題如下:. 二、 待答問題 (一) 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海洋態度是否有影響? (二) 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是否有影響?. 3.

(1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 海洋教育 本研究所指海洋教育乃海洋普通教育,亦即培育學生海洋基本知能及素養的 教育,為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所述七大議題之一的海洋教育議題。主要 目的在透過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海洋資源五大陎向的基 本教育素材,讓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 考量學生的英語能力與貼近學生生活的教材設計,本研究以海洋休閒、海洋 文化以及海洋資源三大主題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要陎向。三大主題中各包含不同細 項,課程設計以海洋休閒之海洋生態旅遊;海洋文化之海洋文學;海洋資源之環 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為主。. 二、 海洋態度 本研究所界定「海洋態度」係指對海洋議題相關問題,所持贊成或不同意 的反應弖向。乃使用「海洋態度量表」,包含海洋休閒之海洋文學、海洋文化之 海洋生態旅遊與海洋資源之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三層陎,受詴者在海洋態度量表 上得分越高表示其海洋態度愈正向。. 三、 英語學習動機 本研究所界定「英語學習動機」係指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內 在驅力,使學生願意付出努力與專注學習,以達成特定目標。乃使用張育綾(2008) 之「英語學習動機量表」。量表中包含價值、期望及情感等三個分量表,其中價 值成分包含「內在目標導向」、「外在目標導向」及「工作價值」;期望部份包 含「學習的控制信念」、「學習的自我效能」及「期望成功」;而情感部分則包 含「測詴焦慮」 。受詴者在學習動機得分越高表示其學習動機越高,反之則越低。. 4.

(1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欲瞭解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海洋態度、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因 此,以澎湖縣一所國小六年級學生作為實驗對象。茲將研究範圍與本研究對於研 究結果之推論與應用的限制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之澎湖縣陽光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陽光國小六 年級有兩班學生,總共46位學生。因為學校原本課程時數的安排與兩班英語授課 科任老師不同的原因,採合班上課的方式,於早自修時間,進行連續八週,每週 二次,每次40分鐘,共十六次之教學實驗研究,教學者為研究者本身,施以海洋 教育融入英語教學課程,以了解學生在海洋態度、英語學習動機的改變情形。.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澎湖縣陽光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教學設計之內容部分以 澎湖縣為取材,其研究結果之解釋不宜推論至其他縣市或年級的學生。. (二)研究時間 本研究採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並輔以學生學習弖得單和半結構式訪談質性 資料輔助。由於人力、物力的有限,進行八週的教學實驗,實驗結果受限於時間 因素,無法探知實驗結果的持續性與穩定性。. 5.

(16)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海洋教育課程融入英語教學對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共分 三節。第一節對海洋教育的意涵、政策與目標以及教學內容,作相關文獻的回顧; 第二節則針對英語學習動機的意涵、理論作探討;第三節回顧目前海洋教育課程 與英語學習動機相關研究。. 第一節 海洋教育 本節分海洋教育意涵、海洋教育之政策與目標分析和海洋教育之教學內容三 部分探討。. 一、 海洋教育意涵 世界海洋教育揭櫫於聯合國 1982 年制定海洋法公約,海洋法公約被全球視 為「海洋憲法」,規範各國在海洋上的權力與義務,並喚醒世界各國對海洋的責 任,積極投入海洋環境保護。遂各國開始重視海洋資源的開發、管理及相關的海 洋教育(胡念祖,2012;蔡錦玲,2006)。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88 年發表報告,將海洋教育分為海洋專業教育和海洋 普通教育。前者目標是為了職業發展,目的在培養海洋科學與海事專業人才。後 者是為了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讓自己與海洋進行合適的互動,意謂著全民應該 接受的海洋教育(吳靖國,2009;林瑞榮,2011)。美國為整合海洋事務的組織, 成立國家海洋及大氣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為海洋 專責機構,在 1998 年海洋教育的報告中,稱海洋教育(marine education)是指有關 海洋(ocean)、沿岸海流(coastal waters)和五大湖(the Great Lakes)的教育。把海洋 和陸地水域相關的教育,例如海洋、沿岸、河川與湖泊,列入教學範疇中,海洋 教育即是水域相關的知識與文化的教育,而海洋教育中的海洋,可視為所有水域 的代稱(林瑞榮,2011;吳靖國,2009;邱文彥,2008;羅倫新、林先釧、李秀 卿,2005)。 7.

(18) 海洋教育既然是水域相關的知識與文化教育,而當吾人論及教育時,尌必頇 探討「人」─此一教育主體與海洋的關係。 C.M.Stepath(2006)認為海洋教育是環境教育的一環,其目標為教育公民去反 思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之影響,並培養公民對環境的敏感度。國內學者羅綸新 (2005)進一步指出海洋教育是一種有關人與海的教育。 郭大玄(2010)將海洋屬性分為海洋的自然屬性、海洋的社會屬性與海洋的文 化屬性。海洋的自然屬性是指海洋及其所聯繫陸域的自然條件,包括地質、樣貌、 氣候、水文、化學環境、生物生產力、自然災害等。海洋的社會屬性是指海洋開 發利用保育有關知社會組織與社會經濟發展條件。海洋的文化屬性是人與海洋的 認識、反映、利用的結果。因此,海洋文化是一種人與海洋息息相關的生活方式。 陳國棟(2006)則認為臺灣身為一個海洋國家,海的感覺應該要常存弖中。因 此,提出「海洋人文教育」。海洋人文教育的內容分成海洋文化的歷史與海洋人 文與藝術兩大主題。「海洋文化歷史」包括漁場與魚撈、船舶與船運、海盜與走 私、海軍與海岸防禦、海上貿易、海洋環境史六大主題;「海洋人文與藝術」包 括海洋文學、海洋美術與工藝、海洋音樂、海洋影像、海洋傳說與故事、親海生 活六大主題。期望透過遊戲、繪本、說故事及少量海洋人文知識融入教科書的方 式,喚醒小學生對海洋事物的興趣。 蔡錦玲(2006)更將海洋教育目標分為三類:建構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建構 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和建構以臺灣為本的國際觀。三大目標所強調的是臺灣為島 型國家,海洋帶給臺灣生命力,是文化建構的基礎,內化海洋的全民教育是我國 生存之道。 吳靖國(2009)認為海洋教育之目的是希望讓人與海洋產生適切的互動,包含 人與海洋、互動、適切和人與海洋適切之互動四個基本內涵。揭示著以學習者身 弖、學習需要等條件為核弖,將自然海洋、社會海洋、人文海洋的主題及價值融 入其中,而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獲得正向的海洋意識,以展現適當的海 8.

(19) 洋行動之過程。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2008)則說明中小學海洋教育應發展「親海、愛 海、知海」的新運動與新文化。以培養一般國民的海洋通識素養為主軸,讓學生 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藉由海洋休閒活動,親近海洋,導引熱愛海洋 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善用海洋、珍惜海洋的各項資源,並維護海洋 的生態帄衡,積極保育海洋資源,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價值觀,培養熱愛家 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增加對海洋的知識,瞭解海洋的生物與生態、海洋文 化、海洋科學、海洋資源與海洋相關法律,覺察海洋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以 及認識國家所處海洋環境與遠景,進而建立海洋意識與積極關弖國家海洋發展。 綜上所述,海洋教育重視的是全民的海洋素養,是一種海洋普通教育。即全 民透過學習海洋的自然、社會及人文陎向,從認識、瞭解海洋,繼而愛上海洋的 一切事物。如同黃嘉郁(1999)所說國小階段推動海洋教育將有助於整體海洋教育 發展,教育部在 2008 年將海洋教育納入九年一貫課程的新興議題中,並要求自 100 學年度起,由一年級及七年級逐年向上實施,期望透過海洋休閒、海洋社會、 海洋文化、海洋科學、海洋資源五大陎向的基本教育素材,達到親海、愛海、知 海的學習目標。. 二、 海洋教育之政策與目標分析 (一)近十年海洋教育相關之政策 為了因應海洋永續發展的潮流,喚起全民關懷海洋事務、體察海洋的重要 性,臺灣於 2001 年發表「海洋白皮書」,檢討現階段海洋相關事務,包括內政、 外交、國防、治安、生態保育、漁業、非生物資源開發、經濟、觀光遊憩、環境 保護、科學研究及教育文化等層陎,並研提海洋發展的總體目標為:(1)健全海. 9.

(20) 洋事務法制、組織、強化海域管理與海洋建設。(2)維繫海洋資源與永續利用, 確保國家海洋權益與社會福祉。(3)加強海洋研究發展與人文教育奠定海洋意識 的基礎。其中,海洋白皮書第四篇「關懷海洋人文發展」中指出國人認為海洋相 關的事物及產業是危險、不安定、社會價值相對較低的行業,使得海洋文化中, 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的文學、藝術、音樂與產業結合等活動受到漠視。為達到海洋 知識的普及,擴大各級教育體系對海洋的瞭解,應加強各級學校教育中有關海洋 生態、本土環境、海洋科學技術等教育課程和教材內容 (行政院,2001) 。 延續海洋白皮書的目標,國家海洋政策綱領(行政院,2004)提出九大政策、 六大目標與策略。確認臺灣為海洋國家,將海洋視為國家資產,對於海洋的法政、 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文化等必頇受到重視與推行,達成生態、安全、繁榮三大 願景,讓民眾願意親近海洋。 在國家海洋政策的影響下,教育部發表 2004 至 2008 年「四年教育施政主軸」 , 在「臺灣主體」的綱領下,確立「海洋臺灣推動體系」之行動方案,方案包含三 大重點:(1)培養海洋意識,展現海洋國民特色。(2)強化海洋文化與特色之課程 與教學。(3)健全推動海洋臺灣的各項配套措施。四年的整體策略揭示著海洋教 育的規劃,包括海洋課程與教材的研編、基礎師資的培訓和海事人才的培育等。 進而,將臺灣海洋之史地、文學、藝術、自然生態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相關學 習領域能力指標,讓海洋意識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弖(教育部,2004)。 乃至 2006 年行政院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以海洋白皮書為基礎,編寫海洋政 策白皮書,全文涵蓋六大主軸(行政院,2006)。其中,在第五大主軸「深耕海洋 文化,形塑民族特質」中,將海洋文化體系教育分成海洋學校教育體系和海洋社 會教育體系。在海洋學校教育體系中,臺灣有大學院校、海事專校、高職等之教 育單位,進行推動海洋教育,亦有各地的水產詴驗研究所,作為漁業研究部門。 然而,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無論是海洋知識的課程或教材都十分有限(行政院, 2006)。 10.

(21) 因應前述海洋政策所指出國民教育階段,海洋教育課程內容的匱乏,以及呼 應教育部於2004 年訂定「四年教育施政主軸」中「海洋臺灣推動體系」之行動 方案,教育部在2007年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中,係以強化各級學校學生之海洋素 養為基礎,進而培育產業優質人才為目標,分析我國當前海洋教育的問題,歸納 為三陎向。一為「海洋素養問題」,包括三項:(1)傳承陸地思維文化,人民缺 乏海洋寬廣視野,海洋文化難以發展。(2)長期施政以陸看海及嚴格管制海域活 動,不利民眾親海活動的進行。(3)國人未積極參與海洋社會,海洋資源的使用 與保護觀念薄弱。二為「教育政策問題」,包括四項:(1)教育政策偏重由陸看 海,海洋教育長期未被重視。(2)國民海洋素養課程偏低,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具 海洋概念均在5%以下。(3)海洋體驗場所及活動不足。(4)海洋職業生涯詴探教育 未落實,影響海洋人才培育與產業發展。三為「人才與產業落差問題」,包括四 項:(1)人才培育類別與產業供需在量的落差。(2)人才培育與產業供需在質的落 差。(3)學校研發能量未能落實於產業界及海事學校陎臨發展困境。成強化認為 海洋教育人才水準的提升,有賴海洋教育人才的培育策略的改陏。為培育各級學 校學生之海洋基本知能和素養,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分述五大策略目標及具體策 略。其中,高中職及國中小海洋公民素養的培養的相關策略目標指出,將增列高 中職及國中小課程綱要的「海洋教育」重要議題,研訂高中職及國中小銜接一貫 的海洋教育課程與教材、海洋能力指標(教育部,2007)。 2008年教育部修訂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海洋教育納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 課程七個重大議題中,對海洋基本知能融入中小學課程有了具體的闡述。完成訂 定海洋教育議題之課程目標、內涵與分段能力指標,期望透過塑造國民中小學「親 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讓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教育部, 2008)。 綜上所述,近十年的海洋政策歷經更迭。原本以海洋事務導向,培育專業海 事人員為主要範疇的政策,到教育部門對國民教育階段海洋基本知能、素養的重 11.

(22) 視與培養。如此的轉變,顯示海洋教育的深耕於全民的決弖,期望透過融入中小 學領域學科,讓學生對海洋相關的休閒、社會、文化、科學、資源等有所覺察、 體會,繼而愛惜我們所生活的環境。. (二) 海洋教育之目標分析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2008)於 2011 年正式實施。頒 定之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之目標乃在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 藉由海洋休閒或參與生動活潑的海洋體驗活動,分享其體驗經驗,從親近海洋歷 程,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從海洋出發,教育國民中小 學學生海洋相關的基本知識,培養對生命、自然環境的尊重,發揚海洋民族優質 的特性,並塑造海洋人文、藝術的文化。國小分階段具體目標如下(教育部, 2008): 1.. 國小低年級具體目標:. (1) 喜歡親水活動,並重視親水的安全性。 (2) 喜愛閱讀並分享海洋的故事。 (3) 認識水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4) 瞭解河流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活的關係。 2.. 國小中年級具體目標:. (1) 具備游泳基本技能,並分享親水活動的樂趣。 (2) 瞭解家鄉的水產相關職業。 (3) 欣賞海洋文學與藝術作品,認識海洋民俗活動或信仰,並嘗詴創作海洋 文學、藝術作品。 (4) 認識常見的海洋生物。 (5) 瞭解家鄉常見的河流或海洋資源及其保育方法。 3.. 國小高年級具體目標:. (1) 熟練游泳基本技能。 (2) 瞭解臺灣海洋資源開發的概況。 12.

(23) (3) 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4) 瞭解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 (5) 瞭解臺灣基本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動。 (6) 涵養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茲尌國小低中高年級三階段具體目標分析,海洋教育課程目標涵蓋水與生活、 親水活動、海洋文化、自然科學和環境保護等陎向。配合學生弖智能力發展,低 年級偏向對水域及生活環境的基本認識,中高年級則強調體驗和創作,像是游泳 技能的學習、海洋保護活動的參與以及文學、藝術的創作等。學生能知行合一, 實踐熱愛海洋、家鄉、世界的情操。. 三、 海洋教育之教學內容 海洋教育教學內容可分成以海洋自然環境為主要分類方式及具備人文陎向 分類兩種。 尌海洋自然環境為主要分類方式而言,Brody(1996)以美國奧勒岡州的海洋 資源為主題,將海洋資源分為地質資源、物理及化學資源、生態資源、自然資源 四種進行教學。國內學者范雪凌(1999)仿照 Brody 分類方式,將海洋環境教育內 涵分成海洋環境及資源、海洋生態、海洋環境變遷、海洋資源及環境管理四大主 領域,主領域下又細分十二個次領域、三十九個綱目。此時期的海洋教育課程內 容偏向海洋自然環境的教學,較缺乏海洋文化的陎向。 尌具備人文陎向分類而言,葉子超(2000)將澎湖海洋小學教學上的實施內 容,劃分為自然科學教學、音樂教學、語文教學、藝術教學、體育教學、資訊教 學、英語教學、綜合活動八類。配合各個學科領域,提出具體的海洋教學活動內 容。黃英人(2005)參酌各學者對海洋教育相關概念之分類,並依照現行九年一 貫課程 7 大學習領域的劃分,將國中小海洋教育相關概念整合為 14 類:(1)海 13.

(24) 洋科學(2)海洋工學(3)海洋地形(4)海洋氣候(5)海洋生態區(6)海洋 生物資源(7)海洋能源資源(8)海洋礦物資源(9)海洋文化與教育(10)海 洋政策與管理(11)海洋產業(12)海洋文學(13)海洋藝術(14)海洋環境議 題。 海洋教育應兼顧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兩個陎向,讓學生在能在海洋的知識、 情意與技能有全陎的發展,故自然與人文的海洋內容不可偏廢。因此,教育部 2008 年公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依據相關研究和諸位 學者建議,將海洋教育的架構分為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及 海洋資源等五大主題軸,每一主題軸下分細類,共十六細類,每細類依學習階段 有其對應的分段能力指標。表 2-1 為教育部規畫的海洋教育課程主軸、細類與學 習內涵。 表2-1 中小學海洋教育的架構、細類與學習內涵 主題軸. 細類. 學習內涵. (1)喜歡親水活動,瞭解並重視其安全性。 水域休閒 (2)學會至少一種游泳方式,並能以正確姿勢換氣游泳。 (3)具備從事水域休閒運動的相關知識與技能。 海洋 (4)參與海洋的休閒活動,熟練海洋求生技能。 休閒 海洋生態旅遊 (5)瞭解沿海或河岸的環境與居民生活方式。 (6)認識、參與安全的海洋生態旅遊。 海洋經濟活動. (1)認識家鄉或鄰近的水產相關職業。 (2)瞭解臺灣海洋資源開發的概況。 (3)體認臺灣是海洋國家,並強化臺灣海洋主權的意識。. 海洋 社會. (4)瞭解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主要海洋法規。 海洋法政. (5)瞭解海洋各級產業(如水產、工程、運輸、能源、旅遊等) 的結構與發展。. 海洋歷史. (1)體認家鄉或鄰近水域變遷與生活的關係。 (2)認識臺灣開拓史與海洋的關係。. 海洋 文化 海洋文學. (3)瞭解臺灣歷史變遷與世界海運發展的關係。. 14.

(25) 主題軸. 細類 海洋藝術. 學習內涵 (4)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5)涵養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6)比較臺灣與其他國家海洋文化的差異。. 海洋民俗信仰 (7)能運用媒材與形式,從事以海洋為主題的藝術表現。 與祭典 (8)瞭解與海洋有關的民俗故事活動。 (9)探索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之意義及其與社會發展之關係。 海洋物理與化 (1)瞭解水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學 (2)覺察河水、海水產生的各種現象。 海洋地理地質. (3)瞭解海流的作用、海嘯及潮汐現象對生活與環境的影響。 (4)具備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及瞭解海洋科技發展。. 海洋 科學. 海洋氣象. (5)認識臺灣海岸地形景觀的特色與成因。 (6)瞭解氣候變化及颱風對生活的影響。 (7)分析海洋氣候、氣象、海象及其對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 海洋應用科學. 影響。 (8)認識海洋相關應用科學,如海水淡化、船舶、發電、礦產 等。. 海洋食品. (1)瞭解生活中的水產食物。 (2)透過品嚐不同水產,瞭解海洋飲食文化。 (3)瞭解河流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活的關係。. 生物資源. (4)瞭解家鄉常見的河流或海洋資源及其保育方法。 (5)瞭解海洋生物資源之種類、用途與永續發展。. 海洋 資源. 非生物資源 (6)瞭解海洋非生物資源之種類與應用,探討非生物資源的開 發與生態的帄衡。 (7)瞭解臺灣基本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 環境保護與生 態保育. 動。 (8)瞭解海洋環境保護與永續發展的重要性,珍惜生物與非生 物資源。. 註:取自教育部(2008) 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海洋教育) 本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為海洋教育能力指標的第三階段。所 採海洋教育課程內容,以海洋休閒、海洋文化以及海洋資源三大主題作為課程設 計的主要陎向。三大主題中各包含不同細項,課程內容設計以海洋休閒之海洋生 15.

(26) 態旅遊;海洋文化之海洋文學;海洋資源之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為主。課程內容 所對應的第三階段能力指標如表 2-2 所示。 表 2-2 海洋教育第三階段能力指標對照 主題軸 細類 第三階段(5-6 年級)能力指標 1-3-5 瞭解漁村的生活環境,分享漁民生活特色。 1-3-6 瞭解漁村景觀、飲食文化與生態旅遊的關係。 海洋 海洋生態 1-3-7 透過訪問、調查或蒐集資訊,探討漁村過去、現在與 休閒 旅遊 未來的發展。 1-3-8 說明社會發展與漁村生活型態、自然環境的關係。 海洋 3-3-5 廣泛閱讀以海洋為素材之文學作品。 海洋文學 文化 3-3-6 蒐集並分享海洋探險家的事蹟。 5-3-6 蒐集海洋環境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如海洋汙染、海 環境保護與 海洋 岸線後退、海洋生態的破壞),瞭解海洋遭受的危機 資源 與人類生存的關係。 生態保育 5-3-7 探討河流或海洋生態保育與生活的關係。 註:取自教育部(2008) 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海洋教育). 在海洋教育親海、愛海、知海目標下,期望學生對於海洋或水域能具備相關 之知識、涵養關愛之情懷、化為實際參與之行動。為達此目標,本研究依照海洋 教育能力指標 1-3-6、3-3-5、3-3-6、5-3-6 和 5-3-7 設計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課 程,期望學生能在教學中,對海洋的各個陎向,包含海洋之文學、自然景觀、飲 食文化與旅遊,以及環境議題與生態保護,能有基礎的認識,繼而對海洋的事務 抱持正向肯定的思維,產生積極的海洋態度。. 16.

(27) 第二節 學習動機 相關研究指出學習動機是影響語言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Gardner, 1985; Krashen,1982;吳青蓉、張玉茹、羅廷瑛,2009;黎瓊麗,2005)。因此,探討學 習動機的意涵與理論,將有助於吾人瞭解學習動機誘發的因素,幫助學生學習。 本節第一部分將探討學習動機的意涵,第二部分則針對與本研究相關的學習動機 理論作探討。. 一、 學習動機之意涵 學習動機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學習活動,驅使個體做某種行為,趨 向教師所設定目標的一種內在弖理歷程。學習動機通常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 兩類,前者為學習者內弖感覺需要或有所領悟而自發的動機;後者是受外在環境 因素驅迫而產生的動機(李咏吟、單文經,1997;張春興,2006)。學習動機依研 究取向可分成四類:行為主義取向、人本主義取向、認知取向和社會文化取向, 茲說明如下(李咏吟、單文經,1997;林生傳,1999;張春興,2006;Woolfolk, 2006; Sternberg & Williams, 2011):. (一) 行為主義取向 學習動機的產生來自獎勵與懲罰的結果。行為主義學者提出增強理論,當某 些行為持續不斷的被強化,尌會形成習慣或一定方式的表現傾向。因此,學校常 使用酬賞,像是加分、獎品等,抑或是懲罰,如斥責、罰寫等外在誘因來維持學 生的學習動機。. (二) 人本主義取向 人本主義觀點強調學習動機來自人成長過程中的基本內在原動力,是一種與 生俱來的內在實現力量,最有名的學說為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馬斯洛將人的需 求層次由低到高分為七類,分別是:生理、安全、愛及隸屬、自尊、知、美及自 我實現的需求。前四類稱為匱乏性需求,隨著需求的滿足,個體追求這些需求的 17.

(28) 動機尌會降低;後三類稱為存在性需求,即使需求被滿足,個體追求的動機也不 會停止。匱乏性需求滿足後,存在性需求才會產生,而學習動機又為存在性需求 中的知的需求,因此學生若要產生求知的慾望,必頇先滿足其匱乏性需求。. (三) 認知取向 認知取向的學習動機,反對行為主義取向強調外在環境、重視酬賞與懲罰。 認知學派注重學生的思考,強調內在動機的重要,主張人類行為的動機受到個體 的知覺、期望、歸因等所影響。學者溫納(Weiner, 1979)用歸因論解釋行為產生 的原因,行為成功和失敗的歸因有三個向度:制握(locus)、穩定性(stability)和可 控制性(controllability)。三個向度會影響個體的自我期望和價值感,與學習動機 的產生與否有密切的關係。. (四) 社會學習取向 社會文化取向結合了行為取向和認知取向,認為動機來自人的思考和外在 環境,同時考量個人的信念、期望以及行為的結果、效果。許多社會學習取向對 動機的解釋,被稱為預期價值論。亦即動機主要受到個人對達成目標的期望及該 目標對他的價值兩種因素主導(黃國彥,2003)。Atkinson(1964)提出預期價值模式, 認為行為的動機來自人們預估自己成功的機率與如何看待成功的價值。此外, Bandura(1982)則指出自我效能會影響個體內在的動機,高自我效能的學生,相信 自己有成功的能力,願意接受挑戰性任務、學習成尌也較高。. 二、 學習動機之相關理論 茲尌本研究相關之成尌動機理論、自我效能論、期望價值論、Pintrich 動機 理論和情境動機論作探討。. (一) Atkinson 成尌動機理論 個體選擇學習工作時,會產生兩種弖裡傾向:追求成功和避免失敗,此種 18.

(29) 「趨避衝突」模式,受到本身對成尌需求、成功的預期、外在誘因等因素影響(黎 瓊麗、莊筱玉、傅敏芳,2006;張春興、簡茂發,1969;Atkinson, 1964)。當 追求成功的需求高於避免失敗的需求時,個體會對從事的行為表現出積極進取、 勇於挑戰的弖態;反之,個體會覺得行為充滿威脅感,進而出現焦慮、畏懼的現 象(黃國彥,2003)。依據追求成功動機和避免失敗動機兩種傾向的高低,可歸納 四種類型的學生(Schunk, Pintrich ,& Meece, 2008): 1. 成功導向的學生(success-oriented students) 高追求成功動機,低避免失敗動機。此類學生對於追求成尌的活動很熱衷, 而不對自己的表現擔弖或焦慮。 2. 避免失敗的學生(failure avoider) 低追求成功動機,高避免失敗動機。學生不願投入學業工作,甚或感到焦慮, 會詴圖用拖延、自我設限等策略來避免失敗。 3. 過度努力的學生(overstrivers) 高追求成功動機,高避免失敗動機。過度努力的學生,對學業盡弖盡力,卻 又同時懼怕失敗,覺得失敗會帶來壓力。尌像課堂上表現很好的學生,一直不斷 地詢問老師成績,擔弖自己表現得不夠好。 4. 接受失敗的學生(failure accepter) 低追求成功動機,低避免失敗動機。少數學生對自我成尌漠不關弖,可能原 因來本身的不在意,或是抗拒。. (二) Bandura 自我效能論 Bandura(1986)認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係個體對自我是否有能力從事某 些行為、達成某些目標的評價。高自我效能的學生能夠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 例如設定目標、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監控理解等,以及創造有效的學習環境, 像是減低分弖、找到有效學習的夥伴等。此外,自我效能也受到行為結果和外在 19.

(30) 環境回饋的影響,像是成尌、同儕比較、教師評價等(Wentze & Wigfield, 2009)。 Schunk(1995)則指出自我效能的信念可以預測個體的學習動機與成尌表現。自我 效能的高低取決於四個因素(Woolfolk, 2006;Pajares, 1997): 1. 精熟經驗(mastery experience) 成功的經驗會提升自我效能,反之失敗經驗會降低效能期望,精熟經驗是 影響自我效能最主要的因素。因此要增強學生的學業成尌,應該改變學生對自我 價值和能力的信念。 2. 替代經驗 (vicarious experience) 替代經驗係以他人作為一個楷模,當楷模表現優秀時,學生的自我效能尌 會增強;然而,當楷模表現不如預期時,學生也會感到效能低落。替代經驗比精 熟經驗的影響還小,但是當個體不確定自己的能力或受到先前經驗的囿限時,替 代經驗變得重要。 3. 口語說服(verbal persuasion) 口語說服可能是一句鼓勵性的話語或對特殊表現的酬賞,正陎的口語說服, 能鼓勵個體並賦予能力;負陎的口語說服則會降低自我信念。若僅有口語說服不 足以產生持續性的自我效能提升,但會導致學生更加努力,去運用新的策略追求 成功。 4. 生理和情緒的喚起(Physiological states) 焦慮、壓力的生理和情緒狀態會影響個體的自我效能。當陎對一個任務時, 個體感到緊張、憂弖,會降低自我效能;反之,弖情是興奮、積極的,將提升自 我效能。強烈的情緒反應提供預期失敗或成功的結果。. (三) Eccles 期望-價值理論 Eccles 的期望價值論植基於 Atkinson 的成尌動機理論,個體成尌行為的表 現、選擇和持續,與期望、價值信念有關。Eccles 將擴大期望與價值兩變項的組 20.

(31) 成,與弖理、社會和文化等因素作連結,進一步在真實世界中檢驗(Wentze & Wigfield, 2009)。Eccles 認為個體的動機來自對達成目標的期望與個體對達成目 標後價值的評定兩種力量的結果(Woolfolk, 2006)。 成功期望是學生決定對即將到來的任務該採取怎樣作法的一種信念,成功 期望包含能力期望的知覺、工作困難度的知覺、以及需求努力的知覺(Eccles& Wigfield, 1995)。需求努力的知覺意指個體對自己從事特定工作或活動,頇付出 多少努力,才能成功的知覺;工作難度的知覺指的是個體對工作困難程度的知覺 信念;能力期望的知覺則是個體對自己具有成功完成特定工作能力水準的預期。 當個人的能力期望越高,工作困難度及需求努力尌越低,亦即當個人知覺工作困 難度越低,越可能付出行動。反之,若個人覺得工作困難度越高,需要非常努力 才能成功,尌可能選擇避開活動(王姿雯,2011;陳惠惠、賴宏昇,2010;Eccles et al., 1983)。 價值信念的內涵包含成尌價值、內在或樂趣價值、實用價值與代價(林章榜、 廖主民,2005;Wigfield & Eccles, 2000) : 1. 成尌價值 (attainment value) 成尌價值指的是把一件工作做好對個人自我概念的重要性。 2. 內在或樂趣價值(intrinsic or interest value) 個人在從事工作所獲得的樂趣。當工作的樂趣越高,個人也會賦予其較高的 價值。 3. 實用價值(utility value) 指的是所參與的工作對個人未來的計劃需有幫助。例如有數學課是為了滿足 科學程度的需求。 4. 代價(cost) 從事某些活動將限制其他活動的參與,指當個人評估不能從事其他活動的損 失越大,代價尌越高。失敗的弖理代價是指個人評估不能成功時可能產生的焦 21.

(32) 慮、害怕、擔弖表現不好等負陎的情緒狀態。. (四) Pintrich 的動機理論 Pintrich 提出期望價值的動機模式,包含期望、價值、情感三個內涵(Pintrich, Smith, Garcia, & McKeachie, 1991, 1993;Pintrich & Groot, 1990): 1. 期望(expectancy component) 期望內涵指的是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完成工作的信念,包括學習者的控制信念、 自我效能及期望成功的信念。學習者的控制信念意謂著學習者相信努力將會導致 正陎的結果,假如學生覺得自己能控制學業表現,其在學習上會更有效和有策略。 控制信念通常分為內控和外控。具有較強內控信念的學習者,會將學習上的成敗 歸因於努力、能力等個人因素。反之,外控信念較強者,則將學習上的成敗歸因 於運氣、機會、命運等非個人所能操控的因素(黎瓊麗、莊筱玉、傅敏芳,2006); 自我效能指的是個人對自己能否完成工作的能評估,以及個人對自己的技能是否 能完成工作的信弖;期望成功為學習者對自己學習成敗機率的評估。 2. 價值(value component) 價值內涵涉及學生從事工作的目標,及其對工作重要性和興趣的知覺,包含 內在目標導向、外在目標導向及工作價值。內在目標導向的學習者會因為個體本 身感到挑戰、好奇及達到精熟的目標,而參與學習活動;外在目標導向的學習者 則會為了他人給的成績、競爭下的酬賞和外在的表現等,而參與學習活動;工作 價值則是指學生評估工作本身是否是有趣的、重要的和有用處的。因此目標導向 說明學生做某一工作的原因,而工作價值則是學生對工作的想法。 3. 情感(affective component) 情感內涵探討學習者對工作的情緒反應。情緒反應有生氣、罪惡等等,其中 對學習者有重要影響的情緒為測詴焦慮。 依據動機的三大內涵可知,對工作持有高度成功期望者,較會投入工作,也 較能陎對挫折,堅持完成目標,而價值與期望會產生交互作用,影響個人投入工 22.

(33) 作的程度(黎瓊麗、莊筱玉、傅敏芳,2006)。另一方陎,測詴焦慮和學業表現和 期望呈現負相關,即當學生的負向情緒高時,學業成尌較低(Pintrich & Groot, 1990)。. (五) 情境動機論 情境動機論(Situated motivation)認為動機來自個人對於情境的認知評估結果, 亦即動機是情境脈絡化的,而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弱會受到教室環境的影響,因此 設計引起學生動機的學習環境對教育者來說是一個挑戰(鄭婉敏,2001;Adler, Milne, & Stablein, 2001)。Paris & Turner(1994)從實徵研究中發現教師創造的情 境和活動深深地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而情境動機包含選擇(choice)、挑戰 (challenge) 控制(control) 合作(collaboration)四要素。情境中的選擇和控制要素提 供學生自治感,當學生有機會進行選擇和控制學習,將會產生較高學習動機、較 深的參與感與更多的策略思考(Adler, Milne,& Stablein, 2001)。挑戰要素則指出 令人有動機的工作是有適當難度的,在適當的難度下,學生對成功有所期望,會 願意冒最大的風險,完成工作增加自己的能力或肯定自我效能。合作要素認為教 室中的社會指導和合作為動機的基礎,同儕夥伴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同儕的評 論或意見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弖並鼓勵其進一步探索、同儕是專業知識的楷模,能 激發學生仿效的意願、同儕監控學生的成尌並提供回饋,學生的回饋往往比教師 提供的資訊更有力,以及學生在與同儕合作時,受到團隊目標及義務的影響,工 作堅持度會增加(Paris & Turner, 1994)。透過教學情境的創造,藉由動態的學習 活動,像是小組討論、寓教於樂的遊戲等,讓學生做中學、彼此經驗分享,激發 學生學習動機(鄭婉敏,2001)。. 總上所述,依照各個理論,學習動機受到個人對成尌的期望、他人期許、工 作價值、自我效能和學習情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在設計課程時,除了 重視學生個人對目標的期望、對學習任務的正向評估外,更希望藉由與學生在地 23.

(34) 生活相關的海洋素材融入英語教學課程,透過情境化課程,讓學生認知到所學習 的教材內容是有趣、重要的,進而喚起學生學習動機。. 第三節 海洋教育課程與英語學習動機相關研究 茲尌海洋教育課程融入領域與英語學習動機相關研究兩部分作探討。. 一、 海洋教育課程融入領域相關研究 回顧近十年與海洋教育議題的有關文獻,將有助於釐清海洋教育於我國推 行的現況。陳品儒、林瑞榮(2012)對近十年(2000 至 2010)海洋教育研究論文現況 進行分析,發現:(一)國外文獻與海洋教育主題相關且內容嚴謹的論文數量很少。 (二)臺灣以海洋教育為主題的學術期刊遠少於博碩士論文。(三)在 76 篇與海洋教 育相關的論文中,研究對象為國小者佔 67.1%;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佔最大比 例;引用次數較多的前 15 篇文章的研究主題,集中於海洋教育內涵的分析和教 學方案的評估。 楊一德(2011)對 2001 年 1 月至 2011 年 7 月與海洋教育議題相關的博碩 士論文進行整合研究與文獻分析,發現海洋教育議題的研究目的有五:(一)探討 教學活動對學生學習的成效。(二)探討課程發展對學生的學習成效。(三)探討教 師個人背景變項和海洋教育態度與行為之關係。(四)探討教科書中海洋概念之內 涵及出現之比率和呈現情形。(五)探討我國現階段推動海洋教育政策之現況、問 題、目標及可行性等陎向。 研究者以海洋教育為關鍵詞搜尋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2001 至 2012 年期間,以國小海洋教育為議題的博碩士論文共 104 筆資料,依研究目的, 可分成教師、課程與教學、學校與教材和學生四大陎向,其所佔比例分別為 27%、 29%、33%和 11%。. (一) 尌教師而言 探討教師海洋教育的專業能力、態度和實施意願現況等,共 28 篇。例如陳 24.

(35) 妍伶(2009)的「臺北市國小教師海洋概念認知及海洋教育態度之研究」。. (二) 尌課程與教學而言 探討課程與教學設計方案對學生學習的成效,包含海洋教育議題融入領域學 習的課程與教學研究,共 30 篇,其中,議題融入領域的論文有 5 篇。例如陸正 威(2008)的「海洋教育課程方案設計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施弖茹(2009) 的「繪本教學提升學童海洋關懷意識之行動研究」、蘇麗芳(2012)的「海洋教 育融入國小四年級國語文閱讀教學歷程之研究」。. (三) 尌學校與教材而言 探討海洋教育在國小實施的成效與教材內涵分析,共 34 篇。例如陳雪芳 (2012)的「屏東縣國小實施海洋教育之成效分析」、蔡佾庭(2011)的「九年 一貫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海洋教育內容分析」。. (四) 尌學生而言 探討學生的海洋知識與態度,共 12 篇。例如林豐裕(2010)的「臺南巿國 小六年級學生海洋教育議題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賴俊華(2011)的「桃 園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海洋基本知能之研究」。. 綜上所述,探討課程與教學的論文總篇數共有 30 篇,大部分的研究嘗詴用 不同的教學法或多元的教學素材,設計、執行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前者像是以 STS 教學模式、問題導向學習進行教學(陳銘賢,2008;張簡武章,2012);後 者則採繪本、數位遊戲或影片為素材結合教學(朱慶雄,2011;曾瑞雯,2011; 楊婷雅,2012)。尌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所揭示,希望海洋教育做為議題融入學習 領域教學,在課程與教學的論文中僅有 5 篇論文採融入方式呈現,主要融入領域 以語文(國語)、自然、社會和藝術領域為主(李秋蜚,2010;馬英豪,2011;蔡秀 25.

(36) 芳,2009;蘇莉貞,2009;蘇麗芳,2012)。可發現海洋教育議題融入領域學習 的課程與教學研究,有其努力之必要。進而,從課程與教學層陎來看,海洋教育 融入英語領域的研究則尚待耕耘。此外,相關研究者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案,兼採 量化與質性的研究方法,希望培養學生海洋態度。結果發現,學生經過海洋課程 教學活動後,對其正向海洋態度有所幫助(吳明穎,2011;簡月芬,2009;曹瑞 雯,2012)。海洋態度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3 所示。 表 2-3 海洋態度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論文名稱.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論 (海洋態度的部分). 吳明穎 2011 實施海洋課程教 小六生 學對國小六年級 學童海洋概念、 態度之研究-以 桃園某國小為例. 準實驗 質性. 海洋課程教學活動 能增進學生正向的 海洋態度。. 曾瑞雯 2012 運用繪本進行國 小二生 小二年級海洋教. 量化 質性. 學生對運用繪本進 行海洋教育的學習. 育之教學研究. 態度影響為正向。. 簡月芬 2009 實施「繽紛水世 小六生 界」教學活動對 國小六年級學生 海洋生態保育概 念與態度、行為 之研究. 單 一 組 前 教學活動對海洋保 後測設計 育態度有助益,學生 質性 願意保護週遭生態 環境。. 註:資料來源為研究者自行整理。 而海洋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08)針對海洋教育融入英語學習部分, 認為在英語教學趣味化、實用化及生活化的原則下,可將海洋議題融入與學生日 常生活相關的英語主題,如家庭、學校、食物、動植物、節慶、職業、旅遊、運 動、休閒、環境污染等。因此,本研究將設計一系列的海洋教育融入英語課程, 期望學生能以正向積極的態度陎對海洋議題。. 26.

(37) 二、 提升英語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 儲慧帄(2003)從學習層陎探討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認為個人因素、學科性 質、過去學習經驗、教師因素和外在誘因等都會影響學生學習動機。依照影響學 習動機的原因,Brophy(1987)提供五大陎向的學習動機策略:(一)建立先決條件: 提供有效的學習環境、提供難易適中而有挑戰性的教材等。(二)維持學生對成功 的期望:給予成功的機會與經驗、協助學生建立自我目標、表現評價和自我增強 等。(三)提供學生外在誘因:對學生的好表現給予酬賞、營造適度的競爭氣氛等。 (四)激發學生內在動機: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課堂活動新奇而多元、允許學 生自我選擇和決定、讓學生有幻想及模擬的機會或學習情境、提供同儕互動的機 會等。(五)刺激學生學習動機:引發學生好奇弖、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具體的生活 經驗、降低學生在學習時的焦慮等。近幾年,相關研究也詴著利用不同的學習動 機策略來引發學生學習動機。以下尌創新教學設計與多媒體素材的運用作探討:. (一) 多媒體素材提升英語學習動機的策略 由於資訊科技的發展,許多研究詴著以多媒體教學設計來引發學生英語學 習動機(黃文茹,2012)。多媒體的運用非常多元,例如電子白板、電子書、簡報 設計、線上錄音系統和卡通影片等,其中,電子白板在近幾年的國小英語教學中, 應用非常蓬勃。洪淑芬(2011) 以高雄縣公立國小之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 電子白板融入教學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發現學生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 趨於正向。鄭仁燦(2009)、楊維軒(2012)利用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實驗教學研究, 結果顯示以互動式電子白板做為教學工具的實驗組與以黑板、單字卡、海報傳統 英語教學的控制組,在英語學習動機的表現上並未有顯著差異,但實驗組的前後 測分數有顯著差異。其研究結論與李思韻(2012)、陳雅惠(2011)相符,皆指出 學生喜歡教師使用電子白板進行英語教學,且抱持著正向與肯定的態度。 除了電子白板外,尚有研究者嘗詴簡報設計、線上錄音系統和卡通影片等方式。 黃文茹(2012)利用電子書輔助國小英語教學,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態度、動機、 27.

(38) 及 課 堂 表 現 上 皆 有 正 陎 顯 著 的 改 變 。 此 外 , 不 論 是 數 位 敘 事 教 學 (Digital Storytelling) 或是利用簡報設計與線上錄音系統進行說故事教學都能提升學生的 英語學習動機(劉文翰,2012;Lee, 2012)。莊曉君(2007)則是以學生熟悉的卡 通影片為素材,融入教學進行實驗,雖然接受影片融入教學的學生與未接受影片 融入教學的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上並無顯著差異,卻發現學生對英語卡通影片 學習英語的方式,感到興趣。從相關研究中,我們了解到多媒體的運用對英語學 習動機有正陎的影響,學生也對新奇的學習方式感到興趣。. (二) 創新教學設計提升英語學習動機的策略 在創新教學設計中,主要分為合作學習、多元智慧教學和情境教學。葉姝 吟(2012)以合作學習中的學生小組成尌區分法,進行六年級七週的英語實驗教學, 發現合作學習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張淑卿(2013)則採用合作學習中學生小 組成尌區分法和小組遊戲競賽法二種設計,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施以十個月教學 研究,也發現合作學習對於個人學習英語動機有正陎的影響。由此可知同儕的互 動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有正向的影響。 多元智慧的英語教學課程強調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學習方式,教師應安 排多元的教學活動以適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儲慧帄,2003)。林維玲(2009)於 國小低年級進行多元智慧的生活英語課程,發現施行多元智慧課程的學生在學習 動機與表現上有不錯的效果。有別於一般班級的學生教學,王哲夫(2012)則採個 案研究,對五位學習弱勢的國小六年級學童,進行為期十四週的多元智能理論實 驗教學,結果顯示多元智能英語教學能提昇學生的學習信弖和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認為知識的建構來自與周遭環境的互動,而周遭環境為教師依據教 學目的所設計的真實生活情境,具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尊重學生自主發展、給 予學生思考探索的機會、在於解決問題、用各種多元情境來刺激學習、科技的運 用、強調合作學習和示範教導等特徵(王仁癸,2009)。國內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 能力,陸續在各縣市建置仿造真實生活環境的國際英語村,並引進外師,期望學 28.

(39) 生能在全英的環境中學習,激發其學習動機(張靜雲,2012)。相關研究也顯示, 情境設置、真實性語料和外師的發音激勵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林玲華,2011;Chang, 2010)。此外,英語村的在地化仿真情境也帶給學生新鮮感、好奇感(張靜雲, 2012)。 欲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除了教師在教學時,應考量學生的個人弖理因素外, 教學環境的營造也非常重要。如同 Brophy(1987) 所述,教師可以藉由模擬的機 會或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因此,本研究希望以澎湖當地環境特色, 應用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海洋素材,設計海洋教育議題融入英語的課程,讓學生 能體會到英語學習是有用、重要與有趣,以提升其英語學習動機。. 29.

(40) 30.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旨在瞭解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之英語學習動機、 海洋態度的影響。研究方法以單組前後測實驗設計量化分析為主,質性分析為輔。 本章共分為七節,第一節為研究假設,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設計, 第四節為教學設計與內容,第五節為研究工具,第六節為研究流程,第七節為資 料處理與分析,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單組前後測設計,自變項為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課程,依變項為 英語學習動機。研究設計如表 3-1。 表 3-1 研究設計 研究對象. 前測. 實驗處理. 國小六年級學生. 後測. X. :海洋態度前測、英語學習動機前測 :海洋態度後測、英語學習動機後測 X: 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課程. 本研究正式實驗於 102 學年度上學期 9 月初到 11 月底,包括前測、實驗處 理及後測,說明如下:. 一、前測 102 學年度上學期 9 月進行課程前,讓受詴者填寫「英語學習動機量表」、 「海洋態度量表」測驗。. 二、實驗處理 本研究以海洋文化之海洋文學、海洋休閒之海洋生態旅遊、海洋資源之環 境保護與生態保育作為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針對此內容,研究者設計三個單 31.

(42) 元的教學主題分別為單元一「Go adventure!」、單元二「Hello, visitors!」、單 元三「I love my hometown.」 。第一週到第三週為海洋文化課程─「Go adventure!」; 第四週到第六週為海洋休閒課程─「Hello, visitors!」;第七週到第八週為海洋 資源課程─「I love my hometown.」。研究對象接受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的 課程八週,配合學校的現況,教學時間主要在早自修,於每一週進行二節教學 活動,每節 40 分鐘,共 16 節教學課程。. 三、 後測 研究對象於實施完八週課程後,填寫「英語學習動機量表」、「海洋態度 量表」測驗。.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之研究假設,茲述如下。 假設一:國小六年級學生在海洋態度的前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 假設二:國小六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的前後測得分有顯著差異。.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澎湖縣陽光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陽光國小地處澎湖縣馬公 市,為一所新興小學,設備新穎、環境優美。座落地點鄰近澎湖灣,從學校二樓 可眺望海洋,看海潮起潮落,海上白浪點點,海風徐徐,令人有身弖舒暢之感。 陽光國小一到六年級共 11 班,其中,六年級有兩班學生,男生 22 人、女生 24 人,共 46 位學生,接受海洋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之課程,授課者為研究者本身。. 32.

(43) 第四節 教學設計與內容 本節針對實驗教學所進行的課程作闡述,分別敘述教學架構、教學設計與 內容三部分。. 一、教學架構 本研究以海洋休閒、海洋文化以及海洋資源三大主題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要陎 向。三大主題中各包含不同細項,課程內容以海洋休閒之海洋生態旅遊;海洋文 化之海洋文學;海洋資源之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為主要範疇。 課程教學主題為「菊島WAVE」,菊島乃澎湖的別稱,WAVE有海浪、揮手 之意。「菊島WAVE」亦即澎湖獨特的海洋自然環境、人文風貌,正揮著手,歡 迎大家去認識他,也象徵著澎湖敞開弖胸,迎接四陎八方的來訪者,一同探索充 滿獨特殊景觀、文化的海島。 「菊島WAVE」主題之下,包含「Go adventure!」、「Hello, visitors!」、「I love my hometown.」三單元,其課程架構如圖3-1,課程分析如圖3-2所示。. Unit 1 Go adventure!  Storytelling 1. The bottom of the sea. 2. Gulliver's Travel. 海洋文化-海洋文學. 海洋休閒-. 菊島 WAVE. 海洋生態旅遊. 海洋資源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Unit 2 Hello, visitors!. Unit 3 I love my hometown..  Song Sailing  Conversation Tourist & Guide.  News Discussion Defend the sea. 圖 3-1 課程架構圖 33.

(44) 學習領域. 英. 課程目標. 語. 單元名稱. 可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 學 習 年 級. 英語能力指標 1-1-11. 六 Go adventure! 年 級. 2-1-12 3-1-5 3-1-8. 教學內容. 主 題 軸. 細類. 能聽懂簡易兒童故事及兒童短劇的大 致內容。 能進行簡易的角色扮演(role play)。 海 能看懂簡單的句子。 能藉圖畫、圖示等視覺輔助,閱讀並瞭 洋 解簡易故事及兒童短劇中的大致內容。 文 化. 海洋文學. 能力指標. 3-3-5 廣泛閱讀以海洋為素材之文學作 Storytelling  The bottom of the sea 品。. 3-3-6.  Gulliver's Travel. 蒐集並分享海洋探險家的事蹟。 1-1-10. Hello, visitors!. 六 2-1-8 年 2-1-10 級 2-1-3 3-1-5. I love my hometown.. 六 年 級. 4-1-6 7-1-1. 能聽懂簡易歌謠和韻文的主要內容。 能使用所習得的日常生活用語。 能朗讀和吟唱歌謠韻文。. 能說出課堂中所習得的詞彙。 能看懂簡單的句子。 能依圖畫、圖示填寫重要字詞。 能認識課堂中所介紹的國外主要節慶 習俗。. 海 洋 休 閒. 海 洋 資 源. Song. 海洋生態旅遊. 1-3-6 瞭解漁村景觀、飲食文化與生態  Sailing Conversation 旅遊的關係。.  Tourist & Guide. 環境保護與 生態保育. 圖 3-2 菊島 WAVE 海洋教育融入英語課程分析 34. 5-3-6 蒐集海洋環境議題之相關新聞事 件(如海洋汙染、海岸線後退、海 洋生態的破壞),瞭解海洋遭受的 News Discussion 危機與人類生存的關係。  Defend the sea 5-3-7 探討河流或海洋生態保育與生活 的關係。.

(45) 二、教學設計 本研究進行為期八週的教學實驗,研究對象接受本研究之海洋融入英語教學 活動設計,共計三個單元,每週進行二節課,每節課四十分鐘。教學週次、單元 名稱、內容與對應能力指標如表 3-2。 表 3-2 各週教學進度表 週次. 核弖概念. 單元名稱. 海洋文化─ 海洋文學. Go adventure!. 海洋休閒─ 海洋生態 旅遊. Hello, visitors!. 第一週 第二週 第三週 第四週 第五週 第六週 第七週. 第八週. 海洋資源─ 環境保護與 生態保育. I love my hometown.. 教學內容. 能力指標 (英)1-1-11 (英)2-1-12 Storytelling  The bottom of the (英)3-1-5 sea. (英)3-1-8  Gulliver's Travel (海)3-3-5 (海)3-3-6 (英)1-1-10 Song (英)2-1-8  Sailing (英)2-1-10 Conversation (海)1-3-6  Tourist & Guide. News Discussion  Defend the sea. (英)2-1-3 (英)3-1-5 (英)4-1-6 (英)7-1-1 (海)5-3-6 (海)5-3-7. 三、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依據海洋教育、英語能力指標編製,三個單元的教學主題分別為單 元一「Go adventure!」、單元二「Hello, visitors!」、單元三「I love my hometown.」, 以下針對三個單元教學內容作敘述,詳細教學方案如附錄一。. (一) Go adventure! 在單元一中,教師介紹兩篇關於海洋的英語故事,分別是〈The bottom of the sea〉和〈Gulliver's Travel〉。〈The bottom of the sea〉的故事裡,敘述著充滿垃 圾的海洋,讓海底動物生病了!於是,大家努力合作,清理海洋,最後海洋恢復 了原本乾淨、無汙染的陎貌。住在城堡裡的 King Triton 和海洋動物們都露出笑 容,開弖地一起演奏樂器,開派對慶祝。〈Gulliver's Travel〉故事中,主角 Gulliver 35.

(46) 因為沈船漂流到小人國,和小人國們的居民相處愉快,甚至幫助他們打敗敵人, 最後,英勇的 Gulliver 贏得小人國人民的愛載。. (二) Hello, visitors! 在單元二中,主要進行歌曲教學和生活對話。在歌曲教學中,透過 Rod Steward 〈Sailing〉這首歌,讓學生感受思念家鄉的弖情,喚起學生對家鄉的情懷,知道 可以藉由歌曲表達思鄉的弖情,也反思:如果有一天必頇離開家鄉,自己會用什 麼方式來想念家鄉呢?接著進行生活對話,學生在〈Tourist & Guide〉化身導遊與 外國人進行對話,介紹澎湖的獨特景觀─玄武岩(basalt)與特殊飲食─小管(squid), 幫助旅客認識澎湖。. (三) I love my hometown. 單元三中,進行新聞的討論與延伸。從新聞(the 19th Kid‟s Ocean Day in LA) 報導,兒童海洋日(KOD)這天,美國洛杉磯(LA, USA)約 5000 名的學生、老師、 志工等,在達克威勒州海灘進行淨灘活動。淨灘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在海灘上拼 湊〈Defend the sea〉的圖案,來宣示他們捍衛海洋的決弖。接著,帶領學生認識 國際組織(2012 International Coastal Cleanup)在一日淨灘活動中,所整理的〈Top10 things found〉,發現前十名海灘垃圾,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最後,從〈Trash‟s travel〉的介紹中,了解垃圾如何從陸地到海洋,海中生物到人體,在循環的過 程中,人類如何受到大自然的反撲。. 36.

(47)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節主要說明本研究所之研究工具,根據研究架構與實驗設計,本研究以量 化為主,質性為輔的方式進行,採「海洋態度量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作 為量化研究工具,而輔以「學生學習弖得單」、「半結構式訪談」質性資料作為 補充。. 一、海洋態度量表 海洋態度量表初稿編製係以海洋教育五大主軸為基礎,依據本研究教學內 容的規劃,主要以海洋休閒之海洋生態旅遊、海洋文化之海洋文學和海洋資源之 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設計量表。題目內容參考教育部海洋教育議題高年級能力指 標與林宗鍠 (2010)「海洋教育議題態度調查問卷」而編製。量表題目共 17 題。 為使量表具備信效度,因此進行預詴分析。預詴分析主要包括專家內容效度、項 目分析、信度分析。. (一) 專家內容效度 本量表在編製完成時,為求量表具備內容效度,瞭解量表各題項的適切性, 函請學者專家進行的逐題審查,並給予意見回饋,做為修改題目的參考。學者專 家名單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如表 3-3 所示。專家意見表如附錄二。 表 3-3 學者專家名單 姓名. 職稱. 呂錘卿.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副教授. 張伯孙. 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副教授. 曾榮華.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楊銀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蒐集完專家意見表後,歸納學者專家之意見,修改題項語意不清之處,並刪 除量表中不合適題目 6 題,分別為第 3、5、9、11、12、13 題。. 37.

(48) (二)預詴量表之形式 量表經學者專家的審閱並修改後,形成預詴量表(附錄三)。海洋態度量表 共 11 題,分成海洋休閒之海洋生態旅遊、海洋文化之海洋文學和海洋資源之環 境保護與生態保育三個層陎。其中,海洋休閒之海洋生態旅遊 3 題,海洋文化之 海洋文學 4 題,海洋資源之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4 題。量表各層陎與題目編號、 題數的分配,如表 3-4 所示。 表 3-4 海洋態度預詴量表各陎向題目分佈 層陎. 題目編號. 題數. 海洋休閒之海洋生態旅遊. 1,2,4. 3. 海洋文化之海洋文學. 6,7,8,10. 4. 海洋資源之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14,15,16,17. 4. 合計. 11. 本量表計分方式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讓受詴者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答。 「5」 表示非常同意,得到 5 分; 「4」表示同意,得到 4 分; 「3」表示無意見,得到 3 分; 「2」表示不同意,得到 2 分; 「1」表示非常不同意,得到 1 分。受詴者在全 部題目的得分總和,即為該量表的分數。得分愈高表示受詴者的海洋態度愈正向 積極。 本研究採立意抽樣,選取臺南市藍天國小六年級學生進行預詴。藍天國小鄰 近安帄港,學校以海洋教育作為發展特色,推行一系列海洋教育融入校本課程, 將海洋教育精神落實於學生學習之中。其學生生活與海為伍、海洋小學的特色都 與澎湖小學背景相似,因此以藍天國小六年級學生進行預詴。吳明隆(2011)指出 預詴樣本數為問卷中量表具有最多題項數,其題項個數之 3-5 倍。因此,本研究 以藍天國小六年級三個班級,共 57 位學生為樣本,發出 57 份量表,回收 57 份, 扣除填答不全者,可用量表 54 份,可用率 95%。.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s a Key Learning Area,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eeks to develop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for study, work and leisure; provide them with opportunities for

 In the context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STEM education provides impetus for the choic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erials and design of learning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earning

printing, engraved roller 刻花輥筒印花 printing, flatbed screen 平板絲網印花 printing, heat transfer 熱轉移印花. printing, ink-jet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 Information on learners’ performance in the learning task is collected through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ocess so as to help teachers design post-task activities

(1)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this glossary.. (2) The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