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小學教育階段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情形之初探 / 90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小學教育階段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情形之初探 / 90"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我國小學教育階段不同社經地位家長

參與學校教育情形之初探

陳盈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候選人 臺灣教育評論學會會員

一、前言

「 家 長 參 與 學 校 教 育 」( parent participation in schooling)係指家長在 家庭、學校及社區中,對於子女教育 活動的參與,其涉及到教育發展的各 種層面,包括:學校、教師、學生、 家長等(林明地,1999;林俊瑩,2001; 侯世昌,2002;吳璧如,2004;江民 瑜,2006)。在小學教育階段,「家長 參與學校教育」的功能在於可以維護 學生教育權,並保障家長在學校教育 的相關權利,也可促進學校教育正常 發展(李柏佳,2009;沈雲明,1995); 再者,其有助促進教育改革的成功, 也有助提升教育品質及競爭力(吳璧 如,2001;黃月純,2006);此外,根 據相關研究分析(王麗雪,2008;黃 月純,2006;國立教育資料館,2007; 張明輝、顏秀如,2005;張鈿富、林 坤燦,2009),「家長參與學校教育」 也是教育先進國家的近年重要教育改 革趨勢,例如:在美國 2008 年的「奔 向顛峰」(Race to the Top)計畫中,持 續擴大家長教育選擇權;英國在 2005 年公布的「更高標準與更好的學校: 給家長與學生更多的選擇」( Higher Standards , Better Schools for All: More choice for parents and pupils)教育白皮 書中,主張學校教育須提供給家長足 夠的教育資訊(例如:定期收到學生 的學習情形報告);澳洲在「2005-2008 澳 洲 政 府 學 校 四 年 行 政 方 針 」

(Australian Government Programmes for Schools Quadrennial Administrative Guidelines 2005-2008)中,主張應提供 父母選 擇最適合孩 子 教育環 境的權 利;法國在 2006 年推行家長責任契 約,使家長可以積極介入孩子教育, 增加與教師會談機會,以強化家長的 教育角色及權責。觀之我國,無論是 在國民教育法、教育基本法、國民教 育階段 家長參與學 校 教育事 務辦法 等,都可見到對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 的法源保障(李柏佳,2009)。綜言之, 無論在理論層面或實務層面,「家長參 與學校教育」相關課題有其值得探究 的重要性。 但是多位學者也認為「家長參與 學校教育」將面臨是否威脅教育機會 均等的質疑,例如:不同性別、少數 族群、低社經地位的父母是否能夠有 效參與學校教育,為子女選擇適當的 教育(吳清山,1999;楊巧玲,2001; 徐昌義,2010);據此可知影響家長參 與教育的因素包括:性別、族群差異、 社經地位等,但社經地位產生的教育 影響性要大於性別或族群等因素(朱 敬先,1997)。社經地位的完整名稱為 社 會 經 濟 地 位 ( socio- economic status,SES),其可用來表示個人在社會 中的不同位置,象徵個人可運用資源 或權力關係的差異,社經地位的構成 因素十分複雜,主要可由家長教育程 度、家長職業及家庭收入等三個指標

(2)

來 衡 量社 經地 位的 高 低( 朱敬 先 , 1997;Blau & Duncan, 1967)。綜言之,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會影響學校教 育發展的品質,也可能影響教育機會 均等理念的實踐;由於社經地位的教 育影響力,要大於族群或性別等因素 的影響,故探討我國不同社經地位家 長參與學校教育情形,有其必要性; 本文即分析國內小學教育階段不同社 經地位的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相關研 究,希冀可以初步瞭解不同社經地位 家長的參與學校教育情形。

二、我國不同社經地位家長的參

與學校教育情形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係為重要 的教育研究課題,根據從國家圖書館 的臺灣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若以「家 長參與」及「教育」為關鍵字搜尋論 文,並聚焦在小學教育階段,共計有 385 篇,可見其受關注程度。根據利百 芳(2004)的分析,「家長參與學校教 育」的早期研究焦點,多強調家長參 與學校教育對於學校教育效能或學生 學習表現的重要性,而之後的研究焦 點 也 開始 關注 家長 的 背景 因素 , 例 如:社經地位、性別、家庭結構等, 對於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影響性。換 言之,影響家長參與教育的因素,包 括:性別、族群差異、社經地位等, 而因為相同社經地位的人具有相同行 為模式,所以社經地位會比性別或族 群 等 差異 的教 育影 響 性要 大( 朱 敬 先,1997)。本文即針對目前國內有關 不同社經地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相 關研究進行分析,以初步瞭解我國不 同 社 經地 位家 長的 參 與學 校教 育 情 形。 (一) 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參與學校教 育事務之意願 根 據 鄭 文 健 ( 2009 )、 李 宜 靜 (2009)及曾惠英(2009)的研究, 可以得知「高社經地位家長」在參與 學校教育動機及態度等方面,會比「低 社經地位家長」要高,而綜合侯世昌 ( 2002 )、 許 靜 芳 ( 2005 )、 姜 凱 元 (2010)及高瓊芬(2011)的研究結 果,更可進一步得知,不同社經地位 (教育程度、職業、家庭收入)的家 長,其參與學校教育的意願具有顯著 差異,在教育程度方面,學歷越高者 參與意願越強,在職業方面,則以軍 公教人員、主管人員等參與意願高(相 較農工漁業的家長),在家庭收入方 面,家庭收入越高的家長參與意願越 積極。徐泰毓(2004)及張茂源(2005) 的研究,亦進一步指出低社經地位的 家長較少參與子女的學校教育,可能 原因在於家長有感於本身教育程度較 低,或不瞭解學校教育事務,而缺乏 參與學校教育的自信心。綜言之,家 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的意願,的確存 有社經地位的差異性,亦即,「高社經 地位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的意願, 會比「低社經地位家長」更為積極。 (二) 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在親師互動 之差異 根據王麗雪(2008)的研究結果 顯示,高社經地位的家長在參與學校 教育過程中,容易獲得教師的認同與 支持,親師關係互動良好,而低社經

(3)

地位的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過程中, 與教師互動往往較為緊張生澀,且缺 乏信任感。另外,在教師支持態度方 面,吳心茹(2007)的研究結果亦顯 示,高社經地位的家長會較容易和教 師建立親密網路。綜言之,不同社經 地位的家長在親師互動方面,的確具 有差異。 (三) 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對子女學習 情形之關注 江民瑜(2006)及林俊瑩(2006) 的研究皆指出家長的職業社經地位越 高,則對子女學習活動的參與會越關 注,例如:主管人員家長高於勞工家 長;蔡振生(2011)的研究結果則指 出社經地位越高的家長,家長教養方 式越正向,對子女的教育期望越高, 越常參與子女的學習活動;而從陳麗 如(2005)、許靜芳(2005)、李宜靜 (2009)的研究結果可發現,不同社 經地位的家長皆認同家長參與教育的 重要性,但高社經地位的家長認為應 給予子女多方面的教育支持,例如: 請家教協助功課、陪讀故事書、讓子 女補習學才藝及安排假日活動等,, 而低社經地位的家長則認為自己僅負 責孩子在家庭方面的學習輔助即可, 例如:提醒孩子寫功課及幫忙檢查; 綜言之,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雖都認 同家長參與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對子 女學習情形的關注仍具有差異性,亦 即,「高社經地位家長」會比「低社經 地位家長」提供子女更多的學習資源。 (四) 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參與教育之 影響因素 根據李宜靜(2009)的研究結果 分析,不同社經地位的家長皆認同家 長參與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低社經 地位的 家長雖有參 與 學校教 育的意 願,卻容易因為工作時間的限制,而 無 法 有 高 度 的 參 與 ; 如 同 王 貴 瑛 (2001)的研究結果,經濟因素會影 響家長對參與學校教育的投入心力。 謝文豪(2000)及王麗雪(2008)的 研究則進一步指出,低社經地位家長 參與學校教育的阻礙因素,包括:經 濟困窘、工作忙碌、過去的負向學習 經驗、學科指導能力不足、有別於學 校主流教育價值的高社經家長價值觀 等;另外,根據吳心茹(2007)的分 析,高社經地位的家長因為工作時間 及收入都較為固定,能兼顧照顧家庭 及關心子女,所以在參與學校教育的 意願及能力,都顯得較為積極,且由 於高社經地位家長與教師的文化資本 相近,故會比低社經地位家長更容易 和教師建立親密網絡。綜言之,由於 不同社經地位家長擁有不同的社會資 本、經濟資本及文化資本,也導致其 參與教育的情形產生差異。

三、結語

本文主要探討我國小學教育階段 不同社經地位家長的參與學校教育情 形,「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係為當前教 育先進國家的重要研究課題,其重要 性包括:維護學生受教權及學習權、 保障家長教育選擇權、促進學校教育 品質等;根據本文的分析,「高社經地 位家長」在參與學校教育的意願,會 比「低社經地位家長」更為積極;再 者,在親師互動之方面,高社經地位

(4)

的家長較容易跟教師建立支持性的互 動關係及彼此認同感;此外,不同社 經地位的家長雖都認同家長參與教育 的重要性,但是,「高社經地位家長」 會比「低社經地位家長」提供子女更 多的學習資源。 綜言之,我國小學教育階段不同 社經地位的家長,的確會有不同的參 與學校教育情形,對於學生學習、教 師教學或學校教育運作,都會產生若 干影響,故教育政策制訂者、學校行 政人員、教師等,都應去正視此一課 題,並藉由相關理論(例如:生態系 統理論、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經濟 資本等)來分析造成不同社經地位家 長 的 參與 學校 教育 情 形差 異性 之 原 因,以提出兼具教育理論與教育實務 的 促 進家 長參 與學 校 教育 之有 效 策 略。 參考文獻  王貴瑛(2001)。國民小學家長參 與學校事務之個案研究-以學校義工為 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 王麗雪(2008)。低社經家長參與 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 經 營 與管 理研 究所 碩 士論 文, 未 出 版,臺南市。 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 取向。臺北市,五南。  江民瑜(2006)。國小學生家長參 與學校教育行為之影響機制探討:以 高雄縣 市為例。 臺 灣教育 社會學研 究,6(1),41-81。  何瑞珠(1999)。家長參與子女的 教育: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的闡釋。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報, 26(2), 233-261。  利百芳(2004)。家長參與學校事 務之個案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 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桃園縣。  吳心茹(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 低年級學 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 之研 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  吳清山(1999)。教育基本法的基 本精神與重要內涵。學校行政,2, 28-41。  吳璧如(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 育:實務工作者與學者看法之分析。 教育研究集刊,47,185 – 214。  吳璧如(2004)。男性家長參與學 校教育之實徵分析。臺灣教育社會學 研究,4(2),71-112。  李宜靜(2010)。不同社會階級家 長對家長參與看法之研究。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屏東市。  李柏佳(2009)。家長參與學校教 育權利 之探討─以 國 民教育 階段為 例。學校行政,60,140-168。

(5)

 沈雲明(1995)。香港的家庭與學 校合作模式及進展路向。教育學報, 23(1),1-23。  林明地(1999)。家長參與學校教 育 的 研究 與實 際: 對 教育 改革 的 啟 示。教育研究資訊,7(2),61-79。  林俊瑩(2001)。國小學生家長的 子女教育期望、民主參與態度與參與 學校教育行為關連性之研究。臺東師 範 學 院教 育研 究所 碩 士論 文, 未 出 版,台東市。  林俊瑩(2006)。國小家長對子女 的教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態度及參 與行為之關聯性。教育政策論壇,9 (1),177-210。  侯世昌(2002)。國民小學家長教 育期望、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 姜凱元(2010)。國小家長參與志 工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大 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南市。  洪瑞峰(2000)。臺北縣市國小教 師效能感與家長參與班級教育活動之 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 徐昌義(2010)。學校行銷正當性 之論述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 徐泰毓(2004)。影響國小志工家 長參與行為與社會資本因素之研究-以 新竹市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職業 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市。  高瓊芬(2011)。國小家長參與班 級教育活動與學生學習表現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嘉義縣。 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7)。主要國 家教育 發展資料蒐集與分析 。臺北 市,作者。  張明輝、顏秀如(2005)。英、紐、 澳及瑞典中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教 育研究月刊,135,48-65。  張茂源(2005)。評析教育基本法 有關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理論與實務。 研習資訊,22(2),82-88。  張鈿富、林坤燦(2009)。美國歐 巴馬新政府教育政策評析。教育研究 月刊,185,65-73。  許靜芳(2005)。不同社經地位之 國小學童家長之父母效能感對家長參 與的影響-以彰化縣為例。國立嘉義大 學家庭 教育研究所 碩 士論文 ,未出 版,嘉義縣。  陳麗如(2005)。父母對子女學習 的影響—家庭資源之探討。教育與社 會研究,9,121-152。  曾惠英(2009)。高雄市國民教育

(6)

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信念與行 為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 黃月純(2006)。1995-2004年台灣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政策與學位論文 研究分析。教育政策論壇,9(3), 27-46。  楊巧玲(2001)。家長參與學校教 育的社會學分析:英、美與臺灣的教 育改革策略之比較。教育學刊,17, 199-217。  劉宜真(2008)。家長參與子女學 習活動與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以台中 縣國小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縣。  蔡振生(2011)。國民小學家長背 景因素、教養方式與教育期望對家長 參與之影響。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 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 版,彰化縣。  鄭文健(2009)。澎湖縣國小家長 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澎湖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南市。  謝文豪(2000)。家長參與學校教 育:理由、實務、及改進途徑。花蓮 師院學報,11,21-35。

 Blau, P. M., & Duncan, D. D. (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New York: John Wiley.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依據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1070199256 號,辦理國小全英語教學之教師專業成長工作

教育部自101學年度開始 推動分組合作學習計畫,感 謝張新仁校長及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團隊的帶領,嘉大附

主任、教師、熱心家長組成能源教育推動小組,研訂各項能源教育活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預估缺) 依據教育部國 民教育署補助 各地方政府 109 學年度推 動國小合理教

4.6

創校時期 社區背景 宗教背景 班級人數 學業水平 學生紀律 老師教齡 老師質素 老師參與 家長參與 家長照顧 社經地位.  學校強弱機危分析 (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