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瞭望台灣海峽環境與生態---子計畫II:Sb-ADCP測量台灣海峽南部之流場Flow Observations across the Southern Taiwan Strait by Using Sb-ADCP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瞭望台灣海峽環境與生態---子計畫II:Sb-ADCP測量台灣海峽南部之流場Flow Observations across the Southern Taiwan Strait by Using Sb-ADCP"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子計畫二:Sb-ADCP 測量台灣海峽南部之流場

計畫類別: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91-2611-M-110-014- 執行期間: 91 年 08 月 01 日至 92 年 07 月 31 日 執行單位: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所) 計畫主持人: 曾若玄 報告類型: 精簡報告 處理方式: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3 年 1 月 16 日

(2)

Sb-ADCP 測量台灣海峽南部之流場

計劃編號: NSC91-2611-M-110-014

執行期限: 91 年 8 月 1 日至 92 年 7 月 31 日

主持人: 曾若玄 中山大學海洋資源系

計劃參與人員: 張育嘉

一、中文摘要 本研究是利用三條研究船(OR1, OR2 和 OR3)於 2002 年 8 月 7 日~8 月 9 日同步觀測台灣海峽南北兩條橫向 測線的流場及水文溫鹽場,北測線是 由桃園到海壇島以 OR2 探測,南測線 分兩段,台西到澎湖以 OR3 探測,澎 湖到金門以 OR1 探測,利用各船上的 Sb-ADCP 觀測海流,並以時間差的測 線 設 計 方 式 將 全 日 和 半 日 分 潮 流 濾 除,僅餘平均淨流。研究結果顯示於 觀 測 期 間 台 灣 海 峽 內 的 海 流 皆 為 往 北,平均流速約為 50 ~ 60 cm/s,又以 澎湖水道內的流速最為強勁(最大值約 為 200 cm/s)。南測線的總流量為 3.03 Sv 往北,北測線的總流量為 2.94 Sv 往北,又從水團的溫鹽特性可知此時 期的台灣海峽是由南海往東海輸送海 水,又以澎湖水道的流量約佔了 68 % 為主。 關鍵詞:台灣海峽、潮流、流量、澎湖 水道 Abstract

Currents and hydrographic properties along two transects across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Taiwan Strait we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by three research vessels during the period of 7 August – 9 August 2002. The north transect, spanning from Tao-Yuan to Hai-Tan Island, was surveyed by R/V OR2. The south

transect is divided into two segments. The eastern part, spanning from Tai-Hsi to Peng-Hu, is surveyed by R/V OR3. The western part, spanning from Peng-Hu to Kin-Men, is surveyed by R/V OR1. Shipboard ADCP of each vessel was used to observe flows. In order to remove diurnal and semidiurnal tidal flows from observed flows, three round-trip ADCP surveys with pre-designed time lags were conducted along each segment. The outflow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with velocity of 50 ~ 60 cm/s, was clearly observed to flow northeastward. Peak velocities can reach over 200 cm/s in the Peng-Hu Channel. The volume transport through the north and south transects was estimated to be 2.94 Sv and 3.03 Sv, respectively. A major portion (~ 68 %) of the volume transport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Peng-Hu Channel. Keywords: Taiwan Strait, tidal currents, volume transport, Peng-Hu Channel

二、計劃緣由與目的 台灣海峽長 350 km,寬 180 km, 平均水深 60 m。北接擁有廣大陸棚的 東海,南通平均水深大於 2000 m 的南 海,西靠中國大陸,東臨台灣列島。 台灣與澎湖群島(圖 1)間又有平均水深 150 m 狹長漏斗狀的澎湖水道,還有平 均水深 40 m 的台灣灘與雲彰隆起。崎

(3)

嶇的地形,變換的季風,複雜的流場, 蔚為台灣屏障的台灣海峽,一直是海 洋學者積極研究的區域。

圖 1本研究的測線 A, B, C 地理位置圖 台灣海峽內存有一長年性向北的 平 均 流 (Chuang, 1985) , Tseng and Shen(2003)利用浮標,觀測海峽東邊表 層流場,亦得到海峽內持續向北的海 流。Jan et al. (2001)等利用模式配合風 場揭露,冬季海峽西邊有南下的中國 沿岸流,東邊則是沿澎湖水道北上的 黑潮。夏季則是中國沿岸流消退,東 邊以南海海水取代黑潮北上。 台灣海峽是南海與東海的重要通 道。若能得知其海水輸送量,則有助 於海洋環流、海面熱通量收支、營養 鹽 分 佈 、 物 質 交 換 等 過 程 的 瞭 解 。 Wyrtki (1961)利用水位推估台灣海峽 夏季流量 0.5 ~ 1.0 Sv 向北,冬季為 0.5 Sv 向南。Wang et al. (2003)利用船碇式 ADCP 觀測海峽流量,得到夏季流量 為 2.7 Sv,冬季流量為 0.9 Sv。Jan and Chao (2003)以船碇式 ADCP 觀測,採 相位平均法濾潮,推估澎湖水道淨流 量隨季節變化,冬季為 0 ~ 0.5 Sv,春 夏為 0.5 ~ 1.5 Sv,皆向北。 本 研 究 為 SWEET 計 劃 的 子 計 劃,SWEET 計劃結合了國內海洋界多 位學者共同探測台灣海峽的流場和水 文場,本年度所完成的一項重要成果 便 是 利用 三 條研 究船 (OR1, OR2 和 OR3)同步進行台灣海峽南北兩條測線 的觀測,藉此可以由體積守恆原理以 確定台灣海峽的流量與水團的流向。 這種觀測方法對於台灣海峽的研究是 過去所未見的,本文便是特別針對這 次聯合探測的成果提出報告。 三、觀測與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測線一共有兩條(圖 1), 北測線(測線 A)是由桃園外海到海壇 島,由海研二號負責探測,南測線分 成兩段,台西外海到澎湖(測線 B)是由 海研三號負責探測,澎湖到金門(測線 C)則是以海研一號負責探測,這三條 船於 2002 年 8 月 7 日~8 月 9 日同步進 行各測線的流場和水文測量。 為 了 能 夠 濾 除 全 日 潮 和 半 日 潮 流,每條測線皆重複觀測三次,測線 A 和 C 的相鄰兩次觀測的時間間隔為 16 小時,將這三次觀測於各點的流速資 料作平均,理論上便可濾除全日和半 日潮流,而得到平均的恆流或淨流。 類似的方法曾經被 Katoh et al. (2000) 應用於東海的流場觀測,或是被 Jan and Chao (2003)應用於澎湖水道的流 場觀測,但是和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也有不同之處,Jan and Chao (2003)是 將兩次相隔 6 hr 12 min 30 sec 的流速 觀 測 值 平 均 , 僅 能 濾 除 半 日 潮 流 , Katoh et al. (2000)則是將四次相隔 12 hr 25 min 及四次相隔 6 hr 12 min 30

(4)

sec 的流速觀測值相平均,能夠濾除全 日和半日潮流,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或 可稱為「三相法」(3 phase method)。 測線 B 由於距離短,因此所採用的相 鄰兩次觀測的時間間隔為 8 小時,三 次觀測資料的平均仍可濾除全日和半 日潮流。表 1 為測線 A, B, C 的 ADCP 觀測起始與終止時間。

表 1 Starting and finishing times of ADCP measurements on Transects A, B and C in August 2002

Transect A B C

Start time August 7, 1400 August 7, 1506 August 7, 1843 Finish time August 9, 0600 August 8, 1854 August 9, 1056 三條研究船上所安裝的 ADCP 均 為美國 RDI 公司的產品,OR2 和 OR3 的 ADCP 為 75 KHz,OR1 的 ADCP 為 150 KHz,垂直間距均設定為 4 m, 最上層的流速位於水面下 10 m(OR1) 與 16.4 m(OR2 和 OR3),資料取樣間 隔均設定為 1 min。為了使流速的觀測 結果達到一定的品質,本研究僅採用 ADCP 資料品質(percent good)在 85 % 以上以及離開海底距離大於水深 15 % 之流速值。 在跑完 ADCP 測線之後的回程則 進行 CTD 的探測,測線 A 無進行 CTD 探測,測線 B 完成了七站 CTD 探測, 測線 C 完成了九站 CTD 探測。 在 ADCP 流速資料的處理過程方 面,首先將每條測線分成若干等份(測 線 A, B 和 C 分別分為 22, 12 和 18 等 份),落於每一等份之內的每層流速資 料均作空間上的平均。從水面到第一 層流速之間的海流假設等於第一層的 流速值,從最下一層流速到海底之間 的海流則假設為線性變化(海底流速設 為零)。 圖 2 測線 A 剖面上的流速向量分佈圖 (a)為三趟去程的資料平均,(b)為 三趟回程的資料平均,(c)為三趟 來回的資料平均 四、結果與討論 4.1 流場分佈 測線 A 的跑法是以定速作連續的 來回三趟,因此可以用去程(由東向西) Transect A

(5)

的三趟,回程(由西向東)的三趟以及來 回三趟的 ADCP 資料分別作平均來比 較流場分佈,圖 2 為測線 A 剖面上的 流速向量分佈圖,(a)為去程的平均, (b)為回程的平均,(c)為去程和回程的 所有資料平均,比較這三種計算方法 的結果可知,利用去程或回程的 ADCP 資料平均出來的淨流分佈均很相似, 也就是說本研究所採用的濾潮方法是 可信的,從海洋上層到底層的海流相 當 均 勻 , 流 速 和 流 向 沒 有 很 大 的 差 異,流速約為 40 ~ 60 cm/s,流向則為 0° ~ 40°,也就是從台灣海峽流向東海。 測線 B 位於澎湖水道,水深最大 約為 150 m,圖 3 為測線 B 剖面上的 流速向量分佈圖,在澎湖水道內的淨 流均為朝北,兩側的流速較小,在水 道中間的流速較強,最大流速可達 149 cm/s,表層的流速稍大於底層的流速。 由於測線 B 的回程有作 CTD 探測,因 此 只 能 利 用 去 程 ( 由 東 向 西 ) 的 三 趟 ADCP 資料平均求得淨流。 圖 3 測線 B 剖面上的流速向量分佈圖 測線 C 的回程有作 CTD 探測,因 此也只能利用去程(由東向西)的三趟 ADCP 資料平均求得淨流。圖 4 為測 線 C 剖面上的流速向量分佈圖,在靠 近澎湖群島的西邊,海流受到島嶼的 阻礙而偏轉,流向為西北,最大流速 可達 100 cm/s,在測線 C 的中間流向 為朝北,流速約為 30 ~ 40 cm/s,在靠 近大陸的那一側流向則為東北向,流 速約為 30 ~ 40 cm/s。 圖 4 測線 C 剖面上的流速向量分佈圖 圖 5 測線 A, B, C 的垂直平均之淨流 向量及流量大小 將相位平均所求得的淨流分解成 垂直和平行於測線的流速向量,再將 垂直於測線的流速乘以個別的面積後 累加,便可獲得體積流量。圖 5 為測 線 A, B, C 的垂直平均之淨流向量以及 所計算出來的流量大小。測線 A 的總 流量為 2.94 Sv,測線 B 和 C 的總流量 和為 3.03 Sv,兩者相當接近,也可符 Transect B Transect C

(6)

合體積守恆的定理。由此可知此一時 期的台灣海峽是由南海往東海輸送海 水,而通過澎湖水道的海水輸送量約 佔了總流量的 2/3。 圖 6 位密度剖面與溫鹽特性,(a)(b)為 測線 B,(c)(d)為測線 C,南海與 黑潮水用紫色與綠色表示。 4.2 溫鹽特性 測線 B 和 C 的 CTD 探測結果經過 標準的資料分析步驟,便可繪製 T-S 圖和σθ vs. Z 圖(圖 6),海水的垂直分層 非常明顯,在澎湖和金門中間海域的 表面混合層厚度約為 20 ~ 30 m,在澎 湖水道中央的混合層厚度則可達到 50 ~ 60 m,由 T-S 特性指出澎湖西方的海 水為南海水,而澎湖水道內的表層海 水部份呈現黑潮水特性,中下層的海 水則較接近南海水。綜合溫鹽特性和 流量估算的結果,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可以用下列文字來說明:在本研究的觀 測期間,屬於西南季風盛行時期(圖 7),高溫低鹽的南海水向北傳送,經過 台灣海峽後再繼續流向東海,總體積 流量約為 3 Sv,澎湖水道內的流量約 為 2 Sv。 五、計劃結果自評 本研究以三條研究船同步觀測台 灣海峽的流況,計算海水輸送量,研 究結果具有學術價值。 圖 7 東吉島 2002 年 8 月風速棍棒圖 六、參考文獻 1.Chuang, W.-S., 1985, “Dynamics of subtidal flow in the Taiwan Strait.”

Journal of the Oceanographic Society Japan, 41, 65-72.

2.Jan, S., and Chao, S.-Y., 2003, “Seasonal Variation of Volume transport in the major inflow region of the Taiwan Strait: the Penghu Channel.” Deep-Sea

Research II, 50, 1117-1126.

3.Jan, S., Wang, Y.-H., Chao, S.-Y., and Wang, D. –P., 2001, “Development of a Nowcast System for the Taiwan Strait (TSNOW):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barotropic tides. Ocean and Polar

Research, 23, 195-203.

4.Katoh, O., 2000, “Current distributions in the southern East China Sea in summer”,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105, C4, 8565-8573.

5.Tseng, R.-S., and Shen, Y.-T., 2003, “Lagrangian observations of surface flow patterns in the vicinity of Taiwan.”

Deep-Sea Research II, 50, 1107-1115.

6.Wang, Y.-H., Jan., S. and Wang D.-P., 2003, “Transports and tidal current estimates in the Taiwan Strait from shipboard ADCP observations”,

(7)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57,

193-199.

7.Wyrtki, K., 1961, “Physical oceanography of the southeast Asia waters.” Scientific results of marine

investigation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Gulf of Thailand. 1959-1961, Naga

數據

圖 1 本研究的測線 A, B, C 地理位置圖
表 1 Starting and finishing times of  ADCP measurements on Transects  A, B and C in August 200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and data collection of the case project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critical management issu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vities and the annual report about the largest brokers of cross-strait business provided information at the end, giving the analysis of the cross-strait actual

By observations and recordings of the number of students without wearing helmets before the proceeding of the violation registrations and counseling measures, as well as

juvenile growth, consumption and the effects of starvation upon the South China Sea whelk Hemifusus tuba (Gmelin) (Prosobranchia : Melongenidae).

The Urban Planning Exhibition Halls has been blooming in Taiwan Strait and other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A growing number of increasingly seen as a medium can be used

Our results from the phase averaging method of all six cruises indicate that the net transports along the Taiwan Strait are all flowing northward, with a maximum value of about

In this study, bottom mounted ADCP and RCM 9 were deployed to collect time series data of current, turbidity and acoustic backscattered echo intensity (EI) in the estuarin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flow fields indicates that intrusion of the north Pacific waters into the South China Sea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in the whole year.. Westward bifurcation